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退位减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时间:2023-11-19 22:17:06 作者:BW笔侠 人教版二年级退位减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来制定,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9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10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十万个为什么猫和老鼠儿童百科全书。

28元16元43元。

好多书啊.你想买什么书呢为什么根据这两个小朋友买的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指名一两名说一说。

有没有买其他书的小朋友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说。

刚才通过口算你觉得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揭出课题)。

巩固深化。

摘蘑菇。

选一组跟同桌说说算法。

在计算每组的两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打气球。

算第一组.你在计算这3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其他3个气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钓鱼。

你们个个眼睛厉害,枪法如神.不知道你们的钓鱼水平如何。

(算第一组)你们怎么会算得这么快的。

摸奖。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总结。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而且还用学到的知识在游艺活动中好好露了一手.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学(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一)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过程。

12–3=15–6=20–5=14–8=17–9=。

37–20=45–30=24–10=35–12=56–24=。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说说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56889469。

–22–62–71–37。

------------。

(二)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1.认真阅读数学书18页。

思考:个位上1减6不够减该怎么办?

(1)想好后结合小棒直观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2)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摆的过程。

(3)试着用竖式计算边算边说笔算的过程。

2.试着填一填19页例3,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观察算式总结方法。

认真观察例2、例3的算式,想一想笔算退位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尝试计算检测效果。

456243。

–17–45–25。

---------。

(五)我的疑惑()。

二、定标学(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1.指生说预习题中“新知铺垫”。

提升:在计算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交流预习中困惑。3.针对困惑整理学习目标。4.揭示课题。

三、小组学(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长组织交流轮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2.当组员表述有困难时小组成员共同探究,也可以向其它组员或老师求助。

3.组长负责记录下你们小组组员所想出的所有想法。

四、展示学(展示算法交流提升)。

(一)展示例2。

预设:

一组:边摆小棒边说想法。

二组:我们组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板书竖式并说想法)。

(二)展示例3。

1.当被减数个位是0不够减时又该怎么办呢?

生:板演(其它生补充19页例3)。

2.交流想法。

(三)总结方法。

笔算退位减法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五、反馈测评学。

1.用竖式计算(基础题)。

67803590。

–39–61–8–7。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变式题)。

81789535。

–49–38–16–17。

------------。

42308918。

3.22页10题。

六、拓展延伸学。

人教版二年级写字教学设计

1、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社”、“补”、“礼”、“视”、“神”、“初”、“衬”、“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

(2)具体说说贝字旁和页字边分配到具体字中,它们的形状如何做到“因字而异”?

2.新课指导。

(1)让学生在黑板上直接尝试书写示字旁,衣字旁。针对学生书写现状,师生共同探究,找出不足。后教师黑板上再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2)学习书写示字旁,衣字旁,也可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和细微有区别的地方,于此处着力寻求教学突破口。

3、书写指导。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示字旁: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首笔为侧点。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第三笔写垂露竖,与侧点对齐。末点靠近竖画起笔处,并注意与首点的变化。

衣字旁:与示字旁同理,撇点和末点的位置稍低,并注意呼应。

(2)“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穿插”,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太紧太松都不行。为了更好地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穿插”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你这边空间有余,而我这边又有长笔画不得舒展,就可很自然地“穿插”,让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咬合,浑然一体,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社”字,字下横起笔,可穿插到左边点的下方。

三、例字指导。

“社”,左右结构,左小右略大,右边“土”下横可适当插入左点下放空间。

“补”,左右结构,左右等宽等高,注意两部分中间的空白要适当。

“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竖弯钩“竖”长,底部“弯”短。

“视”,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见”中竖撇和竖弯钩的起笔在同一条竖线上。

“神”,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申”字竖居正中,为悬针竖,与左边垂露竖形成对比。

“初”,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长右短,右部“刀”居中。

“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寸”字点偏上,靠近短横。

人教版二年级写字教学设计

1、初步掌握贝字旁和页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则、项、财、贞、负、顾、顿、顺”,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

(2)字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新课指导。

(1)出示贝字旁和页字旁例字,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偏旁的异同点,让学生明白,只要掌握好贝字旁的写法,即可举一反三写好页字旁。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2)教学贝字旁,可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整个字形,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撇起笔处的位置。待学生明确贝字旁字形及撇的正确起笔位置后,即可让学生大胆尝试书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与字帖对比,找出不足。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书写时笔画之间的笔断意连。

在教学页字旁时,因为有了前面教学贝字旁的铺垫,只要引导学生观察首横的长短及短撇的位置,即可做到书写时的胸有成竹。

3、书写指导。

“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贝字旁:第一笔为垂露竖,写横折时注意与竖起笔稍留空隙,两竖左右对称,撇为竖撇,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页字旁: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本色”,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比“贝”字旁稍宽。

贝字旁和页字旁在整个字的运用中要注意“因字而异”。

“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因字而异”,即偏旁部首分配到具体字中的形状要“因字而异”,如本课“贝”字作字旁时稍窄,作字底时稍宽。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白类似的现象会在合体字中高频率出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例字指导。

“则”,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四个竖划连同竖撇平均分割空间。力刀旁短竖位于字的中间偏上部位。

“项”,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处于附属地位,“工”改横为提,居于中间。

“财”,左右结构,右部稍大。

“贞”,独体字,贝作字底,字形偏宽偏短。短竖和下部贝字竖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负”,独体字,贝作字底,字形偏宽偏短。下部撇和点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顾”,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

“顿”,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

“顺”,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左边三竖长短不一,紧靠在一起成一长方形。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通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的经验积累,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反而是减法的验算,不同于前面刚刚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掌握验算方法上面。

减法的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进行的验算方法。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验算的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表,填表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二是在计算过后通过观察表格进行讨论,借助具体数据,发现理解“原有本数”“借出本数”“剩下本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生能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进行验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一个环节,比较好地认识了这组数量关系,也就出现了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这里数量关系借助纸条进行适当移动,对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验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但是这里学生提出来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就说明他们比较好地理解、运用了前面的数量关系。所以我还是让学生一起来口头算一算,这也是对减法笔算的巩固,又因为通常都是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来验算的方法,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笔来算一算,这样操作,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验算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清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56c22=?让学生根据以前学的方法来思考,想想相同数位的数直接相减?把竖式写在记录本上。

2、方法的交流与展示: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直观图的教学。

3、具体情景中适用方法运用:57c1439c8让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要注意什么?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首先是学生主体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应该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因该牢牢的“抓”着学生,生怕学生出错。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让学生说的练习的还不够。如今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片面强调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做法,做了题目就要让学生讲出,你是什么算的,为什么是这么算的,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是新授前的引入。两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处于地段学生。他们的自我掌控能力还不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通常只能维持在10至20分钟的时间,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里学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堂课可以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利用情景图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上课的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后面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计算作好准备。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7页例4。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学习准备:教学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一、导学。

1、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的两组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2、学习目标(学生看)。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3、自学指导。

1)你能说说计算方法吗?

2)说一说算式的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你理解吗?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自学指导要求看书、自学例题。教师发现学生好的方法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三、小组内学生互学。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和作解决问题。

四、展示。

1、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并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它小组作补充、质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进行补充教学,归纳总结。

五、测评。

1、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2、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2、3、4题。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62例1、例2及相关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个数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知识迁移能力。

3、使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原理,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青蛙找妈妈。

请学生依次回答荷叶上的计算题:3+2=10+5=52=10+3=。

2、复习数的组成。

说一说13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生思考,列出算式13+2=ppt出示铅笔图。

2、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师在ppt上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并再次强调2根小棒要和3根小棒加在一起。

(2)用计数器拨。先请学生拨一拨,先拨13的算珠。问:2拨在哪一位上边?为什么?

生答:2要拨在个位上,因为2是2个一。

师在ppt上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并且强调2是两个一要拨在个位上。不能拨在十位上,因为拨在十位上是表示2个十(个位的数要加在个位上)。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3+2=呢?

生1:从13开始往后数2个。

生2:先算3+2=5再算10加5等于15。(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3个位上的3和2连起来。)。

3、练习。

采蘑菇:计算14+213+6。

生独立计算,请部分学生回答,并说算法。

4、介绍加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加数+加数=和,让学生读一读。

(二)教学例2。

生思考,列出算式15-2=ppt出示铅笔图。

2、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生答:从5根里面拿走2根,因为2表示2个一、5表示5个一,5个一减2个一是3个一。

师在ppt上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生答:从个位上,因为2是2个一。如果从十位上拿走就表示拿走的2个十。师在ppt上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个位的数要从个位上减)。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5-2=呢?

生1:从15开始倒着数2个,14、13。

生2:先算5-2=3再算10加3等于13。(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5个位上的5和2连起来。)。

生3:因为13+2=15,所以15-2=13。

3、介绍减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

被减数-减数=差。

4、练习。

生独立计算,请部分学生回答,并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试一试。

14+3=。

13+5=。

2、看卡片口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怎样计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也叫雷阵雨,大都发生在夏天,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是一种前后变化非常大的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雷雨》.

2,请大家捧起你的语文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生自由读课文)(板书:前,中,后)。

3,大家可真会读书!不知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出示)先自己读一读!

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还会吗我们齐读一下.是做动作学生理解"压,垂"做动作识字是一种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请拿出你的生字卡片,说一说你自己好的记字方法,并快速的记住它.

那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呀。

现在我们来收卡片.听我口令:我说压,压下来的压.—我收压,压下来的压.

我收蛛,蜘蛛的蛛……小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刚好落在大家的生字口袋里.来,把生字口袋放在你桌子的左上角.

写字:我们看到这个"垂"字,我们要想把他写好,应该注意些什么(垂字有四横,长短各不同,中间横最长,舒展在横中.)自己拿起笔在课本70页的田字格里只写一个.注意身正,肩平,足安.

4,"垂"我们可以组个什么词课文中有一句话,说谁从哪儿垂下来呢。

同学们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伸出小手: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贴树冠)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板画树干,蜘蛛垂)从"垂"字你体会到什么小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自己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课文吧!

雷雨前还出现了什么与平时不同的现象.

6,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同学一边听,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

你还找到了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板画闪电)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的雷声是什么样的。

请你们把雷打得越来越响.(教师手势由低到高)(声音越来越响)。

雷雨前最让人害怕的就是电闪雷鸣了.更何况此时——闪电…雷声…再读.

谁能照样子说说谁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句话出示课件:越()越()。

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捧起书齐读1-3段.

文中这三个"哗"你认为该怎样读。

好!谁想上台画给大家看(版画雨)…大家看他画得怎么样。

你感觉这样怎么样(教师坡下粉笔画,示意学生)。

此时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是啊!一切的景物…………。

过渡:渐渐的,渐渐的,(……)。

同学们,你能把"渐渐地"换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对!"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8,看,雨停了,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教师板画太阳,彩虹,贴池塘,画青蛙)。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带着你的这种心情读给你的同桌听!你可以做动作读,也可以同桌接读.

学生展示读.师生接读.

9,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青蛙:你会怎样叫。

10,同学们,学习完课文,沐浴着雷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你想说些什么呢。

11,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呀!老师把《雷雨》这一课进行了改编,让我们和着优美的旋律一起来歌唱吧!——齐唱.

12,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雷雨前前后后的变化.(指板书)其实不光是雨后的景色美,我们生活中其他的自然现象也是异彩纷呈的.如果没有雨雪云雾,我们的生活该有多么单调啊!所以,课下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剪刀、彩色纸。

设计流程:

一、看一看,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大自然里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故事内容: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边解说: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

2、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

3、师:像蝴蝶、蜻蜓那样,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就是对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4、举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对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东西。谁愿意来说一说?(红领巾、衣服、裤子、人……)。

二、分一分,自主探索。

1、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特地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你们瞧!

(出示:蝴蝶、杯子、青蛙、蜻蜓、钥匙、枫叶、菠萝、桃子图片)。

2、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你们想不想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3、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

4、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刚才,你们通过折一折,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与同学说一说。

5、学生讨论发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找一找,提高认识。

1、师: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有折痕)。

2、教师演示,对折一只蝴蝶图形。

3、师: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4、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四、辨一辨,深化认识。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们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一会儿,它们出来的时候,如果你们认识它,就大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2、师(慢慢地贴上正方形、长方形、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3、师:在这么多老朋友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老师也你们准备了这些图形,请大家找一找里面的轴对称图形,折一折它们各自的对称轴,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4、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

五、剪一剪,实践体验。

1、师:刚才有同学问老师,桌子上的彩色纸和剪刀,有什么用呀?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老师要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师巡视,指导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六、说一说,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课后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播放录像激趣导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等对称图形很熟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人教版二年级欢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

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生日歌。你能听出这是什么歌曲吗?这是生日歌。什么时候会唱起这熟悉的旋律呢?庆祝生日。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10月1日)是的,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祖国妈妈的第66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欢庆国庆节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

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你欢庆过什么节日或活动?

如、过年、欢度“六一”等文中欢庆的是什么?

3、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学习字词。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你们能读出他的名字吗?(读“庆”)能不能给他找些朋友?

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生字词。

1、现在老师就把生字宝宝都请出来了,课件出示生字。指读,(1)指读正音。有哪些生字的字音要提示大家?谁能领读?(指名)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快速指出错误)。

4、打乱顺序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指读。

2、默读课文,

(1)这首诗歌课题是:欢庆。围绕课题,写了谁在欢庆?“()”画出;欢庆什么?怎样欢庆?——画出。郚完小组交流。课件演示画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在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

仿佛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这十三亿孩子,包括谁?

这十三亿孩子,是怎样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

4、同学们,观看这庄严而热烈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朗读一下,通过朗读把自己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吧。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自豪!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

b、为什么说十月一日。

是个“美好的日子”?

四、指导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五、十月一日,一个美好的日子。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呀。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齐配乐背课文,)(播放背景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你打算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师:让我们在妈妈的生日贺卡上写上我们最美的祝福,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

(生创作诗歌)。

最后,让我们伴随着这首祝福的歌曲下课。伴奏曲目:《生日快乐》。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道道闪电和轰隆隆的雷声告诉我们,一场(雷雨)就要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指名读),一起读一下(齐读)。

二、初读。

1、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小作者描写的这场雷雨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么快就读完了,同学们可真能干。谁想读给大家听?应该找几个同学呢?(指名找8个同学读课文)他们在读的时候,我们的小听众也有个任务:用心听,有读不准的地方等他们读完了要帮他们纠正过来。开始吧!

3、(纠正字音)同学们听的可真仔细,相信经过小听众的提醒课文能读得更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4、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别急着下结论,再读读课文,课文朋友会告诉你答案的。

5、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品读课文。

雷雨前。

(一)、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雷雨,亲身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吧!

(二)、轻轻地读读描写雷雨前的段落,想想雷雨前出现了哪些与平时不同的现象。一会起来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课件出示1-3段课文)。

(三)、交流(指名说)。

生1:乌云。

1、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来读一下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谁听得最认真,想象的画面就越多。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2、读得真不错,看这个字,(出示“压”的生字卡片)谁想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读?开火车读读。

(读不出味道:老师也想读读好吗?范读)。

(读得好: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啊?一起来吧!齐读)。

你还找到了什么不一样的现象?

生2:大风。

1、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随文学“乱”“垂”两个字)。

2、出示卡片“乱”,谁认识?这个词呢?(出示“乱摆”),齐读、开火车读。

4、停,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如果读不出味道就说: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自己再练练。(练读)谁想读?(指名读)请你们一起来介绍一下这阵大风。(齐读)。

5、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大风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写的更好!(指名说)。

说一下原因。(学生说)你不光读的好,还能边读边思考,真能干。

6、卡片出示“垂”字,指名读,出示词语“垂下来”,指名读,齐读。

7、你知道“垂下来”是怎样的吗?

借助实物理解:现在这个溜溜球就相当于蜘蛛,看老师演示,你观察一下小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如果说溜溜球是小蜘蛛,那么这根线就是——)。

8、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小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逃走了,我们一起读读第二段,体会一下那阵大风和那只可爱的小蜘蛛的惊慌。(齐读)。

雷雨前除了满天的乌云和一阵阵大风,还有(学生接:闪电和雷声)。

闪电——雷声——(指名接读)。

小结:是啊!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用你们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吧!(齐读)。

雷雨中。

1、雨下起来了,这可真是一场(大雨)。

2、自己读读课文,让老师听听,谁体会到的雨最大。(自由练读)。

3、(课件出示雷雨中段落)展示读(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雨声,但不管你用什么速度去读,都必须能告诉大家,这一场大雨下起来了。)。

4、引读6段:渐渐地,渐渐地……。

5、同学们真能干,这么一场大雨,渐渐地小了,有信心把这变化读好吗?一起试试(齐读)。

雷雨后。

1、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彩虹插图)出示“彩虹”卡片,一起读。

一(条)彩虹(引导学生使用量词)。

把彩藏起来,这个字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读。

2、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默读7、8两段,想象一下。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雨后的景象?(指名说,说完读)。

4、好美啊!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吧!(齐读)。

5、小作者先从天空中写起,再写书上的蝉和蜘蛛,最后写到池塘里的水和小青蛙,从上到下,这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方法。我们随着小作者一起再来欣赏一下雨后的美景吧!(配乐齐读)。

6、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景中一样。雨过天晴,经过大雨的冲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你在雨后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同桌交流一下,一会,请我们的小作家们来说说。

7、哪位小作家想说说你看到的美景呢?(指名说)雨停了。______。

小结:我们班的小作家还真不少。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而把这些写下来,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写字。

1、刚才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认字,现在我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垂、乱、压3个生字)。

2、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哪些笔画容易出错,可以提醒一下大家。(指名说,说完书空。)。

3、请和老师一块写写这几个字。(范写、生书空)。

4、在你的课本上临写两个。要求:写完一个对照看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

5、评选写字小明星。(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品,写得好的,写字姿势又棒的评选为本节课的写字小明星)。

人教版二年级北京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第二课时:1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内容分析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或录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激发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指名说)这些地方你晚上去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板书课题)。

2、播放北京风光的课件: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不但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板书课题)。

(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激趣。

第一课时。

感知生字。

1、引导学生根据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

加偏旁、换偏旁、根据字形编儿歌、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

2、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

读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2、小组合作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画下来。

(2)选出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做小导游。

交流。

长安街。

2、结合重点词句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环行路。

1、为什么说“立交桥像道道彩虹”?相机理解“犹如”。

2、其他的灯是如何装饰北京城的?

说话训练: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背诵。

写字。

练习书写“辉煌、雄伟、烁、扮”。

在学生练习书写的基础上,根据写字实际教师重点指导:“烁”字右边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笔。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检查生字词语,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交流。

商业街。

1、以前的王府井、西单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课件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

2、“绚丽多彩”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练习说话。

故宫。

1、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结合插图理解。

2、教师或学生介绍故宫。

读文。

写字。

学写其他几个字,教师重点指导:“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撑全字。“夺”撇捺要左右伸展,将下边的“寸”盖住。

伴教锦囊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画(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们)。

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学生做小导游,练习介绍长安街的景色。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结合插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提供的重点词背诵。

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位置和结构,尤其是“辉”字“光”的写法变化。

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满怀豪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活动复现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争当小导游的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想一想,下面各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将它们填在括号里。

一幢一幢幢一道一道道一束一束束。

()立交桥()彩虹()灯光。

()()()。

2、仿照文中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的夜景,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倍的认识》其设计是从学生的原始学习状态入手,“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抓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人教版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雷雨前的段落时,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读的基础上谈感受,学生的感受会更多。整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2.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

请大家齐读课题。18: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打开书本八十页,听老师读读课文,从课文中你能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简单交流)。

2.你们真能干,听了一遍就知道了那么多!下面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出段落序号。相信你会知道更多。

3.课件出示词语(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下来、压下来)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板书:前、时、后。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景。

(一)读通1-3自然段。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呢?请自由地读一读,在书上圈一圈,圈完后和同桌讨论讨论。

3.谁来说一说?(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二)交流句子、指导朗读。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黑沉沉”写出了云层很厚,从“压”中体会到乌云来势凶猛。“满天”乌云多。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满天你重读了,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这会儿乌云已经铺天盖地了。让人有些怕怕的。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谁能再读读?我感觉天真闷啊,快喘不过气来了。---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瞧----“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天又闷又热,蝉一声也不叫。)。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静、闷的感觉读出来——齐读。

乌云向我们直压下来,这时谁又来了呀?它是怎么样的呢?指名说。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哪个词表明天气很快变化了?“忽然”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对呀,你们刚才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好象是“树枝在乱摆”,“乱摆”说明风很大。

谁再来读一读?谁也想试一试?

(4)引读:风太大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垂”是什么意思?(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能换个词说说吗?(挂、滚、跳、吊、荡…)。

感觉到“垂”更显出蜘蛛的害怕,用最快的速度逃跑。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该怎么读?(读得稍微快一点)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这么响的雷,这么亮的闪电,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到外面去,要注意安全。

用“要下雨了,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2、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要下雨了---满天的乌云---(教师引读)。

3、要下雨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躲进了他们的家中。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垂”a.怎么记b.看笔顺c.书空d.师范写e.生写一个f.比较g.在写一个,评价。

3.全班交流“压、乱、沉、阵、蝉”的记字方法,师范写,生学写。

板书设计:

前 1-3  乌云、叶子、蝉、

18、雷雨              大风、树枝、蜘蛛、

闪电、雷。

三水湾小学 邹莹。

教材分析:今天我上的课文《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压、乱、垂、沉、阵、蝉”;并能正确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通过学习生字,使学生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并有感情地朗读雷雨前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雷雨呢?你在雷雨前、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在品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时借助图片声音。并且以“要下雨了    。

越来越          。”的进行语言训练,并借此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

四)识字教学。

在生字教学中,重点教学”垂”字,先说说记字方法,再看笔顺、书空,师范写然后生学写一个,比较再写一个,评价。教学尽量有层次,到位。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是一堂课经过精心准备的课,感谢全程关注我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但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将课上得如预期那样好。自己觉得1.上课时没有放开,有些拘谨。甚至还说错了话2.教学过程中的衔接有些生硬。3.评价语匮乏,对孩子们如此优秀的表现,竟吝啬表扬。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指出,我一定虚心接受,以后让自己多加锻炼,上出更好的课。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