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论文(专业22篇)

时间:2023-12-18 07:06:21 作者:紫薇儿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多个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等方面。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论文

摘要:在医院管理中,人力资源成本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决定医院工作岗位设置的关键。与一般的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不同的是,人们是将人力资源成本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资产在进行管理,而非普通成本,在核算时也不是以成本的高低为衡量的依据,而是合理或不合理、以及适当或不适当。本文通过对当今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和探究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意义和核算的内容和方式,最后通过分析所得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控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医院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成本核算。

一、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现状。

医院是一种提供特殊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本便是人力资源,其中产生的相关成本,被称为人力资源成本,被分为货币或实物类成本和非货币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资产,主要存在的现状问题为:首先,医院的骨干人员成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之外,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相应的业务执业资格取得都是高级医护人员的必经之路,这就使得医院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上出现投资期限较长,成本费用过高的现象。其次,医院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较多的主观因素影响,当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出现不当或不合理时,人才流失的情况便会加剧,如此一来,医院人力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人在学习过程中,越多的知识积累,接收新知识的速度越快,能力表现也就越强,当医护人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医院投资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便会开始减少,而其为医院所带来的收益则会开始增长,从而出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呈反比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在医疗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形势下,医疗人才成为了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资产,同时也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特殊武器。医药人才是指在医院所掌握的现有人力资源中那些预计可以为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的一批人。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医院的会计核算中,人力资源往往不能作为一项明确的资产名列于财务报表之上,但其为医院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却从来都不容小觑,医院也已经将人力资源默认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资本。然而现实中,人力资源成本的考核与评价,与其他成本越低越好的的常用标准并不一样,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限度,过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会使医院的经济收益受到损害,而过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则会使医疗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保证医院良好发展的关键途径。

三、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1.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内容。

现今医疗机构中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内容分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四类。其中,获得成本是指医院在招聘、选拔和录用医护人员时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已被录用人员和未被录用人员所产生的费用都被称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是指医院为员工提供的如定向成本、脱产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等为满足工作所需或增强现有技能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同时,工作人员为参与培训使得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和耽误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也应被考虑其中;使用成本,即医疗人员的工资、奖金和保险等常规化人工成本,但是当期员工的劳动所创与医院的当期利润并不能完全挂钩,使得医疗人员的劳动具有一定的递延特性;离职成本,则是指医院医疗人员的离职或退休所造成的安置费和空职成本等费用,在成本核算时,安置费和补偿费等可以清晰反映于会计中,而空职成本却无法得到明确表达。

2.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式。

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据计量基础的不同可分为: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三种。但在目前的会计环境下,历史成本法成为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当无法取得历史成本资料时,重置成本法便成为了备用估价选择。具体说明如下:历史成本法是通过对人力资源在获得、开发和使用方面产生的实际费用来进行计量核算,具体施行方法为,将招聘、培训和开发等人力资源费用支出作为医院的投资,归集分配于各个职工的个人成本账户中;当员工离职或退休时,将其成本按常规摊销模式进行摊销,并与员工离职时的支出共同记为费用;当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更新时,将旧的成本费用记作资产损失;同时,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定期向医院管理人员报送动态报表。重置成本法是指按照当前重置人力资源会出现的牺牲来进行核算的方式,包括个人重置成本和职位重置成本。其会计程序表现为,计算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记为“人力资产”账户的期初余额,和“人力资本”账户的登记一一对应;之后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变动按照历史成本法的方法做反映;员工离职时直接对冲“人力资产”账户和“人力资本”账户中的金额。机会成本法是通过核算医院员工因为从事目前岗位的工作,而放弃或耽误了其他工作的机会所产生的成本来计量人力资源的方式。具体情况有多种,例如见习医师因为参见培训所降低的工作效率,主任医师因为培训新人所减少的工作业绩等,都是机会成本的构成部分。

四、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控制。

1.合理设置员工岗位。

冗杂的岗位设置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医院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针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特长和能力的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特点,以最少的人力成本为医院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加强绩效管理,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潜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医院将有效沟通作为管理前提,让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活动之中,让员工和管理者积极主动地为健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献计献策,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3.建立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医院的岗位设置密不可分,岗位的不同,所应支付的薪酬不同。市场上薪资的平均水平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是建立薪酬管理体系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医院这种特殊行业的特性、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员工的薪资期望,都是必要考虑因素。总之,薪酬管理体系要在以吸引人才、留下人才、保证医院成本为前提的条件下建立的。

4.完善医院用人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竞聘上任的用人方式,积极改革职称制度,深入和完善医院的分配和奖赏制度,对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期制,完善医院的用人机制,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医院带来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少瑜,丁燕芳,刘穗.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的研究探讨[j].现代医院,2004(05).

[2]林嘉滨,汪耀,林钧才.试论医院人力资本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07).

[3]冯强.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大。在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常采用薪酬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薪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强调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探讨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构建策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大,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各企业只能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1]。一个企业只有在外部与内部的竞争力都强于其他企业,才能赢得竞争的比赛。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薪酬激励机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有效利用薪酬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员工与企业的良性发展,取得员工与企业的共赢局面[2]。

1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1.1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薪酬奖励机制是指通过适当提高员工的薪酬,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更高的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个良性循环,员工为了薪酬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而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加促进薪酬的提高,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1.2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薪酬激励是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项措施。员工大多对薪酬的需求高于现有工资,在实行薪酬奖励机制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企业给予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提供给员工创造更大企业效益的可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薪酬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发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1.3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多劳多得是企业进行管理较为公平的一种方式。薪酬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保证了员工间恶性竞争,公平的评估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益,通过对员工能力考查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薪酬的制定,消除员工之间的矛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和谐与稳定。

薪酬激励机制的主要观点是通过提高员工的薪酬得到更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全面构建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构建,下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1企业外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效率决定的,提高企业外部的竞争力是将与企业利益参与员工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做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自身的薪酬挂钩,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人力资源体系的良好发展,不断发现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引进新鲜的人力资源,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建立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文化,用开放包容的理念引导员工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外部竞争力的提高。

2.2企业内部。

(1)建立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机制:企业要想在员工之间构建薪酬奖励机制,就要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机制。公平合理的评判标准是保证员工遵守规定的同时实现更高绩效的保障。另一方面,要保证评判标准的有效,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员工努力工作,最重要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估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的标准要具有全面、系统与科学等特点。在不同部门要进行不同评估指标,依据员工的部门、分工以及级别进行合理有效的评判。精准制定、有效传达、准确实施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的考核标准才能良性促进员工的发展。

(2)加大薪酬激励机机制的投入:实现企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是薪酬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

在企业管理上,要想长期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促进,就要加大员工薪酬奖励的力度,让员工能够在长远的条件下逐步强化自身能力,发掘自身潜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3)划分有层次的奖励阶段: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不同分工对企业的产出效益是不同的。区分各个部门的奖励程度是保证公平的一个措施。在年终奖环节也可依据不同部门对企业的不同贡献进行不同程度的设定。这是薪酬激励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奖励层次,提高员工对奖励的认同,从而巩固薪酬奖励机制的稳定与发展,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4)保证员工之间的公平竞争:制定员工薪酬奖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良性发展。公平是保证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在制定员工薪酬奖励机制的同时,注重评判标准的公平性,以及物质与精神的衡量。只有员工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被薪酬激励,才能更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局面。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与员工的工作效益直接相关,薪酬奖励机制是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的有效策略[3]。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员工薪酬激励机制,保证员工与企业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宋斌斌.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构建途径分析与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356.

[2]唐玉芳.基于胜任素质提升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81.

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论文

一、现代薪酬理论。

报酬是指员工为某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薪酬,即报酬体系中的经济性报酬,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它从是否可体现为现金收入来划分,可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其中,直接报酬包括基本薪酬、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而间接报酬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其他福利和各种服务。

现代薪酬理论认为薪酬是一种报酬系统,不但包括传统的经济性报酬,还包括非经济性的报酬,如私人秘书、宽大的办公室和诱人的头衔等。从报酬本身对工作者产生的激励是一种外部强化,还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心理强化来划分,可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所有的经济性报酬都是外在报酬,而非经济性报酬则可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

二、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并不是简单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更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的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的管理流程,因此薪酬设计必须围绕管理流程进行。

1.从职位薪酬体系转变为技能和能力薪酬体系。同时职位薪酬体系仍要保留,这是因为有些员工的工作是无法以技能、能力指标区别衡量的,如办公室的文员、秘书、清洁工等。

2.建立宽泛的薪酬体系。johnn提出的非常规薪酬模式的成功推广,说明非货币薪酬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西方企业的重视。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比较符合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在管理社会中,遇到经济人,就用工资加奖金的薪酬体系;遇到社会人,就用工资加晋升机会、心理收入等;遇到自我实现人,就用工资加生活质量等薪酬管理。

三、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然后不断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薪酬管理系统一般要同时达到公平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三大目标,企业经营对薪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薪酬管理受到的限制因素也越来越多,除了基本的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法律法规外,还涉及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内部人才定位、外部人才市场,以及行业竞争者的薪酬策略等因素。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薪酬水平。如何为现代企业设计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这是薪酬管理的难点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盈利情况、经济能力,同行的薪酬水平、工会与员工的沟通情况、国家法律情况等因素。

2.薪酬结构。如果说薪酬水平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的话,那么薪酬结构的设计是事关公平性的问题。现代企业薪酬结构设计中,不同的企业薪酬设计的倾向性不一样。体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以工资为主,奖金为辅;知识密集型企业应以奖金为主,晋升、进修为辅;一般企业应采用职位薪酬制。

5.特别薪酬制。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人才的管理,就是如何招聘、选拔、培训、任用人才,这一切都以薪酬为支撑。现代企业不乏高薪挖人的案例,挖来的人才如何留住不被别的企业挖走,这就是学问。对于这些人才,应设计特别薪酬制,从工资、奖金、晋升、进修、社会地位、自我成就等方面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永远留在企业为我所有。

4.重视员工物质需要。金钱是大多数人工作的主要原因。曾有报告指出,在众多的激励方式中以金钱作为激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水平,这正说明了金钱物质因素永远是第一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对现阶段的满意度状况,发现我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促进作用。方法:选择统计描述以及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现阶段的满意度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总结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促进作用。结果:调查发现我院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仍有改善的空间;医务人员对工作本身最满意,对薪酬最不满意。结论:医院应制定健全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进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人,主要是对人的世界观、信仰、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进行解决,而使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性提高并全心全意为组织服务,同时也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了人才的培训、人才的招聘以及员工的薪酬福利的设定等。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当重要的载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医院开展各种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为医院优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若两者相结合,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进行一定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贯穿并且渗透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凝聚力等其决定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选择我院医院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医生、医技人员以及护士。总共发放50份问卷,其中回收到的有效问卷数为47份,有效回收比率为94.0%。其中医生人员为27.1%,护士人员为61.2%,医技人员为11.7%;男性为21.3%;年龄在25岁以下的为24.2%,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为41.0%,在36-45岁之间的为24.1%,年龄在46岁以上的为10.7%。2.调查工具以及内容。调查所选择的问卷是经过参考国内外一些文献,再经专家咨询制定的。问卷的内容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对现工作的满意度、主观问题以及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三个部分,总共有60个条目。其中对工作满意度相关的调查量表包括:工作本身、同事关系、工作条件、晋升、工作认可、内部管理、薪酬以及医院政策这八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所含有的条目数分别为11、7、5、7、4、15、5、16。3.分析方法。调查得到的所有资料都采用epidata3.0这一软件建立数据库,选择spss13.0这一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其中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以及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1.我院工作人员满意度的总体情况。选择常使用的5级评分方法得出每个条目对应的分值,再将所有分值进行合计,从而得到医院工作人员各自相关的总体满意度分值。再依据总评价标准:在60-90分之间为很不满意;在91-150分之间为不满意;在151-210分之间为不确定;在211-270分之间为满意;在271-300分之间为很满意,最后总结在本次调查中医院工作人员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如表1。2.各维度满意度。用各维度条目所得总分除以各维度条目数表示各维度满意度,如表2。

三、讨论。

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仍有改善的空间;医务人员对工作本身最满意,对薪酬最不满意。因此医院应需要制定健全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进而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就是以有效健全的管理模式来激励医院工作人员的潜力,同时在激励之中使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医院以及员工的利益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实施人事分配、工资福利、调动人事、档案以及社会保险等,这不仅要有很强的政策性以及制度性,而且还要有人事部门对各种制度以及政策严格的予以执行。此种情况下,作为从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做到以这些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用有效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医务人员积极性来调动起来,并提高综合素质。从都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以及对象上都是绝对一致的,两者之间使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都对促进医院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报道表明: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加强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团结,增强凝聚力,是人力资源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提高医院职工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做好的基本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目前医院管理中极其重要的,而且又是医院得以做大以及做强的保证。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把“人本思想”很好的融入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的精神教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做到“以人为本”。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是群众工作,通过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才能使医院工作人员在思想以及行动上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从而与医院制定的指导思想以及工作目标相符合,才可以使全院工作人员上下一心。这就需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首先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使员工受到自己言行举止的感染以及感召。思政工作人员要丢弃管理者的一些心态,做到多倾听、多思考以及多观察。第二,需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解决改制员工相应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了解员工切实存在的一些困难,制定对应的奖励政策以及福利政策,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点子上去,从而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培养特殊人才上,同时要平衡原有工作人员和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使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相平衡,既重视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才梯队的建设,又要做到顾全大局,全面的考虑全院的和谐、平衡以及稳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以及激励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奖励管理论文

所谓绩效奖励管理,是指员工的薪酬随着个人、团队或者组织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薪酬设计。企业通过绩效奖励管理,使得员工薪酬的一部分随企業的经营状况变化而有所升降,以此达成战略目标、强化组织规范、激励绩效以及认可员工的贡献的目的。

2.1 分配中存在不公平性

在生产部门的绩效额度分配中,未考虑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只根据人数、职务数和获中级职称人数、岗位分数进行额度分配,即单位中聘任行政职务多、人数多、获聘中级职称人数多的单位,则绩效奖励额度高,人均水平高,反之则少,造成了部门间的不公平感。

2.2 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依据

由于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行政部门和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在分配绩效奖励时缺乏依据,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因此也不能将这一结果与最终的报酬挂钩,不能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同时由管理者决定包括管理者在内的部门绩效奖励的分配,恶化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造成人均水平较高,但是员工满意度低的现象。

2.3 绩效奖励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脱钩

目前绩效奖励仍未实现浮动管理,使得绩效奖励未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挂钩,没有形成员工的目标、部门的目标、企业的目标的统一。使得绩效奖励缺乏针对性,意图不明确,不能发挥绩效奖励强化组织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3.1 确定适度的绩效奖励总额额度

绩效奖励额度占员工总体薪酬额度的比例以多少为宜,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并非比例越高越好,比例越高激励越强但是安全性差。综合分析企业的企业特点,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目前占到近50%的比例已基本合适。

3.2 制定绩效奖励总额的分配依据,消除总额分配上的不公平感

薪酬的公平性对于员工的绩效激励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所提供的报酬没有达到员工公平性的要求,则员工会采取对企业不利的负面行为来试图找回公平,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基本薪酬的确定,还是绩效奖励计划,都必须注意在全体员工中保持公平性和一致性。

由于企业刚改制,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还较为薄弱,尚未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因而无法得出与员工实际绩效较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奖励的发放也无法与之直接挂钩。在此现状下,为尽可能确保绩效奖励分配的公平性,应客观看待企业注重资历和职务的`现实,采用目前员工较为认可的岗位薪级工资做为基础进行绩效奖励总额上分配的主要依据,较为合理。

从整个薪酬体系上看,目前企业的薪级工资已在静态上从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上合理的划分了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是员工心理上较为认可的、对各岗位之间的价值评价。用此法分配的额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生产单位与机关、各生产单位间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基本解决了人员的调动,职务职称变化引起的额度变化问题。

3.3 各部门绩效额度的具体分配方法

在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的确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为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现阶段,企业的各部门应以此为方向,结合单位实际,逐步开展绩效考核,把握好实施要点,探索完善绩效奖励分配的方式。

企业在当前阶段,各部门应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落实到各部门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制定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细则,在相关政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考勤和考核等相关规定,并明确奖励惩罚的标准,使员工明确相关管理政策和分配政策,做到公开和透明,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达到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保持良好绩效的目的。除了各部门直接进行绩效奖励分配外,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部门,可以采取将绩效奖励包干额划分到班组的方式,由各班级制定自己的绩效奖励分配办法。

由于企业由于考核体系不成熟,较为实际的动态管理绩效奖励的办法是,首先探索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和与个人的绩效挂钩的有效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中选取较为具体、及时、可衡量且覆盖面较大的指标,在可分配的总额范围内,依据上年生产情况,对各部门的绩效奖励包干额制定相应的浮动管理的方案;各部门在每月绩效奖励包干额的额度下,可再层层包干到各班组,由各班组制定绩效奖励与员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的方法,以此实现绩效奖励的浮动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能够有效执行的制度保障。战略规划、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约束构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良性循环体系。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探索建立科学、实效、可操作的有效绩考核和分配制度,是长期持久的任务,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奖励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过高目标,要循序渐进,标本兼治。目前,企业应尽快着手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在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尚不成熟阶段,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平、公正,采取过渡性绩效奖励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把合适的奖励用于合适的业绩、合适的人才的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尽可能发挥分配制度强化企业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作用。

[1]唐现杰,孙伟明.国有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1).

[2]康秀梅,孙多娇.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

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论文

摘要:在医院管理中,人力资源成本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决定医院工作岗位设置的关键。与一般的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不同的是,人们是将人力资源成本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资产在进行管理,而非普通成本,在核算时也不是以成本的高低为衡量的依据,而是合理或不合理、以及适当或不适当。本文通过对当今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和探究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意义和核算的内容和方式,最后通过分析所得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控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医院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成本核算。

一、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现状。

医院是一种提供特殊医疗服务的组织机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本便是人力资源,其中产生的相关成本,被称为人力资源成本,被分为货币或实物类成本和非货币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资产,主要存在的现状问题为:首先,医院的骨干人员成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之外,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相应的业务执业资格取得都是高级医护人员的必经之路,这就使得医院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上出现投资期限较长,成本费用过高的现象。其次,医院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较多的主观因素影响,当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出现不当或不合理时,人才流失的情况便会加剧,如此一来,医院人力资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人在学习过程中,越多的知识积累,接收新知识的速度越快,能力表现也就越强,当医护人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医院投资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便会开始减少,而其为医院所带来的收益则会开始增长,从而出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呈反比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在医疗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形势下,医疗人才成为了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资产,同时也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特殊武器。医药人才是指在医院所掌握的现有人力资源中那些预计可以为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的一批人。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医院的会计核算中,人力资源往往不能作为一项明确的资产名列于财务报表之上,但其为医院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却从来都不容小觑,医院也已经将人力资源默认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资本。然而现实中,人力资源成本的考核与评价,与其他成本越低越好的的常用标准并不一样,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限度,过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会使医院的经济收益受到损害,而过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则会使医疗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保证医院良好发展的关键途径。

三、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1.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内容。

现今医疗机构中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内容分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四类。其中,获得成本是指医院在招聘、选拔和录用医护人员时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已被录用人员和未被录用人员所产生的费用都被称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是指医院为员工提供的如定向成本、脱产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等为满足工作所需或增强现有技能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同时,工作人员为参与培训使得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和耽误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也应被考虑其中;使用成本,即医疗人员的工资、奖金和保险等常规化人工成本,但是当期员工的劳动所创与医院的当期利润并不能完全挂钩,使得医疗人员的劳动具有一定的递延特性;离职成本,则是指医院医疗人员的离职或退休所造成的安置费和空职成本等费用,在成本核算时,安置费和补偿费等可以清晰反映于会计中,而空职成本却无法得到明确表达。

2.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式。

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据计量基础的不同可分为: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三种。但在目前的会计环境下,历史成本法成为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当无法取得历史成本资料时,重置成本法便成为了备用估价选择。具体说明如下:历史成本法是通过对人力资源在获得、开发和使用方面产生的实际费用来进行计量核算,具体施行方法为,将招聘、培训和开发等人力资源费用支出作为医院的投资,归集分配于各个职工的个人成本账户中;当员工离职或退休时,将其成本按常规摊销模式进行摊销,并与员工离职时的支出共同记为费用;当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更新时,将旧的成本费用记作资产损失;同时,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定期向医院管理人员报送动态报表。重置成本法是指按照当前重置人力资源会出现的牺牲来进行核算的方式,包括个人重置成本和职位重置成本。其会计程序表现为,计算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记为“人力资产”账户的期初余额,和“人力资本”账户的登记一一对应;之后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变动按照历史成本法的方法做反映;员工离职时直接对冲“人力资产”账户和“人力资本”账户中的金额。机会成本法是通过核算医院员工因为从事目前岗位的工作,而放弃或耽误了其他工作的机会所产生的成本来计量人力资源的方式。具体情况有多种,例如见习医师因为参见培训所降低的工作效率,主任医师因为培训新人所减少的工作业绩等,都是机会成本的构成部分。

四、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控制。

1.合理设置员工岗位。

冗杂的岗位设置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医院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针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特长和能力的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特点,以最少的人力成本为医院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加强绩效管理,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潜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医院将有效沟通作为管理前提,让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活动之中,让员工和管理者积极主动地为健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献计献策,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3.建立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医院的岗位设置密不可分,岗位的不同,所应支付的薪酬不同。市场上薪资的平均水平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是建立薪酬管理体系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医院这种特殊行业的特性、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员工的薪资期望,都是必要考虑因素。总之,薪酬管理体系要在以吸引人才、留下人才、保证医院成本为前提的条件下建立的。

4.完善医院用人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竞聘上任的用人方式,积极改革职称制度,深入和完善医院的分配和奖赏制度,对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期制,完善医院的用人机制,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医院带来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少瑜,丁燕芳,刘穗.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的研究探讨[j].现代医院,(05).

[2]林嘉滨,汪耀,林钧才.试论医院人力资本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07).

[3]冯强.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17).

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从绩效管理的定义出发,结合目前中国企业人事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地位,结合绩效管理在人事管理中其它环节的关系,系统论述了绩效管理在人事管理中的目的和作用。

1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指为达到某个目标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并实现顾客期望的过程。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建立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结果的应用”的管理循环,将以往偏重考核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考核、反馈和发展员工工作绩效的系统模式。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通过这种循环,个体和组织绩效将得以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并且分解到每个岗位,通过绩效管理,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投入,促进员工潜能的发挥,改进和提高员工个体绩效和部门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且能够通过上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设性的、开放性的互动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献身精神。

2绩效管理在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作用,以及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的优势在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成为许多企业用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和手段。

由于绩效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并分解到每个人。因此,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而获得。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绩效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绩效管理与人事管理中其它环节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3.1绩效管理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工作分析也是绩效管理的内容之。通过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企业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其所提供的主要工作产出。并就此制定该职位进行评价的绩效指标。然后按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确定对该职位任职者进行考核的绩效标准。因此说,工作分析提供了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些基本依据。

3.2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的关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将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挂钩,而不再像传统的工资体系中只强调工作本身的价值。目前比较盛行的制定薪酬体系的原理是3p模型,即以职位价值决定薪酬(payforposition)、以绩效决定薪酬(payforperformance)和以任职者的胜任力决定薪酬(payforperson)的有机结合。因此。绩效是决定薪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组织中。采用不同的薪酬体系,对不同性质的职位而言,绩效所决定的薪酬成分和比例有所区别。通常来说,职位价值决定了薪酬中比较稳定的部分。

而绩效则决定了薪酬中变化的部分,如绩效工资、奖金等。

3.3绩效管理与人员招聘选拔的关系。

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或对人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各种人事测评手段。包括:纸笔形式的能力测验和个性测验、行为性面谈以及情境模拟技术等。这些人事测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人的“潜能”所进行的,侧重考察人的一些价值观、态度、性格、能力倾向或行为风格等难以测量的特征,以此推断人在未来的情境中所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而绩效考核则是对人的“显质”的评估。侧重考察人们已经表现出来的业绩和行为,是对人的过去表现的评估。尽管两者有时会采用表面上相似的手段,但目的有所不同。为了对一个人进行全面了解,这两种评估手段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提供个体特征的信息。

3.4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由于绩效管理的主要口的是为了了解口前人们绩效状况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高绩效。因此,培训开发是绩效考核之后的重要工作。在绩效考核之后,主管人员往往需要根据被考核者的绩效现状,结合被考核者个人的发展愿望,与被考核者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员工目前绩效中有待改进的`方面,设计整体的培训开发计划,并帮助主管和员工共同实施培训开发。

实施绩效管理可以使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以及员工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一步明确并制度化:使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各个部门和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部门和员工的上作行为有章可循,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目标始终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极大提高部门及员工工作绩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力资源,鼓励并驱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作行为。保证企业各种发展目标的彻底实现。

绩效管理上作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员工的表现予以及时、明确的反馈(2)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基础,对员工薪资做出调整:(3)依据绩效评估情况,对员工将来的发展制定计划或建议。

具体说来,企业通过实行绩效管理要达到以下目的:

(1)定义和沟通对上员的期望;。

(2)帮助上作目标实现;。

(3)提供给员工有关他们绩效的反馈:

(4)指导解决绩效问题,改进员工的绩效:

(5)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

(6)建立评价员工的有效体系;。

(7)提供对好的绩效表现的认同原则。

(8)使员工现有的上作能力得到提高:

(9)提供薪酬决策有关的信息:

(10)识别培训的需求:

(11)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组织的整体接班人计划联系起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常在一个绩效管理系统中不可能立即实现上述所有的目的,往往重点针对其中的几个目的:或者,当一套绩效管理系统建立时,主要是为了某几个目的,然后随着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再实现其它的目的。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绩效管理将会给员工、各级经理人员和企业都带来明显的好处,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被授予一定的日常决策的权利,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工作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合理的回报。

二是对经理人员的作用。对经理人进行合理方式的授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压力,融洽与员工的关系。提高员工技能,发现受工潜能,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组织绩效。

三是对企业的作用。缋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最大作用体现在战略的执行力方面。绩效管理是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从流程上保证了各层级目标实现,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保证组织的持续成长。另外,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的价值观的形成对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绩效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绩效沟通:另一个是员工数据、资料、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制定绩效计划后,被考评人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对被考评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决定缋效管理方法有效与否的就是处于计划与评估之间的环节一持续的绩效沟通和缋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持续的绩效沟通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其同工作,以分享有关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上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如何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可能帮助员工等等。持续绩效沟通的目的是可以使一个绩效周期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管理者或是员工,都可以随时获得有关改善上作的信息,并就随时出现的变化达成新的承诺。

绩效沟通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工作的进展情况:员工和团队是否在正确的达成目标和绩效标准的轨道上运行:如果有偏离方向的趋势,应该采取子什么样的行动扭转这种局面:哪些方面的工作进行得好,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难或障碍:面对目前得情境,要对工作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行动做出哪些调整:管理人虽用以采取哪些行为来支持员工等等任何一种沟通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自己的沟通方式的时候要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沟通的效果为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达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充分的交流,实现提高被考核者的绩效的目的。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引导语: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逐步从单一的企业利润追求上升到企业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上。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代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是薪酬制度的管理。我国进入wto以来,市场空前开放,相应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必须要很好地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效益升级。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体制始终是整个企业的重心,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恰当的薪酬体制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是整个企业加强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加强薪酬管理对整个企业管理的效益提升,首先必须清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位置。

薪酬管理是企业成员普遍关注的内容,是企业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薪酬制度必须在保证劳动力得到充分的报酬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实现促进再生产的作用。另外,薪酬多少也从侧面体现了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绩效水平及部分的企业价值。

一般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够直接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认真度。

薪酬体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效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瘫痪。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前提,是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得以实现的最根本表现形式。所以说,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薪酬管理都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难点和重点,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导致薪酬体制的建设必须处理得当。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体现企业员工利益的直观效应。一般来说,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顾名思义,科学的薪酬体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而不合理的薪酬体制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的优化升级。

科学的薪酬体制体现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在获得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站在员工的角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科学的薪酬管理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方式。具体来说,科学的薪酬体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薪酬管理站在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出发,在保障是企业成员的需求下,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效益。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以十二分的热情和十分认真的态度工作。同时,合理的薪酬体制还能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提高其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荣誉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必然手段。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和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践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基于企业合理的内部管理秩序,在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效用,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成员的基本利益,科学的薪酬体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企业的基本运行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化动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企业成员的配合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所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

不合理的新凑管理主要是指违背企业成员的整体意愿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为获得最大剩余价值,而实行的`经济活动中的员工劳动报酬。不合理的劳动报酬结构对企业的管理十分不利,严重者甚至会起到瓦解企业结构的消极作用。具体来说: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上升到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的高度上来,目前,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说明,企业招人难、人才就业难是普遍现状,愿意是企业难以招聘到对口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即便招聘到,由于不科学的薪酬体制和管理模式,也难以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企业的薪酬管理中,首先要考虑如何留住企业人才,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理的薪酬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一般来说,企业的薪酬分配都是按照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配的,但是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惜榨取企业内部人员的劳动成果,难免引起企业内部的不满,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调,企业成员不听调派。

薪酬体制的管理是否科学的直观效应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而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企业竞争实力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科学的薪酬管理难以实现企业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统一,也就难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资源分配中难以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工作效益自然不高。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是加强竞争的第一印象,要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形象的建立,势必要建立起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

面临21世界的机遇和挑战,要找到一个适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市场主体必须在充分分析市场的竞争趋势的前提下,建立个性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而薪酬管理体制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薪酬考核机制,即使企业在进行工资总额的制定时,要进行必要的员工调查和绩效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薪酬的安排。同时,根据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行工资总额的制定,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的工作情况下,获取一定的企业效益,合理安排企业员工的工资,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进行工作薪酬增长机制建立时,也要经过科学的评估和考核。体现公平工作的工作原则。

合理的分配机制是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内容的企业员工进行有差别的工资分配形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效益,结合当前企业运行的市场环境,给予科学合理的薪酬安排。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的员工的薪酬分配机制都是按照其基本工资、绩效和福利等整体规划,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在现有的薪酬分配机制中具有通俗化的表现,所以建议,在安排薪酬分配时,加入一些具有激励性质的分配措施,例如股票期权、额外奖励等。

结语:总的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具备合理的人才管理结构,也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论文

只有采用科学、高度战略管理体系,才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的指导与控制,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薪酬管理也一样,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支撑。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环节,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原则,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制定长期目标,避免出现盲目进行薪酬分配或者改变薪酬制度的现象,保证企业制定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生产以及组织有机结合,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特点对薪酬管理进行建设和实施,这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体制是完善薪酬管理的前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利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制对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将企业的具体状况与绩效考核体制进行紧密结合,重点对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进行评估与考核,同时还应该全面分析市场劳动价值的变化状况,及时地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薪酬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证企业职工的薪酬与实际价值相匹配,让薪酬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透明、公正。

3.合理设置企业岗位。

如果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造成大量人才的浪费或者流失,并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当前的状况,利用调查、观察以及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分析,并始终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并且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薪酬,即取消人人工资平等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其职位越高,薪酬同样相对较高,这样能够激发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本管理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方式,能够通过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让员工参与进来,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特别是企业能够吸收更多的高级人才,采用激励式的薪酬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便于其发挥自身才能的制度空间,让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才能,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人性化薪酬管理已经逐渐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

二、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将薪酬管理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亚楠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铁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引子:整理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本科时写的双学位论文,借鉴了别人的很多东西,视角还是很超前的,当下很多企业人事部地位很低,因为把它只看做招人、用人、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的工具。其实不然,人事部应从企业战略高度看,它的核心应放在育人和留人的层面上,而激励正是这一核心的一个因子。

前言。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1】其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员工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将发挥到80%–90%,其中50%–60%是激励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营造良性竞争的企业文化。而在通常情况下,困惑管理者的是如何才能做好这一激励工作。

本文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好激励工作,首先应该从人性的角度、领导者的角度、组织的角度和整体性思维的角度去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人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性的探求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诚如巴纳德所言“我尝试着绕开这些问题,把他们留给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争论这些问题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去解决。但我很快就发现,即使我们能够避免对他们作出明确的解答,却无法绕开它们。”

【2】事实确实如此,管理学须臾离不开对人性的关注,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也至关重要。以下便从人性的假设、人性的本质、人性与激励三个方面分别谈论这一问题。

(一)人性的假设。

关于人性的假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性理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人是“性本善”的,可以通过“教化”而使之遵从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使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符合礼仪规定,在统治方式上主张“德治”和“仁政”。相反,商鞅、荀子和韩非子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他们的法治主张。

在古代西方,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其灵魂决定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情欲、理性和意志,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灵魂三个部分的和谐一致,有理性控制一切。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学说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认为人性是其灵魂的表现,对大多数人来说,人更接近野兽远离神灵。多数人生来愚昧、懒惰、贪婪、残忍。同样,马基雅维利也明确的指出文明人一定是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者。他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易变的、奸诈懦弱的、趋吉避凶的、贪得无厌的。”

【3】在现代管理思想中,对人性的假设先后出现过“经济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等几种主要的人性假设。这是从人的社会属性的不同侧面对管理中的人性进行的概括。“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斯密看来,自利的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人们正是怀着这种自利的动机去从事经济活动的,但活动的结果却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在管理领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机构理论正式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人”假设由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即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梅奥等人提出的。梅奥通过对霍桑实验的理论总结,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著作,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梅奥认为:第一,不能把工人看成单纯的“经济人”而要看成“社会人”,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第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一因素,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第三,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以人们的社会情感为联接的的纽带而结成的自发性的群体,他有着特殊的惯例和倾向性,无形的左右着人们的行为。“社会人”假设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对人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文化人”假设是在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网络化技术发展迅速、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迅速增强,许多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促使日本企业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是日本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正如斯皮罗在《文化与人性》一书中所说:“由于人类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由于文化的变化很大,所以对人性所下的唯一正确的判断是他的可塑性很大。”

【4】在“文化人”假设视野里,管理就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将各种行动引向共同目标的过程,但每个群体行为都要受价值观的支配。”

【5】这种理论强调,作为“文化人”的员工,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人格以及具有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主体,他们思想深处积淀的文化定势始终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制约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

(二)人性的本质。

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还是“文化人”假设,都只是对人性的片面认识,而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性的本质。

事实上,人性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现实性,二是人性的具体性。

就现实性而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对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出发,研究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和历史的人性。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而个人独特的实践活动则形成自己的个性本质。“现实的人”总是历史发展的人,任何社会必定表现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会有不同的发展状态。

“现实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影响。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怎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

【7】现实的人不仅是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人,而且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所以现实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人。

就具体性而言,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也就是说人在需求方面物质满足、社会关系满足、和精神满足是同等重要的。物质满足是基础,社会关系满足是生存必须,精神满足是更高的追求和境界。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一理论认为只有当每种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人性是具体的,其基本的自然属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保障,才能向更高的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即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迈进。

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也应从人性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出发。

(三)人性与激励。

前面讨论了人性的假设和人性的本质,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必须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认识到人性与激励的关系,从人性的角度激励员工。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单纯的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片面地以经济人(或社会人或文化人)的角度实施激励;另一方面要从人性的本质出发,从具体性和现实性出发,既要从物质方面考虑激励,如通过物质奖励、补助、福利、奖金等方面激励员工,又要充分考虑人的精神方面的激励,如对人的关爱、支持、赞扬等方面激励员工。

在具体操作上,既要建立公平、合理、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确立平等的激励标准,又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战略,适当提高薪酬总水平,既要实施精神激励,满足员工从物质到精神升华的需要,又要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自我实现的空间。总之,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对人的管理、为了人的管理、依赖人的管理、以合乎人性方式进行的管理和以员工为评价主体的管理的人本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才能真正的有效用。

“领导”是一种以权力为基础,影响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和活动。

学者们对领导的定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把领导的实质看做是一种追随关系,认为正是一些人需要和愿意追随某个人,才使得他成为一名领导者;有人把领导看做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其下属的行为以符合其职务的原定计划,同时注意和了解他们在按计划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还有人把领导看作是某个人对一些人进行影响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更有人把领导看作是一种用以实现人们的目标和愿望的手段和能力。

不管怎样,领导在整个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以下以领导为视角从授权与激励、公平与激励、形象与激励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授权与激励。

所谓“授权”是指在企业内由上而下分派任务,并让他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义务感的过程。所分派的任务可能是制定决策,也可能是执行决策。当然,分派的任务是实施一项已经制定的决策,并且所授予的权力本质上对全局没有影响时,称其为“授权”。

授权意味着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对下属能力的肯定,合理的授权对下属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授权的合理性来说,一方面,领导要大胆地放权,支持、鼓励并激发下属的潜力,使下属具有参与权、商量权及决定权,让下属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到量才而用、合理公正,否则容易导致下属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偏离激励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向下属授权时必须准备好承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一切风险,授权绝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此外,任何一经授予下属的自主权都不能超越上级授予他自己的职权范围,这样他才能在必要时站出来承担责任。同时,在引导下属作为群体和个人进入决策过程之前,领导者必须仔细考虑在授权下级后还应不应当参与决策,他首先要弄清自己继续参与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有些情况下领导者最好彻底放手,不要在授权后再加干预。但一般说来,领导者和上级经理总可以对决策有所贡献,所以不必故意绕着走,只是这时领导者最好只扮演一名普通成员的角色。

总之,只有这样的授权才能真正地激发下属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下属不断地发掘其潜力,尽职尽责并作出不菲的业绩。

(二)公平与激励。

对领导者而言,加强企业的公平管理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同时能增强员工的公平感、增强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公平观是影响和决定员工公平认识、评价和行为倾向的内在观念系统。它是稳定的认识和心理倾向,制约着员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公平判断和公平感受,进而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业绩产生影响。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它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其实,不仅在报酬方面是这样,在其他方面如任务分配、工作评价等方面也是这样的。因此,作为领导者在对员工激励方面,一定要让员工有一种公平感。一方面要把员工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不是当工具,当简单的生产要素看,而是把他当作一个有他的文化背景、有价值观、有需求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把领导的欲望强加到员工身上;另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人才资源调配,创造新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一种公平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再者,要帮助员工正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投入和收益比,公平的对待员工,尽量在组织内部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领导的激励作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三)形象与激励。

这里的形象是指领导者的形象,所谓领导者的形象,即其素质、能力、水平、威信的综合表现,是一名领导者气质、精神、信誉及其基本价值观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员工对领导者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者,由于此种威望而必然会影响和激励下属、吸引下属追随自己,通过和自己的亲密合作干出不菲的业绩。相反,一个形象差的领导则会不断拉大与下属的距离,最终会使整个团队分崩离析。

领导者的形象主要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外形象都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内在形象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有的学者认为其特质主要包括智力水平、男子气、适应能力、支配能力、外向特性和自控能力等。而有的学者则倾向于尊崇智力水平、自信心、决心、正直和社交能力等。戈尔曼主张,“有效的管理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即情商是早就领导者的关键因素,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认知、社交技能等。”

【8】事实上,就领导者的内在形象而言,真正能够对下属起影响和激励的主要有:行业和专业知识、在公司与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信誉与工作记录、能力和技能、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因素、进取精神等。

【9】个人魅力型的内在形象,会使下属敬重、佩服、服从并积极地追随领导者,对下属的行为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领导者的外在形象则主要指领导者对人和对事的关心行为,这主要是从领导者行为角度而言的。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的激励至关重要,领导者要做到自生廉洁、公正不偏、不任人唯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要注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地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里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这样才会激励员工不断地努力、进取。

组织是一种复杂的,追寻自己目标的社会单元。管理学家巴纳德对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是一个下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指出,一个协作系统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但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之下,同其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个人对于是否参加某一协作系统(即组织)可以做出选择。他们的这种选择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推动力为依据的。

【10】由此可见,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在人力资与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下便以组织为视角从目标与激励、学习与激励、文化与激励三个方面论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一)目标与激励。

明确的目标是走向一切成功的起点,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即进行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管理原则:使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心充分发挥出来,使人们的注意力和努力指明共同的方向,建立起协作关系,并使个人目标和公共利益相互协调,使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作。

【11】对组织而言,目标是组织发展的持久动力。明确的组织目标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才能使组织中的个体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才能有利于组织中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目标必须在组织成员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太高太远的组织目标不仅不能对组织成员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组织中的成员感受到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行动上背离组织目标,影响整个组织的发展。

因此,通过目标激励员工,首先让每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管理者应与下属进行沟通,使职工理解个人目标与组织的关系。其次,使用图表引导目标。图标是一种引导个体目标向组织目标迈进的最佳途径。因此,管理者要善于使用图表来反映组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此来吸引和引导员工向着明确的组织目标去努力。再次,让目标充满乐趣。其实质是不要让员工认为这是组织强加给他的压力,而是使他们充满兴趣的认为这是个人目标的一部分。最后,目标一定要有期限,人们总是关注明确期限和明确要求的事情,而对没有明确期限的事情会无限期的拖下去。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分派具体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明确的时间期限,这对员工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学习与激励。

一个企业如欲发展壮大,那么它的学习速度就必须快于外界环境变化的速度。在一个组织中,员工都是组织的核心,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激励员工,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机械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知识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就会发挥员工的生命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结果,从而使员工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到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我的实现,并与周围世界产生一体感。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论述,学习型组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12】这里的团队学习也就是组织学习,通过团队学习可以系统的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方法进行试验,使员工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优秀实践中学习,在组织中迅速有效地传递知识等等。通过团队学习,能够使员工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力。

因此,从组织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确立一种建立在战略目标和组织内各阶层支持之上的知识管理框架,确立一种知识共享型文化,创造一种新的交流模式,抛弃旧的文化障碍,通过组织学习,建立一种更密切的工作关系,在组织学习中使不同个人的行为受到激励。

(三)文化与激励。

组织文化也叫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及其对员工的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使命和组织形象的培育与塑造,这是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组织行为的效率主要根源于组织内群体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对组织成员是极具激励作用的。正如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所认为的那样:“优秀企业创造一个范围广泛的、令人振奋的共同价值观,公司员工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框架。员工在多大程度上为公司努力工作,取决于组织设立一个受欢迎的有价值的目标的能力。如果员工认同公司的目标,他们为公司做的贡献也就越多。这个目标来源于公司对产品的关心,提高质量的服务,鼓励创新和奉献精神。”

【12】一般而言,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

(1)目标导向功能。即有利于员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引向组织所确立的目标,使其变为影响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无形力量。

(2)整合协调功能。即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激励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即使组织上下一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这种规范约束无疑也是对员工的一种反方向激励。(4)激励辐射作用。

在一般意义上,人的潜能具有无限性。从组织中员工个体自我开发的视角看,只有依靠精神、信念、意志,也就是“文化的激励”,这种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13】由此可见,一个组织应当明确员工的职位升迁,这不应仅仅是组织对员工的酬谢和赏赐,而是双方共同的目标,最好是营造实现人才价值的文化环境。这种组织文化应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和体现成就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才能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才能给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

整体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角度。整体性思维强调思维实在的关系特征的整体性,强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从全面的角度认识对象,但并不忽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的有机关联性,并不排除对事物采取分析的方法。

前面说过,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都需加以挖掘才能使之表现出来。

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从整体性思维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是因:

一方面,提醒管理者要把人性的分析、领导的立场和组织的视角三者看作对员工激励的一个整体,不能前面强调其一。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具有统一性的。三者的共同目的在于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激励,领导是组织中的领导,组织是有领导的组织,而人性又贯穿于整个组织活动。作为领导要更好的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就必须充分的认识人性及其本质,还要从自我出发反思自我,又不能脱离整个组织。这样才能实现合乎人性的、有效用的、有利于整个组织发展的激励。

再者,是不忽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有机关联性,通过对部分采取深入的分析,以便实现对部分的优化组合而形成完美的整体。也就是说,通过对人性的视角、领导的视角、组织的视角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目的是为了通过深化对这三方面的认识,以便采取合适、高效的激励措施,真真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发掘其巨大的创造力。

第四方面,是要启迪管理者应从全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从而加强其整体的认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也就是说避免在管理中的自我幻像的独断思维,从主客观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只有从普遍的、全面的角度出发,才能有可能实现高效的激励,才能发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结语。

总之,对员工的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做好对员工的激励,就必须对人性、人性本质有明确的认识,领导者该从授权、公平、自我形象方面自我反思,组织中目标、学习、文化要受到重视。这就有求管理者能整体性、多角度的看问题,能有宽阔的视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强有力的团队,才能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二章第16页(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解读)。

[2]c.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7页。

[3]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4]斯皮罗《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第7页。

[5]英约瑟夫梅西《管理学概要》辽宁人民出版社版第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参见卢大振主编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第346页中国城市出版社版。

[10]参见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第318页江西人名出版社版。

[11]参见彭新武主编管理哲学导论第1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版。

[13]参见彭新武主编管理哲学导论第1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提升。为了保障为人们进行更加良好的用电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才能够让使用客户满意的同时促进国家电网企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必须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

由于电网企业的员工数目众多,且负责的工作类型繁多,不能够进行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将会使得员工不能真正的发挥出个人的工作能力,从而使得国家电网企业不能进行良好的发展。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影响力,根据员工的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员工职位岗位的合理分配,可以使得员工的个人实力与个人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为国家电网企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前景。

2.能够增强员工流动的合理性。

员工流动主要是进行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换。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根据员工的综合能力为员工进行相关的岗位调动。随着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员工所工作的岗位也会被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随着岗位的上调,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薪资报酬,这对于员工进行积极的工作并且努力的进行自我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电网企业的发展,增强员工流动的合理性越发重要。很多电网企业的员工流动概念性不强,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能动性,因此不利于国家电网企业的良好发展。进行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部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表现进行明确的、合理的奖罚制度,从而使得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的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薪酬管理是绝大多数企业员工所关心的内容,是企业员工进行企业工作的最直接的工作动力,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薪酬的分发方式主要由国家电网企业的自身收益、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等因素决定。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更具有良好的动力。

进行岗位工作效果和效率评价。通过创建公平、公正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公开的进行对于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评价。依照评价成果,给予员工适合其能力的工作岗位,根据员工的岗位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薪酬分发,坚持“多劳多得”理念,鼓励员工积极的为公司创造效益。

建立员工工作表格,根据员工的工作的完成态度和完成质量给予员工薪酬上的奖罚,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的重大影响力,实行薪酬透明化,可以使得员工努力工作获得更高薪酬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最大的潜力为公司服务,同时使得员工通过薪酬奖励良好地实现自我付出的效益回收。这种国家电网企业人力管理制度可以使得员工通过获得薪酬的激励,自发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对于员工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进行员工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绩效和考核的数据除了要与员工的薪金相关联外,当应当与员工进行职位评定、优秀员工评定、先进个人评定等员工升职的机会相挂钩。

国家电网企业应当单独设立绩效考核部门,保证该部门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对于员工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建立明确的考核指标,从而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因考核结果而产生摩擦,从而影响员工与员工之间乃至部门与部门之间无法良好的进行工作上的合作,甚至影响国家电网公司的正常发展。

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作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引导员工依照考核标准积极的完成工作,取得优秀的考核成绩,从而能够在提升自身薪金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职称评定甚至实现自身岗位的提升。

三、结语。

探究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作用的重要性,能够对于国家电网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能够增强员工流动的合理性。采用发挥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作用的实施方式,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及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依靠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巨大影响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得我国电网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强的企业竞争力。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论文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适于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最富有挑战力和竞争力的资本,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目标,重要的是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的激励。

外在激励因素是指企业(组织)直接控制的人力资源激励,主要体现为物质激励。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需求和物质利益,这不仅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每个人在各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们借以谋生的手段。人们劳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谋求一定的物质上的好处。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或限制个人的物质利益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外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薪金激励和职工福利激励。

内在激励是通过精神的满足来强化个体行为的,激励的方法较多,有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明确的目标是走向一切成功的起点,对企业而言,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有情感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人们任何认识和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不同的情感会有不同激励效果;有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职工参与能使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荣誉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每一个职工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当获得某种荣誉时,就能增强信心,对企业满腔热情;有升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通过职务和级别升降来激励人的进取精神{有成就与承认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因素,成就是最有利和最有用的激励因素,当成就与承认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使激励的作用增强许多倍。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形成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热情。企业领导必须始终明白企业职工是真正的主体。如果说过去的企业文化注重对人才的尊重,那么现代的企业文化则更追求营造实现人才价值的环境,从而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

培训是企业获得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员工来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如果企业能够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且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员工就会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忠诚和业绩来回报企业。所以,利用员工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开发来激励员工是员工激励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想使培训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目的给予来激励员工。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如果组织使用单一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需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的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相比较,只有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才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就不能片面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有力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克服目前企业有效激励存在的不足,就必须结合实际寻找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的现状,重视员工需求,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一动机一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单位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够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物质激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包括加薪、奖金、福利等;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包括表扬、给予荣誉、记功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认为有实惠才能有热情,或者只讲贡献不讲需要,只讲觉悟不讲利益,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

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这种行为的目的。负激励就是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负激励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形成一种激励合力,真正发挥出激励的作用。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pd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逐渐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层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清楚,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仅作为一种向外界宣传的包装,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即使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建设上总是照搬照抄成功企业的方法与模式,缺乏创新;或者刻意创新,却没有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文章试图说明怎样有效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作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效果。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联接点是人——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财富。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管理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形的,它将企业的观念、价值、制度、以一种权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输入给每一个成员,让他们遵从它,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整体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令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员工最终共享统一的价值观、荣辱感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因此,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应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另一方面,被企业文化所滋润、加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固然是在一种文化环境、氛围中生成的,但最终必须内在化为职工的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但这种内在化的过程是必须有一定外在形式作保障的,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

总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选人、育人、用人中塑造与传播企业文化,使员工了解、认同并遵循它,逐渐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有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最终也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选人。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企业在选人时就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联系起来,选好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要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制订招聘要求,在招聘甄选过程中要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人员,对被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这样选择的人员既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又可以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尤其可以防止那些经过企业培育并在生产中获得较高技术的人员,最终因没有认同企业而“跳槽”。

(二)结合企业文化进行育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真正的职业资格。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培训不仅是包括使员工掌握基本的岗位、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价值观传达给员工,也就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这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关键步骤。培(下转第42页)(上接第22页)训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和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员工都必须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纳入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员工的责任感。

因此,企业应全方位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并投以一定的人力、经费,要尽最大努力,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不断进步。

(三)企业文化与用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的最大效能,绩效评估可作为衡量用人结果的标准。企业文化对业绩也有很大的贡献。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凝聚作用,使员工产生“认同感”,积极参加企业的事务,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业绩。

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调整员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使他们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正确行动,促进组织绩效的改进。设计绩效估评方案时,以定义绩效为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为定义绩效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绩效反馈的方式、重视程度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员工的评估体系内,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营造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作到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奖励,不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惩罚,通过奖惩的办法,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正处在探索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管理,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公路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拓展服务职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mba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以往传统的配电网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于新形势下的电网管理的市场需求,传统的配电网管理模式中诸多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电力企业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无疑是提高了长期立足于该市场的挑战。但是我们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我们存在的优势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因此,对于我们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创新的机遇。

人力资源管理常被人们认为是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集合。包括质量管理和数量管理。海尔集团原董事长张瑞敏曾经这样描述过:“给你比赛的场地,帮你明确比赛的目标,比赛的规则公开化,谁能跑在前面,就看你的了”。兵随将走,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职责不是去发现人,而是建立一个竞争的机制,把机会留给每一个人,最为企业的领导阶层,对于下属的长处与短处,你应该且只应该知道他的长处。

带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符合当今市场的发展要求的,我国的电力管理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特别是竞争激烈的当今环境下我们要建立适应于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用于计划的时间越长,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人力资源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指导性文件,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依据和参考,透彻地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了目标、方案和所应遵守的原则。

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有战略性和能变性,在保障组织人力资源、控制人力成本、制定人士决策、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是十分需要的。通过公司内部的经营环境、企业的文化、公司现缺的岗位、绩效管理调整计划、薪酬调整计划等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又是十分必要的和必须遵守的规则。经过准备阶段、制定规划阶段、实施阶段、筛选阶段这一流程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比较完善的和充分的。

在johnson&johnson公司员工关系手册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倘若可以小心甄选员工,则纪律的问题可以忽略。员工的招聘是一项重要环节,其旨在解决一个公司中的人力资源从无至有的问题,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通过员工招聘,可以提高团体内部的整体素质,提高团体的公关能力。

一个团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简单地说,员工招聘就是通过某一途径来弥补团体的某一不足。在竞争激烈的电力供应领域,涉及到的专业广泛、技术复杂。因此,在电力企业发展自己的同时,必须要有一支具有配电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业务知识于一身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这也就无疑给我们在员工招聘环节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要求。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推动团体打出去,使团体立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处于不败之地。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

我们把培训当做信仰,并且深信,培训正在改善我们最终财务成果。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旨在改变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工作态度的重要手段。其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一种极其非常有价值的投资行为。在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员工培训成了一种跟得上行业步伐和快速融入团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培训与开发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能解决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公司适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能力,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进一步完善。可以依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不同。对员工培训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在沃尔玛培训员工那样,拥有一张mba并不见得能有得到领导的赏识,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四、绩效管理。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如果说,在我奉行的价值观和管理体系里,要找出一个真正有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是最佳、最公正和最仁慈的管理方法,那就是鉴别力的考评”。绩效管理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既能帮助团体提高管理绩效,帮助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并且经过目标分解,可以逐步实现团体目标,并激励了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因此,绩效管理不光是绩效评比考核,它涉及到在足够充分的基础上对组织目标进行分解和绩效计划的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绩效实施和管理。

绩效管理可以体现在生产计划的管理,而生产计划管理又包括年计划管理、月计划管理、周计划管理、临时工作管理、工作日志管理、计划考核管理等。具体可以说,年计划管理涉及到个人乃至团体在实现配网运行、检修和工程中所做的贡献;计划考核管理主要考核各个部门的年度、月度、周计划和临时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率等指标。

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这个基本流程,上下承接,紧密连接,各个环节有效整合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五、薪酬管理。

军无才,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薪酬是一个敏感性领域,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实利益;其次,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密切相关,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深刻、重要的意义。

激励薪酬是薪酬管理的最直接的手段,将激励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通过建立明确的绩效目标来激励员工,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员工工作行为与战略组织目标脱节的发生;激励薪酬计划更有激励性,激励薪酬不是一成不变的,与绩效的直接联系,这激励着员工必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激烈的内外竞争,激励薪酬计划也促使员工更加重视自身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增长。通过现实中的灵活性,激励薪酬计划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考虑到现实的自身状况,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薪酬计划。

六、劳动关系管理。

君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仅成为一种动力调动人力的积极性,而恰恰是劳动关系管理成为了现实中所面临的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成为一个公司发展的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劳动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有助于减少员工的不良行为,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这种社会关系是企业完成自身使命、实现公司文化进步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

结语。

进入21世纪,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速度。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行政管理、事物管理向战略管理方向发展。在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经变得更加突出。在某种程度上讲,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变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配电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和现有的庞大的配电网需求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乏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配电管理模式中,涉及到的资源种数庞大,处理各类资源间的冲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版)。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2。

[2]杭州电力局。城市配电管理系统(第一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担负着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肩负着社区居民的健康的重要职责,有效的解决了社会居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时间还较短,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更好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首诊制和转诊制有效的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的技术人员也担负着居民健康的重要职责。但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素质普遍偏低,而且相关的人员培训、激励和考核等机制也不健全,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给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建议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加快推动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

1.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与每万名城市居民至少2名全科医师的要求相差较远。由于全科医院在社会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培训制度缺乏持续性和正规性,目前我国社会医师通过全科主治医师技术资格考试的人数才几千人,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全科医师考试的医师并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社区从事卫生服务工作的多数退体医务人员,部分医院内部优化组合后的富余人员也被分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这就导致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无论从内容还是服务质量上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及康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还需要深入到社区,对社会卫生工作者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具有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掌握医疗专业技术知识,更主要是需要其经过正规培训,能够更好的履行社区公共卫生功能的能力,但在当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这类综合性的社会卫生服务人员较少,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稳定性差。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时间还较短,不仅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机构在档案、晋升、薪酬及考核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这就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再加之待遇不高,发展空间较小,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大,社会卫生服务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很难保持连续性。

4.管理不到位。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再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管理不到位,经营水平不高,这就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导致社区居民对其缺乏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就诊和咨询。

1.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者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改进社区卫生工作的质量,需要确保社区卫生人员结构配置的合理性,配置全科医师、护士和相关专业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全科医师责任制,实施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对于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医师需要具有全科医师证书,护士需要具有护士执照,只有持有相关资料证书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来,即使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严禁不合格人员加入到社区卫生工作领域。

2.健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

全科医师责任制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师队伍,所以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对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视,定期进行轮训,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健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和培训制度,将人员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战略性任务来抓,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

3.增加服务网点和卫生工作者数量。

目前我国在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思路上可以引入企业医院、等级医院和个体诊所等多元化理念创办社区卫生服务,在满足基本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性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4.健全管理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社会卫生服务机构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有效的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整合人才资源,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采取与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请合作医院定期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帮助工作,通过会诊、讲课、现场演示等方式给予具体的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以解决社区卫生问题及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是提高人民健康水一瓣重要保障,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和深化,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国家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作用论文

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与企业全体职工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在这场竞争中的成败至关重要。人力作为一种资本,在有助于企业的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由于其特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注重的往往是招聘渠道的选择,录用标准的制定,以及初期的入职培训,阶段性的考评和测试等。忽视了宏观的把握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而这些最终可能导致员工因为薪酬制度与福利制度的.不合理而选择离职,造成公司人员的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比如招聘风险、考聘风险、薪金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敏感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和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企业,例如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通常是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的,包括设施、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在电力企业中,技术、生产等方面的风险收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缺少关注。多年以来,积累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员工素质偏低可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风险,农电工队伍庞大带来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其他行业也体现的很明显。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中,有些是可以预知的,而另一部分是无法预知的。下面就对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

1.人员招聘风险。

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发布招聘广告、租用招聘摊位包括招聘人员的工资等都是招聘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招聘失败,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应聘者编造虚假信息,负责招聘的人员没有核实情况导致被聘用的人员不符合要求或工作能力欠缺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另外,如果在招聘过程中因为疏忽而触犯了法律法规,会给公司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2.培训中的风险。

如今,影响企业长足发展的除了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人力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着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优势就应该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对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各方面的培训。

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行为,需要耗费人力和财力。如果培训效果不好或者精心培训后人员流失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培训风险。

3.薪酬管理风险。

一般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是参考了同行业标准的,其中也包含了企业对该岗位的预期。而双方在约定薪酬时只是基于一个初步的判断,劳动过程还没有真正发生。而劳动者在后期的工作中是否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因此对双方来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可能会因为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或者发放薪酬的不及时导致人才的流失。

4.劳资管理风险。

当劳资出现冲突的时候,企业内部将面临一个巨大风险。在我国,劳资冲突案例所占比例快速递增。国家《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的实施也表明了对劳资问题的重视程度。

1.人员招聘的风险管理。

招聘工作是吸纳人才的第一步,做好招聘工作可以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从事招聘的人员应该慎重选择招聘渠道,规范招聘程序,认真核查应聘者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料的真实性,多方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尽量增加招聘的成功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2.培训中的风险管理。

培训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投资。企业在选取培训对象的时候要非常慎重,要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对公司忠诚度高的职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防止参加培训的人员流失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要注意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培训的效率。

3.薪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资制度。为了使企业的薪酬具有竞争力,企业应该定期对竞争对手和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调查,以他们为参考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薪资。对内,企业要对各个岗位进行分析比较,对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显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这样,可以防止员工跳槽或者因为觉得薪酬制度有失公平而流失。

企业存在劳资纠纷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减少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首先,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对员工进行跟踪管理,避免对员工进行解雇时发生纠纷。其次,在录用员工时,了解员工病史,严把进厂员工的健康关,避免员工在后期患病时发生医疗费用的争议。另外,工伤事故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像电力企业等实际操作过程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更是避免不了的。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同时要对员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挂历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认识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规避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正确的驾驭风险才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2]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防控文献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01).

[3]范晨.人力资源风险及其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8(08).

[4]李耘涛.商科高校教师智力资本价值评价实施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1).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的理念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当今时代,企业想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体系。现代管理企业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今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便是人。”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人力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容忽视和必须正视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激发人才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人才作为一种资源需要在科学的管理手段中进行开发和应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机遇也大大增加,同时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在各种不稳定因素和未知风险的影响下,企业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营销理念和战略,无不集中了各种人才的智慧。人才的创新精神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的职业素养是保证企业不断提升实力的根本保障。总而言之,人的作用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当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企业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思想仍然受传统人事管理的束缚,工作中,一味地重视制定条文,以政策条文代替人力资源管理,严重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因而把人员当作被动的“物”来管理,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能动的、具有开发潜质的管理资源,没有把它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

2.用人机制不健全。

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人才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二是用人观念落后。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将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工作上,而对于人才的开发与整合工作较少涉及,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优秀人才长期被埋没。观念落后也是用人机制不健全的重要体现,人才工作是企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历来都十分重视人才的管理,但是。随着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不断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观念滞后导致行动乏力,当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开始争夺我国人才的时候,我国企业方才清醒的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3.人员结构不合理。

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素质比较低,尤其是对于工作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人员极度缺乏,普通员工过多。同时对于员工的分配不均匀,有些靠关系的即使没有能力也可以兼任一些高层,对于有才之士却不能得到施展,员工工作效率不高。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的过程。笔者认为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改变旧的人才管理观念,摒除计划性的人才管理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层面。企业领导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允许人力资源部门参与企业的决策。将人力资源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次不仅能够给人力资源管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让人力资源部门更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展开工作。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对人力资源进行一个长期的预测和规划,让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服务。

2.强化企业的业绩管理。

对员工进行业绩管理,是对员工工作潜力的一种很好的激发形式。企业进行业绩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让每个员工都参加到管理的过程中来,并且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在进行业绩管理的时候,其相关制度一定要完善,只有制订了完善的管理条例和考核制度,员工才能得到最科学化和最公平的评价,最后的管理结果也会使员工信服。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进的方法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

4.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孔子有云,不患化而患不均,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潜能,恰如其分的反馈才能更好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公平的评价也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基于此,企业要优化管理就必须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就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全方位考评很重要。能力考评月贡献考评想结合,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想结婚,领导评价与员工自评与同事评估想结合,其目的就是要增加考评的客观性,减少主管影响,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如此,才能使评估的标准与内容得到统一;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切实提高各级企业领导对人员考评的重视程度。将考评结果与使用挂钩,对被考评人员实施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这样与被考评人员自身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广大企业人员重视考评并发挥考评应有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必须真正建立起企业人员考评的有效制约监督机制,制定《企业人员考核监督条例》及其他配套制度,对考核机构、考核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企业人员考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可靠性。

5.积极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企业,想要成为优秀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不单单指的是一种文化,它还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信仰,可以有效地将企业全体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团结起来,可以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力量,让企业工作人员感受到企业带给他们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为企业工作人员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人员才能够对企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同时也会让员工深切地体会到工作上取得成就时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了解工作对人们意味的不仅仅是劳作,还是一种快乐。

同时,通过努力得到企业的认可不但能够让员工在经济上得到满足,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民主和尊重,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士气,有利于培养敬业奉献的员工。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的企业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企业要重点关注工作人员学习风气的培养,一个具备学习特点的企业是培养和构建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形象与信誉度才能够稳步上升,企业的精神层次才能达到一定高度,使之与经济相结合。通过提高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企业才能够从经济市场中脱颖而出,人才的地位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但是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将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资金投入等考虑其中,通过劳动福利保障来吸引人才,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开展。

总之,当前企业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更加具有开放性。企业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激励制度、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让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考查论文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很多学者都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尽管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把企业的某些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交给外部的服务机构来负责管理和运作。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通过合约的方式交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负责进行管理,以获取更加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外包的职能可以涵盖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

(一)人才派遣。又称人才租赁、劳务派遣等,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人才服务机构租赁人才的一种新型的用人方式。用人单位只负责人才的使用,不负责人才的招聘、薪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只是根据劳动力的价格和使用期限向人才租赁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租赁人才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由租赁机构来负责,其中也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由用人单位和租赁机构来合作完成,如人才的考评、培训,等等。在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当中,一部分是人才租赁机构向劳动者支付的薪酬和各种福利,另一部分是作为租赁机构的管理费用和利润收入。人才租赁与传统企业的内部用工方式不同,它是一种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用工方式。一般而言,劳动力的租赁价格是由用人单位和人才租赁机构根据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来协商决定。因此,人才的租赁价格可能在一定时期会随着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波动,这也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用工方式,劳动者在同一时期,也可能会为多家用人单位服务。这种用工方式可以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一些对劳动力需求季节性波动较大的企业。同时,劳务派遣能够为一些工作变动比较频繁的劳动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其待业的时间。劳务派遣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非常的流行,这些地方的劳务派遣管理也都比较规范,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在我国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有一些外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用工方式,进入21世纪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还是使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企业中,劳务派遣的方式已经非常普遍。劳务派遣一般比较适用于技术要求不高的用工需求,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保安、司机、宝洁等后勤服务类的工种。

在我国2007年新出台的劳动法当中,对于劳务派遣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无疑对我国企业人才派遣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人才派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一定使用期限租赁人员;二是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为目的租赁人员。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向人才中介机构提出需聘人员的标准、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由人才中介机构在自己的人才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或发布需求信息直接招聘人才,派往客户单位。派遣员工的劳动关系在人才派遣机构,其应得的工资、福利和保险费用由中介机构向用人单位收取后直接支付(也可由用人单位按劳务形式直接支付)。用人单位不必与派遣人才签订法定劳动合同,但需和中介公司签订人才派遣(租赁)协议,形成劳务关系。人员派遣人力资源事务处理服务不涉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而服务商的收费也是以所服务的员工数量为基数进行计算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用人公司和派遣人员分别签订人才派遣协定、人才派遣合同,以规范三方在派遣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在派遣期间用人公司与派遣人员不发生人事隶属关系,用人单位对所租赁的人员只负责使用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考核,其余工作(以协议约定项目为准)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用人公司与人才派遣服务机构的关系是劳务关系;被派遣人员与人才派遣机构的关系是劳动关系,与用人公司的关系是有偿使用关系。

(二)人力资源外包(hro)。人力资源外包是指把组织中人以及与人有关的业务交给外部服务商来负责管理。人力资源外包比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包含内容更加广泛,它是一种广义上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hro)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但一般而言,人力资源外包可以分为四大类服务:第一,人力资源数据处理服务;第二,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第三,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第四,人才派遣服务。在很多文献当中,人力资源外包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两个概念等同使用。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把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外包,它是一种狭义的人力资源外包。

(三)人事代理。人事外包,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给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这是一种全面的、高层次的人事代理服务。人才服务机构与企业签订人事外包协议以规范双方在托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需要提供外包的人事服务项目。人力资源事务处理服务是指企业将一个或几个单独的、工作量较大或比较繁杂的hr业务的执行进行外包,但未赋予服务商任何的管理职责(管理仍旧由企业自身的hr部门负责)。人力资源事务处理服务主要包括:薪资计算与发放、保险福利计算与缴纳、员工档案托管,等等。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hrmo)和人才派遣(劳务派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把企业内部的一项或者多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交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去执行,是一种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外包。

(二)人才派遣是企业从企业外部或者专门服务机构租借人才或者劳动力,是一种企业用人方式的外部化变革。从广义上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和人才派遣都属于人力资源外包的范畴,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内部某种职能或业务流程的外包,但是人才租赁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业务流程外包。

(三)人力资源外包就是企业将某些人力资源职能交给外部供应商完成的行为。从人才派遣、人事代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和人力资源外包的定义不难发现。凡是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和工作都有外包的可能,因此外包研究的范围最广,其概念也最为宽泛;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分为事务型、职能型、战略型三个层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集中精力和时间从事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而将工资、福利、档案等事务型和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职能型中部分业务实行外包,这正是人力资源外包所研究的内容;而在人才派遣业中,用人单位“租赁”人才派遣公司的人才,由人才派遣公司提供派遣员工招聘、派遣员工的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派遣员工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的管理、派遣员工的工资发放及各种税款的缴纳、办理各类社会及商业保险、处理派遣员工的工伤等意外事故及劳动纠纷等事务性工作,用人单位则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才派遣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外包则是业务外包中的一个类型。

国内有人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人事管理的职能在定义上进行了区分,把人事管理外包称为人事代理;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包含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职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包含了有些文献上称为人事外包或者人事代理的一些企业外包行为。也有很多国内外文献把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也称为人力资源外包,本文认为人才派遣也属于广义的人力资源外包范畴,但是人才派遣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人才派遣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

人才派遣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很流行,在我国企业,人才派遣也发展很快,国内也有部分学者进行过专门的人才派遣研究。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指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承担的工作,如员工的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职能,通过招标的方式,按照合同委托给专门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来完成。

公路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员工关系的战略方法,它强调开发员工的潜能对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高层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培育并保持最佳员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使组织成长与个人能力发展相适应。

记录。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员工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互相促进,人力资源的广泛使用能促进人事档案的发展,而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又会推。

1.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员工的过去,掌握现在,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人才,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内进行合理配置,因事而择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促进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挤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企事业的发展迅速、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目的。

二、人事档案管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负面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最好用简洁的字眼概括地指出是什么“新趋势”,如流动性、电子化(或叫“网络化”),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并对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工龄越填越长,有的档案材料甚至出现涂改痕迹。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丧失了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置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必将对当前配置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有可能使组织错过发展机遇。

2.档案材料内容简单雷同,降低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的真实写照,本应全面、历史、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使考察者在翻阅档案时能够一目了然,如见其人。然而,如今人事档案材料单一,内容抽象,鉴定、考察材料中套话、空话多,体现不出个性特色,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正常晋升和选拔,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导致组织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3.个人档案材料分散、缺失,破坏了人事档案的整体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人事档案归档过程应是一个前后衔接、有机统一的整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个人不够重视,致使档案材料分散、缺失。如由于工作调动,致使一部分材料滞留在原单位;学生参加工作,档案留在学校;取得学历文凭,学历材料存放在自己手里,等等。现阶段人才流动性大,各单位为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包括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弃档、重新建档现象,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

4.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服务。但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管理人员满足于看摊守点,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无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改进人事档案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拓展管理职能,使人事档案工作真正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在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同时,要注重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要让他们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增强服务意识,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为高层决策服务。档案管理人员要肩负起宣传档案法、普及档案知识的重任,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档案的局面。

2.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材料的鉴别上必须做到去伪存真,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材料归档中要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在递转档案中要做到按章办事,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可靠;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3.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材料越积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给查找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容易延误时间,而且出错率较高。建立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员工个人人事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联网系统,通过微机终端和系统互联,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最大效益地为育才、用才、激才、留才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在知识产业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涉及到对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利用转化,是全新的、且具有重要价值和生命力的经济发展手段,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要素。

本文希望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理念,提出组织与调配规划,在保证企业人力与物力处于最佳平衡状态与比例之下,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合理开发与管理,并举例证明。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市场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而人才的竞争则综合表现于素质竞争之上。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创新模式,构建扎实人才培养管理策略及目标,才能让企业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并达到全面提升社会经济与民族素质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产业时代,人类社会经济呈现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真正成为了知识经济转变的先决条件。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该做到锐意创新,并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团队导向为企业文化、以人力资源构筑为开发牵引力、以科学社会化人才评价为机制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1.基于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经济时代离不开教育,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必须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并做到对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

目前我国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依然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所以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里,我国要真正做到对“创造性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深入改革,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以科技为龙头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有所为。

2.基于团队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

目前的企业都强调人才的团队培养,以一名精英带动一个团体,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可能性。

在一些科学实践研究中也曾经表明,企业若想在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养拥有企业文化、拥有合作精神的团队,这是一种才能上的合力发挥,也是创业目标上的一致融合。

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一定要将团队培养因素考虑进来,并充分分析团队合作的企业内部因果含糊性和企业外部社会复杂性,培养企业拥有一支具备文化氛围和持久竞争优势的潜力型未来团队。

3.基于人力资源构筑为开发牵引力的人力资源开发。

在现代企业中讲求学习创新,所以人力资源开发的全新模式就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开发模式,稳定的学习型组织平台能够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具有更大的弹性与整体综合效能。

并且学习型组织创新平台还具备两大特征:

第一,学习型组织能够最快速的适应企业外部市场的环境变化,而且其在观念、战略、制度、组织发展和市场经营方面都可以进行具有较大空间的灵活创新。某些企业还能将这种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思想融合渗透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深化企业的自我管理职责。

另一方面,学习型组织让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成为创新者,他们不但具备了学习创新的能力,还拥有了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大环境下,企业拥有了自己的适应机制,并且通过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形成了一种创新冲动,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基于科学社会化人才评价为机制的人力资源开发。

建立科学社会化人才评价为机制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对人才能力与业绩的评价都相对客观,评判指标也更加精确。

它主要是以业绩为核心,以人才的知识能力、品德取向为重要要素所开展的全方位人才测评体系。

并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行业特点、不同职业岗位及岗位要求来制定具有层次感的人才测评序列,形成全方位的人才评价指标模式。

并基于知识经济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企业的创新力、凝聚力,最终转化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本文以中国海尔集团为例,评价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模式。

海尔集团强调“教育为本、人才为本”的人才基本管理原则,他们的全员全过程教育培训主要分4部分进行:

1.岗前培训。

另一方面就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的培训,为新员工建立企业意识,遵守企业规范,拥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2.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重点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海尔集团内部为员工设立了培训基地,每位员工都要在这里进行定期的岗位专业技能及业务培训。

海尔集团培训基地的资源相当丰富,这也是海尔集团能够扬名中外的实力建设基础。

3.转岗培训。

当今社会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海尔更是如此,所以海尔的岗位培训基地还设置了转岗培训方式,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并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市场现状,以丰富和新颖的营销理念与营销实践经验来提升海尔内部科研人才的市场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效率。

4.实战技能培训。

在海尔内部,“即时培训”模式最为凸出,它作为一种近年来企业的创新模式,做到了完全以实际工作进度和技术革新进程为基点,随时进行案例更新和人力资源培训。

某些时间甚至做到了以某时段突发事件及现场问题作为背景进行案例分析,并针对案例所反映问题进行实战技能教育,最终达到磨练员工技能,统一员工思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效率的目的。

以海尔集团内部的《海尔人》企业刊物为例,它所公开发表和讨论的都是企业内部人才技能、理念、意识和创新的培养策略及意见建议,而且这种培训策略已经在海尔集团内部形成风气氛围。

在每月的固定时间里,海尔都会启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例会,为企业员工提供集体培训学习的机会。

人力资源应该是企业最珍贵的第一资本,特别是在21世纪注重知识经济、人才多元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想别人未能想、做他人未所及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树立“育人优于任何事,缺才危于任何事”的思想,为企业未来能够细水长流而不断努力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洪.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更应转变思想意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和创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和社会服务目标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事业单位面对激烈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人力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更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实现以人为本理念,关心关爱每名单位员工,有效发挥单位职工潜能,在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推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作为事业单位,既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完成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又要培养良好竞争环境,调动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单位员工积极主动地认真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22提高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单位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事业单位大都各类高级人才汇集,人才济济,因此更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3完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完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例如,把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融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促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全面加强人才使用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通过薪酬激励、培训开发、职位提升等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增强事业单位工作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根据规章制度,针对培训的内容、效果等做好专业评估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工作交流。同时将评估结果向有关人员及时反馈,做好培训调整,实现良好互动,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3结论。

总之,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