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5 11:40:34 作者:笔舞

幼儿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员,他们承担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发展幼儿潜能的重要职责。下面是一些幼儿教师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从客观现实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中梳理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想,进而形成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成长这个“需求”,去推动幼儿教师自身“供给”的改革,就可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词,其源于经济学,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与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如果将其转换为教育学论述,那就意味着教育领域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提高教育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改革,矫正教育要素的配置不当;通过放松某些过紧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教师改革意识,消解当前教育中“师本”的过剩产能,增加幼儿(学生)的“生本”比例,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行业标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增加有效的教育产品供给,从而让师生生活在健康、生态的教育环境当中,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不强。在供给侧的视角之下,专业成长的意识就相当于一处结构性改革的意识――改革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而从现实来看,幼儿教师无论是公办身份还是民办身份,在较为繁重的保育任务之下,个人的专业成长往往被搁置。第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不明。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成长方向不明确,这类教师工作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目标的吸引,而是来自于任务的推动。而这是最容易让教师进入供给过剩状态的――过多的干预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不畅。客观地讲,当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并不太顺畅,除却过多的日常琐事之外,幼儿教育相对于其它学段的教育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与幼儿教育的地位并不相称,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幼儿教师进入了一种路径依赖,寻找不到新的更好的成长路径。

根据我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以及对当前供给侧改革思路的理解,我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基于以下三点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借力:其一,瞄准幼儿,立足“供给”。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需求,同样,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为了服务于幼儿更好地成长,只有建立了这一思路,专业成长才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当前,幼儿成长更多的是个性成长,因而教师的“供给”应当是立足于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如果幼儿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摸清不同幼儿的需要,那专业成长就有了坚实基础。其二,解放自己,挖掘“产能”。这里所说的“产能”,是指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行为,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供发挥的教育场景而已。教师自身的产能如何发掘,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的成长需要,而产能一旦被挖掘,其出现的就是优质的供给产品。其三,基于成长,提供“产品”。任务驱动的幼儿教育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全部指向幼儿的成长,而从幼儿的成长需要,放下传统教育中的某些包袱,为幼儿的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选择更好的玩具或学具,设计更有趣的、能够让幼儿身心俱喜的活动,则是成长的重要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清晰地理清了供与需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知道了要从哪个方向发力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有此二者,专业成长便变得更为现实。

三、教育作为一种“市场”环境隐喻的成长本义。

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中,特别强调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于是我思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创新呢?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呢?第一,制度创新固然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出相应的政策,但作为一线教师个体,不一定非得等外界条件具备才去实现成长。只要教师纯粹地从幼儿实际出发,通过幼儿在园的一言一行去把握幼儿的成长特点,那就可以丰富自己对幼儿的认知,然后还可以判断不同的幼儿在哪些方面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并尝试因材施教,以幼儿的实际发展判断自己的猜想。这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充满了探究的魅力。第二,专业成长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更多的应当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如过去朱智贤先生所著的《儿童心理学》,以及今天幼儿教育专家所做的幼儿心理研究,都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往往是超越经验的,又或者说其是可以由幼儿教师去寻找经验验证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正是技术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过程。

总之,把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精髓,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现专业成长的根本保证。实际教育中需要研之、践之!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摘要:本研究通过“三引领”――创设生态化的课题环境,“四阶段’――遵循逐步完善的实施模式,“五保障”――提出研究应用的必要条件,创意设计并运行了项目生成日志、项目行进日志、项目结束日志三大日志,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和优化,推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纵深化发展,启动了学习型幼儿园的建设。

关键词:项目日志;教师教学;行为跟进。

课改需要载体创新,专业成长――教师教学行为跟进更需要载体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理论模式,叶澜教授也提出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与随笔相比,日志则更具有行动研究性,它正是记录了教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教学轨迹。

一、项目日志的设计。

项目日志是以教师为记载主体,记录项目活动的日志。具体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文本形式下,定期记录关于教师组织项目活动始末的省思和展望。它的功能主要是教师本人和所有共享日志的教师。对组织项目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项目日志的设计分为纵向项目日志和横向项目日志两个维度。

纵向项目日志指单个教师对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包括生成日志、行进同志、结束日志生成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前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前环境创设和后环境创设两个部分。前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以何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如何分析可利用资源,最后如何选择项目活动的主题内容等后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对幼儿存在的疑惑,怎样赢得家长支持。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和共建经验,及教师对幼儿观的一次科学审视。行进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时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根据活动开展时教师组织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实地参观型项目日志》、《小组、个人操作型项目日志》、《集体交流型项目日志》这三份日志,每一份日志中包含了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和反思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估、活动后反思行为的动态跟进。结束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后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幼儿篇和教师篇。记录、分析幼儿最终学习情况及教师对这一项目主题中的教学行为总结、评估、分析、调整、跟进。

横向项目日志指多个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即第二个教师在第一个教师记录的日志基础上分享、借鉴其经验和建议等,并记录实践中的分析、反思、创新和建议等。第三个教师再在第一个、第二个教师记录的日志中分享、借鉴、实践、分析、总结……这样一次次不断递进,使日志既得到共享又逐臻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不断优化跟进。

纵向项目日志具体的设计框架是:

上述项目日志的设计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以文字、图片、表格、符号为记载方式,立体、直观展示项目活动中的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价、活动后反思四大块教学行为的分析、跟进内容及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评估内容。

项目日志以服务教师为宗旨,紧紧围绕“教师教学行为跟进”这一点,帮助教师在记载的过程巾得到专业化的引领。因此日志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设计、实践、调整,再设计、实践、调整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作过程。

二、项目日志的实施。

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标志是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反思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教师应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项目日志为载体,将教师的这种教育思考和批判转换为外在的行为。

1纵向项目日志的使用。

纵向项目日志是教师根据幼儿对项目活动的兴趣、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活动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的一种书面记录,是教师在这过程中自我教学行为跟进变化的一种动态展示。

(1)生成日志――创设项目活动的生态环境。

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g。)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创设教育的生态环境即创设支持性环境是成功开展项目活动的“先锋部队”,它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的前环境审查和后环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生成日志中的蓝图,规范自己的前教育教学行为,即促进教师计划和准备行为的跟进。前环境审查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前,对幼儿兴趣和可利用资源的审视、分析。幼儿的兴趣是活动得以开展并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一表现出有兴趣。就立即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此时的兴趣是否可能持续。是否可能进一步激发,是否适合全班幼儿开展。另外,幼儿的兴趣有时候听起来非常好,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供幼儿与教师收集、操作、学习,也是不值得选择的。

后环境创设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后,对问题环境、家长资源、材料收集、经验基础这四方面的思考、收集、建构和创设。

(2)行进日志――组织项目活动的操作实践。

行进日志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下一个一个活动具体开展的行进流程日志,是教学活动准备、组织、结果分析的过程。项目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有效途径。行进日志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教师反思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和调节、反馈和评估的动态跟进。行进日志从教学活动的顺序分为项目活动的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反思策略。预设策略主要从材料、生活环境、幼儿经验出发。建构知识网和活动网。互动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实际与幼儿发生作用的部分,具体教师分准备、观察、引导三步走。反思策略主要针对活动后的省思,包括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育机智、幼儿新、再次设计五个方面。虽然上述三种策略的组织过程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时间上有一定先后。

(3)解读项目活动的主题省思――结束日志。

这一日志主要从幼儿和教师的角度来省思某一主题的项目活动。一方面思考一个主题下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幼儿都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和谁分享,如何分享等,即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作用于幼儿。另一方面省思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四个背景因素。即在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活动时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结束日志是对活动后教师行为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四方面背景的审慎和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论证教师教学行为是在跟进的动态过程。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从幼儿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成果即是教师的成果。为此,项目日志就必须有体现幼儿学习结果的内容。否则,评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便是“纸上谈兵”。而要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我们认为需要从幼儿的认知程度和幼儿的参与程度人手。既有填充式的记载,又有对照式的认识,多角度地发挥了教师的评估能力和评估效果。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智慧的认识和开掘;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进步与发展。“反思、反思、再反思”,不仅是口号,更是教师的工作目标与操作过程。因此,“项目主题反思”日志让教师教学行为“高屋建瓴”。对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认识更清晰。

2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

横向项目日志是多个教师对同一个项目主题开展始末的记载。是教师建立在前人基础上对活动开展经验的不断汲取、改进,再汲取、改进的前进过程,是教师教学行为建立在他人省思基础上的一种跟进。这种行为跟进可以是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的优化,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利用网络共享的平台。为横向项目日志的深入使用提供便捷。这类日志的使用是教师在分享层面上的行为跟进。

例:小小蛋儿把门开(内容略)。

横向项目日志是同一年龄段教师对同一主题的一个日志跟进,共有四轮。小二班的教师是第一轮日志记录者,提出了“建议在区角活动时,提供的熟蛋要新鲜。蛋壳贴画的图案要大一些,以方便幼儿粘贴。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于是小三班的教师得到了借鉴。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蛋壳图案大一点”的方法。果然,在日志中提到“借鉴一教的经验。在蛋壳贴画中,图案变大后,幼儿作品的效果好了许多。”可见,小三班老师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正是因为有了小二班老师的提醒,把幼儿贴画的图案放大。方便了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精细的小班幼儿的使用。图案大小的变化正是尊重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小三班教师经过第二轮教学。在日志中提出了“教师可以在蛋蛋数学宫区放置一些积木,供幼儿为固定蛋而取用,或者用蛋的图片取代。根据幼儿对生、熟蛋发现不一样这一点,教师可以创设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熟蛋的区别”的建议。第三轮小一班的老师又作了改进。使教学更加成功。

同时小三、小二班两位教师在日志中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进行借鉴。不是一味“跟帖”,而是有所舍取。如小三班教师只是借鉴了小二班教师“蛋壳图案大一点”的建议,摒弃了“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

由上可见。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不仅让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跟进,也让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跟进和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这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提供了集体智慧的平台。

文档为doc格式。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同,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理论根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的追求者。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角色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的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般学校普遍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四种方式为主:单一电子、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只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在突出学生自我建构意识和对信息进行自主加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更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引导、诱导、辅导、指导、教导。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加强教师的诱导作用。语文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但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文学作品,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教材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怡红院端阳嬉闹》两篇课文,可利用已拍成电视剧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剪接,做成视频文件,插入课件中,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或生活积累思维呈散乱状态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时播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强于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语言去转述时代背景、描述人物来得更直观、形象。带着在视频文件中获得的直观感受,学生再读课文,文中的语言、文字就能转化成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学生的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鉴赏和再创造活动中来。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课后在网上搜寻与课文相关的素材,为课文分析做准备(教师提供网址)。古典文学存在生活体验缺乏的问题,说明文同样存在不能理。

[1][2][3]。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尖先进技术,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将走进幼儿园,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幼儿学习和探知的能力,帮助幼儿成长和发展。以此为主线,重点论述了幼儿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影响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论文

从客观现实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中梳理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想,进而形成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成长这个“需求”,去推动幼儿教师自身“供给”的改革,就可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词,其源于经济学,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与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如果将其转换为教育学论述,那就意味着教育领域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提高教育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改革,矫正教育要素的配置不当;通过放松某些过紧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教师改革意识,消解当前教育中“师本”的过剩产能,增加幼儿(学生)的“生本”比例,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行业标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增加有效的教育产品供给,从而让师生生活在健康、生态的教育环境当中,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不强。在供给侧的视角之下,专业成长的意识就相当于一处结构性改革的意识――改革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而从现实来看,幼儿教师无论是公办身份还是民办身份,在较为繁重的保育任务之下,个人的专业成长往往被搁置。第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不明。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成长方向不明确,这类教师工作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目标的吸引,而是来自于任务的推动。而这是最容易让教师进入供给过剩状态的――过多的干预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不畅。客观地讲,当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并不太顺畅,除却过多的日常琐事之外,幼儿教育相对于其它学段的教育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与幼儿教育的地位并不相称,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幼儿教师进入了一种路径依赖,寻找不到新的更好的成长路径。

根据我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以及对当前供给侧改革思路的理解,我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基于以下三点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借力:其一,瞄准幼儿,立足“供给”。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需求,同样,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为了服务于幼儿更好地成长,只有建立了这一思路,专业成长才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当前,幼儿成长更多的是个性成长,因而教师的“供给”应当是立足于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如果幼儿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摸清不同幼儿的需要,那专业成长就有了坚实基础。其二,解放自己,挖掘“产能”。这里所说的“产能”,是指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行为,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没有寻找到一个可供发挥的教育场景而已。教师自身的产能如何发掘,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的成长需要,而产能一旦被挖掘,其出现的就是优质的供给产品。其三,基于成长,提供“产品”。任务驱动的幼儿教育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全部指向幼儿的成长,而从幼儿的成长需要,放下传统教育中的某些包袱,为幼儿的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选择更好的玩具或学具,设计更有趣的、能够让幼儿身心俱喜的活动,则是成长的重要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清晰地理清了供与需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知道了要从哪个方向发力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有此二者,专业成长便变得更为现实。

三、教育作为一种“市场”环境隐喻的成长本义。

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中,特别强调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于是我思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创新呢?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呢?第一,制度创新固然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出相应的政策,但作为一线教师个体,不一定非得等外界条件具备才去实现成长。只要教师纯粹地从幼儿实际出发,通过幼儿在园的一言一行去把握幼儿的成长特点,那就可以丰富自己对幼儿的认知,然后还可以判断不同的幼儿在哪些方面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并尝试因材施教,以幼儿的实际发展判断自己的猜想。这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充满了探究的魅力。第二,专业成长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更多的应当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如过去朱智贤先生所著的《儿童心理学》,以及今天幼儿教育专家所做的幼儿心理研究,都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往往是超越经验的,又或者说其是可以由幼儿教师去寻找经验验证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正是技术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过程。

总之,把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精髓,是幼儿教师指导自己实现专业成长的根本保证。实际教育中需要研之、践之!

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12~17.

影响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论文

俗话说:有了计划,心中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要付诸于行动。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由此我制定了个人成长计划,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方面。

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团结同事、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反思,不断进行师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拥有一颗真诚的童心与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改“冲动”为“灵动”,改“热情”为“恒情”。做个反思型的老师。

二、保育方面。

再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特别是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在保育这一方面,我认为培养独立能力和良好的自理能力仍然是我们的重心。

(一)、我仍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自信,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

(二)、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关注,使小朋友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常规的培养上,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采取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的同时,加强对孩子的文明礼貌的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文明的熏陶。

(三)、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自己所用的标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规。幼儿进了幼儿园很多物品都是相同的,例如;小凳子、碗勺、书包、被子等。正确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有自己标志的位置上,以免放错拿错。逐步进行幼儿常规教育,教幼儿如何使用餐具、喝水、叠被子等。教幼儿吃饭不要退挤、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持安静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一)、勤于学习。

1、认真学习阅读《教学用书》、《新纲要》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

2、多听课,认真评课,多学习她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不断地请教他们,使自己在教学领域上有成绩。

3、课余时间多读教育书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能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理论知识。

4、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准备好教具,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不断反思。

5、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观点,在和别人共同探讨中不断进步。

6、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交流。

(二)、勤于反思。

1、学会思考教育问题,在课后及时记录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

2、课后及时写好反思与体会,这将更有利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

(三)、勤于练“功”。

1、书写薄弱的我,在这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每天抽取半小时的时间练字,使自己的书写有所提高。

2、多讲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并且,平时和幼儿交流坚持使用普通话。

3、多向幼儿园教课好的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4、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学习制作漂亮的课件。

5、认真对待工作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

四、出勤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工作时间,做到本学期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不无故迟到,不旷工;用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五、家园共育方面。

家长工作由为重要,家长工作是接洽家与园的有用桥梁,只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促进班集的管理,我将踊跃和家长取得接洽,和家长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家园结成教育伙伴,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认真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缩短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的内容。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科研型教师。相信在领导的关心和园内老师的帮助下,自己会成长得更快!

影响民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论文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必须树立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推进制度创新。幼儿教师不仅有幼师专业,还有其他岗位教师转岗而来,所以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对幼儿园琐碎、繁杂的事情不能亲力亲为,有时不知如何应对。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考评细则》、《保教人员日常活动常规要求》等制度。用要求指导教师工作、用制度约束教师工作、用细则细化教师工作、用考评激励教师工作,让教师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

2.进一步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2.1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己成为过去。在学习型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幼儿教师应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在学习的养成过程中,增设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其自学能力。

2.2关注思想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浙江一幼儿园教师虐童拎孩子耳朵提起离地。

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该园教师颜艳红因“一时好玩”在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照,被揪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不止。相反,颜艳红神情愉悦,乐在其中。

让教师明白:教师的人生是奋斗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个体,而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影响着整个园所的整体发展。

我园结合教师各自的特长,开展多种培训、教研活动。采取“带领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等培训方式,结合特长教师的需求,进行高一层次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推动特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对每项培训内容进行扎实的“周培训、月考评、定期晋档”。鼓励教师扎实学习、深入钻研、晋档升级,促进优秀教师向骨干教师迈进,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努力,营造全园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水平。

3.走进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1听课评课,提高教师课堂艺术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教育艺术。对于新园、新岗位,许多教师给幼儿上课没有经验,我们采取集中听课评课的方式,从专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在大家友好的氛围中讨论授课经验。通过听评课活动,及时的纠正了教师的教态、举止、语言等,使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更加亲近,沟通更加顺畅。

3.2重视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有人以为驾驭课堂就是使幼儿听话、服从,所以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阴沉着脸”,一双“警察般瞪得不能再大的眼睛”面对幼儿,像师幼间有深仇大恨似的`.这种“恐怖主义”真的能驾驭住幼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加强评议,肯定劳动成果。

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特长都是不同的,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教师,而要寻找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肯定教师的进步,善于赏识教师。教师为教育幼儿,提高保教质量,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作为园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有了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相反如果随意批评,对教师的辛勤劳动不予肯定,不但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还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师丧失前进的勇气,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展示教师的风采。

4.1重视情感投入,关心尊重教师。

孟子曾说过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幼儿园教师是由女性组成的特殊群体,感情细腻,上进心强。在工作当中,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与其他教职工平等的位置上,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关心和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

4.2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为了让教师得到锻炼,快速成长,园内应经常创造机会让教师各展风采。

4.2.1技能大赛中,各显其能展风采。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园每学期都举行教师基本技能技巧大赛,从“琴法、弹唱、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主题活动设计、讲故事”七方面展示教师的扎实专业基本功,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绘画、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键盘上灵活跳跃的手指,赛场上活力四射的舞姿,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2.2环境创设中,巧手奇思扮校园。

一所新建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可以说是一项首要工作。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一个舒心、开心的活动场地,有业务园长指导,全体教师参与,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打破了以往的风格,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4.2.3活动庆典中,各展歌喉和舞姿。

我园在各项活动庆典中,各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显示了较强的组织才能,展现了美妙动听的歌声,展示了优美的舞姿。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一样: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惊喜。

总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关键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有效地发挥教科研活动的作用。相信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幼教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浅谈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中的应用论文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起步较晚,其教育方法依旧延续工艺美术教育阶段,教学水平发展缓慢。因而,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节的问题,导致所培养出的专业平面设计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实践的充分结合,能转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闭门造车”转变为“开放互通”,把学生从课堂“推出去”,带入工作室的环境中。因此,针对中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与所获得的启示进行研究,从而把握住中职学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发展机遇和提升自身教学地位。

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之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特别是局域网络,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应用非常广泛,探讨局域网组建与优化就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局域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局域网的组建,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局域网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局域网;组建;优化。

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更新,使组建设备的价格逐年下降,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局域网组建的普及。局域网指的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将多台计算机互联成一个计算机组,其范围大到几千米之内,小到一个办公楼里。局域网能够实现应用软件共享、电子邮件、文件管理等多种功能。局域网属于封闭型的网络,它可以是由办公室的两台电脑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一个企业内部的上千台电脑组成。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局域网的组建环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旦出现某个配置不当,即使是设备性能非常优越,但也不能够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因此,讨论如何对局域网进行组建以及优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局域网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安全性,也就是说局域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支持最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防止非法入侵而使单位的数据资料丢失。二是拓展性,局域网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能够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拓展与升级,这种升级能够保持系统内部整体布局不变,仅需要增加一定的机器设备,就可以把原网接入到新网,以避免对原网的破坏,而无端增加投入,提高成本。三是标准性,对局域网络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符合标准的结构与布局。四是实用性,这是局域网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系统必须要符合现阶段与今后单位实际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硬件、软件资源,系统的设计要易于使用与维护。五是先进性,局域网在设计时,要尽量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设备,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更容易的与更新与升级。六是灵活性,系统必须支持多个厂家的应用平台以及多个工业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开放式系统的构建。

2.局域网络的组建。

2.1硬件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都是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作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因为这种拓扑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扩展。局域网在进行硬件组建时,先在电脑上装上网卡,然后将电脑重启,重启之后电脑会对软件进行自动搜索,并会对安装的.驱动程序进行提示,通常情况下电脑会自带windows或win7系统,接着安装网线,用户可以基于成本与实际传输情况两方面进行考虑。目前,计算机设备都会支持100mbps的传输速度,最长的传送距离能够高达100米。这样的设置足以满足了多数用户的局域网组建要求,我们在布线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布线的长度,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电磁对传输数据的干扰。

2.2软件方面。

因为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在设置时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着三种形式的网络协议,即:px/spx、tcp/ip与netbeui,这三种协议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网络需求,而且各自的试用范围并不一样。我们在对局域网进行组建时,对协议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组建单位的网络规模、管理方式以及网络之间的兼容性等因素进行考虑。比如组建一个单网段的局域网络,还没有对外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netbeui协议;如果局域网络要求具有高效性、可拓展性以及可互联性,那么最好选择tcp/ip协议。总之,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对协议进行选择。

2.3对于ip地址配置方面。

对局域网组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网内对等互连时,就要对ip地址进行配置,我们可以选择自动获取ip地址这一选项。需要将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时,则需要手动对ip地址进行设置,同一个局域网其ip地址的取值一定是唯一的,而ip取值的范围是1到254。

2.4与互联网络连接共享方面。

互联网络连接共享是指将一个局域网内不同电脑之间进行网页浏览、收发邮件以及文件下载等等。我们在进行局域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时,只要安装一部电话和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了,然后将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来使用,其它客户端电脑则通过组成互联网来实现网络的连接与共享。当一个客户端的用户需要对互联网进行访问时,需要向主机发出一个请求,主机再通过互联网将客户机需要的信息取回,发送给客户机,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3.局域网的优化策略。

3.1设备的优化策略。

(1)网线。对于网线的选择,表面上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它在局域网组建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接口制作不合理或者没有注意到网线的选择,那么就会影响到局域网优化的成果。局域网所选购的网线多是5类与超5类,3类与4类双绞线则通常是用在10m/bps的互联网中。

(2)网卡。网卡通常是选择100m/bps的,知名品牌有intel、3com以及联想等等。我们在选择网卡时,如果这一网卡支持100m带宽,那么与之相连接的交换机也必须是100m端口,这时,我们必须将网卡属性中的“媒体类型”这一选项设置成“自动选择”或者“100basetx”。

(3)交换设备。交换机与hub的性能优化主要是体现在二者的级联上,当需要hub之间,或者hub与交换机之间进行级联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到hub的带宽是所有端口共用的,所以,每一个端口所利用的带宽是总带宽与所用端口数的商。因此,我们通常并不是用hub进行级联,而将hub与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这样,带宽的就不会受到交换机端口数量的影响。

3.2软件系统的优化策略。

(1)对服务器硬盘进行正确分区。在对服务器硬盘进行分区时,必须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果想要在服务器上安装财务管理软件、sql数据库以及进销存管理软件,那么就要将硬盘分成三个区域,同时也在注意到c盘,c盘的选择通常为10g(如果服务器总硬盘大小为40g),进销存管理软件与sql数据库则安装在别的分区,因为如果安装在c盘里,必然会影响到系统运行的速度,其大小应该为20g左右,财务管理软件等其它软件安装其余的盘里,这部分大小为10g。

(2)协议优化。我们在进行协议安装时,要看工作站所使用操作系统的具体情况来定,通常情况下一个工作站,最好是使用同一个类型的操作系统,不然服务器就需要安装不同的协议,这样不利于统一管理。

(3)工作站的优化策略。工作站操作系统的安装必须要以不同硬件设备的档次,选择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为原则。从协议方面来说,通常只是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与服务器通信所需要的协议就可以了,不需要安装目前实际不需要的协议。比如在netware系统中,则安装ipx/spx与tcp/ip协议。从软件安装方面来说,工作站与服务器一样,也要进行分区安装,不可以把全部软件均安装在c盘之中,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速度。同时也不要把许多不必要的软件系统安放在启动工作组中,尽量减少桌面快捷方式的数量,这样都可以提高工作站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伟,王黎,高晓蓉.局域网组建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6).

[2]周伟,王黎,李金龙.局域网组建方案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3]李科峰.浅谈小型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3).

[4]王国成.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5]郭向晖.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5).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幼儿对球类运动的喜欢可以说是天生的,在孩子面前放一个球,他们都会本能地用小脚去碰、去踢。球类运动不仅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更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好处多多。《指南》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下面我谈一下如何运用《指南》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问题。

幼儿要较好地胜任和完成各种大肌肉动作,还需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例如,幼儿在跑步时需要上下肢动作的协调,而要在跑步的过程中躲避他人或障碍物,则需要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和位置,这与身体的灵敏性直接关联。又如,幼儿要与他人玩相互抛接球的游戏,需要手与眼的协调、双手动作的协调以及一定的'灵敏性,才能实现。

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基础。没有下肢部位的肌肉力量,幼儿就无法站立行走,更无法做跑、跳等动作,没有上肢部位的肌肉力量,幼儿也无法做推、拉、搬运、攀登、拍等动作。耐力体现了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等方面的综合状况。幼儿心肺功能的逐渐增强,肌肉耐力的不断提高,才能较轻松地进行各种身体活动以及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耐力是一个人进行身体运动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阶段需要发展的是有氧耐力。

现在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有些过度,幼儿的运动机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少。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坐自行车或乘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便使幼儿减少了身体运动的机会。有的家长缺乏对幼儿身体运动价值的足够认识,因而较少关注幼儿的身体运动和动作能力的发展。有些幼儿园因为某些原因,也存在着忽视幼儿体育运动的现象。如此种种状况,都将会影响幼儿体质的增强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实这就是要提高幼儿机体的技能水平,促使幼儿体质得到增强。《指南》从幼儿身体素质的角度确立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增强幼儿体质的高度重视。

浅谈高职高专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摘要]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蓝图,需要-进行“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学校管理制度构架。以价值引领为中心,就是让教师充分理解教育过程的生命意义,从而自觉确立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起点。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点,就是要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培育教师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明晰专业成长的个人需求、目标与方向。以激励反思与创造为基本点,就是要不断完善推动教师成长的实现机制,倡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性,通过反思与创造过程中的有益的思维内省和再学习活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价值引领;发展性评价。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拥有一流教师,便拥有了成功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专业成长正在逐步从引导走向自主,从制度保障走向观念自觉,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如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成为摆在教育实践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笔者基于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小学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所开展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提出“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构想框架,为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性思考。

一、以价值引领为中心,“用生命做教育”

教师专业成长首先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专业的认识与态度。教师价值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它会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向及对待学校事务、不同人员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激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让教师充分理解教育过程的生命意义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起点。为此,学校确立了“用生命做教育,做生命的教育”的教师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教师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想,明确了以教师的发展促学生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促学校发展的目标,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发展和专业成长服务,让师生在快乐的学校生活中,共铸生命的精彩历程。

对广大教师而言,理解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除了社会需求、个人生存需求的功利性工具视角外,还应该从教育工作与自身的内在关联的生命视角出发加以审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对知识、素养、教育、生活、社会更为全面的人生感悟,从而对教育实践本身所熔铸的自身生命历程有着更深刻的体验,并由此升华为教育的智慧。“用生命做教育”的价值理念蕴含着教育教学实践之于教师生命的深刻关联,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教育实践是师生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共同生命活动;教育实践是教师不断面对自我,感受自身专业发展变化的成熟过程;学校是教师体验成长、感悟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时间都是不可再生的生命资源。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敏锐地把握这一生命性的关联。在教师的时间结构里,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分割很容易让人程式化地应对教育教学而将之磋砣度过。这就需要学校在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框架时,首先确立价值引导的中心地位。从实践出发,芳城园小学的基本做法可以概括为每个学期的学校师德建设“三个一工程”,即―个仪式、一堂课和一项主题活动。

(一)一个学年一次的“师德承诺”签字仪式。

用生命做教育强调教师要以教育工作为自己的天职。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学校从开始就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每一位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把挂在墙上、写在本上的条文外化为教师的行为表现;举行了全校教师首次“师德承诺”签字仪式,并以组、室为单位,开展“践行承诺”活动,在校刊《百草园》中开辟“师德论坛”进行交流。同时,校长通过全校学生家长会通报教师承诺的内容,以表达全校教师做有德之师的决心。而后,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认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的增强,学校重新诠释“师德”的具体内涵,提出与教师个人思想认识相一致、与教育教学需要相一致、与学生生命发展相一致的新的师德要求。,学校教师承诺的主题为“微笑做教师”,提出“同事身边我微笑,传递关爱和信赖;学生身边我微笑,播撒阳光和智慧;家长身边我微笑,展示能力与信心;来宾身边我微笑,表现热情与修养”,展现了学校教师发展的新境界。,学校以“用生命做教育,做生命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师德承诺”中郑重提出:“尊重教师职业,认真履行师德规范要求,做一名善良、勤奋、团结,在群体中受尊敬的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用新课改思想统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一名有思想、有水平、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尊重学生生命,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做一名循循善诱、积极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师。尊重自身发展需求,加强学习探究,做_名具有个性、能够不断成就自身生命价值的教师。”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承诺”成为学校的一项文化传统。将“承诺”与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的责任与义务,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将学校管理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把外在的“任务”化为内在的“责任感”,是芳城园小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坚持上好每学期“教师返校第一课”

经过一个放松的假期,为了让所有教师尽快地恢复到良好的工作状态,进一步促进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增进各岗位教师对强化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意识,凝聚全校教师的心气,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党政班子都会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开学第一次全校会议当成“教师返校第一课”来精心策划,并总是会热烈表扬学校教师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成绩,传播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关的最新的理论和信息资讯,用热情似火的语言点燃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激情。近年来,学校都会在新学期教师返校的第一时间,召开具有鲜明主题、丰富内容、细致要求的全校教师大会。“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做人、做事、做教师,同心、同德、同发展”“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等口号是学校历次教师会议的不同主题,它们准确地传递了学校新学期的要求,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教师从严谨的会议组织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党政班子的工作效益,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动力。这样的主题活动促使教师在返校伊始就开始自觉调试心态,积极投入新的工作中。

(三)每学期一次的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给教师以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水平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有效方式,也是构筑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在芳城园小学的实践中,聘请专家讲座、组织演讲比赛、开办教师论坛等活动,给每位教师留下难忘的印象。“树良好师德,展教师风采”师德演讲活动,教师诠释个人对师德的理解,讲述感动自己的优秀教师的故事;“用爱铸就生命的辉煌”演讲比赛中,教师信手拈来自己教学生涯中的朵朵浪花,在细腻的叙述中打动同事的心;“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师论坛上,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教育感言……不同的形式给教师带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家在参与中收获感动,在感动之余“心动”,在“心动”之后付诸“行动”。学校有目的的引领活动把“做有德之师”的理念注入教师心田,把“做卓越教师”的信念植入教师内心,为“用生命做教育”这一理念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也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荣耀感。

二、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点。培育教师成长的文化环境。

围绕“用生命做教育”的中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以学生发展为本,还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因此,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给教师排队,不是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或仅对教师过去工作的成败简单进行考核、鉴定等,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而且还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指明教师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能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不把教师看作被动的评价对象,而且要当作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评价者应通过与被评教师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因而,学校构建起“评价+反思+营造发展氛围”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同时,由于教师在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而,要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但不能泯灭和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结果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同样以芳城园小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为例,学校不仅在评价手段上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而且在评价内容上突出地增加了“向名师学习”“在阅读中成长”两个专门维度。一方面,学校精选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讲座,组织教师研讨他们的教育理念;在周末安排学科教师观摩全国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感悟名师的教育素养;在假期,为教师提供走进高层次的教育讲堂的机会,在与名师面对面的交流中经受洗礼,感受教育者的成就与快乐。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对教师学习方面的指标评价,希望名师的活力、名师的追求、名师的行为可以感染广大教师;名师的成就、名师的躬身自省可以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热情。同时,学校还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之为教师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倡导教师“读有品位的书,做有内涵的人”。一方面,通过几年来坚持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布置了静谧、温馨的阅览室,让教师的阅读成为习惯。同时改革学校原来的奖励方式,增加发放“购书券”的形式来奖励教师,鼓励购书读书,并鼓励教师在校内进行图书交换阅读。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对教师阅读数量与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提出“每日阅读30分钟”的要求,在阅览室开辟“教师阅读成果角”,装饰“读书标兵”专栏,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我的读书经历”等主题交流活动,展示教师的阅读笔记,引导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传递学习感悟,提高个人修养,积极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文化氛围。短短一个学期,教师不再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主动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假期中,教师响应学校号召,多次走入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在更广阔的空间摄取更多的知识。

三、以激励反思与创造为基本点,推动教师成长的实现机制。

生命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反思与创造,“用生命做教育”的价值中心就要求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身实践,追求教育教学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主”。反思与创造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反思与创造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一种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的。为了促进教师对个人教育行为的反思,芳城园小学在学校管理中有意强化了自我反思的作用,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问“为什么”,常想“怎么办”以及“还能怎么办”,使大家逐渐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校刊宣传反思的必要性,指导教师把握反思的内容与方法。同时,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每周坚持撰写反思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领,目前,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反思日记的内容不断丰富,从最初统一格式、提示内容、被动完成到现在的主动撰写、个性纷呈、单独成册,教师逐步养成了对个人的工作过程、工作效果进行及时剖析的习惯。而每月一次的反思交流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教师的反思行为。截止目前,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进行统计,一线教师撰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案例累计近800篇,超过20万字,而且教学反思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也给教师带来了快乐和成功。

同时,学校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教师来谈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彼此激励、感染,引导教师“分享”工作的智慧,促进群体“共进”。学校改变了教职工全体大会、党员学习由领导唱主角的局面,会前有计划地开展“讲述我的教育故事”活动,每次随机安排1~2名教师,撷取个人反思中的小故事,介绍给大家。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一篇篇珍贵的经验,融入了教师的教育智慧,闪烁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洋溢着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近年来,学校的每一次集会都可以成为教师思想碰撞的平台,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进步的舞台。

个人反思和同伴引领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师戏言:“我校零的突破始于反思。”为了促进群体中教师个体的相互融合,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打破壁垒,沟通先行――组内研讨,集体展示――个人反思,群体诊断”的校本教研三部曲,并提出“同组听评研讨、同段听评研讨、结伴听评研讨”的要求,督促教师扩大听评课研讨的范围,增加“研修伙伴”,使“分享”成为有源之水。明确的要求、有效的制度监控使原本羞怯的教师开放课堂的同时也敞开心门,使原本分明的“年段”概念让位于“学科视角”。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的“相通”与“一致”,真真实实地领悟了“各有所长”的含义,彼此间产生了敬意,产生了沟通的愿望,产生了竞争的意识。教师的心态开放,愿意分享不同的观点,愿意接受不同的理念,愿意以自己既有的经验、自己的理解去重新解读、建构自己的教育观。

变化的管理思路使教研活动焕发了活力,建立起教师间合作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分享”与“互动”研究过程中,教师曾经根据教学经历结组,相同年龄或资历的教师分别组建了“勤学组”“奋飞组”“骨干组”和“稳健组”,确定不同的研究专题。在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氛围中,成长年代相近、教育经历相近的教师对教育有着同样的困惑,同样的执著,他们的研究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渴望提升的强烈愿望是相同的。教师还曾经以对同一学科的浓厚兴趣结组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组,做深层次的学科教学研讨。在这样紧张而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中,教师倾力于自主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着对自身思维与智力的挑战,实践着自己作为“研究者”的生命历程,在紧张和忙碌中享受着生命涌动的激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从根本上说,教师永远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个体,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或者是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师是问题的解决者和策略的制定者,他们应该具有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职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决定了教师时刻都需要主动学习、自主成长。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既是追求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追求学生学习质量,又是让教师的教学艺术得以出色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是直接服务于适应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特征和最终目标的学校管理核心工作。

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之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当前幼教界乃至全社会探讨的焦点话题。教育随笔是展示幼儿教师风采的窗口和舞台,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根据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做简要的阐述,探讨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为幼儿教师写好教育随笔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鉴的意见。

幼儿园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斓,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可以从中感受初掀“人生幕帘”幼儿的童真与童趣,但这些特殊的感受与经历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记录与梳理,就会在忙碌中稍纵即逝。教育随笔即是一种适合幼儿教师珍存这些经历的记载方式,借助于这一载体幼儿教师可以对触动心灵的点滴教育感悟加以记载、梳理、提炼与反思,帮助幼儿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科研素养,教育随笔也就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自我专业成长的同行伴侣。

(一)教育随笔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感受、思想观点的随笔,主要是一种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挖掘或揭示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随笔的选材丰富,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感性与理性并用,而其核心特点在于一个“随”字,即有感而发,随心而发,自由的描绘心灵、讲述生活、表达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随笔最早的倡导者,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内容的选择。

撰写教育随笔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无论素材的琐碎与否,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苦,只要对自己有所启示,对自身的成长有所帮助,都可以成为随笔的'内容。只要幼儿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写起随笔来也该是得心应手的。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以下四方面选材:

1.对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失的斟酌与反思。

于成功处斟酌:一个精彩成功的教学活动,一个教育契机的成功把握,一个教育难题的成功解决等等,都值得幼儿教师斟酌与思索:为什么会成功?对幼儿、对自身的收获又是什么?于失败处反思:教学中教法设计的失误、教育目标定位不当等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正是通过对这些失败经验的反思,教师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才能促进自身不断走向成熟。

2.观摩、学习、借鉴他人课程的体会。

在听课及赏析课例时,可以对其他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进行分析,记录其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经验,并谈谈这堂课对自己的启示与思考,同时对自己认为不妥之处给与适当的分析与评价,试问自己“假如是我,这节课我会怎样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华,也及时分析不足,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使其成为日后教学的“前车之鉴”。

3.读书、读报获得的点滴感悟。

古语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为一名迈向专业化成长道路的幼儿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教师在阅读儿童读物、教学杂志、教育经典著作时就可以把自己从中获取的新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给予及时地记载,并附上自己的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将这些“精神食粮”与同仁分享。

4.对来自幼儿与家长的相关经历的梳理与分析。

人们常说:幼儿教师的双眼如同摄像头扫视并记录下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轨迹。一线幼儿教师能捕捉到大量幼儿学习生活的素材,这些现实素材往往隐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与研究价值,幼儿教师可以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并分析各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中挖掘所蕴含的教育机理。此外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幼儿教师能获得大量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建议,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随笔中的内容。

所谓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指使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培训和专业训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全美幼教协会(naf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条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的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观之,透过反思去理解与体悟教育与儿童成长的真谛,能使幼儿教师将这份理解与感受提升为教育智慧,帮助其成长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与教育思想的专业人员,可以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背景下,写教育随笔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让幼儿教师通过自我剖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建构、提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价、修正与改进,在随笔中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一)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专业化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学会自省。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过程,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不断优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素养,从而促进自我专业化的发展。在回顾、记录一段教学经历的同时就是在扪心自问:我做对了吗?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解决呢?……正是这一个个“小问题”构成了幼儿教师反思的过程。这些反思为幼儿教师建构鲜活的教育理念,强化热忱的职业情感,在教育随笔中反思,在教育随笔中走向成熟。撰写教育随笔是促使幼儿教师反思的一个既简捷又实用的策略,是幼儿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的途径。

(二)可以为幼儿教师撰文立说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宽科研平台。

幼儿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进行记录、梳理、研究与分析,从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无形中激励了广大幼儿教师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营造“我乐我写,我写我乐”的学习氛围。通过写教育随笔,幼儿教师的写作素材得到不断的更新,写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写作技能不断提升。这些无疑为幼儿教师日后写教学计划、科研论文,乃至著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专业化成长拓宽科研平台。

(三)可以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共享教育资源。

读书使人明理,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深刻。读书与写作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教育随笔就需要幼儿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获取写作所需的精髓,让自己在书香中成长,在读书中反思自我。幼儿教师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在随笔中,与同仁分享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共享资源,共求成长。在阅读中一篇篇教育随笔悄然“诞生”,心中那亩知识的麦田也不断在辛勤播种中喜获丰硕的“粮食”。

(四)可以提供经验分享的素材,激发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

教育工作不仅体现为一种教师个体化的劳动过程,同时也存在着群体性效应。幼儿教师以教育随笔的方式描述、记录下极富个人色彩体验的教学经历,这份经历也就是其他教师共享的教育经验:通过教育随笔,教师可以了解周围其他同事最近所经历的教学事件、阅读了那些优秀书籍、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思考的视角是什么,解决的对策又有哪些等等。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对话,使教师间“不同的声音”在这里相互碰撞。可以使幼儿教师将教育在叙述与学习借鉴中加深对显性知识的理解,进而挖掘教育行为背后的默会知识,获得共同的发展。

(一)多思考,勤动笔。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线”网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广大一线教师在平常的实践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并用记录下这些对教育的点滴感悟,不仅自勉自己而且能与他人共享资源,共求进步。写教育教学随笔是不少幼儿园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写教育随笔作为自己工作与成长所必需的,把它视为一个促进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把外部需求转化为自我的内部需求。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事如果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写教育随笔即是教育教学思考的结晶与创造。熟能生巧,动笔多了,想的东西也会多了,随笔中无形就会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闪现,便会推动自己对幼儿教育本质的领悟;动笔多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就会自然提高,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二)用心发现,有感而作。

当前虽然不少幼儿教师意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意义,但是一动笔仍觉得无处着手,这些教师就是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对经历过的教学活动缺乏质疑与思索。“研究始于问题。”幼儿教师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经历过的事多个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呢?”,养成问题意识,而非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多关注自己周围的孩子,多与幼儿嬉戏,从中发现令人惊叹的成长秘密;多与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难题与自身感悟,体验教育的真谛。做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留心身边的细节,反思自身经历,在平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捕捉教育的“意义瞬间”。

(三)“叙且悟”,写有所得。

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详细地描述精彩的细节部分一定不能忽视。但是切忌记流水账,把教育随笔单纯的视为简单的叙事,误认为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万事大吉。要写好教育随笔幼儿教师必须明白写教育随笔的最终目的:对自己做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转变观念,把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的出发点应该是为用而写,而非为完成任务而写。在叙述完事件后,应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去解析这些教育现象,找出这些教育现象潜藏的教育本质,在“本”上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在“标”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把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实质能够理解教育的真谛,能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娟.教育随笔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迟佳明.浅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报,,(5).

[3]张燕.在反思中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4]刘宝根,宋武.如何写好幼教随笔[j].教育导刊,2007,(1).

浅谈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中的应用论文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现代设计”是在历经农耕时期的“手工艺创造期”,并跟随着工业革命的“蒸汽文明”而发展至现代化的工艺美术设计时期。直至以信息技术为标志,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后,艺术设计也被大众所广泛认知。现阶段,艺术设计已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善着大家的生活与思考方式。艺术设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起步较晚,其教育方法依旧延续工艺美术教育阶段,教学水平发展缓慢。因而,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节,所培养出的专业平面设计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面对严峻的人才竞争趋势,“工作室”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成为构筑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桥梁。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变革有效驱动力。所谓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将工作室作为职业教育的承载,实现教学、实践的充分结合,转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闭门造车”转变为“开放互通”,把学生从课堂“推出去”,带入工作室的环境中,以专业技术的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工作室教学模式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中职学校教学与就业的互通,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满足行业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

现阶段中职学校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其根源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是办学宗旨,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工作室模式可以通过市场导向对平面设计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突破传统教学中在校学习与岗位实践的距离,实现岗位实习与学校专业学习的“零距离接触”。

(二)有效提升学生平面设计专业技能。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技能性与实践性。平面设计专业的工作室设立,可以为中职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全面化实践操作平台。学校可以将企业需要设计的项目、设计任务与设计方案带入“工作室”,通过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策划与设计,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承担企业的设计任务与项目,通过工作室的方式将企业、学校与学生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同时,采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的授课技能,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首先,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定向培养企业的资源优势,将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室条件。例如,广东省某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场地”构建,就是采用资源整合方式。学校仅提供场地与少量出资,而工作室的内部装修与电脑等设备均是通过合作企业出资。同时,这些合作企业也入驻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挖掘具有潜质的专业设计人才,继而实现双赢。

其次,工作室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依照设计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课程的设计体系中,依照设计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重构,将传统知识系统性的课程内容调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时间充分结合,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而不是孤立出某个环节,提升知识传输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来完成整个项目工作,分別包括提案、创意简报、比稿、选择最佳方案等环节。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与角色,可以增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同时,学校可以从企业挖掘双师型的人才,成为工作室与企业的桥梁。

第三,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导师责任制,每个工作室都由一名教师对其全权管理,诸如专业教学、假期培训、实习时间等工作。而在经费管理方面,除了获取学校必要的补助以外,导师还需要根据工作室跟进的项目,所获得的项目基金,在上报学校后进行审核分配。

设计艺术教育经常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现阶段,平面设计教育的现实状况仍令人难以满意。面对严峻的人才竞争趋势,工作室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成为构筑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张勇.广告创意训练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石家泉,梁磊.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中的现状与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3]齐欣.《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

浅谈高职高专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同时教师还应该要具有过人的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传道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构成影响。这里所理解的授业,主要是传授学业,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解惑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困惑之后,再引导学生解决困惑。

传道是指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影响。即是教师生活态度、情感对学生的感染。或者用另一种说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要求教师应以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教育。教师要有科学的价值观、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行为举止要体现独立人格和对人的尊重,展现忠诚、明智、责任、勇气、正义、谦逊、宽容、真诚和利他的品质。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教师如果具有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乐观自信的上进心、宽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人本思想、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等品质,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其人格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授业主要是指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这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要及时的进行反馈和改正。比如我们的学生做了一个练习题,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我们老师让课代表把练习本收到办公桌上去,有时候一放就是两天、三天,有的放五天,放一个月。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多么渴望老师给我一个评价。可是,等了很久之后,等下次作文本发下去的时候,他的感觉全忘了,学生不知道当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全忘了,因为没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及时的反馈和改正是很重要的,及时的反馈和改正有利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巩固。另一个必须注意的是整体教学和细节教学的把握。任何一个细节知识,你一定要能够整体地教、整体地学。要把知识点放到大的背景下去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把握好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否则学生只会迷失在杂乱的知识点之中。

另外,教师还必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组织行为,那种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所谓教学,严格地说不能称其为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创设问题情境、明确任务、动员等定向活动;在维持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常表现为引导者;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又表现为激励评价者。能够真正认识到教学这种内涵的教师,就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而不是以学科为本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作。

解惑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惑,然后教师才去引导。解惑实际上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适合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引导其自主学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了刘良华老师的课之后,我明白了自己的前进方向,我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真才实学,讲课有激情的,收学生欢迎的教师。我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阅读、学习来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今天听了两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交流,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随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探的论文

教研室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为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摆在各级教研室面前的现实问题。

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研究”是基础,“指导”是形式,“引领”是方向,“服务”是目标。而教研工作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研究、指导、引领和服务的职能,全方位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教研室应该努力践行的现实问题。基层的学校需要尊重和激励,需要专业到位的指导和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助推,教研室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创造条件、提供资讯,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

一、教研员的职业角色定位。

教研员是学科教学的中坚骨干分子,是学科教研的当然带头人,是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将学科的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和关键人物。教研员一般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业务指导的专门力量。教研员职业角色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其角色的复合性。

教研员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须精通学科教学,熟谙教育之道,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但他又不能仅仅是一般的教师,而更应该高于一线教师。高在哪里?一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对各类教育教学文件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到位。二是教学经验丰富,有深刻的课堂教学底蕴,说话有理有据,不容置疑。三是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专业技能精巧熟练,相关知识渊博,相关能力广而通之。四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教研员应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工作的要求、管理、指导和帮助,要为一线教学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通过指导一线任课教师,从而达到为所有学生服务的终极目标。

当然,对教研员要求还不止于此,新课程的有效推进更要求教研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思维“,更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视野”,要有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教育的意识,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局理解教育教学的真谛,在研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能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任务。

二、教研员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我认为现阶段教研员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

1.观课议课能力。

观课议课是教研员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教研员只有经常深入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了解教学需要、教师需要、学生需要,获得第一手资料。“观课议课”与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有所不同。“听”偏重于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只有做到观课有目的、议课有中心、指导有方向、研究有成果,才能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到点子上,研到关键处。

2.编制试卷能力。

试卷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是教研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导向。根据新课程理念指导试卷编制,围绕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认真分析,精心安排测查内容,考虑梯度,努力使试卷既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

3.钻研科研课题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教研员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同伴互助、协作反思、行政指导的角色不断向共同研究、专业引领转变。教研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如何有效带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研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课题研究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研员角色转变,是一条很好的提高教研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

1.建立互动机制,促进教研员增强努力向上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教研员要想在专业上不断发展,要始终坚持在本市、本地区、本学科保持着引领者、排头兵和首席教师的地位,仅靠以前的经验、学识、素质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堪当此任。而这一切,需要教研员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决心和毅力。教研员平时工作比较繁重,既有日常教研工作,又有各类培训工作,还有大量事务性工作。

2.建立学习机制,促进教研员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教研员获得新知识,丰富、充实、提升自己的一种能力。新课改以来,面对着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教研员满足于一般学习,很可能被教师甩在后面,只有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教研员才能保持领跑的地位,才能在指导教师研究的时候底气更足,才更有力度,更有实效与权威。教研员的工作不是流水线的工作,不是程式化的工作,它要求教研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适应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为此,教研室坚持凭借每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会议时间,要求教研员定期进行学科展示、外出学习后汇报交流,要求教研员借助中心教研组成员的力量进行科研课题研究,通过中小学教研基地,为教研员指导、学习提供“实验田“等等,努力打造学习型的教研室,促使教研员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研员除了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专家的辅导。我们还是真心希望教研员有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去亲耳聆听专家指导,从而提高教研员的教研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毕竟不断向专家学习、向外界成功经验学习是教研员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捷径。

总之,教研员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取得成功,一方面,要通过教研员的研究、实践、反思等专业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研室要加强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制定有利于提高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措施,充分肯定教研员的工作,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教研员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