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模板20篇)

时间:2023-12-01 07:24:21 作者:QJ墨客

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改变自己和世界。以下是一些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言,希望可以给大家的思考带来一些启示: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思考是最困难的工作,也是最有益的工作;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初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几个阶段。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是我们在复习总结时应抓的纲。抓住这个纲,依次提出复习内容,就能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

其次,复习总结时应找出教材内容的主线。我们认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必须以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主线,使学生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以后,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到,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旧的社会形态的瓦解,新的社会形态出现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样,复习总结课以此为主线,然后依次补充说明其所属的内容,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认为运用对照的办法效果较好。这是因为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虽然不同,然而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发展规律却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新的`生产关系为什么比旧的生产关系进步,新的生产关系怎样萌芽、旧的社会形态如何瓦解等,这些内容都有相似的规律性,把这些内容列表对照总结,可以加深同学们的直观印象和记忆,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总结课,不仅可以复习、深化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审题、解题、分析问题等技能,因此决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而应灵活多样,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复习总结时,首先提出复习内容的纲和线,并让学生讨论,这样,复习总结时就有了一个总纲,其他的内容就好解决了。在利用对照表进行复习总结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的对照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产生过程的对照表、社会主要矛盾的对照表、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对照表等,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对一些难点、重点,应以讲解指导的方法为主。如:怎样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为什么说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西欧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等等。

这样,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指导,在复习总结时就可以避免忙乱,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

上学期把九年级全一册上完,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把整本书复习一遍。

下学期进行中考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二月底到四月初之前,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

第二轮:四月初到四月底,知识整理阶段。以知识的联系运用为主,进行整理。复习要注意:

(1)着重各课的重点、难点及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2)适当地打乱章节顺序,将相关知识合并,做到融会贯通。

第三轮:四月底到五月初,社会热点专题复习阶段。充分利用《中学生中考时政》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学年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划分专题。练习以选择和资料分析为主,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多选典型的题练习及往年的较好中考试题。

社会热点专题复习用三周。

第四轮:五月初到五月底,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要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把练习册、试卷中曾错过的题完全弄明白,罗列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要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在中考试卷中,常有综合性题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最后:六月初,做2往年中考试题,进行两次模拟。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及措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日趋活跃,教学形式日益丰富。新时期的教师要加大课堂教学的投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可将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等展示教学内容,化解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随着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使课堂节奏加快,内容丰富,密度增加,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教学,表现为能优化的环节已被优化,需书写的材料已被其所代替,如板书设计、归纳小结和练习题等。这样,既可减轻师生负担,又可提高效率,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备学生、备教法上面,随时改变引导方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二、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多样性的、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爱好,因此不能用标准化的办法去培养学生,而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根据孩子的个性变换教育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格外重视方法的引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学生则一般,因此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次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性设置阶梯式的课堂提问,以此来照顾和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评价环节,仍应采用分层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以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的目标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即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要看到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习、探究,来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联系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及措施

针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导下,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培养目标,依据社会思想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特点来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与教学理念的偏误有直接关系。教学理念偏误既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与其他因素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是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教学要树立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要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要满足初中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要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在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例如,当前要注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当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是教学可以不体现时代精神的借口,相反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该注意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教育内容,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总结可行有效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是供其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是终身受用无穷。在政治教学上不可能让学生做遍天下一切试题,只要让学生把握解题的“金钥匙”才可以以不变来应万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通识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认识的解题办法,强化实践训练。

3.增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思想政治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因此,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应是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增加对社会和人家关系的认知。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评价和考核要坚持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平常的表现,将平常成绩和表现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思想品德课的考核更应该如此,学生的行为,思想的动态,价值观的树立都是考核的重要方面。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科目,要求老师在评估教学效果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德育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用高校中的学分制,将对学生的品德评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

一:组织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可行的学习方法。

“自我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可行的学习方法。

二:引导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与勤奋刻苦结合起来。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与勤奋刻苦结合起来也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马克思曾经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机会达到光辉的顶点。”古今中外,任何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勤奋刻苦的典范。他们头上的那些光彩夺目的光环,都是他们辛勤汗水的结晶。

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___的基本常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___基本观点和常识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引导学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___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培育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说明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有共性,更有个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是由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即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能力、习惯、爱好、兴趣及学习基础等因素决定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理解力强与理解力弱的、记忆力好与记忆力弱的、兴趣广泛与兴趣狭窄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性,年龄阶段的不同,这些在指导学生时都应予以考虑,不搞“一刀切”。一句话,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应明确,学习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衡量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主要是看其指导的学习方法是否合乎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否能使学生取得实际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或别人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去获得。特别是同学的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应可以予以借鉴。

五:根据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介绍和推广好的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一般规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一般规律,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小学和初中的思想政治课通过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到了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___的基本常识,并能运用这些常识及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将知识、能力、觉悟转化为行为。思想政治课的这些特殊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采用的学习方法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要求加强讨论、练习和运用。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只有把好的学习方法与勤奋刻苦结合起来,才会取得真的成功。

六、善于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关键一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自身的体系,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___一___、内容上,分科、按体系、分章节。比如:语文复习,可按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分为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大板块,其中,基础知识又可分为语音、汉字、词和短语、单句、复句、语言的实际运用、修辞和标点符号、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可列表比较各项知识要点。___二___、时间上,每节课后、每次作业后、每轮测验后、每日、每周、每月,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

七、满怀信心,提高素质。

有些同学往往因为一两次测验成绩的高低而情绪波动较大,不稳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状态,从而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可提醒同学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中考,那才是真正的较量。大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要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在竞争压力面前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学习上尽力而为,即可问心无愧。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我们都来探索“渔”授予学生,让学生去捕获更多的“鱼”。

八、合理利用和安排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上初三,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近期计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什么.

九、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思多问。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偏重对能力的考查,靠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要培养这些能力,主要是靠吸收老师的思维成果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都相当丰富,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所讲的很多东西往往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所得,是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的,对培养我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课堂上同学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集中注意力听取他们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其认知规律,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外,更要多向科任教师请教,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正所谓“集腋成裘”,将科任教师的思维精华汇集起来就是一笔财富,可以使自己免于事事从头摸起,从而更好地增强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就是经常自己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课堂提问时,不管老师是否问到自己,都应先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找解题的。又如做理科练习时,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力图寻找出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做文科练习时,多做发散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点由此及彼的联系。

如果你多思多问,经常注意加强思维训练,肯定会有惊喜的发现,你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

十、仔细分析错误,避免重犯。

几乎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题不二错”,不止同一道题不可再错,同一类型的题也不可再错。对于做练习或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只简单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某些薄弱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可建议同学们设一个错题本,通过分析错题,明白自己的弱点,经常拿错题本翻翻,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错误。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政治优秀学习方法政治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从本人从教经验来总结,学好初中政治,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板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初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

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初中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会变通,有些学生认为,教材好学,题目难做,所以,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

老师在出卷时,不可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考试卷中,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变通。学生学会了变通,才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能力,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投入精力和时间,促进政治学习的提高。

学好初中政治,必须做到:

1、研读教材;。

2、掌握规律;。

3、抓住内涵;。

4、学会变通;。

5、观察思考。

上述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学习初中政治,应该还有许多途径和办法,笔者以上所述,只是挂一漏万,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一定能找到适合于自己本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对于政治课来说,笔者认为,切忌花费太多的时间,要学会巧妙学习,一定要积极思考,抓住政治课程的特点,掌握政治课程特有的学习方法,做到上述几点,是学好政治课程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我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发问质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战胜挫折,鼓励学生认识自我。

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实践下去,学生一定会乐于上政治课,并在政治课上进行自我教育,作为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

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反思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情景下,提高学生的成绩依然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高考则是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我们的政治教学工作成效怎样样,较终要理解高考的检验,所以要想使高中政治教学有成效,教师首先必须对当年高考考试大纲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因为《考试大纲》明确界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具体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具体要求,同时对本事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仅有研究了高考考试大纲才能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才能把握好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才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少走弯路、错路,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教师不仅仅要研究当年的高考大纲,还要研究历年高考大纲,尤其是比较历年高考大纲的新变化,这样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进取的做出调整以适应高考考纲的变化。再次,教师要研究考试大纲与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一致之处、不合之处,要进取思考如何弥补现行教材中的空白之处。研究学生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距离?怎样弥补?研究教学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怎样补救等。仅有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钻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是几桶水。高中政治教师要想上好政治课,自我必须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必须能熟练掌握教材。一方面,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掌握每节中考试的重点、难点,要熟悉所教授的每一课的资料;另一方面还要熟悉教材的整体构架,即这册教材是怎样样编写的,它是以怎样样的脉络为主线的,主要资料有哪些,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有又具体的哪些资料构成。了解了这些以后,还要更深地拷问一下,编者为什么要这样编写,他是为了体现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到达什么样的教育结果,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等。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如果说新教材是我们的兵马粮草的话,那么,新课程标准就是这三军的统帅,是指挥官。仅有了解熟悉了指挥官,熟悉他的指挥思想,熟悉他的作战方法,我们才能有效地理解他是如何调动三军作战的。才能理解胜仗是如何取得的。所以,认真学习理解、熟悉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教授好政治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学效果怎样不仅仅与教师的教有关也与学生学有关,所以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强调教师教好的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政治学科的理论性强,知识资料集中且枯燥乏味。许多同学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的驱使下被迫学习,缺乏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这样使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1.联系实际学习理论知识。我们讲政治不能只讲理论知识,不能只给学生灌输条条框框。如果只讲这些东西,政治课就失去了趣味性,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政治课同学们是不喜欢的,甚至课后也不愿意多翻政治课本,导致政治教学效果不梦想。我们应当在讲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把理论知识与同学们身边的实际情景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取地引导同学们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同学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使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使政治理论变成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学政治不仅仅趣味并且有用,仅有这样同学们学政治才能由被动变主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重“教”轻“学”的研究倾向;教学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学生的主体性仍然发挥不够。不重视学生的教学,必然效果不佳,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我的智慧进取探索问题,总结知识,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运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影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富趣味味性、启发性、交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较好的教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合为一体,声情并茂地全方位地表达教学信息,这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直接,更有效,更能吸引学生进入主角,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变被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政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梳知识,建体系。

许多人认为高中政治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其实不然。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它,首先必须要记忆它的较基本的理论知识,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政治也是一样。但光靠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政治课的。高中政治的知识点既繁又杂,要把这么多知识点经过死记硬背放在头脑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背下来了,在应运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时也很难及时从头脑中又翻又杂的知识库中提取出相应的知识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政治课的知识点,并做到在解答问题时运用自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忙学生梳知识,建体系。教师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细致地掌握考点知识,又要求学生构建和领悟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要恰当地确定核心概念,做好概念分级工作,研究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规律,把握原理,梳理观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每一课、每一单元、每册教材教师都要按照政治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出相应的知识框架,把看似散乱的知识点用知识间的逻辑线串起来构成政治知识的框架体系。这样不管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识记还是对知识的提取应运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

1.教师要勤于整理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的依据就是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反复的整理能够熟知教学的内容、结构以及微小的变化,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而经常翻阅教学大纲则能够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讲得有条不紊,从容面对一切突发事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勤于“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教师就要勤于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和不断更新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当教师的知识面足够广泛时就能在教学中不断地穿插一些相关的、有趣的课外知识,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勤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意愿和学习情况。教学过程好比是一场战争,教师要与所教的学生进行争斗,争得学生专心听取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就得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百战百胜。要想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就得放下自己至高无上的尊严,课余时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能够交心的朋友。而且,只有潜入到学生的内部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底细,才能在教学中应用更好、更适应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之后,学生从心底变得愿意听教师讲课。只要学生专注地听讲,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就打胜了这场战争。

4.勤于参加各个阶层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哪个阶段还是哪个学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如果我们足不出户,永远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是很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我们只有走出去,才能通过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来吸收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探索创新的教学道路上少走弯路,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完善的、高效率的教学风格。

5.勤于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讲授完毕就算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了,我们要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使得我们教师在每堂课讲述完毕之后,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总结每堂教学课程的得与失,以便在下次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完善。

当教师具有了诚恳、勤勉的教学态度和作风,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方式,才能创造出培养高质量的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的条件,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勤”字为座右铭,以自己的勤劳工作和辛勤付出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只有教师的一味付出和辛勤劳作是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的。只有在具有优秀、勤奋教师的基础条件上加上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和勤于钻研的学生,才能顺利达到未来社会对于他们的高标准和高水平的要求。但是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是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树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及钻研的能力便成了教师在自己勤于工作之后的又一重要任务。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教学方法,在此和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1.依附多媒体教学,营造生动形象的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把知识通过图片和声音巧妙整合成动画呈现给学生的优点,被教师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事实图片或影集,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让学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飞快发展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这样十分高昂的情绪下学习会收到良好地学习效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好的帮助。

2.辩论式教学。在成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都已经牢固掌握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此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特色的平台。这样有助于满足学生小小的表现欲望,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积极、快速地学习。这个平台可以通过辩论会的方式进行展开,让学生对某一个话题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通过辩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当代国际社会》这单元主要学习国际利益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重在强调世界和平的维护和世界多元化的局势。在这一单元讲述完毕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现在各国之间经济交往情况来展开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教师不但能在学生的意见中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

3.引导式教学。由于政治教学中抽象的、遥远的、观点性的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都多多少的会有一些困难,似乎这些教学内容只能通过简单的传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实,我们在讲述这些教学内容时不妨试试“引导式”教学,即教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自己总结出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钻研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的我肩负的责任很重大,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善于激发学习兴趣,不断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定对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也便有了优、中、差等生的分类。相对应的教学中也要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方法。一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二是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尽可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作为分层练习,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情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要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时刻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总结

虽然中学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余晓游。

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从8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各国在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职业课程已成为一大趋势。美国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常”。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种隐含的特征。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为了以上目标,国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现是极大的推动。

只有加强中学教育教学的各项配套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

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论回答)。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

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3)教师归纳: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

过渡:前面我们从感性层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让我们从理性层面上认识一下“家”活动二: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父亲、母亲、子女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2)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2)子女出生(3)收养(4)随父(母)再婚(5)非婚生。

3、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4、家庭的'功能。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相关链接后讨论)。

下列材料的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功能?

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休息娱乐功能)。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物质生产功能)。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消费功能)。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抚育和赡养功能)。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具体表现:(见教材p5―6页图表)。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四:畅所欲言。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学生畅所欲言)。

(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页――相关链接)教师归纳: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三)做一做: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p教材7页)。

(四)效果评价(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五)本课知识点。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六)课后作业:

1、把下列知识点抄写一次。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阅读家庭树,分辨其中哪些属于你的直系血亲?哪些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3、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4、现在常见的家庭形式有哪几种?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中?

(2)想一想:你在自己家庭中都感受到了哪些温暖和激励?(试举一、二例)。

(3)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教育部在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并明确提出:“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发展,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迫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修、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而高校思政课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大学生日后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在实施思政课新方案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中,强化实践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理论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第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原则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产生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了实践,人们的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反复以至无穷。大学生思想品德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必须依靠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进社会,发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从而更深入地思考。现代教育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讲授空洞、内容单一的问题,学生学习没兴趣,认为跟现实生活联系不多,甚至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导致思政课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中只有超越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扩展,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将自己所学向生活经验的转化。

第四,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思政理论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向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用辩证思维去审视社会,帮助他们澄清在认识上的错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高辨别是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思维水平。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新方案实施以来,尽管在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外,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遵照思政课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国情民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意志,坚定信仰,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但在多数人眼里,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多数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学校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自由调研,草草的以一篇实践报告结束,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教学要求。目前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多数学校对思政课理论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计划学时、实践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经费划拨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很规范。有的'学校领导很重视,把思政实践课纳入了教学计划,而有的则没有。有的学校占的学时多,有的学校占的学时少,这都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三,缺乏经费支持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外进行实践活动,从事这些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虽然教育部曾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都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但还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并没有把这项活动经费划拨到位。有些学校虽然有,但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学校社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难以为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基地,多数学校在开辟实践基地时都遇到各种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度。

第四,模式上缺乏创新。长期以来,一些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理念落后,没有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发展特性出发,常年不变、形式陈旧,缺乏创新。社会实践教学的手段和形式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式和需要。还有些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有意无意地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可有可无。

三、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第一,增强使命感,统一思想认识。首先从观念上重视思想政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程度的高度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课是基础,实践教学又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其本质是借助实践手段将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论体系,转化成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第二,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统一的教学要求。各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最低课时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列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数目、经费来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严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等。高校应该严格执行中央文件精神,确实落实教学经费,严格实施教学任务。在评价体系上,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书本内容的考试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笔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避免单一死板。

第三,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从实践角度看,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课堂中进行。思政课教学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课内容中应尽量弱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少一些死板的说教内容,代之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培养批判和诘问意识。基本思路应弱化教材,以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实践问题为中心,注意授课应当对学生有切实的职业指导的作用,整合相关内容。就思政课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而言:课内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辩论)、观看教学录像、案例教学、读原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参观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孤儿院、敬老院做卫生打扫,为贫困地区儿童募捐书包、字典、衣服等。到社会生活中接受锻炼,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体会民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到实践基地接受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社会实践环节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细化量化各项指标,纳入考核成绩和学分评定。

第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待遇。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大量增加,思政课担负着全校的公共课,教学资源显得相对缺乏,经常是大班上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思政课教师工作量大,上课时间多批改试卷量大,科研时间减少。而且,思政课教师长期以来地位低下,填鸭式教学、学生对此课的轻视,很多老师竟然无法坦然承认自己的职业,针对这种现象,清华大学的做法值得学习。这个做法就是“加法”和“减法”共用。“加法”是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增加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增强思政课老师的科研能力等。“减法”是指:首先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清华大学,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任组长,教师享受专门的课时津贴和奖励,且逐年增加,等等。“减法“做到位,“加法”跟得上,思政课教师的学时识魅力自然会增加。

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认清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历史重任,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互动性的缺乏也是目前中等职业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问题之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就难免会使得教与学的过程相对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必然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的沉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很多教师将课堂内容安排的过于紧凑,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和空间参与课堂,再加上课堂氛围的缺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了对于教师的强烈的依赖感,思维的惰性也就逐渐的养成,在独立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维能动性上的缺陷就暴露无遗。

1.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以教学观念上的改革为先驱,数学这门学科也是如此,在中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另外在教师的思想上也要进一步的解放,要与学生真正的成为良师益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的“活”起来,教师的教学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层次性,这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中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如果在方法上缺乏层次性则必然会伤害到很大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保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原则,既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不断的激励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同时又对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这些思维上的能力对于学生其他学科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这些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思维独立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行的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这个过程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巩固既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其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性和丰富性,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多媒体这种教学方法在内容上也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丰富性,能够非常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多媒体视频内容的编排上教师还可以突出数学这门学科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联系,通过实践案例以及内容模拟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幻化成实际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会用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非常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给予正确认识的部分,诸多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作用下,其学习效率会非常高,这主要因为学生由于习惯的驱使作用使得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提高,进而能够保证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的学习效率,这样会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够非常的牢固,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后的复习以及课前的预习能够将课内知识良好的掌握。6.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针对性教与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会在最为合适的状态之下完成课堂的学习,从而非常有效的保证其课堂学习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也就得到了保证。

三、结语。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位在校学生对于自身未来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最高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的提高自身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摘要:淳安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镇,文化丰富多样,人类发展历史悠久,留给后人诸多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遗存了许多丰富可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丰富的、具有多样性的旅游资源,符合现代人对旅游的新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正在崛起和发展壮大,而现实也证明它确实有利于淳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世界交流范围的扩大与世界各地交流的频繁,淳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遭环境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文化多样性也受到了破坏,先辈们创造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种类逐渐减少,有的甚至已经消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措施;旅游资源开发。

一、调查背景。

淳安是个文化古县,素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之称。淳安从_年开始,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普查,_、_年又被列为杭州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县。共普查出各类民间艺术项目387项,并对72个重点项目进行整合上报省市。至今全县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6项,列入杭州市名录的有12项,由县政府公布名录的有20项。先后推出了《淳安竹马》、《里商仁灯》、《汾口草龙》、《瑶山秋千》、《八都麻绣》、《三吹三打》、《淳安石磬》、《嬉媒婆》、《手鼓》、《响狮》、《左口竹龙》、《河村板龙》、《文昌彩龙》、《父女赶集》、《文昌魁星》、《鸠坑钢叉》、《迎百子灯》、《朱熹讲学》、《更夫舞》、《屏门花灯》、《唐村青狮》等一大批独具淳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成为_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大型文化踩街活动精彩艺术节目,受到国内外游客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然而在这份荣誉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以及来千岛湖旅游的游人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化遗产的周遭环境形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此,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显得迫不及待了。而眼下,_年第二届休博会淳安主园区暨杭州千岛湖第四届秀水节即将在9月17日浓重开幕。秀水节,是展示千岛湖魅力的金名片,也是我们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总动员。同时,积极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呼声,几年前更是举办了第四届长三角公共文化节,期间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很多启示和借鉴,对淳安县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对于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秀水街这一舞台定能将我们灿烂的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也能积极响应政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为淳安县的经济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引领千岛湖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因此,对千岛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研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调查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于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也可见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化遗产的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调查对象对于土生土长的千岛湖百姓而言,之于所有的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较长时间的老一辈们。因此通过对他们的走访问卷调查,必将对千岛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较为详细、全面的了解。所以,之后我便沿着这一条线索,在千岛湖镇上、汾口镇、芹川、龙门古镇、遂安古城等历史相对悠久的城镇展开了长达两周的问卷调查即访谈。调查对象多为50岁及以上者,另外也向作为政府人员的姑姑进行了请教,到县图文资料储藏室做了研究。

四、调查方法主要通过走访对千岛湖历史熟悉的前辈们,当然也会向当地的一些中年人以及年轻人寻访,额外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8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

五、调查结果8月27日,长达将近两周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之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之行便宣告结束了。而之后则是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在千岛湖,大部分的年轻人,尤其是25岁以下的这一部分人群对于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方面的了解十分的缺乏,甚至是不知其为何物,由此可看出在这方面,无论是家庭还学校都没有考虑周到,需要全面展开教育与宣传,以便这方面知识的普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仍有5%的这些人多少有些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见他们对于自己的家乡的文化建设还是比较关注的,而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来源于家长的口头传播,还有就是初中的那对淳安文化的课堂传授。而至于2650这一年龄段的成年人而言,他们中大约有五分之二的人对针对他们所展开的问卷调查较感兴趣,积极配合并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有所了解。鉴于这群人对下一代的影响较深,他们对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也间接地影响着前面一群人的观念,因而对于他们也应加强宣传和教育,从而扩大影射力,为今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培养一批潜力军。

而50岁以上的老人们,他们不仅将他们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详细告知,还在得知调查人员这么做有利于千岛湖的社会发展后,尤其是那些从政府或者学校退休的老人们,还加以自己的观点就自己对非物质文化这一方面的看法加建议热心地讲给我,让我记录在册,说是以便让我将这些宝贵的建议提供给政府有关,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这些无不让人感动,也许这样的活动不失为反映民生的一条较好的途径。总之,由上资料可知,在淳安还是有那么一群不服老、仍想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的老人们在默默地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的。

六、调查结果分析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理所当然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等等,而这些也必将决定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调研人员,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人人都对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同一种认知观,而是通过分析这一种现象,找出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些调查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毕竟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而此次调研的主旨也是通过对千岛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来为淳安的文化建设乃至整个县的全面科学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建议。因而,由分析也可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亟不可待了,政府及民众都应相应地采取行动传承并合理科学地加以保护这些淳安先民们留下来的珍贵的无形之宝。

七、结论与建议经过以上的分析,调查的结论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千岛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市民都应当早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保护它们。年轻一代要像老一辈学习,要主动学习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政府部门则应起表率作用,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其本身已有的政治权利,呼应全社会一起行动,那必将有益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至于建议,我认为,保护、继承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表现在:(1)保护是前提,是继承和发展的对象,为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根据。(2)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发展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的继承。(3)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关键的词传统。这也许就是以上所说的对保护、继承和发展持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焦点。有人认为,传统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是完美无缺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动不得的,这样错误的观点势必招致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只满足于抱残守缺、陈陈相因、老是落入前人的窠臼,这样是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和伟大时代的需要的,对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建设事业也起不到积极作用。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是不重视继承传统,对它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那么发展就是一句空谈了。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上,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中华民族民间文化所产生和依赖的时代背景,怎样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再回到过去,那么就要适应现代,所以我们所说的传统无论借助怎么样的形式或载体,主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当地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否反映了本土文化特性,即是否表现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事物。此外。还应注意的就是要文化创新,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出路和趋势,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原因如下: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灵魂和生命,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和因素;文化创新是始终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文化创新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新是应对全球文化竞争,营造文化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那么,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有哪些影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为知识传授者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新的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画框框。其实不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说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不是有句“亲其师,信其道”吗?身教重于严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就得先树立你自己远大的理想;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就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政治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还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到理论的论证和结论的得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让自己不被历史的潮流淘汰,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教师。为此,我们青年教师不能再保守,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努力做到:

1、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

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操作步骤;懂得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比较深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并作了初步尝试了,加深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了能力;更清楚地懂得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所有这些,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为今后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打好基础。

2、积极参与科研,并力争成为教育科研型和开放型的“新”教师。

过去那种不敢参加、不愿参加、不想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应该摒弃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

那种由于各种因素,教育教学局限于校园内,教师们不敢过多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应多参加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与学生在社区活动、实践活动中都得到锻炼与发展。我们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也会被新课程潮流所淘汰;理论不丰富,但我喜欢学习,勇于进取。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保持活力,永远做“新”教师。

总之,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我们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立足改革,走出困境,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们必走下去。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人的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论文

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河南巩义451200。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的思想和意识逐渐占据了主要阵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宜的教法,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

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着眼于学生潜能地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即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好、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

二、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地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地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张国艳(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组织机制不畅、经费缺乏和实践基地保障等各种问题。必须从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目前的改革有下列特点:

1.一纲多本加速了改革的进程。

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是思想政治课多年形成的教学传统。大纲和教材的任何变化,都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一纲多本,使一些盛市、地区,乃至学校,能更多地从实际出发探索教学改革,无疑给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出现了几种省市级的版本,而且有的学校也采用了自编教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升学考试制约着改革。

对于思想政治课纳入升学考试科目的利弊是有不同见解的,一种意见认为:不列入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就更不重视,教师也就更难教了;另一种意见认为:用升学考试迫使学生学习,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使思想政治课从升学考试下解脱出来,有助于探索改革,实现教育目的。最近,受出版社之托,编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文萃》,从有关杂志所载的论文看,初一的改革最为活跃,效果也较好。这和初一的教学内容未纳入升学考试有直接关系。然而就其他年级而言,虽也有些改革方面的探索成果,但远未达到初一的改革水平。致使关于改革部分的文选受到很大局限。

3.思想更为明确,教材力图创新。

国家教委最新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地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这一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主要内容。其中,公民品德教育和以往的文件的规定相比,显得更为突出。今年三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所编教材“是否有新教材的特点,一要表现在新上,二要贴近学生生活,三要反映时代特点。

总之,新教材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预料,学科设置目的的进一步明确,教材的进一步改革,会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深化。

二、关于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

1.从素质教育看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发展趋势--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概念现今被人们广泛地、灵活地使用着,乃至很难形成一个无争议的定义。因此,人们在各自认定的含义的基础上使用着素质概念,就象信息论、价值论的研究者对待“信息”和“价值”两个概念那样。一般他说,实践并不等待理论的争论,但实践本身又总是需要理论尽可能地提供认识前提。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在专家们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指出:“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这一界定中可以看出素质就是指:“内在身心发展”,构建素质的基本途径是“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要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内化哪些人类文化,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严格地选择。教学过程与方法也要符合素质构建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对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2.从世界教育发展看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双重目的和作用。

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提出:“教育的双重目的和作用:保证全面发展,以及充分培养每个人使其对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作出贡献。”一方面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之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做出贡献。

这样的双重目的和作用,是通过各科教学实现的。每一学科都应具有双重目的和双重作用,不恰当地强调某一重目的和作用,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思想政治课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具有双重作用实现双重目的,这是思想政治课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无庸置疑,思想政治课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如何使学生适应社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如何使学生个性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发展方面,经验是不足的。取得并完善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个体身心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是对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应剔除它的时代局限,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使之具有今天的“时代性”。

3.从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的矛盾看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发展趋势--双重价值主体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有着对立的教育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把社会作为价值主体,一切要从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使学生成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客体。学生本位是把学生作为价值主体,认为教育本身应当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主张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都有自己认定的理由。人是社会的人,因而入必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具体他说,就是满足个体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39届国际教育会议所提出的双重目的和作用,也正是这两种教育价值观相抗衡的产物。从教育实践看来,纯然的社会本位或纯然的学生本位都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在阐明人的社会性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个体的发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指出:“由此必然得出一个结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一切关系的基矗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马恩选集第四卷第321页,1972年5月第1版)从哲学角度看,社会和个人在价值关系上是互为主客体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哲学上的失误,才导致了他们的极端主张。正确把握社会和个体的价值关系,对于克服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片面性,对于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也可得出一个结论: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并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课已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4.从一元导向与多元观点的矛盾看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发展趋势--吸收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

无庸讳言,观念多元化对思想政治课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面对观念多元化的现实,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处理好一元导向和观念多元化的矛盾。任何一种观念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我们无法简单地废除它们。对待多无观念既不能简单地排斥,也不能全盘吸收。应通过辩证分析,提取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作为我们思想教育的资源。无论其发端于我国,还是来自于国外,对于人类的一切文明的精神成果,都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在观念多元化的现实中,只有开放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封闭的,守成的教育,无异于自讨苦吃。在吸收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方面,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共识: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用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已看得见的发展趋势。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形成一种合力,推动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发展又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改革,不过教学过程改革的深化还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思想。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论文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因此,如何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建构业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推动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初中的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思想落后。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必须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应由应试教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进行裂变,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是当前依赖课本机械讲授的现象依然普遍,满堂灌式枯燥无味的说教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老师将政治课上成背诵课,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机械识记,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高效发展,综合素质自然也就无法提升。

2.教学手段落后。

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们大多采用讲授法,人为剥夺学生的发言机会和思考权利,久而久之,学生思维惰性增强变得不愿思考。而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必将催生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教学中那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让整堂课都围绕着音频和视频信息来组织进行的做法也不可取,它会无意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造成信息技术主宰课堂的错误现象。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去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很多教师依然只就课本中的案例进行简单的探讨,无法将生活感悟灵活地融合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仅从课本中了解到的政治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离开生活的政治课堂必将源水枯竭和一潭死水。空洞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1.将课堂还给学生。

从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发展将集中在人才资源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当首先加强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保护自我》时,首先应当让学生自己谈谈,小组内交流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侵害事件,或者是自己所知道的侵害事件,然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仔细思考侵害事件产生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如何才能防止侵害事件发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保证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逐步完成。

2.让信息多元融合。

教学手段落后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的一大因素。首先教师应当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情景教学、生活教学等多种情境的导入,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转换成图像文件和声音文件显然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即可。例如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内容讲授之前,教师首先应当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图像文件展示学生不同情绪下脸部的神情,随后在学生的细致观察下,理解“不好情绪”下人脸部的“丑”,进而引出人应当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

3.使课堂融入生活。

教材中很多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时事政治的引入利用,并将理论知识点融入时事政治事件中,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一个个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市场经济观点时,可以适当引入地产经济泡沫泛滥的案例,同时也可以加入我国“一路一带”、上海自贸协定等基本概念等等,让学生对于资金运营有一些基本认识,从而深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引入银行利率调配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这一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对于有些地方无法理解,不过正是由于问题存在,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而言之,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构建更加活泼的高效课堂是政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要积极将社会生活融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将初中的政治课堂带入一个精彩纷呈的崭新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北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2).

[2]王晓霞.初中的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2).

[3]滕飞.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8).

[4]陈东军.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j].考试周刊.2014,(58).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