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1 23:34:47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践案例,经过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找规律》教案

1.在各种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初步学习表述。

2.在探索寻求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学习表述。

在有规律的排序中会表现2―3种规律。

1.环境布置:有规律及无规律物体。

2.幼儿人手一份图:上有三种不完整规律,需添上的图片。

3.各种实物:塑料珠,塑料钮扣,印章,套塔

活动流程:自由探索――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尝试自由排序

1.在环境中探索:在环境布置中找有规律的东西,并在有规律的地方贴上写有名字的标签。

2.讨论找到的有规律的东西,并讲讲其排列顺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难)

1、刚才请小朋友找了有规律的东西,现在我这里有了条规律不完整,

请小朋友看看每条规律是怎么排的,还缺了什么?(请幼儿补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把规律补完整。

3、教师讲评几种规律。

1、刚才找了规律。也补了规律,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规律的东西,手上有数字2的小朋友,按两种规律来做。

2、讲评1―2件作品

3、请做好的去送给弟弟妹妹,并对客人老师说再见。

教后感: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接触了探索型教学模式后,我有几点体会:

1.主动活动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幼儿不可能处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主动活动内容内化为幼儿发展需要时,必须要符合幼儿个体的原有发展水平,如在找规律活动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有2―3种规律,能力差有――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教育,使之也成为主动活动教育大特色。

2要实施主动活动,提供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必须安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在趣的活动内容,寓学习于活动中,这样提高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育心理理论告诉我们,在各项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与被动地参加,创设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激励与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找规律》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圈一圈、数一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突破措施: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等方式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课件第6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起新的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从开学到现在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有余数的除法。

师:你觉得这部分知识有用吗?生回答。

师:当然有用。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生活服务的。看一下这两个问题:

28罐饮料,每8罐装一个箱子,至少需要几个箱子?(进一法)

做一件雨衣需要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雨衣?(去尾法)

学生回答,讲原因。

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不信你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1)彩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每几面彩旗一组?

(3)第17面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请你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解答,完成后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用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

2.学生汇报方法。

有没有比画一画、数一数更简便的方法?

17÷3=5(组)……2(面)

结论:第17面是第6组的第2面,是黄色的。

3.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除以3?

商5表示什么?

余数2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交流汇报。

重点明确:每3面一组,17面小旗中共有完整的5组,余数2说明第17面小旗是第6组的第2面,因为每组的第2面都是黄色的,所以第17面小旗一定是黄色的。

总结方法:圈一圈,算一算,看余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感受规律排列的周期性;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4.方法优化: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用到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设计意图:通过算法的优化,体会到计算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5.试一试。

(1)第25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想:第25面小旗是第()组的第()面,每组的第()面都是()色的,所以,第25面小旗是()色的。

(2)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27÷3=9(组)

思考:没有余数怎么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1页自主练习1题,照样子,动动手,动动脑。

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进行交流,重点交流运用的方法与策略,进一步体验计算的方法。

2.课本12页自主练习3题。

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你们能用图形创造一个找规律的问题,考考同桌吗?

四、拓展提升。

生思考,自由发言。

师:对了。月亮大约每隔30天圆一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依次更替,一天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再过24小时就到了明天的这个时刻,每星期有7天……像这种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叫它周期现象。(板书)

2.星期问题

今天是3月30日,星期三(出示日历),那七天前是周几呢?

再往前七天呢?(出示3月份所有的周三,圈出来。)

练习:想一想:一个月(按30天)一般有几个星期日?最多有几个星期日?

3.十二生肖

师:生活中还有一个每个同学都熟悉的周期现象,生肖。你属什么的?咱们班有属猪的同学吗?猪的后面是哪个属相?再往后呢?每隔12年,生肖就会重复出现,轮回一次。

师:想一想:小明一家人都属鼠,小明今年8岁,爸爸妈妈可能多少岁?

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你就会成长,就会有收获。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老师继续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下课!

找规律

17÷3=5(组)……2(面)周期现象

圈一圈算一算看余数作业布置(仅限于布置作业的学科)

把所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用所学的知识创造一个找规律的题目,和小组同学分享。

《找规律》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

《找规律》教案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找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继续画图形,学会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对了。六一儿童节,学校要举行一场文艺晚会,为了给晚会营造气氛,晚会那天要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于是把会场设计的工作交给了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完成,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给我们设计了两张效果图(小猪队、青蛙队),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为什么?

生:比较整齐,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学习例1(出示主题图)

(1)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其实老师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对设计的效果图,请仔细观察,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师:这些彩旗有什么规律?最后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旗?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2、汇报结果

(1)找出花的规律(一绿一紫的规律)

师:这些彩旗的规律是什么?

生:红、黄

师:完整地说,应该是这一排彩旗的排列规律是按照红黄红黄排列的。

(2)找灯笼的规律(一紫一红的规律)

(2)找人物的规律(一男一女的规律)

3、教学例2

引导按“多层观察”找规律。从形状上看,有没有变化?从颜色上看,有没有变化?颜色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呢?如果分组,几个为一组?(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4、教学例3

5、p89做一做

涂上合适的.颜色

6、教学例4

教材p89页做一做

(出示生活中常见到的规律图片)

师: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生:……

你能找到下面一组图形的规律并接着画下去吗?

师: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找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规律呢?

1、你能用动作或声音或图画来自己创造一个规律吗?

2、争当设计师

《找规律》教案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排列水果的规律,其实啊,不只这些水果能排出规律,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很神奇!(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你们看,它们是……?(请幼儿回答、)

师:这些图形宝宝能排列出很多很多的规律,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那我们在哪里排呢?请小朋友们看!(房子)师:这是谁的房子?(小兔)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蘑菇)(小兔出来表扬幼儿真聪明)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找规律》教案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三、请幼儿动手找规律。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四、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找规律》教案

教科书第88~92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课时。

教科书88~89页。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件,主题图,学具。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排列。

课后小记:

教科书90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完成做一做。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教科书91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92页练习十六。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

(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

(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

(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找规律》教案

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主题图。

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排列的规律是这样的: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中,各有4种图形,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4种图形,呈循环排列。在学生探索完它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例1。

本例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做一做。

这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例2。

本例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做一做。

本题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重点交流比较复杂的规律是怎样找的,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等。

《找规律》教案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2课时

《找规律》教案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

第一关:(形状)。

第三关:(颜色与个数)。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1)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五、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反思: 。

3、  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的教育。如在涂气球时,有一个学生出现了一个涂,一个不涂的规律,而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她太懒了,空了一个不填。”而此时的我只是“那有没有规律呢”一个反问而过去了,如果此时在提问的同时,再表扬这为同学的做法,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这样的处理会比前面的做法更妥当。

《找规律》教案

教科书第142页活动3:数数看,找规律。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中起桥梁作用。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安排了这节数学活动课。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二是从直观上感知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三是初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的思维方式。所以这节活动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由平面图形向几何空间转化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正多面体的展开与折叠以及模型制作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规律,进而会利用经验自制模型,检验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折叠,经历“做数学”和“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获得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

活动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展示学生成功折叠的正多面体模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审美情趣。

另外,引用数学史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学习科学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治学精神,树立勇于攀登科学巅峰的远大理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折叠出的五个正多面体,数出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找出规律。

(2)教学难点

如何折叠出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如何正确地数出正十二面体的顶点数和棱数。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操作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程序是:

情境导人一观察与思考一动手折叠一探究规律一知识引伸与拓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学生自备剪刀、胶条及画有下列五种图形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面对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建筑,一尊尊形神兼备的雕塑,一件件精巧典雅的物品,我们常常惊叹于它的美妙。我们深人观察就会发现,千姿百态的图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态各异的立体图形几乎无处不在,而许多立体图形就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让我们一起进人立体图形的世界,共同探究它的奥妙与规律吧!这节课通过动手,对几种正多面体进行展开和折叠,寻找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三者之间的规律。

(二)观察思考

请看这五个正多面体,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他们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知正多面体、顶点以及面和棱。

(三)折叠

演示正六面体的展开与还原(即折叠还原),由学生分组完成折叠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难点

在折叠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时容易出错。

2.解决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模型,看老师演示,充分利用对称性折叠,还要同组人大胆试探,相互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发现成功组及时鼓励,并由一人介绍(讲解)成功的方法,同时利用cai辅助。

(四)数一数,填表找规律

1.难点

面数可由名称得到,也可由展开图上数出,但顶点数和棱数不容易数准确。

2.解决方法

(1)放在桌面上不转动;

(2)对称地找;

(3)在起始地方作标记。

(五)背景引入

历史上曾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过正多面体,著名数学家欧拉惊奇地发现了v,f、e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相等关系。图形世界尽管形态各异,只要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多动手,多动脑,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奥妙。

(六)做一做想一想

(一)通过折叠正多面体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从填表找规律上,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动脑能力;

(三)从知识的引伸与拓展的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合作的综合能力。

《找规律》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89~p.89页例1、例2、例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数学教案-找规律。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照片、联欢会入场券、图形卡片。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图片展示)。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节,引出课题。

出示未布置完联欢会会场,找找同学们布置会场的规律,想想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1、展示布置完的会场,学生汇报交流。

1、出示入场券。

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a:跟着老师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

b:跟着一名学生做。

(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3)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