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好人事迹材料(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0 06:07:38 作者:笔舞

事迹材料通过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等进行客观真实的陈述,向读者展现了一段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如果你需要一些事迹材料的素材,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案例。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集锦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记录了好心人士的光荣事迹,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去学习,去敬佩。

自去年开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处,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弯着腰,手拿扫把和簸箕,从顶楼一层层清扫到底层后,还会将附近几栋楼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阳西下。他叫,今年68岁,不是小区物管,也不是清洁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户。

勤劳的他,比保洁员扫得还干净。

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共18层高,市民范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60多岁的翟老几乎每天义务帮忙打扫卫生,让小区居民很感动。

“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他手持扫帚,把电梯、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范女士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时,一些喝醉酒的人常会在电梯里晕吐,已是深夜11点,翟老发现后还会拿着拖把将电梯清扫干净。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区里的保洁员清扫得还干净,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可每次翟老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

热心的他,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

近日,记者来到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看见了干净整洁的楼道和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在一楼的楼道拐角处,挂着扫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说这正是翟老的“清洁工具”。

住在一楼的奚女士对翟老赞叹不已。她告诉记者,翟老还有很多“小习惯”,他总是随手捡起路边散落的垃圾袋,随手摆正乱停的车辆,随手清理绿化带处宠物的粪便……一件件举手之事,也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邻居的心。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提起翟老,保洁部的负责人汪自芳也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翟老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前天他刚从物业处领了一把新扫帚”,汪自芳说,物业也曾劝说他不必打扫,会要求保洁员加强保洁,但是翟老仍一再坚持。

低调的他,只是希望用行动感染他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粮站工作,xx年随儿子搬进江岸明珠小区。提起义务扫地的原因时,翟老笑着说,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不顺眼”。“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翟老说,小区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五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翟老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翟老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记者打算给翟老拍张照片,他坚决不同意。“与那些见义勇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着说,他只是希望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身边的居民自觉维护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吴,男,1975年5月10日出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现担任龙门里社区残联专干。该同志自20xx年5月年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上严以律己,认真负责,生活中,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辖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中享有较高的口碑。

xx年4月30日龙门里社区开展第一届居民运动会。当天上午,前来观看参加的居民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我辖区居民张某骑电瓶车前来观看比赛时将电瓶车停放在社区门前,观看结束后忘记将电瓶车骑走,第二天用车时才发现前一天忘记把电瓶车骑回家。张某觉得自己的电瓶车必丢无疑,但还是报着一线希望到社区前来寻找时发现电瓶车果然不见踪影。经多方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我社区工作人员吴同志在值完班回家时发现该电瓶车在社区门口停放了整整一天,于是就主动把电瓶车推到社区办公室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张某了解到此事之后十分感激,并书写。

感谢信。

高度评价了吴同志的做法。

后来吴同志道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当时只是看着该电瓶车在社区门口停放了一整天无人认领,当时又正在刮沙尘暴,怕失主担心,于是腿脚不好的他好不容易才把电瓶车推到社区办公室。他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换了每一名工作人员都会这么做的,只是这件事让他碰到了。是的,吴同志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是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但是从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反映出该同志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时刻把居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作为最基层的社区来讲,我们直接面对的就是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学习如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其实吴的这种小小的举动正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群众之事无小事,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只有转变自己的思想觉悟,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自觉行动,时刻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会得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吴××,男,1975年5月10日出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现担任龙门里社区残联专干。该同志自20xx年5月年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上严以律己,认真负责,生活中,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辖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中享有较高的口碑。

20xx年4月30日龙门里社区开展第一届居民运动会。当天上午,前来观看参加的居民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我辖区居民张某骑电瓶车前来观看比赛时将电瓶车停放在社区门前,观看结束后忘记将电瓶车骑走,第二天用车时才发现前一天忘记把电瓶车骑回家。张某觉得自己的电瓶车必丢无疑,但还是报着一线希望到社区前来寻找时发现电瓶车果然不见踪影。经多方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我社区工作人员吴××同志在值完班回家时发现该电瓶车在社区门口停放了整整一天,于是就主动把电瓶车推到社区办公室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张某了解到此事之后十分感激,并书写感谢信高度评价了吴××同志的做法。

后来吴××同志道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当时只是看着该电瓶车在社区门口停放了一整天无人认领,当时又正在刮沙尘暴,怕失主担心,于是腿脚不好的他好不容易才把电瓶车推到社区办公室。他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做,换了每一名工作人员都会这么做的,只是这件事让他碰到了”。是的,吴××同志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是做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但是从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反映出该同志对工作的高度负责,时刻把居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作为最基层的社区来讲,我们直接面对的就是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学习如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其实吴××的这种小小的举动正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群众之事无小事”,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只有转变自己的思想觉悟,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自觉行动,时刻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会得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吴××这样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自觉行动,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的文明程度将会向前迈进坚实的一大步。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爱,怀着为居民服务的情感,组织并创立了洪校社区“文艺小分队”。在得到社区的支持并提供活动场地的条件后,更是信心百倍组织引导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并搬上舞台,每逢节假日或重大纪念日,都积极策划组织一系列文化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人口普查,创造和谐社会,文明城市一系列活动。鼓励居民破除陋习,崇尚文明,爱国守法。文艺小分队还多次参加市、区、街道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均获得奖励名次和很好的成绩,从而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居民的认同感,小分队宛如一道迎春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没有家庭的幸福和睦,就没有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朱君武同志就是这样营造了一个和睦、轻松、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朱君武同志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子女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以美德立家,以文明兴家。

务实工作,真心真意为民办事,这是他的信念,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只要心中装着居民,居民就会信赖我们,怀着为社区分忧的情感,他愿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社区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凝聚人心,他将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作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将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书写更好激情辉煌的一页。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蔺再清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已年近70了,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真情实感,富有爱心;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却整日为社区的繁杂事物忙碌。正是拥有这个信念,蔺老师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区共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把爱心带到了社区,带进了楼门。

(一)敢争先,重学习,投身建设楼门文化。

玉桥街道工委在辖区内开展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觉得这是改善楼门环境促进邻里和谐的好机会。于是主动承担起了景馨家园1号楼1单元楼门长的工作。环境建设是楼门文化建设的基础。楼门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而且影响到居民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居民的文明素质。所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楼内的居民进行卫生大扫除。并且根据楼门里的情况每月有组织的开展净化楼门环境的活动。组成清理小组,分别对楼门小广告、楼道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整治。楼里的环境好了居民的心情也愉快了,不仅方便了别人更是方便了自己。

蔺老师现在正在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视野开阔,头脑更丰实。由于书画功底较高,所以楼门的制作任务也较重。根据楼门的空间,需要一个两米见方的福字和一幅4尺长的牡丹画来装饰布置,字画太大,又没有那么大的写画板,为了绘制出的效果符合制作要求她就将纸铺在地上,自己光着脚坐在地上,一会站起身,一会蹲下,一会左边一会右边,有时还将身体趴在地上,不停的变化绘画角度。当时天气炎热,工作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就这样足足干了两天,终于完成了这幅福字和牡丹画。在这次的楼门制作中,蔺老师共制作了30多幅作品。还发动自己的外孙女和孙女参加到此项活动中,楼门中的千纸鹤、和谐楼门的人物画、剪接和拼接剪纸,就是她们共同制作的。蔺老师事事以身作则,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楼门文化建设中。

(二)勤总结,重创新,推动文化楼门出新成绩。

在刚开始搞楼门文化建设时,大家都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是知之甚少。经过亲身实践,现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蔺老师和其它党员志愿者成立了“楼门文化建设小组”。力争打造特色亮点的精品楼门。作为小组中的骨干,蔺老师积极为楼门的创新建言献策。并在楼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景馨家园共悬挂作品108幅。她们紧紧扣住通州国际化新城的.主题,精心建成了3个共悬挂36幅精美作品的楼门-“古运通州”楼门、“运河宜滨”楼门和“魅力新城”楼门。38号楼文化楼门建设已全面竣工。此楼5个楼门的每一层都悬挂上了精致的作品。全楼共悬挂作品近130件。她们创建的“祖国60年大庆”楼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1000个优秀文化楼门、庭院中获奖,蔺再清上台领奖并作发言。

(三)能吃苦,不怨言,当好分外工作的义务兵。

提起蔺老师楼门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楼里“热心人”,经常为居民服务,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时二楼李奶奶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她就主动帮忙照看。九层薛奶奶对门老俩口,身体都不太好,老太太有病,她主动给做饭,买礼品看望老人。老人到医院拿药不方便,她让儿媳主动把药买回来,送给她老人家。正是她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她不辞辛苦,毫无保留地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一幅人物形象近百个的《漕运码头》粘贴画,融入低碳生活的理念,搜集一次性筷子,修成细杆,买来熟西瓜籽,把瓜子皮剥好,从家中拿来废旧凉席,剪成小块等,全部粘到了粘贴画上。蔺老师和她的制作团队一起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了绘画与粘贴任务。前来参观的人站在《漕运码头》贴画前,无不拍手叫绝。形成了玉桥南里南社区文化楼门建设的又一个创新亮点。

除了每天辛勤设计、制作作品,蔺老师有时还要和居委会同志一起到楼门中装饰墙壁悬挂作品。悬挂楼门文化作品是体力活,但是蔺老师不叫苦,不喊累。努力做到按时完成任务。蔺老师不仅是楼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本社区创建国家级卫生“示范区”、社会治安巡逻、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宣传等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

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带动她们的楼门更加和谐,打破了以前“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尴尬现象,居民们从不了解不认同到主动关心、积极参与楼门建设,并把楼门塑造成为齐乐融融的大家庭。在参与楼门文化建设过程中增加相互间的接触,拉近彼此关系,培养邻里亲情。做到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和谐。家庭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亲密,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景象。看着楼门文化的蓬勃发展相信蔺老师奉献着,快乐着!

社区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室内面积50多平方米,可容纳100多人以上的培训教室,利用“妇女之家”这个阵地,不定期组织妇女集中开展活动,开设讲堂,聘请产业专家、计生干部、司法调解员等,为妇女同志讲授先进的产业发展技术和发家致富技能;开设法律讲堂,为妇女同志们讲授《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家庭暴力;开展妇女生殖健康暨优生优育讲座,帮助他们阳光健康的生活,科学孕育下一代。

社区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其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他们的善良之举总能让我们感到一丝温暖。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爱,怀着为居民服务的情感,组织并创立了洪校社区“文艺小分队”。在得到社区的支持并提供活动场地的条件后,更是信心百倍组织引导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并搬上舞台,每逢节假日或重大纪念日,都积极策划组织一系列文化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人口普查,创造和谐社会,文明城市一系列活动。鼓励居民破除陋习,崇尚文明,爱国守法。文艺小分队还多次参加市、区、街道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均获得奖励名次和很好的成绩,从而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居民的认同感,小分队宛如一道迎春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没有家庭的幸福和睦,就没有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朱君武同志就是这样营造了一个和睦、轻松、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朱君武同志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子女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以美德立家,以文明兴家。

务实工作,真心真意为民办事,这是他的信念,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只要心中装着居民,居民就会信赖我们,怀着为社区分忧的情感,他愿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社区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凝聚人心,他将以满腔的热情,踏实的作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将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书写更好激情辉煌的一页。

从20xx年开始,当每年春秋换季之时,驻平65571部队某连队的官兵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家住铁西区北沟街西二里委七组的老人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把自己亲手缝制的拥军鞋垫拿到连队,亲手分发到部队的战士手中。

今年76岁的,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有三儿一女,各自成家,他和老伴张玉平独自生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部门把他的关系转到了北沟街社区,便在西二里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挥着余热。20xx年的夏天,西二里社区与驻平65571部队某连官兵一起联欢,得知战士们离家都很远,平时训练很艰苦,鞋垫磨损得也非常快,外面买的鞋垫不结实,用不了几天就穿破了。联欢会结束时,老人为部队战士缝鞋垫的念头油然而生,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为大家制作拥军鞋垫,后来,又开始为连队的战士们制作帽子和手套,从20xx年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700双鞋垫,不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老人会缝鞋垫缘于他年轻时学过缝纫手艺。17岁那年,他在四平市工艺绣品厂当工人时,向厂里的师傅学会了缝纫和刺绣,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和码边机,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就在家里解决了。说,“缝制鞋垫也要讲究技巧,布料必须铺平,针线还要匀称,否则硌脚。”闲不住的老人用退休金买来线团和大绒面料。为了保证鞋垫合脚,他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

说起制作拥军鞋垫等物品的时候,王老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容:“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说句心里话,缝制鞋垫的工序很复杂,要经过黏合、裁剪、缝制等步骤。老伴张玉平先将垫布一层一层地挂浆、粘贴,烘干后,他再照鞋样裁剪,最后一针一线缝制,一双鞋垫要缝上几百针。65571部队某连战士李青海对记者说,王大爷很辛苦,经常来帮助我们,他缝制的鞋垫吸水性好,牢固,冬天穿起来很舒服、很暖和。今年,又给我们炊事班做起了帽子、套袖。一次,王大爷在给部队送鞋垫的时候,一位山东籍小战士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站好岗,放好哨,做优秀的士兵。”共建连队的穿过鞋垫的战士高双印把老人的生活挂在了心上。今年夏天,高双印等三名小战士打着雨伞,抬着一箱新鲜蔬菜找到老人的家,战士们把亲手栽植的茄子、柿子和黄瓜等蔬菜送给王大爷。老人被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西二里社区主任陈世艳对记者说,王大爷为社区做的事从来不和别人提起,但也有人讽刺过他,“哎呀,老王头,你没事就帮社区、帮部队做活,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王大爷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挺坦然的就过去了。他就是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人。几乎西二里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认识老人,社区老年活动室方凳上的坐垫是他亲手缝制的;社区里40多平方米的老年秧歌场地是他一锹一锹平整的;居民邻里纠纷是他赶去进行调解和好的。与老人家住一个楼栋的西二里社区居民吕连霞说,是我们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常为我们服务,缝制暖气片套,还给我们做鞋垫,因为王大爷也很大年纪了,他还帮我们做这些,我们很感动。这不,社区那套新棉裤、新棉袄是他刚刚送来准备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家感到钦佩。

居住的北沟街西二里委曾是我市的棚户区改造1号地,去年夏天,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到被命名为“滨河家园”小区,今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这楼房建的多好啊,现在屋里热乎乎的,阳光一进来,满屋子通亮,棚户区居民生活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能够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要为战士们继续缝制下去,”老人自豪地说。

z居住在z路175弄10号甲楼,她是位楼组长,十几年的楼组工作中,她热心为楼组居民提供服务,跑遍了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主动传达居委会自治工作方面的要求。z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思想进步,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自愿者,在迎世博办世博期间,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马路上,在小区弄堂里,经常看到她那弱小的身影。z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热忠于助人为乐,在敬老爱老为孤老排忧解难方面成绩尤为显着,事迹如下:

z路239弄5号的一对孤老,妻子叫韦羡韫十几年卧床不能下楼活动,丈夫叫孙光华脑梗后行动不便,两人在生活上都无法自理。在乐龄的帮助下解决了一日三餐的饮食问题,但是,看病难的现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居委会发动居民自愿与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结对,为老人办点实事,解决看病难的问题。z知道后,积极主动与这对孤老结成对子。她讲不出深刻的大道理只说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我也会老的,现在能帮助别人时,不能推迟,而且要尽心尽力”。一年多来,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和丈夫蔡吉清一起推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一星期要去医院二三趟,在医院一个陪着老人另一个楼上楼下奔波,帮忙挂号、付钱、取药、推进推出配合做检查,一去医院就是大半天,在等待时z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问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能准时看专家门诊,z经常起早摸黑到居委会借轮椅,接老人下楼,然后快步把老人推到医院,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z还经常帮助这对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想为老人所想,急为老人所急。老人喜欢吃馒头,z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当一对老人吃到香喷喷松软的馒头时,z高兴的合不拢嘴。今年夏天特别热,老人想吃西瓜,z就冒着酷暑帮忙买回了西瓜,老人抖颤着双手捧起西瓜激动的说:“谢谢!谢谢!”,还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

感谢信。

居委会在居民大会上及时表扬了z关爱孤老的事迹后,z憨厚的笑着说:这没什么,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是我应该做的z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营造了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和谐文明小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z真是居委会的好帮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老龄化发展很快的社会。所以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借大力宣传好人好事之际,赞扬一下z敬老助老的事迹,传颂一段关爱老人的佳话!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蔺再清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已年近70了,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真情实感,富有爱心;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却整日为社区的繁杂事物忙碌。正是拥有这个信念,蔺老师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区共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把爱心带到了社区,带进了楼门。

(一)敢争先,重学习,投身建设楼门文化。

20xx年玉桥街道工委在辖区内开展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觉得这是改善楼门环境促进邻里和谐的好机会。于是主动承担起了景馨家园1号楼1单元楼门长的工作。环境建设是楼门文化建设的基础。楼门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而且影响到居民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居民的文明素质。所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楼内的居民进行卫生大扫除。并且根据楼门里的情况每月有组织的开展净化楼门环境的活动。组成清理小组,分别对楼门小广告、楼道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整治。楼里的环境好了居民的心情也愉快了,不仅方便了别人更是方便了自己。

蔺老师现在正在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视野开阔,头脑更丰实。由于书画功底较高,所以楼门的制作任务也较重。根据楼门的空间,需要一个两米见方的福字和一幅4尺长的牡丹画来装饰布置,字画太大,又没有那么大的写画板,为了绘制出的效果符合制作要求她就将纸铺在地上,自己光着脚坐在地上,一会站起身,一会蹲下,一会左边一会右边,有时还将身体趴在地上,不停的变化绘画角度。当时天气炎热,工作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就这样足足干了两天,终于完成了这幅福字和牡丹画。在这次的楼门制作中,蔺老师共制作了30多幅作品。还发动自己的外孙女和孙女参加到此项活动中,楼门中的千纸鹤、和谐楼门的人物画、剪接和拼接剪纸,就是她们共同制作的。蔺老师事事以身作则,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楼门文化建设中。

(二)勤总结,重创新,推动文化楼门出新成绩。

在刚开始搞楼门文化建设时,大家都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是知之甚少。经过亲身实践,现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蔺老师和其它党员志愿者成立了“楼门文化建设小组”。力争打造特色亮点的精品楼门。作为小组中的骨干,蔺老师积极为楼门的创新建言献策。并在楼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景馨家园共悬挂作品108幅。她们紧紧扣住通州国际化新城的主题,精心建成了3个共悬挂36幅精美作品的楼门-“古运通州”楼门、“运河宜滨”楼门和“魅力新城”楼门。38号楼文化楼门建设已全面竣工。此楼5个楼门的每一层都悬挂上了精致的作品。全楼共悬挂作品近130件。她们创建的“祖国60年大庆”楼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1000个优秀文化楼门、庭院中获奖,蔺再清上台领奖并作发言。

(三)能吃苦,不怨言,当好分外工作的义务兵。

提起蔺老师楼门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楼里“热心人”,经常为居民服务,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时二楼李奶奶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她就主动帮忙照看。九层薛奶奶对门老俩口,身体都不太好,老太太有病,她主动给做饭,买礼品看望老人。老人到医院拿药不方便,她让儿媳主动把药买回来,送给她老人家。正是她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她不辞辛苦,毫无保留地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一幅人物形象近百个的《漕运码头》粘贴画,融入。

低碳生活。

的理念,搜集一次性筷子,修成细杆,买来熟西瓜籽,把瓜子皮剥好,从家中拿来废旧凉席,剪成小块等,全部粘到了粘贴画上。蔺老师和她的制作团队一起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了绘画与粘贴任务。前来参观的人站在《漕运码头》贴画前,无不拍手叫绝。形成了玉桥南里南社区文化楼门建设的又一个创新亮点。

除了每天辛勤设计、制作作品,蔺老师有时还要和居委会同志一起到楼门中装饰墙壁悬挂作品。悬挂楼门文化作品是体力活,但是蔺老师不叫苦,不喊累。努力做到按时完成任务。蔺老师不仅是楼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本社区创建国家级卫生“示范区”、社会治安巡逻、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宣传等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

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带动她们的楼门更加和谐,打破了以前“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尴尬现象,居民们从不了解不认同到主动关心、积极参与楼门建设,并把楼门塑造成为齐乐融融的大家庭。在参与楼门文化建设过程中增加相互间的接触,拉近彼此关系,培养邻里亲情。做到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和谐。家庭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亲密,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景象。看着楼门文化的蓬勃发展相信蔺老师奉献着,快乐着!

自去年开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处,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弯着腰,手拿扫把和簸箕,从顶楼一层层清扫到底层后,还会将附近几栋楼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阳西下。他叫翟大胜,今年68岁,不是小区物管,也不是清洁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户。

【勤劳的他,比保洁员扫得还干净】。

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共18层高,市民范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60多岁的翟老几乎每天义务帮忙打扫卫生,让小区居民很感动。

“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他手持扫帚,把电梯、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范女士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时,一些喝醉酒的人常会在电梯里晕吐,已是深夜11点,翟老发现后还会拿着拖把将电梯清扫干净。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区里的保洁员清扫得还干净,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可每次翟老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

【热心的他,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

近日,记者来到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看见了干净整洁的楼道和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在一楼的楼道拐角处,挂着扫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说这正是翟老的“清洁工具”。

住在一楼的奚女士对翟老赞叹不已。她告诉记者,翟老还有很多“小习惯”,他总是随手捡起路边散落的垃圾袋,随手摆正乱停的车辆,随手清理绿化带处宠物的粪便……一件件举手之事,也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邻居的心。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提起翟老,保洁部的负责人汪自芳也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翟老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前天他刚从物业处领了一把新扫帚”,汪自芳说,物业也曾劝说他不必打扫,会要求保洁员加强保洁,但是翟老仍一再坚持。

【低调的他,只是希望用行动感染他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粮站工作,20xx年随儿子搬进江岸明珠小区。提起义务扫地的原因时,翟老笑着说,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不顺眼”。“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翟老说,小区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五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翟老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翟老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记者打算给翟老拍张照片,他坚决不同意。“与那些见义勇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着说,他只是希望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身边的居民自觉维护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摆过地摊、卖过蔬菜,做过建筑工人……59岁的杨顺兴家住水木年华小区,瘦瘦的他头发已大半花白,说话时还有着浓浓的家乡口音。

“我经历过苦日子,看见他们可怜,便想伸出援助之手”,杨顺兴口中的“他们”,不是他的朋友、邻居,而是一些曾露宿在中山桥下的流浪汉。捐钱、送衣物、备棉絮……几年来,低调的杨顺兴用一片爱心和真情温暖着这些无家可归的“陌生人”。

【带流浪汉回家洗澡还帮他找了份工作】。

在中山桥下的桥墩、亭院走廊处,每到夜晚,常有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蜗居”在此,避风挡雨。今年1月中旬,天气严寒,冷风阵阵,一位衣着单薄、头发脏乱的中年流浪汉在此“安了家”。

“要不是杨顺兴师傅一直照顾、帮助他,这个流浪汉可能早被冻死了”,三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细心的杨师傅发现流浪汉后,不仅第一时间送去了饭菜和棉被,还将流浪汉带回家洗了个澡,换上干净暖和的棉衣。冬季气温较低,杨师傅和家人还用几块挡风玻璃将流浪汉在桥下的“家”围了起来,以避寒风。

不过,令杨师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中年流浪汉是个孤儿,小时候得过脑膜炎,智力有些低下,说不出来姓名、住址,也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辗转多处,无法将流浪汉送回家后,杨师傅便找到社区帮忙,将流浪汉先安置在一间空房内,再寻求救助。

“一个孤儿举目无亲,不如给他找份工作,让他自食其力吧!”有了这个想法后,杨顺兴便开始行动。一番寻找,流浪汉最终被杨顺兴朋友的废品回收站接收。“不仅包吃包住,还有工资”,看到流浪汉有了“落脚点”,杨顺兴的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掏钱让流浪汉治病坚持一年送饭送菜】。

“我不图啥,现在条件好了,就想着可以多帮助他人。”为何要救助流浪汉?杨顺兴常这样解释。他说,他出生在贫苦的农村,一路吃苦打拼来到城市生活,如今儿子儿媳孝顺、孙子可爱乖巧,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的同时,他不能忘了要伸出援手帮助眼前的可怜人。

不过,自今年开始,“留守”在中山桥下的流浪汉渐渐少了,这段时间更是没有一人。“看不见他们,还真有些不习惯。”提及此,杨顺兴摆了摆手。过了一会,他又笑着说,“少了好,他们可能找到工作,有落脚点了,希望他们过上好日子”。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两根针头扎进静脉,一股鲜血通过软管进入干细胞分离机,然后输回体内。10月19日,文安县首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xxx在河北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采集悬液181毫升。10月24日,文安县为xxx举行了欢迎会。

今年31岁的xxx是文安县大留镇花木厂村的普通村民,现为文安县一建公司职工。2013年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他,留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许下一个生命承诺。经过三年的等待,今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塔吊上工作的xxx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的通知:与一位血液病人初配相合,他非常激动的.回复同意做高分辨检测。

“我之前不了解献血时我也不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也没太放在心上。”xxx说,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有些担忧,害怕捐献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同意继续做检测。

据了解,“爱心公益达人”xxx家祖祖辈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都已60多岁,生活淳朴简约,常年以种地为生,他有两个儿子大的6岁,小儿子刚刚5个月,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他平时做些零工挣钱养活一家4口中。

尽管生活比较艰难但在公益道路上xxx从未停止脚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赶往汶川,帮助灾区人民做安置房的建设一呆就是10多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乘坐飞机,带着爱心人士捐款筹集的1万多元药品,连夜赶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从废墟里挖人,由于道路中断用担架往外抬送伤员,后期帮助庐山中学盖板房,搭帐篷,做消毒工作这次整整干了17天。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参加文安县“爱心企业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做公益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做,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其他什么也没想过。”

8月份,好消息传来,xxx和病人高分辨检测相合。9月1日,捐献前体检并顺利通过后,xxx说:一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戒烟戒酒,把最好的生命种子送给患者。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10月15日xxx安排好妻子和不足五个月的小儿子的生活,把母亲送到廊坊的医院就医,只告诉他们要出差,瞒着家人,在廊坊市红十字会、文安县委、卫生局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欢送祝福下,前往省会石家庄采集医院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动员准备。

到达医院后,开始打动员剂,xxx出现了肌肉酸痛等反应,“来的路上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给我讲了很多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志愿者全程陪着我,我很感谢他们。”xxx说。

10月19日8时,xxx开始捐献,经过3小时20分,顺利采集完毕,共采集181毫升悬液。“我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开始幸福生活。”xxx祝福患者。

深州泰和医院院长韩广泰为xxx作诗祝福。“栾布重义得封侯,长安纸贵有缘由,宝兄善行承家传,美名天下独逍遊。”

10月20日,xxx从石家庄回到廊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母亲,并告诉了母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父母看到儿子无恙归来,并没有责备他,父亲告诉他,“儿子你是好样的!”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如何,能帮助人的就帮助,不要袖手旁观,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xxx说。

据了解,xxx是中华骨髓库第6024例,河北分库第305例,廊坊市第10例,文安县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2009年10月15日晚21时05分,07设备班蒋嘉蔚同学因哮喘重度发作离世,年仅17岁。噩耗传来,全校师生无不为之震惊,无不万分悲痛!07设备班师生以多种途径和方式慰问蒋嘉蔚同学的家人。在其追悼仪式上,60多位同学自发前往,都要送同窗好友最后一程,感人肺腑的场面,让大家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仪式现场,师生们纷纷捐款。学校的妥善安排、师生们的情真意切深深地感动了丧子之痛的蒋嘉蔚父母,在半年的后蒋嘉蔚所在班级18岁成人仪式活动上,应邀出席活动的蒋嘉蔚父母还特地送来了两面锦旗,感谢学校和师生的真心关怀,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2

蔺__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已年近70了,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真情实感,富有爱心;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却整日为社区的繁杂事物忙碌。正是拥有这个信念,蔺老师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区共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把爱心带到了社区,带进了楼门。

(一)敢争先,重学习,投身建设楼门文化。

2008年玉桥街道工委在辖区内开展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觉得这是改善楼门环境促进邻里和谐的好机会。于是主动承担起了景馨家园1号楼1单元楼门长的工作。环境建设是楼门文化建设的基础。楼门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而且影响到居民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居民的文明素质。所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楼内的居民进行卫生大扫除。并且根据楼门里的情况每月有组织的开展净化楼门环境的活动。组成清理小组,分别对楼门小广告、楼道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整治。楼里的环境好了居民的心情也愉快了,不仅方便了别人更是方便了自己。

蔺老师现在正在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使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视野开阔,头脑更丰实。由于书画功底较高,所以楼门的制作任务也较重。根据楼门的空间,需要一个两米见方的福字和一幅4尺长的牡丹画来装饰布置,字画太大,又没有那么大的写画板,为了绘制出的效果符合制作要求她就将纸铺在地上,自己光着脚坐在地上,一会站起身,一会蹲下,一会左边一会右边,有时还将身体趴在地上,不停的变化绘画角度。当时天气炎热,工作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就这样足足干了两天,终于完成了这幅福字和牡丹画。在这次的楼门制作中,蔺老师共制作了30多幅作品。还发动自己的外孙女和孙女参加到此项活动中,楼门中的千纸鹤、和谐楼门的人物画、剪接和拼接剪纸,就是她们共同制作的。蔺老师事事以身作则,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楼门文化建设中。

(二)勤总结,重创新,推动文化楼门出新成绩。

在刚开始搞楼门文化建设时,大家都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是知之甚少。经过亲身实践,现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蔺老师和其它党员志愿者成立了“楼门文化建设小组”。力争打造特色亮点的精品楼门。作为小组中的骨干,蔺老师积极为楼门的创新建言献策。并在楼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景馨家园共悬挂作品108幅。她们紧紧扣住通州国际化新城的主题,精心建成了3个共悬挂36幅精美作品的楼门-“古运通州”楼门、“运河宜滨”楼门和“魅力新城”楼门。38号楼文化楼门建设已全面竣工。此楼5个楼门的每一层都悬挂上了精致的作品。全楼共悬挂作品近130件。她们创建的“祖国60年大庆”楼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1000个优秀文化楼门、庭院中获奖,蔺再清上台领奖并作发言。

(三)能吃苦,不怨言,当好分外工作的义务兵。

提起蔺老师楼门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楼里“热心人”,经常为居民服务,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时二楼李奶奶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她就主动帮忙照看。九层薛奶奶对门老俩口,身体都不太好,老太太有病,她主动给做饭,买礼品看望老人。老人到医院拿药不方便,她让儿媳主动把药买回来,送给她老人家。正是她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她不辞辛苦,毫无保留地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一幅人物形象近百个的《漕运码头》粘贴画,融入低碳生活的理念,搜集一次性筷子,修成细杆,买来熟西瓜籽,把瓜子皮剥好,从家中拿来废旧凉席,剪成小块等,全部粘到了粘贴画上。蔺老师和她的制作团队一起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了绘画与粘贴任务。前来参观的人站在《漕运码头》贴画前,无不拍手叫绝。形成了玉桥南里南社区文化楼门建设的又一个创新亮点。

除了每天辛勤设计、制作作品,蔺老师有时还要和居委会同志一起到楼门中装饰墙壁悬挂作品。悬挂楼门文化作品是体力活,但是蔺老师不叫苦,不喊累。努力做到按时完成任务。蔺老师不仅是楼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是本社区创建国家级卫生“示范区”、社会治安巡逻、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宣传等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

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蔺老师带动她们的楼门更加和谐,打破了以前“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尴尬现象,居民们从不了解不认同到主动关心、积极参与楼门建设,并把楼门塑造成为齐乐融融的大家庭。在参与楼门文化建设过程中增加相互间的接触,拉近彼此关系,培养邻里亲情。做到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和谐。家庭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亲密,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景象。看着楼门文化的蓬勃发展相信蔺老师奉献着,快乐着!

社区志愿者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在我们社区,有一支由30多名老党员组成的“和谐合益志愿者巡逻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年近八旬,最小的也有65岁,他们退休不褪色,甘愿放弃退休后的美好生活积极投身入社区文明劝导、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为社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在近日举办的合益路社区道德讲堂上,的先进事迹让不少居民感动得热泪盈眶。

通过观看一个短片、听一段事迹、唱一首歌曲、谈一番感悟、诵读一段经典,合益路社区“道德讲堂”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那一段老党员们的动人事迹,向居民传播了自己身边的典型事迹,让居民在直观的体会中,领悟到了道德的力量。

今年以来,合益路社区启动以“建和谐家园圆居民安康”为主题的义务巡逻实践活动,社区里的老党员们听说后都主动请缨,他们说:“在家里也是闲着,不如加入到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中,多为社区发挥一点余热。”于是,“和谐合益志愿者巡逻队”应运而生了,他们在日常巡逻中,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社区内楼道、暂住人口等全面开展巡逻,并协助社区做好民事调解,文明劝导等工作,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筑起了社区平安网。

55岁的社区居民杜大妈也参加了道德讲堂活动,听完社区巡逻队员的故事后,她颇有感慨地说:“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平凡事、平凡人,如果大家都像他们一样献出一份爱,贡献自己的余热,从身边小事、点滴事做起,我们社区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和谐家园,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人,昨天,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兰姨的儿子,紧紧握住梁书记的手,感动地说:“梁书记,请你帮我找一下一个叫阿田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我要谢谢她救了我妈妈的命,如果不是她,我妈妈已经不在了,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好……”

事情追回到今年3月19日那天下午,居家养老服务员袁顺田同志在兰姨家搞清洁卫生,突然看见兰姨口吐大量鲜血横倒在椅子上,袁顺田同志本能地申手去抓台面上的固定电话求救,但兰姨肥胖巨大的身体刚好挡住了固定电话。在这个时候,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一心想着迅速救人,为了争取时间,她一边用自己的手机唿叫120救护车,一边向距离兰姨最近的女婿单位跑去求救,在同一时间,救护车和兰姨的女婿一齐来到兰姨家,迅速将半昏迷状态的兰姨送往医院抢救。因为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处事果断,为抢救赢来了时间,使兰姨得到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还有一次,是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袁顺田同志和往常一样到兰姨家搞清洁卫生,刚到不久,突然听见厨房传来“砰”的一声响,随着响声一看,只见煤气炉周围一团大火,袁顺田同志临危不惧,立即冲上前把煤气瓶关上,并迅速灭了火,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以上这两件事故,如果不是有服务员在场,临危不惧,遇事不乱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袁顺田同志这种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处事果断的精神值得我们和所有服务员学习,因此,我们要把居家养老报务工作不断发展扩大,让我们的爱心传遍社会每个角落。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在我们身边不少有很多好人好事,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好人好事。

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z居住在z路175弄10号甲楼,她是位楼组长,十几年的楼组工作中,她热心为楼组居民提供服务,跑遍了楼上楼下的每户人家,积极主动传达居委会自治工作方面的要求。z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思想进步,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自愿者,在迎世博办世博期间,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在马路上,在小区弄堂里,经常看到她那弱小的身影。z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热忠于助人为乐,在敬老爱老为孤老排忧解难方面成绩尤为显着,事迹如下:

z路239弄5号的一对孤老,妻子叫韦羡韫十几年卧床不能下楼活动,丈夫叫孙光华脑梗后行动不便,两人在生活上都无法自理。在乐龄的帮助下解决了一日三餐的饮食问题,但是,看病难的现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居委会发动居民自愿与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结对,为老人办点实事,解决看病难的问题。z知道后,积极主动与这对孤老结成对子。她讲不出深刻的大道理只说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我也会老的,现在能帮助别人时,不能推迟,而且要尽心尽力”。

一年多来,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和丈夫蔡吉清一起推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一星期要去医院二三趟,在医院一个陪着老人另一个楼上楼下奔波,帮忙挂号、付钱、取药、推进推出配合做检查,一去医院就是大半天,在等待时z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问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能准时看专家门诊,z经常起早摸黑到居委会借轮椅,接老人下楼,然后快步把老人推到医院,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z还经常帮助这对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想为老人所想,急为老人所急。老人喜欢吃馒头,z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当一对老人吃到香喷喷松软的馒头时,z高兴的合不拢嘴。今年夏天特别热,老人想吃西瓜,z就冒着酷暑帮忙买回了西瓜,老人抖颤着双手捧起西瓜激动的说:“谢谢!谢谢!”,还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

感谢信。

居委会在居民大会上及时表扬了z关爱孤老的事迹后,z憨厚的笑着说:这没什么,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是我应该做的z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营造了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和谐文明小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z真是居委会的好帮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老龄化发展很快的社会。所以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借大力宣传好人好事之际,赞扬一下z敬老助老的事迹,传颂一段关爱老人的佳话!

自去年开始,城南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处,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弯着腰,手拿扫把和簸箕,从顶楼一层层清扫到底层后,还会将附近几栋楼前水泥通道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一切忙好后,已是夕阳西下。他叫xxx,今年68岁,不是小区物管,也不是清洁工人,只是一位普通住户。

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共18层高,市民范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60多岁的翟老几乎每天义务帮忙打扫卫生,让小区居民很感动。

“除了雷雨天气,几乎每天都见他手持扫帚,把电梯、楼梯口和附近楼下的通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晚上还会用拖把将楼道口清洁一遍”,范女士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时,一些喝醉酒的人常会在电梯里晕吐,已是深夜11点,翟老发现后还会拿着拖把将电梯清扫干净。在居民眼里,翟老比小区里的保洁员清扫得还干净,邻居见他打扫都会关切地和他打招呼,告诉他年纪大了,太累就别干了,可每次翟老都会笑着回答,“没事,干净了,大家住着才舒心。”

近日,记者来到江岸明珠小区25栋1单元,看见了干净整洁的楼道和一尘不染的楼梯扶手。在一楼的楼道拐角处,挂着扫把、拖把和簸箕,居民说这正是翟老的“清洁工具”。

住在一楼的奚女士对翟老赞叹不已。她告诉记者,翟老还有很多“小习惯”,他总是随手捡起路边散落的垃圾袋,随手摆正乱停的车辆,随手清理绿化带处宠物的粪便……一件件举手之事,也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邻居的心。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提起翟老,保洁部的负责人汪自芳也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翟老已经扫坏了两把扫帚,前天他刚从物业处领了一把新扫帚”,汪自芳说,物业也曾劝说他不必打扫,会要求保洁员加强保洁,但是翟老仍一再坚持。

采访中,记者得知翟老原在三山粮站工作,xx年随儿子搬进江岸明珠小区。提起义务扫地的原因时,翟老笑着说,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不顺眼”。“有人随手乱丢烟头纸屑,有人将垃圾袋放在楼道,散落一地臭烘烘的,还有人将装潢垃圾丢在电梯里。”翟老说,小区里一个保洁员每天要负责五个单元楼道的清扫,忙不过来也很是辛苦,爱干净的他便决定管管这个“闲事”。

“一方面锻炼了身体,给保洁员分忧;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打扫卫生的同时,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翟老都会及时阻止和教育,他也渐渐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信任。如今,看着单元楼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不少,很多住户也开始自觉维护卫生环境,翟老很是欣慰,“还是会继续扫下去,都习惯了。”

社区身边好人事迹记者打算给翟老拍张照片,他坚决不同意。“与那些见义勇为的好人相比,我做的都是小事”,翟老笑着说,他只是希望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身边的居民自觉维护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社区事迹材料

_自_年任_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以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党忠诚;牢记一个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一条戒律,那就是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一身正气。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积极推动_社区居委会两个文明建设工作,她胸怀超前意识,放眼于未来,积极带领两委班子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扶贫济困,她埋头苦干,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上级党组织领导和居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临危之际,舍小家顾大家。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可谁又知道她的儿子这时正在四川科技大学的重灾区绵阳市读书,当听到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学校教学楼倒塌有师生伤亡,儿子心肌炎复发的消息,丈夫又肋骨骨折卧床需人照顾的危难之际,她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的心如同刀割一样难以承受。而就在这时,当闻讯许多上访群众想继续围堵_铁路道口时,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将可能遭受严重损失的时刻,她把18个小时无法与儿子联系通话和丈夫卧床待人照顾的悲痛心情却放置脑后,这时她毅然出现在_道口,与政府工作人员和派出所的民警维持治安,向围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一名钢铁铮铮的巾帼共产党员用入党宣誓诺言,用时刻不忘一名党支部书记职责实际行动,舍小家顾大家高尚品格,向党庄重实现了可歌可敬的共产党人形象。当围堵群众撤离后,主动提出由她一人守候在道口值班,就这样在_道口又看守了近两个小时,当围堵群众全部撤走后,她才回家照顾卧床不起病重两顿没吃上饭的丈夫,她对丈夫说了声:对不起。眼含泪水才拿起电话与绵阳大地震下落不明宝贝儿子联系。

身怀爱民之心,倾情为民服务。

怀着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为居民服务的情感,_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把为人民服务、帮助弱势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眼里望着居民,脑中想着居民,心里装着居民。

20_年6月末一场特大暴雨洪水泛乱,给社区居民带来灾难性后果,有的居民房屋倒塌,有的家中进水半米多深,暴雨越下越大,在这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她趟着半米多深的洪水,一边指挥抗洪,一边帮助居民和老弱病残人员撤离家园,当把受灾居民一一转移到一中安全高岗后,已是晚上9点钟。她又买来食品、衣物等物品逐一发放给受灾群众,就这样工作了整整一个晚上一眼未合,第二天早上她看到居民群众全部脱离了危险,她拖着劳累颇备的身体,才离开现场。

居民_家庭贫困,父母都已80多岁还有残疾,小孩得了急性脑瘫,要去哈尔滨治病危难时,_主动从家里拿出一千五百元,交给了病主,受感动的_连给她鞠了三个功说不出话来。

_80岁无儿无女,_把有限的工资钱给老太太买水果等物品,还经常去看看她。

_老人家里极度困难,_自己拿钱给老人送去小米、挂面、大米、衣服。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他的名字叫侯xx,今年59岁,是xx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xx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xx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xx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xx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xx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xx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xx,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xx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xx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xx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xx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xx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xx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xx,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xx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从_年开始,当每年春秋换季之时,驻平65571部队某连队的官兵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家住铁西区北沟街西二里委七组的___老人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把自己亲手缝制的拥军鞋垫拿到连队,亲手分发到部队的战士手中。

今年76岁的___,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有三儿一女,各自成家,他和老伴张玉平独自生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部门把他的关系转到了北沟街社区,___便在西二里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挥着余热。2004年的夏天,西二里社区与驻平65571部队某连官兵一起联欢,___得知战士们离家都很远,平时训练很艰苦,鞋垫磨损得也非常快,外面买的鞋垫不结实,用不了几天就穿破了。联欢会结束时,老人为部队战士缝鞋垫的念头油然而生,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为大家制作拥军鞋垫,后来,又开始为连队的战士们制作帽子和手套,从2004年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700双鞋垫,不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___老人会缝鞋垫缘于他年轻时学过缝纫手艺。17岁那年,他在四平市工艺绣品厂当工人时,向厂里的师傅学会了缝纫和刺绣,后来,家里买了缝纫机和码边机,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就在家里解决了。___说,“缝制鞋垫也要讲究技巧,布料必须铺平,针线还要匀称,否则硌脚。”闲不住的___老人用退休金买来线团和大绒面料。为了保证鞋垫合脚,他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

说起制作拥军鞋垫等物品的时候,王老露出了快乐幸福的笑容:“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说句心里话,缝制鞋垫的工序很复杂,要经过黏合、裁剪、缝制等步骤。老伴张玉平先将垫布一层一层地挂浆、粘贴,烘干后,他再照鞋样裁剪,最后一针一线缝制,一双鞋垫要缝上几百针。65571部队某连战士李青海对记者说,王大爷很辛苦,经常来帮助我们,他缝制的鞋垫吸水性好,牢固,冬天穿起来很舒服、很暖和。今年,又给我们炊事班做起了帽子、套袖。一次,王大爷在给部队送鞋垫的时候,一位山东籍小战士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站好岗,放好哨,做优秀的士兵。”共建连队的穿过___鞋垫的战士高双印把老人的生活挂在了心上。今年夏天,高双印等三名小战士打着雨伞,抬着一箱新鲜蔬菜找到老人的家,战士们把亲手栽植的茄子、柿子和黄瓜等蔬菜送给王大爷。___老人被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西二里社区主任陈世艳对记者说,王大爷为社区做的事从来不和别人提起,但也有人讽刺过他,“哎呀,老王头,你没事就帮社区、帮部队做活,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王大爷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挺坦然的就过去了。他就是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人。几乎西二里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认识___老人,社区老年活动室方凳上的坐垫是他亲手缝制的;社区里40多平方米的老年秧歌场地是他一锹一锹平整的;居民邻里纠纷是他赶去进行调解和好的。与___老人家住一个楼栋的西二里社区居民吕连霞说,___是我们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常为我们服务,缝制暖气片套,还给我们做鞋垫,因为王大爷也很大年纪了,他还帮我们做这些,我们很感动。这不,社区那套新棉裤、新棉袄是他刚刚送来准备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家感到钦佩。

___居住的北沟街西二里委曾是我市的棚户区改造1号地,去年夏天,___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到被命名为“滨河家园”小区,今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这楼房建的多好啊,现在屋里热乎乎的,阳光一进来,满屋子通亮,棚户区居民生活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能够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要为战士们继续缝制下去,”___老人自豪地说。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姜伟,男,汉族,54岁,党员志愿者,多年来兢兢业业,为小区的各项工作默默地奉献着。具体事迹总结如下:

一、情系居民,热爱社区工作。

他是玉花园小区4号楼楼长,做事从不张扬,待人接物热情主动,小区居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姜伟商量,而姜伟每次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仔细倾听,认真帮居民出主意、想办法,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平日里他总是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召开的各项会议,并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居民,热心为居民服务,认真配合社区做好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动员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自强自立,认真履行职责。

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家长,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仅靠他一人既当爹又当妈的维持着,但他凭着伟大的父爱把儿子的.饮食,生活打理的很妥当,没给社区和小区居民添一点麻烦。姜伟在工作中认真履行“九大员”工作职责,做到“三活四清五必报”,真正成为玉花园4号楼的活户籍、活地图、活档案。姜伟对楼内居民个人情况,居民服务需求了如指掌,对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及时上报。自从姜伟担任4号楼楼长以来,楼里治安形势稳定,防范措施得到落实,防控能力得到增强,居民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未发生刑事治安案例,未发生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楼内无较大安全生产、消防事故。

三、热心助人,群众满意度高。

2016年新春佳节来临前夕下了一场大雪,每次下雪,就会变得很滑,楼里的老人们看到了十分焦虑,每到这时姜伟就义务为社区居民清扫积雪,就在姜伟清扫外走廊积雪时由于撬把损坏导致左肩肩胛骨骨折,他心系居民,经常深入居民家中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平日里他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在居民群众中的口碑很好,居民常夸他是居民贴心人。

姜伟就是这样一位做事不张扬,情系居民,自强自立,深受居民爱戴的小区楼长,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用爱心、热心,责任心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每个地方总有那么几个为邻里做好事的人,远水救不了近火,有时候,邻居都会帮你更多的忙。

李文顺男41岁,居住在阳明里5-3-503,本人患言语四级残,妻子外媳无业,孩子在学,在社区享受低保528元,本人是社区志愿者,多年来以维护和支持社区工作,无论是楼内还是邻里他都是居民的调解人,特别是下雪天气,他都很早带着工具和主任们一起清理积雪,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居委会每次号召募捐,他都积极献出爱心,捐出善款,截至目前共捐出人民币1000元左右。

今年7月12日本楼内涂鸦问题很严重,已经看不出墙面的本面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掏腰包花了60余元,买了一桶塑料浆把楼内墙壁粉刷的干干净净,楼内居民看到此情况后,非常感激,都纷纷表示一定向他学习,人人维护楼道卫生,争做和谐楼门。

每次讲到做好人做好事的时候,就会想到雷锋,雷锋同事做好事可是千古留名啊,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谈变化和西方商业精神的时代,从奶酪到致加西亚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业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似乎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谈到一个叫罗文的士兵如何敬业、服从、努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在人们费劲心计号召员工努力学习罗文精神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个更好的榜样,这是雷锋的悲哀,更是我们的悲哀。应该来说,雷锋要比罗文伟大的多,也要实在的多。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社区好人事迹材料

林淑新,女,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出生于1955年,1973年在南风日化工作,1980年被评为市先进生产者,1985年被评为市先进个人,现担任锦峪社区博林支部书记。

每天都会有带着红袖标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博林小区内,她就是林淑新,为了加强社区平安建设,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随时可见,她主动参加在小区组建的义务巡逻队伍中,看见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总是热心的帮助。

博林小区内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上班族,有的家长礼拜休息的时候需要加班,但是家里的孩子却没有人看管,林淑新知道了以后,主动帮着看管孩子,大家都亲切的叫她林妈妈。

林淑新还是“爱心零距离服务队”的志愿者,无论是谁家有什么困难、或是邻里之间发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她总是去热心的帮助。在林淑新的眼中居民的小事都是大事。

社区内有几户动迁户还没有动迁搬走,因为其中一家有肢体残疾的病人,走路不是很方便,所以砌个小墙方便走路的时候能有东西扶着,可是另一户却觉得他们是因为要动迁所以想多占地方,导致两家人有了矛盾,而且吵的很厉害,因此居民找到了社区想让社区帮忙解决。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一起来到了居民的家中,通过社区工作者和林淑新的劝说,俩家人决定各让一步,看到他们的家里过的很困难,林淑新就把自己家里他们能用的东西送到居民的手中,还积极的组织小区内的.居民对他们进行捐助,而且时不时的去他们俩家对他们进行劝导,经过她的长时间努力,俩家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其中一家表示会经常帮助另一家。

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时,她又成了小区流动投票点的工作人员,认真核查选民资格,发放选票,并监督投票。选举结束后,她搬桌搬椅,热心帮忙,她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小区更美好,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

这样的小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在于殿亭大爷的眼中居民的事情都是大事,每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办。

社区事迹材料

_x,男,194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10月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现任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香河园街道和谐促进员协会名誉会长和街道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常务委员。

退休来,_x先后被党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北京市委评为“百位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北京“万名孝星”,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北京十大志愿者”、“北京社区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

一、医者仁心,情注社区,志愿为百姓治病。

1970年初,_x响应周号召,参加卫生部医疗队,支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援藏31年。20刚退休回到北京时,有人说,您在西藏辛苦了多半辈子,回来后,好好享福吧;很多医院听说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医疗专家时,都愿意高薪聘请。但是,当叶老看到社区里的老人年龄大了,看病就医需求多,社区又缺少医生,他谢绝了高薪返聘,决心把爱继续传递下去,留在社区,志愿作一个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保健医生,无偿为社区居民看病,让医疗专长就近发挥作用。叶老说干就干,主动到社区居委会说出自己的志愿,将党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到了社区,认领了志愿服务岗,没事就在社区、楼宇巡逻。有一次,叶老刚从外面回来,就有人上门来找:“汪老爷子不行了,昏迷了,你去看看吧!”这位汪老爷子八十多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前列腺癌。叶老顾不得休息,赶到汪老爷子家,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和对老爷子的日常了解,检查断定是低血糖昏迷,他马上取出一瓶含糖饮料给老爷子灌了下去,15分钟后,老爷子慢慢醒了过来。看到此景,老爷子的儿子激动地对叶老说:“多亏您对我爸爸的病情这么了解,抢救及时,否则送到医院一项项地排查,肯定会耽误抢救时间,是您挽救了我爸爸啊!”像这样救人助人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在叶老身上发生。为支持叶老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朝阳区红十字会和街道党委的鼓励和帮助下,叶老成立了“_x团队工作室”,每周定期为社区居民义务看病,把家里的电话在社区里公布,成为咨询热线电话,为居民提供健康、心理咨询等服务,并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老人很受益,觉得比电视台上的“养生堂”节目讲的还好;定期上门走访空巢老人,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护理等服务;与相关院校配合设计了“西坝河西里社区老人健康档案”软件,每次为老人看病咨询后,就把老人的健康状况收录到软件里,全面掌握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为准确诊断、合理地控制当事人的病情提供了依据。社区居民纷纷把“_x团队工作室”称作“爱心小屋”,称医生们是“家庭医生”。他家的咨询热线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连广西、贵州、山东和黑龙江的患者也给他打来电话向他咨询。

二、大爱无疆,执着奉献,志愿传播健康知识。

叶老的志愿服务不仅是在社区里为居民看病咨询,而且还将服务延伸到整个朝阳区、北京市,甚至到全国各地。而他服务的手段,也由义诊、电话咨询扩展到举办健康讲堂、急救培训等方面。因为,几十年救死扶伤的经验让_x明白,使居民掌握健康知识更为重要,他在社区开办健康大课堂,传播健康知识,讲授地震、火灾等各种条件下的急救与自救等医学课程;制作近千张各类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ppt课件,向居民传授相关知识;利用社区召开居民大会等时机讲课答疑,使居民了解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方法;叶老不仅在社区讲,还到学校、企事业单位讲,每年讲座近百场,受益人群达数万人次;在《朝阳老干部报》“_x养生讲堂”、香河园街道《拾香》“叶老每期健康一谈”专栏上,叶老把平时看病咨询时发现的有关健康问题,写成科普小文章刊发在专栏上,很受读者欢迎。

三、弘扬美德,言传身教,做一辈子的志愿服务者。

这些年来,叶老的公益行动早已突破了医疗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远近闻名的志愿明星。他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到“毛主席纪念堂”做志愿服务,参加了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活动,在新疆为援疆干部和少数民族作报告等;他曾作为市、区培训团首席讲师,培训了一大批急救员;,叶老高票当选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后,他更感责任重大,每天也更加忙碌了。他以自己在西藏31年和退休后的10余年的志愿服务为基本材料,以“爱心、知识、奉献、坚持”的主题,制作了题为“让信念随着党旗飘扬”等200张党课幻灯片,积极参加朝阳区老干部宣讲团,社区老党员先锋队,在“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市老干部党校”、“朝阳区党校”、“朝阳老干部党校”等机关、学校、社区,讲党课200多场;他担任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讲党课,带领新老党员宣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在每年国庆等重要节点,都走上社区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岗;叶老的志愿精神感染了年轻人,叶老的服务团队发展很快,团队成员越来越多,继中央财经大学志愿者加入了他的团队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也先后加入他的团队。团队的每位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给社区居民看病和咨询,为老人提供关爱活动。现在,到“爱心小屋”就诊的人越来越多。

退休后的14年里,_x以始终不渝的职业操守,把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化为博大的爱,无私地奉献给百姓,奉献给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的座右铭是:_x——做一辈子的志愿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