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更新理念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3 16:32:37 作者:BW笔侠

范文范本是对一种写作类型进行典型示范的文本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写作者的风格和特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1.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1.2评价目标的发展性。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体现了体育教学主体的价值观念,也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也会有所发展。因此,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时,要针对发展了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1.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已摆脱了以前那种消极的被评价的状态,开始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评价中来。而且,体育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应该参与到这个评价过程中来,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1.4评价方法的过程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方法不再将体育教学结果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将重心放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与考查上。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其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并及时予以评价。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是通过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方法的运用,来实现对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自我评价”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教活动”两种形式。

2.2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的评价对象是参与其中的学生,包括“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和“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成绩评定”两种形式。

2.3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与的评教活动”两种形式。

2.4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提倡,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两种形式。

2.5其它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其它评价主要指的是除教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人员对体育教学作出的评价。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在高校中,体育教学评价始终处在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因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3.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体育教学评价既是对体育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查、鉴定及总结,也能对体育教育目标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增进健康,但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却主要以体能指标评价体育成绩,因而无法很好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3.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缺乏科学性。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考核,而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且,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仅仅针对各个分开的学科课程,而忽视了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此外,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知识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个性、意志及情感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还缺乏科学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3.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关注的是“是什么”、“有多少”,而质性评价关注的是“什么方式”、“什么样”、“多大程度”。但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只是运用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过程,而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结果。但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因而无法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3.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全面。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未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更是很少会参与到体育教学评价中,从而使得评价的结果过于片面。

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就可以进一步得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4.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与其它科学教学相比,在课程体系结构、授课方式以及实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学生个体在体育素质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单一的体育教学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只有将多种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运用,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都得到很大提高。

4.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由重视评价结果转向重视评价过程。

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视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而且,随着体育教育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仅重视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对体育理论和技能的贯通以及对体育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汇;更加注重体育知识的运用。因此,体育教学的评价需要与这种转变相结合,从重视评价结果向重视评价过程转变。

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更新理念论文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劣密切相关,数学教学设计则往往取决于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设计的“导航仪”.时下,新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教师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我国学生的数学基础扎实有余却创造力不足——张奠宙老师称之为“花岗岩的基础上盖茅草房”[1]的现象着实让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担心,我们出于研究教学设计的需要,查阅了不少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发现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往往被应试教育这一“紧箍咒”束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教学理念.限于篇幅,我们仅例举部分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并提出我们的一些想法.

一、结论与过程的倾斜。

“重结论,轻过程”似乎成为人们对知识教学进行批评的常用词,我们在不少的场合及杂志上遇到过,甚至出现了有些极端的口号:“知识仅为思维的载体,知识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过程.”仔细思考一下,发现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数学过程及结论是需要一个抉择的,里面也充满着设计者的智慧!

案例1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教学设计。

我们查阅了不少的资料,也听过一些老师的课.发现一些老师在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教学设计中,把立方体展开图各种可能的情况都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展开图的规律,最后用一句口诀:“‘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层可任意;‘三个二’,成阶梯,‘二个三’,‘日’状连;整体无‘田’.”来概括,并且要求学生记住.我们想:“观察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下结论无可厚非,记住就免了!”理由有两个:一是学生即使记不住,看到展开图想象一下就可以了;二是试题是多变的,假如考到一个无盖的立方体展开图,一些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恐怕就“没辙”了!

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结论与过程的抉择有四种:一是数学结论与过程并重,例如圆周角定理,它的发现与结论都很重要;二是知识产生的过程相对不重要但知识本身作为结论的作用则要重要一些.例如,有些数学名词的由来,一些教师即使不清楚也不太会影响教学.另外,有些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超越学生的能力,暂时不让学生知道其形成过程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教学的一种策略.例如,为什么是无理数?圆锥侧面为什么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而球面则不可以?等等.三是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要但知识本身作为结论的作用则相对不重要.中学生所做的练习(包括证明题)大部分都是为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服务的,教师教学设计关注的应该是其过程,而对这些习题(本身也是知识)的结论关注度就要相对弱些,除非某些习题的结论具有“特殊的用途”.四是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本身作为结论的作用都相对不重要.陈省身先生在回答梁东元的提问时说:“举个例子,大家也许知道有个拿破仑定理,据说这个定理和拿破仑有点关系,它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三角形,各边上各作等边三角形,接下来将这三个三角形的重心联结起来,那么就必定是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各边上的等边三角形也可以朝里面作,于是可以得到两个解.像这样的数学,就不是好的数学,为什么?因为它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2]我们认为,凡是数学都需要“人在动脑筋”,都具有“训练思维的作用”,但对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学习一些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具有很强迁移效果且结论对后续知识及现实实际都有重大作用的数学:(1)结论并不重要的数学知识对以后学习起不了多少平台作用,就像陈省身所说的,“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记住反而加重记忆负担;(2)过程不重要,有些甚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误解.例如,观察数列的前五项,写出这个数列的第六项:61,52,63,94,46,答案是18.理由是把这个数列的每一项数码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对调:16,25,36,49,64,按照这个规律,接下去是81,然后调换个位数与十位数,即得答案.按照现在时髦的语言,这是“脑筋急转弯”!我们认为,这种“整人的数学”还是少出现为妙!这种数学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游戏数学”但不能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角.

二、宏观与微观的协调。

在阅读一些教学设计时,我们发现“宏观思维”的培养设计存在明显的不足,往往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局.我们经常在听完一些老师的授课后,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非常遗憾:经常出现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得到的答案要么是“课本里有!”“老师叫学就学!”“考试有用!”等,或者干脆就摇摇头:“不知道!”

案例2整式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材中的每一章甚至每一节中都有一个导言,而有些老师往往“性子急”,对这个导言(这个导言其实往往是从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引导)经常视而不见,起始就把学生往细节上引导.这种做法对学生宏观的思维培养很不利,而宏观把握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忽视不得!

三、感性与理性的抉择。

数学教学讲究理性,但不否认感性,尤其是数学灵感.灵感在数学发现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不再细述,数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与灵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数学灵感的培养纯粹靠数学推理的训练来达到目的恐怕少有人赞同.新课程强调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为此,针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感性与理性的培养设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

案例3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

我们认为,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有时应该向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习,语文老师绝对不会把李白的诗词“剖析”得似乎是很自然、应该写得出的事情,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李白的诗词,努力带领学生去体会李白当时醉酒写诗的意境,边欣赏边引导学生反思和感悟如何写好一首诗,因为语文老师深知李白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几乎醉酒状态下是如何写出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受此启发,我们觉得,数学中有很多发现及采取构造性证明的数学问题(很多数学名题正是因为它很难发现或很难证明而出名的,如勾股定理、韦达定理、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等)的教学策略,应该与语文、历史等学科一样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带着仰慕的心情在欣赏前人勤劳和聪明才智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反思.

勾股定理的'教学真正是集灵感欣赏与逻辑推理的“一道数学文化教育的大餐”:从设计一定逻辑关联(也是教育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开始,提出即将要研究的问题,从对前人劳动的欣赏到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与反思,无不显示着教学设计者的数学教育观念和聪明才智.也有学者通过文化视角审视勾股定理的设计[3],让我们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借鉴.

四、发现与技能的博弈。

“发现”与“技能”似乎不是在“同一个范畴”上的用词,但在课堂教学中,它们往往存在着时间上的“博弈”.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倡“再创造教学”,指出我们数学教学应该像数学家发现数学一样让学生经历这一发现过程,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到底是需要让学生经历这一发现过程还是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训练数学技能?这往往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案例4圆周角定理的教学设计。

“圆周角定理”的教学被一些老师称为“数学教学的一道大餐”,因为它涵盖了数学发现、数学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这道“大餐”往往被要求“在一节课内完成”,这堂课有两个难点:一是圆周角定理的发现;二是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这两个环节都需要相当时间和一定的教学技巧.这迫使一些老师进行抉择:到底哪个更重要?从理论上讲,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若发现能力得到加强,那他将终生受用,但是,数学技能的形成却是眼前的需要,甚至是急需.或许有人会说:“这两者不一定是矛盾的双方.”我们也无意让这两者成为“对立派”,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同的教师由于观念的差异往往在时间的分配上会有所博弈.有的老师就干脆先给出圆周角的概念,然后用几何画板边演示边问学生:“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周上移动的时候,圆周角大小有什么变化?”得到的答案自然是“没有变化!”甚至是“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我们认为,这种设计表面上也有“发现”过程的设计,而且“很顺”,节省了时间!其实,这无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

假如我们肯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上花时间,或许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一试:教师先在引导学生回顾圆心角的概念后,问:“假如我们把圆心角的顶点移动,角度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当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师顺势引导:“我们能否把这些角分分类?”在学生得出“依据顶点在圆内、圆上、圆外进行分类”的时候,教师继续追问:“它们各自的变化范围是什么?”显然,圆周角定理这一美妙的结果自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这里还自然引发了几个副产品:“圆内角、圆外角能否可以继续研究?它们能否与所‘截’的两弧的度数有关?”“当我们移动圆心角顶点的时候,这样的角不能称圆心角了,但它的大小是否一定会发生变化?不会发生变化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尽管这种设计也有教师的“引导因素”,但,这种设计无疑让学生领悟到一些数学发现的“再创造过程”.

假如,我们用再创造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设计,会发现一些过程“很需要时间”.在我国,更多的教师愿意在数学技能形成中花时间,而对数学发现的“再创造过程”在“博弈”中处于时间劣势.我们认为,重视数学技能的形成无可厚非,但有时我们对数学发现的“再创造过程”可以在“设计”上动一些脑筋,比如:采取督促反思的手段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可以布置思考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对圆周角感兴趣吗?猜猜看,人类是怎么发现圆周角定理的?请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谈一下你的猜想和认识.”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一些中学教学设计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其实,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师对数学及数学教学的眼界及境界密切相关.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数学修养是正确教学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或许,本文只是我们眼界不高的“陋想”,至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期待更多的讨论。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利用教室中的课堂视频数据检测和识别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并根据不同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文章在研究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具体实现该评价平台所用到的表情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教学评价;非语言信息;表情识别;行为识别。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1]。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对教师讲授的课程进行听课、对学生进行考试等手段,而这些手段要么过于片面要么过于浪费人力和时间,且不能得到准确的教学评价。现有资料表明,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肢体手势、动作、距离、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信息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角度出发,利用教室中的摄像头所采集的海量视频数据,从中提取教师和学生的图像信息,对其动作、行为、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信息进行检测、识别和分析,最后根据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基于视频数据的课堂分析与评价平台,(1)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进行评价,(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视角。目前,通过检测和识别课堂视频中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已经成为一种新颖且可行的思路,本文主要对课堂环境中对学生和教师的非语言信息进行检测和识别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分析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是确定教师和学生哪种非语言信息能够反映出好的、中立的或者是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文献,对所有相关的非语言信息进行归纳并充分分析其与学校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如教师的表情,教师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里暗示[2],微笑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任务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是一种有利的信息。教师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总是表现出一种表情,往往反映了教师讲课单调乏味,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自觉地融入教师的授课中[3],是一种有利的信息。挖掘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

2非语言信息的检测、识别、分析。

课堂环境中的非语言信息可以分为几类:表情、动作、手势。其中表情和手势是静态的(如微笑、皱眉、举手、竖起大拇指等),可以通过捕捉和分析视频中的静态图像信息,而动作则是动态变化的(如打哈欠、眨眼、点头、摇头等一系列动作),则需要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捕捉行为变化。对表情变化的检测与识别的关键点是得到每种表情的检测指标,本文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表情进行分类:微笑型(兴奋、愉悦)和皱眉型(困惑、迷惘)。对于微笑型的表情主要是通过眼睛、眉毛、嘴巴的形态来检测和识别。郑雪[4]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微笑型表情进行识别,其通过人脸的5个关键点对嘴巴进行定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表情特征进行自动提取,实现对微笑表情的识别。对于皱眉型的表情(表达出困惑、迷惘的感情状态)往往通过眉毛的形态来进行检测和识别。肖颖[5]采用adaboost分类器算法进行人脸定位,gabor特征提取算法和几何特征提取算法提取皱眉信息,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现对皱眉的识别。对动作变化的检测与识别的关键点在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模型,使其能够检测出背景中的目标和动作。如困倦、瞌睡、疲劳等情感状态通过闭眼次数和间隔以及打哈欠次数(嘴巴张开与闭合的次数和间隔)来检测和识别。王琦[6]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学生的疲劳状态进行检测,采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利用cnn对人眼状态进行识别,最终通过识别人眼的状态来实现对疲劳的判断。耿磊等[7]在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行为分析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和识别嘴巴和眼睛的状态,并根据设定的疲劳参数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该方法同样可用于对课堂环境中的学生进行疲劳检测。

3结语。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丰富,最基本的摄像头几乎是每间教室所必备的,这些摄像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视频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往往只用于考试监控、教学督查,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大量的数据浪费,本文从数字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视频为分析对象,以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对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构建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该评价平台大大改进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出现的片面性、复杂性缺点,是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基于视频数据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同时也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视角。

[参考文献]。

[1]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王为民.让体态语为课堂教学添彩[j].甘肃教育,20xx(24):58.

[4]郑雪.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笑表情识别[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xx.

[5]肖颖.学习过程面部特征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6]王琦.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学生疲劳状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新手型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组织运用童趣化的教学语言能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的发展。探究一套培养新手型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方法,以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并帮助新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中为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及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而采用的口头语言。”教学用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各具特色。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语言,教学用语童趣化,就是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新手教师即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院校毕业且刚走上工作岗位1―2年的教师;”或新手型幼儿教师界定为“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不足五年的工作人员;”还有的研究把新手型幼儿教师作为相较于专家型教师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本文的新手型幼儿教师的是指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年龄在3年以内的教师。该群体所掌握的知识多源于书本,他们知识的把握多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支撑的,其专业发展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某市三级(市级、县级、乡镇)幼儿园的部分幼儿教师的访谈,并深入到他们的教学课堂,概括出新手型幼儿教师使用童趣化教学用语现况如下:

新手型幼儿教师整体上都能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用语进行教学。对于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这几个阶段的幼儿而言,新手型幼儿教师使用童趣化教学用语的普遍程度依次增多。相反,幼儿年龄越大,接受力越强,他们使用不经加工的直自语言或是成人化语言进行教学的情况越多。

新手型幼儿教师们在新授课或介绍新常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都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组织,显得很直白、平淡甚至与成人式的对话没有什么区别。

此外,新手型幼儿教师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与幼儿沟通的效果,会迁就幼儿平时不规范的生活习惯用语(如喝“开水”说成是喝“开开”),或使用一些遣词造句方面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方言,虽然这样幼儿听起来觉得更熟悉,但同时也降低了对幼儿语言水平的要求。

从学历上来看,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的新手型幼儿教师,根据他们对自身从教历程的回顾来看,教学用语童趣化的意识有一定差异,整体趋势是高学历比低学历幼儿教师使用符合幼儿身心接受能力的童趣化教学用语的意识更强。

(四)地区经济与教育资源有优势的地区,新手型幼儿教。

师使用教学用语童趣化现象越普遍从地区角度看,经济条件越发达,教育资源越丰富的幼儿园,吸引优质新手型幼儿教师的实力越强,其童趣化教学用语的使用情况越普遍,从市级幼儿园到县级幼儿园再到乡镇幼儿园,童趣化教学用语的使用现象和频率依次递减,使用成人化教学用语的现象和频率依次递增。

现实教学中从业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型幼儿教师对使用童趣化教学用语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可能性原因如下:

“幼儿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亲自看、听、尝、闻、摸、动.需要依赖视听觉以及其他感官形象来更好的认识事物。而新手幼儿教师思维已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以至于他们从业后容易忽略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按照惯常的思维模式,不经意的把直白、理性、成人化的语言带人幼儿课堂,没有考虑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而未对教学用语进行过多的加工、修饰。

新手型幼儿教师在职业探索的初期,工作上、生活中要面临各类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新手幼儿教师刚踏人工作岗位,他们更看重能否得到领导及同事的承认或是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而不是关注幼儿的发展和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忽略幼儿这一特殊交往群体,往往导致他们难以进入职业角色。

此外,新手幼儿教师虽有教学热情但缺乏教学反思,“不会教学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而没有反思的经验也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相反,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其教学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有效教学是建立在他们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充分了解、掌握与遵循应用的基础之上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在理论上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学历层次高的新手型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往往更能够从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角度考虑使用一些形象、生动及充满趣味性的语言。

(四)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不均衡对师资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对幼儿教育的投资越大,由此出现了不同办学水平和师资水平的幼儿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工资、福利待遇的驱动,幼儿教师的就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不少高学历、高素质的新手型幼儿教师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影响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并导致教育过程的非均衡性。”因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投资少、发展后劲不大的幼儿园往往会面临着优质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而师资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

新手型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具有纯洁、正直、博爱的童心,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想他们爱想的事,说他们爱听的话.再者,新手型幼儿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善于根据年龄阶段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语言并注意教学反思以期有所提高。

对幼儿进行教学,需要运用富有童趣化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扣动幼儿的心弦,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操作:

(1)趣化教学语言。新手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用语要做到先规范化,后趣味性。新手型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对表达内容进行加工,注入幼儿所喜爱的趣味因素。如说理故事化,生活游戏化。学习娱乐化等等,以趣促思、促学、寓教于乐。新手型幼儿教师可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思考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新颖多变、夸张而不失童趣的形式组织教学语言。教学用语的童趣化不等于使用娃娃腔,娃娃腔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的语言要求浅显易懂。但绝不降低语言水平,迁就幼儿的不正确的'语言。

(2)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语音调适。语音的调适可以协助表达,从而使教学用语更加有趣。新手型幼儿教师可利用音量的起伏变化以唤起幼儿听讲的注意力;根据角色需要调控音色,模拟各种年龄、性格的人的腔调,再现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的语气,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和意思,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调,注意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以减少幼儿的疲劳和厌烦。

(3)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教师口语表达得更生动具体、形象活泼。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陌生的事物变得可认可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其想象力;比拟,运用拟人或拟物的方法。恰当、生动、形象的增强教学用语的表达效果;夸张,加进谐趣的成分,便会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同时也可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新手型幼儿教师正处于职业探索的初期,需要来自幼儿园方面的支持以获得专业成长。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新手型幼儿教师教学用语童趣化的进步:

1、班级层面的师徒带教式学习。

为了让新手型幼儿教师尽快的融入集体,进入角色,可以安排他们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搭班,建立师徒带教关系。新手教师可以观摩、学习带教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并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借鉴和引进带教教师教学中的童趣化语言,经过“筛选”和“深加工”以形成自身的教学亮点,以此迅速提升自身教学用语中存在的不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针对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不丰富的新手型幼儿教师,幼儿园应拓展渠道帮助新手型幼儿教师夯实理论基础,比如通过开展教育知识讲座,组织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等来加强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理论修养,从而间接达到提高其教学技能的目的,促进其专业成长。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行观摩课、讲课比赛等方式来激励新手型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使新手型幼儿教师有意识探寻和总结教学规律.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激励幼儿教师主动自觉的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探究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论文

时尚得体,美观大方,不佩戴华丽头饰,避免出现“远看圣诞树,近看杂货铺”的现象。

2.化妆。

简单得体的妆容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参加面试时可以化淡妆。原则为:自然清新,优雅协调。最终达到淡雅而传神的效果。

3.面部表情。

目光:眼睛是最好的教学工具之一。在面试时,考生应以平和的目光注视着考官,同时面带微笑和考官不时的目光接触,避免眼神飘忽不定,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会让考官觉得你为人自然大方,内心坦荡。

微笑:微笑是友好、赞美的表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因此,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微笑。但是也要注意,微笑要适当,要精神饱满,自然大方,不能让人感觉像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建立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旨在与广大的同行们就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进行商榷和探讨。

一、建立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里评价体系的意义。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问题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不足之处是,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病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通过评价,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因此,应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且评价体系的特点。

就特点而言,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有所不同,它突出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现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评价,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评价。

三、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且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从源头抓起,评价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具体应该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

(一)对学校的总体评价。

1.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设置奠定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能力根据职业就业要求来判断和选择自己应该学什么课程,只是很被动地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因此,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成为培养学生的“模具”,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体现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也是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3.教学手段。

可采用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和卫星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学习所教的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师资条件。

师资条件包括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专业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领军人物的数量、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实验师的较量以及师生比等。

5.实习实训条件。

职业教育应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多少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设备,实验室配备是否完善,有多少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开出率是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亦即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凝聚力、学校参与社会交流的程度、校企合作、激励制度、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发展潜力和学校感召力的因素。

(二)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有多少双师型教师和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怎么样,师德,责任心,敬业精神等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每位教是否都有过实践经验,是否有在企业或社会团体中任职,是否都能实际指导学生操作,直接影响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产品,教育教学质量怎么样,最终会体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因此,学生最能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的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还较多地采用学习成绩单一的评价指标。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注重职业就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评价指标上必须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就业发展能力反映出来,同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的主要方法。

评价的时限:每学期一小评,每年进行一次总评。

评价的方法: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评、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共同结合;第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三,实地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等等。

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即参与评价的人员。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教学效果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教师和专家构成。

评价的客体:可以是某个学校,也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专业教学活动。

五、评价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专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不同。工科类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评价考核时实践操作能力所占的权重应该更大,文科类专业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相对没有那么强,评价考核时实践操作能力所占的权重应该稍为小一些,即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可以稍作调整。

二是几个影响因素中,学校、教师、学生本人的努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权重,基本是3:4:3的比例。学校培养人才,教学效果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外因,最终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因素。

三是评价与激励相结合。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励。不能以评价来代替管理,以评价来代替激励。

四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应该承认有些因素是不便用量化指标来考评的,可以考虑用量化指标加上写实性评语来进行评价。

五是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任何评价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所以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全面性,尽可能地避免在指标上以偏概全,一叶障日,尽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六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位教师与每位学生的得分不一,对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进行评价时,可以计算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平均得分。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客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导向、激励、反馈、改进职业教育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探究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论文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掌握好英语语法的规则是正确使用英语语言的保障。相对于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这是英语语法教学思想至关重要的革新,因为不论什么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在实际生活中交流运用的,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认知语法、应用语法,才能真正掌握语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搭建起学习与展示语法知识的舞台,而这个舞台最需要的就是氛围,也就是语法学习的语境。孩子们一站到这个舞台上,就会被这种美丽的“氛围”吸引,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与引导下,他们在英语的世界里翩翩起舞,尽情歌唱。那么怎么样才能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语境呢?本文就试图从创设情境的意义、来源、原则等几个方面,谈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一、英语语法教学情境设计的意义。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教师来讲是一次教学思想的洗礼,它摒弃了过去机械的语法教学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把语法的形式与意义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讲,创设情景能够给枯涩的语法带来生命,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语法教学的效率。

1、改变思想,突破桎梏。

《新课标》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与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把这种先进的指导思想移植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我可以理解为:不能采取机械死板的讲授灌输方式,而要设计各种语言情境,为学生实际运用语法创造条件。然而,在英语语法课堂上,许多老师依旧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机械运用——习题巩固”的传统教学方式,缺失了语言运用的环境情感,成了语法教学的桎梏。教师心中更多是为了考试,割裂了语法的形式与意义,以至于学生的语法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内化形成实际运用的技能。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注重语言情境的设计与运用,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情境,就是情感与语言运用的环境。因此,语法知识只有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真正转化成语言技能。例如,我在讲“wouldratherdosth、thandosth、”的时候,如果只是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未免过于机械。相反,我们从学生生活的场景出发,设置家庭生活的语境,谈论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就会谈论出“iwouldratherwatchtvthandomyhomework”这样的好句子。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特殊语境下运用语法知识,必定经历大脑对于知识的加工过程,因此也会在大脑中打下牢固的烙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创设情境对于语法教学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创设情境是我们改变传统语法教学方式的一把利剑。

2、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教师机械地讲授语法,讲得很多也很细致,但是学生掌握的却很少,费时而低效。学生在这种语法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听讲,几乎没有主动参与。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设计交际情境。在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两条思维如果想要不断地撞出“火花”,就要创建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这种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有了教师搭建的这个“舞台”,学生就有话想说,有事情可表达,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这种精心设计的语境里,语法知识自然引入学生的头脑,并不断地完成语法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转换,这些语法知识便会根植于记忆里,从而提高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语法教学情景设计的源泉。

语法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基于不同的话题素材,而这些素材有着多种来源。

我们可以把这些来源分为两种主要途径:狭义与广义来源。狭义主要指来源于教学的内容中心——教材。而广义的则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体的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1、取自于教材。

有些语法板块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话题并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教师很难对这一部分进行情境教学,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设计情境,完成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

3、来源于生活。

英语教学应该是生活教学,因为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环境,英语学习也要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语法教学的情境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要善于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语境,进行比较真实的情景教学。在相对枯燥的语法教学中添加一些“生活化”的语境作料,会让我们的语法教学更生动活泼,更易理解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与消化。

三、英语语法教学情境设计的几个原则。

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能够通过很多的途径获得情境设计的素材。而获得这些素材之后就需要我们艺术的加工处理,恰当的使用在我们的语法教学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最大化发挥英语语法语境的效果呢?我想,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情境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美国学者埃克斯雷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语法情境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趣味性,让学生们一走入你精心编制的情境大网,立刻就变得情趣盎然。教师设计的这些语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2、情境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教师努力设计语法教学的情境,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一语法问题。所以学生最终是否能掌握与运用语法知识就成了语境设计成败的关键。为了突出解决语法点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情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偏离语法点,一切活动又要围绕语法点展开。没有针对性的情境设计,就像漂泊在没有目标的大海里的小船,过程再波澜壮阔,再精彩绝伦,都不可能到达彼岸。所以我们的情境设计一定要围绕“解决语法问题”这一目标展开。例如我在讲述preferdoingtodoing这个语法结构的时候。我们连续出示看电视与看电影、打排球与打篮球、做游戏与看书等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论怎样的情境,孩子们都是用上面的语法结构讨论,始终没有偏离中心,很有针对性。

3、情境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思维是课堂上最美丽的火花。”所以我认为美丽的英语课堂一定是充满学生思维的课堂。但是死板机械的语法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游走空间。所以教师在语法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不要一开始就把语境设置成“死胡同”,学生在这种语境下很难施展,我们也失去开发学生思维的可能。

总之,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是语法教学的必由之路,它使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动”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这项技能,认真研究教材,在语境创设上多下功夫,艺术地创建语法教学的语境,为学生们搭建起语法学习的“舞台”。

探究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论文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是伴随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很容易忽视自己的教态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实际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教师的面部表情,会不由自主地告诉学生他此刻的心情,教师的动作意味着他将要利用它来辅助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的姿势,将会使学生判断出教师当时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能够表明教师的内心世界、将教授什么知识、传递什么信息,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弄清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生中间搞了一些调研后发现,教师上课的教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那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得体的教态呢?

一、得体大方的饰态。

(一)衣着要得体,不别扭,不浓妆。教师穿奇装异服,打扮妖冶,一来有损于教师形象,二来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对教师的服饰状态评头论足、议论不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刺鼻强烈的香水等化妆品,在课堂上与教学气氛很不协调。尖底高跟鞋与地面的碰击声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身体胖的教师不宜穿紧身衣,身体瘦的教师也不宜穿过于宽松的衣服。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注意的中心,如果教师穿上不得体的衣服,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别扭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必将影响到听课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衣着的得体,使学生看了舒服,不产生任何消极情绪。

(二)课前应适当整衣理容。有的教师比较随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常常会出现系错了扣子、衣领未翻、戴歪了帽子、头或是脸上多了点什么等闹笑话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及时指出来,教师及时改正,便也罢了。由于该教师比较严肃,学生不敢当面指出来,只好不停地默默地偷笑。这样,在堂课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半被转移到教师的饰态或奇异点上去了。如果教师在课前养成良好的整理衣容的习惯,那么就会避免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或笑话的产生。所以,与课堂教学不协调的因素,教师都应尽量避免,以免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影响听课情绪和效果。

二、恰如其分的姿态。

(一)取开放式姿势。这是与封闭式姿势相对而言的。开放式姿势站立时需两手和两脚不交叉,身体稍微前倾,这样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坦诚可信的,表明他在很乐意、热忱、活泼、不拘谨的给学生上课,并愿意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果取封闭式姿势,即站立时两手交叉,则表明教师对学生持怀疑、审视、静待、冷漠、轻慢、保守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要适当地走动。一般地说,教师的走动以围绕讲台为宜。走动幅度过大,会使学生过多注意教师的走动情况,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当然在与学生讨论问题、阅读课文或考查测验时,可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情况。走动时须稳健、庄重,避免身体触碰学生和课桌、文具,更不能碰撞出其他声音,造成学生的哄堂大笑。

(三)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样”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小动作,站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显得端庄、伟岸,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避免双臂交叉或将一只脚搭在椅子上,坐着时,也要身体端正,腰板挺直,给人一种亲切感。避免用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疲劳无精神。

(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对于不善于发言或比较胆怯的学生,要恰到好处地点头微笑.尽管点头不都是表示赞同,但这种动作能有效地鼓励和示意学生继续谈下去.如果教师一直不点头、不表态,学生就可能感觉到教师不同意他所说的话或没有兴趣听下去,从而使学生没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讲下去。

(五)要适当地打手势。因为打手势往往反映教师具有积极情绪,是重视课堂教学和乐意给学生上课的象征。但是,打手势太多、太频繁,则可能给学生留下浮躁、不端庄的印象,学生的反应也是不满意的。

(六)不要用一根手指来指着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个手指指着学生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强硬,不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积极吸收的。如果让学生站起来或到前边回答问题时,教师最好采取掌心向上的邀请姿势来示意。在讲课时,教师应避免用手提裤子、拢头发、捻耳垂、挖鼻子、揉眼睛或提眼镜,以及对学生打哈欠、伸懒腰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都会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必须具有热情、亲切的眼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触来表达各种思想和感情的。由此可见,运用眼态的“目光语言”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课时,眼睛总往窗外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眼睛只看着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这样就难免会使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或搞小动作。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一般不要看窗外和教室内的天花板、地板,视线最好能落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如果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搞小动作,教师可以用眼睛制止他,并以严厉的眼光警示他,使他集中精力听讲。事实证明,注意把视线放在每个学生身上,是教师控制课堂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只习惯于看着前排的学生,而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学生的话,还会在学生中产生“亲一些、冷一些”的后果。所以要“一视同仁”,要用目光来回扫视全班学生,这是不可忽视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眼神中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情感上与之亲近、思路上与之共融、知识上与之交往.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就会集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容易得到吸收。但是,教师如果用目光斜视学生,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或厌恶情绪。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老师离学生越近,越要避免师生间目光接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误解,而影响学生回答问题。

四、必须具有良好稳健的心态。

我们说,心态可分为两种:即良好的心态和不良的心态。教师如果在良好的心态下授课,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反应敏捷,对教学内容阐述清楚、运用自如,语言丰富、表达准确、比喻恰当,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觉轻松,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好处。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态下授课,则精神萎靡、情感压抑、思路闭塞,原来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往往讲得不好,程序显得有些紊乱,语言呆板、词不达意,这样一来势必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和紧张,教学效果当然不佳。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在讲课时具有良好的心态呢?心理学家认为:制约人们心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首先是学校寻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坚强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教育好学生,尊师重教;其次是建设良好的情境,创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发和培养教师愉悦情感;第三是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理想信念、工作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健康状况、性格爱好、家庭生活等,全方位的考虑、合理的安排工作、用其所长;第四要随时注意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运用精神的、物质的方式进行激励,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第五要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每位教师始终自觉地处于学校主人翁的地位和光荣的职责上。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自我调节,有意识地引发、培养和掌握好自己良好稳健的心态,尤其是在课前,可以进行良性的、积极的诱导,例如想一想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做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一想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的哪些课,从而引发愉悦情感,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体验,使自己始终处在最佳的心态下进行课堂教学,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无声的教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将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极其重大的影响。我们在此仅就平时的感受、积累和观察叙述自己的观点,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其实质是全面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评价理念。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和逐渐被接受,“多元评价”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以及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的运用能力都将得到评价。为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没有多元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程评价核心的学生也是如此。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是多元评价。

二、构建和谐的评价环境。

营造一个优化的评价环境,保证学生之间的评价真实、公平,让人人都有评价的机会及评价的权力。教师必须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发展,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理念。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请一个学生随意说几个数,然后我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让学生评价教师的答案,此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教师太神了!”有的说:“教师的本领真大!”还有的说:“教师肯定有窍门。”还有的学生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教师说几个数,让他来判断,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评价。这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和同学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氯围,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创造合理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理念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指出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改进自我,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评价实质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标准,掌握一些评价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学生的自主评价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自评,即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认识活动中去。互评,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划等号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有一位同学平时课堂表现不错,作业质量也很高,单元测验成绩也很好,但在期末考试不理想,这就要参照他的日常表现给出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平时这位学生调皮捣蛋,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即使期末测验考到了满分,也要在总体评价中作出相应的扣分。

四、实施有效的评价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下进行;教师应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多元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既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学生获得个人的最大发展。

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过于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发展情况的考查,无法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内容趋于多元化,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而且也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

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合作能力的发展。

多元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教师教学活动的的设计往往根据教材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按照教材上的教案进行活动的安排,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时往往侧重于教学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但较易忽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评价时往往注重显性的一些能力。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往往注重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注重教师的授课,容易忽视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目标或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常以教案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依据,来选择与其比较匹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但容易忽视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这是在评价中忽略的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需要融入大的环境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参与的更多一些,幼儿参与的较少,在对教学环境评价时也往往是集中在环境是否与活动相关,环境更换的频率如何,而对是由教师还是幼儿来进行环境布置这方面信息评价相对较少。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园领导、同行、幼儿、社会及教师本人。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如何是需要他评的,从而能够客观地去看待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应通过自评,来分析自我,教师是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的,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

二、评价原则。

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坚持一些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水平。首先,应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对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地进行评议,从质的方面分析它的优缺点,对被评价人要历史地、动态地进行分析。应通过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应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评,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如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来了解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项目往往从整体出发,来全面衡量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察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领域结合各自的能力、专长等来来开展活动。如一些教师音乐较好,在进行语言课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入课程内容,而美术或者手工有专长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才能。最后,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时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教学观,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达到幼儿园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自身和幼儿的发展。同时,应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特色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情况下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建议。

为了更好的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树立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这其中应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也应包含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细化,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教师教学的技能,还应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尽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要求,以及教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评价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课程展开,而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评价结果来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组织得到体现和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评价,客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准备,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所要表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在幼儿教育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对教师教学活动展开评价,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室内设计理论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剖析高职室内设计理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对教师在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的提出具体要求,并指出这一模式在室内设计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室内设计;操作教学;设计理论。

在实际室内设计教学中,设计理论教学始终是个教学中的难点,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觉得吃力不讨好。传统认知中,许多教师与学生都把设计看成动手能力很强的行业,千说万说不如动手制作,实际上造成我们室内设计水平无法突破的局面。室内设计涉及范围很广,我们大体把它分为硬装和软装、技术与艺术等几部分。室内设计课程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无疑是非常丰富与广阔的,一种行业的规律与特点的理论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学生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效果好还是效果不好,取决于室内设计理论能否联系实际,课程能否围绕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同时,还要分析如何对设计案例进行讲解,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一般是以室内效果图片资料加理论分析与总结的方式,但显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一,进入门槛低,文化基础较弱,审美观念淡薄。第二,文理兼收,抽象思维不适应,理解与悟性迟钝。第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与持续性。第四,好奇、新鲜,追求即学即用的实用主义,不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目前的市场教材情况:第一,过于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章节性介绍,形式呆板,套路陈旧。第二,设计理论概念笼统、琐碎、繁杂,云山雾海,往往让人不知所云。第三,设计理论所配参考图片不严谨,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往往让人产生歧义。第四,针对性的设计练习缺乏,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容易学了就忘。第五,缺乏设计理论的案例动态演示过程介绍,理论处于全静态的状态,难以唤起学习热情。再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状态:第一,教师过于强调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与学生的师徒相授关系,教学仍处于散漫的教学状态中。第二,轻视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简单、草率不严谨,教学流于形式,迷信专业学习中的自我悟性。第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课堂设计练习,学生为练习而练习,效果缓慢,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通过技术手段所达到的结果充满好奇,并对于环环相扣的渐进式效果分解过程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综合以上现实情况,迫使我们改变以往的就理论讲理论的板书模式,或理论加案例图片多媒体讲解的简单模式。室内设计理论讲述必须进入一切以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中心的案例软件操作讲解模式中,让学生始终在虚拟空间练习与操作中去体会室内设计理论的直观与形象。设计理论讲解模式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教师案例操作讲解模式,一个是以学生案例操作练习模式,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互为整体。毎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完毕,学生立即练习感受,当场理解、当场消化。

教师案例讲解操作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教师的理论讲述以一个实际或虚拟室内设计案例为讲述形式,要求案例吻合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点,并且要有典型与针对性,并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创建与制作过程,每一过程步骤都清晰明白地展示给学生,事实上对过程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第三,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和教师的设计案例效果制作相结合,边讲边作,理论联系实际,清晰易懂,并适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认识。第四,教师的理论讲述为段落式讲述,每次理论课程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一理论知识点讲述之间留下一段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根据理论知识点和软件操作的难易来决定。学生案例理论操作练习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课堂电脑绘图软件操作为主要形式,方便、快捷,便于修改,以实际的设计工作状态和设计工作手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教师操作示范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适当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形式变化,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学生案例理论练习必须要有充足的图形素材,除了学生自己准备以外,教师还要提供一些素材文件给学生练习使用。第四,学生案例理论练习过程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关注、提醒、辅导和点评,并对理论知识之外的软件操作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室内设计教、学、作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操作教学,不仅学生要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在操作演示中讲解设计理论的精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掌握与精通主要的二维与三维绘图软件。从cad工程图纸的制作到二维导入3dmax或sketchup建模、材质、渲染,再到后期ps的处理。任何脱离设计工作实际过程的理论讲解都缺乏生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第二,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或制作好室内案例原始图纸与模型,避免时间耗费在基本形体的制作中,快速、高效,始终抓住室内设计理论讲解的主线。弄清主次关系,才能使绘图软件成为剖析与讲解室内设计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第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案例理论教学的整体框架结构,处理好案例设计与案例设计理论的逻辑关系,设计好每次案例设计理论的重点与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清晰易懂。室内设计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第一,设计理论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生动,不再琐碎而变得整体、深刻。解决设计理论长期简单、机械讲述的传统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学生始终沉浸在真实或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充满好奇与探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了学习热情与氛围。第三,操作练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效果表现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创意必须要有好的效果表达,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互为整体,缺一不可。室内设计教学以学生能有效地理解、吸收室内设计知识为中心,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创造行之有效、化繁为简、形象生动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案例操作模式以学生直观、明白的操作过程为教学基本框架,既吻合室内设计的动手能力特征,又赋予设计理论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万爽,欧亚丽.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阮忠,黄平,陈易.室内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录[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浅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论文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譬如传统观点认为教师的职能是教书,把知识忠实地传授给学生,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因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容器的现象,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新思维得不到张扬。这种学生观的形成与教师本人的文化背景、品质素养、信仰追求等是密切相关的,也与实验区的课改氛围有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不同,导致了新课程理念更新的层次不同。基于此,教师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的更新是迫在眉睫之要务。

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知识更新何以要强调打破?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除了拥有一定量的书本知识,还有一种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直接、深刻影响的知识形态,许多学者称之为教育的个人实践知识,也可以说是实践经验。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障碍。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实现角色的转变,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是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反思性实践者。而从学生这一方来说,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社会意识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课堂的环境由原来的封闭转为开放,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掌握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的联系之外,还需要涉猎课堂之外的知识,这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教师必须学习研究;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要有所了解,这是对教师特殊的素质要求;强调知识的生活化、情境化,作为教师还要有一些知识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使经历知识化。

在教育教学方面,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呼唤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创新型教师。要求教师具有更新教学内容、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和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那么,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而且还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因为哲学是使人明智的学问,是一切专业工作者从事教学、科研的方法论。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个综合的、系统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储备系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有所创新,因为知识越广泛,思维才越开阔。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照搬教科书,很少研究学习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没有了教参,不少人无所适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成为重要的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传统课程中,教师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这使得我们的教师不会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缺乏收集信息、检索、运用的技术能力。长期就教材论教材的习惯已成为新课改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的能力。

那么,怎样来更新我们自己的头脑,使其与时俱进呢?首先,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源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首先要丰富自己的实践。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可以确立一些热点问题,低成本操作简单易行的问题,社会调查是我们感知和把握社会生活真相的重要方法,它不但能印证我们固有的知识,还能更新我们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在已有的理论指导下,亲力亲为,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的过程,结出新的理论硕果,并从中培养发现问题且及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我们应避免“坐井观天”自我封闭式教学,“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建立开放的心态和较广泛的人际学习网络。交流法认为:人的很多知识来自于别人的教导、指点和分享,不可能什么知识都事必躬亲去习得。“走出去,请进来”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因为中国教育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教育名人可谓群星闪烁。教师一定要利用教育工作会议、课题研讨会、教育名家教育思想分享会以及各种比赛观摩课等多种机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虚心请教,这样,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准。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个光环太耀眼,这个职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太伟大,身为教师的我们应无愧于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在很多的教学之中,都会用到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而在新课改之后,这种学习方法更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成为我国新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对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教学的质量,得到非常好的保障,让整个教学的效率,都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英语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让学生之间协调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小学英语。

从我国的课改开始,合作共赢这种教学模式,就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对每个组的成员进行分配,并让小组内成员,来进行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最终以组的形式,来进行成绩评价,这种合作的模式,相比较纯铜的教学模式而言,更加能够调动学生之间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的知识的传递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让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更好地调动起来。

一、意义。

(一)展现学生主体性。

合作学习的模式,在现代的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快速的,互相之间相互认识、了解、交流,并互相之间进行帮助,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的和谐更加的民主,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较于传统而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更多大热时候,开始处于主动者的地位,而在这一整个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将会充当指导者、参与者以及讲授这的角色,让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平等,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个体意识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整个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变得平等,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好互助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展示自己,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在最大的程度上,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以及特点都挖掘出来,让全体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这一发展性的教学之中。

(二)组内互助丰富教学资源。

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平等、自由、互助的教学的模式,让同学们可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平台上,抓住机会进行交流,同时也能在周围营造出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教学资源的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更快且准确的掌握英语的语感和表达技巧等。

(三)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

而英语的学习,相对于其他的语言类的课程而言,更加的具有实践性,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更好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英语的能力,而这种让学生们互相合作的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内在交往的需求,得到了非常好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们互相之间更加的了解,而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把学生们的话题想学习的目标引导,让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非常好的提升[1]。

二、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整个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分组之前,老师就要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以及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进行明确的阐述,同时在制定这个学习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来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安排,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自己学习的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让学生们事先的了解学习的目标,避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偏离目标,同时让学生的发挥空间变得更大,不自觉的.,同学之间就会进行比较、对照和互相检查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2]。

(二)科学合理分组。

而在对组员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对他们进行分组,让同一组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学习的状态、习惯能够形成互补,能够让同一组的成员都能够有所进步,并且能够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好的调动。这样就可以让成员之间的分工,变得更加的合理。

(三)加强合作学习课堂管理。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学习过程可能会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间对学生多进行指导,不断巡视和观察,以便于在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更正[3]。

(四)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的内容选择方面,教师同样需掌握学生特点的基本情况,再进行内容的安排。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萌芽阶段,自制能力较弱,且对很多事物有好奇心较强烈,比较贪玩。因此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英语内容时可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如在教学活动中可采取游戏或者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没有压力,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教学不宜选择太空洞的内容,应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能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以后学生的成长,对于英语本身的认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合作作为教学的核心,传达给学生们,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的,展现自身的个性以及需求,并建立合作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并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的欲望进行强化,并针对这种现象,建立专门的教学评价机制,让教学体系得到更好地创新,让整个教育合作体系得到更好地优化.

参考文献。

浅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以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教学策略。

(一)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怎样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方法很多,如注重学生好奇心理,让学生多问;注重求异思维训练,让学生多问;注重挖掘教材空白,让学生多问。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问,还要做到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问要努力做到不从众,不唯师。

(二)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要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

(三)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课堂教学结构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讨论、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

(四)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培养语感。读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制定读的目标、确定读的重点、选择读的方法、评价读的效果,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提出要求,纠正错误,进行激励,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内和课外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o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应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些读书笔记;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编小报;提倡撰写小论文,主要评议生活、学习、风俗、文化、经济、政治等问题;适当组织课外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如文学社、记者团、读书会等;要求家长每两周带领孩子外出旅行一次,领略大自然风光;启发家长尽量多地为孩子购买图书;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寻有关资料;适当安排与国内外其他班级的联谊活动、通信活动等。

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浅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论文

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改变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就应做到:采取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环境,构建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堂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生物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构建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用心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向一个长得很丑的大文学家表白时说:“如果我们结婚,那么生的小孩一定会像我一样长得漂亮,同时又像你那样聪明有文采。”而大文学家说:“可是如果孩子长得像我这样丑,同时又像你那样头脑简单怎么办?”然后老师问:“如果说,头脑聪明与简单,长相漂亮与丑陋是两对相对性状,那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会说出孩子可能有四种情况,于是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老师指出,这涉及不同性状的组合即基因组合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于是就导入了新课。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如,在教学“应激性”和“反射”概念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故意突然叫一个后排学生的名字,结果学生寻声望去,被叫学生也猛抬头、直身,这一情境创设后,我就分析这一现象,“声音”是刺激,“观望”“抬头”“直身”是反应,这种现象就叫应激性,让学生得出概念,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记忆。然后老师继续分析,动物(包括人)在完成这一过程时往往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那么这就叫反射,然后得出反射的概念,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地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印象深刻。

二、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和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在现实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老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为考试而教学,怕联系实际会耽误教学时间,与考试无关的就不讲,而忽视了学情分析,忽略了学科特点,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殊不知,很多生物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健康、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无论升学与否,人必须要生活,要健康,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方面,我们生物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比如,在讲完“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时,就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变温动物(如蛇)会冬眠?而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恢复活力?为什么发烧小孩食欲下降且易消化不良而腹泻?为什么持续发烧温度过高会死亡?煮熟的鸡蛋为何再也孵不出小鸡?用加酶洗衣粉洗衣为什么最好用温水浸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低温、高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失活不再恢复,而低温引起酶活性降低但在适宜温度下可恢复,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就有了长久性。再如,在讲完细胞呼吸过程后,让学生根据各阶段需要的条件,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举实例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洗了的蔬菜水果放不久?为什么蔬菜水果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容易烂?为什么粮食要晒干存放?为什么新鲜蔬菜水果要放冰箱存放?大棚种植为什么夜晚要降温?等等,这样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在教学致癌因子时,联系实际,指出过度玩手机电脑、吸烟、熬夜、吃垃圾食品等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从小做起,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

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增强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些能力、这些态度、这些精神,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只有科学家才有必要具备,作为普通的大众不可能当科学家,所以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我认为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养成动手做事的习惯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比如,我在教学“dna的双螺旋结构”时,课前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道具,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碱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然后让学生拼接,之后,老师再把有关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再如,我在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时,老师一边板图一边讲各期的特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了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以及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提问学生,引起每种变化的原因,然后我就让学生绘制有关坐标图,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能力。还有,在讲完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后,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个小的生态瓶等等。总之,这样做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做事作风,同时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抽象虚拟的。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新课改这一机遇,努力探索,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有机整合,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及踏实严谨的做事态度,从而引导学生迈入生命科学的乐园,这样,我们的生物教学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个性化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教师应该以一种宽容、客观的心态去面对。教师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个性化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

教师都希望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待语文学习态度。教师更要注重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没有投身教育之前,笔者一直认为小学的教学很简单,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带小学生绰绰有余。真正走上讲台那一秒,才明白,小学语文虽然简单,但也会出错。越精细的知识越会出现错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目前为止,笔者还在不断地研究小学知识,只要是小学会牵扯到的知识点都会去深究一翻。所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教师要为人师表,自身的素养一定要有超越。“只有自己手上有茧才有资格对别人指指点点”用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非常恰当。

二、教师要注重言行的潜移默化。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语文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细节的把握,不容出一点差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因为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爱学生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育细节和说话技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过于严厉的说话语气容易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讲课时可以诙谐幽默,把每堂课都上得精彩,让学生热爱课堂,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言行举止。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除了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注重形象,精神面貌要饱满。

语文教师要意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也要对个性化教学有自己的理解。要敢于向传统教育观念发起挑战,而不是一味按照传统理念呆板地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能只把每一个学生的分数看成考核标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必须要有开放性的思想和包容性的态度,容许学生犯错误。教师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个性化教育的'首要任务。

四、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历程中,一直都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布置你完成”的教学模式,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能不能真正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多半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去摸索和寻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终都能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只是有的人更快拿到,有的人要慢一些,但是并不代表慢拿到金钥匙的学生就是错的,他们并没有错,只是相对来说多走了一些弯路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中途多么曲折,最终还是会到达目的地。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否定,毕竟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适合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就适合所有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尊重他,不能批评否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每一个事物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要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去探讨学习的技能,走向知识的大门,并且拿到金钥匙开启知识的门。学习的生涯就像是航海,学生就像是水手,而教师就像是罗盘,给水手指引方向。

五、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也是如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要对原始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墨守成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自己风格,用比较幽默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知识,老师要有个性地教,带学生有个性地去学,让学生养成个性学习的习惯,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师强制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教师不应该太在意学生的成绩,而是要看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小学生会比较调皮,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特别聪明,只要引导好了,那就是可塑之才,要是引导不好,他也会误入歧途。所以,教师的角色扮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走,却有了自己的想法,那教师应该听完,讲得好的就给予肯定、鼓励,讲得不好也不要批评、否定他,要用灵活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标新立异,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开导,让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发散,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看法,当遇见一个问题,学生不听,而是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学会用心倾听。例如教师问:“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自然有学生回答:春天是美好的,花儿开了、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等赞美春天的语句,每个同学都这么回答当然好,但是有的学生就会回答:春天阴雨绵绵、湿气太重、对身体不好、容易感冒等等,这样回答也是正确的,老师不应该否定,反而要鼓励,夸他善于观察,很有个性,与众不同。最形象的就是当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的时候,有答水的,有答泥的,有答冰的,都得了满分,但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春天,却得了零分,雪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好,多么精彩的答案,却没有得到赞许、夸奖,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教师抹杀。不管学生回答什么,教师都应该从各个角度来肯定学生,因为学生这样说肯定有其道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作者:曹莎单位:贵溪市塘湾中心学校。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及个性化教学探究论文

3月18日,我们xx小学全体教师接受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师职业素质培训,这是由张奠石教授为我们做的精彩讲座。通过学习,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以下是我在这次教师职业素质教育的心得与体会。

一、性格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面向成功必具备的十八种性格,包括自信、乐观、谦虚、诚信、坚韧、理智、勇敢、果断等。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失败者的原因,让我明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在于孩子相处时,要首相培养他们学会宽容勇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道孩子。

二、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张教授讲的时间管理让我明白了,要从现在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你如果需要时间就自己去创造它。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拖延时间马上行动,紧紧跟着时间的步伐幸运之神就会有缘跟着你。徘徊不定的人永远为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让路。

三、专家都是持续学习出来的。

学习上永远不要问自己学到什么,结合工作我要改进什么?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改进团结同事,多做多动多练习。练习与孩子相处融入谈们,接纳他们。

四、制定管理,马上行动。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做出好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去尝试去奋斗去超越去增添勇气创造奇迹。最后自己管理自己,开始是行动的重要部分。

五、态度决定结果。

工作的态度对事业的影响很大。我要学会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幸福的感觉,用心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多和孩子相处,也让孩子喜欢上你接纳你。

以上是我在这次讲座中的心得体会,同时作为教师的我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力,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