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5 23:44:28 作者:琴心月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卢沟桥的狮子不但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有趣。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在读中展开想象。

3、对卢沟桥的狮子产生喜爱之情,为北京有这样的著名古建筑物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课《卢沟桥的狮子》,和字词宝宝交了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字词宝宝来了,快快找找你的朋友。(学生认读,书空“卢世异此”)。

二、直入重点,展开想象。

1、切入重点。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学习课文也这么棒吗?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质疑学生,生回答:1、我想知道有多少狮子?2、我想知道狮子的大小···)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课件)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请你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用直线画在书上。(生动手读书,找句子。教师巡视)。

汇报: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不容易数清楚。

(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不清)。

2、理解“大小不一”

师:文章哪段写了“大小不一”?请你大声读出来。(第二段第一句话)(课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只有甚至什么意思?(你能用读告诉大家吗)。

3、理解“形态各异”

师:什么叫“形态各异”?(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它们的样子怎么不相同,你是从哪知道的?用波浪线画在书上。

师:小朋友们找的真认真,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样子的狮子。(适时其他孩子补充)。

(教师出示课件)。

师:你们找的都很好。我们先来读一读描写大狮子的句子。你发现什么?(表示动作的词,有的···好像)。

师:作者就是通过对石狮子进行不同动作的描写,使狮子的形态跃然纸上,不仅如此,作者除了向我们介绍狮子的形态,还加入了想象。把昂着头的狮子想象成朝着远方长吼,把低着头的想象成在听桥下的流水声,多么形象生动的描写呀!使人如临其境。这就是“栩栩如生”(板书)让我们带着想象读一读吧!(课件)。

师:小狮子就更有趣了。你能找到动词吗?圈一圈。

师:小狮子这么有意思,你能用动作把小狮子的形态表演出来吗?快来试一试。(评选表演小明星)。

4、拓展练习。

还会有什么形态的狮子,展开你的想象说一说。(课件,说话练习)。

师:读了作者的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你有什么感受?)。

师: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它真的是数不清吗?(学生讨论:)。

5、师总结。

岁月如梭,卢沟桥在风雨战火中始终不倒,成为了“举世闻名”(板书)的建筑,这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我们为有这样的古建筑感到自豪吧!

三、小结促升华。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想对卢沟桥的狮子说什么吗?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图文,通过读、悟、写,着重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独一无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马可波罗关于描写卢沟桥的语句。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理解狮子的“独一无二”。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七七事变”体会狮子的“独一无二”,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引出“独一无二”

1、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联拱石桥叫卢沟桥,(师板书“卢沟桥”)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这座桥后,不禁这样感慨: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2、指生初读马可波罗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伺机板书“独一无二”。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马可波罗用“最好的、独一无二”来赞美卢沟桥?

(二)、初读感悟--梳理“独一无二”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预设:有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主要)。

有数量较多的狮子(次要)。

其他。

(2)梳理重点: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生板书)。

过渡:是呀!多的数不清的是狮子,大小不一的是狮子,形态万千的还是狮子,就是这“独一无二的狮子”深深吸引了马可波罗,请同学美美地去读读文中关于这快内容的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全课题“狮子”)。

(三)、精读感悟--探究“独一无二”

1、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喜爱之情读出来。

2、交流:你选择哪一句来读?为什么?

(1)大小不一:“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理解:甚至。

(2)形态万千:“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理解:吼、偎依。

3、指导读。“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狮子嬉戏的句子应读得欢快一些。

4、课件2--欣赏“大小不一、形态万千”:想不想看看这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

5、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怎叫人不惊讶--男生齐读第2、3句。

(2)这“形态万千的狮子”怎叫人不喜欢--女生齐读第4句。

(3)这栩栩如生的狮子怎叫人不赞美--齐读第二自然段(课件3配乐读)。

(四)、突破难点--挖掘“独一无二”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这形态万千的狮子!这被马可波罗赞誉为独一无二的狮子!有一天他的泪在飞!他的心在碎!他在咆哮!他在怒吼!(师述)。

2、课件4--“七七卢沟桥事变”(师配旁白)。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你又想说点什么?

4、写话:我想对---(抗日战士、狮子、日寇等)说:“……”

5、交流。

6、提升。此时此刻卢沟桥的狮子还仅仅是狮子吗?是呀!它不在是那普普通通的石狮子,它像是在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它就是不屈不挠中国人!

(五)、延伸拓展--赞美“独一无二”

1、生说说我国“独一无二”的建筑。

2、课件5--古代建筑欣赏。(师旁白)。

3、齐读。(饱含深情)。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独一无二。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师: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11、卢沟桥的狮子)。

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读顺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知课文。把字词送入课文中,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卢沟桥的狮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品读词句,感悟特点。

(师导入: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它们吧。)。

1、请大家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边画,思考: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相机指导构段方式: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板书: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3)你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4)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出示小黑板: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写狮子的形态)。

(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四、小结迁移。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会了解更多。下节课你们老师还会跟大家一起来卢沟桥看看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将会和你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大的…小的…甚至…大小不一。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形态各异。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设计

一,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三,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一,理解并体会课文对石狮形状的描写。

二,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两课时。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一,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三,背诵第二自然段。

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小组归纳,意见反馈给老师。经整理问题如下:

1)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2)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省略号代表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7)想一想,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它建与哪年?

2)文章中用了一个歇后语,找出来,并解释。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个人能力考查:

能说出有关抗日的历史吗?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1.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标签。

一、导课。

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二、三自然段〉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4.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甚至偎依大概淘气歇后语。

挑衅意义蹲在侵略永远卢沟桥。

5.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3.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4.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三)研讨重点段落(第二段)。

1.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2.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5.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练习。

用“甚至”、“大概”各说一句话。

四、总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五、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根据所组词语,给多音字注音。

六、板书。

数不清。

大的??小的??甚至??蹲坐??长吼。

低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淘气??按。

(看)(想)。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内容分为三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分三个方面讲的,可以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段。(第1自然段)。

思考: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出示投影片。(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出示投影片。(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出示投影片。(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第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一个是“匕”,一个是“x”,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非常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瑶()滔()峻()。

仓()遥()舀()俊()。

三、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卢沟桥的狮子》网友来稿

黄陂区塔耳小学陈顺芹。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新词。

2、通过观察图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原因,受到爱国教育。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的历史价值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在品读中激发爱国之情,受到情感教育。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

生字卡、词卡、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歇后语激趣。

2、读马可・波罗的话,初步了解其义。

3、导入: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

二、品狮形,悟狮情。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文中写卢沟桥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理解: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然后,适时指导朗读。

(3)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的第3句话,把自己最喜欢的狮子的句子多读几次。

(4)交流各自喜欢的句子,适时理解新词:长吼、偎依、按,并进行感情朗读各句。

2、读中学写:

(1)师小结第2自然段的`写法特点。

(2)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想像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说话。

3、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默读,找画文中写狮子大小,形态特点的词,后齐读此段。

(2)第二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4、学习第4自然段。

(1)生齐读第4自然段,后交流“七・七”事变,理解:挑衅。

(2)课件演示“七・七”事变。

(3)学生想像战火中的卢沟桥狮子的形态特点说话。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再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2、师小结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学生齐读老师写的小诗升华情感。

四、延伸训练:

1、对于卢沟桥或卢沟桥狮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课外查资料、上网等查询,进一步了解卢沟桥相关信息。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真有意思有大有小(大小不一)。

形状各不相同(形态各异)。

有的……好像……。

《卢沟桥的狮子》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课文。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1.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二、三自然段〉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4.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甚至偎依大概淘气歇后语。

挑衅意义蹲在侵略永远卢沟桥。

5.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3.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4.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三)研讨重点段落(第二段)。

1.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2.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5.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练习。

用“甚至”、“大概”各说一句话。

四、总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五、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根据所组词语,给多音字注音。

六、板书。

数不清。

大的??小的??甚至??蹲坐??长吼。

低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淘气??按。

(看)(想)。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设计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作文

卢沟桥的狮子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狮子把脚放在石柱上,好像对天空吼叫着,吓得动物们都躲了起来。

有的狮子张开大嘴巴,对同伴们说:“你们别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怎么不送点礼物给我?”有的大狮王神气地站在石柱上,好像正宣布什么重要的事情。有的狮子站在山上,好像在想:这座山可真高啊!我今天一天都爬不完。

还有的狮子大步大步地走着,样子可真吓人!

《卢沟桥》教学设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

(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卢沟桥的狮子作文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朗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难以数清楚,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观察挂图、投影或观看录像(最好是石狮子的特写),逐一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狮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四个“好像”。“好像”后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进想象,使石狮的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句式,并列整齐,读着上口,并要认识到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三要引导学生注意段末的省略号,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一个省略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共有485只。)。

5、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概述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挑衅”,借端生事,企图挑起战争。侵华日军以听到宛平城枪声,致使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城内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拒绝。正交涉间,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

第三句:指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也是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抗战的起点,又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

3、归纳自然段段意。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憎恨侵华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2组织学生阅读卢沟桥资料,了解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二段:(2—3)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5、认识歇后语。

出示:“——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    长吼。

有的:低头    听。

有的:偎依    熟睡。

有的:藏      游戏。

有的:按      淘气。

(在讨论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师: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探究活动。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座石桥叫“卢沟桥”。我们在三年级时过一篇名为《赵州桥》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的石桥——赵州桥。请你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对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对比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成一份报告。可以独立承担调查、写作任务,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

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这次活动:

1、搜集资料(上网、查书、采访……)。

2、筛选资料。

3、列出报告提纲。

4、撰写报告。

《卢沟桥》教学设计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重点难点】。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三、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

1、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完好无损千姿百态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历史意义。

《卢沟桥》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卢沟桥》教学设计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两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2、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起的作用,然后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让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评价力度不到位,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强,对学生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时比较沉闷。

2、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化。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集体读。其实,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比如在学习狮子姿态各异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完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