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教经典短语 虚云禅师经典佛教语录(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20:29:42 作者:纸韵 2023年佛教经典短语 虚云禅师经典佛教语录(优质8篇)

步入竞技场,释放激情!在运动会宣传语中可以加入一些精心设计的视觉元素。运动会宣传范文的例子,展示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和手段。

佛教经典短语篇一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生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

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

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佛教经典短语篇二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不可说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佛教经典短语篇三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佛教还有哪些经典的静心语录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静心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1)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2)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4)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5) 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6)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7)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8)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9) 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1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4)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5)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6)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 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8)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9)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0) 学佛第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1)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着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2)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4)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5)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6)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8) 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19)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0)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2) 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3) 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5)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7)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8)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9)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0) 实相是无相之相,真心是无心之心,真得是无得之得,真用是无用之用。

11)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2)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3)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14)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5)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6)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17) 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8)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1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0)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1) 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2)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 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24) 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5)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26)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27)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8)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29) 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30)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佛教经典短语篇四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

1、“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2、“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3、“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4、“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5、“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6、“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7、“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

8、“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9、“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10、“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1、“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12、贵在用心“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13、“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14、“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37、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38、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

39、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40、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1、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2、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3、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4、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5、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6、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7、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8、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9、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50、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2、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3、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4、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5、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6、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7、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8、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9、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60、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2、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63、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64、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5、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66、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7、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68、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69、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70、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不生顾恋。

71、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72、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至。

72、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73、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着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74、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75、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75、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76、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77、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78、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世减福慧,死后堕蛇身。

79、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

80、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

81、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82、明白时生也好。死也好。男也好。女也好。无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诸相。不明白时则不然。须知世间法相。皆属幻化。如空中华。如水中月。无有真实。惟有一心念佛。为往生资粮。

83、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因谓世人在苦不知苦,因不知苦,所以不能出离,常以世界上的乐,因为乐事。

84、人苦不知苦,若真知苦,则应依佛所说法,急求除苦,除苦之法良多,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可以除苦得乐,即如吾人每日两餐所念供养咒,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即是供养自性三身佛。法身、化身、报身三佛,为自性所本具,觉悟过来,当体即是,不假外求。如若不信,即佛在汝边,亦无办法。

85、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缘众生自迷,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勿再妄想执着,随业流转。须知人之本心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同一真金,不论造像、造器,形虽不同,金体无异。如悟自体不异,造作由己,也要知佛之为佛,以其觉也;众生之为众生,以其迷也。除迷复觉,惟在觉照。觉幻幻离,幻离即觉;二六时中,觉照不已,终成大觉。宗下向上一着,即是如此。”*所以我佛出现于世,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与佛无异,令其了悟,进入如来藏心。

86、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

87、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

88、明白了如来大意,则只要保养,随时随处,无不是道。若不明白如来大意,则是懵懵修行,随时随处皆有堕坑落堑之虞。

89、修行必须无我,以此身心奉尘刹。并举持地菩萨,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

90、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91、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或金骨子成堆,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何况不明如来宗趣,盲修瞎练,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方为正道。

93、要注意僧仪,上殿合掌当胸,五指并拢,两掌心贴拢,中间不可离开,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二足成八字形,身体正直,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不得张大,不得左顾右盼。此等僧仪很是重要,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

94、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95、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96、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97、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98、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

99、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圆至妙。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不可思议。

100、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佛教经典短语篇五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4.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5.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 凡。

10.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1.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2.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3.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4.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 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7.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 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8.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 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0.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

21. 践踏的香花美草。

22.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3.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24.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5.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 布施。

6.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8.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9.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 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 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佛教经典短语篇六

佛教的生活感悟是很经典的,那么你知道多少佛教语录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生活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 若能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4)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5)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8)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9) 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6)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7)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8)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9)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1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 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2)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3)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4)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6)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

1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8)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9)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0)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1)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 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4)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7)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8)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9)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10)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1)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2)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3)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5)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6)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7)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8)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种无形的布施。

19)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0) 要克服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1)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22)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3) 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24)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5)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6)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27) 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8)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29) 大多数的人辈子只做了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0)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佛教经典短语篇七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一句话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1)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2)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3)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4)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5)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7)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8)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9)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0)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3)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 真心是菩萨净土。

5)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6)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7)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8)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9) 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10)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1)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2)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13) 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14)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15)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6)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7)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8)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9)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20)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2)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5)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6)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7) 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8)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9)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0)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1) 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12)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3)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4)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5) 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6)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7)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8) 不可说。

19)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0)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1)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2)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2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4)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2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6)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27)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8)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29)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30)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教经典短语篇八

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9)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0)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