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通用16篇)

时间:2023-11-29 22:38:52 作者:念青松

6.范文范本的选取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我们所学领域相关或者感兴趣的范文,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论文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显得极为重要。在论述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以此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及其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应积极引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使他们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及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素质教育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而言的,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最终脱离社会,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特点的要求。

体育教学常常是在运动实践中完成的,而此过程中,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学生的主体行为,相关技能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而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这些运动技能。

1.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转变教学活动教师是主体的观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不会遭到埋没。

要想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明确的主体作用意识。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课的第一节,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及自身的爱好,鼓励学生选择相关的体育项目作为终身体育的一种锻炼方式。

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切实维护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适当的张扬,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有奋发向上的良好心理环境,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体现出的作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使自己的潜能得以激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引导学生,使他们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不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进行效率低下的“填鸭式”教学。

参考文献:

刘金凤。刍议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高考:综合版,2013(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教学必须为发明作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学不应该压制学生中间的发明萌芽.”这里所说的发明,大多是指客观上早已被前人发现了的知识的再发现.教学中教师应认真为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发现作好启发、引导等准备,着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再发现的氛围,让学生进行再发现的尝试,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品尝再发现的喜悦,而绝对不是把所有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教师要大力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再发现的欲望.在课堂上提供操作机会。如“交弦定理”pa×pb=pc×pd的证明,可进行如下设计:(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相交弦ab、cd,交点为p,(2)让一学生到黑板上测量pa、pb、pc、pd四条线段的长度(3)让学生寻找pa、pb、pc、pd)两两乘积有何关系?(4)让学生自画一圆及相交弦,按上述进行测量和计算,看有何关系?(5)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请用所学知识推证。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操作、计算之中,整个过程是一个从操作测量到结果归纳到结论猜想再到执果溯因的自我发现过程。

二、思路让学生去讲解。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语言就要通过交流来学习。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创造知识。当前的基础教育要求学校的各个学科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说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曾看见这样一篇报道:一位外国教育专家在中国上海听完一堂课后,问其对中国教育有何感想时,他表示不解地说:“为什么课上只有老师提问学生,而不见学生提问老师呢?既然学生都已经会的问题,老师还有问的必要吗?”看到这里,我颇有感想,外国专家一语道破了我们教育界的现状。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在课堂上希望老师很快地讲出结论,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议得少,问得更少,普遍口头表达能力差,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暴露出了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种种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观念和做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有能力有胆量提出问题,提高学生敢说敢讲的积极性。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教育的本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获取知识。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为数学思想和方法注入更多,更广泛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可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的理解才深刻,并且能灵活运用。

如:环形运动问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很难理解,难以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而这类问题恰又是很有规律可循,因此,教者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两人的路程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到操场上去试一试,学生马上就会恍然大悟,接着还可以做一些变式训练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数学规律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压缩了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往往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新理念提倡重视过程教学,在揭示知识生成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更深刻。

如: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_____块,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这一题的关键是求第n个图形中需要几块黑色瓷砖?在展示此题时,我并未急于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而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其中一名学生高兴的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在这三个图形中,前边4块黑瓷砖不变,变化的是后面的黑瓷砖。它们的数量分别是,第一个图形中多出0×3块黑瓷砖,第二个图形中多出1×3块黑瓷砖,第三个图形中多出2×3块黑瓷砖,依次类推,第n个图形中多出(n-1)×3块黑瓷砖。所以,第n个图形中一共有4+(n-1)×3块黑瓷砖。看着学生那种无比高兴的尽头,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总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动力来自学生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世杰:《用发现式实验开启学生的”数学之眼“》,《中学数学教育》.11。

2、孙红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徐州教育科研》、1。

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

面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下面以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理想和目标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并努力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发展史,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于发奋学习上来。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才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更需要教师的为人师表、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情感去激励、熏陶、教育学生,激励尖子生勇攀科学高峰,鼓励其他学生奋起直追。

2.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应用性很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基本素质,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教师从一开始要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具有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当中。

上进心需要信心作支持,学生的上进心、行为习惯、智力和能力等都因人而异,在呼唤公平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渴望成功的信念,使教育的人文性得以体现。这样,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距离,和谐了师生情感。

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主体教育理念的几点体会。

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尽量讲得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导思路、导难点。物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创设师与生、生与生有效互动的情景。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总是担心漏讲或少讲。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重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

如习题评讲课,多数教师习惯从头到尾讲答案。初三习题量大,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题,又结合知识的迁移、归类,教师讲得紧张匆忙,但多数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来不及认真思考,教师已说出了答案。这种教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课后作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综合练习题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要保证。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有些题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评判;有些题可以不公布答案,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论;有些计算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几种解法都写出,让学生去分辨,激励全体学生主动探究。

3.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教师作为学生活动中重要的、特殊的一员,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尊重知识、不断学习,做到有效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以自我示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探析论文

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显得极为重要。在论述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以此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来重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呢?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造句,第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造句的学生,往往只把主语”妈妈“改成”爸爸“、”奶奶“......?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听听??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句式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乐学教学”一个重要特征.鉴于这个,我大胆提出并尝试以下原则:。

1、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2、启发与鼓励原则。

(1)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目标.

(2)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无论如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构建“乐学”课堂,让课堂成为乐园,让学习成为乐事.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论文

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

关键词:主体和谐积极。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仅仅凭靠老师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教师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提高解题的能力。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是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只有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兴趣和程度差异组成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推上第一线,让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给出预习思考题。

在每章节教学前,教师先依据教学大纲、参考书,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根据学生在上课前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有的放矢地研究教学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预习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教材先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把可理解的内容解答,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讨论。这样,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自信心。

3、再学课本,分组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教师引入新课后,学生对着思考题再学课本内容。同桌或邻桌同学(约2―4人)进行讨论,使他们对发现的问题或疑难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达到比较提高的目的。“理不争不透”,争论是思维的最好触媒,经常展开讨论,对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促使教学多向信息交流。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一课中,教师出示例题:1/2+1/3=?5/6―3/4=?接着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能否直接相加减?为什么?(2)谁能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转化后再相加减?通过讨论,教学中重点、难点就更容易突出和集中,也容易暴露学生中的错误,有利于教师作针对性的指导。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依据学生实际进行点拨、解释,归纳总结,达到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硬纸板,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再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迅速、准确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旺盛的需求欲望,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只要教师稍加提示:“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很快解决了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总结,印象自然加深了,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学生先讲解,教师后补充、总结,改讲堂为学堂。解决某一问题,学生一步能完成,教师稍加提示,减少“坡度”,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可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注重实践中反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提问等形式收集学生掌握当堂知识的情况。学生先解答,教师后讲评,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先在课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课末由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学习情况。教学中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让学生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识自身主体作用,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差生,可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心的重要因素。在英语学习中,一旦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赋予英语教学以活力和生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魅力和效率。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意义和可能。

母语环境下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系列记忆性操作活动和再现式认知活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袭教师中心制,教学中学生被迫多于主动,教师灌输多于启发,再加上英语语言符号本身的机械性成分较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反应速度减慢、记忆力下降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尤其是高中学生,渴望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助于学生降低心理疲倦程度,维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说都没有实施活动教学的成功课例,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活动教学并不常见。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具有活动性问题的设计实在是太少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在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设置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培养各种英语语言能力,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由单一认知型转向情知互动型的综合课堂,使之符合学生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是英语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通过课堂教学机制的实质性转换,有助于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以适应未来成长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授学生以“渔”来成就其学习中的自信心,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构建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桥梁,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是形成教师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通过自身的优秀品格吸引学生,使其不自觉地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学科的喜爱,这种“喜爱”就是学习的动机。

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课堂问题和练习等等,而不应固定于某个模式,从而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机会,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满足,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讨论或小组竞赛。如“necklace”一课的结局设计及表演;或就“savingtheearth”单元的内容谈谈环境保护;从21stcentury中摘录有关英语学习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在学martinlutherking,disability,alberteinsten,waltdisney等课时,还可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waltdisney的勤奋品质,而这些品格在英语学习中是致关重要的。

2.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显露个性,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接触、交流,以灿烂的微笑、幽默的语言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多鼓励,少批评,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就会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得自信,从而相互感染,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授学生以“渔”

实践证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获得知识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信、学有成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朗读课文或其他材料;强调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包括独立查阅词典及查找课文有关的内容。如学disneyland一课时,要求学生的预习要有具体的内容,并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预习,善于发现问题;课后复习,总结归纳,加深印象;根据遗忘曲线定期复习,及时复习。其次要鼓励学生发问,问题不论难易,都应尽量由学生讨论,教师耐心启发、提示后解答;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学会获取信息,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改进,使学生逐渐养成为追求知识而自觉学习的习惯。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是学生学习中最持久的驱动力。教师应努力成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是为了不教,授学生以“渔”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注意总结、积累,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定会令学生受益匪浅。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及要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实现学生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由于课程型态和角色效应的作用,学生达到了较好的情绪状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相长,效果明显。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微观设计,教学思路越来越开阔,方法越来越灵活,点子越来越多,觉得上课不像从前那么累了。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比以前浓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比以前足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活,教学负担相对减轻了,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的、意义,就会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内动力,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求知欲,就能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善于发现、善于应用、善于解决,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轻松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千篇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转变学习理念,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变为引导;最后要包容不同观点,由“必须”转为“如果”。

0引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文学欣赏尤其如此。大学的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文学欣赏,但学生已习惯了中学老师那种统一的步调,一致的作品分析,千篇一律地重复着老师的看法,很少或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所以在文学欣赏课上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从三方面做起首先是转变学习理念,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其次是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变为引导;最后要包容不同观点,由必须转为如果。

1转变学习理念,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

传统的学习理念是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并牢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得有与老师相博的看法。在课堂上老师是主体,整堂课都由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作为老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只有完全遵循老师思路的权利,没有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是“被学习”。

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改变上述“被学习”的传统学习理念,用新的学习理念取而代之。新的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要确立注重实践、发展能力的质量观念,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新知识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理解、鉴赏,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讲台让给学生,老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而不要用自己的'思路去影响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变为引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学习每篇作品都是由老师总结出固定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让学生抄下背诵,是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变为引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在作品欣赏中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重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贯穿课堂的各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分析、认识和发现,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创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让学生逐步适应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引导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持人。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讲,而只是个组织者,充当主持人的角色,由学生作为主讲来完成教学内容。学生作为主讲并不是说一节课只让一位同学去讲或者让每位同学都去讲,从时间和效果上来看,分组学习比独自学习效果更好。分组学习即按座位邻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全班通读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到了规定时间由每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讲讲本组对这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小组是相对固定的,每节课每组派的代表须不同。老师的任务就是将各个小组的表演衔接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各个教学环节应紧凑而流畅。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及时交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学习小组之间也存在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提出更新颖更有创见性的观点,增强集体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也有很大帮助,学生的一些新颖想法与独到分析可以为老师提供新的思路,教学相长。

例如在赏析《兼蔑》时,我就先让学生一起通读作品,扫清生字与个别词语,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派代表上台讲讲本组对这篇作品的理解,最后我再做总结。在学生讨论之前,我提了五个问题:

《兼霞》是爱情诗吗,为什么用秋景起兴(或将首四句改为“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以吗),伊人指什么,伊人是否存在,诗人追到伊人了吗,读了这篇作品你有何感想,经过讨论后,学生分别发表了各组对作品的理解,角度很多,见解也很多,有些独特的见解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引导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活跃思维。

3要包容不同观点,由“必须”转为“如果”

有些知识是刚性的,有固定的答案,如数学公式,不可更改。但有些知识是非刚性的,不能千篇一律,如文学欣赏。有句话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文学欣赏是因人而异的,同样是一个哈姆雷特,但每个读者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的内涵理解都不尽相同,每个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和别人的都不一样。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就是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强求一致,也不可能人人想法一样。所以在文学欣赏课上,引导之后还要包容。中学里对作品理解的要求是必须,必须按老师讲的去理解,到了大学就要改成如果了,学生应该自己思考:“如果……”。引导很重要,包容也很重要。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既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提倡创新,那么对学生提出的观念就要包容,哪怕对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论点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也不要简单的否定,而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使学生潜在的智慧与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只有这样,文学欣赏课才可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它给了你多少,而在于它让你想到了多少。对(兼茵》的赏析,学生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充满迷茫与感伤,兼具朦胧美和意境美之作”、“表面是上一个男的追一个女的,实际上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伊人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恋或异地恋,都比较辛苦。看的不是景,是寂寞。”、“寻找心上人的悲伤故事,总是到不了心上人的身边,可望而不可及”、”委婉惆怅的相思”、“可遇而不可求,时间越久,感情越深”、“遇到困难是仿徨、放弃,还是应该坚持,”、“居安思危”、“得不到的是最好的,珍惜眼前拥有的”、“有追求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等,这些见解我都予以了肯定。

但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后面还有一句:“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这一句揭示了文艺欣赏中客观差异性和主观一致性的统一。“如果……”再多,观点再独特,也有个大的框架,不得超出。如把兼霞》理解成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斗争就明显牵强。

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了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念,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做好某项工程的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内驱力,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写作,才能在写作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门窗,是获得感情表象的渠道,社会生活就如“万花筒”,五彩缤纷,斑斓绚丽,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写欲望。观察生活是激发学生举的主要手段,例如:

春暖花开时,我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自然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观察植物、景物,让浓浓的春意拨动学生的心弦;秋天,我让学生观察皎洁的月夜;初冬,我让学生观察初冬薄雾、洁白的雾花;节假日,让学生随父母去商场,集贸市场观察人们是怎样购物的……为了增强学生写作欲望,我常常将有关写作的内容到网上下载来,如要求学生写一种小动物,作文课播放写作内容,并加以指导,要求有顺序的观察,学生被告神秘、奇妙而广阔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深深吸引住了,个个兴致勃勃,热烈的`情绪已成为推动表过和写作的动力,观察生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写作,单凭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以正确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就如同教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并能选择和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序地写作,才能保证作文课中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我将读和写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中悟写。

如教学《荷花》一文中,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我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荷花写得如此美丽?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景物的文章要做到“四抓”:(1)荷花—抓观察目的;(2)先荷叶后荷花——抓观察顺序;(3)荷花生机勃勃——抓事物的特点;(4)“我”变成了荷花——抓丰富想象。学习了记事的文章,教给学生作文“四要”:(1)写事文章要具体;(2)言情表情要写清;(3)心理活动要描述;(4)大胆想象要合理。 掌握了写作方法,应及时地让学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写促读,使学生不仅愿写,而且会写。如学习了《再见吧,亲人》就写《再见了,母校》;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学习了《翠鸟》就写一种动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化,举一反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只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写作才有兴趣,才会主动,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题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每次作文指导后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例如:指导写作《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一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写这个人?”这一问题时,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为什么写”,再加以概括,这样,学生的作文不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写什么,怎样写,而且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什么写(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学生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对待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问题提得质量低的学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训斥,否则挫伤了学生自尊心,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一句空话。

俗话说:文章不压百回改,一篇好的作文,修改也是很关键,有的学生文不对题,错别字连篇,病句较多,词不达意,模糊平淡,关键是这些学生只管“写”,不管“改”,认为改是老师的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修改,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修改,要求标准不要限得太死,要适当放宽,让学生认真的读几遍,遇到不顺口的,不明确的,不准确的要停下来修改一下,反复推敲直至准确、鲜明、生动为止。学生每次作文,能自觉修改或互改,层次越来越高,最后才能达到“改”是为了“不改”。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论文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发展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发展,自己发展。那就要想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情境,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安排自学内容和时间,培养自学习惯;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从读书中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尝试。

1.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严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注意语言的严谨性,为了避免出现错误,上课时给人的感觉总是小心翼翼,很自然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会造成压抑,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思考问题的速度也会减慢,影响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科学表明,轻松的心境能使人思维敏捷,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偶尔使用一两句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因为幽默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幽默还能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为了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好40分钟的课,愿老师多用幽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轻松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上好每单元的前几节课,重视指导学生自学。

有些老师认为数学不适合学生自学,因为它的知识衔接比较紧,其实不然。数学知识内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讲,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当学生弄清它们的衔接规律以后,就能自己独立学习。因此,上好每单元的前几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不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好,后面的约分和通分就无从下手,所以必须认真上好这节课,使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如果能做到这些,对于后面的内容教师只需稍作指点,学生便能自学掌握。

3.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妙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千奇百怪,解题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巧妙的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重视“阅读法”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老师忽视了“阅读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老师的讲解往往教给学生怎样做题,虽然也讲解做题的根据,但留给学生深刻印象的还是解题方法,事实上,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书中的内容将会告诉学生“其所以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希望老师们在课余时也让学生拿起数学课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不断总结。

作业中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的论文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是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英语教学要遵循新课程理念,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性;和谐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近几年,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不停地改革。我们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张思中教学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等。但众多的教学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令许多教师感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教越傻,书越教越难教,课堂越来越难以掌控。但笔者坚信: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因此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上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虽然年龄够老了,但课堂上他(她)俨然像个大孩子,课堂上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因为他(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融为了一体。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堂语言技能的掌握是得靠学生个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并灵活应用的境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觉得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把学生当成录音机,一味地录下你的话,而是把学生当成互动的载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整堂课中均能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一、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走进课堂我们常发现,老师精心备下的课,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予理踩,而教师总是喊着:快记下来,快回答,大声点。此时会觉得教师们特可怜,其实这主要是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对。教师们在教七年级学生对话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以及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别设计若干个对话,适合学生,贴进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会感到课堂与他们无关。比如教“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许多学生会回答“iusuallygotoschoolbybike、/bybus、/bycar/、”家近的学生会回答“iusuallygotoschoolbyfoot、”此时应提醒学生:走路来校应用onfoot,经过提醒,学生会记得特别牢。也有学生见过书后有个生字subway,就想用它试一试看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归纳语法,并了解几个生字,如train,air等,告诉他(她)们除了脚用“on”,其它方式均用“by”,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现在各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偏少,可以让学生互问互答,全班轮一遍。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自然形成了,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除了以上的情境设置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1、让学生体会到理解与尊重。

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怯意,这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怕答错了会引来教师严厉的批评,就闭口不答,或许会回答,也不敢答。如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得由教师做起。首先要理解学生,认识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让他(她)敢于开口,如遇到答错了,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你可以让他们坐下回答,实在答不上来,也要面带微笑并说一声“thanksanyway;thankyouallthesame、”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她)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在心理上让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

2、了解到学生的有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不岐视,不偏心。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能力、智力、记忆力方面都确实存在差异。笔者常与学生说:“不管你考几分,只要你我共同努力,一样都是我的好学生、好孩子,老师一样爱你们。”这样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每一届新生刚入学第一天,回家都跟自己的父母说,“我们的新的英语老师与小学老师不一样,她说只要我们努力了,都会爱我们”。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这样肯定会学得好一点。并且笔者对对话的设计,书面表达的书写,阅读完形的完成,都会特地设计成几种,有浅、有深,对不同学生给与不同的题目,要求也不一样。简单地问题,问基础差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力争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效。

3、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出试卷时,也由浅入深,比如第一单元学生刚开学不要出太难的卷,第二单元难度加深了5分,以后逐步加深,因为我们出考题的目的不是想考倒一大片学生,而是想让大多数学生稍努力一点就能够得着他们自己的标准,这样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最能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方法。

笔者曾尝试过让学生运用张思中教学法进行学习,学生记单词句型的速度是很快,但语法的理解与变通做得不够好。也运用过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学生语法掌握好,但口语及听力又跟不上。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现在又加入先学后教法。

但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明确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应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分工,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地讲授,力求做到“精讲”、“细练”、“当堂消化”。因此笔者常在一堂课上堂采用多种教学法:完成课后练习常用“先学后教法”让学生把导纲带回去预习。教单词、对话时常应用“张思中教学法”,让学生快速记忆,制成卡片,反复复习。教课文完成课内练习时:常用“探究法”,这样“精讲细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具体如下:

1、课前发下一小张“先学后教”的学案,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古人说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败与否,与学生的课前预习的好坏密不可分。让学生在新课前把本课的生词找出,短语划出并简单了解几道问题,而后在课上才能带着这些问题去听,去思考。

2、教单词、对话时常应用“张思中教学法”

“张思中教学法”应用的就是反复记忆。学生初记单词都记不全,记不牢,因此,笔者常在课前把单词用几分钟时间一次性让学生预习完,以后每堂课课前用二、三分钟把本单元四课的单词反复复习。

3、课堂上常用“探究法”

“探究法”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倘若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上,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上课时面对着一篇篇对话、课文,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找出重难点,并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一道道障碍,让学生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4、结束新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承上启下。

结束新课前质疑,它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思源、英语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浅谈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许多的地方都离不开英语知识,比如在阅读书籍、报纸杂志以及药物的说明书、化妆品的说明书以及查询的技术资料等等,都已是英文的字样,可见英语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升级版,在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含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拓展,而且一定要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本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探析论文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动性,使学生体现主体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培养激励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

作者:刘晓燕作者单位: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忻州,034000刊名:安徽文学(文教研究)英文刊名:anhuiliterature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创新思维

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论文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确定,基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基本消除。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完成。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回答、不懂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消除疑难。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可通过“说”故事,“说”主要内容,“说”感受,课堂讨论等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大事等,而且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拓宽,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学生把这些看到或听到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后,把它表达出来,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如在上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故事或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竞赛,看那组说出的成语故事最多,讲的故事语言表达最好,从故事受到的启示最受益,团结协作精神最强,评出这四个方面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历史课中有许多“动脑筋”栏目,课后有“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可能答不出来,也可能答不全面。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也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一个单元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说话的条理性。我在上完一单元后进行复习,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对每单元知识更加清晰系统。

“说”想法、感受。新编历史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历史课中讲了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必须有一个辩证的、全面的评价。老师可以在每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我在上完“六王毕,四海一”和“伐无道,诛暴秦”后,让学生自由评价秦始皇,有的同学只谈了秦始皇的功劳,而没有谈他的过错;而有的同学只谈了他的过错,而谈他的功劳却很少,认为他的过大于功。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他们的主要方面,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在肯定他们的功绩的同时,又要指出其局限性,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评价。最好先总述,后谈功劳和过错。评价秦始皇要谈他的施政特点及效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在文化上的作为,等等。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对秦始皇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组织好课外活动。

新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四个活动课,教师可利用这些活动课内容,组织好课外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展览馆、博物馆、陈列馆等,收集资料,了解历史发展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可让学生动手计算古今相距年代,动手自制文物等。在活动课及其延伸活动中,使学生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跃起来。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根据学习主题,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历史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历史板报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等。

总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当努力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将以过分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结果的倾向,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生方式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紧密结合的论文

面对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全球一体化时代对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一传统模式.倡导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入、合作来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者:谢再红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中学,湖南,益阳,413514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紧密结合的论文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自己的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文章,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多少教师在努力探索着提高学生写作的新途径。在作文教学这块博大的园地里,老师们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研究过程硕果累累,异彩纷呈。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十几年,近几年来,自己越发的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原因是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空洞无物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肯定就差。于是就开始抓阅读。让学生读名著,读优秀的时文;为了巩固读的成果,为了让学生记住所读的东西,于是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办手抄报。的确,学生读的东西多了,记的东西也多了,在具体的写作中运用自己所读的东西也多了。可困扰我们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大量运用自己所读的东西,全篇文章妙语连珠,华丽的词澡铺天盖地。形似美文,实则空洞无物。写个记人叙事的作文吧,学生也要考虑怎么用一个美丽的开头来引出下文,什么名人名言,什么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把个本该直接入题的记叙文开头写的云山雾罩,不伦不类。内容更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说散文不是散文,说记叙不是记叙。一篇文章写下来,让人很难读懂,而学生还自已还觉得自己写作了一篇成功的文章,别的学生看到了这样的文章还觉得他写的很好,就开始模仿。空乏无物的文风弥盖全班。

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是学生把读的东西与写作分离开来了。写作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写作中,运用自己所读的东西,也是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服务的。

写作不是用自己读的东西来表情达意的。这样势必会陷入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窘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阅读来的东西只能是为开发这一源泉服务的。教师在具体指导写作时,应让学生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事物,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有话可说,写出的东西才亲切感人。观察并不是看看就行,而需要认真仔细,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样还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百景如一的局面。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在作文中做到言之有物并不难,生活中不是没有物,而是缺少留心物的`人!我们希望学生作文素材真实,同时也要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例如没有留心观察过妈妈的手,你又怎么能把妈妈的手写得很具体,大到老茧,小到毛孔。

譬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老师,我就把老师局限在语文老师上,因为语文老师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有的学生问我,语文老师没有什么可写的,我就启发他们,语文老师在哪些地方关心过你们,像学习上,生活上,有个学生说,语文老师有一次把我的文章当成范文在全班读了,我真没有想到,就是那一次,我爱上写作了。我及时的给予指导,你这个角度选得很好,你应当把你当时真情实感写出来,再运用多种写人的方法,你这篇文章肯定是成功的。最后这个学生果然写出了一篇十分优秀的记叙文。

在训练中,我强调文章要写实,要文之有物,这样的文章才是优秀的文章。不论是《我的老师》《美丽的瞬间》,还是《一次特殊的拜访》《感人的瞬间》,都要求学生从生活入手,去观察、去实践、去感悟。学生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了。因为学生懂得了,只有细致的去观察生活,用心的去感受生活,才能做到文之有物,文之有感,文之有情。总之,培养学生务实的文风是势在必行。但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把事物写具体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切实教学,需要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路途中多多实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