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5 05:30:39 作者:HT书生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让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31/100。

5、4/5是()个1/5。

反思:对于单位“1”的教学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例子举例说明。让学生知道单位“1”不仅指一个物体,也可以指一个整体。这是教学的难点。应予以突破。对于分母、分子、分数单位概念的教学不够细腻。应加强。

认识分数一/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p104—106。

【教学目标】。

2.通过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养成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从“3/8”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对3/8有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设计意图】。

(1)复习分数相关知识。

(2)当学生提到分数单位时,让学生列举和3/8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进而引入“同分母分数”,重点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师:看到这些同分母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汇报之后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方法。

1.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1)根据1/8和3/8这两个分数列加、减法算式。

1/8+3/83/8-1/8。

(2)根据加法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2.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在独立思考1/8+3/8的计算结果和验证方法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3.感知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汇报1/8+3/8是怎样计算的,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规范书写。

(2)习题巩固,进一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层次一(计算结果是真分数)2/7+3/7=2/9+4/9=。

层次二(计算结果是假分数)5/12+7/12=3/5+4/5=。

【以上为20分钟教学内容】。

三、推理迁移——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算理。

1.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根据3/8-1/8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2.由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由加法直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用推测的方法独立计算3/8-1/8。

3.解释算理。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相同)。

4.习题巩固。

通过7/9-2/9=7/10-1/10=两道习题巩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深入——进一步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1.提出问题引入“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有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老师口渴吃了1/4个,还剩多少个?1-1/4。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3.习题:1-3/7。

五、交流心得,总结收获。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在回顾后概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

2、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杀、救)。

二、在研读前梳理。

1、鹰四次打掉成吉思汗的水杯,可是四次的情形一样吗?

2、那是怎样的一幕一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感受那扣人心弦的一次又一次矛盾冲突。

4、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投影展示本小组所填表格内容。

次数鹰的动作成吉思汗的心情。

第一次打掉没有生气。

第二次撞掉有点生气。

第三次撞翻真的生气。

第四次扑掉气急败坏。

5、对照一下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觉得自己小组填写得也不错的举手!

三、在愤怒中杀鹰。

(一)感受鹰的动作力度。

2、引导学生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深入引导学生注意两个、三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后一次到底比前一次猛烈在哪?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得短促、逐渐有加大力度,读出变化和两三个词语比较出的区别。

3、仅仅是一个词,但是用得准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画面,让我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4、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到句子里感受一下?让画面更加完整。指名读,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二)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1、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吗?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重点指导后两句,再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

朗读方法指导:我们朗读时要先动情,再传情。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厉害,一滴一滴地接水,却被鹰几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气啊!那是君王啊,谁敢冒犯他啊!鹰却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吉思汗?(师板书:冲动)。

(三)感受鹰的忠诚、执着。

1、其实鹰第三次撞翻水杯后,成吉思汗就对它发出了严厉警告,可它是一只鹰啊!面对主人的严厉威胁和最后通牒,鹰能领会主人的意图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第4自然段中对鹰的描写)。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鹰能够领会主人的意图呢?读书方法:联系前文思考、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这是怎样的一只鹰?

5、主人的安危重于一切!这是怎样的一只鹰啊?(板书:忠诚)。

(四)感受相互联系。

忠诚的鹰一次又一次地撞杯,一次又一次激怒成吉思汗。作者通过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次又一次逐渐升级、扣人心弦的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把有关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其中的变化和联系。

先同桌练习读,再师生合作读。

四、在懊恼中念鹰。

(一)体会懊悔不已。

1、阻碍成吉思汗喝水的鹰死了,当他费劲地爬上岩石顶峰终于找到水源的时候,他却愣住了,因为他发现水池里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2、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让我们透过他呆呆地眼神,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情景?(音乐)。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复沓。(“那鹰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二)品味替换“拾起”

1、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大家注意这个动词--“拾起”,可以换成--捡起、拿起。

2、再想一想,在这用个什么词更能映衬成吉思汗的小心翼翼,更能体现成吉思汗对宠鹰的痛惜与怀念呢?(抱起、捧起)。

3、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分别放到句子中试着读一读,品味品味,推敲推敲,如果觉得哪个词比原文中“拾起”更合适就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替换。

4、指名读读替换修改后的句子,读出体会。指名说,读,教师点评,齐读。

抱起,透过这个“抱”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抱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抱起他的宠鹰。

捧起,透过这个“捧”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捧起一件不小心被损坏的无价之宝一样痛惜、自责。

搂起,透过这个“搂”字,我似乎感受到成吉思汗已痛彻心扉的,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和鹰永不分离!

5、透过这一个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似乎看到成吉思汗的心在滴血、痛彻心扉啊!可是,无论如何,这只忠诚的铁血苍鹰也不能复活了,然而,成吉思汗失去的仅仅是一只鹰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我失去了一个勇士。

五、在悔恨中明理。

1、他失去了一个伙伴,失去了一个向导,失去了一个勇士,他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2、这个沉痛的教训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大家也记住它--齐读。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感悟:

(1)重读“永远”。刻骨铭心啊!成吉思汗真的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从这以后,成吉思汗没有错杀过一个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将士背叛过他。

(2)重读“发怒”。处理事情一定要在冷静的时候。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冷静一点,他就会发现他那只宠鹰有多么反常,他就会静下心来想一想经过训练的宠鹰为什么这么反常,那么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可是冲动、唯我独尊的成吉思汗不动脑筋只动怒,才会盛怒之下冤杀他最宠爱的、对他最忠诚的鹰。

(3)重读“任何”。发怒的时候我们就什么决定都不要做,冲动往往使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事、傻事。

4、总结升华:教训是沉痛的,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不也有许多这样爱护我们的“鹰”吗?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正因为他们,我们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鹰,感谢这些鹰。

当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的时候,别忘了我们今天读的这个小故事--《成吉思汗和鹰别忘了给我们的启示--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板书设计:救。

成吉思汗和鹰。

冲动忠诚。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练习十九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百分之六十四)一百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要读成百分之几。

一起读65%60%。

说出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1、五(2)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

2、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一件毛衣:100%羊毛。

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7、下面我们来动动手,拿出本子,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巡视)。

(1)你写了几个?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2)实物展示过程:

a.写得好吗?100%正确,该怎么读?(百分之一百)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小数么?

b.如果你写了12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哦,看来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8、刚才我们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又自学了百分数的读写,你们很能干!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比是():()。

(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2)百分数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怎样的比?(后项是100的比)所以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百分比的后项始终是100。

2、课前老师计算出了我班的近视率,六年级一班的近视率是70%。

(1)说说什么叫近视率?

(2)回答问题。

再来看看三位同学投中的比率,又可称为投篮什么(引出投篮命中率)。

这是六一六二班成绩情况表,2个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引出优秀率,什么是优秀率呢?(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项目优秀人数总人数优秀率平均分。

六(1)班173548.6%85.7。

六(2)班193850%85.0。

3、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命中率、优秀率、出勤率、及格率正确率、成活率、合格率)。

看来百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白分之几,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你同意吗?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优越性,区分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每个小组准备一台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交流,感受百分数的意义。

生:我是从饮料瓶的商标中找到的。

生:我是从小食品袋上找到的。

生:我是从报纸上见到的。

生:我是从衣服标签中找到的。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可真多,无处不在。师:你知道所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认为这里的“柠檬汁12%”表示把整瓶饮料平均分成100份,柠檬汁占了12份。

生:我认为“酒精度56%”表示酒精占整瓶酒的一百分之五十六。生:我认为这里的“80%棉”表示整件衣服成分有100份的话,棉占其中的80份。

师: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百分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索,体会百分数产生过程。

1.创设情境,体会研究必要性。

师:前几天,万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组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这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太严重了。

师:是啊,我国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咱班的近视情况怎么样?要不这样,咱们来个现场统计可以吗?来,请眼睛近视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数数,汇报。

生:不一定。因为并不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也就是说要看两个班的近视情况,只比较近视人数还不行。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生:在两个班的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

师:那告诉我,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31人。

师:(板书31)可是,我们班只有26人。现在总人数不一样,那么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注意:组长把你们的研究思路写在报告单上,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计算器。

2.研究汇报,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师:现在到了展示大家集体智慧的时候了,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组2:(质疑)如果我们需要比较10个班的近视情况呢?通分是不是也太麻烦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简便方法吗?

组2:我们是利用计算器直接计算出小数,再进行比较的。10÷。

31≈0.32,9÷26≈0.35。因为0.35大于哦0.32,所以六年级(2)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

生:......(不好解释)。

师:来看这里,(出示百格图)想一想,如何在图中表示出小数0.32?

生:从中选择32个格子涂上颜色。(师涂颜色)。

师:还能用哪个数来进行表示呢?

生:32/100.

师:现在能说说这32/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们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2/100.

师:0.35还可以写成哪个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5/100,表示六年级(2)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35/100。师:像这里的32/100与35/100都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几,它们就是百分数。百分数一般不写作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直接加上百分号。注意看(板书:32%)读一下。来,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下一个35%,先写——35,再写——%。师:看一下,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一些?为什么?生:六年级(2)班,因为35%比32%大。

师:为什么刚才9和10不能直接比较,到了现在就能比较了呢?生:因为现在两个班的人数统一了。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便于比较。

生:第二种,这种方法更直观。

师:正是由于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便于人们去比较和分析,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

3.丰富感知,总结百分数的概念。

师:再来看看刚才的百分数,现在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生:表示柠檬汁是整瓶饮料的12%。

生:表示酒精含量是整瓶酒的56%。

生:表示棉的含量是整件衣服成分的80%。

师:那你们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学生互相说手中百分数的意义。

师:谁能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

生:30%。

生:还是30%。

生:不是。

师:那30%表示什么?

生: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的一种关系。

师:你说得太棒了!也就是说,这里的30%并不能表示具体数量,而是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正是由于百分数仅仅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完善板书)。

4.深化理解,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我们两个班的近视情况,那么全国学生的近视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关注信息。

课件出示。

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感觉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保护自己的眼睛。

生:大学生的近视情况是在是太糟糕了,每100人中就有80人近视。

师:其实,我们同学中大部分的近视还属于假性近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与保护进行矫正的。还有一点,大家知道吗?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生:是。

师:刚才信息中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想一想:哪些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进行替换?组内讨论一下。

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谁想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我们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替换成百分数,因为在这里它们都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不可以,因为它带着单位名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师:大家同意吗?这正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最大的区别。课件中把表示两数之间关系的分数替换成百分数:

课件出示:

三、及时运用,升华对百分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今天的知识你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请自认为已经学会的同学举举手!嗬,都举手了!如果用一个百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生:100%。

师:那可不可能超过100%?

生:不可能超过。因为我们只有31个人,举手的不可能超过这些人。

师:那是不是说明100%就是最大的百分数了?

生:不是,还有更大的!比如说某公司今年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师:老师也见过。

课件出示:

师: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女教师太多了,男教师太少了!

生:女教师人数都是男教师人数的5倍了。

师:说得是啊,那大家此时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幸福啊?生笑。

师:既然没有最大的百分数,那有最小的百分数吗?生:没有。

师:1%不是吗?

《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分数的再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

认识分数一/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分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会回答:不能。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图形的。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1.认识。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1.判断分数。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分数的再认识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或。

《大纲》要求。

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析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学期。

学科(年级)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百分数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充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伦敦奥运会叶诗文比赛、获奖图片及西班牙《马卡报》网站最受欢迎女运动员评选结果,引出百分数。

3.交流在课前找到的'百分数。

(1)把你找到的百分数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2)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你找到的百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

(3)从老师出示的信息中寻找百分数。

1.看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看书自学,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2.在实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姚明加盟nba第一年的投篮命中率为49.8%。

(2)中小学生近视的越来越多,有的班级近视率高达40%。

(3)今天学校的学生出勤率为99%。

3.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4.反馈:说意义,谈感想。

(1)叶诗文以42.9%的支持率击败了三名世界名将。42.9%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中国、印度、美国、日本森林覆盖率,选一个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出示有关环保小知识,沙漠化信息,让学生谈感想,提建议。

(二)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

树名成活棵数种植棵数。

白杨1820。

胡杨4450。

长穗柳2325。

2.《叶诗文荣膺最受欢迎女运动员》报道。

3.小结: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3.除了意义上的区别,其他地方比较,你还能发现什么。

(1)一张桌子的宽是0.6米。

(2)一张桌子的宽是长的。

2.选择适当的百分数填在括号里。

2%62.5%105%200%99%100%。

(1)甲车间加工了105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2)你知道吗一个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5千克,约占体重的()。

(3)波音767客机的飞行速度(850千米/时)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速度(430千米/时)的()。

(4)“迅雷”软件可以提高影音文件的下载速度,张老师使用“迅雷”只用十分钟就下载了一部电影的()。

3.写百分号(10个)比赛,用今天所学知识说说你的完成情况。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数学教案-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你能像xxx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平一些。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xxx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习。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来帮助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平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学习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小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

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一、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

2、出示表格。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统一看法:求出每个人投中次数分别占各自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二、问题中引出概念。

1、求三个人投中的比率,全班交流,再次引发冲突。

三个比率不好比较,可以把它们通分,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再比较。得出结果:张小华的投中比率最高。

2、理解投中比率的含义。

表示李星明投中次数占他头来看总次数的 ;即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分别说出其含义。

3、引出概念。

像这三个分数一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投中率 可以看成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次数的比是64 :100。

指名将另两个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形式。

4、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略)。

三、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1、试一试。

(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回答。

把( )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几比几?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100。

(2)六(1)班的近视率是20℅,回答。

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人数占( )的百分之二十。

小结: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2、练一练第1题。

交流,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明确: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3、说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并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4、 练习十九第1题。

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5、 练习十九第3题。

回答: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认识分数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认识单位“1”,并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

学生学具小棒等。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

2、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都拿了自己所有笔的1/2,怎么不一样多呢是否拿错了?为什么?

2、课本中活动“说一说”

3、另一本书的1/3,看的'一样多吗?

学生打开笔盒,分别拿出所有笔的1/2,互相比一比。(用学具小棒也可以)。

同桌说一说。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亮也看了自己书的1/3。

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笑笑吃了月饼的1/4,老师吃了蛋糕的1/4,怎么不一样大?

5、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多少。

5、汇报所画图形,说一说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学生想一想这两个1/4有什么不一样吗?用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剪一剪。

学生动手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

1、课本p321、2、3题。

2、阅读“你知道吗?”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1.学生加深对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百分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加深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回顾整理。

1.回顾讨论。

提问:你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请大家联系下面的问题自己回顾整理,并且在小组里交流。

呈现以下四个问题。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百分数?

(2)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

(4)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相改写?

让学生围绕上面四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回答上面四个问题。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强调:分数是看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分;小数是看表示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百分数是看这个数量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然后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追问:第(2)题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为什么两次填写的结果不同?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先尝试填写,再集体交流。

提问:这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

指出:这两组数按规律可以无限地填下去,这样填写第一组数会越来越接近1,第二组数会越来越接近0.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先独立估计。

提问: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说说理由。

指出:估计时,可以先想出相应的分数,再估计大小。

学生写出相应的百分数,并交流是怎样想的,再和估计的比一比。

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种子发芽率的具体含义吗?折扣表示什么?发芽率和折扣各是怎样求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所给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李华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吗?先独立思考并在图中表示。

五、课堂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2.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与实践第4题,第9题第(2)小题,第10题。

分数的认识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

:分子是1分数大小的比较。

2,小组合作,提供材料,主动探索;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cai出示故事动画。

故事梗概:一只猴妈妈带两只小猴子上山郊游,到了半山猴妈妈分了一只蛋糕,明显示一大一小。小猴子一只高兴,一只沮丧;到了山顶猴妈妈把一只蛋糕半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小猴子都高兴的吃了起来。

学生仔细看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谈话:看完故事思考为什么两次分蛋糕小猴子表现不一样?

第二次两只小猴子分的一样多,这样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分到多少?我们学过表示“半个”的数嘛?

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也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学习自由发言。

学生尝试回答。

动手操作。

主动探索。

1、认识二分之一。

(1)提问:“半个”可以用那个数表示?

出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cai动画。

谈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其中一份就是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

(板书)猴哥哥拿了蛋糕的二分之一,猴弟弟拿到了蛋糕的多少呢?(cai动画出示)。

(2)对于分数这个朋友新朋友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提供材料,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几种正确折法,并让折的同学说说谁是谁的二分之一;

(2)cai出示下列图形判断图中阴影部分是不是整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

(3)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二分之一的例子。

3、深化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谁来猜一猜分数王国中除了二分之一还有哪些分数?

学生看课本认识分数线分子分母,小组中同学交流。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表示的?

学生口答,教师相机板书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谈话: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给大家请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自已喜欢的分分数。

(3)谈话:把你表示的分数介绍给小组同学。

(4)指名几个小组代表把找到的分数介绍给大家,说说找的过程,同时实物投影仪演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4、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一起一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的.圆纸片先比较大小?

小组中选择两名同学分别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涂色.

cai再次出示比较过程。

(2)谈话:请小组中第三名同学折出八分之一.

你想用与哪个分数比较?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3)出示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老师指导。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1题直接填写集体订正。

2题用手势表示。

学生用语言表述或是到前面来动手操作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组织练习。

深化认识。

1、出示cai。

画面为上面是空白的两幅同样的图,下面是分数,学生口头判断填或,再由cai出示正确涂色图直观验证。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cai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1)《科学天地》大小约是黑板的几分之几?(变色闪烁显示)。

(2)《艺术园地》大约点黑板的几分之几?(变色变色闪烁显示)。

(3)哪一部分大?怎么想的?

2

集体讨论。

学生口答。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谈话:通过全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今天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指名回答。

别的同学可以补充。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和会用较直观的手段来表示几分之一。所以本课的设计从学生的感兴趣的故事入手首先重点突出了“平均分”这个概念,再认识二分之一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较多的分数,再用直观手段来认识较抽象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最后通到学生自已动手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过程中辅以cai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一个快乐的脑力运动过程。

百分数认识教案

展示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你能试着读出中这个百分数吗?生读一读。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百分数,这说明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收集的百分数。

这是一条裤子的商标牌,请看这里:

展台展示:面料90%棉10%丝。

找生读一读,谁能把90%写在黑板上。生试着写,师范写:先写数,再写百分号,读作百分之九十。

2能用一个简单的图表示出来吗?

生用图表示,然后展示出来。

讨论:90%表示什么意思。生说师板书:棉。

材料是这条裤材料的90%。

三继续展示:

(1)地球表面中海洋面积约占71%。

(2)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8%。

(3)山东省小学生近视率达53.5%。

学生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师板书。

4小结。

什么是百分数?生试着说一说,师板书。

5生同位间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6出示一瓶饮料。

饮料中果汁含量30%,把饮料倒入杯子中,问:杯子里果汁含量占百分之几?生说,师继续倒,让生说一说。

7课件展示林书豪的资料。

请你用数学的眼光看这段资料,1/2能用百分数表示吗?3/4米呢?

分数和百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大部分:95%15%0.5%。

(2)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全部发射成功:80%98%100%。

(3)栽种的树木一小部分没活:80%5%50%。

(4)校车超载:95%100%300%。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一箭双雕半壁江山。

四总结。

()%的开心()%的收获()%的遗憾。

送你一句名??

爱迪生:99%的汗水+1%的灵感=成功。

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派谁去罚点球”和“选种哪号种子”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问题作了充分的准备。

五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过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认识到百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以下尝试。

1.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教材,在本节课中,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挖掘这些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丰富的学习材料,我做了一些努力。在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上,除了使用教材中的主题情境以外,还加入了学生比较关心的“派谁参加计算竞赛”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园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活跃思维的过程中又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后面的研究探索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百分数的产生,充分理解“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充分感受到利用百分数去进行比较的优势;在突破学习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并不是让学生进行抽象的讨论,而是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把区别与联系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研究,进一步突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异同点,使难点得以突破,新知得以深化;在教学百分数的写法时,注意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的理解;而最后的基本练习,也覆盖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注意了变式练习,也避免了练习的机械重复。通过“自己设计图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对号入座”等趣味练习,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也产生了去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欲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真切关注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

(1)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2)小学生近视人数是全市小学生人数的18%,初中生近视人数是全市初中生人数的49%,高中生近视人数是全市高中生人数的64.2%。

(3)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4)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而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师:谁能准确读出这些信息?(学习百分数的读法)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师:那你会写百分数吗?

(教师指名板演,并指导百分号的书写。)

师: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写百分数,说明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是个优点,老师很欣赏。那么在认识百分数的同时,有谁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产生百分数呢?用分数来代替百分数不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地认识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情境一:推荐选手

学校要进行计算能力比赛,我们班要从下列三名同学中推荐一名同学代表班级去参赛,你认为应该推荐谁去?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选手姓名做对题数做题总数
李嘉妍710
赵启涵1820
杨嘉宁2125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算出每个选手做对题数占做题总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

情境二:发芽实验

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的发芽实验,3天后种子发芽的情况如下表。

品种实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
一号205
二号257
三号5011

(1)看看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

(2)怎样比较出哪种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合作分析后再集中交流。

2.百分数的意义。

师:当分母不同时,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当分母相同时就容易比较了,如果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用课件把说过的百分数全部显示在一个画面中。)

(学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接着看书进行完善。)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在百分数的意义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就是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所以我们又把百分数称作百分比或百分率。

(学生齐读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产生百分数了吗?能说说你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4页百分数的定义。

4.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教材第65页)。

5.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师: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思考。

选择填空:3/4 70%

(1)一根绳子长( )米。

(2)参加鼓号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3)一盒草莓重( )千克。

(4)一种饮料的果汁含量占( )。

师: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后面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分数百分数
意义1.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表示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1)让学生随意写一个百分数,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一个百分数。说说写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两件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65%。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2.实践运用。

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欣赏一幅美丽的图案。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占图案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吗?(课件出示图案)

3.拓展练习。

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100% 45% 55% 200% 43%

a.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

b.在世博会门票第一阶段预定中,人们的热情非常高,预订票数远远超过计划售出的票数,预定率高达( )。(让学生理解预定率的意思)

c.电脑下载一份文件,已经下载了( ),还剩下( )没有下载。

d.20xx年鸡西市绿化覆盖率达( )。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其实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

收获一:对学生课前调研发现,学生对足球的比赛规则知之甚少,对“罚球”“点球”的意思都不大明白,因此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教材上的第一个情境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既保留书中所有的例子,又到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素材,首先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其次几个并列关系的学习素材会有重复的效果,因此和多位网友进行研讨最后决定选用了书中的第二个主体情境,保留初稿中学生较感兴趣的“派谁参加计算竞赛”这个情境,效果较好。

收获二:一稿中曾有“触类旁通”的练习(即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成语),对这一内容网友的意见分为两种:(1)“触类旁通”的练习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触类旁通”的练习不适合百分数,失去了数学一些本质的东西。对于网友不同观点的建议,我思考了很久,也和网友们研讨:这些成语确实是表示一个大概的意思,确切地说是一个虚值,不适合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些成语的意思。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表面的新奇热闹,这是华而不实的,要真正做到实效和趣味相结合,关注数学的本质。

教是为了学生服务,而学生学的过程也正是我对自己教学深刻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要感谢省学院的领导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要感谢一个月来一直和我互动的网友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所以我享受到了这份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