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1 10:49:15 作者:笔舞

每月写一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提高工作的效果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参考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倾力打造“研发、认证、质检”三位一体的产业升级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估计,全年生产总值实现25.6亿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5.4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1%,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趋好的良好态势。

一、抓实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支撑力。

(一)提升增量抓选资。放大资源优势,提高招商门槛,变招商为选商、引资为引智,着力承接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以来,新引进中信国安、新明珠陶瓷、山友、瑞祥、胜发等项目10余个,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中信国安区新材料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以上,占地面积3000亩,着力打造世界前沿的新材料科技园区,这是入驻我区第一个世界500强“国”字号企业,对提升产业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广东新明珠陶瓷项目,投资20亿元,建设8条生产线,年产值20亿元,可吸纳2000多人就业。

(二)优化存量抓技改。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保温板材项目,去年筛选的恒源、怡和等10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陆续投产,年生产能力达4千万平方米,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塘洼公司与苏州非金属设计院合作的年产2万吨活性膨润土项目已正式投产,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也是我区第一条膨润土深加工生产线,改变了多年来贱卖膨润土原矿,仅有珍珠岩单个矿种产业的落后局面。

(三)强化服务抓落地。把今年作为项目落地年,对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年初,就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指挥部,由处级干部任指挥长、副指挥长,下设七个工作小组,所有科级以上干部都有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了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定期召开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会,专题听取进展情况汇报,现场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进度,征地拆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华城项目正在准备安装设备,预计年底前可建成投产;申创陶瓷项目近期可试产,年产值近亿元;中信国安、新明珠陶瓷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山友板材项目已完成厂区大门、围墙、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正在建设厂房和职工公寓。

二、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搭建研发平台,加强院校合作,以“智慧”推动企业占领“智高点”,以“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政府层面,在去年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非金属研究所、浙江大学材料学院、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合作的基础上,今年与信阳师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绿色建材协同创新中心”。目前,珍珠岩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保温板胶结剂通过成果鉴定,配方正在进一步优化,预计年前即可交接并投入使用;申报的河南省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基地,已初步通过专家组审核;河南省非金属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在申报;今年,全市科技活动周暨科技服务企业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区隆重举行。企业层面,申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个、市级对外合作项目3个、市级科技攻关项目2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申请专利5项、获批3项。方浩公司填补世界空白,历经五年时间,研发出轻质、隔音、耐火、装饰、保温一体的建筑用陶瓷保温板;怡和公司以“86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制定珍珠岩加工重大技术装备行业标准;恒源公司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签订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进一步丰富了高温板材的品种,增强了行业市场竞争力;怡和公司申报的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全省共10项,实现我市工业方面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零突破),已通过专家评审;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省里备案数量位居全市首位。研发中心方面,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方浩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恒源公司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初审。

(二)搭建质量检测平台。始终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理念,严厉打击掺杂施假行为,切实保护好“区”原产地品牌。联合市质监局建立的省级非金属矿产品检验中心,申请国家级检验中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国家质检总局最后一次专家评审会已于12月12日顺利通过,预计农历年前即可正式批复。今后,未经检验的产品不得以“区”名义出售。并成立了矿业协会和板材联盟,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协会一方面加强对会员单位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阻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提高“区”品牌知名度。

(三)搭建标准认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搞好新产品的开发认证,帮助协调质检部门,大力推进企业参与国家、地方标准制定。依托我区企业编制的板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已批准实施,委托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膨胀珍珠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j41/t134-2014)和《膨胀珍珠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构造》(dbjt1-19-2014)已由省住建厅颁布实施,并于12月20日在全省推广应用,12月19日和市住建局联合承办,隆重召开了珍珠岩保温板产品推介会,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方浩公司编制的集装饰、保温、防火于一体的建筑用陶瓷保温板国家标准已基本完成,预计近期即可发布实施。随着板材国家、地方(河南省)标准的发布实施,制约我区产业升级的瓶颈得到破解,实现了从工厂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的飞跃。

三、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

(一)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委托河南五方设计院对区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新修订的《区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3-2030)》与信阳市总体规划实现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着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非金属产业规划已经完成并实施,将对加速产业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前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纳入省“十二五”交通规划、很快可以开工建设,改变了我区无干线公路的历史,天平路(黑马石大道)下穿京港澳高速工作与平桥区对接顺利,方案已呈报市政府,土城大道、天勤路、天安路、珍珠南路和行政路二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启动,物流中心、公交车定点停靠站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工作圆满结束,区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南北滨河路直达主城区。向省国开行申请的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申贷项目,前期所有程序和手续均已结束,省国开行行长王卫军也亲临我区进行实地考察。待资金到位后,将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三)持续完善配套服务。公租房围绕项目建,安置房围绕民意建,商品房围绕商业功能区建,突出宜居宜业,确保安居乐业。2012年和2013年公租房项目(共计300套),已完成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工程建设,水、电、路、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预计年前可全部完工;山友公租房项目开工建设,8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规划方案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强力推进。投资3亿元的物流园(lng)项目按计划有序有力推进,建成投产后完全能够解决我区产品外运问题。垃圾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规划的自来水厂正在做前期规划,污水处理厂项目已进入设计选址阶段。银企座谈会定期召开,积极申请金融机构对我区加工企业打捆给予适当的信用额度。4月,与中国工商银行信阳分行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为园区企业提供25亿元综合授信,将在未来三年累计投放各类融资80亿元;广东珠江银行计划在我区设立二级分行,正在编制可研报告;组建区担保中心工作顺利推进。

四、持续改善民生,提升发展向心力。

(一)坚持就业优先。把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作为项目入驻的前置条件,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岗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通知》、《关于对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进行补贴的通知》、《区劳动力就业培训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鼓励辖区失地农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给予适当补贴。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备100人同时授课培训能力;依托农民工培训中心和信阳市六技校常年为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个性化培训,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信阳市人力资源网上超市”注册工作,已有10家企业成功注册。

(二)强化社会保障。出台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就业、就医、就学、低保、养老、救助、救济等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全区新农保参保人员7002人,征缴保费65.4万元,参保率98%;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2.8万元、城市低保资金8.1万元,救灾资金3万元,优抚资金31.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顺利,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新农合门诊报销15.3万元,住院报销386.2万元;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整顿规范民办幼儿园,投资近百万元新建土城小学幼儿园,扩建区小学幼儿班,初步满足辖区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投资30余万元,改扩建中学食堂和宿舍,有效改善了寄宿生生活条件。

(三)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双基”、推进“双治”、实现“双安”。区人民法庭已正式运行;结合信阳市蓝天工程计划专项行动,及时出台《信阳市区非金属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园区企业新建废水循环水池2座、排气筒8个、增加污染防治设施22台,环境污染问题大幅减少,群众拍手称快;走实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制度,积极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开通民生手机短信平台,落实“一村一警”,实行依法逐级走访,全面建立“四有”群众工作机制,有苗头就立即解决、有情绪就及时疏导、有矛盾就积极化解、有缺失就认真弥补,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对省委巡视组交办的8起信访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调查核实、查明真相,已办结5起,未办结案件正在积极协调解决。同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常态化,顺利完成四家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圆满完成2014年度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培训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可控。

五、扎实开展活动,提升群众认可力。

认真履行“受教育、抓活动”的双重责任,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以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为基础,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为关键,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根本,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聚焦“四风”不跑偏,立行立改见实效,坚持真抓实做,突出领导带头,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群众观念得到持续强化。通过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xxx省委、市委规定必读书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廉政文化大讲堂,集中观看专题片,现场接受廉政教育,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针对工作不实的问题,狠抓精文减会、蹲点调研,大力推行电子办公、网上办公,会议精简21.3%,文件精简22.6%;针对工作不作为的问题,集中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开展暗访督查12次;针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等问题,深入开展“庸懒散软拖”专项整治,清理腾退办公用房867㎡,干部“走读”现象得到扭转,“吃空饷”人员全部清理完毕;针对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问题,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三公”经费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29%。

(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共性问题,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围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热点问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清理完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四)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区党委班子先行一步,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辣味十足”,营造了自我揭短不怕丑、相互批评不避嫌、触及思想不怕痛、吸纳意见不怕刺的良好氛围。在区党委的带动下,全区各级党组织比着学、跟着做,专题组织生活会都普遍开出了高质量、高水平。

(五)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区党委带头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决策规范和程序;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全面清理超职数配备干部,以实绩为导向选人用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落地难。中信国安、新明珠陶瓷项目预计需要土地5000亩左右,而现有园区建成区面积才3.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小,小加工厂多,产业园区既有入驻企业、还有群众居住,征地拆迁工作十分困难;上级征地标准变化频繁,许多项目征地工作需跨年度才能完成,导致我们具体操作标准没法把握,许多已签协议的群众出现反弹现象。二是资金压力大。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需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我区仅有一家农信社分支机构,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不够,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三是创新能力弱。一方面,高新企业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能在行业内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企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缺乏较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和科研队伍,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纵观国际、国内和省市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优势同在。有利的方面: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进一步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制约板材项目快速发展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施工图集”等陆续发布,明年即可大规模生产上市,从而实现从工厂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的飞跃;三是利用中信国安平台,奥地利碧路生物能源生产贸易有限公司、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来我区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必将有力推进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四是省、市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一系列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政策举措将逐步见效;五是s224项目纳入省交通规划,长期制约我区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可破解;六是今年征地拆迁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明年的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不利的方面:一是宏观形势不容乐观,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市场需求依然疲软,经济发展面临提质增效、提速增量“双重压力”;二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强,在用地、资金、用人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土地储备和投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市场化融资、市场化运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大项目、好项目匮乏,产业链条短,缺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示范作用强的项目。2015年,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抓手,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抓好整改落实,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建材研发及深加工基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速项目建设。一方面,注重招大引强,充分利用中信国安平台,放眼全省、全国、全球,瞄准非金属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真诚登门招商,吸引投资兴业。另一方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7个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继续发挥作用,集聚全区之力,全力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对中信国安、新明珠陶瓷等大项目、好项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全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产生效益。第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园区企业从事保温板材生产,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效应。第四,优化发展环境,把优质高效的服务贯穿于项目洽谈和企业发展全过程,拓宽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着力营造领导围着客商转、部门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效益转、全区围绕发展转的浓厚氛围。

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靠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端产品、终端产品,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大与中非研究所、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信阳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实现研发速度更快、技术标准更高、产品转化更迅速,迅速占领珍珠岩产业科技发展制高点。三是抓好整改落实。对照整改台账一项一项倒查整改事项,需长期整改的决不“戛然而止”,整改不到位的决不“蒙混过关”,承诺没兑现的决不“抛诸脑后”。对于进展顺利、已经完成的,防止反弹;对于整改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的,进行“补课背书”;对遇到困难、进展不顺的,及时研究解决;对暂时没有条件解决的,做好诚恳解释;对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明确具体时限、责任人、路线图,防止开“空头支票”,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是持续改善民生。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并在社会保障上加大力度,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基础配套方面,利用省国开行5亿元基础设施贷款,加快道路、给排水、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把绿化、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住房安置等配套设施同步实施。在社会保障方面,统筹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全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安置区建设,逐步把矿区和产业集聚区内拆迁群众全部安置到位。

乡镇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立足发挥区位优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全力推进开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以“严”和“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着眼发展,经济工作全面推进。

(一)全力以赴,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机制砂、lng管道二期、梅山水道等项目,全年签订拆迁协议27个,共拆迁2万余平方。完成梅山水道滩涂政策处理,处理面积1000余亩。开展lng管道二期工程政策处理,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保障光大环保二期项目顺利运营,协助完成穿山港铁路支线和沿海中线拓宽工程地址勘探工作。山防等宅基地整理复垦工作进展顺利,拆除高山移民老房107户。司沿大岙地块的长坑、小屯安置房已进入施工阶段。全年迁移坟墓74座。

(二)招商引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全年预计完成工业产值75.8亿,实现税收收入1.3亿。开展招商资源普查工作,排查出闲置厂房4万平方,已经盘活利用2.6万平方。积极引导蓝润科技、科导电子等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协助蓝润科技、永港物流、永发集团等重点企业筹备上市。加快推动4家铸造企业整改提升,妥善处理好4家砖瓦厂关停拆除后续土地利用事宜。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继续发展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统筹提升以名阳农庄、双石蘑菇等为主线的阳东农业精品园区和与以日华农业、太禾养殖为核心的特色养殖区,打造生态农业。主推“品禾”品牌,初步形成农产品直销配送链。建立全市首个中华水韭保护地,成功举办首届年糕文化节,今年被评为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二、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一)“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引进专业队伍,在全区首推“第三方养护”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养新模式;推进“最后五十米”排污工程建设,完成小门工业区污水管网接入工程;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接户细则,打通治污“最后一米”,现已完成等3村1500余户的接户工程,谢家岙等8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上阳片4座外海强排泵站已建成投运,郭巨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山塘整治三年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增强了区域水利设施综合防洪排涝能力。完成村庄水环境治理项目3个,还有8个正在实施,完成河道清淤9.1公里。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定镇农林水利综合巡养管理办法,强化河道保洁工作。

(二)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推进“无违建乡镇”创建,深化“三改一拆”工作。截至目前,已拆除各类违建10.3万平方,完成全年任务的112%。拆后利用面积6.7万平方,其中绿化面积1.5万,平整5.2万。还重点开展对学校、菜场周边等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在峰城社区开展老小区改造工程,xx区改造现已完成。

(三)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两路两侧专项整治和四边三化提升工作,全年造林抚育近5000亩,开垦复绿3.2万平方。建成1.2万平方水生植物基地,完成风力发电塔基4000平方花海种植。新建小门、大岭下等森林步道,编制乡村休闲地图,打造以“登山-观海-赏花-看大风车”为主题的“两线一点”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三、聚焦民生,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民生实事工程普惠群众。全年新建农村公路2.5万余平方,城市道路1.5万平方。完成总投资900多万元的强峰路、穿山变配套、海发路等道路改建和郭巨公交车站等配套设施的整治,清泰路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用,革命历史纪念室主体工程已完工。

(二)科教文卫事业欣欣向荣。今年我镇先后获得市公共文化示范区、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称号。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90余场次,成功举办第五届镇全运会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新建高标准笼式足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镇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建成投用。由爱心企业捐资兴建的盛威体育馆已完成前期工作。

(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今年共发放各类困难救助550万元,改善7家爱心养老食堂设施,成功创建敬老文明号。继续做好土保转社保工作,今年共办理900余人。抓好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完成农民各类技能培训700余人次。创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区1个,新成立个人慈善冠名基金2家。

四、法治管理,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一)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开展学校周边、危化品、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40余次,排查各类隐患并整改36处。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水上非法运输专项整治活动”,共进行联合检查6次。继续开展“一打三整治”渔业专项工作,集中行动8次,整改三无船只42艘,开展打击非法渡运夜查3次。完善消防工作机制,今年全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二)加强行政综合执法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今年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起,各类投诉89起,共计罚款102480元。完成各道口和村庄总投资350万元的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年人民调解共受理234起,调解成功率为96%以上。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村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五、严实结合,党的建设持续深化。

(一)规范履职,深化落实监督责任。强化组织协调,新出台《关于强化联村(社)干部履职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促进主体责任的传导与落实。全年开展作风效能督查29次,开展清风督查3次,覆盖全部30个村。办结纪检信访件18件次,本级查办案件4件4人次,处分党员4人次。

(二)从严务实,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对标落实,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镇党委书记肩负起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格局。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在全区率先取消农村党员组织生活误工补贴。推行“党建+”工作方式,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发挥党组织区域化引领作用。强化青年干部的锻炼和培养。

(三)协同共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积极打造农村群众精神文化家园,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00余场,完成2个村的文化大礼堂建设工作,组织文化礼堂专题演出20余场。今年完成15人征兵指标。人大、工青妇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基本实现了全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有待加强。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仍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年初来,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实施“双驱动、双突破”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认真落实“三降一去一补”,加快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强创新,深化精准服务行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平稳发展。

1-5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2.6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年计划的34.5%;实现规上销售产值184.9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产销率91.3%;1-4月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4.9%。1-5月份,全县101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业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7.2亿元,同比下降1.3%。1-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1%。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工业生产整体平稳,重点行业企业稳中有增。1-5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2.6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市增速排名第四;若剔除大唐电厂(大唐电厂1-5月份实现工业产值15.1亿元,同比下降17.0%),全县规上产值增速为7.5%。重点行业“九升一降”,除新装备因正业集团(-6.7%)拉低负增长3.4%外,其余针织、水产、汽配、模具、输变电、船舶、机电、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普遍实现正增长。从重点企业看,26家强势型(培育)企业实现产值95.9亿元,同比增长4.8%;41家实力型企业实现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5.0%;52家潜力型企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7.0%。

(二)工业产销率偏低,外贸出口有所回升。1-5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上销售产值184.9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产销率91.3%,低于全市平均4.4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产品库存压力依旧较大。但是在全市工业出口连续下滑的背景下,我县工业出口态势有所回升;累计实现规上外贸出口交货值49.6亿元,同比增长11.2%,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2.8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其中船舶、汽配、输变电、新能源等四大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70.9%。

(三)工业效益有所好转,主要体现“两增一减”。1-4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上利税总额17.0亿元、利润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21.7%,其中利润分别比1-2月、1-3月回升32.1和12.1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4.9%,反超同期规上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进一步体现我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从重点企业看,全县26家强势(培育)型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华翔、戴维、日星、威霖、启鑫等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收窄,1-4月份规上企业亏损144家,同比减少14家,亏损面为28.5%;亏损额8509万元,同比减少2920万元,下降25.6%。

(一)全力稳增长,积极应对新常态

1、加强顶层设计。部署编制《象山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起草涵盖2016-2020年的工业强县实施方案(送审稿),明确5年发展目标、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发展任务。构建深化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在工业“17条”扶持政策出台基础上,根据分工职责,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已形成送审稿提交县府办发文。强化政策宣传和兑现,利用象山报、企服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短信进千企”、“政策解读进基层”系列活动,1-5月份兑现工业政策补助资金6200万元。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两区整合契机,科学制定并下达2016年考核指标,修订完善2016年度工业经济在工业投资、绩效评价、附加工作、企业隶属、奖惩标准等方面的评价办法。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对各被考核单位开展规上工业产值、工业投资方面月度“红绿灯”制度考核。强化对工业强县建设工作的考核创新,对39个工业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设立8分的考核分,开展共性和个性化工作量化考核,目前形成考核文件送审稿。

3、推进降本减负。贯彻落实市降本减负“35条”,研究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象政发[2016]1号)。开展精准服务政策诊断会,与大徐镇签订企业服务合作协议,试点外包涉企服务模式,对该镇电子、针织等七大行业分批次解读和推广市、县降本减负政策,利用企服云、微信等载体推送信息4000余条,服务企业700多家。落实税费优惠措施,免征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已落实各项税收优惠近15064万元。

4、营造工业强县氛围。年初召开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的表彰大会,建立 “工业风云榜”,组织评选119家“三型企业”、“纳税三十强”、“经济发展功臣”、“工业企业成长之星”等奖项。华翔集团、日星铸业等13家企业荣登2015年度市创业创新风云榜。强化舆论宣传,在《今日象山》开设“打赢工业强县攻坚战”和“打赢工业强县攻坚战,聚焦科技创新与人才”等专栏,共刊出报道数20余篇,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开展“双带双走”(带着感情走企业,带着问题走企业)活动,积极践行“亲”、“清”政商关系。

(二)奋力促转型,增强改革活力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发挥针织创意设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针织面料中心等“三大中心”作用,印花中心经详细调研交流和比对遴选,已确定基本实施方案,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成立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象山时尚基地,强化服装自主品牌原创设计元素。发展新兴产业,滨海工业园入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并被命名为市新能源专业园;宁波勤邦的中厚高端聚酯薄膜生产线新建项目(一期)和宁波天翼装备的中国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大型非标设备制造基地项目被认定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

2、引导发展产业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主要投向“十二五”、“十三五”产业规划中重点支持的海洋生物、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领域,以及县优势产业强链、建链、补链的重点环节。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配套企业转型。拟成立“经济和信息化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1亿元人民币,象山产业发展母基金出资2000万,基金管理人(蓝源资本)出资200万,对外募集7800万。

3、试点亩均效益改革。起草形成《象山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五星”评价办法》(试行),对全县范围内实际占用土地面积3亩(含)以上的规上企业操作评价,评价内容为亩均税收40,亩均销售收入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20,单位cod排放工业增加值15,单位用水量工业增加值5,全员劳动生产率10。现已在石浦镇展开试点,将该镇行业分为机电、水产和其他行业三类,完成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税销售等四项指标的数据收集。待完成收集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数据,对石浦规上企业绩效进行排名,对绩效不好企业在用电、用水等进行限制或提价,健全企业发展评价机制。

(三)合力抓谋划,增强发展后劲

1、完善平台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挥县企服中心作用,通过微信、短信、电话、上门等各种服务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宣传、融资担保、难题流转解决等服务,该中心被评为市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和县级窗口平台。完善船舶设计研究、模具热处理、海洋生物研究等3个公共服务平台,其中东红船舶海洋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宁波船舶产业窗口平台,模具热处理中心已由合力模具牵头建设,预计投资7000万元,服务企业15家以上。

2、狠抓工业投资。全面排摸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24项,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项,当年计划投资25.8亿元。加快项目推进,落实专人统计分析,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制动汇总表,随时跟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截止5月份,金汇铸造、日星三期、新篁生物等11个项目通过准入评审。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1-5月,完成昌宏机电等15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15.58万平方米,完成市、县年度目标任务的34.63%。

3、深化梯队培育。建立完善培育计划库,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高成长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上规模培育等专项行动,强化重点企业跟踪管理服务。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组织日星铸造、乐惠装备、申菱电梯、戴维医疗、合力模具等企业申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继续开展“三名”、“小升规”等企业培育,加强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286家小微企业纳入省小微企业培育检测平台,1-4月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64亿元,同比增长29.2%;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8亿元,同比增长25.6%。

(三)大力强创新,提升新生动能

1、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修改完善《象山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计划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换人”、重点先进设备升级项目的补助,在原补助比例基础上都提高2个百分点,最高补助额度由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将规下企业和针织服装企业由原来的要求项目设备技术投资在200万元以上,降低到100万元以上;由项目库代替项目计划,简化项目申报程序。推进“机器换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提升劳动生产率,组织合力模具等7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凯捷生物、医疗精密、博禄德电子被列入市级重点工业新产品;日星铸业、云控电气等6家企业8个产品申报“浙江制造精品”项目。

2、推动两化融合。修改《象山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计划对两化融合项目由原来的一年建设期延长为二年建设期,项目验收注重项目对企业发展的实际作用,加大重点示范项目补助力度,其中对10个两化融合项目给予县级补助180.8万元。实施信息化推广普及工程,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oa+企业邮箱活动,第一批免费推广20余家试点企业;积极开展市经信委组织的软件推广活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正版、高效、便捷的信息化软件和服务,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加强调研谋划,形成智慧城市和信息经济“十三五”规划讨论稿。顺应“互联网+”形势,推进在医疗卫生、财政两个领域的大数据项目技术性研发和分布式数据架构搭建。加强特色智慧城市发展,试点丹东街道投资建设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培育智慧养老、智慧环卫等公共服务和管理智慧应用试点。加强县软件园企业管理,年底计划安排近10家企业入驻,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助力企业往高精专方向发展。1-5月份,全县软件企业的总产值超过14550万元,同比增长20%,兑现2015年2个市级软件扶持项目,组织6家软件信息企业申报县级专项扶持资金。

(五)着力抓节能,倡导绿色发展

1、科学分解各项指标。对照去年度节能指标完成情况,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形成2016年度节能考核指标,将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规上工业能耗总量指标作为工业经济考评主要项目分解至各镇乡,并且将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项目、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节水型企业创建等列入工作经济考核附加范围。

2、推进重点节能工作。抓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出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不定期通报各单位淘汰情况。1-5月份,共完成燃煤锅炉淘汰改造16台,下达2015年度燃煤锅炉淘汰改造补助资金637万元。继续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县内近百家小印花企业将通过集中建立印花企业产业园、关停一批、整合做强入园等方式进行提升。

3、加强节能改造管理。在《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新增节水型企业创建费用补助,安排华宇食品3家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安排9家企业开展能源监察,16家企业列入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开展对宁波凤泰塑料电器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塑料制品新建项目等9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对2014年底前获得县级节能审查批复且竣工投产、未通过节能竣工验收的43个能评项目进行专项验收和后评估工作。

(五)聚力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1、深化精准服务。深化三级联动服务全覆盖机制、企业服务责任人机制、企业困难(需求)处理流转机制、督查考核和评价奖励机制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难题“金字塔”式分层解决模式。年初以来,围绕工业强县实施举措、重点项目推进和加强困难企业帮扶推进工业平稳发展等议题由县委书记、县长牵头召开的工作例会3次。

1-5月,全县“企服云”登陆人数291人,进企服务164次,共收集难题75个,直接答复解决11个,流转55个,其中提交工作例会35个,已经解决22个,回访满意率达100%。深化“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四方联动机制,扩大转贷融资规模,加大企业融资帮扶力度,1-5月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为207家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在保余额6.76亿元。

2、推动管理培训。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排摸上报计划实施管理咨询企业22家,其中市级有望达到8家。组织企业赴台州开展见学绩效评价工作,强化企业管理促降本增效。邀请上海交大祝立宏教授作《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讲座,开设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管理实践与投融资创新研修班30人;组织赴厦门大学开展工办干部等工业线业务骨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推荐赛德森等5家企业负责人企业参加市高成长企业和高学历企业主培训。

3、推动市场扩张。积极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宏海水产、宏达根雕、云朵网络、素子园等7家企业参加第23届津洽会暨第13届pecc投资贸易博览会。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4家工业企业产品被列入2016年度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制定山海协作工程工作计划, 基本落实8000万元产业合作项目。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开展专业技能人才培训。

从下步发展趋势看,我县工业经济仍面临较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宏观经济大环境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尚处在l型的底部探明期,总体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暂时难以出现根本改变。但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军民结合等重大战略,且发展制造业成为全球共识和国家战略,随着宁波市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相关工作的推进,和“打造宁波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目标共识的达成,我县制造业发展将迎来机遇。同时,我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转型初显成效。

但另一方面,我县工业经济存在五个短板:

(一)制造业产业层次相对较低。我县传统产业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资源的初加工,战略新兴产业整体处于产业孵化与初创发展阶段,增速与北仑等区市相比发展缓慢,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升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不高,企业年研发能力投入比低,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总体较少。

(三)企业梯队结构尚欠合理。亿元企业、规模企业占比在全市处于下游水平,梯队结构呈现“哑铃”型,发挥主要力量的中型企业少,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工业投资项目少且分散。我县招商工作是短板中的短板,近几年招商落户项目少,本土看得见的工业投资只是产业的简单平移,投资强度不足,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难以做大做强。

(五)企业高精专人才匮乏。全县人才资源不到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面临高精人才引进难、留驻难等问题,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

(一)以统筹发展为支撑点,保增促调

1、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完成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建设,形成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和产业基金协同支持产业发展,积极用好用活2个5000万元新增资金。开展原有工业政策与新工业政策的梳理对标工作,之前县相关扶持政策符合国家的规定继续执行,奖励方式或标准有调整的`以新政策为准,对需要细化的内容抓紧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以明确,进一步发挥政策杠杆作用。

2、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强与人民银行、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数据对接,突出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和生产预报工作。继续做好临港产业及主要行业的科学分类工作,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监测分析作用。根据半年度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切实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强化分析,强化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求突破、比赶超,全力以赴完成规上产值6%、规上增加值7%增速目标。

3、加强企业帮困解难。开展“双带双走”活动,做好7月集中服务月。按照“树立精准理念,持续精准发力,强化精准服务”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县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领导干部“一对一”企业帮扶机制,优化企服责任人制度,巩固企业难题分层次解决模式。强化风险帮扶,坚持“化旧控新”原则,一手抓处置化解,一手抓监测防控,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破保结合积极化解企业“两链”风险,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二)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提质增效

1、坚持示范发展引领。配合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项目库,深入谋划一批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产业示范试点项目,重点打造制造业“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企业,巩固提升戴维医疗、申菱、日星铸业等一批现有“单打冠军”企业,引导和培育乐惠、合力、锦浪等一批有潜力的企业成为示范企业,坚持示范引领,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及产品。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通过举办“机器人”现场会等形式,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2、推进融合深度发展。加速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增强象保合作区、经济开发区等工业主平台的吸引力、向心力、集聚力,以产城融合为战略方向,推进生产、商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两化融合,以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智能生产”示范工程为契机,强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智能应用对接,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市县两化融合项目,挖掘两化示范企业和项目,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示范企业2家以上,市级以上试点贯标企业1家,市级以上示范项目5个。

3、推进“突破性”改革事项。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在石浦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由县政府正式出台县五星绩效评价办法,通过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进行权重分析,在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对企业开展深化限制,促使企业提高效能。加快企业“降成本”行动,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减负政策和减免收费项目的宣传,做好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水电价气价调整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

(三)以创新驱动为关键点,做精做专

1、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出台管理咨询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争取申报市级管理咨询项目不少于6家。继续推开epr等先进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择优甄选信息化服务商及软件企业,组织与有两化需求的企业进行技术对接,普及、深化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做好小升规企业、精益生产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新生代企业家、企业高技术人才等专题培训。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围绕“中国制造2025”各项重点任务,鼓励企业加强以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工程学院象山研究院与企业的技术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提升新产品的产值率。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组织企业申报“机器换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设备补助等技术改造项目。

3、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免费无线热点建设,在原有的县三年免费热点建设方案基础上,针对医疗医院等重点行业和重要地点适当增加布局。加快推进智慧养老等重点智慧项目建设进程,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快各部门数据共享情况调查摸底,促进数据深度融合。做好软件产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大软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完成软件产值增长20%目标。

(四)以培育壮大为突破点,扶优育强

1、实施强企强链强区。针对县内规上产销率偏低、两链风险发酵的短板,加快对船舶、水产、针织等行业兼并、重组与整合步伐,腾出用能、用地及海岸线资源。加快传统产业平台建设,建成完善针织服装面料中心和模具热处理中心,特别是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发挥新兴产业作用,重点加快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生命健康)等发展。整合提升镇乡工业功能区,促成西周镇等市级小微企业集聚区和晓塘乡县级集聚区年底顺利建成。

2、强力推进工业投资。落实项目责任制,召开工业投资工作会议,督促镇乡(街道)及园区围绕年度目标和时间节点对辖区内工业投资项目进行排查,制定路径图加快推进;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和项目办及涉企办的作用,采用现场办公和协调会等形式,加快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各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促使未建项目早开工;对已开工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做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力争项目早竣工早出效益,争取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的目标。

3、加大企业梯队培育。针对我县企业规模偏小短板,继续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支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引导关联企业和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带动力和竞争力。加强高成长企业培育,力争通过市里验收达到6家,完成百家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天安、正业成功列入2016年省“三名”企业。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强小微企业删选分类监测,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0家总量达到500家以上,亿元企业达到90家左右。

(五)以强化保障为着力点,夯实基础

1、坚持节能降耗。抓民生实事工程,继续做好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倒排时间节点,每月对比镇乡淘汰进度,争取完成淘汰任务。继续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加快县印花企业产业园建设。以技术节能为基础,加强重点领域节能,运用差别电价惩罚措施倒逼铸造企业淘汰剩余注塑机,通过政策补助、推介会典型宣传等形式推进注塑机节能改造与更新淘汰。

2、推进市场扩张。实施 “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大县信息化服务中心扶持力度,集中精力打造本土资源电商平台,降低企业电商投入成本,鼓励针织、水产品、农副产品等相关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及人才培训,争取规上企业电商培训普及率达到100%。

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参加宁波服博会、宁波智博会、郑交会、兰洽会等各类专业展会,全力完成“宁波周”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做好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申报协调工作,让更多企业享受政府采购优惠政策。继续做好以“接轨上海”为重点国内合作和“山海协作”工程工作。

3、提升系统履职效能。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凝聚主动服务、认真履职、勇于担责的共识;强化局干部队伍和基层工办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精准服务、精准施策的能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经济工作责任目标,抓好责任督查落实,抓好涉企服务责任对标,确保圆满完成经信领域指标任务。同时,做好船舶修造业和民爆行业安全生产、g20管控企业停限产等工作,全面护航g20峰会。

今年来,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省、市人口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爷爷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狠抓贯彻落实,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着稳步有序的发展态势。现将我区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度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计划之内。20xx年度(按计生统计年20xx.10-20xx.09,下同),全区总人口为532455人,其中常口441096人,流口91359人);出生7639人(含流口,下同),政策符合率为97.65 %,政策外多孩率为0.13%。

2.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水平。全区出生性别比为102.82。

3.出生统计准确率:96.66%。

4.按序时进度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截止10月底,已参检并录入信息系统4786人,完成上级指导数(5774人)的82.89%,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5.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20xx年,全区共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281人,金额257400元,兑现率100%。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计生责任制

今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市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解决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困难问题。区领导多次到我局调研了解全区计生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计生奖扶、行政执法、社会抚养费征收、打击两非等重点工作召集有关部门和各街镇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综合治理难题。同时,区里还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区领导亲自主持计生工作汇报分析会,听取工作汇报,分析部署阶段工作。

区计生领导小组组织督导组加大对各部门和十街镇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情况的督查力度,同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把好各种聘任、评先、选拔的计生审核关。20xx年度,全区共审核个人各类评先评优、选拔和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入职政审合计579人,否决3人;审查单位集体各类评先评优551家,否决1家。

(三)开展新闻报道,做好国策的正面宣传工作

我区以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为重点,通过计生宣传栏、政务网、新闻媒体等阵地与上街宣传、入户随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大力开展生育文明倡导和婚育新风宣传活动。确保干部、群众对计生政策及各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全区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新闻报道173篇,其中国家级媒体4篇,省级媒体110篇,市级媒体59篇。

(四)落实好单独两孩政策

生育政策调整后,为落实好单独两孩政策,我区不断加大现行生育政策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上街宣传、入户随访等途径,尽最大努力将单独两孩政策的有关知识、适用对象条件、申请办理的材料和程序等宣传普及到所有的单独家庭,确保政策得到落实。20xx年,共为1721对单独夫妇办理了再生育申请手续。

(五)抓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20xx年度,全区流入91359人,新增98296人,注销101056人。流入出生1457人,其中政策外40人,政策符合率97.25%;流出出生50人,政策符合率100%。为做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区域协作,我区先后与108个兄弟县(市)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协议,其中省外76个,省内32个;流出人口协查率100%,流出人口反馈率100%。

(六)努力攻坚综合治理难题

1.打击“两非”工作。自去年10月以来,我区共查处“两非”案件11例,其中1例为重大案件。

2.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截止目前,我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17例(其中一例为分期缴纳),金额158.9577万元。

(七)践行群众路线,促利益导向增量扩面

关怀关爱计生困难群众。20xx年,开展幸福工程扶助了70户困难家庭,发放扶助金70万元;通过金秋助学扶助困难家庭学生24人,金额53000元。我局加大重大节假日对计生困难群众的关怀慰问,元旦春节慰问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及孤儿家庭共计509户,金额达26.2万元,其中慰问愿意接受关爱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293户,金额146500元;中秋及国庆节期间慰问计生困难群众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共计469户,发放慰问金23.45万元;开展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慰问70户,金额7万元;各街镇、社区关怀慰问计生困难群众累计2131人,金额达84.2296万元。

2.关爱特殊困难群众。20xx年,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全区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工作正式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轨道。鼓楼区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金从往年的500元提高至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具体为非低保的特扶群众每人每月扶助1000元,属于低保的特扶群众每人每月扶助1300元。

20xx年全年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合计504人,金额609.48万元,其中扶助第三代失独家庭49人,金额58.8万元。此外,开展独生子女家庭紧急救助活动,救助失独群众22人,发放救助金66000元;为14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失独老人代缴了保险费用;为2名失独老人代缴不低于50%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对年老的失独人员入住区老人公寓的一次性补助500-1000元。计生部门主动将失独人员名单等信息对接给各街镇民政办和社区居家养老站,由政府为60岁以上生活困难的失独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3.全面铺开城镇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我局根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奖扶的人员培训、宣传、咨询、收件、审核、统计等工作。为使广大市民群众在短短的时间内了解本项民生政策,将奖扶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先后在海峡都市报发布新闻报道,在福建日报和福州日报刊登公告,同时督促各街镇、社区入户宣传,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项利民政策普及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对象。20xx年度,全区共有7407名群众因此受惠,发放奖励扶助金达891.36万元。

(八)创新服务模式,率先试行网上便民办证

为方便群众办证,我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便民办证服务模式,积极研发“鼓楼区计划生育网上办证系统”。10月份,鼓楼区计划生育网上办证系统正式开通启用,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居民可通过网络申请办理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等计生证件。使广大育龄群众办理计生证件需请假、托人代办或跑长途等麻烦,群众只需在联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键盘,按系统提示要求填写信息并提交有关电子材料即可完成办证事宜,大大地解决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落实完善计生责任管理机制

突出强化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工作。继续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动摇。各级党委、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同部署、同推进,定期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了解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区计生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部门和十街镇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督查和指导工作,协调推进层级间、部门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着眼计生事业发展全局,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工作融合、人员融入、情感融洽”,扎实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同时加强新老机构的过渡和衔接工作,确保机构改革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标准不降,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进一步稳定工作队伍,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培训教育, 落实好人员待遇,健全考评和晋升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以优质服务和高效廉洁为特征,以育龄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素质高、业务强、干劲足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

我们将根据省、市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核定的“三定”方案,进一步梳理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整合、简化、规范计生业务办理流程,努力把计生系统建设成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业务规范、服务高效的职能部门。

(二)全力夯实基础工作

扎实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倡导生育文明及婚育新风尚;不断创新载体和内容,努力将计生政策法规、办事程序、避孕节育等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确保育龄群众对计生知识的知晓率在90%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计生政策,明确奖惩措施,按照简单、易懂、管用的要求,把有关政策通俗化、生动化,反复宣传、滚动宣传、经常宣传正反两方面典型,形成规模效应、立体效应,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扎实做好国家验收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创建活动,迎接国家验收。按照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的要求,实现辖区内流动人口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与常住人口一样平等地获得计划生育服务,开展免费的查环查孕、四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落实好流动人口各项奖励优待政策,积极开展困难帮扶等生育关怀行动,全面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入户随访和入户巡检等日常工作,实现人口流动信息动态监测,及时采集更新信息平台数据。开展部门信息交流互动,及时核查比对人口信息,适时更新系统数据,提高人口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积极开展区域协作,做到流动人口重点对象协查率、信息接收及反馈率、反馈及时率均达100%。

3.扎实开展利益导向工作。(1)促普惠政策向计生户倾斜。继续深入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做好计生利导政策与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普惠性政策的衔接。(2)做好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城镇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助工作;(3)落实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4)关爱健康,开展免费妇科病普查服务。(5)积极开展独生子女家庭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突发事故帮扶,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在经济、养老、医疗等方面提供帮扶救助。

4.深化办证改革,全面优化便民服务。明年继续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以方便群众、服务人民和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进一步依法精简计划生育办证程序及材料,健全完善计划生育网上办证系统功能,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网上办证便民服务,尽最大程度方便广大育龄群众办理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等计生证件,使居民办理计生证件办证免去请假、跑长途或托人代办等麻烦,只需在联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键盘,按系统提示要求填写信息并提交有关电子材料即可完成办证事宜。同时,继续推进阳光计生行动,依法规范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居务、办事事项等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做好12345网上便民诉求和阳光计生热线服务,妥善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进一步优化服务管理,组织开展全区性的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和计生专项经费的检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三)着力解决综合治理难题

1.协调推进部门信息交流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卫计、公安、民政、教育及劳动保障等部门信息交流合作。20xx年,计生统计口径将改由男方户籍地管理为主,我区因区位的特殊性,新增管理对象将近15万人,相当于总人口增加了35%,这势必增加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基层工作及人员配备等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可能出现管理不到位指标无法完成的问题。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因统计口径改变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尤其是卫计信息与公安户籍信息的共享交流,扎实做好人口信息的核查核对等工作,严防管理漏洞。

2.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继续防范生育政策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多生育风险,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尤其是多孩生育。切实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协调推动计生、卫生、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依法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协调推进,合力完成工作任务。20xx年,要实现将经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拒绝缴纳或无故延迟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当事人的信息依法纳入征信管理,增强违法生育人员诚信守法意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促进人口长期有序、均衡地发展。

3.强化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查处力度。认真排查,将党员干部花名册与政策外人员名单比对,取证到位的按照高限作出征收决定,同时及时跟踪纪检监察部门,确保党纪政纪处分到位。

4.强化打击“两非”工作。落实孕前、孕中及产后全过程跟踪服务,对一些孕情突然消失的情况,抓住线索,及时追查,从源头上预防“两非”行为的发生。加强与卫生、药监、公安、妇联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对辖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对违法分子的强力威慑和高压态势。

(四)创新培育典型,进一步提高计生服务效能

继续探索计生服务管理新模式,将工作创新、典型培育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实施人口文化“精品工程”,继续抓好优生优育、早期教育、一居一品等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生育文化知识知晓率。推进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工作,落实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倡导育龄妇女实行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推进基层计生群众自治工作。

县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我县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第一批安徽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小辛集乡城西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乐土镇双龙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增长9.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增长8.9%)。20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7元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9.9%,位居全市第三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年上半年,农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理念,以党建为统领,定计划,拿方案,细化任务,挂图作战,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较好。第一季度,全县一产增加值9.946亿元,同比增速5.5%,上报预计第二季度增速达4.5%以上。一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3元,位居全市第二,增速10.4%,位居全市第三。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出台有关文件,引领指导产业发展。农委牵头,先后起草出台了《蒙城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蒙发[2018]17号)、《蒙城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蒙发[2018]18号)、《蒙城县2018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蒙办[2018]32号)、《蒙城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奖补办法》(蒙政办秘[2018]57号)、《蒙城县扶贫专项资金参股分红型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蒙政办秘[2018]58号)等文件,为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和措施,推进了农委工作有力有据顺利开展。

2、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种植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共引进、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108个,其中小麦36个、玉米34个、大豆5个、红芋4个,其它作物6个。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瓜果蔬菜主要推广马铃薯、包菜、茄果类名优蔬菜及瓜类良种,推广面积25万亩。建设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点15个,优质粮食生产面积达到60万亩,强筋小麦订单生产25万亩,今年午季小麦面积189.7万亩,据调查队提供,全县小麦平均单产为505.2公斤,较去年518.6公斤减少13.4公斤,减产2.6%。完成蔬菜面积32.3万亩,总产量88.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3.2万亩,新增水果0.42万亩,其中设施水果0.25万亩;中药材种植9.87万亩,其中午季新增3.67万亩;发展虾稻共作达4.6万亩。同时,认真开展作物苗情、病虫情、土壤墒情及灾情等“四情”监测工作,及时发布田管技术意见,农委成立8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重点推广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一喷三防技术”、玉米机械化科学播种技术、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特别是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推行两次施药,使赤霉病发生率控制在1.47%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了种植业优质高效生产。

3、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农业经营活力。(1)完善“三权分置”,加强成果运用方面。截至目前,按照省确权办要求,我县已配置符合县级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运行的涉密单机及硬件设备,下步由省招标技术服务单位,构建县级数据库软件系统。同时依托县菜篮子办网站搭建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1-6月份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12条,实现土地流转面积0.89万亩。

(2)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清产核资。我县去年已完成145个村清产核资,16个村股权改革试点。今年1-6月份,对已完成清产核资的村补充完善45个村,余下村的清产核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5个股改村正在按照序时进度开展。其中,立仓、乐土、双涧、庄周等乡镇进展较快。(3)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除城关街道外,余下16个乡镇、街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均已确定上报。5月25日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县农委、县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业务骨干、乡镇农综站站长、安泰普信、苏州瑞恒会计事务所负责人等赴天长市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农村“三变”改革,强力推进此项工作。(4)探索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6月份,全县新增规模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累计达118.82万亩,其中,立仓镇黎明村新增虾稻共作1万余亩,前胡村新增虾稻共作0.35万亩;小辛集乡白庙村新增规模种植桃树700余亩;漆园镇六里王等村新增流转面积3000余亩。全县新增家庭农场145家,新增合作社133家(依据工商部门注册)开展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组织推荐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4家。

4、注重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全县农业招商新引进农业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额26亿,到位资金5.1亿。目前新落地建设的项目4个:一是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花生油项目,总投资5000万,落地在食品产业园区;二是宏桥生物质沼气发电生物质有机肥循环利用生产项目,项目由徐州宏桥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68亿元,占地104亩,建设6mw生物质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循环利用生产项目,落地在马集镇田桥社区;三是多彩多肉植物园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0.8亿元,项目建设位于乐土镇双龙村,目前已流转土地140余亩,建设一期工程:标准化智能连栋大棚;四是强英鸭业有限公司,种鸭二厂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0.2亿元,项目位于蒙城县王集乡两杂制种厂境内,目前建设用地租赁合同已签订,租赁用地204亩,土地租赁费用已支付。另外,正在洽谈的安徽昊元生物质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1.4亿元,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餐桌、果盘、花盆等产品;中化集团投资建立中化农业蒙城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2018年1-6月,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同比增速-9.2%;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4家,同比增速-8%。入驻食品产业园共企业17家,其中,新引进企业3家(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花生油项目,项目总投资0.5亿元,项目由安徽流溪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6万吨花生油;上海心中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4000吨干果坚果杂粮系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0.8亿元;中国寿叶堂国际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寿叶堂生物制药生产研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企业1家(福建好彩头食品股份公司拟在我县投资建设休闲食品总部及食品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休闲食品总部项目投资不低于1.5亿元);全县共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2家(其中,省级9家,县级33家),联合了1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61家家庭农场(养殖场);重点培育蒙城金冠面粉公司、安徽东升食品公司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支持安徽省蒙城县恒瑞面粉有限公司、蒙城于氏德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蒙城宏健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安徽名牌产品;组织海龙菊花、广志玫瑰等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安徽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组织9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参加2018年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投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45个,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正在创建省市级绿色果蔬标准园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县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19个;小辛集乡城西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乐土镇双龙村、小辛集李大塘村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漆园花园村大棚蔬菜、板桥和平村杜仲等8个村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拟推报蒙城县岳坊镇九龙湾休闲农庄、蒙城县楚村镇京辉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推报蒙城县双锁山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月亮湾、鹏济山庄、国亿山庄、龙盘山庄等4个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在市农委网站公示;已组织15家新型经营主体申报第三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认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范集韩寨樱花节、篱笆梨花节、立仓荷花龙虾节和龙虾美食节,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农业质量和效益提高。如,虾稻共作产业面积4.6万亩,涉及立仓、楚村等乡镇,平均亩产小龙虾150公斤以上,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亩产水稻500公斤左右,因水稻品质优良,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大米价格,亩水稻收入达2500元左右,合计亩收入近8500元,全县虾稻共作年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增收近亿元。实现了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目标。

6、强化农业执法,确保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蒙城县2018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蒙城县2018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18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的通知》、《蒙城县2018年春季禁渔工作方案》、《关于加强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18年第一季度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印发了《科学购种提醒》、《如何选购放心种子》、《严厉打击农资忽悠团》等不干胶张贴画、宣传单0余份;县农委与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蒙城县2018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并多次采取联合执法行动。今年上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23起、立案23起,其中肥料案件5件、农药案件8件、生猪屠宰案件3件、种子7件,目前结案16件,罚款7.85万元,其余案件正在进行中;有效查处“农资忽悠团”8起。

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截至目前,共抽检蔬菜样品6721个、畜产品1172个、水产品489个,合格率均达100%;开展畜禽产品安全抽检,截至6月底,检查生产经营390余家,产地检疫生猪16万头、鸡180万只、鸭1400万只、牛羊0.3万只;检疫屠宰环节生猪11万头,开展“瘦肉精”集中监测1次,共检测养殖环节0.8万头,屠宰环节0.6万头。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0.7万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500余头;开展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水产品抽样检测,未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物残留,检测结果均合格。

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控,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已把蒙城县乐双家庭农场、蒙城县龙派坊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陆吉明家庭农场、蒙城县席田浩鹏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易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蒙城县三杰家庭农场、蒙城县长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列入“红榜”名单。同时对农产品县级检测三次以上不合格或出现安全问题的列入黑名单,并予以公示。

稳步推进“三品一标”奖补和认证工作,新增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蒙城县龙派坊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乐惠家庭农场等7家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认证企业证书已印发。15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奖补已兑现.

7、推行多种模式,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稳步开展。通过认真谋划和反复审核、筛选,建立了2018-产业扶贫项目库,共纳入产业扶贫项目332个,其中参股分红项目255个(2018年实施的54个、实施124个、20实施77个);万吨高大平房仓5个;特色种养业奖补51个项目(每年17个);烘干塔项目21个;落实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奖补政策,目前,对我县6727个自我发展型贫困户打卡发放奖补资金1383.35万元;做好规划促进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在贫困村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招聘安徽农业大学对我县60个贫困村每村制定一个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前期的资料搜集,近期到村实地调研规划。截止目前,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发展1项以上特色产业,每村建立了1个以上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其中16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全县特色种养业达标户达到9989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9200户(省任务基数)的108%;实施项目的贫困户17830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25026户(省任务基数)的71.2%;全县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6367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25026户(省任务基数)的65.4%;财政投入10200万元,户均4075元,其中支持村的烘干塔项目21个30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参股分红)项目54个2500万元;支持贫困户的林业奖补项目17830个4700万元;全县有2个贫困村的主导产品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是小辛集乡辛集社区和郭湖村.

8、狠抓综合防控,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午季,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原则,突出“三抢”(抢时、抢收、抢种),推行“以种促禁,以用促禁”。全县16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工作,建立托管管理网格3500个,参与托管的农机合作社251家,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作业合同236253份,托管面积189.7万亩,托管率100%,3天时间完成夏收、6天时间完成夏种任务。同时,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全县秸秆堆放点、收储加工利用点申报52家,经县安监局初验合格的有44个,畜牧饲料化利用收储点申报33个,经县畜牧水产局初验合格的`有23个,总计收储小麦秸秆20万吨。午季秸秆还田利用率77.2%、离田利用率22.8%,综合利用率100%,确保了禁烧“零”火点工作目标。同时,指导耕地保护、监测和修复180余万亩。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1-2个百分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涉及耕地面积近4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8%左右;全县设置有害垃圾乡镇收集点17个,村级回收点290个,村级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点285个。将残膜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控制在3%以内;全县规模养殖场573家,200家建立了污染治理设施,其它养殖场治污减排设施正在有序建设。

9、统筹部署安排,推进其他重点工作扎实开展。(1)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划定方案制定、任务分解,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招标,目前正在实施,地块信息采集、图斑制作任务已全部完成;(2)做大虾稻产业,完成虾稻共作产业奖补验收,正在汇总上报;(3)实施玉米改大豆行动。涉及的8个乡镇已全部签订承诺书,协议书签订及到户清册登记完成95%,已落实大豆扩种计划,受到农业部大豆扩种项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4)为全县24.18万农户落实1.79亿元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亩均83.74元;(5)年千亿斤粮食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下周可以挂网招标;农产品电商园正在加快招标。(6)开展“四送一服”,组织农委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造“四最”迎商环境。(7)实施农业信用担保“劝耕完成1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发放6823万元。

二、党的建设情况。

今年上半年,农委党组(党委)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以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农委上下,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工作主动,风清气正,未出现违反党纪国法现象。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成立了以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机关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是全委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蒙城县农业委员会党委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支部,按照党建“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确保我委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强化学习,全面了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建立健全支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廉政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每周一、三、五集中学习时间,定期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积极组织全委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抓好廉政教育。学习《廉政准则》和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抓好机关支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查问题、抓典型,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央四个长效机制等相关资料,利用每月的党员主题活动日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点对点帮扶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不褪色。

4、按照县委要求做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农委系统各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真正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使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

1、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推广后劲不足。农技人员特别是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存在学历和职称偏低、专业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突显出农技知识储备不够,与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主动更新意识不强。

2、经费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鉴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一些成功的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在生产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3、种粮比较效益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由于粮食生产效益低,面积逐年减少,项目实施难度正在逐步加大。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的多为中老年人,整体素质偏低,难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

4、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上半年我县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下滑严重,增速为负,主要原因在于我县有部分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行业代码更改,调整出农产品加工类,不在统计范围内,规模企业总数量由97家下降到77家,9家本月产值为零(其中有5家处于停产状态)35家负增长,再加上一季度是生产和销售淡季,规上企业数和产值不理想。

5、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农业招商引资的项目数量不够多,投资规模都不大,落地建设的只有1家,意向项目也不多,签约、落地的更少。

6、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不够。乡镇重视力度不高,截至目前,清产核资任务乡镇除双涧、乐土、立仓、庄周与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完成对接,同步开展了启动培训会外,其他乡镇均无进展;群众参与度较低,大部分群众不了解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改革积极性不高。

7、特色产业扶贫基础薄弱。个别承担参股分红项目的经营主体,受到市场因素及自然灾害影响,经营状况不太好,带动能力不强,难以兑现或足额兑现分红资金;个别贫困村特色产业规模偏小,标准偏低,效益不明显;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的户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

8、农业执法力度不强。一是工作经费不足,执法设施、设备落后,并且全年监测经费目前已用完;二是监管面大,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三是执法服装无法统一,影响执法力度;四是执法技巧、执法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半年,农委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目标,继续向农业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聚集发力,深入推进年初提出的“十大工程”。

1、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按照“稳粮食产能、增经济作物”的思路,落实好6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47万亩蔬菜、3.6万亩水果、12万亩中药材种植任务;加强秋季作物田间管理,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秋季丰产丰收。配合县城投公司采取“租-建-租”方式,建设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带动发展稻虾共作和小龙虾养殖。

2、养殖业转型升级工程。协调配合县畜牧水产局,继续服务好强英鸭业、襄大生猪全产业链和牧原生猪养殖做大做强。推行低碳健康发展,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好全国畜牧绿色发展示范县项目,新增绿色低碳健康养殖示范场15家。抓好水产增值放流。推进规模养殖场治污全覆盖。

3、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施园区建设“330”工程,即:建设漆园道桂园、立仓“十里莲花坞”、小辛集李大塘3个田园综合体,巩固提升现有的3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认真做好“四送一服”,努力培育规上企业,打造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提高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幅度。一是积极发展小微农产品加工业,对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鼓励他们积极申报规模以上企业;积极督促已达到规上企业标准而未申报的企业积极申报规上企业。二是全力服务好落地项目,力争新增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支持强英鸭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对蔬菜、中药材、粮食等冷冻、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给予扶持。四是大力发展通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利益链接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五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完成农产品电商园建设,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入驻;支持保堂集团建设小龙虾交易市场。六是紧盯招商项目。在谈的中石化麦可飞绿色防控精准植保项目。重点在立仓、楚村稻虾共作区和全县玉米后期开展绿色防控托管;中化蒙城农业服务中心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国农信通集团农业信息服务项目;10mw生物质沼气发电项目,解决我县襄大、强英两大养殖企业养殖场的粪污综合利用问题;昊元5000吨植物纤维环保制品项目。七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鉴安徽黟县塔川、浙江安吉鲁家村、江苏鲁直等地经验,谋划建设立仓湿地田园综合体,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八是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宣传推介蒙城优质农产品,积极参加展会招商活动。

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一是扎实推进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集成推广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培肥地力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二是全力以赴,全面深入实施秋季秸秆禁烧,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确保省市督查和卫星监测“零火点”。三是继续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加强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6、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一是重点支持“蒙城红薯”、“蒙城葡萄”、“蒙城小龙虾”等创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加大品牌创建奖补力度,争取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上有大的突破。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实现“零突破”;组织企业(种植大户)积极申报“三品”认证,与认证单位对接。目前已摸排10家单位申报“三品”认证,预计年底可完成“三品”认证产地10家,15个产品。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重点培育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完成2018年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0家、示范家庭农场40家任务。二是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重点培育各类产业协会、植保等农事服务组织,紧盯中石化(麦飞科技公司),建设蒙城精准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扩大农机全程作业托管范围,实现适宜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全覆盖。三是建立100亩以上流转主体数据库,实行合同签订、备案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8、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加快推进各种产业扶贫项目。7月底前,全部完成烘干塔项目建设,8月底前把第二批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兑现到位,9月底前完成高大平房仓项目建设;二是对参股分红项目调整受益率并进行绩效考评。对2018年新实施的参股分红项目保底受益率由原来的10%调整为6-8%。对-2017年89个参股分红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带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退出制;对符合要求的重新签订合同,并执行6-8%新的保底分红标准。三是继续做好贫困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对特色种养业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贫困村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确保全县60个贫困村特色种养业发展都达到省规定标准。四是继续把各种项目落实到村到户。紧盯项目不放松,对没有全部拨付到村、到户的项目资金抓紧落实到村、到户,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继续抓好“四带一自”工作。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进一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比例。同时,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或至少1人就业。

9、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发挥新成立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一是实施秋季农资打假工作、全国渔业执法亮剑行动、生猪私屠滥宰专项行动、兽药经营企业“二维码”追溯监管等。二是建设并使用好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信息平台,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三是在市级以上果蔬示范园、规模养殖场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试点。四是做好县乡两级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例行快检工作,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监管,确保市场“放心肉”供应。五是积极申报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

十、改革创新驱动工程。一是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考核。由县农委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局等部门配合,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对各乡镇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一周一通报,对后进乡镇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同时将通报结果纳入乡镇年终考评。二是营造宣传氛围,普及政策。各乡镇要充分动员村、组干部进行改革工作的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村级广播播放专家政策解读,召开群众大会,积极向群众宣传改革内容,使改革政策深入人心。三是积极协调省农委加紧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运行平台,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确权平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双涧镇赵巷村、小辛集李大唐等5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指导乡村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工作,2018年争取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不低于30万元。协同配合调查队做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监测工作,确保增速10%以上。积极配合金融部门推进“劝耕贷”和农业保险提标扩面。

总之,我们将全面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党员活动日主题活动、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交流活动以及县委组织部和县直工委安排的其他党建工作和学教活动,积极打造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扎实苦干、优质服务的农业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自2009年正式启动杭州市区老旧小区物改工程以来,在市区政府及古荡街道等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同诚物业秉承“创新思路,构建和谐社区”的宗旨,于2010年5月进驻古荡新村。半年来,古荡新村管理处以“沟通你我共创和谐社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战略思想,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发展,很好地完成了社区化准物业的进驻前期工作。截止今年11月底,已通过准物业热线电话,完成社区大小维修千余件,解决社区居民急难问题300余件,已有古东、古南、古北三处老旧小区初享社区化准物业之便利、快捷,其中房屋137幢,受惠住户达万余户。通过这半年的工作实践,古荡新村的各项管理已初显成效,社会反响较好,众多居民对准物业管理模式进驻社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以“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为载体,物业及社区相配合的具有杭州特色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体系正在得以顺利推行。下一步,我管理处将因地制宜,整合社区优势资源,配合社区特色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激活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打造个性化社区的服务品牌,进一步深化特色社区的魅力,努力实现一社区一特色的目标,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一、扎实推进准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房屋安全管理。

1、通过“平改坡”及旧小区整治的后续工作,在保障社区居民住用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房屋安全管理模式,推出“房屋健康体检”活动,建立房屋健康档案,形成房屋安全管理网络。

2、采取措施,切实解决社区居民住房特别是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维修难问题,把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纳入应急维修途径,实施先应急维修,后向受益市民分摊收取费用的做法,对确有困难的家庭经社区证明予以减免服务费,来确保准物业维修工作的人性化。

二、创新准物业服务方式,突出以民为本,服务高效。

1、以|“贴近社区、贴近居民”为理念,开展“零距离服务”活动,定时定点设立“物业接待日”,把办公室移至生活区,把办公桌搬至居民楼房头,面对面听取居民意见,当场安排人员现场服务。优化办事流程,为居民提供最快速、最便捷的服务。

2、提高社区与准物业为一体的信息化水平,构建“物业sos”电子管理平台,创建信息化报修、投诉、咨询等受理中心,实现对社区准物业包括工程、绿化、保洁、次序维护等各方面的有效联动,实现物业同社区及居民的有机结合,增强准物业的长期高效管理机制。

三、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创建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1、在小区环卫方面实现社区环境优美化,严格落实“六净”、“八无”标准,坚持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居住环境卫生整洁。在绿化美化方面,立足“新、美、靓、优”,按照“精细化、层次化、全覆盖”的绿化标准,制定绿化方案。预计与社区一起开展“认养一片绿地”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和小草同成长”活动,以签订绿地认养协议书等形式,联合小区内热爱花草等居民,协助准物业自育、移栽及养护绿地,使小区绿化有图形、美化有造型、亮化有特点,从而提高社区绿化品位。

2、老龄服务亲情化。准物业管理处对“空巢”老人、生病卧床的离退休职工等高龄人群,实行分片包干。进楼院,到床头,推行“一门式”服务窗口,让他们办事少走路,有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做到“电话一声响,办好几件事”,切实做到优质亲情服务老同志。

四、努力建设平安社区,创造平安生活环境。

针对社区地域广、人口多、大门多的现行特点,启动防盗窃、防诈骗、防刑事案件等预防机制。在综合治理上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以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在保安队伍中开展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目标化建设,层层签订治安防范目标责任书。开展保安队员专业知识与技防系统操作比赛,提高保安队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不断完善保安队员与公安民警、民兵应急小分队及老年义务巡逻队的“四位一体”防范体系,与社区共同开展“我守我家、我护我家”活动,有效维护小区治安秩序,为居民创造平安的生活环境。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古荡新村准物业管理处全体员工在默默无闻奉献的同时也在逐步积累着社区和居民的满意。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将继续以人为本,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使全体工作人员在管理服务工作中走向积极主动的方向,使社区化准物业的模式得以良性的发展。请市区政府及街道各级组织相信我管理处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将在2011年的工作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古荡街道准物业。

杭州同诚古荡新村管理处。

2010年11月28日。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强化生态修复保护,全市农业绿色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1)全力清退围网养殖。为加快推进滆湖网围养殖拆除工作,我委向省政府办公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汇报争取,省政府最终同意对宜兴滆湖水面围网养殖拆除按每亩6000元予以奖补,从而为宜兴市争取奖补资金总额7996万元,有力促进了任务推进,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维护了广大渔民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宜兴滆湖水面围网养殖退养工作已全面完成。(2)积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按照“一场一策”“一场一方案”要求,加快推进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治理。目前,全市已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146家,治理率达到80.2%,提前完成年度任务。(3)着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计划。以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为主要技术手段,全力推进我市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工作。累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稻麦专用配方肥36295.78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625.54吨,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2.5989万亩。预计全市今年化肥农药施用量比2020年下降3%以上。(4)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以沿江、沿湖、沿河湿地为重点,加快打造全市域湿地群。惠山古庄湿地公园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即将成为全市第五家省级湿地公园。完成造林绿化6200亩,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沿江湿地建设,要求严控长江湿地生态红线,推进江阴窑港水源地湿地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

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和载体建设水平,加快构建完善无锡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全面启动“百企建百园”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总额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梳理整合了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百企建百园”政策,先后召开了全市“百企建百园”推进会和全市“百企建百园”现场观摩活动,目前全市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点园区或“园中园”达到28家,超过年度计划的20家。(2)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在去年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家的基础上,市农委会同相关板块大力推进创建工作,积极落实项目资金支持,在高档花卉种苗育种基地、优质稻米加工全产业链工程等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下阶段农业农村部、省农委的验收评估打好了基础。(3)精心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认真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全市新增江阴市越悦农业、宜兴市百粮农业、惠山区小尾羊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认定江阴市牧野鲜生、惠山区金农生物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宜兴杨巷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成为全市第二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市农委会同全市七部门联合下发了《无锡市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意见》,成功组建了江阴鹏程、宜兴周铁等五个主体分工协作、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合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年,也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区***局在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鼓励创新发展、推动快速发展”这一中心,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认清形势增干劲,突出重点抓经营,求真务实谋发展,攻坚克难促转型,创先争优赢满意,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同步发展。在全局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局经营、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2011年1-11月份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业务总收入:截止11月30日,区局累计考核完成收入15103万元,完成市公司下达的收入计划16278万元的92.78%。与去年同期完成13225万元相比,绝对值增长1878万元,同比增长14.2%。

期增长了12.97%;

**专业全年基本收入计划为206万元,累计完成16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7.67%,占区局业务收入的1.0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79%。

(一)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更加注重思想建设,科学发展再添新动力。

1、抓好班子层面的宣传教育,领好路。

2、坚持抓好干部层面的宣传教育,带好头。

3、坚持抓好员工层面的宣传教育,鼓好劲。

(二)坚持以效益为核心,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加注重能力提升,营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1、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2、加强营销基础管理。

3、加大大客户开发和维护。

4、开展三大“营销战区”擂台赛。

(四)坚持以质量为保障,更加注重降本增效,企业管理再添新举措。

1、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财务管理。

2、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内部作业流程。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区局。

(五)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内部体制迸。

发新活力。

1、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

2、调整机构编制设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3、深化改革模式,优化服务方式。

(六)坚持以素质提升为根本,更加注重队伍建设,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1、加强技能培训,坚定不移走人才强企之路。

2、服务质量常抓不懈,树立良好形象。

(七)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更加注重作风建设,党建工作呈现新面貌。

1、落实党务公开工作。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5、抓好党员发展。

(八)坚持以价值为灵魂,更加注重和谐稳定,文明创建再创新局面。

1、加强文明创建工作。

2、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

第二部分:工作体会和不足。

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认真查找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深不透,发展思路不宽,发展办法不多,工作措施不实,创新精神不足,责任意识不强。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速度慢,经营基础不够扎实,业务结。

构不合理。

三是营销体系建设还未真正走上正轨,营销工作上缺少有效的方法,思路不新,力度不大,全局营销力量、营销理念还比较薄弱。

四是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大,员工主人翁意识还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发挥出全局员工的潜力和作用,员工尚未牢固树立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

五是品牌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12年,上海***将实现进一步的高速增长,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加快发展,创新突破,提高经营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双保”(保增长,保增效)。区局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完善机制,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结构,拓展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从严治局,进一步抓好服务,提升形象,带领全局干部员工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充足的干劲,投入到新一年的改革发展中。

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2年###***主要工作目标:

1、2、3、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个发展”这一主题,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重点加强“三大建设”。

思想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和。

艰巨繁重的目标任务,必须要牢固确立“坚持科学发展,鼓励创新发展,推动快速发展”工作方针,紧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统一思想形共识,唱响发展主旋律。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铸就精神支柱。

2、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二、牢牢把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机遇,调整结构,拓展市场,重点推进“三个深化”。

1、深化业务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

2、深化营销体系建设,提高营销贡献率。

3、深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三、紧紧扣住“服务促发展”这一主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重点推进“两项工程”。

1、推进员工素质工程,以“强素质”来“强服务”。

2、推进***形象工程,以“好形象”出“好服务”。

四、牢牢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抓好党建,构建和谐,重点实现“三个发挥”。

为了促进区局和谐发展,必须抓好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1、坚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核心保障作用。

2、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发挥市文明单位示范作用。

3、关心员工生产生活,发挥党政工团组织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机遇靠我们去把握,市场期待我们去拓展。###***将在市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抢登地方经济发展高速列车,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克服一切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发展中国特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区***局。

农委年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玉米54.66万亩,玉米秸秆生产量30万吨。目前控制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主要是秸秆肥料化、秸秆能源化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总计消耗秸秆10万吨。其中实施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利用秸秆5.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厂利用秸秆0.3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秸秆4.2万吨。

二、下步打算。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省农委相关安排,20xx年我市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91万亩,增加中药材、蔬菜、山野菜、杂粮等作物面积,减少秸秆1.75万吨。

2.加大秸秆粉碎还田力度。20xx年增加玉米收获机50台,将达到320台,消耗秸秆8万吨。

3.建设秸秆成型燃料厂。碱厂村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玉米种植面积为7000亩,秸秆产量约为5000吨,适合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用于加工秸秆固化块,年产量为20xx吨,年利用秸秆约为2500吨。成型燃料厂消耗秸秆0.45万吨。

4.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进程。调整养殖业结构,稳定生猪、蛋鸡、肉鸡生产,大力发展肉牛、绒山羊等草食动物等,提高秸秆利用率。20xx年秸秆饲料消耗秸秆5万吨。

5.针对剩余的十五万吨建议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秸秆焚烧。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实行全天候驻守,建立巡查和值班制度,分片包干、不留死角。要深入田间地头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秸秆现象。对秸秆焚烧行为,严格执法,对不能实行上述措施消耗的秸秆,限期清除弃置秸秆,采取强制性措施,将田间秸秆集中摆放在地头进行堆沤,发酵为有机肥。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各级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农民和生产企业没有积极性,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

2.运行方式方法仍需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部分项目只考虑到生产规模,而对原料收集形式、收集半径考虑不足,造成原料成本过高或收集困难,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稳步实施。

3.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有一定困难。xx市属于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如秸秆还田,面积小,有坡度不适合大型机械操作。

工作总结ppt|工作总结怎么写|工作总结开头|工作总结结尾|工作总结报告。

区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裕安区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致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33亿元,夏粮产量11.6万吨,比上年增产0.5万吨,油料3.9万吨,收获六安瓜片春茶3080吨。圆满完成了第一届六安茶谷开茶节及其系列活动的筹办工作。全区68万亩水稻栽插完毕,目前长势普遍良好。

(二)工作举措。

1、春耕生产及三夏工作扎实开展。联合质监、工商等部门及时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立案查处违规经营案件1起,保障了春耕农资市场的安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了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28期,受训种粮大户及农民达5200人次。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受到省农委表彰。积极落实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实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16万亩。通过改善生产、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实现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02.2公斤,比全区大面积小麦361.2公斤增产141公斤,增幅39%。全区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率达80%,夏收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区实现秸杆禁烧。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等夏种夏管工作同步展开。

2、茶谷建设迅速推进。一是完善了一本规划。从不同角度,对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六安茶谷裕安段概念性规划进行完善。该《规划》经过3次现场踏勘,5次座谈评审,历时4个多月时间完成,为推进茶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宏观指导依据。二是整治了一片环境。区委书记、区长先后十余次带领区直相关部门及茶谷沿线乡镇主要负责人现场办公,督查调度环境整治工作,拆除违建和危旧房屋约15000m2,补植绿化树木近20000株,墙体刷白达50000m2,搭建竹栅栏近20xxm,独山至龙门冲公路配套了反光镜、警示桩、边线边沟,茶谷沿线环境效果大增。三是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市茶谷建设指挥部下达的17项建设项目,除有2项因客观原因无法动工外,其余茶主题公园、茶博馆、百家冲茶园主干道及园内循环路等15项重要节点已按质按期完成。五是助兴了一方产业。新辟茶园基地2400亩,改造老茶园4000亩;茶谷沿线的齐头山茶业等7家茶叶龙头企业完成清洁化生产升级改造;徽六品牌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徽六茶业电商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位居安徽茶企首位;六安篮茶得到恢复发展,填补了六安黑茶类空白。

3、首届六安茶谷开茶节成功举办。4月28日,备受关注的第一届六安茶谷开茶节在我区独山六发瓜片主题公园盛大启幕,为丰富内容,同时举办了六安瓜片首届网购节、六安瓜片采摘高手挑战赛、六安瓜片非物质文化传承加工技艺演示、赏春品茗摄影、茶谷自驾游、蒿子粑粑旅游美食文化节及银企对接会议,开幕式及其系列活动无论在园区建设、场馆布置、交通安保,还是节目编排、氛围营造、产业推介等方面,均受到了国内外嘉宾和媒体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了六安瓜片品牌知名度,提升了裕安对外影响力,充分展示了我区推进茶谷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成就。

4、农业产业化持续加快。新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0.3万亩,新增毛桃、油桃、葡萄等经果林面积0.5万亩,全区经果林面积达5.3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无公害、绿色等农产品认证工作得到加强,打造农业物联网示范点3个,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推行。以“六安茶谷”为载体的城效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迅猛发展,启动“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谋划了江家店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林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六安茶谷、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规模化大型秸杆沼气集中供气等36个项目。

5、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在做好试点乡镇石板冲乡资料建档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启动实施20个乡镇街和开发区130万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已完成组织建立、宣传发动、业务培训、经费安排及摸底调查工作,等待测绘单位的进驻。全区共分为8个标段,根据测绘工作进度需要,每个投标单位最多只能中标一个标段,将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从省农委推荐的专业测绘公司中优选8家测绘单位,成立测绘组,进驻乡镇。现已有32家测绘单位报名,现正在实施投标、定标工作。

6、农村经营机制保障有力。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步入规范化。印发农民负担监督卡22万份,减负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29.3%,500亩以上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2.8万亩。全区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名、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日益增强。积极开展家庭农场发调研,规范家庭农场认证管理,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全区已经登记家庭农场63家,家庭农场趋向规范化发展。

7、林寨现代农业示范区初具规模。该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已编制完善,示范区通过不同层次中心服务地的培育和交通系统的完善,形成了“一心一园三区”的空间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格局。一心:以永裕现代农业生态园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园。一园:以石婆湖生态农业园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园。三区:高效种植示范区(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低碳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区(休闲农业)。

一是农业投入欠缺,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农业科技应用广度深度不够;二是受体制影响,粮食实际产量得不到认定,影响到产粮大县的申报和奖励;三是农技人员匮乏,自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由于老技术员陆续退休,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农技人员,加之现有农技人员职称长期得不到聘任,年轻人才留不住,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试验示范受到严重影响。

1、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抓紧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快以江家店镇林寨村为核心区、辐射面积达12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项目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入园企业3-5家,实现核心区初具规模。

2、狠抓粮食生产。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继续扩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争取资金投入,巩固拓展土地流转面积,精心打造5个绿色增产示范片、示范村及示范农场,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进一步落实水稻、小麦高产攻关技术措施,力争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跨入粮食产量大县(区)行列。

3、做强六安瓜片茶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财政支持现代茶产业项目实施,突破良种繁育瓶颈,加强行业自律;全力推进“六安茶谷”建设,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人力物力,争取把六安茶谷裕安段打造成为全市亮点;规范六安瓜片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扩大营销宣传,争创中国驰名茶叶商标2个,国家级茶产业龙头企业1家,实现茶农普遍增收。

4、提升农业产业化。制订实施《裕安区农业产业化“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重点扶持六安瓜片茶产业、皖西白鹅、蔬菜产业、浀茶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5、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按照省委省人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力推进土地测绘、现场指界入内页录入工作。以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建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与此同时,全力参与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并就其前期调研及筹备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大农村沼气、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项目工作,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全力突破休闲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农委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区农委立足自身职责,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发挥农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以“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第六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着力改善农村民生,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完成农产品保障供应。全区二麦面积18.22万亩,总产5.77万吨;水稻种植面积24.2万亩,总产13.97万吨;水稻每亩产量为577.5公斤;20xx年粮食总产19.81万吨,超额完成17万吨粮食生产任务。蔬菜在田面积5.1万亩,其中绿叶菜3.0万亩;地产蔬菜总上市量36.9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22.4万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出栏生猪30.80万头,家禽630.89万羽;水产品总产量9667吨。完成市下达的农产品保障供应任务。

二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20xx年,全区西瓜面积10211.2亩,亩产量2170.8公斤,亩产值9952元;甜瓜种植面积3440亩,亩产量1565.5公斤,亩产值7514元;草莓种植面积2525.2亩,亩产量1236.15公斤,亩产值19546元;鲜食玉米种植面积3861亩,亩产量755.5公斤,亩产值1948元;食用菌总产量6998.82吨,总产值5403.01万元。推进虾稻、蟹稻种养结合技术试验示范点建设,枫泾镇种养结合试点面积已达1100亩,效益十分显著。

一是粮食高产创建有新提升。全区建立二麦创建示范点41个,同时建立整建制推进示范镇1个,试点村5个,全区合计二麦高产创建面积41416.5亩,占全区二麦种植面积的22.9%。高产创建实施区平均亩产341.8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7.9%。张堰镇秦阳村一示范点亩产量达到446.5公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区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188个,同时建立整建制推进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水稻高产创建面积79512.83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3.1%。全区建立水稻超高产示范点34个,推广种植“交源优69”和“浦优22”超高产品种2146亩,每个镇落实1个水稻机穴播推广示范方,落实7.45万亩杂交稻和7.26万亩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进一步提升了xx区粮食生产能力。xx区张堰镇的226亩“交源优69”水稻丰产方平均亩产859.2公斤,在全市水稻丰产方中单产水平第一名。

二是蔬菜生产管理有新亮点。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完成17家园艺场的比例式注肥的水肥一体化建设,新增应用面积近4000亩,在配合“夏淡”液肥使用的基础上,达到了省工节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标。农业部、市领导多次到xx进行指导,三季度市农委专题现场会在金召开,四季度在市农委的蔬菜机械应用推进会上作了专题发言,xx模式在全市推广。xx区蔬菜研发中心基本建成,建有玻璃温室、act活水系统、多样化灌溉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成为xx农业新亮点。标准园创建位居前列。至20xx年底,我区已创建标准园42家,其中农业部标准园4家,市级标准园18家,区级标准园20家,创建总数位列全市前列。

三是种源农业发展有新进展。继续开展亭林雪瓜种质资源的提纯、创新及周年化栽培技术研究;引进越丽、越心、小白、蕉姬、醉侠、红玫瑰等草莓品种;筛选出香菇808和中香215等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筛选出科糯系列、沪五彩花甜、浙糯6号等较高品质和丰产性的鲜食玉米品种。自主水稻品种选育工作有新发展,水稻上自主选育的“金农香粳1267”品种20xx年完成了xx市水稻品种区试和生试工作,并参加了xx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多点试种,从目前田间长势看,比对照秀水系列品种有明显综合优势,产量高、熟期早、米质好;20xx年该品种将参加xx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望20xx年在本市范围内推广种植;选育“金香软1号”、“金香软2号”优质稻米作为xx岛品牌大米的主栽品种,深受市民欢迎。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在广东开展的罗氏沼虾亲本培育对比试验稳步推进;罗氏沼虾育苗3亿尾,市外合作育苗3亿尾,常规鱼育苗量2200万尾。

四是对外合作交流有新突破。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上海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新疆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推进xx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扬州大学合作,成立刘秀梵畜牧兽医“院士工作站”。加强国际交流,与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地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中国-以色列发展中国家农业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在xx揭牌。在枫泾科创小镇建立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首次路演上海农科院的6个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上海、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青睐。

一是大力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结合xx实际,对各镇(xx工业区)下达了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指标,督促各镇(xx工业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广大农户转变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生产,规范种植管理,提升生产能力。20xx年,全区共有706户家庭农场,其中粮食型及粮经型650户,水稻种植面积9.12万亩。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20xx年,为规范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管理,制定并下发了区级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年内根据新办法对现有龙头企业及新申报企业进行认定,新增2家龙头企业。开展了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经审核认定,全区共有24家合作社荣获区级示范社称号,为全区合作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0xx年,全区新增联合收割机21台,新增插秧机25台,新增水稻穴播机10台,全区已建成粮食烘干设施总吨位1722吨。“三夏”期间,共出动各类联合收割机610台次(其中外来收割机190台),较好地完成全区5.22万亩大麦和12.86万亩小麦的收割任务;出动大中型拖拉机627台,机械耕作面积25.2万亩;出动水稻插秧机185台、水稻穴直播机10台,机械化种植水稻面积8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5万亩。积极推进本区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作为20xx年“互联网+农业”上海高峰论坛的现场考察点,积极推进xx区水产研发中心以及xx区蔬菜研发中心两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10月18日,来自全国以及本市兄弟区县的论坛嘉宾考察两基地,并给予较高评价。

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基础、以“三品”认证工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检管并重,产控并举,全力抓好宣传和执法工作。20xx年,我区加强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农业生产违法行为,开展农资打假、不规范禽畜养殖整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等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档案追溯体系建设,推行蔬菜产地编码、防疫环节真实数据录入、水产日志、二维码追溯等追溯体系,顺利完成了区内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两大任务,全面推进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以“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动植物检疫、农产品抽样、资源养护、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等工作,确保了我区的农业生产有序进行。20xx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80人次,组织执法行动871次,检查各类管理相对人2586家次,开展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抽样8260份,检查市境道口车辆58537辆次,检验各类农机具1264台次,受理、审核各类行政许可(证、本)1978起,增殖放流鱼种9060公斤,无害化处理动物及动物产品1309.019吨,查处农业违法案件216件,罚没款总金额30.16万元,没收渔获物325.6公斤,没收禁用渔具153件。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一是开展春秋二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免疫工作。20xx年,全区共免疫猪口蹄疫1244290头次;牛口蹄疫35535头次(其中双价免疫17777头次,a型免疫17758头次);羊口蹄疫116504头次;禽流感15429312羽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906460头次;猪瘟995803头次;新城疫8437666羽次;小反刍兽疫60099头;狂犬病10159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二是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制订了《20xx年xx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开展了20xx年度动物追溯体系建设专项督查。20xx年,我区上传中央数据库防疫信息25239条,其中佩戴耳标5399条,免疫信息19838条;防疫头数849339头次,其中佩戴耳标154033头次,免疫695302头次。

一是积极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有力打击了私屠滥宰行为。二是强化对生猪屠宰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实行生猪来源和销售去向备案制度,加强台账资料的检查,并定期开展屠宰环节猪肉和猪肝违禁药物残留的抽样检测工作,督促生猪屠宰企业落实内脏包装规范要求,同时加大对生猪屠宰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力度。三是协调推进枫泾生猪定点屠宰场关闭工作,10月15日完成枫泾屠宰场的关闭工作。四是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管工作。20xx年,产地检疫生猪304634头、牛2431头、羊216头,家禽351.3010万羽,鸽267730羽。屠宰检疫生猪150386头,检疫合格出证150335头,销毁51头,内脏斥品17645公斤。检疫鸽产品2.99吨。分销换证:猪产品88.54吨、牛产品4.6033吨、羊产品0.22吨、禽产品62.61吨。

20xx年,我区共有183家无公害获证企业,绿色食品获证单位27家,3个地理标志,分别为xx蟠桃、枫泾猪和亭林雪瓜。我区三品认证率为87.63%,位列全市第二。一是受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完成10家合作社的材料审核、现场检查、产品抽样、信息录入等,并提交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同时,完成了68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的复查换证工作。二是完成6家企业的绿色食品续展工作,上海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青菜、上海晶绿结球生菜种植合作联社的生菜、上海鑫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等7家企业7个产品新获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开展4家企业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工作。上海明缘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晶绿结球生菜种植合作联社、上海生新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已通过gap认证。

20xx年,共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猪尿样6800份,沙丁胺醇共检测尿样480份,莱克多巴胺共检测尿480份,齐帕特罗共检测尿样120份,赛庚啶共检测尿样120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对我区草莓种植户共46份草莓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项目包括19种有机磷类农药和8种菊酯,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开展蔬菜中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检测项目包括19种有机磷类农药和8种菊酯,共检测蔬菜样品1256份。完成蔬菜速测82506份,合格率为100%。

一是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以现有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着力打造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xx蟠桃、枫泾猪、亭林雪瓜的品牌发展;着力打造“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品牌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和规模优势;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二是以农业节庆活动助推xx优质农产品摆上市民的餐桌。xx草莓节,把大批市民吸引来xx采摘鑫品美草莓,带动草莓销售节节攀升;xx田野百花节,与上海国际花展联动,四大核心赏花区游客爆棚;西甜瓜节,办到了“中国馆”脚下的世博源广场,前来品尝采购xx四大名瓜的市民络绎不绝;施泉葡萄节、吕巷蟠桃节、枫泾黄桃节、xx嘴海鲜节以及张桥羊肉节,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带动了xx农产品的销路不断拓宽,在提升xx美誉度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市民认识了xx,品尝了xx优质的农产品。

聚焦廊下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向地产农产品生产倾斜,实施黄桃、草莓、玉米、蓝莓等农产品以及净菜配送、中央厨房等的精深加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系列加工农产品。廊下鑫博海“中央厨房”每天解决12万人次的吃饭问题,形成了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的规模。联中双胞蘑菇引进荷兰设备周年化生产,全年可产蘑菇3000吨,运用国际领先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带动周边蘑菇种植户共同致富。

集中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枫泾镇古镇文化农业休闲旅游区、廊下生态园农业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xx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等四个核心农业旅游集聚区。四大核心集聚区以xx几条交通要道为纽带,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亭枫公路沿线,打造以树莓园、丰泽鱼种场、待泾村花开海上项目、新义农庄、新新果林、“好味佳”芝麻园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金石公路两旁打造以蟠桃、葡萄、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为主的经济果林产业带;金廊公路两侧打造结球生菜、时令茄果类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漕廊公路两旁打造以休闲垂钓、草莓、水蜜桃、葡萄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朱平公路打造以珠丰甜瓜、联中食用菌等为主的集采摘、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特色种植产业带。20xx年,全区主要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7.97%;实现经济收入10583.6万元,同比增长15.3%;带动就业9157人次,同比增长15.9%。

20xx年我区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xx县之一,为规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我区制定并印发了《xx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实施办法》(金农委字〔20xx〕231号)文件。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1名,认定294名新型职业农民。一是确定培育对象。主要包括从事经济果林、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和专业大户负责人共371名。二是制订培育方案。20xx年制订《粮食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和《经济作物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明确培育方法、培育内容和培育目标,使培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设师资队伍。优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师资,同时邀请部分高校和市农科院专家充实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包括区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2位、市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9位。四是加强实践指导。优选35位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每人指导10-20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实践操作工作,全年安排8-9次指导,全年累计指导300多次,1万余人次。五是继续鼓励和开展学历教育。去年参加学历教育的52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参加上海开放大学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学习,今年新增16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全年共有68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

一是通过节庆促进销售。西甜瓜节期间,四大名瓜凭着品质优良、质量安全受到了世博百联附近广大市民的亲睐。在三天的销售过程中,共销售xx四大名瓜等xx优质农产品68万元。二是探索东方cj电视购物销售xx小皇冠。6月13日晚8点开始,在半个小时的电视购物期间,共销售xx小皇冠1860箱,销售金额达到38.68万元。三是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区农委与1号店、菜管家等开展战略合作,把xx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优质农产品xx馆,开始全面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今年共销售8600多单,带动合作社基地销售500多万元,消费者浏览量达到20万人次,为xx优质农产品销售提供互联网支持,扩大xx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强丰无人售菜机创新销售模式。上海强丰以在xx市区标准化菜场内开设“无人售菜”直销点作为创新的销售模式,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设立31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强丰开设了自己的网上超市,以线上下单预订支付,然后到就近的自动售菜机、新型菜场取货的形式,创新了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五是农宝信科微农游模式尝鲜。开发移动智能手机端农产品供销平台app应用,拓展了农产品营销的渠道。目前该模式得到了市农委的认可,正在共同开发“微农游”app平台,已有150家休闲农业企业入驻,范围辐射长三角,涵盖餐饮、住宿、农产品营销、宣传、主题活动等内容。

一是推进“农民一点通”建设和应用。20xx年,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点击数80.5万(次),本村信息维护15841篇,热点信息维护16082篇,区级平台共录入信息1137篇。“一村一网”管理,“一村一网”本村信息维护13538篇,图片1375篇,平均评分296.9分(全年合格180分)。在市级行政村网站评比中,朱泾镇慧农村获得二等奖。做好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信息的维护管理,完成20xx年度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涉及24张数据表,涉及资金29769.2万元,所有数据都在“农民一点通”上公示。二是积极打造“12316”三农服务品牌。维护热线信息251条,有效处理各类热线咨询78起,同时开展“12316”三农服务宣传活动。三是以“xx农业网”为平台,做好为农信息公开和服务。20xx年“xx农业网”上共录入各类信息20xx篇。四是不断完善xx区农业综合数据中心内容。xx区农业数据中心主要包含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瓜果,本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录入数据共128700条。

切实提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率。区农委下发了《进一步提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工作通知》,要求各镇(xx工业区)经济管理事务中心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中尚未登记的农户,开展排摸、分析原因、逐一提出相关措施,并召开各镇(xx工业区)经济管理事务中心分管主任和土地承包专管员参加的业务推进会切实推动。经过镇村积极努力,20xx年,本区农户综合登记率从98.84%提高到99.12%,全区农户耕地(承包地及自留地等)流转面积24.01万亩,流转率达到90.88%,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区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一是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今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要求,20xx年,全区124个村已全部完成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了124个村经济合作社,并取得了村经济合作社证明书。全区124个村经济合作社改制时总资产35.5335亿元,净资产9.2982亿元,统计成员总农龄1442.3471万年,经济合作社入社社员12.4544万户,63.2353万人。二是积极探索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已启动山阳、亭林、廊下3个镇的镇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梳理、核实、界定阶段的`工作。三是推进村经分账管理工作。对至20xx年底已完成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并领取“证明书”的43个村,20xx年按照市、区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实行“政经分离、分账管理”工作试点。四是试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根据《xx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沪金融办〔20xx〕32号)的文件要求,在本区吕巷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共受理6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金额430万元。

“造血”机制项目推进总体顺利。8个镇7个项目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总投资6.80亿元,涉及市级专项帮扶资金1.69亿元,占本区可获得市级专项帮扶资金总额2.075亿元的81.45%,基本完成预定工作目标。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区已收到帮扶资金47452.5万元,其中:12家帮扶单位累计到账帮扶捐赠资金27300万元,市级专项帮扶资金13435万元,镇级财政配套资金6717.5万元。通过打造“造血”机制项目已支出帮扶资金40057.27万元。

20xx年我区村庄改造规模较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改造规模为5567户,涉及9镇1工业区的14个行政村,总投资概算11727.95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财政专项奖补资金6680.4万元,区级专项配套资金2226.8万元,镇级自筹2820.75万元。到20xx年底,各镇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内容,计划20xx年一季度完成区级验收。枫泾镇的中洪村、漕泾镇的水库村被评为xx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制定《xx区20xx年田间窝棚整治方案》,重点加强了对各镇(xx工业区)果园、蔬菜田间窝棚整治工作,加强对来沪务农人员的服务于管理,并严禁外来农户在本区掠夺性种植西甜瓜,通过对各镇(xx工业区)的不断宣传与督促,深入农户田头强化服务与指导,强化监督检查,来达到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良好发展的目标。20xx年全区应整治果林田间窝棚323户,其中本区54户,外来269户。最终完成整治323户,整治率为100%。20xx年全区应整治蔬菜田间窝棚474户,其中本区13户,外来461户。最终完成整治474户,整治率为100%。

20xx年我区启动了新一轮整治工作,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整治对象。今年我区通过进一步的摸底排查工作,共确定121户整治对象,其中本地养殖户90户,外来养殖户31户。二是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任务。根据新一轮的摸底排查情况,制定了我区20xx年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年整治任务。三是建立简报制度,掌控工作进度。根据全区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工作情况,共印发15期《工作简报》。四是加强指导和督查,推广典型。积极开展工作督查,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并将漕泾化工区及朱泾镇的整治工作总结成案例在全区推广。今年121户(场)不规范养殖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完成化工区防护林建设3369亩,全区新建林地8919.66亩,森林覆盖率10.81%,已超额完成市下达xx区“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10.24%的目标值。正式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工作,覆盖全区各镇、行政村。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构筑生态屏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大田防治次数比面上常规减少3次,每亩化学农药用量比面上常规减少50.55%。推进规模化畜禽场粪尿综合治理3家。

20xx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扎实开展“双创”工作。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确保完成最低保有量任务,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xx县工作。二是着力推进第六产业发展。以四大集聚区、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一批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农业,发展第六产业。三是以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改造农户8245户,总投资18174.35万元。四是以“互联网+”为手段,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农用地信息化管理,深化与国内外高端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五是以建设生态农业为切入点,全面加快农业环境整治与保护,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六是以推进农村综合帮扶为抓手,发挥帮扶综合效益,使经济相对薄弱村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有明显的提高。七是继续深化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

农委工作总结范文

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廉政建设,有力推动全委党的建设工作更加扎实有力。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梳理下发了《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的十九大精神“九个重点”》等学习资料,赴宜兴太华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宜兴白塔村、北京大学开展实地学习,引导全委同志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列出党风廉政建设22条主体责任清单、14条领导责任清单、7条问题清单,组织签订了《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坚持抓好廉政学习教育,采取委党组书记讲廉政党课、支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讨论、观看警示教育片、惠山惠山古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等形式,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加强农林项目和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开展项目抽查和总账、台账、库存“三相符”财务大检查,以查促管,堵住漏洞。注重运用“第一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管,抓好公职人员日常异常行为管控和违规吃喝监督。三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惠农服务。精心制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和专题讨论会,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引导全委同志强化“敢担当、善作为”的精神和作风,争当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践行者。在去年大走访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提高成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宜兴市杨巷镇芝果村挂职帮扶,帮助当地茶场安装了各类生产、安全设施,免费发放有机农资,累计支持金额近20万元。

农委年终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聊城市委、市政府当前几项重要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7月22日市农委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聊城市农委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县(市、区)农业局局长、农办主任、蔬菜办(多办)主任、扶贫办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聊城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半年工作会议精神、中共聊城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聊城市农委主任张世杰详细总结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关于上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张世杰主任说,我们以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为动力,借鉴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抓项目促调整、抓产业促提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实践,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局面。1—6月份,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4。95亿元,同比增加3。7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89。59元,同比增长15。47%。战胜三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夏粮喜获丰收,单产达到426。7公斤,增产1。5%;总产达到235。49万吨,增产1。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产销两旺,效益显著提高,总产603万吨,同比增长20%;畜禽养殖稳中有增,牛、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8万头、250万头、135万只、2。3亿只,肉、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7万吨和20万吨,分别增长3。14%、7。86%、1。47%;渔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鱼类产量3。24万吨、产值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8%和16。7%。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10个方面的提升:

(一)狠抓政策落实,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半年,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了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弱苗补助资金等补贴政策,下发资金6。09亿元;完成了733万元的扶贫项目、1。4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实了农民减负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落实了土地政策,换发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3。22万份,指导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7。3万亩。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落实,打牢了农业发展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带动能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共规划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25个,今年实施116个,目前正在实施。通过与省直对口部门对接,新争取农业项目近30个已经落户聊城。千方百计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为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发挥了应有作用。

(三)狠抓资金落实,提升农业产业投入规模水平。三年计划投资1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3亿元。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4月中旬以来已经完成投入7。3亿元,占全面投入的31。7%,农业产业投入的大幅增加,创造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工作的良好开局。

(四)狠抓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专业村达到180个,专业乡镇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21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131处,乡村农资经营服务网点3258个,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庄稼医院107处。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3家、17家和198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4家。全市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狠抓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动力。今年以来,面对春季长期低温天气灾害,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下乡促春管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了配方施肥、生化防控、一喷三防等技术,为小麦生产迎来第八个丰收年发挥了关键作用。畜牧、水产开展了科技兴牧、科技兴渔活动,农机部门积极普及机收机播,全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的路子逐步走开。

(六)狠抓改革开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活力。5月底,全市组织了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余种产品参加了2010年山东农产品及食品深圳展示订货会。签订销售合同近7000万元,达成招商引资意向协议2500万元。走出去、引进来,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七)狠抓生态建设,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春季造林13。16万亩,义务植树1560万株,新建和完善林网43万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00余万亩,新增绿色食品9个,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6。43万亩;扶持了4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改造标准化鱼塘6000亩,培育休闲渔业典型4处。同时,农业系统开展了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饲料打假专项治理等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打造聊城生态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成为聊城农业发展的新特征。

文档为doc格式。

农委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玉米万亩,玉米秸秆生产量30万吨。目前控制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主要是秸秆肥料化、秸秆能源化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总计消耗秸秆10万吨。其中实施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利用秸秆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厂利用秸秆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秸秆万吨。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省农委相关安排,20xx年我市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万亩,增加中药材、蔬菜、山野菜、杂粮等作物面积,减少秸秆万吨。

2.加大秸秆粉碎还田力度。20xx年增加玉米收获机50台,将达到320台,消耗秸秆8万吨。

3.建设秸秆成型燃料厂。碱厂村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玉米种植面积为7000亩,秸秆产量约为5000吨,适合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用于加工秸秆固化块,年产量为20xx吨,年利用秸秆约为2500吨。成型燃料厂消耗秸秆万吨。

4.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进程。调整养殖业结构,稳定生猪、蛋鸡、肉鸡生产,大力发展肉牛、绒山羊等草食动物等,提高秸秆利用率。20xx年秸秆饲料消耗秸秆5万吨。

5.针对剩余的十五万吨建议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秸秆焚烧。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实行全天候驻守,建立巡查和值班制度,分片包干、不留死角。要深入田间地头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秸秆现象。对秸秆焚烧行为,严格执法,对不能实行上述措施消耗的秸秆,限期清除弃置秸秆,采取强制性措施,将田间秸秆集中摆放在地头进行堆沤,发酵为有机肥。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各级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农民和生产企业没有积极性,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

2.运行方式方法仍需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部分项目只考虑到生产规模,而对原料收集形式、收集半径考虑不足,造成原料成本过高或收集困难,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稳步实施。

3.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有一定困难。xx市属于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如秸秆还田,面积小,有坡度不适合大型机械操作。

农委扶贫工作总结

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召开后,我办组织专人到精准扶贫工作点——贺家乡花石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了解,现将了解的情况和打算采取的帮扶措施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贺家乡花石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0人,扶贫人口36户、146人,全村共有水田553亩,山地3300亩,水塘30口,水利浇灌渠道4000米,连村水泥公路4000米。村里主要产业是水稻、西瓜、香瓜种植,其他没有什么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村共有两台变压器,2015年实行电改后,实现了户户通电。水塘30口,已水泥硬化8口。电视信号均到户,但未通广播,没有村卫生室。全村适龄儿童均已入学。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发展不优,严重制约着村民脱贫致富。村里种植水稻基本上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品种不优,产量不高,效益不佳,靠种植水稻脱不了贫,而且村民种植积极性也不高。在种水稻之余,村民种了10多年的西瓜、香瓜效益也每况愈下。

2、基础设施不完善,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还有5个村民小组没有通水泥路,除了“一事一议”解决几万元外,其余下差70多万元。有800米水渠年久失修,需资金20万元。在未硬化的十多口山塘之中,有三口山塘急需进行防渗防漏维修,需资金12万元。

3、劳动力素质不高,需下大气力对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无论是发展农业产业,还是进行劳务输出,都需进行系统的劳动技能培训,而这一工程却是十分浩繁复杂的,真正要脱贫致富这一举措是必不可少的。

三、扶贫打算

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正在采取有力的措施,对该村进行系统的帮扶,我办作为后盾单位之一,决心顷心尽力,服从工作队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切实发挥我办应有的作用,并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根据工作队的统一安排,我办将按结对帮扶的办法,帮助3-5户贫困户摆脱贫困。

2、千方百计为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献计出力,每年为该村筹措部分建设资金,争取三年内使该村道路和水利设施状况有根本的改观。

3、引进产业新技术、新品种,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每年在该村扶持10户以上农户作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引进美国黑提种植和中药材种植,实行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和包产品销售三结合的模式,为当地通过产业致富提供可靠的保证。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20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农委党建工作思路

2018年农委党委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点,开展“启航新时代·引领新农业”党建品牌创建行动,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以党员干部行动对标为关键,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狠抓落实,切实推进党建工作走在前列,为推进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要求,现将2018年党建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在党建工作首位。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业工作发展等各方面,教育引导督促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推行(每月15日)党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领导带头、强化分类指导,按照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抓好农业、林业、畜牧、农机各行业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二、坚持把思想建党作为组织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扭住转变作风这一要害,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指导的方式方法,坚持区分层次,搞好分类指导,进一步端正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事业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切着眼于实际、着眼于落实、着眼于长远,真正把工作指导放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为做好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我们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组建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组建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宣讲、广泛开展网络宣讲等方式,促进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三、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扎实组织落实各(总支)支部书记抓党建“双述双评”制度;

建立党建工作季度安排及督查制度,不断加强农委党委重点工作督查组职能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支部进行督导检查,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季度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加大日常学习与工作的检查力度,提高考核评价的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从制度落实上保障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一次支委会、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每半年一次党员组织生活会,各(总支)支部书记每季度上一次党课的规定。积极探索开放式、互动式组织生活,吸引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真正让组织生活正常起来、认真起来、活跃起来。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肃发展纪律、严把发展质量、严格发展程序,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面深化“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积分管理、评议定级”的“四位一体”目标管理。认真落实老干部政策,年内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年内开展走访慰问2次以上。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教育智慧云平台党员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农委党委207名党员信息已全部采集完毕。

四、坚持固本强基,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组织党代会代表开展调研,拓宽党代表履职途径和方式,抓好党代表“两联系”活动,不断丰富党建活动生机和活力。深化先锋引领行动和“六有”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抓好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各党(总支)支部要按照“六有”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党建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使用效率,提升整体功能。对一些内容过时的党建宣传牌要及时更新,要保障党建经费投入,确保“六有”目标的实现。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双百提升”工程,2017年创建服务型党建示范点(农机局党支部)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新创建服务型党建示范点,着力构建“农委党委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党建服务发展”的工作格局。

2.找准着力点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精神,带头提高素质推进中心工作,带头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三带头”活动,推动党建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业务工作薄弱环节折射出来的思想观念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和能力素质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关节点、着力点,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创新、比干劲活动。

培养植根于农业、情融于农民、智慧献于农村的党员干部队伍;

实现群众满意的业绩,通过“党建杠杆”撬动现代农业发展。

4.抓好乡村振兴、社区共建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关于下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部署,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开展联系单位党组织和村组织“党建联盟”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助推产业兴旺,实现生活富裕。扎实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落实“社区兼职委员”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领岗履职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年内每个党组织为联系村、共建社区帮办实事2件以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