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教案(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3 21:35:08 作者:书香墨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括号》数学课教案【】

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师出示课件:240÷[3×(17-7)]。

(生在草稿本上自己计算,后教师指名汇报)。

师:这位同学计算得又快又准确,我们给他掌声鼓励好吗?

(生鼓掌)。

师:但是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还有更多的题目等着大家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的77页算一算练一练,四个小题,同学们在草稿本上计算一下。

(生计算,后师指名汇报)。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教案含有中括号的式子怎么读

我认为高老师这节课正确处理了四个“结合”:

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教者在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动画课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导入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大象带来的问题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对一个计算问题来说,计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很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矛盾,使两者得以完美地统一。

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审时度势,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探究出算法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出简便写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适时加以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顺应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比较繁,需要简化。由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创建了民主开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注重了师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补充,因此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数学教案-小括号

很快就有学生说,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售货员才好找钱给我们。于是大家都说一共是要8元呢,这个8元是怎么来的呢?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是用3+5合起来的。那能不能用一个算是表示呢?于是就有矛盾10-5+3,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而题目是要先算3+5,怎么办好?顺势就引出小括号,从而学生明白小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小括号,所以我又适当增加了买其他东西的场景,练习的时候就用书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吃东西场景。在练习的时候,强调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加以巩固。这当中学生也知道了小括号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有着自己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我还把括号比作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让老奶奶先走,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记忆住了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数学教案-小括号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c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公开课《中括号》教案【】

(出示ppt:360÷(12+6)×5)。

生:多了一个小括号!

师:哦,多了一个小括号,那这个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啊?

生:改变运算顺序。

师:哦,你真不错!那我们算算试试,看结果等于多少。

生:100。

师:对,你计算得真快,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得吗?

生:先计算12加6,再计算360除以18,再计算20乘以5。(师边听边出示课件)。

生:是的!

生:顺序~。

师:对,那好,现在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四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看学生的情况进行授课)。

教师下台巡视,后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板书:360÷((12+6)×5)。

师:(生纷纷议论,师等学生议论完之后)其实啊,我们为了把里面的小括号和外面的小括号区分开来,通常我们会采用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

(教师出示ppt,并且板书:中括号—[])。

师:(教师指着中括号说)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中括号了,同学们可以比着老师写的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师:好,我们再来看刚刚的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把外面的小括号改成什么啊?

生:中括号!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计算除法!(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步骤)。

生: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小括号!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是的,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又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我们应该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算式。

好,我们一起读一遍(生一起朗读)。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 “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中括号》数学课教案【】

生:我学到了,当一个算式里面又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时候,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算式。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教师指着ppt让学生朗读)。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习到的只是运用的以后的学习中去,好吗?

《小括号》教案

讲完《小括号》这节课,本来想着自己讲的很糟糕,但没想到老师们都说我的课堂有进步,但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听了老师们给我的各种建议,我觉得我的课堂还可以再进步一些,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比较难懂的地方,感觉学生应该在课下都会,所以课堂上就忽略了孩子们的“说”的练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学习主要就是要多说、多想、多练,通过说,他们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课堂上我也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相对的还是少了点,所以才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算法,算错。我应该利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去说一说,让他们想说,乐说,这样才能将算法真正的种到他们的心里。

第二点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师。课堂上能够耐心的听学生把话说完整,从他们错误的回答中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也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学会帮助他人进步,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习惯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较高的素质。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关键期,所以课堂上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恒。

《小括号》教案【】

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学的三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摘录“小括号”教学片断:

(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学生扮演顾客)。

售货员:你好,欢迎光临“佳佳书店”,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顾客:买一本《学生词典》和一本《少儿画册》。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帮售货员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能不能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5(元)。

学生1:因为我要先算用去的钱,算式是28+17,再用50元减去用去的钱。

教师:从算式里你们看得出是先算28+17吗?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在算式里加符号。

教师:你可以用什么符号来标明先算28+17?

(学生自主练习,组内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1:我在28+17下面画一横线。

学生2:我在28+17下面画一波浪线。

学生3:我用圆圈把28+17圈起来。

学生4:我用小括号把28+17括起来。

学生6:我在加法下面画一扇门,加法象小孩,减法象大人,大人让小孩先出门。

学生7:我在加法下面画一只兔子,减法下面画一只乌龟,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所以我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在实际的计算时我们用哪个符号呢?

学生:老师,我知道,实际计算时我们使用的是小括号,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教师:你说得对,在实际计算时我们总不能你画横线,我画圈,你画兔子,我画门,我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小括号。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括号》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继合并同类项后学习的,在今后所要学习的整式加减、分解因式、分式运算、解方程以及今后的数学运算都经常用到,学生对本节课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去括号这一节内容在本章中甚至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去括号法则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能否准确使用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去括号法则,通过学生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处理。这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不够,考虑问题有欠周全而确定。在突破难点中,主要是通过应用法则时,列举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负号后,学生往往只会改变括号内第一项的符号而忽略了其它项的符号。针对这些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用运算律去括号。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

数学情景教学中应该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识活动和情感交流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问题情景的教学中采用令学生感兴趣的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的搭建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化的同时全身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亲自参与思考、发现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探索新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去括号的方法,教师则进行巡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学生在利用分配律去括号时可能会对第二个式子中-1的出现产生一定的困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会先让学生思考-2可以分成哪两个数的乘积?学生容易得出-2等于-1乘2,通过类比学生也就容易明白-1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对法则探索,这里还设计了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2,在学生完成式子的变形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式子中等号两边画红线部分的变化情况,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括号中各项符号的变与不变是由什么确定的,有了上面几个问题做铺垫,去括号的法则已经是呼之欲出了,然后我再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具体体现如下: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这里把法则编成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探索法则、发现法则是这节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发现法则后接下来的是应用法则,在应用法则中,这里设计了三道例题,例1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悉去括号法则初步学会用法则去括号其中三题使学生明白去括号还可以简便运算,例2的设计主要是让熟练法则、掌握法则并突破重点、难点。例3的设计是通过变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完成并进行小组交流成果,而教师只是进行巡视并收集他们的错误解法进行板书,让学生展开讨论错在哪里,加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教学心理学认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与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节课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法则、发现法则、应用法则,教师只是做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课程标准理念。

2、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自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

《小括号》教案【】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

3、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知道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闯关游戏导入:

1、第一关。

35+3=。

40+30=。

31+20=。

43+50=。

2、第二关。

4+3+3=。

9-3-4=。

10-3+7=。

10+5-2=。

预设:生答:4+3+3=10师:你是怎样计算的?(4加3再加3,先算……再算……)。

师:做这一类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归纳: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二、引导尝试。

(一)问题情境转换为数学问题。

1、师:咦,小明他们在干嘛呢?请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板书)。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二)解决问题。

1、师:要求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2、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方法一:生: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师: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指名学生)再说说。怎样列式?10-2-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

师强调:从左往右先算10减2,再减3。

方法二: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名学生说想法)。

(先用2+3算出一共剪掉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或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噢,我听懂了你们的意思,你们就是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先合起来,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2+3=510-5=5。

师追问:2+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

师:指着图说2+3表示两次一共剪去的,10-5=5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从10个五角星一起去掉剪掉的5个,还剩5个五角星)。

生可能会出现10-2+3。

·师:10-2+3=这道算式怎样计算?

生:10减2再加3,先算10减2等于8,再算8加3等于11。

生:用括号表示2+3先算。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统一采用这样一个符号()——小括号“,把2+3括起来,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2+3。

师:来,大家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师引导学生书空写小括号的写法,边写边念)。

添了小括号现在算式的读法也不同了。

师:同学们试着算算10-(2+3)?(学生试算)。

生交流,师引导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将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2名学生回答后,同桌相互说)。

看一看想一想这几道题怎么算(只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4)11+(9-5)。

师:认真观察,想一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请同学们完成74页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案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创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二)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

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

(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

(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

(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

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

《小括号》教案精选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1、教学例2。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教案【】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投影仪。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3。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12×3+12×4。

=36+15×4=36+60。

=36+60=96。

=96。

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3。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5。

6、总结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3。

=43×6-13。

=258-13。

=245。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小括号》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