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论文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1-30 10:45:31 作者:琴心月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作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本科专业论文

随着艺术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加强艺术类专业本科专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迫在眉睫。

一、教学管理概述。

(一)传统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本科院校逐渐壮大起来,各类专业应运而生。与之相应,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特点。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方式注重目标的追求,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细化各专业的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课时加入理论教学课程之中,强调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专业研究经费细化并得到落实,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这些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方式有效的推动了各大本科院校的教学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部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部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特点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是人们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各大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然而,各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呈现出两大特点,这两大普遍特点严重的影响了艺术人才的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影响了学校专业教学课堂的管理。其具体表现在:1.由于艺术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塑造,所以学生在课堂中常以看电影、听音乐、练字等方式来激发自我创作,从而是的整个学校课堂纪律散漫,有时校风会有些过于自由。2.由于艺术专业内容的.独特性,学校很难展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艺术专业课堂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中,只能安排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给某一特定班级。

(三)传统专业与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分析与传统专业教学管理次序和模式相比,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随意、自由、开放”成为艺术专业高效风气的代名词,因而这种浮夸风气盛行之下,学校往往忽视对其教学管理的责任。加之,艺校招生注重相貌及金钱交易,从而导致艺校管理风气极其不“纯”;第二,艺校将传统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正常规章制度视为约束其“灵魂”的枷锁,严谨的规章制度在艺校遭受师生一致的抵触。因而正常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艺校教学缺乏管理力度,形成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

二、实践过程中具体某学院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呈现及思考。

(一)某学院艺术类专业呈现的教学管理方式(1)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不具有艺术管理特点就某院校对艺术类专业所实施的教学管理而言,该学院的管理者缺乏对艺术专业教育的深刻认知,其管理者忽视了艺术类师生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将一般本科院校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的实施于艺术类专业管理,使艺术“自由”发挥受到限制。(2)管理过度自由化艺术专业教学以普遍化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与艺术专业以自由创造为核心的理念背道而驰。就该院校而言,为成就该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作灵感,学校将自由归还于学生,但是开放、个性、自由的风气,造成了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无序的局面。

(二)针对该学院的教学管理方式引发的几点思考面对该学院的相关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方式,问题油然而生。一是怎样建设其管理制度;二是怎么规范其教学管理的决策;三是若对该学院的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是否有效;四是有何措施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为规范艺术专业教学课堂的正常化和普遍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是关键。一方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以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科学的教学计划为奠基,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学考核和考试管理制度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艺术专业教学管理过度自由化的随意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日常教学管理的不断强化,保证教学管理实施进程的连续性的同时,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考核的监督与评价,并将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课堂互动作为其特殊性管理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机会,总结经验,促发灵感,实现自我突破,以此将教学质量监督作为管理的重点。

(二)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指的是在对艺术专业教学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灵活性、个性化与管理制度原则性问题的融合。这是由艺术专业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保证原则要求,在能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严肃规范化的实施学校管理制度。兼并灵活性要求学校结合艺术专业学生外出写生、考察等需求,相应的弱化行政审批执行力度,保证学生合理性的外出实践学习。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实施和普通专业教学实施一样,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强教学目标管理的推行;第二,实行集体评定式的考试成绩考核;第三,加快信息化(微机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过度自由化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了艺术高校的科学发展个艺术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艺术人才输出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毫无约束的个性化人才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提高艺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科学、有效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教学管理措施成为必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为艺术专业教学管理道路做出了示范。

参考文献:。

[1]薛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黄萍.论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3,21:108.

旅游专业论文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旅行社竞争的关键,旅行社能否开发出令旅游者满意的产品,决定着旅行社客源量的大小和竞争实力的强弱程度,可见旅游产品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竞争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旅游产品;旅行社竞争;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整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增长,人们多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以前单一且老式的旅游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口味。常用的旅游产品也是会让人们觉得乏味。所以,现在为了要更好的发展旅游,就必须要摆脱陈旧的理念,开发新的产品,构想新的路线,新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要求,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是个整体概念,他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2.2旅游产品的物质构成。

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2.3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不是以物理形态表现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劳动产品,而是以多种服务表现出来的组合型“产品”。

旅游产品特点一:综合性,他是由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旅游服务等多种成分构成的综合性产品。旅游产品特点二:无形性,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的。旅游产品特点三:不可转移性,旅游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是无法从旅游目的地运输的,旅游产品通过交换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游者直接介入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交换、消费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2.4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

a、旅游产品的投入期:这一阶段是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多做广告,使宾客了解其产品。

b、旅游产品的成长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销量稳步上升,这个时期营销活动应着重考虑如何应付竞争,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旅游产品的成熟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的潜在客户逐步减少,市场以重复购买为主。这个阶段差异化成为竞争的核心。

d、旅游产品的衰退期:这个时期旅游产品逐渐退出市场,已经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2.5旅游产品组合的含义。

旅游产品组合应包括旅游者从开发旅行到结束时的全部内容、所以说,旅游产品组合即是以旅游日程安排和旅游线路制定为主体,并包括食宿、交通等在内的旅游服务要素的组合。

2.6旅游产品组合的原则。

旅游产品组合的原则应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最有利于市场竞争为标准。

a、旅游产品组合应具有正对性和多样性。

b、有效地时间安排和交通工具使用的合理性。

c、适度的空间转移和合理的旅游点选择。

2.7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一个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合。

3.1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再次,旅行社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3.3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中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一厢情愿的产品设计思路,会冒很大的风险。

3.4模仿和抄袭盛行。

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作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3.5产品缺乏特色。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目前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众多旅行社经营千篇一律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

3.6品牌意识淡漠。

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王牌。对于生产者来说,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产品和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对于购买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选择和评价不同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选择来获得旅游活动的最大满足感。目前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品牌产品也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实力。

4.1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都不够。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旅游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而我国的旅行社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完成,或者干脆照搬其他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这种相互抄袭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其最终结果就是游客对这些产品麻木乃至厌倦,最终使旅行社失去这些客源。

4.2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在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4.3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盛行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4.5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5.1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5.2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5.3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5.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交通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5.5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迎合游客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要继续走老一套的旅游路线,使用老式的旅游产品是绝对不可以的。必须要开发新一代的旅游产品,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且关于开发旅游产品要设计一定的方案,对旅游产品进行规划,克服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针对问题的根源去构想办法。

针对旅游产品,要开发具有特色,有内涵,独立品牌的产品。针对旅行社,要注重对于市场的调研,要摆脱落后的经营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旅游产品,要提高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改善产品结构,加快对软件、硬件的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1.储九志,丁正山著.旅行社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董观志,梁增贤著,《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4.周作明著,旅游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5.魏小安,刘赵平等著.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

汽车专业论文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从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任务及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入手,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双师型”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的途径。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一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本土化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正在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特色。这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模式特色和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比较模糊;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

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最终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历证书必须反映职业能力。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则是文化程度和某类(项)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因此,在“双证融通”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历证书的内涵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核心能力,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沟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要实现“双证融通”,首先要按照专业培养对象的未来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其次,要确定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层次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应。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课程模式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必须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范式,有效整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上应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以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为保证先进课程理念的引入,可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我们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突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等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校外企业顶岗三个模块,以此支撑学生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将专业主干课设计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按照检测与维修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的基本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

(二)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应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师负有重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保障“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要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专业实践。

要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三)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书”教材建设。

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主导教学模式。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助理汽车改装工程师、汽车改装工程师、高级汽车改装工程师三个等级;汽车修理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汽车装配工以及汽车商务营销师等。

建设一套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双证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材建设应该围绕职业能力来完善教材体系,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双证融通”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它是“双证融通”的实质。而两种标准的融通又依赖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融通。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作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进行鉴定考核。因此,学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满足技能考核要求。

(3)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两种标准的融通客观上也要求双方管理者的沟通。通过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的重要形式。

机械专业论文

:在机械制造实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该项技术可以全面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完成,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对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绿色技术主要的因素、绿色制造技术的具体应用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机械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分析。

现代化绿色制造业的基础,其技术仍然是在传统的实施工艺,只是将这种工艺技术进行了整改,使其更加绿色环保。该项工艺技术以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方向,全面应用现代化的高新材料、合理控制等,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优化利用,科学并且环保。利用该项制造技术进行生产的相关机械成品其质量更加贴合实际的需求,有益于将我国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实力进行整体的提升,加速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绿色制造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虑的一种全新的制造形式。该项技术的核心设计目的为从设计工作开始、到产品的指导直至最后的废旧处理,这个周期当中,要实现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并且要对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达到最高,将制造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施协调化发展[1]。目前,该项技术的实施比传统的技术多出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便是对物品进行回收实施循环二次利用的步骤。该步骤是将废弃的机械材料回收起来,对其进行二次的加工使其能够再次被使用,全面实现对资源的高度使用效率。

3.1绿色材料。

在真实的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是最基本的前提要求。绿色材料为在实际进行制造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挑选一些污染小的材料为产品制造的材料,并且被应用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二次回收应用的价值,以便能够符合绿色材料进行制造的相关要求。

3.2绿色设计。

在进行制造时,要对需要制造的产品实施全面的考虑,尤其针对实际的质量、使用的寿命、环境等等进行充分的考量[2]。并且,还要在设计时对真实的环境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考虑。

3.3绿色工艺。

绿色工艺为在真实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可真正将污染进行减少,实现能源的最大化节约。在科学合理的应用该项工艺技术时,要研究环保的相关技术,以便加深对产品降低污染的研究工作。此外,对于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实现生产、如何最小化的产生废弃材料、如何真正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等皆要进行细致的探究和考虑。并且,更要针对环保材料的有效应用效率进行提升实施讨论分析,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该项工艺技术主要的技术类型为:干式切割以及废弃材料二次应用。

3.4绿色处理方法。

绿色处理为将生产中已经废弃的材料,利用再次的合理加工,可让其在之后的生产当中被二次应用,该项技术与回收再应用的形式比较相似。因此,在对制造的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原材料和产品的内部架构进行研究,以便实现将产品的功能进行升级的目标。

4.1合理应用绿色材料。

在实施绿色制造的实际过程中,真正的绿色材料皆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材料或者污染非常小的材料。这些绿色材料可以进行二次回收,以便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所以,科学合理实施机械制造生产重要的前提基础便是对绿色材料的应用[3]。在其制造的过程中,要抛弃以往的生产观念,把实际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实施有效的结合,合理的对材料进行挑选,并且科学的进行应用,提高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有效减少对环境产生的破坏。

4.2应用绿色方法对机械产品实施设计。

对相关的机械产品实施绿色设计就是要将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全面的提升。该项设计有效的将产品的具体功能、真实质量和环境进行了集中,从而对其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实现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为比较系统的概念,在进行相关的设计之前,要对产品实际的生命周期进行细致的分析,全力保证该产品的质量,并且在对其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坚持应用绿色理念。在真实设计中,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产品实际生产的.时间和造价问题进行分析,其相关的工作要细致到质量分析环节,要切实的将绿色的设计理念应用到方案的设计当中,产品内部架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对制造企业的真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严格的审查,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时才可实施生产。

4.3应用绿色制造生产工艺进行机械产品的生产。

在真实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传统的生产理念抛弃,坚持走绿色环保的路线。基于绿色生产的技术是在原有的施工技术上进行改进的,因此,要将两种施工技术进行结合,以便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在真实进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其中具体的工艺包括:

(1)能源节约绿色公益,即在进行生产时将能源的消耗和损耗的公益进行降低。

(2)资源公益的有效节约,即在进行生产时将真正的生产经过进行简化,加强资源消耗公益的有效降低。

(3)生产环保工艺,即在制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合理的加工措施,对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废弃液体以及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加工,实现减少对环境产生破坏的目标。利用这三种施工工艺,可有效推进绿色制造技术的全面使用,实现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的效果。

4.4应用绿色处理技术全面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在真实进行制造过程中,产品的外包装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包装时,会产生较多的废气材料,并且数目非常巨大[4]。现在,应用绿色处置的方法将这些废气材料进行处理,这样便可以科学的将废气材料回收,使其能够迅速分解,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该项处置的形式有较高的成本,所以应用绿色处理的方式可将包装进行升级,降低成本,避免形成环境污染,并且,包装更具美观性。目前,在实施制造的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材料为环保木板和环保三合板,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绿色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同时达成了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对于该项技术非常重视,加强了研究的深度和轻度,并且研究的成果非常显著,其中自主研发了包装绿色材料蜂窝纸板。一方面,该项材料可减少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将机械产品造成的破坏进行有效的降低。另一方面,在材料被废气之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全面的降低,从而实现绿色制造最终的效果,可在实施制造时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使用。

总之,应用绿色的理念进行机械制造,是全面将制造产品的性能、成本、资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化的系统优化,不但要将制造的成本进行降低,更要优化产品的实际生命周期。该项绿色技术为当代的新型制造形式,其使用的关键点在于绿色理念的应用,以便能够推进我国的制造行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其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当前,研发的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环境进行保护的目标,为我国绿色技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1]杨德峰.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23.

[2]何欣.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54.

[3]刘明伟.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6(24):85.

汽车专业论文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每年为汽车产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然而该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性汽车销售与服务人才提供新思路。

汽车营销与服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模式、内容和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因此课时设计、安排常常理论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即使到了最后一年进行了实习,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没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社会需求的是可以直接上岗并熟练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在世界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要求。然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社会竞争力大大降低,就业效果也不容乐观。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现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总体目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由于传统教学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知从何做起,交给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优化目标,就要将其诟病去除,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可以上岗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和实践对于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都是必须的,理论需要实践来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加强。只有衡量好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权重,才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须是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汽车构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的知识,够用指满足该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家上课的现状,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间,同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叉,每个理论知识用实践来体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营销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实训基地是保证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的有利平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公司、4s店的真实场景,努力融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服务和营销为一体,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由于汽车企业较多,可以采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让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切身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场景,这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可以培养该企业所需要的职工,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性教师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已脱离社会实践很久的老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来自某企业或者公司,具有企业理论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第一线,为学生讲解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顾客、吸引顾客,完成工作使命等。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性产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因此无法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等,为培养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1]曾令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25—27。

[2]夏志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6,14:134—135。

会计专业论文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是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整个会计防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臵,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一)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真实核算资产质量。对贷款质量的分类,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对其它资产的核算,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计量。同时,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提高提取呆、坏帐准备比率,适当放宽呆、坏帐核销条件,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期限。缩短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目前的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同时,考虑过去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长,形成大量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实际,对历史应收利息实际逐年税前冲减政策;三是改进固定资产拆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实行加速拆旧法;四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即从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营业税率从8%降至5%。但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3%相比,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在所得税方面,开始,金融企业所得税由55%降为33%,但同外资银行相比仍高18%。在金融机构存在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的情况下,税负重,形成了金融机构垫付税金,财务信息失真。因此,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五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趋势,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防范金融新业务会计风险。

(二)改革现行金融会计管理体制。

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重大经济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要业务审核权;对下级行会计经理任免的专业审批权等;四是明确委派会计经理的义务和职责。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单位负责人合法依章经营,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项业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内控建设;及时完成单位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对委派会计经理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考核为称职的继续留任,对考核为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六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定期轮换制度。凡在同一单位担任会计经理3-5年的,必须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防范会计经理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较长,而引发道德风险,有利于会计委派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

需要,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检查效果;二是坚持对金融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从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关键是要强化“接柜制”职能。即:单独设臵接柜岗位,对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必须经过接柜员审查,验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后,分类传递给各个业务柜组进行下一步处理。对有重大疑点的票据凭证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予以正确处理。比如对票据诈骗风险的防范,这一环节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加强事中监管,要强化核对监督职能。要建立符合金融会计特点和适应金融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金融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金融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臵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

(五)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工作中,要设臵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六)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金融会计减少事最低度,从而进一步夯实金融会计这个基础,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

科技信息,,(19)。

[2]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中[j].国管理信息化,,(12)。

会计专业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提出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建设的项目及实训体系,并提出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专业技能与技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会计专业必须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实训质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对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于进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是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延伸。会计专业相关培养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校企合作协定,与企业共同培养具备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总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实习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拥有足够时间和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训练,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

(一)先进性原则。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通过市场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人才需求状况,国内外同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动态,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提供相关信息。

(二)科学性原则。

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本着产、学、研结合的途径,能使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联动与促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而使得基地保持创新、科学与合理,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高效率原则。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保证基地高效运行为目标。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充分利用基地的建设,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使基地成为行业区域性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中心;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既服务于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校企协作模式。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校外实训基地为桥梁纽带。加强学校专业建设需要与企业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训企业作好服务。将企业在工作实际中所遇到的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难题及案例,作为专题,通过课余兴趣小组形成,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以此来带动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同时接受由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发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既可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同时也可给学校注入了活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与会计工作过程相结合。按会计专业教学要求,把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会计工作实际内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操作,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会计类手工实训:会计学原理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核算模拟实习、出纳与点钞技术实训、预算会计实训;会计类软件实训:会计电算化、财会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操作实习、财会软件应用实训、纳税实务实训、用友财务软件培训考试、金蝶财务软件培训考试;会计辅助类实训:外汇期货实训、国际金融实训、财政与金融实训、金融证劵实训、银行业务实训、保险业务实训;会计沙盘类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电子沙盘实训。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从具备职业岗位的从业能力出发,实训体系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培养。职业基础技能是职业岗位群所共有的通用技能,以及岗位群内岗位转换所需技能;职业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独立计划、组织实施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协调、交往能力;它贯穿在实践教学的各个活动中,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个人素质。职业(岗位)专业技能是一个职业岗位专用技能和相应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使专用技能达到精练程度以及能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加强实训教学师资的培养建设与管理。

培养和建设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实训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能否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对此,应抓好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加强专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建设专职实训教师队伍时,着重把教师“实训能力”培养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采取以下途径和办法来加强实训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1.利用假期和教师无课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也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建立教师换岗轮训制度,强化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努力获取各类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专业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使部分教师转变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2.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系统地学习有关教学法,方法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指导教师教学能力;3.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对中青年指导教师可采取建立教师教学进修制度的办法,在相应专业中开展实训教学进修,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专业教师梯队建设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第二,加强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适时选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才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益,使两种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对专职教师的某些不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可面向社会和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髙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改善师资来源结构,利用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二)抓好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学的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组织教师及企业有关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实训教材编写小组,编写适合会计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教学指导书和教材;第二,参考、选用国内现有的有关实训教学的教材,挑选其中的优秀内容,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第三,选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实训教学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三)做好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为使实践教学规范、有序地实施,实训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必须要制定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第一,岗位职责制度。制定《实训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训基地负责人工作职责》、《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第二,规范实训基地使用制度。制定《实训场所工作守则》、《实训场所使用程序》等制度,使实训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第三,优化设备使用。制定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使用规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率。

第四,做好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应建立《实训教学日志》、《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以确保实训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土木专业论文

[摘要]文章在总结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内容多、实践课程缺乏、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滞后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一些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实践。

土木工程材料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组分、结构与材料性质的关系、外界环境和施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性能改善的途径,为以后毕业设计、进行科研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训练。

1.1课程内容多、范围广、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来源,有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根据材料的功能,有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根据材料的成分,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复合材料,这就使得“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1]。另外,课程的理论性、概念性及经验性的内容比较多,以文字叙述为主,而计算推理的内容相对较少。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应用紧密相连,每种土木工程材料(原材料或产品)都有相关的技术指标,有些技术指标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各种材料往往构成混合材料或产品,各种材料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个混合材料或产品的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另外,工程应用环境对于材料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既要体现各类型材料的基本特性,又要在工程应用上形成统一体系。这些因素使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1.2实践课程缺乏,经费不足。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薄弱点。传统的三大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被越来越弱化[2]。“土木工程材料”作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同样存在实验设备老化、实验经费短缺、缺乏实习基地等问题。另外,该课程的理论性、概念性及经验性的内容比较多,且以文字叙述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作为在校学生,平时也无法接触工程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如果实验配套缺乏,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单纯的理论学习,会使学生学到很多的知识“碎片”,缺乏整体性的概念。例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与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养护条件、结构和构件设计紧密相关的整体论,而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

1.3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滞后。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三新”(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技术为标志的工程建设新时代已经到来[3]。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也促进了新材料的发展。例如普通砖的砖块体积小,施工效率低,而且砖块烧制需要毁田取土,破坏生态环境,同时消耗大量能源,而加气混凝土砌块不但体积大、施工效率高,而且使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物得到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这种传统的烧结砖正越来越多地被加气混凝土所替代。但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总是较新材料的发展速度慢,而教学大纲是根据教材内容而制定的。我校的教学大纲修订年限较长,进一步导致授课内容跟不上新材料的发展速度,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

2.1结合工程案例,加强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代替传统的理论讲授法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土木工程材料中叙述性的.内容较多,如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工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工程中常出现的现象,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认知过程也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工地上出现的石灰墙面鼓包、开裂现象,北方地区出现的路面、桥梁用水泥或混凝土剥落现象、沿海地区大坝的钢筋裸露、锈蚀现象,以及近几年出现的整栋房屋突然垮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及施工技术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外,由于课程中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动画、实例演示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对于钢材的拉伸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以及时间长、操作难的实验等,通过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2加强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工程实践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实验学时有限,而涉及的内容较多,并且有些实验周期很长,无法在课堂内把所有实验都完成,因此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首先,在实验课上完成基础实验,例如完成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胶砂强度试件的制作,水泥凝结时间的检测,水泥水化产物的分析,石膏制品的制作,沥青的粘度测试等实验。其次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以教师指导及研究生助教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例如各种矿物外加剂和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保水性、凝结时间、水化热、水化产物、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教师可以提供题目,学生确定选题,然后分组完成。最后每组同学递交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鼓励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材料性能检测实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或者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3关注学科发展前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1],但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总是较新材料的发展速度慢,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的更新,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学科前沿和培养创新意识上,特别注意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工程实际情况,研发符合我国工程特点的新材料。例如,在国内外,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聚氨酯的防火性较差。许多事故表明,火灾造成的巨大伤害都是由于所用材料的防火性差,并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毒气而造成的。由于我国的特点是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集且高大,聚氨酯作为外墙保温材料必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要引导学生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并且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新材料。另外,应缩短教学大纲的修订年限,同时应把教学内容的主动权交到教师手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固有体制会制约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2.4改变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是应试教学方式中的传统评价方法,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弊端[5]。对于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课堂出勤、上课听讲、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依据。平时作业紧扣教学重点,例如石灰的成分与性能的关系,骨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反应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材包含了大量关于材料的技术指标以及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公式。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指标也会不断地被修订和完善。在信息时代,电脑能够为人类提供海量数据,并可及时查询,因此很多内容无需特别记忆。因此,开卷考试能够回避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更多地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三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更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实验和实践认识促进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张俊,罗伟.《材料工程基础》教改[j].广东化工,2011,38(3):200.

医学专业论文

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医学院校深化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在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瓶颈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革新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拓展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建构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全方位地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医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医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工作期待值过高,实践经验欠缺,缺乏创新思维与自主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医学生走向社会的问题之源。因此,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是医学院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医学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召唤,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当前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探析。

1。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创新性思维就没有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我国高校开始大幅扩招的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不再是象牙塔,但医学院校仍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体,填鸭式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离,远离社会实践,知识老化。导致医学生的学习不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而且还导致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的欠缺,同时医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洞察力相继缺失,创新潜能得不到发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思维方式单一,以直线式思维为主,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灵活性,用常规、比较传统的方法去考虑、解决问题,缺乏新意与突破,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所必需的洞察力、深层次思考能力与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极其缺乏。

2。创新实践能力的缺乏。

医学院校起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对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投入严重不足,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缺乏,有的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层次不高,社会实践的目的性、科学性参差不齐。加之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理论知识,而轻创新教育,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观念淡薄,知识面窄,实践技能差,方法创新能力弱,动手能力欠缺,极大地阻碍了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机械论文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工艺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较全面的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仅将工艺课程设计贯穿到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设计结果完成产品的制作并应用到真正的生产中。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实践上的基础。

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工装夹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由于课程设计长期以来不变的设计方法与教学模式,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多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都是老师给出已知零件,学生设计其加工工艺规程,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设计某个加工面的某道工序的工艺装备,最后完成所有的工艺卡片的填写和夹具图纸的绘制。由于这些零件长期以来变化较少,学生往往按照以往的模式来完成设计任务,出现了很多问题。

(1)由于设计题目固定不变,其相应的指导书、资料、标准、手册也一应俱全,很多指导书已将设计过程规范化,程式化,学生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设计,有的甚至拿往届学生设计的模板往下抄,只要改动一下尺寸数据即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设计理念得不到发挥,在设计上也得不到创新。

(2)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以后才统一安排时间,布置题目进行设计的。时间是两周,在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又是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又是进行工序尺寸和工时定额的计算,还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学习好的学生往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设计,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发挥,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已,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3)课程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一套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装夹具的装配图纸与零件图。学生设计的夹具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设计的工艺规程是否能实现零件的使用要求?因为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结果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无法得到验证,学生在设计中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跨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对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改革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模式与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完成理论的设计计算,也让学生参与其制造过程,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即要完成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又要完成工装夹具的设计,要计算,又要做方案,还要完成图纸的绘制,学生感到难以招架。通过改革,我们把工艺课程设计里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安排在课堂的实践课中进行,在讲完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该零件不是老师随意选的,而是实训基地加工制造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编制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2],参照实际的生产流程,找出自己设计的不足及创新之处。通过指导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及时改正不足之处,并分析创新之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在课程设计未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1/3的工作量,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和对产品的改进与创新争取了大量的时间[3]。

(2)课程设计时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完成零件所有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的设计,即完成从装配图到零件图的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与绘制。在设计过程中,即要分工,也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产品的制造:因为学生设计工艺规程的零件是实训基地的加工对象,设计的工装是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夹具,这就使产品的最终制造成为可能。学生所有的设计任务完成之后,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审查图纸的合理性,正确性,经济性,然后把最优秀的设计推荐给实训车间,车间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并安排实践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产品的制造,最后真正把学生设计的工装夹具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可行性分析。

(1)院校内有生产型创新实训基地为本次创新提供了基础。

(2)工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产品的实现保驾护航。

(3)成本支出,学生产品制造的费用完全是实训基地生产加工的成本。

4.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应用,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真正体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海军,黄华梁,除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7)。

[2]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j].江西化工,(4)。

[3]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教教师论坛,(11)。

音乐专业论文

成人教育学院音乐专业钢琴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多为在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及艺术文化系统的骨干。他们既不同于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本(专)科生,又有别于社会上业余学习钢琴的成人音乐爱好者及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在钢琴学习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劣势。那么,成人教育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有何特色?如何使这类学生学好钢琴?根据我几年来关于成教生钢琴教学的经验及研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了解教育对象,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成教学院音乐专业学习钢琴的学生,他们大多接受过中等师范音乐教育,酷爱音乐和钢琴艺术,但总体来说钢琴水平不是太高。同时,由于其生理、心理、知识、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他们的钢琴学习既有优势又存在不利因素。优势表现为:1。从年龄上看,他们都是成年人,在理解力、观察力及自我控制力方面较儿童有明显的优势,且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毅力较强。2。学习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3。他们大多工作过,阅历丰富,常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对知识的渴求欲强。但是,对于成年人学习钢琴来说,也有许多不利因素:1。从生理和心理上看,成年人骨骼已基本定型,手指的灵活灵敏度较差,此外,记忆力开始减退,甚至年龄偏大者反应较慢。2。大部分同学在演奏中总有种种毛病,且因错误形成时间过久,比较顽固,不易改正。

了解掌握了成教生钢琴学习的现状特点及优劣势,就应在教学中针对其学习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加强主要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注重音乐表现。

在成人教育学院学习钢琴的学生,无论程度深浅,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基本功或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演奏不够规范,缺少音乐感染力。这与他们大多学琴较晚、教师教学不够规范及为了应付考学突击拔高等原因有关。很多同学基本练习和练习曲接触得很少,演奏时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毫无音乐表现可言,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此,有人认为成教生无需强调基本练习、练习曲的训练,那会耽误他们的时间。但几年教学实践证明,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是音乐的基础、手段和工具,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一部作品,音乐表现就更无从谈起。但成人基本技术的训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要侧重最根本、最基本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如五指的抬动、穿指、音阶、琶音、腕臂的放松等。2。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弱点有目的地选择练习曲,针对某一技术难点进行训练解决。3。因成人的生理特点,较之儿童可较早地开始踏板的运用、和弦及八度技术的练习等。

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要告诉他们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表现音乐,展示音乐的魅力,要将技术与音乐感觉结合起来,完美地将作品音乐风格表现出来。

三、合理选择教材,因人而异、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由于文中前面所提到的成教生学习钢琴的现状特点及其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教学不能如儿童一样完全循序渐进,一本书、一本书地进行,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选择教材,做到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八度技术不好,就可多练一些训练八度技术的练习曲或乐曲,如《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no。9》、门德尔松的《猎歌》等。有的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不够,就可多弹一些音阶跑动类的练习曲。有的学生乐感较差,演奏缺乏音乐感染力,可多布置一些有深刻寓意的标题音乐,帮助他们分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挖掘其潜在的音乐感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弱点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不可千篇一律。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突出实用性,重视个别性。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采取精弹与泛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布置完成的作品要有“精弹”和“泛弹”之分。精弹的作品要求学生从技术和音乐风格两方面仔细掌握、熟练演奏,甚至背奏。而泛弹类作品要求可相对放宽,只要求学生浏览、了解,去欣赏、分析作品。如此做来,既节省了时间,保证了进度,又能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避免了一味地跳进所造成的疏漏。

四、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及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

在成人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它既可以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理性思维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优势,促进其演奏水平的提高,又在其日后的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谓一举两得,不容忽视。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拿出专门的钢琴课时去给学生补习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等课程,而是应把这些知识融入在平日的钢琴教学中,应在钢琴课中就学生演奏的具体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乐理、和声、曲式、作曲家风格特点、作品所处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体裁风格等知识。使理论与实践同步、与实践结合,做到以知识(理论)引导行动(演奏),而行动(演奏)又以知识(理论)为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理论角度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演奏的作品,进而有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另外,教学理念绝不能局限在就钢琴论钢琴,就音乐论音乐的狭小范围内,还应和美术、文学、舞蹈、戏剧、建筑、哲学等学科相结合,做到各学科门类间的融会贯通。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学生通过这些启发欣赏、触类旁通,自然就会提高对所演奏作品的理解及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其音乐素质、修养的目的。

五、突出实用性,注重对成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成教学院音乐专业的同学,他们学习钢琴一般是由于工作教学或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在工作教学实践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键盘乐器的重要性。尤其是音乐作品分析鉴赏、视奏、伴奏、钢琴教学等能力在工作中非常实用及重要,是衡量他们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并且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钢琴演奏员,而是具备高素质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基层艺术文化系统工作者。因此,在对成教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教授,而更应突出实用性,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把音乐作品分析鉴赏、视奏、伴奏(尤其是歌曲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融入在平日的钢琴教学中,二者结合相信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今后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六、与“成人教育”相结合,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成人教育学生的钢琴教学,既不能完全等同于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本专科生,又有别于社会上业余学琴的.成人音乐爱好者,更不同于儿童的钢琴教学。对这类学生的教学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优势,抓住“成人教育”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运用合理适当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应发挥成人学生理解力、主动性强的优势,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要根据成人自尊心和自卑心理强的特点,注重“情感教学、循循善诱”,要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和蔼示人、耐心施教,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为每个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并可适当采用“课题式”的教学方法。为了避免教学的随意性、跳跃性和盲目拔高及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在授课前应为每个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灵活掌握。此外,根据成人学生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优势,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采用“课题式”的教学方法,即每堂课分专题概括地讲授。如:某类技术的训练、节奏训练、踏板的运用、乐曲的体裁风格等,分课题进行教学。

3。采取“个别课”与“小组公开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坚持“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式基础上,适当采取“小组公开课”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解决了钢琴教学中“个性”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共性”的问题,是一种非常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

4。经常组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既可以使同学间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与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主科专业教育及儿童,成人音乐爱好者普及性教育相比较,成人教育钢琴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注重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教学方法得体,教材选用适当,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成人教育钢琴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文出版社,。

[3]赵露。成人教育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2(1)102―103。

医学专业论文

题的研究、探讨,指导学生以科学方法去搜寻有用的信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从继承型到创新型的根本转变。

2。以加大投入来开拓社会实践新途径。

在医学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临床教学实践对增强医学生创新性意识、培养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医学生创新性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多的社会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增强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性灵感,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临床实践教学还能提升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练就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品质,从而使医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要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以拓展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积极拓宽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领域,不断创新医学生临床实践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有用的社会资源,积极促进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全新的、综合类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挖掘培养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新的载体,以加大对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支持力度,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9)。

[2]刘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

机械论文

移栽具有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气候的能力、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解决积温不足的接茬矛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等优点。

适于移栽的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玉米等大田作物及蔬菜、烟草、花卉等经济作物。

但移栽种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开发全自动移栽机械对移栽种植有重要意义。

目前依靠人工取苗、机器植苗的半自动移栽机发展比较成熟,而可自动取苗的全自动移栽机械仍然处于研发期,国内外对自动取苗机构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含有独立机电及控制系统的自动取苗机械虽然可靠性高,效率高,冲击、磨损、振动小,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

杆机构与滑道机构冲击大,磨损快,振动大,难以取得较理想的取苗速度及取苗效率。

本文拟开发一种传动平稳、可靠,价格低廉,振动小的高速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自动取苗机构。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

1)提出了一种基于取苗臂摆角的新反求设计方法,此方法既能保证取苗轨迹整体形态的不变性,又能保证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总传动比的连续性等,对新型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2)文章提出了一种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总传动比的分配目标:两级非圆齿轮的传动比应该有相近的幅值周期比。

并设计了具体的分配与调整方法:通过总传动比开方初次分配传动比,利用优化系数针对性调整传动比。

3)设计了一种夹土式取苗轨迹,分析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并建立了其反求数学模型。

基于matlab编写了非圆齿轮行星轮机构反求设计与优化软件。

利用软件得到了能满足工作目标的机构基本参数。

4)利用上述机构参数,对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了机构二维图纸,完成了机构零件三维模型的建立与虚拟样机的装配。

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分析了机构振动及产生振动的原因,并对机构进行优化,减小了机构的振动。

医学专业论文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习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我院就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科临床实习管理体系,较好完成了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任务。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习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我院就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科临床实习管理体系,较好完成了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任务[1]。

1岗前培训。

为了帮助医学生尽快适应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我院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实习前阶段的培训――岗前培训。

这一阶段的学生刚离开学校踏入医院,从一个医学生转变成实习医生,对医院这个新的学习环境感到新鲜和陌生。

这时候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陌生环境的手足无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医院的内科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医生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2]。

首先是纪律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教育。

这些要求实习生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擅离岗位,在对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对患者的隐私要充分保护,从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临床常用的,容易出错的基础课程的重新学习和临床示范操作。

比如,如何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病史的采集,在病史采集的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询问的语气要如何等。

刚实习的医生容易因为在采集病史中没有注意到相应的问题,导致问诊的无法进行。

再比如如何对刚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如何分析化验单,以及内科的常用临床操作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对常用的,专业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医院的医疗环境有初步的认识和适应。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职欲望,又消除了学生刚进入实习阶段的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更快的适应自己的角色[3]。

2各科室的轮转实习。

我院内科教研室根据实习生所学的专业以及不同医学院校的实习大纲要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有侧重性的制定合理的科室轮转表。

科室轮转表主要包括轮转的科室,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间,带教老师的安排,规定时间的课程学习等等。

内科带教医生在患者多,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习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带教医生根据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实习生进行深入的临床教学,尽量为实习生争取临床动手的机会。

[4]根据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的情况,对实习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典型病例进行及时分析和讨论。

在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对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容易出项的问题要重点传授。

在进行规定时间的课程学习时,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3带教医生素质的提高。

带教医生的医疗水平,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医德医风,直接决定着实习生素质的高低。

提高医学生的内科学习质量,带教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我院在提高临床带教医生们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道水平狠下功夫。

在专业素质水平方面,我院严格筛选带教医生人选,对带教医生培训进修,不仅要提高带教医生的专业素质水平,还要让带教医生就带教方法进行学习,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带教水平。

在思想道德方面,我院积极对带教医生做思想工作。

要求每个带教医生认识到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有积极的带教意思。

4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生现场学习规范性操作的开始。

带教医生规范性的操作示范对实习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实习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时刻,不规范的临床思维和操作会误导实习生,会给以后的医疗工作埋下巨大的隐患,增加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出现的几率。

为了提高带教质量,我院对临床实习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由教研室和各科室的主任统一安排,坚持让有资历的医生――副高以上的医生带教,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质量,做到组织井然有序,内容深刻,容易接受。

教学查房,首先由负责的实习生汇报病历,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的病史,曾经的诊疗情况,现在的症状,体格检查情况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以帮助其他的学生了解病例。

其次,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所描述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引发实习生进行辩证思考和鉴别诊断。

带教老师就患者情况让实习生发表看法和意见,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

这样,不仅培养了实习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对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进行调整,以利于实习生以后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纠纷[5]。

教学查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对某一疾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这对临床带教医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内容繁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全部传授给实习生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让实习生掌握尽量多的临床实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生的基础知识是零散和薄弱的,只有通过带教医生系统的分析讲解,才能帮助实习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规范操作。

5教学讲座。

医学知识是博大高深的,有限的教学查房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完的。

因此,这时候就需要教学讲座来弥补这个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研室组织每周一次的教学讲座。

这些教学讲座主要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见的问题,常见操作和某些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情况。

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让实习生获取更多的医学相关知识和操作,拓宽了医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常见疾病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他们将来走上临床岗位做好准备。

6教学质量的评估。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但能让带教老师提高自己的带教水平,还能督促实习生对自己所学临床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首先,定期召开带教医生会议,就教学进度,实习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会议围绕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其次,不定期抽查带教医生的带教情况,就带教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考核。

对带教工作表现出色的带教医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带教工作中表现的态度无所谓的,教学质量很差的给予警告处分。

以督促带教医生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带教效率。

再者,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科室考试、出科前考试、季度考试等等,将这些考试结果纳入实习考核的评估中。

通过这些考试,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摄取知识。

最后,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信息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带教医生的带教方法跟实习生的学习方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

但是,通过相互间的信息反馈,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实习生内科临床实习的质量,提高了内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习生,为祖国的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论文

8、论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9、黔东南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10、论黔东南人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1、功能主义与中国菜谱的英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专业论文

摘要:转化医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内科学见习和实习中,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成长为卓越医生打好基础。

关键词:转化医学;七年制;临床教学。

转化医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重点研究方向。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又称转化研究,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解决问题。

通过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障碍,保持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服务于患者。

“转化医学”这一名词在1996年的lancet杂志第一次出现,科学家geraghty指出了转化医学的“btob”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双向的,即“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临床到实验室”的过程,也就是“benchtobedsidetobench,btobtob”的过程[1]。

研究者明确提出,转化医学理念是双向、开放、循环的转化医学体系[2],转化医学的核心是要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3]。

而我国著名学者钟南山教授认为,在我国,转化医学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包括从临床中提炼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再回到临床,以及从经验到循证的过程。

转化医学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基础研究方向的确立,并将会逐渐影响医学生基础和临床教育。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在七年制医学生从基础课向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引入转化医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由卓越的医学生成长为卓越医生。

一、在临床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内容的必要性。

(一)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开始临床课程遇到的困难。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在临床理论课学习、临床实习阶段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基础课程学习与临床课程学习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容易将基础知识淡忘,如何将基础医学的学习顺利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学习;临床理论课的学习如何顺利过渡到临床实习;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怎样将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有机结合。

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验为主,在进入临床阶段理论课学习后,很难有机会接触基础实验。

学习内容与之前有较大变化,学习环境也有差别,每次变化均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二)现代医学的发展摆脱了旧有的模式,对医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生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健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体现了医学的系统整体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汽车专业论文

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要成功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具有学生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就要借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果老师在每一届课堂教学中,都用同样的模式组织教学,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汽车保险专业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才能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观点,要借助多种形式,比如,讨论,活动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应用型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学习掌握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很多内容的较为枯燥,比如,汽车保险的基本条款,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及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内容,知识点很多,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识记,学生感到枯燥,如果利用传统课堂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的创新改革意识,能够灵活应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分析解决生动的案例,这对于有效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复合型保险专业应用人才。

1.2突出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形式,不断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比如,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生动展示一个事故车辆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的例子,在例子展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要遵循的有关原则,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以及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工,分析这个汽车碰撞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定损、进行事故车辆索赔,撰写保险理赔报告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整个处理事故的相关知识理论,同时,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1.3加强校企合作。

作为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了解企业的人才需要标准,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学课程内容。要积极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汽车保险专业的教学改革,这是实现汽车保险专业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保险企业中进行实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实习,使学生亲历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为保险公司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育优秀的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贡献,培育适合社会需要的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突出校企合作。

总之,在汽车保险专业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必要的,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汽车保险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