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通用13篇)

时间:2023-12-11 10:50:11 作者:飞雪

毕业论文是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术成果的体现。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毕业论文的典型案例,欢迎借鉴学习。

机械与设计的毕业论文

高速精密的加工技术的运用领域中,最为典型的行业要数航空航天领域和汽车领域。作为高技术含量的机械工程技术的技术之一,高速精密加工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精度的加工和表面质量的特点,同时,生产成本也较低。为了有效提高加工速度和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这就要求宏观尺度或者部分微细零件加工中要运用高速精密加工技术,增强各部件配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还有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降低实现机械能耗与运行费用的特点。近年来,受到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影响,应运而生了传动技术的智能化、集成化特点。具体来说,智能化集成化传动技术是指“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将传统的动力传动技术与网络、信息、数字、总线等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实现传动件在线实时监测、实时控制、自我诊断和修复以及多种元件与功能的集成技术。”而智能化、集成化的传动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实现产品性能的提高,简化机械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柔性的提高,提升传动效率。此外,在机械工程传动技术的运用方面,智能化、集成化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以实现在线的监测工作,以及自我诊断和修复的功能;二是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在线远程实时操控;三是集成多种元器件和功能;四是即插即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1。2数字化的工厂技术。

数字化工厂技术在近年来,随着机械领域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正不断成为一种高新的机械工程技术。实际情况下,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利用上,数字化工厂正逐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对工厂所有数据的随时调用,包括内不数据以及外部的数据更方便快捷的获取。还能对计人员以及制造人员智慧与知识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现代化。数字化工厂技术具有集成化、透明化和智慧化的特征,这种方式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运用,甚至于很多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驱使下,全球协同设计和制造的工程都对此表示支持,对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强。

总之,机械工程技术是作为机械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我国的技术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我国的物质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在的运用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一下方面:建模、仿真、设计优化技术,零件精确成形技术,大型构件成形技术,高速精密加工技术,智能化、集成化传动技术以及数字化工厂技术的运用。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向着绿色化、智能化以及集成化方向不断发展,并在设备的组合功能和自我检测等方面功能不断实、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进而达到他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个人信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年2月。

籍贯:广东梅州市五华县。

民族:汉。

身体状况:身体健康。

政治面貌:团员。

身高:178cm。

外语程度:良好。

所在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历:本科。

曾任职务:生活委员、学校赤想学市场营销部部长。

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特长:沟通与组织能力强,较强的动手能力。

毕业时间:20**年6月。

联系电话:

e-mail:***.

主修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模具设计特种加工数控技术测试技术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电机传动控制自动控制液压与气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cad/camc程序设计材料与金属工艺。自动机械与生产线企业管理计算机基础。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1995年7月:唐纯小学。

1995年9月——-7月:桥江中学。

199月——-7月:五华县水寨中学。

209月——-7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熟悉软件。

autocad、mastercam等制图软件。课余学习网页制作,熟悉photoshop以及一些常用软件。

个人特点。

本人性格开朗、活跃,乐观向上,爱好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同学相处和睦融洽,乐于助人,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应聘岗位及个人特长和能力。

社会实践经历。

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20**年我在本校金工车间进行金工实习:20**年到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柴油机厂、常州齿轮厂参观实习。在大学期间担任生活委员,积极组织各项班集体社会活动:并担任过赤想学社的市场营销部部长,在职期间和神通any8公司合作举办神通any8佛山市趣味短信创作大赛,参加过各种推销活动,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程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姓名:本网。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11月23日)。

居住地:北京。

电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9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机械工程。

学校:北京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工作经验。

/11—/8: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1.跟踪生产情况、产品需求、生产过程、产值目标等,按时完成生产目标。

2.及时对生产异常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追踪,并提出合理建议。

3.参与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的'行动计划与实施。

/7—2014/10:xx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技术部工艺工程师。

1.相关文件准备,零件清单,作业指导书,检验单和记录表。

2.客户投诉的支持,主要包括根本原因分析,改善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施行。

3.定期培训员工,确保员工按照wi操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育经历。

/9—2013/6北京大学机械工程本科。

证书。

/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很丰富的知识,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一个新的领域,适应它并且把它做好。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并非专属于律师职业,关于什么是律师的社会责任,有人做过调查,有人认为是律师作为“法律人”的人格责任;也有人认为是律师的法律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首先应搞清楚社会责任的概念,才能在律师职业中更好的履行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在现阶段要想给予律师社会责任一个准确的概念是很不容易的,但本文认为律师的社会责任应该做以下的定义:律师的社会责任是除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以外的、在道德范畴内所要求律师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责任。本文从律师社会责任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特殊性去考虑具体内容,故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进行法制宣传推动立法活动;第三、促进法律文化建设;第四、维持社会稳定。

二、律师社会责任实现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包括现阶段存在的法制障碍和社会障碍。

(一)法制障碍。

中国律师,和全球的同行一样,与生俱来地带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即用持有的权利(不管有多小),去限制那个时时都会产生坏东西的好宝贝---权力(不管有多大),说得精确点,哪里有权力的滥用,哪里就应援用权利予以制约,借以体现制度平衡的作用。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当权力与权利相撞时,现实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深圳“九二零”大火,烧出了陈某“玩忽职守”案。案发时陈某正在休假,闻讯急奔现场,组织救援,甘冒生命危险,亲临前沿,为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旁人看来陈某当之无愧为救火的英雄,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勇士竟被控“玩忽职守”,判刑六年,沦为冤案。案件发生在某俱乐部,因为演员表演节目时失误导致歌舞厅引发大火。经调查,这所歌舞厅消防验收尚未合格即开业经营。

检方和法院一致认为“陈某是消防中队辖区内防火监督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因此存在严重失职行为,致使该俱乐部在未通过消防验收的情况下,长期违法经营,而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上面论述大体符合事实,但结论太过于武断,凭空指责陈某“未完全履行职责”,于是“存在失职行为”.并且“未采取整改、责令停业等措施”不属于陈某及其单位的职责,因此更谈不上“玩忽职守”.陈某是消防功臣,曾因灭火救人重伤致残,而今却被指为“玩忽职守”,真是欲加之罪。

关注过这类案件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现如今社会公平何在?事实何在?我们法律的经典“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在哪里?产生这类事件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法制还是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有权力的存在就会有人去滥用它,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约束,但我国现阶段这方面仍旧面临重重困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实现律师的社会责任上,直接导致律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国家,律师才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其社会使命才能更好的实现。

(二)社会障碍。

律师作为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有着重大的责任。但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其职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障碍。首先,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律师有时候只顾追求过高的收入,而很少去从事公益事业。其次,律师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很少参与有关信访接待方面的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矛盾的消除,进而导致不和谐的社会因素。最后,律师很少介入国家权力阶层,很少参与立法活动。律师是直接接触当事人的人,会更清楚的了解公民之间的矛盾,如果律师能够更多的参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律师社会责任实现的若干措施。

律师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要想提出一个完整的构建措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只针对现已有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同时,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首先,律师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律师素质是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基础性条件,律师的职业准入是律师执业的最初关口,因此要在其职业准入的这个关口把握和提升律师素质。不仅如此,适当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与社会公共利益从业规范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律师选用的标准要适当调整,“合格高素质的律师必须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满足这一条件,然后才是资格考试”.法律服务是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去做这项工作,现如今,新律师只要有本科学历,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从事律师职业,那么,那些从上大学到有资格参加司法考试就一直学习法学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意义何在,因此,本人认为律师选用的标准需要做一些调整,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现在在基层存在法律服务工作并不少见,他们虽然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也不属于律师职业队伍,但他们除了刑事辩护与代理以外的所有的律师事务几乎都会涉及,并且在案件代理及收费几乎与正式律师无异,这其实是不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的。如果说为了壮大法律服务队伍而盲目的去扩充力量,这更是对法律职业市场发展的一种阻碍。我们应该在壮大法律服务队伍的同时,更加严格规范律师执业资格。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规范律师职业市场,更有利于提高律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完善律师职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律师职业管理体制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监督和律师协会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虽然在逐渐的进步,但完善律师管理体制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具体来说:加强律师职业共同体自治建设,虽然现在律师的从业有司法机关与律师协会的限制,但相比较来说,他们没有强大的强制力束缚,律师需要自治组织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提高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律师自治组织的存在不仅可以对律师进行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这对律师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完善律师自治组织的职权,律师自治组织建立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律师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保证,通过加强律师自治组织职权的合理控制和调整,使得律师队伍在社会中的整体素质、地位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进而完成律师所要达到的特殊社会责任。

最后,把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律师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至今为止,恢复律师职业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正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没有完善的律师文化,很多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没有正确定义自己的工作目标,往往把追求名利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我们的律师文化道路存在偏差,对此,我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律师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做到规范律师行为,将律师的社会责任履行作为律师自身评价的重要标准,律师自身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其价值的提高不仅仅是靠高收入带来的,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律师执业机构,应当最大限度的.促进律师团队去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可以使得律师事务所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不仅有利于律师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对整个律师文化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思之.我们律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2]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工程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自动化制造系统(fms)系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制造系统。目前所谈及的fms通常是指在批量切削加工中以先进的自动化和高水平的自动化为目标的制造系统。

关键词:制造规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fms发展颇为迅速,并且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

一、自动化机械制造规模。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一)自动化制造单元。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设置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目单机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二)自动化制造系统。

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及人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三)自动化制造线。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自动化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

(四)自动化制造工厂。

fmt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1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化及自动化。

二、自动化关键技术。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二)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三)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fms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自动化。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fms(尤其智能型)中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未来fms中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fms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fms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f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

(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f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支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启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一)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二)朝多功能方向发展。

由单纯加工型fms进一步开发以焊接、装配、检验及钣材加工乃至铸、锻等制造工序兼具的多种功能fms。fms是实现未来工厂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前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fr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完善的第二代fms正在不断实现。智能化机械与人之间相互融合、自动化地全面协调从接受订单货至生产、销售这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

进入新世纪,fms获得迅猛发展,几乎成生产自动化之热点。一方面是由于单项技术如nc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cad/cam、资源管理及高度技术等的发展,提供了可供集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世界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传统、相对稳定的市场,发展为动态多变的市场,为了从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方法和经营模式。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同学们,以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家学习一下怎么书写一份毕业论文吧!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

有领导曾在教育大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对高校计算机课程基础的改革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下面,该文章就要围绕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几个方面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前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起作用的核心,现在计算机虽然被广泛地被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但是更多的还是投影仪和ppt的应用,其他方面的开发相对较少,而这种方式下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是很充分。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地终身学习者。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化,网络工具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也就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

正是由于人们对信息化学习的广泛运用,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上。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需要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现在高校都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过二级,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这一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开发。

比如说,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ppt的制作方法,把课件做的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率,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学习效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相应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就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实践的可能,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使得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上机实验更加的有效,也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逐步演示自己的实验步骤,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也更容易指导学生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网络交流平台有很多,有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能掌握,那么这就需要课外的学习,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正好可以利用那些网络交流平台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也可以让老师知道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不足,这样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提升的过程,因此,越来越多的网上计算机基础课程交流平台被建立起来。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也会达到一个相应的教学效果,链接这个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媒介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基本都会使用计算机,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信息交流,比如说大家用邮箱来收发邮件,在网页上浏览新闻,主动去利用网络搜索大家所需要的信息,从这可以看出,大家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大家似乎对“在线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很少。

调查显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源头有很多,像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这表明大家还是有一定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但是,高校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能,绝大多数人对信息技能的运用都是停留在表面,只能满足基本需要,很多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网上资源都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么去获取,大家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真正得到的有用的知识又非常有限,可见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效率不高。

在一项有关信息道德的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学生浏览过暴力或不健康的网页信息,还有网络抄袭也是大学生常犯的错误。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一课程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家对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也不同,有的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有的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也有不少同学意识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调查的另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ppt及投影仪进行教学,也有近一半的老师运用了计算机课件等资源进行教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而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老师通过网络聊天或沟通工具与学生进行了课外在线交流。

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能够在课后与老师进行相应的交流的,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有机会和老师进行课后交流。

一部分老师表示,他们偶尔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区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特点的理解都不是很透彻,而且学校也很少提供这方面知识的专业指导,因此不少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都不够,更不用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了。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

说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就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较小,由于是利用了网络资源,信息化教学中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更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实现。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了应有的学习任务、支持学习任务的信息、教学中所需要的即时信息和相应的学习任务。

对教学设计有着很大影响的一个理论是构建主义理论,这个理论过于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忽视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更好的完成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老师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这样子,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小组合作或团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们学习,让他们就一个问题通过探讨然后达成某种理论或思想。

还要注意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

再者,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老师要注意和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去,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一点,不论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的发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教学软件,信息化也不只是校园网的建设,教师只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不能实现信息化教学。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点包含了“有效学习”思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点,首先是对课程引导问题的设计,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情境,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学习情境。

其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不同,计算机老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对不同学生的信息输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要求老师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资源,比如说在ppt的制作上更活泼一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择ppt的背景,这样对学生可以产生一种外部刺激作用,也能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第三点,要给学生合适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去展示自己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自己利用这门技术制作的作品,老师可以在他们的展示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赏,这样能够激励他们去学习,让他们觉得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点是要慎重设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老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由简入难,而且目标的设定要有阶段性,比如说,老师可以制定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哪一阶段学习计算机基本符号,哪一阶段学习编程,都要有合理的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对要学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最后一点是要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网上评价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上评价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可靠性、友好性、美观性、实用性。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说让学生利用编程制作一个动态的贺卡,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通过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完善。

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可能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堂实践课不是很多,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在自我练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自己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就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由此,老师的课外在线辅导也应该纳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了。

结束语:现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渗透到了各个行业,而这也对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必要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方面的工作,对这个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致力于一个相对完美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2]薛云.浅谈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7)。

[3]石义芳.多校区模式下计算机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4]侯婕.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18).

[5]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浅谈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创作与应用【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技术性的变革,计算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其技术发展也是非常地迅速,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一个非常逼真的动态性环境,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非常逼真的动态环境,从而生成影像级动画,可以说令人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针对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的作用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

不同的工程机械在操作时由于工作的要求不同,其机械的运行特点也会有区别。在选择混合动力模式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机械的工作特点和作业状况选择合适的动力模式。由于机械运行时所承担的负荷较大,因此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原来的动力系统的承压力变化规律,在选择时充分利用到力学的知识,设计合理的动力模式。由于混合动力是在节能减排的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还要分析机械能源的消化情况,以及能源的循环利用可能性,以此制定出符合节能标准的混合动力系统。由于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理念是促进能源吸收与利用达到平衡的状态,如果动力参数匹配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机械性能,无法正常发挥机械操作功能。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动力系统输出功率与能量消耗状况,利用仿真模拟测试,设计出与混合动力模式相匹配的动力参数,包括发电机功率、电容电压等。合理选择混合动力模式,并匹配科学的动力参数,从而使发电机能够发挥最佳动力,减少机械运行时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能量回收与存储相关技术。

传统的液力传动系统工程机械,是采用特殊的设计实现能量回收的。使用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对未使用的原油进行回收,将其抽到储能设备中,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混合动力设计要考虑到机械种类和运行时液压系统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回收与储存元件,并使这种措施符合机械运行的整体需求,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由于传统的能源储蓄方式各有优缺点,如液压式储能方式的蓄能效率高,但可靠性却一般;电容的蓄能效率高,循环寿命却低。混合动力在设计中,要分析各种蓄能方式的优缺点,选取更优化的回收储存能源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1.3设置可靠的混合动力系统。

由于工程机械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时要考虑到各种技术的可靠性,以保证工程机械能够适应各种操作环境,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一般兜里系统在机械运行时以发热,尤其在恶劣的操作环境下,散热性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在选择混合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电容、储能元件等关键设备时,要可考虑到使用时所能承载的负荷和对电能的损耗情况,从而使混合动力功率满足工程机械作业需求。

2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节能效果分析。

混合动力系统发挥的效率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也能保证机械安全运行。由于工程机械的功能和特点不同,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动元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采用工程机械混合动力后,使原本的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工程机械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随着环保理念不断加强,工业排放标准也不断提高,混合动力机械符合了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混合动力系统根据机械操作的特点和能源消耗情况,将各种机械储能的方式做了对比,用更合理的回收储能方式,使工程机械发挥了最佳的性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混合动力关键技术也会不断加强,能源利用率更高,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好。

3结束语。

机械在运行时对动力系统的依赖性极大,所有的动力系统在运行时都会存在耗能高的情况,通过分析机械作业时各种动力元件的耗能情况,选择合理的动力元件,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加强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关键技术控制,可以改善机械运行时能源消耗,促进能源循环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论证基于有限理性能力的金融资产预期定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问题。

这里提供的论证,与以往发表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文献不同,它遵循学术史的逻辑,首先界定经济学、金融学和行为学的基本问题,其次界定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最后讨论行为金融学应当具有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引言。

一门学科为什么能够独立存在?基于常识的解答是,任一学科在人类社会里之所以产生,无非是出于好奇或实践。

最初以“提问”的方式(例如屈原《天问》)然后以“对话”的方式(例如柏拉图《对话》)最后以“陈述”和“对陈述的检验”方式(近代科学实验提供了这一方式的规范形态)。

知识各门类的演变路径由什么样的力量塑形?学术史和知识社会学能够提供的视角大致就是法学家卡多佐(o)在解释影响司法程序的四种力量时所采取的视角。

对初始问题的解答在人群之内达成共识(主体间客观性)之后,便形成了“知识”,即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记录的苏格拉底对话所得的“知识”定义之一:“有根据的真确信”(justifiedtruebelief)。

这里所说的“根据”(beinggivenanaccountof),是以共识为前提的(否则就难以解答“葛蒂亚问题”)。

达成共识的根据,为学科演变提供了“对话”(dialogue)的框架。

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一框架可能被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不断重塑,并呈现为相当复杂的演化路径。

例如,卡多佐指出的司法实践的塑形力量,可划分为“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社会学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判断。

此外还有司法实践内部的塑形力量,称为“法官信念”(acquiredconvictions)和“逻辑自洽”――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演化方法”和“哲学方法”的判断。

注意,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这类外部力量通常表现为政治格局对学术资源在各学科之间配置的影响,这种政治影响和由此呈现的学术嬗变,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知识各门类在上述演化中往往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学术传统)。

这些学科可分为两类:(1)由独立的基本问题界定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2)在不同基本问题界定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并由这些学科基本问题及方法派生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例如,经济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什么”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理论被称为“价格理论”。

又例如,金融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金融资产价格”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各种理论通称为“资产定价”理论。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术思想史,脉络清晰,呈现了下列七个知识模块:(1)关于“理性”假设。

(2)关于“科学解释”。

(3)经济学基本问题。

(4)金融学基本问题。

(5)行为学基本假设。

(6)行为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

(7)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作为专业化教育方法的必要补充,跨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是:(1)将全部知识视为相互联系并演化的模块,主要考察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依具体情境而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意味着的学术演化趋势。

(2)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旨在为每一知识模块以及每一核心概念划界,也是在“划界”(demarcation)这一活动中体现着康德式的批判思考。

作为对比且与此互补的是被称为“应试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方法的两大特征:(1)局限在特定知识模块内部的分析性知识。

(2)特定专业的学术传统内部的权威性思考方式。

一、关于“理性”假设。

经济学的芝加哥主流学派关于理性的基本假设,被称为“完备理性假设”。

与此相对立的,是所谓“有限理性假设”。

这两大假设之间的对立及长期争辩,清晰地呈现了界定理性假设的两大要素:(1)个体对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注意,这一界说意味着,任何解释,不论是否符合事实,只要令人信服就足以将待解释的现象理性化了。

(2)主体客观性(inter―subjectivity)。

这里需要解释:假如笔者反复且感受强烈地梦见一位早已逝去的朋友,笔者可能确信那位朋友仍然健在。

不过,因为笔者的其他朋友不能如此确信,故笔者的确信缺乏主体间客观性。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清楚地描述了我们想象中的上述两要素,就等价于界定了我们自己关于理性的假设。

假如笔者想象中的理性是“完备理性”,那么它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每一个人对每一现象都有至少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

其次,笔者相信所有个体对每一现象所提供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的集合有非空的交集。

这就相当于假设个体行为永远基于全体共享的知识,于是这就等价于假设没有与所考虑的行动相关的私己知识。

又假如笔者相信的,是与完备理性假设对立的“有限理性”假设。

那么,笔者所信的,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相信关于等待解释的现象的全部解释。

其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共享与他相关的全体知识。

为凸显这两类理性假设之间的严重分歧,笔者构造一个例子:笔者见到一位老友正在若无其事地饮一杯葡萄酒并且笔者相信那是一杯毒酒。

那么,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完备理性假设,笔者就应假设他知道那是一杯毒酒,所以笔者必须设想他试图结束生命的各种理由,然后,笔者不会有所行动,因为笔者的干预很可能违背他的旨在谋求最大幸福的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有限理性假设,笔者可以立即行动阻止他饮毒酒,因为笔者的行动很可能对他和笔者而言是一种帕累托改善。

类似地,关于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在以往30年里,经济学家们表现出两类几乎相反的立场。

其一可被称为“泛自由市场”(笔者称之为“简单自由主义”)的立场,其二可被称为“批判自由市场”(通常也冠以“新左派”)的立场。

如果不考虑经济学家与他所坚持的立场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笔者相信,导致了如此严重分歧的,主要是他们关于中国大众的各种行为的理性假设。

持完备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不同意对市场有任何政策干预。

因为,任何政策,归根结底旨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这些人具有完备理性,所以,他们同意参与市场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市场必定改善了而非降低了他们的福利。

另一方面,持有限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往往提出干预市场的政策建议,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政策可以改善一些人的福利。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位全心全意试图帮助我们人类的火星人观察地球上的市场生活时,如果这位火星人对地球人类的行为持有完备理性假设,它的立场必定就是简单自由主义者目前所取的立场。

可是如果它假设人类行为基于有限理性,那么,它将干预我们的市场生活。

这一心智实验表明,如果我们反对的是斯大林时代流行于苏东社会主义各国的中央计划体制,那么我们可以持有与这位火星人相近的理性假设。

如果我们努力要改善的是“市场生活”本身,那么我们应持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

假设,必须是有限理性假设。

后者意味着不存在完美的市场生活,恰如不能假设完备理性一样。

二、关于“科学解释”

如前所述,为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就是将现象予以理性化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可因解释者和倾听者所处的社会传统和知识背景而有巨大差异。

例如,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居于主流的解释体系是基于“历史叙事”的,所谓“春秋以定名分”。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应用到机械制造产业,使得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像德国迅速发展靠德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一样,我国经济社会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不断升级改造是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1早期的工业生产方式。

早期的工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主要靠手工操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1.2设备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生产交通工具、各类施工机械等,生产这些工具、机械的企业采用设备集中型的生产方式。

1.3信息化生产方式。

后来,我国开始研制机电一体化的机电设备,如数字化控制的机床。再后来,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者研制出人机操作系统,实现了人类和机械的“交流”,人类可以通过指令控制各类机械设备。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机械设备制造开始进入信息化生产方式。

1.4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把信息流、物流、能量流系统等集中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其相互作用协调,实现双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为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产业已逐步的发展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产业,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的机械制造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长的追赶距离。

首先,我国机械制造业虽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一直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机械制造的结构、层次比较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我国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械制造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欠缺。

其次,我国机械设备制造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机械制造自动化的范围应用还不够广泛。当前,西方机械制造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远超中国,就是由于其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高,机械设备制造早已实现了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再加上国外先进机械制造大国的企业每年拿出4%~8%的营业收入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去,相比国外的巨额研发投入,我国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虽受国家重视,而且有了近70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相关的管理工作还处于落后状态,不少机械制造业还显得技术陈旧,缺乏创新。再有就是国内机械制造行业虽说广泛采用mto模式,集设计、生产、制造与一身,但思维略显固化,不能因客户需求而随时改变,不能适应当今生产的要求。还有一些机械设备制造过程缺乏标准,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有时需要凭经验操作。一些机械制造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虽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iso9000标准化制度,但仍有一些企业有规不依。

3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正确指导,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一定会在继承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将更多更新的科技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经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3.1虚拟化。

虚拟化就是将传统的机械设备制造加工工艺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仿真技术模拟出来,进而降低机械设备的研发成本,还能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尽早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漏洞,优化风险,进而不断完善,保证产品设计及工艺的合理性。

3.2绿色生态化。

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近年来,随着政府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实现机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机械制造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机械制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我们急需加快改革绿色机械制造技术的步伐,从设计开始,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原材料,采取措施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零污染。

3.3自动化、智能化及一体化。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就是机械制造中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实现机械自动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高度的智能化能使生产方式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未来的机械制造智能化将能够有效的结合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出人们想要做出的决策。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将更加趋向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加工及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整个制造过程,尽可能节约时间和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环环相构,最终实现研发设计与工艺制造的一体化。

3.4精确高效化。

精度和效率是衡量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制造出的产品将更加高精度和高效率。如机床的数字控制系统将不断优化改善,使机床的精度、效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下的稳增长时期,而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薄弱。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跟上国际机械制造先进技术发展的潮流,做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改革,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机械制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快缩小我国同先进制造大国的差距。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的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学习了大学英语及一定专业知识后,进一步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外语知识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外语特点和翻译方法,学会用外文书写论文摘要,准确流畅地阅读翻译专业资料和科技论文,为以后更好的吸收和交流国内外机械专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打好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专业氛围中掌握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在英语思维中学习专业知识,这使得机制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殊性。但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提出应从教学安排、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师资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全面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1机制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课程之后,两者虽然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它在内容上与相关专业知识联系紧密,更多地侧重于阐述机制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介绍学科发展新的领域、技术等。在词汇方面,机制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例如柔性设计(flexibledesign)、伺服机构(servomechanism)、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等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难以掌握。在句子方面,专业英语句子一般较长,句型复杂,并列谓语动词多,定语从句、状语、过去分词短语也很多,使句子看似长且凌乱,且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容易带来阅读困难。

2机制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机制专业英语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1)学生未能深刻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要学好机制专业英语”,没有意识到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是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改进专业素质的重要部分。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仅是为了掌握复杂的机制专业术语,或能基本看懂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许多学生在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就懈怠了对英语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对学习机制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不断完善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等。

2)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却缺乏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内容的专业英语教材。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优秀的机制专业英语教材较少,内容涉及面比较宽泛,听说方面的内容不足,缺乏教学的系统性。而且,教材内容未选录机制专业领域较新的文献,甚至有些内容早已过时,不能反映发展迅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教材未配备对应的辅助材料,不利于巩固教学成果,使学生很难实现提高专业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学完专业英语之后,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部分仍然错误百出,不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日常英语的区别。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受限于目前流通的专业英语教材,常见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仍是以照本宣科为主,教师容易陷入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课文翻译课,教学方法多以单纯的阅读翻译为主,对于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弱。同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师很少使用ppt、录音、影视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调和教学手段落后导致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不高,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很多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专业英语,难以读准稍微复杂的专业术语,更别提去满足工作中用英语交流表达的需求。而且,从以往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把专业知识准确地表达为书面英语的能力。

机械设计的毕业论文

机械和设备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或实施新的技术,必须要有新的机械和设备的支持。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提高,因此,它是必要的设计和机械设备的发展过程中的讨论,因为在国民经济中,生产设备具有非常大的比例,在本文的讨论主要是针对这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1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目标概括起来,是基于使用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机械设备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的基本步骤,应进行以下步骤:

2.2.1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的需求:机械设备,首先必须有一个要求,提供应用的需求。

2.2.2确认需求:机械和设备的需求,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和批准。

2.2.3设计任务书发行:机械设备,需要申请获得批准,提炼成具体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任务,任务和目标的设计,组织实施,任务书是部承担的任务。

2.2.4设计的r&d项目组:承接设计任务书设计研发部门接到任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选配合适的,每一种专业设计,研发项目的形成组,各自的职责,明确项目团队成员。

2.2.5初步计划:设计研发项目团队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设计方案,并形成原设计方案的讨论。如果它是一个大型机械设备或一组,应优先考虑的设计样品机器或程序的关键部分。

2.2.6设计草图(阴谋计划的形成和部分组成图):根据初步计划,对相关人员的有关部分的设计草图。

2.2.7设计草图的评论:草图设计完成后,项目小组应再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部分关键零部件,以及建议和意见,形成一个经修订的建议。

2.2.8修改计划,正式的设计:根据该计划的设计方案是正确的,正式的设计和发展。

2.2.9图纸审查,批准设计完成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由领导批准后正式地图。

2.2.10交货处理:前完成配送单位加工,制造,设计图纸,根据图纸和制造单位做了深入的沟通,讨论一些问题,在图纸上,以确保制造单位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施工方便。

2.2.11跟踪处理及制造工艺: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制造单位加工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另外的问题作出回应,而且要处理这个问题,使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

2.2.12机械:加工制造机械设备的验收完成后,设计师应该设备验收,尽可能连续试运行机械设备制造单位,观察是否正在运行的作用和可靠性来满足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制造单位予以纠正。验收合格后,可以允许发送,以避免设备的安装现场,发现难以处理的问题。

2.2.13机械:机械及设备安装现场安装,调试,设计者应亲临现场,指导整个过程设备的安装,调试,跟踪和监测技术,这一时期的设计人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安装的质量,机械设备调试阶段的工作,最后的结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14试验鉴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联合举办的机械和设备的生产,使得其使用效果的评价和鉴定。如果满足使用要求,交货;如果不符合要求的,需要找到原因,措施,试点后的修正调试,直到符合要求。如果是样品机或关键零部件的发展,这一步完成,整个过程应该是之前的总结,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的测试设备,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测试设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新一轮的原型及关键零部件开发试验。

2.2.15交付:机械和设备的生产标准,设计者必须理清机械设备运行的相关图纸和数据,维修技术,运输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此基础上,机械和设备,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方法和在实施过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要正确掌握方法,以确保设计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

3.1方法发展阶段和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基础阶段的设计方案,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设计,甚至影响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在这个阶段,除了制造单位应注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也应加强的设计者和制造商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经常关注有关制造商的制造过程中,讨论处理方法是合理的,并听取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结构,加工精度。不要以为:制造工艺制造单位,设计者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加工,也使得处理器本身。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应该知道,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制造单位有话语权,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甚至判断,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3.2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使用阶段的问题和需要注意在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开发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果如何,在这个阶段可以决定。在这个阶段,设计者必须参观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及时处理领域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个阶段是最好的舞台设计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机器及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有什么问题,这是必要和可能的,得到的答案和信息,通过各阶段的工作。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善。安装完成后,调试,试生产遵循识别,检查设备,通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的质量,确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机械设备。鉴定,必须理清各种相关的机械和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尽快,培训操作员和维修。同时,应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员工培训完成后,所有必要的技术数据是完整的,可以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机械和设备的运输部。

机械设计制造

(适用于环保机械、数控技术等各方向)。

一、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及基本要求。

1、如何选题、开题。

选题、开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2、开题报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4)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时间安排。

8)列出参考文献。

3、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1)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在写文献综述时,可参照以下步骤: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

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

5、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方法。

1、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主要内容及编排顺序如下:

1)摘要;

2)目录;

5)结论与展望;

2、毕业论文撰写的方法。

毕业论文是在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按上述内容阐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成果及结论。

数学模型建立的正确、合理性;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

另外,撰写论文时要概念清楚,内容正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用语符合技术专业规范,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符合学科、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图表清楚,图面质量符合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三、毕业设计的要求。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文献综述(研究课题的意义与作用、研究方案确定的原则与说明);

3)技术实施过程、工艺计算、机械设计和强度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

4)材料的选用和说明、机器或设备的制造、安装或检修;

5)结论、总结或专题讨论。

2、设计图纸的内容、图纸量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篇幅为1.5万字左右,一般不少于30页。

设计图纸:指机械设计标准所指的图纸,图纸绘制的规范及标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总量不少于2张a0或4张a1的图纸。对于大纸画小图的现象应予避免或进行适当的折扣计数。

意义的图不计其内。图纸可以用计算机绘制;

任何人不得拷贝或抄袭他人的图纸,一旦发现则以作弊论处。

四、论文(设计)选题方向。

1、产品设计。

2、创新设计。

3、表面工程。

4、机械设计技术研究。

5、机械设计。

6、机器人设计。

7、动画设计。

8、振动控制及减振材料。

9、逆向工程。

10、图形处理网页设计。

11、虚拟样机。

12、机械仿真。

详见《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方法辅导》课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