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活中的修辞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0 08:04:25 作者:文轩

优秀作文是在结构安排上严谨有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清晰的逻辑线索。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幽默短信中的修辞探析

亲爱的悟空:

我这封信写得很慢,因为我明白你看字不快!

我们这个礼拜下了2次雨,第一次下了4天第二次下了3天!

我们那里的牛肉面很好吃,改天你来了我们一齐到西街的餐厅去吃火锅!

你的观音大姐要生了,因为不明白生男的还是女的,所以暂时不明白你要当舅舅还是阿姨!

我寄给你的衣服你收到了吗?要去寄的时候我怕超重,所以把扣子剪下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

不早了就写到那里了,有空到我那里玩,记得不要多喝水,不然到了那里尿不出来很难受的!

p。s本来想给你寄钱的,但是信封已经粘上了!

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逐步开放,招贴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维”的特征。

现代招贴设计中追求创新表现,强调多种视觉元素、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注重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传统招贴设计正在向多元化、多形式、多思维的方向扩展,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身上,我揉了揉醒松的睡眼,翻身起床。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

喜欢清晨,春天的清晨,喜欢有着浓浓绿意的清晨;喜欢上午,夏天的上午,喜欢百花争宠的上午;喜欢下午,秋天的下午,喜欢落叶纷飞的下午;喜欢黄昏,冬天的黄昏,喜欢白雪纷飞的黄昏。

春天的清晨。我趴在窗沿上,静静的欣赏着一切。柳树的枝条飞舞着,像少女那翩翩起舞的秀发。花儿含苞欲放,为了在夏天开出美丽的花朵。小溪欢快的流畅,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

夏天的上午,我穿着心爱的裙子,去看美丽的花儿,去看漂亮的蝴蝶为了大自然而跳的舞蹈。

秋天的下午,我站在森林的边缘。看那由山峰,森林,飞雪和那火红的晚霞组成的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那幅画堪比名画,甚至比画出来的都美。这就是大自然的美,带给人类震撼的美。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细细体会生活,你一定会被感动,一定会发现属于你的美景!

木兰诗中的修辞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美,有很多种。比如美丽的风景、完美的艺术品、优美的音乐……但是有一种美既看不到、摸不到也听不到,而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每天清晨,环卫工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去清扫街道,洒水车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为街道洗上一个澡。让人们在清新、整洁的环境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就是辛勤劳动的美。

来到学校,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嬉戏、谈天说地……那是开心快乐的美。

上课了,老师说:“咱们班上一位同学得了绘画奖!”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热烈的掌声给了她自信的美。

放学了,我回到家里,大声说:“我的大脚趾哥出来凉快啦!给他换一件新衣服!”姥姥说:“拿来我看看。”姥姥就穿针引线地给我缝了起来。这是节约的美。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还要等我们去慢慢发现。

幽默短信中的修辞探析

1.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2.我曾经爱过的男孩,有着世界上最英俊的背影。

3.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4.我由衷地想把赚钱变成我的业余爱好。

5.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很低调。

6.我多想一个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偕老。

7.我从不以强凌弱,我欺负他之前真不知道他比我弱……。

8.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9.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10.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11.绅士无非就是耐心的狼。

12.身穿地摊货,脚蹬温州鞋,全身上下加起来不超过200元,只有手里的包算是高级皮包,因为它的英文名就叫“gaojipibao”。

13.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

14.人人都说我丑,其实我只是美得不明显。

15.人干点好事儿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儿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让鬼神太为难了。

16.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17.你为什么不找个安静的地方自个儿数数脑细胞儿去?

18.最可爱的东西莫过于一张放着猪肉卷的小桌子。

19.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20.有了意大利面,谁还会吃老鼠呢?

简单的幽默搞笑句子。

1.我的领带又找不到了,是不是你昨天又没有找到抹布?

2.其实男女之间是有纯洁的友谊的,只要一个打死不说一个装逼到底。

3.人是铁,范儿是钢,一天不装憋得慌!

4.每次早上醒来,才知道晚上要早点睡。

5.人才和天才只差一个“二”。故,人才很精,而天才总是有点二。

6.昨晚我拿你的承诺去喂狗,第二天早上发现狗死了。

7.别等遍体鳞伤才回头因为你后悔药还没上市呢。

8.我暗恋的人昨天换了发型,我顿时觉得我变心了。

9.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小孩鲁管总不射,多半是废了!

10.化学老师问:煤气泄漏怎么办?别慌,点根烟冷静一下。

11.我说话有点雷,玩起来有点疯,所以你们就叫我“雷锋”吧。

12.从小到大,我一直有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

13.乙.我要给丈母娘一个差评甲。为什么呢乙。发货太慢了甲。

14.韩国的整容技术,不如中国的美图秀秀。

15.施主,小尼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啊!

比较简单的经典搞笑句子。

1.我的梦想是吃遍全世界,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啊?

2.劝您别去整容,还是早日投胎比较靠谱!

3.你就是三等公民,听说过三等公民吗?等吃,等睡,等死。

4.甲:这糖太好吃了乙:哪买的甲:我的梦里,你深深的脑海里!

5.近视眼的悲哀”米开外雌雄不辨,米开外人畜不分。“。

6.吃货在祈祷:“让我吃尽天下所有美食,但不会长胖”

7.你当我是你家电视机啊!一按就出人!

8.这日子每天都慢得像蜗牛,除了周末,周末是开着法拉利的蜗牛。

9.我感觉你像两头猪,因为一头猪已经不能形容你的蠢。

10.我有好多好多钱,不过它们都是一毛一毛的。

11.我听过史上最逆天的一句话他大舅二舅是女人!!哈哈。

12.有事直接奔主题,不要拿你的无知,挑战我的黑名单。

13.警察叔叔,我的包丢了。”“放心吧,包在我身上。”“那你还我吧。

14.我同桌说:男人乃身外之物。我甩了一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5.觉不觉得你走路像qq登陆一样,蹦跶的。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一些新的发现。

星期天,妈妈说家里的菜吃完了,要出去买菜,我也高高兴兴的跟着妈妈去华盛商场逛逛。

小小的两种黄瓜却包含了这么大的学问,生活真是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关心自己的生活,那就会天天有惊奇,分分有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美”不仅是壮丽的景色,或美丽的建筑,它仅仅是一个在美国以外,而不是那些更加有意义和令人兴奋的美丽。“美”的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静美,大多数人通常更容易找到意见;两个用于动态美,是行动的东西,现场的愉快的形式。

我常在台北附近的郊区学生发现通过静态美,就好比如在大屯山自然生态公园中欣赏到的日落,真是我们看了就让人松弛身心,纾解社会压力。虽然不是静态美很容易出现就被观察到,但是你会发觉,你的灵魂之窗发展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任何其他事物,都变成这样一种「美」。再举一个重要例子,其实就是这种信息静态美,也可以选择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发现喔!在车子上,看着高楼林立的街道,在加上塞满了一整条马路的车子,只要进行仔细研究观察他们看看,其实这也是作为一种基于静态美呀!

只要仔细观察,其实,“美”的生活到处都可以找到,除了美国是一个虚幻的对象,很容易找到,即使是短视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美。所以,很多爱美的观察,让自己好好调整自己的身心。

中学英语中的修辞种种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来源:百度)。

作者意在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是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是比兴的手法,有构思新颖,文意通达的好处,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2、拟人。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渲染出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3、类比。

类比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是一种同类比较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类推”“比较”的意思。通过对“甲事物”的分析,“类推”到与其属性相同的“乙事物”;然后从两者的“比较”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说明某个道理。换言之,即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利用揭示甲事物的某些属性来推理说明乙事物的属性的论证方法。表现在逻辑思维上,它是利用类比推理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式。(来源:百度)。

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拿“陋室”比古代贤人的居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典故。

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来源:百度)。

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句出处:《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对偶。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并列在一起,以表现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它是骈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来源:百度)。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

用典:周公吐哺。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根据所引出处是否明示而言,有明引与暗引之别;按照所引文字与原文有无差异来说,有直引与意引之分;凭依所引出处或主旨正确与否立论,有确引与讹引之异。

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典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打油诗中的修辞艺术

在我国的俗文学中,打油诗有其独特的地位。它对抗绮靡的诗风,回避富丽的辞藻,以俗抗雅。它不受格律的束缚,对抗温柔敦厚的诗教。它在汉字上巧做文章,修辞魅力令人称奇。打油诗中的汉字修辞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列锦列锦是指名词密集排列,犹如一匹匹锦缎相继陈设。

不少列锦格都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省却了副词、介词、连词等连接成分,语言更为精练。如古代一个自称“诗伯”的人写的《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诗中“半夜”“三更”“子时分”是同一时刻,“杜鹃”“谢豹”“子规”为同一鸟类的正、别名。此诗讽刺了诗文中常见的啰唆、繁冗、拖沓的毛病。

二、析字析字是将汉字进行拆分、组合以达到特殊表达目的,或把一个合体汉字拆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各有意义的部分,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

如:

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了“棋”边“木”,添“欠”变成“欺”。

鱼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是一个失官之人面对别人的嘲笑而写的打油诗。诗中用“其”和“木”合成了“棋”字,用“其”和“欠”字合成了“欺”字,不甘示弱地反驳了对方的嘲讽。

三、双关双关就是指利用汉字语音语义的特点使文字同时表达两层意义,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前者是利用汉字同音的特点,后者是利用汉字多义的`特点。如:

两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相传一自命才子的人想找欧阳修较量,在江边遇到欧阳修,“才子”开口说出前两句后就卡壳了,欧阳修就接上了后两句。这里“不知修”与“不知羞”谐音,讽刺了“才子”的无知与狂妄。

四、叠音叠音就是重叠使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

如: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

可怜两片木,夹着一枝花。

这是五代才子何仲举交不起赋税被抓进监狱时写的打油诗。诗中“玉”和“狱”音同,“家”和“枷”音同,读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效。

五、叠字叠字是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其长处是音节自然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如: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语传。

诗中每句都用到了叠字,写了天、雨、寺、花、雁、船等六种景物,美好景色清晰地进入了人们的眼帘。

六、夸张夸张就是在原事物上夸大或缩小,以起到强化作用。

如:

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

一片切来薄如纸,轻轻装上无二重。

忽然窗下微风起,飘飘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四处觅,已过巫山十二峰。

这是一塾师因东家极为吝啬而写的打油诗。诗中写肉片切得如纸片一样薄,被微风吹得无影无踪,这是夸大了的描写,有力地讽刺了东家的悭吝。

七、顶真顶真要求前句的末一字或几字是后句的起首,运用顶真可使语句递接紧凑。

如: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这是郑板桥为一陶姓朋友祝寿时写的打油诗。诗中“奈何”“滂沱”“寿”构成顶真,前后语气连贯自然。

八、倒装倒装是为求押韵或讽刺之需要,故意将某些双音词前后颠倒入诗。

如:

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

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

一个学问半通不通的解元把“中郎”误解为“郎中”,有人嘲笑他,写了这首打油诗。诗中有意颠倒了中郎、招牌、解元、陶潜四个词语,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打油诗中除了这些常见的汉字修辞方式外,还有很多,这里介绍的只是一些常见的艺术形式。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2)、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3)、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4)、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木兰诗中的修辞

《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木兰诗》的艺术美。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木兰诗》的艺术美表现于多方面,笔者以为最为突出的是:承传与创新,简劲与细腻,叙忧与状乐。

《木兰诗》带有鲜明的民歌风,又具有其创新之处。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中有这么两首:“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两首诗以女子的叹息声和问答体的形式,将女子内心的隐忧和一种急不可耐的心情表现得毫不掩饰。《木兰诗》的前四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与上引《折杨柳枝歌》前一首形式完全相同,而《木兰诗》紧接着的两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又与上引后一首的前两句完全相同,这可明显看到《木兰诗》承传了北朝民歌中的一种流行语式,但《木兰诗》中的这六句又一反前诗中的“女子”那个人之幽怨,而是有着强烈的对家事的关切以及自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虽然《木兰诗》同样落笔于儿女之思,然而其中饱蘸着木兰对家人的亲情。木兰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婚配,而是战乱给家庭带来的困难:可汗点兵,军书联翩而至,父老无兄。木兰之所以时织时辍,心事重重,是因为替父担忧,替家担忧。《木兰诗》的创新还表现于借儿女之思、亲人之情,写战争之事,写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妇女弃织从军之思,因此,形式和题材上虽仍为传统型的,然而却光彩照人,展现了中国女性深明大义的高贵品德。这种对民歌形式和题材的承传与创新,既易为人所接受,又能拓展诗歌的容量,可谓蹊径独辟,匠心独运。

不仅如此,《木兰诗》还承传了《折杨柳枝歌》等民歌的五言传统,但又不拘泥于此,有长短句交错,进一步突出了民歌的流畅自然。从篇制上看,也较同期民歌长得多,后人把《木兰诗》与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民歌之“双璧”。

简劲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简劲在《木兰诗》中时带有一种原初色彩的内在活力,因此,既简练,又显得粗犷豪迈、浑厚深沉。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30个字就十分简劲地叙写了十年征战的过程。其中“万里”二句,写出木兰跟随大军,飞奔塞上。一个“飞”字既写出战事的匆忙,又写出转战南北、经历的关塞山峦之多。“朔气”二句,则形象地概括了木兰所处的战争环境,从而衬托出木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的艺术美》。“将军”二句,则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十年不平凡的戎马生涯。这些简劲之笔,以少胜多,不仅写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终于凯旋的经历,而且写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诗的结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拟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与代父从军的勇气,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内心的自豪感、自信力。

《木兰诗》更不乏细腻的铺叙之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不吝惜笔墨,巧妙地写出了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对于惨烈的战争,字里行间毫无沉滞之情,笔调相当轻快,显示了木兰代父从军意志之坚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评论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的确,这里的铺陈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宜于咏唱,又渲染了军情紧急的紧张气氛。再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写征战而紧扣儿女之思,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细微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细腻的情怀,从而进一步更为深入地表达了木兰对于家庭的感情,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心灵深处兴起的波澜。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

简劲与细腻在《木兰诗》中得到了和谐而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索。

《木兰诗》状乐的部分笔调轻捷流转,生动鲜明,真切有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系列喜悦场面的铺叙,将木兰为和平生活重新获得而乐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将木兰家人对木兰凯旋的自豪与欣喜表现得奔放而热烈。《木兰诗》对“乐”的状写,情味浓,寓意深。熙熙而乐的情景,不正是劳动人民从痛苦的忧虑中摆脱出来,抹去战争阴影而产生的一种喜不自禁的挚情吗?这其中不也深刻表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吗?从“乐”中,人们不难领悟到幸福宁静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是从峥嵘岁月中走过来的人们。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2处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句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对偶兼用借代修辞手法。“金柝”是古代军队用作煮饭和打更的铜器,“铁衣”指古代战士穿的有铁片的衣甲,是用部分(金柝、铁衣)代替整体(军队),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千里足”实为“千里马”,用“千里马”的特征来代替本体,形象地表达了木兰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

诗中使用复沓的语句有4处: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第一处和第二处分别以相似的词句加以重复,设问中兼用复沓手法,显示忧虑之深。

第三处以相似的词句在诗中出现两次,反复写出木兰恋家思亲的内心活动和征途上的艰难困苦。

第四处以相似的句式写木兰的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欣喜情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句中连用两个“不闻爷娘唤女声”,完全相同的词句,对偶、复沓中兼用反复手法,凸显了木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句中的“大儿”与“长兄”同指一人,却故意措辞有别,避免了单调乏味。从不同角度表明家中无人出征,突出木兰内心的忧虑。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

第一句,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而是到东、西、南、北的市场去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在床上坐坐;打开西阁的门,在床上坐坐。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而不能说“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

诗的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雌雄双兔为比喻,说代父从军的木兰的装束、行为都令人难辨男女;甚至同他在一起的伙伴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时,在比喻中兼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重了语气,增添了感情色彩。

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远眺近看法。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内外结合法。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移步换形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说明介绍法。

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环境衬托法。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时序变换法。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生长变化法。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展开联想法。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突出重点法。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对照比较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赞美颂扬法。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特征举例法。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重点突出法。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成长变化法。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名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实验证明法。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群体描写法。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现场目击法。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景物衬托法。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季节特征法。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随时变化法。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日内变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定点换景法。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感受。

定景换点法。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围绕中心法。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

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浅谈英语中的修辞

本文探讨了修辞在英语中的`运用,列举了20多种常见的修辞格,使人们对英语修辞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理解英语这一世界主要语言的形象性、强大的感染力,表达的灵活多变性,激发学习者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作者:程训谦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刊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monthly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修辞语言研究导航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量词有明显的表形作用:运用不同的量词可以表现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形态特征;运用量词可以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运用不同的量词,可以借助其表形作用来区分那些本质相同而外部形态不同的事物。

所以,小学生学好量词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八类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其中“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

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

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

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

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

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

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

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

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

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

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

一株树、一株小草。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

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

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

一根香蕉。

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

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

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

一粒米。

7、表示食物的量词:顿、道、片、块、根、个、粒。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

一份午餐、一份晚餐、一份中餐。

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

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鸡腿。

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

一片面包、一块蛋糕、一根冰棒。

一片饼乾、一粒糖果、一片西瓜。

一根棒棒糖。

8、表示餐具的量词:根、把、张。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

一张餐纸,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abc微课堂。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

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

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

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

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

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

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

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条、顶、个、只、枚。

一件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

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

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

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

一枚戒指。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条、面、扇、间、堵。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

一栋房子、一座别墅、一座高楼。

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

一扇窗、一扇门、一面墙。

一堵墙、一间房。

12、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

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

一枚火箭、一艘军舰,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abc微课堂。

13、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

14、表示文具的量词:支、张、块、方、台。

一支笔、一张纸、一块墨。

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5、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个、支、张。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

一篇文章、一幅照片、一张照片。

一幅画、一台戏、一道命令。

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报告。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16、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个、阵。

一件事、一个事件、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

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17、表示武器的量词:把、面、张、支、发、门、枚。

一把刀、一面盾、一张弓。

一支箭、一支枪、一发子弹。

一门大炮、一枚炮弹、一枚导弹。

18、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座、道、条、个、轮、颗、朵、阵、场。

一座山、一道梁、一条江。

一条河、一个池子、一个湖。

一个海、一个月亮、一轮明月。

一颗星星、一个太阳、一朵云。

一阵风、一场雨、一个响雷。

一道闪电。

量词总结。

数量:

重量:

丝、毫、厘、分、钱、两、斤、担、铢、石、钧、锱、忽、

长度:

毫、厘、分、寸、尺、丈、里、寻、常、铺、程。

容积:

时间:

形状:

丸、泡、粒、颗、幢堆、条、根、支、道、面、片、张、颗、块。

古诗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1)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连贯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这里需指出,排比和对偶是有区别的,使用时应注意区分。对偶句限定为两个句子,排比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构成。对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数、结构均相同,而排比句只要求大体相同。对偶句可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句不能表示相反的意思。另外,运用排比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生拉硬凑,表达的内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能运用。只从形式考虑,有意铺排,则显得累赘,反而影响表达。二是排比句的分句或词组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和错乱。

(2)比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比拟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把精彩的论述与模形拟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既能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3)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全面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常用的如正义与邪恶,英勇与懦怯,伟大与渺小等等。

(4)引用。

引用,就是演讲时引用某些原始资料、典型的原话或成语、典故、格言等,以增强说服力和演讲的动人色彩。

(5)数据。

数据,是指在演说中运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增强表达效果,强化可信度。其实,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数据已成为各级领导者说明问题、论述问题时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扩展阅读】。

好的演讲稿收尾方式。

(1)要总结观点。

只所以要总结观点,是因为一般的演讲者会不知不觉地使谈话范围涵盖得很广泛,以至于结束时,听众对于他的主要论点究竟在何处仍感到有点困惑。实际过程中,演讲者往往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所讲的观点在他们自己的脑海中如同水晶那般清楚,听众也应该对这些观点同样清楚才对。而事实证明,往往并不尽然。

(2)请求采取行动。

成功的演讲者在讲演中说最后几句话时,会号召听众采取行动的时间已经来到,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就要开口要求,要求大众按自己所说的采取行动。不过,请务必遵从以下原则:一是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二是要求听众做能力之内的反应;三是尽量使听众易于根据请求采取行动。

(3)简洁而真诚地赞扬。

采用这种方式,就是要使听众感到愉快、高兴,并对前途充满乐观。但是,为了充分收到效果,演讲者的态度必须很真诚。不可阿谀奉承,不可夸大其辞。这种方式的结尾,如果不能表现得很真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效果就不好了。

(4)幽默或诗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幽默或诗句是最能被听众接受的了。前文中的相关叙述已指出了幽默对于口才的重要性。演讲者如果能在结尾中充分、灵活地运用这种手法,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短句或诗句作为自己演讲的结尾,不仅能表现出你个人的独特风格,更能够产生美的感受。

(5)结尾达到高潮。

激发高潮就是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力量也愈来愈强烈。这种方法是很普遍的结束方式。不过,往往较难控制,但是如果处理得当,这种方法是相当好的。

浅谈英语中的修辞

英语谚语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言少意多、言浅意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观点鲜明等特点,是美学修辞的典范,是英语语言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谚中大量使用修辞格,英谚的修辞功能,概括起来说,体现在通过对照、反复、押韵、比喻等修辞手段使之达到流传久远的.目的.

作者:陶永钧赵楠作者单位:陶永钧(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赵楠(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刊名:河南科技英文刊名:henankeji年,卷(期):“”(17)分类号:h3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