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案例教学法软件工程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8 18:04:38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指南,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案例基础上。就当前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来看,其质量和数量都很难满足培养合格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总体来看,案例现状具突显“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陈旧案例多、新颖案例少;定性案例多、定量案例少;间接案例多、直接案例少;单一性质案例多、综合性质案例少。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首当其冲的。

1.2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观能动性不高。

案例教学法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依赖于学生的高度参与性。而当前案例教学课堂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主动参与。首先,学生习惯于单向灌输式教育,面对参与式新型课堂明显不适应。其次,由于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局限性,学校各方面资源均需协调。教室资源难免紧张,在设置教学班时,行政班级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同学参与互动,因此人数过多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权利被剥夺,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1.3案例使用不规范。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逐步被引入到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培训中。但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案例教学研究的起步也比较晚,致使在案例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是盲目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课堂的`主轴,而举例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案例教学法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而举例主要是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其次是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课堂的把控。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居多,虽有一腔热情,但终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有效纠正和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错误见解,进而影响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案例教学的实效。第三是在案例讨论中仍摆脱不了标准答案的禁锢。一味寻求标准答案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况且人文学科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行政决策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就有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4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首先是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具体案例的编写及案例教学课堂设计是很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由于观念滞后及经费紧张等原因,对于此方面工作并不重视。其次是对于学生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未计入学生的考核系统,再加上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有一种畏难,甚至排斥的心理。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案例教学法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深入理解、掌握并运用理论,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1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类重要专业,承担着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培养管理理论及应用人才的重任。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管理学学士学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各类学位中授予最多的学位。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属性,决定着人才培养过程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有管理类专业所独有的特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需经济与管理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一目标本身决定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二者应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首先,从古典管理理论的视角来看,单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就难于向学生清楚解读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只有在引入管理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原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其次,从现当代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也只有在引入现当代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管理学原理发展现状。最后,从管理学原理发展的视角看,也只有在引入当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焦点及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明晰地讲解管理学原理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视角、现当代的视角,还是未来发展的视角,管理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1明确教师职责。

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需要,精心准备案例。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及案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精心准备问题,并在设想学生各种可能回答的基础上,准备跟进问题。再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案例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即席发言,要求学生就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学业考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2明确学生任务。

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明确学生的任务至关重要。无庸讳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因此,首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要确保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案例讨论所需的知识基础,这是进行深入讨论案例的前提与保障。其次,要使学生明确理解并遵守必要的案例讨论规则与程序,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最后,还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始终是案例讨论、发言与评价的主体,教师只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及评价者。

2.3精心准备案例。

在明确教师职责及学生任务后,对案例进行精心准备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度,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考虑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程度与培养程度。其次,在案例安排次序上,应由易渐难。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能一步到位,只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渐次推进。因此,案例的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3.1明确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极为关键。就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论部分而言,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因此,案例的选择应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相较于管理学原理理论部分,管理学原理实务部分教学目标的重点则转移到管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此时,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相匹配。

3.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过程。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准备可行教学组织方案。案例教学基本形式是讨论,常常以讨论式、辩论式与专题研讨式三种形式进行,每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形式时,应根据案例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相机抉择,使学生能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个体与分组方式,也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个人研究对学生本身素质要求较高,学生须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因而较适用于一些基础性、知识性案例问题的教学;分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协作分工,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讨论的气氛比较融洽,有利于调动小组积极性,培养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集思广益,容易形成思想交锋,启发思路,深化认识。因此,教师应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情境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

3.3客观评价案例教学过程及结果。

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需对案例分析整个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的成果,及时发现案例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为今后的案例讨论提供可资借鉴之处。教师应归纳各方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必要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应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疏忽和不足,指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使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培养更好、更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管理人才。

基金: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gd031)。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12).

[3]于成江.案例再现教学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4).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visual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

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

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

“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民商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协调控制作用。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民商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应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1作用分析。

1.1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民商法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由于涉及到的法律条款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且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学生能够对各法律条款倒背如流,其应用起来也容易出错。并且,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上课方式,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得而知。案例教学法在民商法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在关于小学生暑假参加培训班溺亡的案件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对案情进行分析,而教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引导,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增多,学生的思路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清晰,课堂教学质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2能提升内容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民商法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来源于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刻板,不具有针对性。并且,根据教材教学,学生的选择性不大。案例教学法则不同,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民商法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案外人提出实体权利请求的处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入以下案例:a与自己的2名子女长期在外居住,委托其弟b代母子三人办理房屋拆迁安置适宜。3月,b为a母子3人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并受领2套安置住房,但在没有经过a同意的情况下,b于4越将其中的一套安置住房以47万的价格出售给a的姐夫c,并办理权属转让手续。在a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c构成善意取得,判b赔偿a母子三人52万元的损失。在判决生效后,a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查明b在二审判决书未向其送达,但已送达其他当事人之前,以协议离婚的方式将所有的财产都转移到妻子d的名下,于是裁定d为被执行人,又裁定查封被转让的财产。而d以b无权处分的侵权之债系个人债务、个人债务不能以共同财产偿还、执行依据中无d需要承担的责任提出异议。中级法院认为,b和d以离婚的方式转移全部财产,本身就属于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追加d为被执行人,查封被转移财产并无不当。但鉴于其异议理由除执行行为外,还包括对实体权利的请求,且与执行行为难以分隔,应按标的异议对待。遂撤销异议裁定,发回重新审查。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相关的民商法条款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习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应用策略。

2.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可结合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讲解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再引入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如,10岁的小明在绿道骑单车,由于没有保持安全的骑行距离,导致老人王某被撞倒,多处骨折达到十级伤残。交警部门认定小明承担全部责任,其父母作为法定简化人赔偿王某10万元的孙志,其中包括1万元的精神抚慰金。小明的父母上诉,法院审理认为,事发时靠路边站立的王某已尽谨慎义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本案例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在讨论后选定一名代表表达本组的观点,陈述本小组的讨论过程及结论。在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完善,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2结合案例开展模拟审判。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可对案件的审判过程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商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模拟审判使,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法庭审判中的不同角色,如审判员、证人、原告、被告等,并对审判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掌握法庭审判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比如,207月6日,张某受李某雇佣驾驶一专项作业车行驶到一路口,与正在人行道上同行的赵某发生碰撞并碾压,后经鉴定赵某受伤为5级伤残当地交警认定,张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垫付1万元,李某垫付59600元。随后,赵某起诉张某等连带赔偿77万元,保险公司限额内承担责任。但是,保险公司以张某不具有专业操作证为由,请求免责。张某辩解称自己持有b2驾照,可以驾驶上述专项作业车,且发生交通事故是其未注意观察行人所致,并非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商业保险限额内承担责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此案件进行开庭审判,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法庭中的各个角色,由原、被告进行辩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中有比较大的收获。

2.3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起来,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并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学的方法应该具有多样性,比较常用的方法有问题教学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的片段,在涉及到民商法知识的地方暂停,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民商法知识点,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归纳出来。再学生找出所有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再继续播放影片。在整个影片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整个案情进行分析,并通过大屏幕罗列其中的民商法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连贯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将民商法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在民商法教学中的隔离应用,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民商法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案例选取的合理性,让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并听过模拟审判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审判流程。利用多媒体对案例进行分析,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中论文

在高校体育课堂散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程进行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散打课程中应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拳法技术中的重点和规律,能主动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其次培养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武德”,锻炼坚强的意志;最后是课时目标,也就是每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规划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践方法。设定完教学目标后,应对课程进行具体规划。实践教学法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实践,相应的理论知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规划理论、实践所占比重,再进行教学。如,可先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询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也可以先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比例。实践教学法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在体育课堂散打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1)启发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发现所学习中的问题。如在侧踹和直拳防守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防守,然后进行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优势。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用左手来防守右直拳,对方的二次进攻机会能对自己造成很大威胁,而用右手防御则有利于自己的反击,同时限制对方的发挥。教师也可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夸张情景法,将所要讲解的某一拳法的威力适当进行夸大。在绝境中只有直拳才能一下击垮敌人、在面对对手时应如何选择进攻的时机、直拳中有什么关键点等;(2)小组讨论。实践离不开人之间的互动,与他人的合作是实践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散成组,让小组成员讨论散打中的课题或问题,以形成同学间良好的互动。小组间也可进行互动,相互切磋,验证自身理论的正确性;实践教学中要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坦诚地指出对方的不足,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可在自己所教授班级之间、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坚固防具的保护下进行强对抗性的比赛,可分成单人赛、小组赛。小组赛总人数不能超过5人。在对抗中与对方一起进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越学习越累、越来越萎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而实践教学则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具体的操作之中,避免自己的井底观天之感。

4结语。

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散打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充分锻炼沟通能力,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互相指正问题来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他人共同进步,激发自己的探索、兴趣爱好、思维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散打还强壮自己的身体,培养敏捷能力、反应能力、爆发力,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在散打运动上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江坡.论大学武术教学中散打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19):38.

[3]韩云鹏,刘少英.高校散打运动员竞赛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以吉首大学“首届校园散打王争霸赛”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67-69.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为使学生控制更多的理论经历,教员应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车间等展开现场教学。经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理解和现场学习机械根底理论学问。另一方面,经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应用学问,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根底的现场教学可分为两局部,一局部工实习,经过该局部让学生控制根本的机械加工办法,培育他们的理论入手才能,另一局部停止机械制造根本技术观摩,让学生理解某一类工艺的全消费过程,消化机械制造根底某一方面的理论学问。例如,能够开设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观摩课,分离一个详细的'零件,理解一个零件从毛坯至合格零件的全过程,控制工序、土步、工位、走刀等机械制造根本概念,剖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规程的编制等等,真正进步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兴味。

3.2分组讨论法。

工程案例教学时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员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味和差别性,6人一组分为不同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设计不同的工程任务,让每个小组本人去设计处理计划,停止内部讨论最后构成处理计划。关于不同组的处理计划,由组长代表该组停止论述,由全部同窗来停止比拟、评价,让每个学生认真剖析每组计划的优缺陷,进一步优化计划,最后构成每组的最终计划。例如,解说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时,教员能够事前布置一项设计典型零部件的任务,由各个小组讨论构成各自的计划,课上各小组停止集中讨论,任课教员对各小组计划停止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陷等。这种分组讨论的办法十分合适案例教学,经过该办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剖析才能、团队才能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才能。

4结语。

总之,机械制造根底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传统的为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开展,学生的工程素质较差,工程理论才能较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员应该分离工程案例教学,探究一种新的教学办法,经过工程案例来展开教学,经过现场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对十金属切削机床、刀具、机械加工等工艺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控制机制制造的根本技艺,为成为合格的机械制造师做技术准备。

课程案例教学法软件工程论文

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背景下,为了使物业管理行业也能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就需要大量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目前的物业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它是主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物业管理课程包括的学科比较多、范围覆盖面积广,在法规、经济、管理以及房产经营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它的课程内容也比较丰富,实用性比较强,在学生以及工作中具有应用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找出与之相紧密联系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这种教学方式将它引入到物业管理教学课堂中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物业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发生的管理问题为主要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已有的知识掌握和实际经验进行创造、发挥。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案例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改变了学生在思考上的传统方式,不仅使学生能根据掌握的知识概念引入到实际背景当中去,也能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方面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去分析、整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简单地举例过程,而是在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上提高他们多种能力的教育过程;它也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教师能够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师生之间的关系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更不是以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为目标,而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链和素质教育。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物业管理课程主要是研究管理中的具体操作,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运用知识,这样不仅能打开学生更广的知识面,还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地理解工作目标,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二、物业管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知识运用灌输的方式在讲台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根据教学提纲的'知识内容以及重难点进行统一的内容教学,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引入一些案例,但教师引入的案例数量与实效性都不够,使学生反复听其中的内容产生厌倦心理。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可以自学进行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理论的运用只会让教师对课堂失去兴趣,减少课堂的出席率[2]。

(二)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认识不够。

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房地产行业、施工行业、工程造价以及评估等方向,很少学生能够意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性。由于物业管理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是学生,很多家长也不能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程度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且据实际情况的了解,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工作上的内容都比较复杂,这种小型的、微利的企业并不能为员工提供较大的收入,所以不仅导致很少的学生选择这一学科,在社会中的从业人员也没有进入相关部门工作。

(三)物业管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

物业管理课程在学校教学中一般只安排32学时的课堂教学,在这种限制的时间里根本无法认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知识的紧密结合。造成比较难度的结果会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理论知识教课中,由于理论知识多、占用的课时比较长,这就导致在物业管理课程中无法完成案例分析以及实际的应用教学,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教学目标。一种是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由于物业教学运用案例以及物业理论教学的课时都比较长,两方面知识在同一时间内也无法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情况虽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但很多理论知识还无法完成,造成学生在课堂学生中不能分清知识的主次,进行盲目学习的状况不断发生。

(一)备课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理论和要点认真备课,找出与内容相符合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书籍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找出相关的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将案例分为不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通过板书、视频以及模拟训练的方式。在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选用两个实际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和委员会能否解聘物业管理公司,将这两个问题进行扩展使学生自己发挥思考。教师在收集的案例中一定要能够表达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具针对性的、典型的进行有效教学[3]。

(二)上课阶段。

例如讨论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打印资料、幻灯片教学以及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已经提出的案例连接相关课程内容、已经学过的知识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使他们能够积极思索找出案例中隐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课堂上比较小的案例,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更快的找出解决方案;对于比较大的案例,教师就要在整个理论知识完成后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找出结论。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后要引入课堂讨论,针对案例本身发生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讨论,如整体讨论、分小组讨论。在讨论期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进行课堂记录,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三)总结回顾。

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和评价,由于学生对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对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后补充。教师要灵活运用知识点将课堂内容进行传授,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实际部门的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将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补充以及更新观念。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学生方案教师应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在下一次讨论学习中做的更好。在研究业主委员这一节课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在班级中建立实际的程序模拟,这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案例。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积累了学习中的相关经验,而且也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性。

四、结论。

物业管理课程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够性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首先学生将案例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然后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中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教学根据知识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物业管理中激发自己的主观意识。物业管理教学是将实际问题进行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理解并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从未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原理和实践环节容易脱节的问题,分析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理论基础和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将及时教学法(jitt)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思路,以“设计模式”主题为例,阐述jitt教学环节安排、案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关键词:及时教学法;软件工程;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是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涵盖技术方法、工具环境、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尤其是需求分析、设计模式、项目管理等环节,一般需要授课对象具备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且有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然而多数国内在校本科生缺乏团队协作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1-2],难以对软件工程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学习效果普遍不佳。(1)概念比较抽象。软件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和模型,导致多数主题和章节的理论性很强。尽管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可对部分概念的理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受课时所限,很难将实际的庞大工程背景与复杂上下文环境在课堂上描述完整。对软件系统的分析、测试、模式设计的精髓等,往往只能点到为止,多数学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2)教学手段陈旧。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手段。既缺少课上针对授课主题的分析讨论,也较少使用网络化的交流平台和手段,因此,很容易陷入传统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的教学循环。(3)学习效率不高。软件工程中概念和理论层面中需要学生识记的较多,真正动手去做的较少,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充分调动,也导致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相差较大。

2jitt方法简介。

及时教学法(just-in-time-teaching,jitt)[1]强调基于网络的、活动/任务导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itt从20世纪末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医学[2]、控制[3]、语言[4]等领域的教学活动。现将jitt理念引入软件工程理论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课前预习、分组学习、课后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jitt基于一系列在线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其主旨思想和核心理念,是通过将一部分学生评测活动移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前有比较充分的时间阅读并在线完成预热(warm-up)问题,教师可提前查看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并适当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辅以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实验等环节,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延伸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及时反馈。一般的,对于一个专题(章节),教师提前1周开始准备课前阅读材料和预热问题,学生阅读预习材料后在上课前2天在线提交预热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前1天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重点进行微调,并针对错误或问题集中的知识点,强化课堂活动内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尤其是概论和导论类课程,课时偏少,课程容量很大,另外,国内多数高校采取合班授课,针对这种情况,结合jitt活动对传统的课堂分组方式进行了调整,如图2所示。分别布置a、b两组不同话题(知识点)的预热问题,学生随机选择一组,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交换问答与讨论,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另一分组中的相关知识。

本节以设计模式这一主题为例,描述jitt各环节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编程思想和程序语言的基础上,针对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某一类常见问题,提供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对多数本科生而言,尽管对多态、继承、封装等oo概念有所了解,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往往对设计原则和模式的意图、演化过程和适用场合无法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1)课前预习阶段。尝试让学生完整地解决一个编码问题,为此,采用一组案例引入设计模式主题,并不断地进行代码重构和设计演变,最终给出一个特定模式的解决方案。图3所示为“策略(strategy)模式”中的一个课前预热问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一个“愤怒的'小鸟”游戏,掌握“策略模式”的设计原则。学生在阅读并了解游戏的基本需求后,根据给出的设计框架填充相关代码,完成相应的功能。通过3~5个类似的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后续设计的逐步改进的过程。2)问题评价阶段。教师对预热问题的难度和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a、b两组,分别阅读“策略模式”和“观察者(observer)模式”的相应材料并回答问题。其中,“策略模式”的预热问题平均得分89.73%,“观察者模式”预热问题的平均得分91.02%。将针对学生的评测移到课前,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案例游戏的基本设计需求,即便在尚未掌握设计模式时,也可以通过此前掌握的手段完成部分功能的实现,oo和uml基础普遍较好。3)课堂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两类设计模式中提出的案例问题比较熟悉,也能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代码重复、无法高效应对需求变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交叉分组讨论,最终给出两种设计模式的一般解决方案,从而强化学生对这类复杂概念的理解。评估结果(见表2)表明,超过85%的学生认为,此前的阅读和预热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率,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一系列课堂活动基本解决了课前阶段所存在的疑惑和问题。4)课后评估阶段。通过补充实验,学生有机会分别利用两种设计模式最终完成两个案例问题的程序编写,并查看实际运行效果。为此,在实验和作业中,给出了部分超类和接口的定义,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代码,所有问题和答案均通过在线方式发布。

4效果评估。

为对jitt在软件工程设计模式主题中全过程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3组共31个问题,包括对jitt过程的评价、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见表3),评估结果如图4所示。本科三年级的133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评估。结果显示,90.98%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jitt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其理解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概念;93.23%的学生表示,通过在线的课前阅读和预热问题,提高了课堂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对课后作业和相关实验的完成有明显帮助;88.72%学生愿意将jitt方法应用在软件工程的其他理论课程中。

5结语。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拓展阅读和预热问题使学生提前介入相关概念的学习;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等,使学生对两类设计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对本科三年级百余名学生的实际评估结果,发现jitt模式和活动对设计模式的教学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开发实践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软件工程领域的课程特点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将jitt方法应用于设计模式等理论难度较大的主题,未来将探索该方法在数据库原理、软件测试等其他核心主干课程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同伴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启发式的教学,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这种方法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教学,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同伴教学法,不但能促使学生获得新知,牢固掌握以往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协作意识。

1991年,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祖尔教授创建了同伴教学法,其最早应用于物理学教学中。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动机学习理论设计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知识预习,课上提出测试题,要求每名学生独立答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1~2个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由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名学生都要在本组内阐述自己的答案,答案有差异时,成员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说服对方,决定自己答案是否更改;教师统计学生上交的试题答案及正确率,根据准确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对照自己的答案,并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的教学过程。同伴教学法是在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关系之间,通过同学之间进行阐述观点、互相学习、讨论、分享经验,传授技能并获得同步提高。同伴教学法适用于原理、概念、过程、方法等比较难于理解、难于记忆、容易混淆的理论课程,这是一种讲授自然科学课程简单、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进行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发展规律。

软件工程学归属于自然科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为了摆脱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系统满意度不够、产品质量不可靠、软件维护性差、软件开发生产率跟不上计算机发展速度等“软件危机”的困扰,专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技术的一门工程科学。软件工程学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范围广泛,其包括技术方法、工具、管理等多个方面。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软件工程学的概要介绍,主要讲述软件工程的原理、概念、技术和方法,介绍各个实施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

1.1课程内容繁多。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讲述的概念、原理、模型、系统内容繁多,讲述的知识面广、软件的发展速度快,课程的真实性和综合性强,理论性的知识众多,教师准备课程和讲解知识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对知识点不易理解,不能完全掌握知识内容。

1.2教学方法陈旧。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用无数丰富的语言去描述概念、原理、过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想在一节课上把教师所讲的复杂的理论、概念完全记住,非常困难。经过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要找到一种适合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同伴教学法是若干教学法中的最佳选择。

以“总体设计的过程”这一节课程为例。

2.1课前准备。

在本节课前一周,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总体设计的过程”的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并要求学生回答类似下列的问题。(1)详述总体设计的过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流程图在总体设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选取方案过程中,分析员一般要备份什么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什么,每一步的功能是什么?(4)在书写文档时,都需要哪些文档?为什么要书写这些文档?这些文档对软件的开发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问题。教师要综合知识点,对问题做好答案,以备讲解。

2.2问题提出。

课堂上,教师先创设模拟情景,如:一个公司现在需要编写一个财务软件,最先要明确的就是总体的设计过程,那么这个设计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此时抛出的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进行讨论,给出答案。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思考题,根据阅读过的教材和资料,给出初步答案。此时,每名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1-2个问题,教师进行回答。

2.3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有4-5名成员,可设置1名组长,也可不设置。在小组中,每名学生按次序将自己的答案提出,并说明形成答案的根据、理由和设计。小组内根据不同意见再进行分组,每名同学试图用自己的理论说服对方,此时,教师可以在各组内进行巡视或旁听,并给出一些建议,学生根据讨论和交换的意见,再次形成新的答案。

2.4统计答案。

学生将答案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并给出每道试题的正确率,查看知识点掌握情况,总结学生答案的优缺点,分析学生错误答案产生的原因,准备相关知识以备讲解。

2.5讲解答案。

教师讲解答案如下。(1)总体设计的过程包括设想供选择的方案、分拣选取合理方案、推选最优方案、进行功能分解、设计软件结构、数据库设计、设置测试计划、书写软件相关文档及审查和复审等9个步骤,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流程图在总体设计中是总设计的开始,数据流程图中的自动化边界是实现策略的方案。(2)在选取方案过程中,分析员一般要备份系统流程图、组成系统的物流元素清单、成本或效益分析、实现这个系统进度的.计划四份资料,这些资料是实施方案的基础,是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模式设计、子模式设计、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优化。模式设计是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子模式设计是具体的数据规划试图,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是保证数据库整体安全稳定运行的检查方案,优化是改进模式和子模式数据的方案。(4)在书写文档时,需要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的结果等文档。这些文档是进行软件开发的根据和基础,也是以后开发同类产品的宝贵资料。教师讲解后,归纳总结学生方案的优缺点,对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提炼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答案对照教师的答案,分析自己答案的利弊,巩固知识,再进行讨论,最终领会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而对知识做到最好的迁移。

3结语。

在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使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等综合素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之间成为互相的传授者,不但可以共同探讨问题,还能共同增长知识和技能,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同伴教学法在自然科学门类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同类课程的有益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教学法在“javaweb开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15).

[2]范红,谢颖华,孙韶媛,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纺织服装教育,(4).

[3]张萍,涂清云,齐薇,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研究――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双语课案例教学法论文

摘要: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做一个知法、懂法和用法的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把特定的法学原理和生活中相应的的案例结合在一起,可以利用法学的原理和规则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选择典型性的案例。

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案例筛选,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大纲的感悟,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尤其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找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的引导。比如,我们可以用“东方团伙”抢劫犯的案例来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案例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通过不良环境的积累,接触到不良的人,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这类案件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学生通过这个案例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的分析案情,看到这些同龄人是怎么走向这条道路的,这样学生就会引以为戒,避开犯同样的错误。

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

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理由的讨论当中,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来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如,“网吧纵火案”中两名初中青年因为和网吧营业员发生冲突去蓄意纵火,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开展讨论:该行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一个惩罚?因为一时的冲动这样做值得还是不值得,或者说我们在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待?学生在讨论中对青少年的纵火案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个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途径。

在枯燥的法学课中添加案例教学法,把过于理论的学习内容变得有了趣味,这样学生可以在阅读小故事、小案例的过程中开始不断地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对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屈玉霞.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

军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在传统教学中主宰整个课堂的教师也发生了角色的转变,他们在教学过程更多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3.2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其关键是案例讨论的过程。出于教学的需要,案例在选择上要满足实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另外,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案例还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且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3教学条件。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条件也是有相应要求的,首先是教学班的规模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为宜。其次是需要活动桌椅的教室,且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是大学生认知与情感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讨论为载体,让学生深入案例情境,能够通过心理案例情景分析和探究验证所学知识,建立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最终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实现心理教育“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吴兴柏.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收集[j].教学与管理,2007.

[3]杨立红.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

《货币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角度,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分析,指出职业学校会计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笔者自身会计案例教学实践,介绍了会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建立会计案例教学库,构建新型教研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erp”实验室等改进措施及建设性意见.

作者:吴超作者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南阳,473034刊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4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案例设计改进措施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差、底子簿,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专业性强,是典型的疑难学科。教师只有抓住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才有可能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现代教育提倡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基础差、底子簿、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要想强化中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与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环节教学设备很难发挥作用,而有些地方现有设备严重滞后于理论发展水平,针对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师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密切联系生活,开展讨论教学法。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尖端技术,但它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许多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教学从生活开始,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上升到教学理论,从而完成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对网络协议部分,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而坐,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当前的讨论过程该由谁发言,请制定一个规则。(要求: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制定过程应在中间有一、二次结果展示,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最终各组均完成规则制定后,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以上讨论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结合前面的讨论结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ring两种协议的讲解。如此一来,把本来很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弄得明明白白,课堂也显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诸如停止等待协议、信息传输方式等内容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教法。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象iso的osi网络结构模型,内容抽象,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各层是按功能划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为解决针对网络通信中遇到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例如在讲数据链路层时,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2组,然后布置做一个模拟通信的游戏比赛。到时要求每组在每一次对决中派2名队员参赛,并由对方派一名队员协助完成比赛。在互不相见的2名同组队员之间分多次进行传送一篇文字信息,传递任务则由对方所派队员完成,对方队员必须担当起在2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义务,但允许有3次随机设置故障的机会(丢弃、乱序或增减字数)。针对比赛中对方队员可能设置故障的种类,参赛方必须要解决好信息被对方丢弃、信息传递顺序被打乱及内容被篡改(这些实际上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处理机制)识别和应对措施。比赛以在限定时间内传送信息最完整正确的一方获胜。这样布置完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做准备,无形中督促学生去预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要传递的信息(可将一段文字分解为每10个字为一段的信息包,在字条上留出少量空间共参赛者标注使用)及传输故障信息(为传递信息者设置传递故障之用,可将原信息包中关键字更换,以歪曲信息含义)分别交给参赛队员和信息传递着,按预定规则进行。完成竞赛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对通信协议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终身难忘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仅为一节课,这样做或许有些麻烦,会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osi模型这块内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过这种方式,每节内容只要对竞赛要求稍作改动,便可适用于其它各层的教学,甚至分组交换也不在话下,这样准备工作相对就轻松多了。

以上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要注重细节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对教学设备依赖性小,却能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的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合理的应用可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它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推广新成果,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网络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作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多功能实训课堂。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理论教学阶段,也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这种状况下,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实训课堂。就目前情况,即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供教学用的机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适当添置网络硬件(若干台交换机、路由器等),根据自身需要把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改造为多功能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诸如组网、网络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等大部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实训。这样我们可以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学习边实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职业教育又是其中最具灵活性,也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声最高、最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沉着冷静,既要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挖掘传统教育的灵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开裕.

案例教学法护理教育论文

4月1日下午3:00,我院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2015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全体护士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护理部封秀花主任对2012—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汇总反馈,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近年来发生的用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跌倒等多项不良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享。

会上要求各科室进一步组织学习,真正认识并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加强和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理念、态度和行为付诸于每天的工作之中,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案例教学法医学检验论文

为了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协助广大教师收集、提炼教学成果,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决定本学期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1.活动对象。

本学期全体任课教师。以下人员必须报名参加:

(1)近一年参加过教学法培训的老师;

(2)今年准备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老师。

2.活动组织方式。

(1)先由各教学部组织报名,并安排指导老师育课,同时将报名表交至教研室;

(2)教研室初步筛选参评内容,确定观摩课时间,并分阶段组织听课评价;

(3)汇总评选结果,确定优秀案例,并公示。

3.活动时间。

20xx年3月至5月。

4.参评内容要求。

两个课时的案例或两个以上课时的任务、项目等。但观摩课不少于两个课时。以往在校内外公开场合展示过、或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且已经获奖的内容不在本次活动之内。

5.成果形式。

必须提供参评内容的教学设计、课件及其它辅助教学资料。

6.评奖。

教研室组织教学部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对各参评内容进行评价,视参评内容质量进行评奖,不设等级,颁发证书。

7.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3月21日,由教学部汇总本部报名表。教研室将分批次安排听课评价。

8.其它事项。

其它未尽事宜由教学系统负责人讨论确定。

9.附件。

附件1:报名表。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报名表。

教学部:基础部。

教研室。

20xx年3月12日。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当前法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趋向,它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法理学课程中正确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案例选择的适应性、教师定位的科学性、学生在与的主体性、教学条件的充足性等问题。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作为教材,使学生进入某种情景、充当某个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思考及相互交流,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机会,做出决策的教学手段。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其编著的《合同法案例》中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法学教学。

案例教学的实施遵循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程序,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1)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准备阶段既包括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科进度、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又包括学生的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搜索案例中的细节和信息,并查阅好相关资料)。

2)案例的讨论。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分析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从各自所确定的视角阐释自己的主张,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析。教师则应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并密切掌握学生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是围绕本案例进行的。

3)案例的总结。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应着重于学生分析的思路、所运用的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结论本身的对与错。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从而产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更能体现大学教学的功能,具体说来有如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案例中的问题是开放的,表现为案例素材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确定;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应当有不同的决策方式和解决途径,要完全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挖掘与合理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了训练。2)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通过群体性活动来完成的,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不同思维与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意识到个人思维与见识的局限,要想真正有效解决问题必须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观点及正确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理解与包容对立的观点以及如何自我指导与自我控制,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

造性,在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应对复杂变化局面的能力。4)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外,还有诸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职场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这些能力均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

案例教学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法理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如下方式:

1.在讲授法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时,采用说明式案例教学。

说明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法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确定法律概念、法律原理这样的大前提,而且假定这些大前提是不容争辩的,之后再用经过筛选的案例说明这些概念的合理性和法定性。在此种案例教学模式中,法理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是教学过程的关键词,而所选择的案例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些概念或原理的辅助词[1]。在笔者看来,此种教学方法尽管亦有可能进行创新的空间,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以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责任”为例,教学内容主要是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但无论是对概念的表述还是对构成要件的解说,均相当的哲理化,想要透彻掌握这些问题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如果教师在阐释原理之后再采用说明式案例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2.在讲授法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前,采用推理式案例教学。

推理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法理学案例教学中,首先以分析某一案例作为切入点,从这一案例中总结和概括出相应的法学原理。此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法理学课程中那些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没有整齐划一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理解,并且每种理解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正确的;而且,这些概念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具有某种连接性,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基本认识,就可以总结和归纳出案例中某些问题的普遍性含义。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观察,法理学教材中可以适用于推理式案例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权利、义务、守法的理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正义等等。以法理学教材中的“正义”为例,教学内容主要是正义是什么以及法与正义的关系。我们在讲述正义概念之前,可以“人才招聘中的歧视”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依据各自的理解,把成绩、身份、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等与正义之间的关系一一联系起来,这样一个多面相的正义概念逐渐在学生的论辩中清晰起来了。作为主讲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的讨论用恰当的主线连接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抽象的法学概念也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变得通俗易懂。

3.对于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热点问题,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

讨论式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法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因此,“问题”是此种模式的关键。以“钓鱼式执法”为例,在此案例中涉及的法理学问题有:1)在本案中程序性违法体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权力与利益的关系?3)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追究违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在讨论前,需要把案例分发给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以其中的一个问题为核心,并可对其他小组的意见发表看法和评论。由于这类案例选取当下较为热点的话题,资料的查询相对比较容易,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在讨论式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案例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以及需要学生讨论的重点,否则,可能会因过于发散而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讨论。

三、在法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的适应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案例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左右着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把握如下三点:第一,案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法理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对法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法学思维,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分析能力。法理学案例的选用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第二,案例是否符合学生特点。美国的法学教育是本科后教育,法学院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有的甚至还拿到了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而我国的法学教育则是高中后教育,且法理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的整个专业知识还处在接近空白的阶段,因此,所选用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情况[2]。判断案例选择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的标准是:通过案例学习,是否可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提高认知水平;是否超越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范围;是否可使学生从中学到某些知识或技能。第三,案例是否适合教师。即教师能否把握案例,涉及到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和处理的能力及经验。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解决的,如教师对案例所涉知识的把握程度,但有的则是在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如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教师在选用案例时必须认真度量的。

2.教师定位的科学性。

在案例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生错位,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教师主体性过强,总是扮演各个环节的主角,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的只在案例教学中担当起召集人、旁听者的身份,没能有效地组织、参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等等[3]。实际上,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讨论案例,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面及目标,向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维持课堂秩序,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决策。他应当承担的角色包括:

1)主持人。在案例教学中,说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习程序,规范操作方法,维持教学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使讨论围绕主题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总结人。对学生发言做必要的总结及整理和归类。

3)引导者与推动者。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高度的参与度,特别是在推理式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案例教学中。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除了从思想上重视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和方法。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顺序,学生有效参与案例教学需经大致浏览案例、精读案例并归纳事实、确定案例问题、产生备选方案、分析与评价备选方案、确定最终方案等六个步骤[4]。只有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发言,阐明自己的思考方式与结论,也才能有的放矢地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4.教学条件的充足性。

从案例教学条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科学案例库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实施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健全。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逻辑起点,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优秀的教学案例。整体来说,优秀的案例要紧贴课程与教学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学生容易理解;要有真正的问题困境,吸引学生的参与讨论。尽管任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以及案例库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单凭个人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来案例库的。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它设置有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全职的案例编写人员,设计了大约1500个案例,而且案例经常进行更新,每年大约新编入40个左右的案例,并注意国际性案例的开发。教学设施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很多典型案例既要有案例的核心材料,又要有很多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果不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是难以操作的。

げ慰嘉南祝邯。

[1]关保英.行政法案例教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2]蒋胜永.地方院校案例教学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7).。

[4]许丹.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行为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当下,国家对体育散打课程研究较为片面,全面性的研究比较少,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在各个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的文化课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在体育课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应用的特别少,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有相似之处,实践教学法也可以应用在散打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们相互沟通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散打教学;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法。

已经普遍应用到高校中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但在体育教学中则难得一见。散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学生调节身心的重要课程。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课程,学习得也不够深入,往往只停留在动作层面,没有实际应用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为提高散打教学效果,应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散打的应用能力。

1体育课的特性。

散打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具有强健自身体魄、锻炼学生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的作用,然而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兴趣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去探索新鲜的事物,体育课本身就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开发自我的兴趣爱好,不断取得身心的进步。体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在于“强心健体”,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课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调味品,让学生们有更多可以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勇于活跃自己,开发自我,通过体育这种互相交流的特点,来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达到自我解压,促进同学、师生间友好交流,打开脑中的新思路的目的。

2散打课程现状与实践式教学法。

2.1散打课程现状。

散打这项运动可以把人体的全面素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自身就涵盖了学习应用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自我的反应能力、耐力与力量等综合性素质,可以锻炼人身体的各个机能,使机体保持一个活力,使得人体健康,远离疾病。虽然散打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旧有的教学模式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再由教师进行动作指导,偶尔进行对抗性并不强的练习,这与学生的期待是相去甚远的[1]。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认为散打课程枯燥、实用性不强,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也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不满,体育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散打知识,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然而这种课堂讲解式的课程完全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能对当前的授课方式进行改变。

2.2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方面潜能的发挥,实践教学法逐渐在教学体系中应用。实践教学法的内容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多种形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理论及基本拳法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实践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散打课程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得到提升,不仅强健体魄,更促进意志品质的成长。实践教学应用于散打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进步。在实践中充分检验自身所学,对知识具有更强的掌握能力,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其次,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实践式教学法注重开展多种活动,如举行校园散打大赛、与邻校相互切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实践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为教学目标[2]。

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是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在国外,高校和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一系列创业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提升其日后创业技能。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校课堂中的创新创业课程零碎而又散乱,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为主,缺乏相应的系统课程。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经管类人才不仅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通晓经济运行规律,更应具有放眼国内外的开阔视野、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问题和机遇的高度敏锐、敢于创业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而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西方国家较早开始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案例教学也被证明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经济学案例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经济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案例,让学生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或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讨论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经济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并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找出问题、原因和对策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兴趣。案例教学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90名同学进行调研,其中相对于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68%的同学希望经济学上课的方式是案例教学。同时,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而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经济学由于课程的特点,很难做到像应用经济学课程那样进行实验室模拟实习,案例教学也主要在管理学中应用的较早、较广泛,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比较滞后。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本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教材;上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采取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思维僵化,与创新型人才相去甚远。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自身也陷入困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何通过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度也非常大。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剖析经济学教学现存的问题,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如图1所示):第一,穿插式案例教学。经济学课程为理论性课程,有大量的原理、模型、图表、公式知识,学生往往将精力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而导致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本课程设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的路径,体现在一方面根据每章节知识点的需要,设计一套问题导向性情境或案例,另一方面利用现实中的事件和经济热点问题解释经济学原理。第二,讨论式案例教学。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的现象。本课程设计一套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案例库,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安排时间展开讨论,总结出案例分析思路或答案,将案例讨论过程的表现纳入期末成绩,重视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广度。第三,参与式案例教学。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主动配合,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课程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作为思考题让每个学生课后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1、理论性课程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解释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主要路径: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2、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应试为主,仅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主要路径:密切结合经济热点讨论。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无从谈及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主要路径:重视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小组讨论。通过以上方法设置由浅入深的案例导入课程,配合经济热点案例讲解,布置开拓性案例讨论,通过强调和强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理论的分析应用能力,具体案例教学采用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参与式案例教学和组织专题辩论或讨论,从而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案例。本文认为,学习《经济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纳入到课程教学主体之中。这种主体体现在:其一,导向性问题或案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案例,这样对他们来说印象深刻,以此作为课堂内容有吸引力,效果显著;其二,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问题的分析、案例的思考、互动讨论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才会有感受,才会在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上的提高。围绕这些主体表现,项目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获得最大的效用,但学生刚接触这一章时对效用这一概念还没有认识,因此本章就设计一个情境:班费仅有200元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组织者,可以买水果和瓜子的情况下,各买多少,依据什么。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他们也会经常碰见,一般也有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但往往没有效用的概念,这时趁机导入效用的概念,既可以理解其内涵,又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2.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案例、习题、案例的第一体验者必须是学生,让学生先动手、动脑思考,先给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引导、点评,肯定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指出新的知识点或者隐含内容。

3.考核以学生参与过程为主体。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其参与回答问题,做练习,思考案例,都要积极鼓励,给以平时分加分或小礼物表扬。第二,密切联系热点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因此,在导入性问题、案例的设计时,设计一些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和实际任务,将学生放置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一起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解决真实问题。比如,网络上最近很流行一个段子:“交学费应该用支付宝,成绩出来了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个心情,挂了科就申请退款,老师跟在屁股后面说:亲给好评呀亲,亲,选这课吧,包过的亲。亲成绩单寄出了。请查收亲!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就需要学生思考市场中的买卖关系是不是适用在教育市场中,这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是否适用所有买卖关系。这种流行的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第三,落实学习载体。课程学习应该有一个具体实在的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进来。因此,本课程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外,选取大量的导入型问题、经济热点、发散性的案例作为载体,让课程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有内容可循。除了这三个关键要素外,还应进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修改、课程教学保障配套等支撑条件。在课程学分的设置上,至少要达4个学分,既是对学时数的保障,也体现对以该课程内容、方法掌握的必需要求;在课程教学管理上,利用讨论型教室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授课。

参考文献:

[1]崔继红.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探索[j].科教导刊,(11)。

[2]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