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案例教学法软件工程论文大全(22篇)

时间:2023-11-30 14:58:05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看一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你的总结作业。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民商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协调控制作用。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民商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应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1作用分析。

1.1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民商法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由于涉及到的法律条款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且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学生能够对各法律条款倒背如流,其应用起来也容易出错。并且,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上课方式,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得而知。案例教学法在民商法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在关于小学生暑假参加培训班溺亡的案件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对案情进行分析,而教师则主要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引导,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增多,学生的思路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清晰,课堂教学质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2能提升内容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民商法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来源于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刻板,不具有针对性。并且,根据教材教学,学生的选择性不大。案例教学法则不同,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民商法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案外人提出实体权利请求的处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入以下案例:a与自己的2名子女长期在外居住,委托其弟b代母子三人办理房屋拆迁安置适宜。3月,b为a母子3人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并受领2套安置住房,但在没有经过a同意的情况下,b于4越将其中的一套安置住房以47万的价格出售给a的姐夫c,并办理权属转让手续。在a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c构成善意取得,判b赔偿a母子三人52万元的损失。在判决生效后,a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查明b在二审判决书未向其送达,但已送达其他当事人之前,以协议离婚的方式将所有的财产都转移到妻子d的名下,于是裁定d为被执行人,又裁定查封被转让的财产。而d以b无权处分的侵权之债系个人债务、个人债务不能以共同财产偿还、执行依据中无d需要承担的责任提出异议。中级法院认为,b和d以离婚的方式转移全部财产,本身就属于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追加d为被执行人,查封被转移财产并无不当。但鉴于其异议理由除执行行为外,还包括对实体权利的请求,且与执行行为难以分隔,应按标的异议对待。遂撤销异议裁定,发回重新审查。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相关的民商法条款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习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应用策略。

2.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可结合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讲解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再引入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如,10岁的小明在绿道骑单车,由于没有保持安全的骑行距离,导致老人王某被撞倒,多处骨折达到十级伤残。交警部门认定小明承担全部责任,其父母作为法定简化人赔偿王某10万元的孙志,其中包括1万元的精神抚慰金。小明的父母上诉,法院审理认为,事发时靠路边站立的王某已尽谨慎义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本案例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在讨论后选定一名代表表达本组的观点,陈述本小组的讨论过程及结论。在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完善,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2结合案例开展模拟审判。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可对案件的审判过程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民商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模拟审判使,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法庭审判中的不同角色,如审判员、证人、原告、被告等,并对审判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掌握法庭审判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比如,207月6日,张某受李某雇佣驾驶一专项作业车行驶到一路口,与正在人行道上同行的赵某发生碰撞并碾压,后经鉴定赵某受伤为5级伤残当地交警认定,张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垫付1万元,李某垫付59600元。随后,赵某起诉张某等连带赔偿77万元,保险公司限额内承担责任。但是,保险公司以张某不具有专业操作证为由,请求免责。张某辩解称自己持有b2驾照,可以驾驶上述专项作业车,且发生交通事故是其未注意观察行人所致,并非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商业保险限额内承担责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此案件进行开庭审判,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法庭中的各个角色,由原、被告进行辩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中有比较大的收获。

2.3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在民商法的教学中,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起来,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并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学的方法应该具有多样性,比较常用的方法有问题教学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的片段,在涉及到民商法知识的地方暂停,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民商法知识点,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归纳出来。再学生找出所有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再继续播放影片。在整个影片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整个案情进行分析,并通过大屏幕罗列其中的民商法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连贯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将民商法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在民商法教学中的隔离应用,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民商法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案例选取的合理性,让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并听过模拟审判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审判流程。利用多媒体对案例进行分析,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案例基础上。就当前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来看,其质量和数量都很难满足培养合格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总体来看,案例现状具突显“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陈旧案例多、新颖案例少;定性案例多、定量案例少;间接案例多、直接案例少;单一性质案例多、综合性质案例少。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首当其冲的。

1.2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观能动性不高。

案例教学法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依赖于学生的高度参与性。而当前案例教学课堂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主动参与。首先,学生习惯于单向灌输式教育,面对参与式新型课堂明显不适应。其次,由于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局限性,学校各方面资源均需协调。教室资源难免紧张,在设置教学班时,行政班级的人数过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同学参与互动,因此人数过多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权利被剥夺,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1.3案例使用不规范。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逐步被引入到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培训中。但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案例教学研究的起步也比较晚,致使在案例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是盲目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课堂的`主轴,而举例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案例教学法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而举例主要是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其次是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课堂的把控。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居多,虽有一腔热情,但终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有效纠正和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错误见解,进而影响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案例教学的实效。第三是在案例讨论中仍摆脱不了标准答案的禁锢。一味寻求标准答案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况且人文学科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行政决策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就有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4案例教学激励机制缺乏。

首先是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具体案例的编写及案例教学课堂设计是很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由于观念滞后及经费紧张等原因,对于此方面工作并不重视。其次是对于学生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未计入学生的考核系统,再加上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有一种畏难,甚至排斥的心理。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vfp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vfp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对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vfp应用。

v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之一,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能熟练的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数据表、视图、查询、菜单、表单和报表,能够开发一个小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枯燥无味,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大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只能孤立的做个菜单或表单,至于如何将程序设计联系起来开发一个系统,却是一片茫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法,将一个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教学实验,每次授课时尽可能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相关的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实验连成一个整体,以此来改善教学,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习制作一个表单。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与表单制作有关联的工具按钮及命令的使用方法,接着我提供给学生一幅漂亮的事先制作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图,图中功能按钮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窗体内容分布合理,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制作这种效果的表单?”学生首先想到利用“表单设计器”去做。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时,他们会发现数据库导航器组合控件的制作非常困难,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查询”功能按钮的设置。同学们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制作,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教师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开发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一个最典型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情况。

1、在开始讲解课程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将编写好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程序进行演示。

2、结合实例的演示结果,让学生清楚学习vfp的目的以及vfp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教师明确指出,刚刚演示的系统,就是vfp学习结束将要完成的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通过对实例的实际操作演示后,学生们会对使用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对vfp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阐明vfp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所有不同,它是一门连惯性的课程,需要从始至终完成一个小型管理系统的制作。

4、将演示的系统逐一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便可得出结论: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存储,一方面是对基础数据的操作。

5、让学生打开书上的目录,将下述的分解内容与书中的`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全部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最简单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对vfp课程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

6、在vfp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即把实例中整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分解结果,应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讲解新课之前,首先给学生演示本节课将要制作的实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vf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在《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将对象和类通过表单创建、控件的使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界面设计好以后,需要实现系统预定的功能,如鼠标点击“退出”按钮实现退出系统等,这就需要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为“退出”按钮这个对象编写鼠标点击事件代码。通过编写和分析程序代码,让学生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程序语句的功能,熟练掌握常用函数、表达式的用法。

7、最后将所有的基本内容讲解完之后,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环节,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按照系统开发的标准步骤,来完成一个“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开发,让学生清晰地学会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

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完成把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框架。通过课程实践设计,也让学生亲自实践系统开发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更加深了学生对vfp课程知识完整性的整体认识,初步具备了开发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面对这一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这样就能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精心搜集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vfp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因此在vfp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应当和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

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中论文

在高校体育课堂散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程进行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散打课程中应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拳法技术中的重点和规律,能主动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其次培养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武德”,锻炼坚强的意志;最后是课时目标,也就是每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规划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践方法。设定完教学目标后,应对课程进行具体规划。实践教学法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实践,相应的理论知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规划理论、实践所占比重,再进行教学。如,可先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询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也可以先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比例。实践教学法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在体育课堂散打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1)启发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发现所学习中的问题。如在侧踹和直拳防守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防守,然后进行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优势。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用左手来防守右直拳,对方的二次进攻机会能对自己造成很大威胁,而用右手防御则有利于自己的反击,同时限制对方的发挥。教师也可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夸张情景法,将所要讲解的某一拳法的威力适当进行夸大。在绝境中只有直拳才能一下击垮敌人、在面对对手时应如何选择进攻的时机、直拳中有什么关键点等;(2)小组讨论。实践离不开人之间的互动,与他人的合作是实践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散成组,让小组成员讨论散打中的课题或问题,以形成同学间良好的互动。小组间也可进行互动,相互切磋,验证自身理论的正确性;实践教学中要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坦诚地指出对方的不足,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可在自己所教授班级之间、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坚固防具的保护下进行强对抗性的比赛,可分成单人赛、小组赛。小组赛总人数不能超过5人。在对抗中与对方一起进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越学习越累、越来越萎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而实践教学则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具体的操作之中,避免自己的井底观天之感。

4结语。

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散打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充分锻炼沟通能力,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互相指正问题来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他人共同进步,激发自己的探索、兴趣爱好、思维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散打还强壮自己的身体,培养敏捷能力、反应能力、爆发力,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在散打运动上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江坡.论大学武术教学中散打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19):38.

[3]韩云鹏,刘少英.高校散打运动员竞赛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以吉首大学“首届校园散打王争霸赛”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67-69.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经济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法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实际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发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选择、设计或编写有一定教学目的,描述企业发生的客观事件并含有一个或多个企业急需决策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并将案例用于课堂讨论,请学生发表意见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经济法案例教学,首先应以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经济法案例教学在整个法律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的目标,保证案例教学方案得以有效地实施。

(一)做好经济法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工作。

经济法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经济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首先,要熟悉案例的特征。一个成功的经济法案例具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二是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做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四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五是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六是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其次,案例的准备要有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案前准备。选择典型案例,对其经济法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领会案例作者如何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案例作者如何处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题如何与案例内容相关联。第二阶段,案例准备。上一堂公开课,任课老师采用说课的方式,指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点与不足之处,可能的解决策略。第三阶段:撰写经济法案例初稿。第四阶段:反思、斟酌、重写。第五阶段:赋案例以意义。

(二)建立有效的學习组织,认真开展案例讨论。

经济法案例教学要求建立有效的学习组织,而不是几十人同堂听课。教师最好采用分组讨论法进行学习,各学习小组的成员以6-8人为宜,小组成员可以自主运作,包括课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课后的研究总结。案例教学中,作为基本学习组织的小组既是案例教学成功推行的组织保证,也是教学中训练协作技能、培养沟通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高潮所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可选择或设计“发散式”、“变换式”等案例。

最后,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只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三)分享讨论成果,学生介绍交流。

案例讨论结束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讨论成果,主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先由各小组组长进行总结汇报,汇报该小组案例讨论的基本情况,反映其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积极探究的精神。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最后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回顾在案例讨论的工作中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建构知识要点。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最好要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

(四)师生共同测评,评价各组成果。

这是整个案例教学的评价阶段,是对案例讨论结果的检查与评估,是开展经济法课的案例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了案例讨论,基本上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要做的就是各小组进行案例讨论结果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汇报内容包括讨论案例讨论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收获与感受,活动小结等多个方面。对案例讨论结果的评价内容有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由教师、小组及学生个人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明确自己的优点,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完善以后的案例讨论和学习。

(五)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加深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出简要总结,但总结不是讲标准答案,而是讲评分析问题思路、方法与途径是否正确。同时教师要在总结经济法案例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经济法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便于比较客观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经济法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的浓厚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最好在经济法课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从而使经济法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案例教学法适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要求,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通过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实施,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朗代尔提出,普遍应用于法学和医学的教学中,后来案例教学法衍生为工程案例教学法,普遍应用于工科教学范畴,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经过教员设计的场景,学生将本人置于场景内,经过讨论或研讨等方式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办法。机械制造根底高等教育机械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含了工程资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比拟强,传统以教员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进步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才能,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造根底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同时也是新一轮应用型教学变革的需求,有利于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理论型专业人才。

1机械制造根底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能与工程实践相分离。

机械制造根底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涵盖了工程资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多门专业必修课的前置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涵盖学问面广,大多数教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传统黑板或投影等停止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只是控制了一些根底理论学问,不能与工程实践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单调无味,课程内容过于笼统,难以了解。大局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味不浓,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1.2不利于进步学生的的工程素质。

机械制造根底教学内容陈旧,依然以理论学问为主,理论学问比拟缺乏,不利于进步学生的工程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学办法和手腕单一,学生的工程理念得不到理论,工程创新思想不强,实践机械工程问题处理才能不强。只要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灵敏运用的才能,才干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才干培育出高素质的机械人才。

1.3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

机械制造根底课程考核仍采用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大局部学生只能融会贯通根底理论学问,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机械制造根底理论性比拟强,涵盖了许多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内容,请求学生控制并理论操作这方面的工艺。纯理论笔试的方式不能客观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能评价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

2工程案例库的树立。

机械制造根底施行工程案例教学,设计和树立工程案例库十分重要。教员在设计和树立工程案例库时,应选取那些学生感兴味的、紧扣教学内容的机械工程案例,经过多种方式表现,比方,能够树立金属切削机床案例库、刀具案例库和典型零件加工案例库等。另外,要留意不时改换和增加案例库,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课程案例教学法软件工程论文

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背景下,为了使物业管理行业也能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就需要大量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目前的物业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它是主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物业管理课程包括的学科比较多、范围覆盖面积广,在法规、经济、管理以及房产经营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它的课程内容也比较丰富,实用性比较强,在学生以及工作中具有应用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找出与之相紧密联系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这种教学方式将它引入到物业管理教学课堂中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物业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发生的管理问题为主要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根据课堂已有的知识掌握和实际经验进行创造、发挥。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的案例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改变了学生在思考上的传统方式,不仅使学生能根据掌握的知识概念引入到实际背景当中去,也能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方面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去分析、整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简单地举例过程,而是在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上提高他们多种能力的教育过程;它也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教师能够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师生之间的关系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更不是以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为目标,而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链和素质教育。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物业管理课程主要是研究管理中的具体操作,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运用知识,这样不仅能打开学生更广的知识面,还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地理解工作目标,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二、物业管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知识运用灌输的方式在讲台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根据教学提纲的'知识内容以及重难点进行统一的内容教学,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引入一些案例,但教师引入的案例数量与实效性都不够,使学生反复听其中的内容产生厌倦心理。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可以自学进行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理论的运用只会让教师对课堂失去兴趣,减少课堂的出席率[2]。

(二)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教学认识不够。

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房地产行业、施工行业、工程造价以及评估等方向,很少学生能够意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性。由于物业管理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是学生,很多家长也不能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程度有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且据实际情况的了解,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在工作上的内容都比较复杂,这种小型的、微利的企业并不能为员工提供较大的收入,所以不仅导致很少的学生选择这一学科,在社会中的从业人员也没有进入相关部门工作。

(三)物业管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

物业管理课程在学校教学中一般只安排32学时的课堂教学,在这种限制的时间里根本无法认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知识的紧密结合。造成比较难度的结果会产生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理论知识教课中,由于理论知识多、占用的课时比较长,这就导致在物业管理课程中无法完成案例分析以及实际的应用教学,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教学目标。一种是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由于物业教学运用案例以及物业理论教学的课时都比较长,两方面知识在同一时间内也无法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情况虽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但很多理论知识还无法完成,造成学生在课堂学生中不能分清知识的主次,进行盲目学习的状况不断发生。

(一)备课阶段。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理论和要点认真备课,找出与内容相符合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书籍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找出相关的案例。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将案例分为不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通过板书、视频以及模拟训练的方式。在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选用两个实际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和委员会能否解聘物业管理公司,将这两个问题进行扩展使学生自己发挥思考。教师在收集的案例中一定要能够表达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并具针对性的、典型的进行有效教学[3]。

(二)上课阶段。

例如讨论作为非物业主能否被选为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打印资料、幻灯片教学以及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已经提出的案例连接相关课程内容、已经学过的知识或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使他们能够积极思索找出案例中隐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课堂上比较小的案例,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更快的找出解决方案;对于比较大的案例,教师就要在整个理论知识完成后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找出结论。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后要引入课堂讨论,针对案例本身发生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讨论,如整体讨论、分小组讨论。在讨论期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进行课堂记录,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三)总结回顾。

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知识的总结和评价,由于学生对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对问题做到全面的分析,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后补充。教师要灵活运用知识点将课堂内容进行传授,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实际部门的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将学生存在的差异进行补充以及更新观念。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学生方案教师应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在下一次讨论学习中做的更好。在研究业主委员这一节课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在班级中建立实际的程序模拟,这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案例。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积累了学习中的相关经验,而且也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性。

四、结论。

物业管理课程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够性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首先学生将案例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然后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中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最后教学根据知识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物业管理中激发自己的主观意识。物业管理教学是将实际问题进行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理解并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从未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visual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

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

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

“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为使学生控制更多的理论经历,教员应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车间等展开现场教学。经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理解和现场学习机械根底理论学问。另一方面,经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应用学问,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根底的现场教学可分为两局部,一局部工实习,经过该局部让学生控制根本的机械加工办法,培育他们的理论入手才能,另一局部停止机械制造根本技术观摩,让学生理解某一类工艺的全消费过程,消化机械制造根底某一方面的理论学问。例如,能够开设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观摩课,分离一个详细的'零件,理解一个零件从毛坯至合格零件的全过程,控制工序、土步、工位、走刀等机械制造根本概念,剖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规程的编制等等,真正进步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兴味。

3.2分组讨论法。

工程案例教学时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员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味和差别性,6人一组分为不同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设计不同的工程任务,让每个小组本人去设计处理计划,停止内部讨论最后构成处理计划。关于不同组的处理计划,由组长代表该组停止论述,由全部同窗来停止比拟、评价,让每个学生认真剖析每组计划的优缺陷,进一步优化计划,最后构成每组的最终计划。例如,解说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时,教员能够事前布置一项设计典型零部件的任务,由各个小组讨论构成各自的计划,课上各小组停止集中讨论,任课教员对各小组计划停止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陷等。这种分组讨论的办法十分合适案例教学,经过该办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剖析才能、团队才能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才能。

4结语。

总之,机械制造根底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传统的为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开展,学生的工程素质较差,工程理论才能较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员应该分离工程案例教学,探究一种新的教学办法,经过工程案例来展开教学,经过现场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对十金属切削机床、刀具、机械加工等工艺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控制机制制造的根本技艺,为成为合格的机械制造师做技术准备。

课程案例教学法软件工程论文

软件工程教学任务开展前首先要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规模以及操作性要与学生能力水平保持一致,如果选择规模以及操作难度过大的案例驱动将会造成学生完成率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下降。案例驱动法应用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首要目标。影响案例驱动法应用效率的众多因素中,案例选择是最为常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软件功能实现,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参与性下降,课堂任务难以配合教师完成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案例选择难度较小又会导致学生能力提升程度不明显的现象出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得到合理提升。案例讲解是结合软件操作使用来进行的,因此其难易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任务进行急需进一步完善。

1.2学生实践参与程度不足。

处于软件工程课程环境下,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最终的操作能力提升才更加明显,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软件教学中所缺失的。教师对案例讲解局限在理论性分析与演示操作中,学生参与操作的'机会较少。基础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理论性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当学习难度不断增大后,学生对软件知识理解程度也在不断下降,参与性不足会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操作任务,教学任务完成效果逐渐与教学目标产生差距。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最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提升,而当前教学环境下所应用的案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并不能到达最佳使用效果,在案例选择方面仍然需要优化调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最终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2.1根据软件系统需求陈述来建立问题域对象模型。

以atm操作软件系统案例为研究对象,选择案例驱动法首先需要确定软件功能在其中的实现,对软件系统运行的案例请求内容进行总结整理,通过软件系统中的虚拟环境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软件工程真实使用流程,并对当前操作环节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加以调节控制,从而达到更高效的运行控制效果。将其作为驱动方法应用的具体案例,通过实验对比模式来促进现场工作任务效率提升,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管理效果。系统分区中体系出不同模块的功能使用,通过这种相互结合方法为接下来软件工程管理提供环境。基于该案例驱动所开展的软件工程教学,需要体现出侧重点,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模式。有关于案例驱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功能隐患问题,更应该探讨出有效规避措施,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操作流程中,并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来了解学习中存在的欠缺部分。模拟系统分区并不完全代表实践应用,日常教学中基于案例驱动法来培养学生的操控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软件工程设计中不断创新优化思想,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软件设计,对其中所涵盖内容进一步深入完善。在atm系统分区基础上建立起模拟软件运行使用模式,观察现场操作方法,并对软件系统应用进行充分结合,建立系统对象模拟体系,并通过这种方法来继续深入完善现存问题。分区模拟阶段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师操作配合下帮助提升使用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对所应用的案例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发挥积极影响作用。

2.2系统动态模型建立。

根据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并整合到具体的软件模块中,通过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来共同提供工作使用效率。系统内所开展的各项动态综合分析,建立起软件动态模拟形式,对于各项管理计划中充分配合,通过相互协调的模式共同促进现场管理控制计划落实。包括软件功能实现顺序以及现场控制。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控制操作中,教师在对学生操作任务进行分布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来进行,避免操作任务难度不科学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下降问题出现。模型建立中对各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划分,体现出各个系统之间功能水平差异性,以及需要继续深入完善的内容,通过现场技术方案审核,相关工作任务开展积极性也能得到全面提升,将软件所模拟功能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共同实现控制计划。

2.3建立功能模型。

基于动态指令基础上对软件系统功能进行建立,并观察各个系统中存在的运行风险隐患,通过相互配合控制方法更高效的功能指令。功能模型建立后可以进行软件程序汇编,通过功能指令实现来提升各个硬件程序配合运行。功能指令进入到现场控制环节中,软件功能实现过程中,基础模块划分基础上可以进行优化,将软件与硬件相互配合共同实现高效的教学计划。建立atm系统的功能模型,根据系统中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数据处理的功能,画出基本系统模型,把基本系统模型中单一的处理框分解成若干个子处理框,得到功能级数据流,并描述处理框的功能和定义服务。

3结束语。

教学改革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教师采用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驱动教学,学生通过近一年的项目实践,能够全面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护,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流程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奠定基础。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更多地开发和探索其他优秀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张晓冬.基于案例驱动的《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39).

[2]陈鄞,苏统华,黄虎杰,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案例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3).

[3]祁伟,孟庆旭,赵辉.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首先,要善于借鉴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东西方存在诸多差异,但国外案例犹如他山之石,要奉行“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客观辩证地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汲取案例中的共性成分,积极探索如何与我国具体环境相结合。其次,要注重对国内案例的提炼与开发。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进程中不仅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推广,同时也遭遇了失败、挫折与教训值得反思与借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发生在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丰富素材都是行政管理案例库的宝贵来源。第三,要建立案例库维护制度。我们在重视案例库量的充盈基础上,还要保证案例的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方法、途径,甚至其合法性,都在随之改变。基于此,案例库维护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2.2加强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小班教学形式,班级人数以20人左右为佳,以便每位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都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其中。其次,各独立院校应在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尽管独立院校运营资金紧张,但仍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资,逐步完善案例教学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沙盘推演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实践操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校即获得对现实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流程及相关场景的最直观体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具体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2.3规范案例教学各环节。

案例教学整个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总结评价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要想案例教学收到实效,每个环节都需规范运行。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精心选择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然后,熟悉案例材料,罗列出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探讨案例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承担引导者角色。如果学生讨论效果和结论较为理想,教师应做简要总结,而后引导学生转入下一问题;如果学生讨论过程中思维混乱、偏离论题,教师应及时加以梳理并纠偏;如果遇到学生讨论激烈引起争执,教师应及时协调并把讨论引向深入。在总结评价环节,教师无需公布所谓“标准答案”,只需揭示本案例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对课堂讨论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需及时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要求学生以作业形式写案例学习报告,教师再根据案例教学的反馈情况,对案例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修改和完善。

2.4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首先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独立院校作为民办高校,应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的运用,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针对优秀的案例教学课堂,学校应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和学习讨论,对于案例教学能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其次建立学生的激励机制。可以将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等都与案例教学紧密相联,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原理和实践环节容易脱节的问题,分析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理论基础和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将及时教学法(jitt)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思路,以“设计模式”主题为例,阐述jitt教学环节安排、案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关键词:及时教学法;软件工程;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是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涵盖技术方法、工具环境、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尤其是需求分析、设计模式、项目管理等环节,一般需要授课对象具备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且有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然而多数国内在校本科生缺乏团队协作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1-2],难以对软件工程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学习效果普遍不佳。(1)概念比较抽象。软件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和模型,导致多数主题和章节的理论性很强。尽管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可对部分概念的理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受课时所限,很难将实际的庞大工程背景与复杂上下文环境在课堂上描述完整。对软件系统的分析、测试、模式设计的精髓等,往往只能点到为止,多数学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2)教学手段陈旧。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手段。既缺少课上针对授课主题的分析讨论,也较少使用网络化的交流平台和手段,因此,很容易陷入传统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的教学循环。(3)学习效率不高。软件工程中概念和理论层面中需要学生识记的较多,真正动手去做的较少,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充分调动,也导致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相差较大。

2jitt方法简介。

及时教学法(just-in-time-teaching,jitt)[1]强调基于网络的、活动/任务导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itt从20世纪末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医学[2]、控制[3]、语言[4]等领域的教学活动。现将jitt理念引入软件工程理论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课前预习、分组学习、课后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jitt基于一系列在线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其主旨思想和核心理念,是通过将一部分学生评测活动移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前有比较充分的时间阅读并在线完成预热(warm-up)问题,教师可提前查看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并适当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辅以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实验等环节,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延伸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及时反馈。一般的,对于一个专题(章节),教师提前1周开始准备课前阅读材料和预热问题,学生阅读预习材料后在上课前2天在线提交预热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前1天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重点进行微调,并针对错误或问题集中的知识点,强化课堂活动内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尤其是概论和导论类课程,课时偏少,课程容量很大,另外,国内多数高校采取合班授课,针对这种情况,结合jitt活动对传统的课堂分组方式进行了调整,如图2所示。分别布置a、b两组不同话题(知识点)的预热问题,学生随机选择一组,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交换问答与讨论,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另一分组中的相关知识。

本节以设计模式这一主题为例,描述jitt各环节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编程思想和程序语言的基础上,针对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某一类常见问题,提供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对多数本科生而言,尽管对多态、继承、封装等oo概念有所了解,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往往对设计原则和模式的意图、演化过程和适用场合无法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1)课前预习阶段。尝试让学生完整地解决一个编码问题,为此,采用一组案例引入设计模式主题,并不断地进行代码重构和设计演变,最终给出一个特定模式的解决方案。图3所示为“策略(strategy)模式”中的一个课前预热问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一个“愤怒的'小鸟”游戏,掌握“策略模式”的设计原则。学生在阅读并了解游戏的基本需求后,根据给出的设计框架填充相关代码,完成相应的功能。通过3~5个类似的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后续设计的逐步改进的过程。2)问题评价阶段。教师对预热问题的难度和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a、b两组,分别阅读“策略模式”和“观察者(observer)模式”的相应材料并回答问题。其中,“策略模式”的预热问题平均得分89.73%,“观察者模式”预热问题的平均得分91.02%。将针对学生的评测移到课前,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案例游戏的基本设计需求,即便在尚未掌握设计模式时,也可以通过此前掌握的手段完成部分功能的实现,oo和uml基础普遍较好。3)课堂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两类设计模式中提出的案例问题比较熟悉,也能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代码重复、无法高效应对需求变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交叉分组讨论,最终给出两种设计模式的一般解决方案,从而强化学生对这类复杂概念的理解。评估结果(见表2)表明,超过85%的学生认为,此前的阅读和预热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率,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一系列课堂活动基本解决了课前阶段所存在的疑惑和问题。4)课后评估阶段。通过补充实验,学生有机会分别利用两种设计模式最终完成两个案例问题的程序编写,并查看实际运行效果。为此,在实验和作业中,给出了部分超类和接口的定义,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代码,所有问题和答案均通过在线方式发布。

4效果评估。

为对jitt在软件工程设计模式主题中全过程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3组共31个问题,包括对jitt过程的评价、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见表3),评估结果如图4所示。本科三年级的133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评估。结果显示,90.98%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jitt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其理解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概念;93.23%的学生表示,通过在线的课前阅读和预热问题,提高了课堂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对课后作业和相关实验的完成有明显帮助;88.72%学生愿意将jitt方法应用在软件工程的其他理论课程中。

5结语。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拓展阅读和预热问题使学生提前介入相关概念的学习;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等,使学生对两类设计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对本科三年级百余名学生的实际评估结果,发现jitt模式和活动对设计模式的教学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开发实践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软件工程领域的课程特点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将jitt方法应用于设计模式等理论难度较大的主题,未来将探索该方法在数据库原理、软件测试等其他核心主干课程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原理和实践环节容易脱节的问题,分析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理论基础和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将及时教学法(jitt)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思路,以“设计模式”主题为例,阐述jitt教学环节安排、案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关键词:及时教学法;软件工程;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是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涵盖技术方法、工具环境、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尤其是需求分析、设计模式、项目管理等环节,一般需要授课对象具备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且有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然而多数国内在校本科生缺乏团队协作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1-2],难以对软件工程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学习效果普遍不佳。(1)概念比较抽象。软件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和模型,导致多数主题和章节的理论性很强。尽管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可对部分概念的理解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受课时所限,很难将实际的庞大工程背景与复杂上下文环境在课堂上描述完整。对软件系统的分析、测试、模式设计的精髓等,往往只能点到为止,多数学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2)教学手段陈旧。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手段。既缺少课上针对授课主题的分析讨论,也较少使用网络化的交流平台和手段,因此,很容易陷入传统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的教学循环。(3)学习效率不高。软件工程中概念和理论层面中需要学生识记的较多,真正动手去做的较少,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充分调动,也导致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相差较大。

2jitt方法简介。

及时教学法(just-in-time-teaching,jitt)[1]强调基于网络的、活动/任务导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itt从20世纪末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医学[2]、控制[3]、语言[4]等领域的教学活动。现将jitt理念引入软件工程理论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课前预习、分组学习、课后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jitt基于一系列在线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其主旨思想和核心理念,是通过将一部分学生评测活动移到课前,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前有比较充分的时间阅读并在线完成预热(warm-up)问题,教师可提前查看这些问题的回答情况,并适当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辅以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实验等环节,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延伸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及时反馈。一般的,对于一个专题(章节),教师提前1周开始准备课前阅读材料和预热问题,学生阅读预习材料后在上课前2天在线提交预热问题的答案,教师提前1天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重点进行微调,并针对错误或问题集中的知识点,强化课堂活动内容。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尤其是概论和导论类课程,课时偏少,课程容量很大,另外,国内多数高校采取合班授课,针对这种情况,结合jitt活动对传统的课堂分组方式进行了调整,如图2所示。分别布置a、b两组不同话题(知识点)的预热问题,学生随机选择一组,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交换问答与讨论,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另一分组中的相关知识。

本节以设计模式这一主题为例,描述jitt各环节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编程思想和程序语言的基础上,针对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某一类常见问题,提供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对多数本科生而言,尽管对多态、继承、封装等oo概念有所了解,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往往对设计原则和模式的意图、演化过程和适用场合无法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1)课前预习阶段。尝试让学生完整地解决一个编码问题,为此,采用一组案例引入设计模式主题,并不断地进行代码重构和设计演变,最终给出一个特定模式的解决方案。图3所示为“策略(strategy)模式”中的一个课前预热问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一个“愤怒的小鸟”游戏,掌握“策略模式”的设计原则。学生在阅读并了解游戏的基本需求后,根据给出的设计框架填充相关代码,完成相应的功能。通过3~5个类似的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后续设计的逐步改进的过程。2)问题评价阶段。教师对预热问题的难度和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估。将学生分为a、b两组,分别阅读“策略模式”和“观察者(observer)模式”的相应材料并回答问题。其中,“策略模式”的预热问题平均得分89.73%,“观察者模式”预热问题的平均得分91.02%。将针对学生的评测移到课前,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案例游戏的基本设计需求,即便在尚未掌握设计模式时,也可以通过此前掌握的手段完成部分功能的实现,oo和uml基础普遍较好。3)课堂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对两类设计模式中提出的案例问题比较熟悉,也能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代码重复、无法高效应对需求变化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交叉分组讨论,最终给出两种设计模式的一般解决方案,从而强化学生对这类复杂概念的理解。评估结果(见表2)表明,超过85%的学生认为,此前的阅读和预热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率,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一系列课堂活动基本解决了课前阶段所存在的疑惑和问题。4)课后评估阶段。通过补充实验,学生有机会分别利用两种设计模式最终完成两个案例问题的程序编写,并查看实际运行效果。为此,在实验和作业中,给出了部分超类和接口的定义,要求学生填写相应的代码,所有问题和答案均通过在线方式发布。

4效果评估。

为对jitt在软件工程设计模式主题中全过程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3组共31个问题,包括对jitt过程的评价、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见表3),评估结果如图4所示。本科三年级的133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评估。结果显示,90.98%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jitt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其理解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概念;93.23%的学生表示,通过在线的课前阅读和预热问题,提高了课堂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对课后作业和相关实验的完成有明显帮助;88.72%学生愿意将jitt方法应用在软件工程的其他理论课程中。

5结语。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拓展阅读和预热问题使学生提前介入相关概念的学习;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等,使学生对两类设计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对本科三年级百余名学生的实际评估结果,发现jitt模式和活动对设计模式的教学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开发实践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软件工程领域的课程特点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将jitt方法应用于设计模式等理论难度较大的主题,未来将探索该方法在数据库原理、软件测试等其他核心主干课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骆斌,葛季栋,丁二玉,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3):9-13.

[3]王鸿丹.基于claroline的jitt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4):15-16.

中学政治案例教学法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的政治的学科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政治观念的建立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了解国家的政治形势,学会观察社会时局。通过政治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利于教学意义的扩大。但是,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会给予高中的政治教学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的政治;案例;应用;作用。

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的今天,高中的政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政治视角去认知社会。当代高中的政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接受更多创新型的政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可以在丰富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政治课堂,有利于推动高中的政治教学质量提升。

(一)有利于教学生动性提高。

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的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并能快速掌握政治知识。传统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以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认知层次。认知层次的认知是单一且孤立的,是一种抽象认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的政治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更能让课本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政治教学生动性的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养成。

案例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的引入,必然是为了激发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给学生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地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得到自己的结果。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政治学习积极性提高。

高中的政治教学的内容较为深刻,理论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没有意思,过于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提高,在积极状态下接受新的政治学习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在于,教师将案例引入中,运用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案例来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政治学科,是一个没有边境的学科,政治学习,对于学生眼界的扩宽有着直接作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教师需要将政治课本中的内容与国内外的时政要闻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去看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将社会时事作为检测手段,以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政治能力,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政治见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人骄傲的事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会让学生找到民族自豪感,逐渐认可政治学习。比如,在讲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个切入点,像见面交际礼仪、节日礼仪、职场文化等,给学生展示范围内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在案例的呈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尊重文化、接受多样化文化的理念,促进政治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扩展学生的眼界。在案例中,教师要特色突出中国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在习得政治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思维的活跃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不一定是案例的引入者,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案例,可以加大课堂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观点,并让学生围绕这一观点去思考案例。一些学生提出“蝴蝶效应”,一些学生提出“人类生产与环境变化”,学生提出的案例往往更加新颖且具有时代性。学生自己提出的案例,必然是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利用这些案例进行政治知识的开发与分析,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更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规范学生价值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规范个人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针对“选举权”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人大代表选举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明确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越深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越明显。真实案例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可以提高政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案例教学,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得以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政治课堂中运动起来。正确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会让学生的政治思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云.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王卫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18).

[3]王迎春,相伟.浅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多元化采集[j].教学与管理,(1).

[4]林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4).

[5]侯庆友.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14)。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同伴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启发式的教学,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这种方法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教学,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同伴教学法,不但能促使学生获得新知,牢固掌握以往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协作意识。

1991年,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祖尔教授创建了同伴教学法,其最早应用于物理学教学中。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动机学习理论设计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知识预习,课上提出测试题,要求每名学生独立答题,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1~2个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由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名学生都要在本组内阐述自己的答案,答案有差异时,成员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说服对方,决定自己答案是否更改;教师统计学生上交的试题答案及正确率,根据准确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对照自己的答案,并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的教学过程。同伴教学法是在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关系之间,通过同学之间进行阐述观点、互相学习、讨论、分享经验,传授技能并获得同步提高。同伴教学法适用于原理、概念、过程、方法等比较难于理解、难于记忆、容易混淆的理论课程,这是一种讲授自然科学课程简单、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进行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发展规律。

软件工程学归属于自然科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为了摆脱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系统满意度不够、产品质量不可靠、软件维护性差、软件开发生产率跟不上计算机发展速度等“软件危机”的困扰,专门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技术的一门工程科学。软件工程学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范围广泛,其包括技术方法、工具、管理等多个方面。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软件工程学的概要介绍,主要讲述软件工程的原理、概念、技术和方法,介绍各个实施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

1.1课程内容繁多。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讲述的概念、原理、模型、系统内容繁多,讲述的知识面广、软件的发展速度快,课程的真实性和综合性强,理论性的知识众多,教师准备课程和讲解知识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对知识点不易理解,不能完全掌握知识内容。

1.2教学方法陈旧。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用无数丰富的语言去描述概念、原理、过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想在一节课上把教师所讲的复杂的理论、概念完全记住,非常困难。经过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要找到一种适合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同伴教学法是若干教学法中的最佳选择。

以“总体设计的过程”这一节课程为例。

2.1课前准备。

在本节课前一周,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总体设计的过程”的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并要求学生回答类似下列的问题。(1)详述总体设计的过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流程图在总体设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在选取方案过程中,分析员一般要备份什么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什么,每一步的功能是什么?(4)在书写文档时,都需要哪些文档?为什么要书写这些文档?这些文档对软件的开发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问题。教师要综合知识点,对问题做好答案,以备讲解。

2.2问题提出。

课堂上,教师先创设模拟情景,如:一个公司现在需要编写一个财务软件,最先要明确的就是总体的设计过程,那么这个设计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此时抛出的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进行讨论,给出答案。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思考题,根据阅读过的教材和资料,给出初步答案。此时,每名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1-2个问题,教师进行回答。

2.3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有4-5名成员,可设置1名组长,也可不设置。在小组中,每名学生按次序将自己的答案提出,并说明形成答案的根据、理由和设计。小组内根据不同意见再进行分组,每名同学试图用自己的理论说服对方,此时,教师可以在各组内进行巡视或旁听,并给出一些建议,学生根据讨论和交换的意见,再次形成新的答案。

2.4统计答案。

学生将答案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并给出每道试题的正确率,查看知识点掌握情况,总结学生答案的优缺点,分析学生错误答案产生的原因,准备相关知识以备讲解。

2.5讲解答案。

教师讲解答案如下。(1)总体设计的过程包括设想供选择的方案、分拣选取合理方案、推选最优方案、进行功能分解、设计软件结构、数据库设计、设置测试计划、书写软件相关文档及审查和复审等9个步骤,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流程图在总体设计中是总设计的开始,数据流程图中的自动化边界是实现策略的方案。(2)在选取方案过程中,分析员一般要备份系统流程图、组成系统的物流元素清单、成本或效益分析、实现这个系统进度的.计划四份资料,这些资料是实施方案的基础,是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模式设计、子模式设计、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优化。模式设计是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子模式设计是具体的数据规划试图,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是保证数据库整体安全稳定运行的检查方案,优化是改进模式和子模式数据的方案。(4)在书写文档时,需要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的结果等文档。这些文档是进行软件开发的根据和基础,也是以后开发同类产品的宝贵资料。教师讲解后,归纳总结学生方案的优缺点,对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提炼出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答案对照教师的答案,分析自己答案的利弊,巩固知识,再进行讨论,最终领会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而对知识做到最好的迁移。

3结语。

在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使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等综合素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之间成为互相的传授者,不但可以共同探讨问题,还能共同增长知识和技能,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同伴教学法在自然科学门类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同类课程的有益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教学法在“javaweb开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15).

[2]范红,谢颖华,孙韶媛,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纺织服装教育,(4).

[3]张萍,涂清云,齐薇,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研究――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打开探索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之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全球视野、区域行动”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不仅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存在较多的新概念和新思想,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而言,因其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导致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章节多,无更新内容。

(2)学生兴趣不浓,出勤率较低。

(3)教学形式过于单一ro。

究其原因,该课程涉及的概念和理论颇多,课堂以教师主体授课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如何加强“环境工程概论”教学改革对于更好地开展该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案例教学是被认为是很多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方法,它已有100多年历史,哈佛法学院在1870年率先使用并推行案例教学,经过几代哈佛人的努力,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鲜明的教学特色。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我国很多高校也在环境教育方面实践案例教学方式,但未能很好地推广。很多教师只是偶尔会讲到环境污染的案例,但并未形成系统分析,不能真正称为案例教学法。因而,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阐述“环境工程概论”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质,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实践,本门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案例教学实质。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针对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热情参与,通过师生之问的双向互动,促进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教学形式r。案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由对原理的追寻转向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批判能力的思考者。

案例教学运用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主要是以污染事件为题材,在教师指导卜,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好品质。

二、教学案例的选取。

一般的“环境工程概论”教材,在整合内容时主要以纯理论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内容抽象、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部分。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点。但由于环境学科本身具有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发展极为迅速等特点,教学案例数量巨大,如何选择精确、有效、典型的案例,是“环境工程概论”实行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以华侨大学“环境工程概论”教学案例设计为例。安排视频案例,案例从国家政策、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处理、噪声污染等方面来设置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制定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探索环境规律之源。首章绪论“流域限批治污染”视频案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对污染物排放控制为何要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再到“区域控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能深刻理解国家政策不断修订的原因。在各类污染介绍中以经典污染案例为主,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的根源及治理方法。

如在“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章节中选取的是“还我一片宁静”视频案例,给学生讲述的是易被忽视的“低频”噪声污染,日常生活中电梯、变压器、冰箱、水泵等都是低频噪声的来源,一卜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以北京某小区一个一出生就患各种先天性疾病,出生没几天就死亡的婴儿为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低频噪声的危害。看完视频后引导大家讨论该如何防治噪声污染?国家该制定怎样的法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各类环境问题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借助教学案例让学生去了解国内外关于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知道各国相关环保政策、制度、法规和标准的颁布和修订。

环境教育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具有很强的“时尚性”。虽然教学案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版,但有些案例仍陈旧、信息量不足,无法呼应环境知识发展的与时俱进。所以如何让教学案例具有“时尚性”也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应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介收集相关资料,把近年来所发生的环境热点问题等都纳入到教学中。如时卜关注的北方雾霆问题,与学生讨论雾霆特点及危害、造成雾霆原因、相关的防治措施等;又如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讨论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相关的应急措施等问题。总之,教学案例要选取时尚、结构新颖、可触类旁通的典型案例。

三、案例教学实践。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中心,在授课过程中,对其中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大都采用板书或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则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教”与“学”孤立,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和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僵化、教条,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案例教学可以把视频、案例、互动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视频形象直观,教学容量大,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卜,用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问题,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问的双向联系,使师生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可以使学生把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较好地掌握“环境工程概论”基础知识。播放视频案例前,需以案例为切入点,启发式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观看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可围绕这个视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由每组选取的代表上台讲述其所在小组讨论的结果,讲解之后教师向该小组成员进行启发式提问。也可留几分钟时问给学生独自思考,鼓励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这一主线进行讨论。最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地独立查阅相关的主题文献,撰写小论文,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育,学生需自己先思考,查资料,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讨论,学生们的各种思想可以进行充分的抒发和交流乃至于交锋,这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从各个层面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建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帮助他们改正,并从一个侧面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四、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案例本身可能存在不能说明事物整体的局限性,使学生很难将获得的概念、原理等知识汇总到一个整体框架中。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水平不够,拘泥于细节,有时会耗时多而收效甚微。“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涵盖知识面广,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经过严格的案例教学训练,才能较好地讲授这门课程。如果连老师自己的综合素质都不高,则可能出现要么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要么牵强附会,分析不到事件本质,这样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案例教学必须以精选典型的能说明一些理论、原理和问题的案例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只有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使案例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今后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要求任课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案例和案例教学的知识,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并能对案例使用情况做充分评价,深刻理解案例在使用中的效果。此外,还要重视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专业化来满足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五、结论。

案例教学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了填鸭式教学现状。案例教学必须以典型案例的选取为前提,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老师的充分准备为保证。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成功应用对于高校各专业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然,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差、底子簿,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专业性强,是典型的疑难学科。教师只有抓住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才有可能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现代教育提倡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基础差、底子簿、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要想强化中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与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环节教学设备很难发挥作用,而有些地方现有设备严重滞后于理论发展水平,针对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师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密切联系生活,开展讨论教学法。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尖端技术,但它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许多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教学从生活开始,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上升到教学理论,从而完成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对网络协议部分,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而坐,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当前的讨论过程该由谁发言,请制定一个规则。(要求: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制定过程应在中间有一、二次结果展示,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最终各组均完成规则制定后,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以上讨论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结合前面的讨论结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ring两种协议的讲解。如此一来,把本来很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弄得明明白白,课堂也显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诸如停止等待协议、信息传输方式等内容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教法。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象iso的osi网络结构模型,内容抽象,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各层是按功能划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为解决针对网络通信中遇到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例如在讲数据链路层时,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2组,然后布置做一个模拟通信的游戏比赛。到时要求每组在每一次对决中派2名队员参赛,并由对方派一名队员协助完成比赛。在互不相见的2名同组队员之间分多次进行传送一篇文字信息,传递任务则由对方所派队员完成,对方队员必须担当起在2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义务,但允许有3次随机设置故障的机会(丢弃、乱序或增减字数)。针对比赛中对方队员可能设置故障的种类,参赛方必须要解决好信息被对方丢弃、信息传递顺序被打乱及内容被篡改(这些实际上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处理机制)识别和应对措施。比赛以在限定时间内传送信息最完整正确的一方获胜。这样布置完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做准备,无形中督促学生去预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要传递的信息(可将一段文字分解为每10个字为一段的信息包,在字条上留出少量空间共参赛者标注使用)及传输故障信息(为传递信息者设置传递故障之用,可将原信息包中关键字更换,以歪曲信息含义)分别交给参赛队员和信息传递着,按预定规则进行。完成竞赛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对通信协议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终身难忘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仅为一节课,这样做或许有些麻烦,会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osi模型这块内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过这种方式,每节内容只要对竞赛要求稍作改动,便可适用于其它各层的教学,甚至分组交换也不在话下,这样准备工作相对就轻松多了。

以上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要注重细节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对教学设备依赖性小,却能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的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合理的应用可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它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推广新成果,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网络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作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多功能实训课堂。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理论教学阶段,也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这种状况下,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实训课堂。就目前情况,即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供教学用的机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适当添置网络硬件(若干台交换机、路由器等),根据自身需要把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改造为多功能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诸如组网、网络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等大部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实训。这样我们可以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学习边实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职业教育又是其中最具灵活性,也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声最高、最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沉着冷静,既要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挖掘传统教育的灵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开裕.

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摘要: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美术设计技术的技术工人和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因此,其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基于服务社会的目的,为社会市场发展提供对口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应对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的考验。该文作者研究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其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了专业学科间的连贯性。模块化教学给教师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实践,整合了重复学科间的课程,不仅能够满足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连贯性的需要,还将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专注于教学设计,扩展、补充相关的美术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其次,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美术设计专业模块教学比较关注实践,其要培养的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模块化教学将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整合,弥补了以往孤立传授知识或单独传授技术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专业课程模块教学中包括大量的设计练习,其需要学生利用基本绘画技巧,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论基础上大胆创造,积极构思。设计完成后与客户的沟通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小组协作设计也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高职美术设计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主要包括:教学前期调研工作没有做到位,调研力度和调研深度不够,缺乏美术专业资深人士的把关;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不同科目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方案,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美术专业实践模块式教学趋向单一化,缺乏多样性和科学性;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播大致范围与授课深浅度也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职业需要与能力要求;在具体实践时,学生缺乏自觉性,学校也缺少相应的制度以规范师生行为。

1.加快高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步伐教学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高职美术设计专业来说,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尤为需要大量的教学硬件设施。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实训及实习基地,拓宽模块教学实践教学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设计环境,与建筑设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实际设计项目纳入实践性教学;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力度,丰富图书、期刊等资料,满足教师和学生对美术学习资源的需求。

2.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美术专业设计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电脑设计技术,对美术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具有美学思想和空间想象力,其在教学时还要整合教材,使具体设计与实际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其可以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让教师走出校门学习新鲜事物,跟上美术设计前进的步伐,从而教授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学校还可以引进专业人才集中培训教师,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的教学水平,并利用考核的措施强化教师学习的效果,鼓励各位教师进行深造,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从而为美术专业设计模块化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3.完善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管理制度美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教师先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再重新设计美术教学课程,相应设施的建设和专业教师的存在也必不可少。为了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学校还需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先进的模块教学经验,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重新分析并整合教材内容,按照公司的需要选取相应的单元进行教学,同时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立教学督导组。督导组的听课考核制度,不仅能够督促教师认真教学,还将促使学生专心学习,从而提高美术专业设计模块化教学的效率。

结语。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美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然而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校方应加快高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步伐,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完善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管理制度。各高职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提升模块化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让自己教授的知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适应面广、专业能力强的实用型美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园.浅析高职美术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实践.美与时代(中),(8).

[2]谢宁波.对高职教育美术设计专业模块式教学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9).

[3]徐姗姗.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职教论坛,(8).

[4]刘庆.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采用课程模块式教学的思考.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

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作者简介:槊饔保1976-),女,满族,辽宁黑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

槊饔保鲁宝春,姜丕杰。

(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作为高校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事倍功半,这给plc教学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作者的教学实践,对plc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lc;多媒体;案例教学。

plc技术及应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在继电器控制基础上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1]。它应用性很强,知识点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即可编程控制器,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来教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立足点。该课程以往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板书),先按照教材讲完书中的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等到指令全部讲授完后,然后再进入应用和实践环节,这时所学过的指令基本忘了一大半,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授―受”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热情[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知识,而学生却心不在焉的听课,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不适用plc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和效果。现就电气专业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模式改革方法的探讨。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授课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上课质量,plc课程中有很多原理图和接线图,如果在黑板上一一画出这些图形后再做讲解,那么画图就要占用课堂的一半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课程中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的。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使抽象的图形、概念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繁琐的步骤简单化,使实际问题形象化[3]。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这种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大脑思维的展开,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在介绍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产品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些相关图片,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学生就可以亲眼看到不同plc厂家生产的各种系列产品的实物图,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减少了课堂学习的单调及枯燥气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刚刚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来说,可编程控制器plc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概念,教材中给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做出的定义,一大段的文字、专业术语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来引出plc的定义呢?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方法来加以讲解,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继电接触器实现的,plc就是在该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利用多媒体通过简单的动画把电机的启动-自锁-停止的整个过程依次地演示出来。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现控制功能所具有的特点: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纯硬件的控制,容易出现绝缘老化等问题,在进行线路维修和改造时需要的工作量也很大,而plc是用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可靠性高,功能强,维修量小,编程方法简单易学。通过简单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对plc有了直观而又神秘的最初印记,并对其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plc的生产厂家很多,不同厂家的plc,它们的编程语言是不统一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学的教材也只能讲解一种厂家的plc,这样学生对其他类型的plc编程语言就是完全陌生的,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将各种编程语言一一写出来,必将浪费很多有限的课堂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不同plc厂家的不同编程语言做成幻灯片的形式,学生通过观看就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各种编程语言的不同之处。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还可以将所讲授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习题、答案等等都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这样将用于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可以讲授更多的知识。

(二)案例教学方式的运用。

plc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只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学生的自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经过独立、缜密的思考,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是一种动态的、准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将此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应用到plc课程中,必定会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plc当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典型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表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挑选出具有实用性、代表性、综合性的典型实例。由于案例来源于实际,所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开展,例如“水塔水位的模拟控制”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个实例,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选用它作为教学案例。第一步,首先由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水塔水位控制的要求,并布置具体设计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中水塔自动供水控制过程的演示,可以清晰、直观地发现水塔水位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水塔、水池、电磁阀、水泵等几部分构成,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一目了然;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由学生自己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设计步骤,编制符合控制要求程序,然后每个小组都拿出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互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中找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第三步,教师通过比较各组的设计方案,给出评价,最后作出总结。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思考,可以把所学过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觉地进入到角色当中,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lc的设计方法很多,只要能满足控制要求就是合理的设计,课程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具体分析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思路及设计步骤。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是把获取与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建立真实的环境感受,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5]。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语。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主线,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plc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编程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5).

[3]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

[4]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10).

[5]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2009(13).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当下,国家对体育散打课程研究较为片面,全面性的研究比较少,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在各个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的文化课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在体育课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应用的特别少,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有相似之处,实践教学法也可以应用在散打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们相互沟通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散打教学;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法。

已经普遍应用到高校中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但在体育教学中则难得一见。散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学生调节身心的重要课程。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课程,学习得也不够深入,往往只停留在动作层面,没有实际应用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为提高散打教学效果,应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散打的应用能力。

1体育课的特性。

散打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具有强健自身体魄、锻炼学生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的作用,然而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来自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兴趣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去探索新鲜的事物,体育课本身就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开发自我的兴趣爱好,不断取得身心的进步。体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在于“强心健体”,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课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调味品,让学生们有更多可以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勇于活跃自己,开发自我,通过体育这种互相交流的特点,来让学生们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达到自我解压,促进同学、师生间友好交流,打开脑中的新思路的目的。

2散打课程现状与实践式教学法。

2.1散打课程现状。

散打这项运动可以把人体的全面素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自身就涵盖了学习应用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自我的反应能力、耐力与力量等综合性素质,可以锻炼人身体的各个机能,使机体保持一个活力,使得人体健康,远离疾病。虽然散打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旧有的教学模式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再由教师进行动作指导,偶尔进行对抗性并不强的练习,这与学生的期待是相去甚远的[1]。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认为散打课程枯燥、实用性不强,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也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不满,体育教师具有较为深厚的散打知识,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然而这种课堂讲解式的课程完全不能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能对当前的授课方式进行改变。

2.2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方面潜能的发挥,实践教学法逐渐在教学体系中应用。实践教学法的内容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多种形式。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理论及基本拳法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实践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散打课程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得到提升,不仅强健体魄,更促进意志品质的成长。实践教学应用于散打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进步。在实践中充分检验自身所学,对知识具有更强的掌握能力,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其次,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实践式教学法注重开展多种活动,如举行校园散打大赛、与邻校相互切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实践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为教学目标[2]。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中同伴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于游戏的模拟教学法是目前国外软件工程教学中较为成熟的一类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目前在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也有一定应用。本文在国内外软件工程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模拟器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该方法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应用情况及作用。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游戏模拟教学。

“软件工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及高质量软件的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含软件开发的理论、方法、过程、工具及一些实践积累的原则、经验等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同时涉及数学、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体系丰富、关系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而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形式,针对理论知识点孤立的、离散的结合实例进行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的讲解,即使配备了课程实验,学生也只是根据教师指定的项目需求,建立简单实例的各类模型,编写一些规定的文档。同时在实践环节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当前高校软件工程教学亟待改革的重要原因。围绕如何使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以一种更贴近实际软件开发过程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并加强工程化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外高校采用的主流方法包括:项目(案例)驱动教学法或是企业合作实践。基本做法是教师或行业人员提出项目需求,学生分组明确职责,依据指导完成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软件开发的具体过程,并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方法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但是这类方法需要学校和企业或业内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需要学生具备更为扎实的前期课程基础。除了面向实践的软件工程教学法,国内外一些高校提出并采用基于模拟的全新教学方式。主要形式有采用专用软件项目管理训练模拟器、基于游戏形式的模拟器教学以及支持群参与的模拟器教学方法[2]。这些基于模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能够使校园环境下的课程学习更接近于实际软件开发环境,并使学生更快捷地参与到现实的软件工程实践中。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高等院校的远郊办学模式与高年级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回顾目前国内外高校通常采用的基于模拟的软件工程教学形式和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模拟教学法。

所谓模拟教学,就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好课题(案例),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巩固并扩大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素质[3]。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不同,模拟教学法更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模拟操作过程,从对问题的解析、工作计划的逐步开展,逐步领悟专业相关职业领域的内涵,获得切身的'感受。从而提高对学习课程价值的认识和认同,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论文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二)教学环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详细的认定,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水平。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受限于专业自身的性质,社会及学校缺乏财会专业领域的相关竞赛,校企之间也缺少专门针对财会类学生的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教学渠道的单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热情,基于毕业压力大多数财会专业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对平时可以训练实践分析能力的案例讨论、分析报告采取敷衍态度。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拥有高学历的背后普遍缺乏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经历或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自身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这使得教师的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营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氛围。

理论结合实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方式、理解力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灵活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会计理论的同时穿插案例分析,从实质上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通过案例对比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适用情况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这样学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为何用”。

(二)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其沟通是多向的'。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会计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时组织讨论小组或者辩论会讨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学生之间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组成团队,各成员的职能分配不同,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相互的学习便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有效地评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

三、财务会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设计环节。

教师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事件中选取案例,也可以通过科研从企业咨询或者调查中获得的典型事例中选取,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专业问题,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存在知识盲点的案例。(2)综合性。财务会计中各部分的内容是连贯的,各部分内容的联系非常紧密,前后呼应,其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设计的案例应避免相关经营流程的脱节,将类似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模拟一个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一整套的生产、营销、投资等流程。(3)针对性。设计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别选择案例。因此所设计的案例要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三段式”导入案例分析。

依照学生的思维递进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案例分析。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现实案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考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1.第一阶段,引导。在正式讲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财务分析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紧扣时事热点,如上市公司坏账计提吞噬巨额利润案、财务造假案、资产虚增案、会计舞弊案等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每天都可能发生。

2.第二阶段,穿插。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与所学内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况下,插入案例的同时结合对比法、图解法、总结归纳法等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比如,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教学内容,仅仅向学生讲授两者的确认与计量,既枯燥无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针对这部分内容选取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对比和总结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性,对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划分为哪一类,是非常必要的。

3.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讨论案例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一般在结束基本知识的教授后进行。以教师模拟案例的发生背景,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为基本套路。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总结,阐明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归纳案例的结论,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

面对财务会计案例资源缺乏的现状,保障案例教学法达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应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并及时更新。在建立案例库时,可从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设计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二)成立“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会”等学生社团。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财务活动的讨论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关的学习会之类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财务会计案例训练、课前讨论等工作,以解决教师精力有限、课堂时间短暂等压力。

(三)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或者案例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实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能力。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给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法等带来新的变化。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建立财会专业学生的寒暑假实习基地,这不仅真正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畅想,同时也成为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坚实后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摆脱案例教学与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的现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还要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壮大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其次,各大高校应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观、访问、调查和研究,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