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6 14:14:19 作者:GZ才子

制定好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等)。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五教案

1、进一步理解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2、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

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填写1、2后,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4/5、1/5)(4/12、8/12)(3/6、3/6)(3/7、4/7)。

重点说说写出涂色部分后空白部分你是怎样思考的?

2、先让学生独立填填后,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比较是怎样思考的?

1/4=1/42/8〈2/3。

重点说说2/8和2/3是怎样比较的?

3、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个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4、举例说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然后独立解决第5题。

5、先独立完成第6题,然后说说比较方法。

6、先独立完成第7题,然后说说思考方法。

三、实践活动:观察年历,独立完成,交流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哪些问题?

四、作业:实践活动出数学报,并说说各栏目所占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统计图的综合练习五年级数学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等)。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五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交流、呈现结果。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圆的练习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一、回顾圆的特征。

经过昨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呢?

你能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吗?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二、巩固延伸。

1、练习十七第3题。

(1)学生读题。并量出半径是多少毫米。

(2)理解题目意思:在这个圆内以o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明确:所画的圆要满足以下条件:以o点为圆心,在原来的圆内,且大小不同。

(3)量一量所画圆的半径是多少?

(4)交流:三个圆的有什么联系?它们的半径有什么不同?

(5)小结:这三个圆是同心圆。这样的同心圆可以画无数个。

2、练习十七第4题。

(1)读题,出示图形,并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o为圆心在正方形内画一个圆。

(2)小组讨论:谁画的圆大?说说是怎样比的?

(3)你能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吗?试试看。

(4)交流:画的最大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它的半径是多少?

(5)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6)小结: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十七第5题。

(1)读题。学生尝试做。

(2)交流:你是怎么比较两个圆的大小的?

(3)小结: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比较直径或比半径。

4、练习十七第6题。

(1)用数对表示每个圆圆心的位置。

(2)完成第二个填空题,并交流比较o1和o2的圆心位置。

(3)平移圆o3,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标出圆心。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4)圆的位置于什么有关?

(5)小结:圆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练习十七第7题。

(1)指出图中圆里的线段哪一条是直径。

(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3)按照图中要求动手做一做,怎样可以量出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怎样确定圆的圆心?

(4)选一种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6、练习十七第8题。小组讨论,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元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可以借助实物或图形做进一步说明。

三、欣赏:你知道吗?

小结: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3.08×0.01=。

4.95×1000=。

6.9×0.1=。

0.4×0.5=。

2.4÷0.8=。

10.8÷9=。

9.6÷0.8=。

0.108÷2=。

3.6÷10=。

6.3+0.37=。

2.6÷0.02=。

0.11×5=。

4.8÷4=。

0.25×4=。

1.12×0.3=。

0.8×0.5=。

0÷7.05=。

1.5×30=。

3.5+6.5×20=。

2、用竖式计算:

0.59×0.027=。

6.72÷6.4=。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87×3.05+8.13×3.05。

1.25×0.45×0.8。

9.8×3.7。

0.44×2.5。

2.25×0.4+0.6。

31.04÷3.2-4.7。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综合练习教案

教学时间:xxx。

教学内容:19页例10和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力: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12345。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234。

二、教学例10。

我们学过了画线段,线段是有长度的,现在我们来学习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下面来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画法: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长在两端做上端点,这就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自己练习画3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四的5-8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综合练习。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二、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3)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与练习二》的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五年级写字课《综合练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45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3.566÷1114.13÷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8.12÷1422.6÷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p-48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p-48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f、布置作业:p-48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具体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的学习方法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教学难点: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

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1、教学第1题。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能说出与它们相等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出与之相等的分数,看谁说得最多?

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出示:

一个分数是6/8,分子乘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

一个分数是6/8,分子除以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

一个分数是6/8,分子增加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

一个分数是6/8,分子减少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

三、练习与应用:约分。

教学第3题:

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

4/96/157/21。

10/1520/723/39。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补充练习:将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38/5134/5439/65。

像这些分数比较难约分,你能找出很快进行约分的方法吗?

师:将分子与分母中较小数时行分解,如38等于2乘19。再看看分解出的因数能否整除另一个数,能就可以约分了。

试一试其它的两题。

教学第4题。

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数,再问这些分数可以进行分类吗?(真分数与假分数)有的分数在0~1之间,有的分数比1大比2小。

找出小数1的分数有哪些?

这些分数在表示时,要注意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对,先约分,这样画出来比较简单。

如果不约分行不行,举例说明:100/150。

再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画。

要注意平均分的等分点要画清晰。

学生画完后,一个个地进行批阅,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作业:第152页的第2题和第5题。

五年级写字课《综合练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练习目标。

教师提出练习目标;

(1)要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同学们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二、自主练习,展示成果。

出示练习题:

1、口算:43+7+1036-6+2063-7+8。

80-40—4036—10+2225+36—61。

2、用竖式计算:(1)85-48+29(2)54+31-26。

3、小组交流,回顾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互相纠正错误。

4、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6~9题。

三、共同评议,质疑问难。

1、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2、全班交流评议,提出质疑。(并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诊一诊,断一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325。

-26+47。

5772。

+19+18。

7690。

2、完成课本第30页的思考题。

3、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数字15、16、18、19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51。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1、第5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数学五年级综合练习题【】

1、1.85×2.4的积有()位小数。2.7×3÷2.7×3=()。

2、一个数的1.2倍是240,这个数的6倍是()。

3、在1.524,1.52,1.524和1.52中的数是(),最小的是()。

4、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后写作0.60,这个小数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5、2.07÷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商()10倍。

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7.2,原数是()。

7、2人8分钟做32朵花,4人4分钟可做()朵花。

8、44÷18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整数是(),取三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9、5÷30的商是()小数,也是()限小数。

10、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10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积()。

11、根据5.3×14=78.4,可知0.53×140=()。5.3×1.4=(),0.53×0.14=(),53×1.4=()。

1、2222是循环小数。()。

2、在除法里,除数扩大100倍,商反而缩小100倍。()。

3、7.8÷4=1.9……2。()。

4、0.25乘以40得10。()。

5、除数大于1,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6、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7、0除以任何数都得0。()。

8、8.76除以5.39除到一位小数时商是1.6,余数是1.36。()。

1、5.8的1.3倍比4.8多多少?

2、45除126的商加7.5得多少?

3、10个0.8再加上4.2除以2.1的商,和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32×5=。

1.8÷0.3=。

3.2-0.1=。

0.27÷0.03=。

1.8×20=。

0.01÷0.1=。

6.5×10=。

80×0.3=。

18×0.01=。

2.5-2.5÷5=。

0÷4.61=。

0.03×2.3=。

1.25×0.8=。

0.42÷0.7=。

1.5÷5=。

5.1÷0.3=。

2.3×0.4=。

5.6+5.4=。

0.25×4=。

6.36-2.6=。

2、用竖式计算:

0.37×2.4=。

1.55÷3.8≈(保留一位小数)。

1.03×5.9=。

3.8÷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39×6.1+3.9×1.39。

0.25×1.6×0.4。

10.1×1.9。

2.4×1.25。

0.48×20.2-4.2。

42.72÷0.48+0.52。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这课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74-75也“练习与应用”第1-5题。回顾与整理时要组织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与难点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板书。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四、作业。

课后小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家《连除除加和除减的巩固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八5-9题。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5?0.7=0.5。

0.05?0.04=0.02。

1.8+1.05=2.85。

3.2?1.7=1.5。

2.5?1.9=0.6。

1.2?0.4=0.48。

3.2?0.04=80。

0.8?0.09=0.072。

3.6?0.06=60。

1.7?0.8=0.9。

1.8+1.6=2.4。

2.6+1.4=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367.2?2?18。

=54?9?4=7.2?(2?18)。

=6?4=7.2?36。

=1.5=0.2。

做题前,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着手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5题。

采用比比谁最快的方法,先让学生在书本上填出答案,再指名回答。

2、做练习八的第6题。

提示:题中有几道用简便方法算,要认真思考后,再计算。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3、做练习八第7题中第一行的2道小题。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顺序。再独立计算,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4、做练习八的第8题。

提示学生:这是以前学过的应用题,先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对个别学生已经忘做这种应用题,要及时和帮助。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分析过程和列式的理由。

三、作业。

练习八的第7题中第二行的2道小题和第9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