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教案粤教版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8 21:08:02 作者:文锋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教案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完美的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xx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

第二节东南亚第2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七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七年级地理教案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教案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十章 南亚

第一节 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大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七年级地理教案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知识与能力。

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通过事例亲身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