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优秀15篇)

时间:2023-11-30 15:07:02 作者:念青松

读后感是读者对书籍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并对书中所述的主题、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解读。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

“心中的脂肪”。很妙的一种比喻。作者指的是人生经验。经验的积累未必成智慧。也许正相反,经验和习性会让生活自动转入固定模式,让自己愈来愈僵化。

这种提法打破了传统思维。我们常常认为经验是很重要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有经验。

丰富的经验对我们究竟是好是坏?用脂肪打比喻,大家就知道了,身体的脂肪多了不是好事,除了美感打折扣还会引发各种潜在疾病,因此现代人千方百计的'减脂。可是,我们心中的脂肪是不是也需要减减呢?首先检测一下我们有没有“心中的脂肪”呢?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刚结束,你就开始对答,甚至别人的话还没说完,你已经想到他要说什么了,然后马上抢答。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恭喜你了:心中的脂肪已经积累很多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你凭自己原有的经验在别人说话时已经不入大脑思考程序,而是进入了自动应答程序。

僵化的、不经思考的以经验应对生活,还有什么创意可言?自醒。如何进行心中的减脂?首先要意识到,经验不一定是好的,在做一个决定时要想一下,有多少成分是在凭经验做决定?有多少是创新的成分?自动程序是无法加入创新的。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还有就是培养自己,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人和事,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其实意识到心中的脂要减不容易,真正的改变更是一道人生难题。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

这几天昆明进入了阴冷的冬天,阳光明媚时有太多诱惑,只有阴冷天最适合读书。这本《赖声川的创意学》放在手边多日,刚刚读完。

买并读这本书和创意没什么关系。想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能和创意搭上一点边界的地方,也就是对指定性命题生拉硬拽攒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时候。严格地说,那算不上创意,只是将就材料做菜而矣。也有过一段做主编的工作勉强搭边,对一个个选题思考新的角度,力求新瓶装旧酒也能堂而皇之地贴上原创的标签。但这个工作还是算不上创意工作,因为有些命题本真就是错的,对一个错误的问题去思索正确答案,应该算可笑的创意吧。为什么会读这本书,改造自我的需要吧。书的最后一页提到了这一点作用恰恰适用于我。

有很多收获。书中有大量的话我想抄录并引用。但是写这篇读后感我还是决定合上书不再打开。想引用的动机应该是对观点及表述完全赞同但因没有消化还不能自如复制。给自己一个自由消化的过程吧。

创意来自生活,来自生活细节,来自对生活去标签后还原的细节,来自一颗开放轻盈的心所观察到的生活细节,点点积累,终有所得。还有一点重要的,你要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独有的擅长的路径,使你的点滴凝成创意,使创意有渠道表达。

作者书中充溢着剖析自我、分享成果的真诚。阅读的从始至终我都感受到了这一点。心中充满感激。既使没有任何收获,能够感受这份真诚也是收获。记得作者还说出了这样的话:“创意人最想做的事就是逃离工作”。很可爱。他不但告诉你创意可以学,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他还点醒我看清自己的弱点。有创意也没什么了不起,还要执行创意,而这种执行需要纪律,需要勤奋,需要毅力。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字

《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学习创意写作专业的人来说,意义可能非同一般。在阅读完之后,我有了些想法,于是便有了写这篇读后感的冲动。

由台湾著名导演、剧作家赖声川亲自撰述的《赖声川的创意学》,结合了赖声川的一些创作经验和心得,来详细地探讨了创意能不能被学习,创意如何被学习等的命题。书中的观点体现出了创意大师赖声川的“创意”特征,对于想在“创意”这个领域学习研究但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启蒙和引导的作用。而我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也顿觉自己对于“创意写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虽然赖声川所说的,有些我领悟还不够,因为“创意”本身就是个未确定命题,但赖声川在这本书中所论述的观点,有些我还是能理解并拍手称道的。比如他把“创作”分为“创”,即构思,与“作”,即执行,认为十分属于“创”,九十分属于“作”,强调了只有不断执行,才能把好的构思成形并表达;他还认为要写出有创意的东西,平时就要不断积累生活中的原材料,就像不断填充计算机的数据库,这样你的大脑就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把这些原材料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你创作的灵感;经验、习性与动机常常构成“创意三毒”,但经过转化便能成为“创意三智慧”……这几点在赖声川自己绘制的“创意金字塔”中都能找到踪迹。

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也能不时找到了自己创作时候的影子。尤其是在书谈论到创意三毒的时候,我更是感同身受。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性;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性,就有什么样的经验积累。在这里,我擅自打了个比喻:一个赚大钱为目标的作家,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很勤奋的(就是当下所谓的“高产作家”),所以他对于生活的看法很多时候都是肤浅的,而这种肤浅就体现在他的写作中,通常表现为没有思想内涵,庸俗不堪等,这就是创意三毒,尤其是动机,对于创作的重要影响。

于是我的眼光变得开阔,我不再去沉浸在那些“yy小说”之中,我学会挑出有思想内涵的、适合自己的小说来看,对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创作的小说无论在文风还是在创作思想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动机确实是影响一个人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对于自我,对于人生,对于世界了解的深度将会决定你在文学创作上的高度。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诺贝尔文学奖永远不会颁给一个只会写“yy小说”的作家。我不奢望有一天能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台上,但我希望至少我不在人间的多年后,我的名字和我的作品依然有人欣赏和喜爱。

《赖声川的创意学》,虽然身边很多人都说看了之后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但这本书透着哲学气息的思想指导价值却是勿容置疑的。阅读这本书,理解“创作”的同时,也是理解你自己,让你知道你今后该怎么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昂首挺胸走出自己的路。

《创意影响力变现》读后感

时间过得好快啊!一晃眼自己从事新媒体写作已经快四年了。回头再看看四年前自己写的那些阅读量少的可怜的文章,与此相比,现在自己的文章水平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了一本名为《创意,影响力,变现》的图书,原来我的这些疑问,在给书中居然都能找到答案。

作者塔尼娅.霍尔是在《创意、影响力、变现》中分享了她从业二十余年总结出来的打造畅销书的规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深入浅出,是为那些没有过出版经验,以及没有过出版畅销书经验的作者而写的,零基础的完全适应。如何写作、如何出版一本书,如何通过出版一本书来构建影响力,并实现变现,构成了《创意、影响力、变现》的主要内容。

《创意影响力变现》读后感字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年初疫情爆发,夏季的水灾,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从2020年年初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目标活着就好,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为什么我们年初立的各种flag写了各种计划,都变成了?嗯,生存的最低标准。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没钱。有的人认为这就是一场天灾,谁都躲不过去,认命就好。但有的人却利用疫情无法上班这段时间,反而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这些人是谁呢?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可能是某平台的主播一晚上光打赏费就几万块,也许可能是微博中的大v,简简单单转发人家一条推广微博,就能得到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钱的酬劳。一些知名作家出每年一本书,剩下时间就是度假与休息。

这些人赚钱无非以下几种方案,第1种传统出版,这是我们所谓的出售。如果你出的书不一不小心成为了爆款,那么。作者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第2种,第2种,知识付费变现,知识付费变现,是我们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词语。

现在很多平台都提供知识,付费变现的渠道,无论你写的是小说还是课程,都可以上架到相应的网站上。然后进行知识变现。现在做直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实直播是不挣钱的,而且有些时候,一整天不亚于上一,整天不亚于工作一整天的强度,其实直播变现,如果除去直播间的打赏,那么直播变现的资金真的少之又少。

但是卖货主播反而挣得盆满钵满,比如像咱们最出名的李李佳奇与薇雅,这是直播间卖货推销产品。成为很多品牌商的首选主播,自然钱也挣得,钱也挣到手了。

就是了解你的受众,受众为他们需求而写作,换句话说你的写作内容要垂直,不能今天写生活,明天写教育,后天又写起了美食,如果你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你的写作和品牌定位将会有目的性,更有效,更切中要害,这也是成功的成功内容,最基础的部分。最开始可能没有粉丝,没有流量没有受众,但慢慢去写,去坚持,这些都是厚积而薄发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应该写什么呢?从两点出发:

第一.是你的专业或者技能,可能是大学学过的专业,或者你现在做的工作,甚至是你会的一种技能。毕竟你在这个行业中扎根很久。讲一些相关知识应该是手到擒来。

在职场上如果做不好工作,会挨领导的批评。当然做自媒体。也免不了被读者所质疑和批判。对于新手来说,可以先把写出的内容分享给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是你的伴侣或者你最要好的朋友。尤其是在最开始的阶段,可以把这些内容与父母分享,因为父母是是会表扬我们的。

他们可能看不懂我们写的内容,但,他们会给你鼓励,这样当你出现瓶颈期或者恐慌期的时候,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一篇文章负面评价很多怎么办?首先要区分有效评价和非有效评价,有效评价,比如说指出文章的错误,给文章提意见,甚至会写一些他想收看到的内容。

那么就根据她这些有效内容去修改去弥补,去做新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吸引粉丝,还能够为自己的创作拓宽道路。第二非有效评价,有些人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品味的独到,当起了网络上的键盘侠,一般平常都拉黑封号的机制,那么把他们拉黑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非有效评家,一些键盘侠非常有趣,就是他的意见与你的意见相左,而且他的意见被更多的读者攻击,那么就把他的留言置顶,这样攻击她的读者会越来越多,反而会为你的文章带来更多的流量。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也许我们手头并不富裕,但正是这个时候能够让我们破釜沉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应该如何变现。

让孩子痴迷的创意思维游戏读后感

《让孩子开动脑筋的100个创意科学实验》读后感600字――假期里,我读了一本由英国作家乔治娜・安德鲁斯写的《让孩子开动脑筋的100个创意科学实验》书。书中的小实验取材简单,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随手可以找到的有可能丢弃的东西。每个实验都是揭开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的科学原理,图解得很详细,它不同于其他科技类书的枯燥,让我从充满乐趣的动手操作中了解到许多科学的奥秘。

我对书中“沉浮瓶”的小实验最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中教的`操作方法演练起来。首先找一个附有笔夹的圆珠笔帽(帽上端不能有洞),在笔夹里夹上一枚曲别针,再用彩色塑料片剪出一个小潜水员的形状,并把“潜水员”挂在曲别针上,在他身上粘一些橡皮泥配重,不断调整橡皮泥的多少,使得挂着“潜水员”的笔帽能够浮在水中。接着我又找来一个大饮料瓶,往瓶里加入大半瓶的水,把挂着“潜水员”的笔帽小心的从瓶口放进去,并且盖上瓶盖。这时用手挤压塑料瓶,“潜水员”就会往下沉,再松手放开,潜水员又会浮回水面。

《设计史太浓创意国家漫游记》读后感字

作者:小史同学。提起设计,我至今都很难忘怀的就是考研时期的死记硬背。当年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硕士(简称mfa)。想要成为一名艺术硕士,首先得对艺术史有所了解。艺术到底有什么?瞬间的get艺术知识然后应付考试是我最大的心愿。在学习一本书叫《艺术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被繁杂的内容吓到了。里面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舞蹈、戏曲、设计等八大门类。从每个门类的发展史到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的内容都要一一背诵。

这其中接触最少、也觉得很难理解的就是设计学。

以工业革命为基础,人类的发明与创造似乎开挂了。初次接触难以理解,再深入了解我开始知道了包豪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从设计的理论知识开始,接触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家具、园林、流派、代表人物等等,设计带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处处有心意,一般不接触,一接触感觉生活处处是设计。

拿到这本书《设计史太浓》时,我和很多读者一样,以为是一部很浓厚的设计史的讲解,没想到翻开后才知道,作者自称史太浓,他来讲设计!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就是在拍大腿,为什么不早点遇到史太浓!如果在考研的时候遇到这本书,我就不会因为搞混那些设计大牛,到底是谁设计了什么?这个设计到底是属于什么运动的而烦恼。

这本书按照国家的方式来讲述,同时还会有很交叉,读完后把这本书的亮点做了小小归纳:

如果上来就讲什么叫设计?什么叫人因工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新艺术运动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代表人物?有什么显著的作品?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你肯定不感兴趣。如果给你讲讲“包豪斯”的兴衰和影响,你可能立刻就会感觉被吸引住了。

比如包豪斯的第一位老大,也是创始人就是格罗比乌斯,作者在这里没先说这个人在设计上多么多么厉害,而是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帅,眼神可以对抗梁朝伟,深邃锐利,饱含智慧,充满大量的知识。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对格罗比乌斯的里了解欲。有颜又有才,谁都想知道他做出点啥事。

如果你没有设计学的基础,这本书简直就是开启你设计学的最佳启蒙读物,不鸡肋不单薄,不教条不功力,有故事有案例。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叙述逻辑,有条理的讲述一个国家关于设计的内容。并没有按照发展时间来讲叙,如果像文学发展史一样讲讲文艺复兴讲讲启蒙运动,讲一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然后再掺杂一些不同国家的代表人物、作品,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很不友好。

比如讲到英国的时候,会说说莫里斯;讲到法国的时候会说说巴黎圣母院的设计;降到德国的时候重点说说包豪斯;还有瑞士的表;以及意大利的奢侈品设计;讲到中国的时候还会说说包豪斯在中国的发展。

这里要称赞一下整本书的小标题,非常的惹人喜欢。一个标题一个设计内容,甚至一个标题都可以当作一个可以向人转述的知识点。

印象最深的就是“地球上最受欢迎的字体”,竟然世界上有至少70个全球知名品牌都用了这种字体,这个字体就是helvetica(海维提卡)字体。它最初的设计师来自瑞士,经历了不同人的改造,最后创造出一套有21种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衬线字体,命名为“通用体”,字体的特点就是21种字号在高度是相等的,所以那些大logo集合在一起,都不觉得违和。

这样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读完感觉自己捡到了一个知识宝库,而且说实话如果你要给家里置办点东西,你要给自己家里做点什么小设计,或者像提高自己的审美,读一下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一些可以学习和效仿的途径。

在这里也提出2个小小建议,一是,书中如果多一些图会更加好;二是装帧如果更考虑人的翻阅,体验会更佳,整体装帧篇板硬,很难固定在一页。

当然本书也如同它的全名一样《设计史太浓创意国家漫游》,带着你漫游了不同国家的设计发展,如同我们走近故宫,纵使你不能深入了解一个文物的前世今生,但是你可以因为了解它的故事而感到欣喜,会因为知道了一个冷门知识而感叹“原来如此”。

对于一个设计学小白,这本书值得一读,也足够友好!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学家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出现最多的就是物理量之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到物理的定理、定律及关系等。其实分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思维对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它是科学家们用端正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那么,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等都将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高考中,物理图像一直都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有的需要学生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有的需要学生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高考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图像。说明高考物理越来越注重对高中学生的图像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为基础,从形象认知开始,再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进而得到理性认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理解能力的最佳时期,但是,这种图像的题型在实际的物理学习中却是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的所在,无法将已学的知识与相应的题目联系,或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能准确的反应物理量的`关系等。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率,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自主的、高效的进行物理课堂学习,真正成长为符合高考要求的综合素质过关的优秀人才。因此,我确定了课题内容,首先,从学生平时的练习入手,找到得分低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创造性的教学构想或适合的教学举措;最后,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使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365日创意文案》读后感

这是一本送给自己或爱的人的记录平凡日常的礼物书--《365日创意文案》。

文案,顾名思义,就是名言集,即我们所说的金句,它是用来宣传产品与企业魅力,可惜的是,我们只能在特别的时间内看到它们,为了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不同的文案,《365日创意文案》应运而生。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让你会心一笑,你随手翻开的一页,也许会使你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茅塞顿开,所以,请多留意生活中的美,不要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

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每天看一页文案,你可以把文案用来发朋友圈,也可以模仿文案写作,当然,最疯狂的方式就是把文案一页页撕下来,贴到书桌上,这样更显眼,也更有仪式感。

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有一点:思辨化。

《班主任微创意》读后感

最近读了《班主任微创意》这本书,我颇有感触,作为班主任,常常会因为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头疼。如何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并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呢?读完《班主任微创意——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同样是班主任,我有时对班主任工作感到的是“无能为力”,而吴晓霞老师却可以凭借自己的一个个创意实现“无所不能”。

全书一共记录了作者班级管理中的59个微创意,从开学第一课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从常规习惯的培养到学习动力的激发;从家校沟通到早恋处理;从班主任培养到自我管理;从心态调整到应考技巧……吴老师脑子里总有许多创意的想法,也正是这些微创意给她的班级带来了变化,也给读者带来了惊喜。

在《班级管理微创意》这本书中的第19招,吴老师讲到:把家长会准备成盛典——创意准备让家长耳目一新。

12月4日我校举行五年级家长会,由于研读了《班级管理微创意》一书,我深受启发。关于主体式家长会准备,我把家长会分为筹备前期、筹备中期、筹备后期。家长会筹备前期:安排各项活动开展;家长会筹备中期:各项活动梳理;家长会筹备后期:会议准备。

以“爱在进行时”主题式家长会示例:

筹备前期: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在为这学期家长会做准备。我布置了几项活动:如孝心作业,为爸爸妈妈和家人洗一次脚、为家人做一次饭、给家人写一封信(同时这封信也是作为召开家长会时给家长的邀请函)为家人准备一个精心的礼物等。

筹备中期:进行各种活动的梳理、反馈孩子学习情况、并将活动配上好听歌曲做成视频。此外,大力表扬我班家委会代表丁淑荣妈妈被评选为“感动开达十大优秀家长”,并举行颁奖仪式。

筹备后期:做课件、购买矿泉水、家长会布置安排、制作五四班家长会流程、培训热情待员等。

家长反馈:

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我们定会及时配合,争取为孩子的进步营造好的环境!

最后,家长代表有话说:

从总体上来说,泉森在您的带领下是进步的。我能看到的是点点滴滴,是踏踏实实。这就是习惯的养成,成长就是这样子的经历。陪孩子时间最多的是您,辛苦各位老师!把孩子交给您,我们做家长的放心!

本次家长会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所以我都会把每次家长会作为重大的节日来打造,“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精心的会前准备,家长会中才有精彩的绽放!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好奇害死猫”是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它原来的意思是警告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做个好奇心过剩的人,否则会招致灾祸。中国古话又讲“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意思是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可能在生活中好奇心过重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教学过程中,好奇是学生对新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讲,除了课本中知识本身的的魅力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科目的性质和特点,选用合适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举几个例子,语文课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老师提问学生有什么感悟,由此导入新课;英语老师可以尝试课前话剧表演,利用剧本表演的特点,营造出一种亲切欢乐的氛围,进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物理和化学老师可以实物演示,做一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老师可以把历史歌谣引入课堂,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强化课堂主题;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独特的地区人文生活的纪录片。

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是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入,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时间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新课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导入没有固定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必须声声击在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惊奇、疑惑、矛盾是心理冲突的现象,亦是产生认知的冲突方式。这些心理冲突具有两重性:既是认知的障碍,更是探索的新起点。在课堂上,如果用活动方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把枯燥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教学变得轻松和愉快,也让学生们有了收获,同时对知识的记忆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的课堂导入要衔接高效的课堂教学才算成功,心理学家说过,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他们的自控力不可能45分钟始终贯注的,下课之前的注意力最容易涣散。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师生谈话,竞争关系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

一、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严谨、形象,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反应,老师随机的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调节教学节奏,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要注意“度”,“用力过猛”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谈话模式是通过师生间谈话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检验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本身的内容就是教学中要展开的内容,通过谈话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良性的竞争关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的问题抢答,教师和学生一起掌握判定的主导权,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课堂小结是师生对一堂课总的概括,不管用什么形式,必须把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出来,概括性较强的小结,既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为下节课打下基础,突出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巧妙的课堂小结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在教学当中,老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学生既学会了新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像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暑假,应该是教师最有空阅读的时机。放假前,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三本书,一直在见缝插针式的阅览,其中一本是孙洪波、刘丽娟主编的《做有创意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看这样的书,就像是面对面聆听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只是需要用眼睛和大脑静心倾听,而且,“听”到精彩之处,无需顾忌,可随时打断。我一边“倾听”,一边把自觉精彩的美段佳句做个记号或摘记在日记本上,以拉近内容与自我的`距离,加深印象,提高自己。

其中提到,设疑激趣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是极为宝贵的教学经验,这是指引教师走捷径的妙招,这也是专家教学历程中的结晶。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内驱力强,做起来主动、乐意且真心实意,全神贯注,还感觉不到累。

如果课堂上学生要是能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以如此状态投入学习,那效果肯定是毋庸置疑是高效的。然而,发现、创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动力,解疑是目标。有了疑问的悬念,才有探究的欲望。

要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让课堂营造安全自由、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得懂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越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越能够在课堂上轻车熟路、驾驭自如,越是具有教学机智、善于应变的老师越能使得出灵机妙招,才能做到设疑与激趣的巧妙结合。熟能生巧就是这个理。故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扩充知识,提高技能。然后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情境生动有趣,语言幽默风趣、课堂简单高效,把学生引人忘我的学习情境之中。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读后感

非常接地气的一本市场营销类书籍!

本书阐述了华杉创造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其贯穿了产品开发、产品命名、产品包装、品牌传播、创意策划、企业战略等各个层面,并详解了其中最重要的“超级符号”、“超级话语”、“超级词语”等概念,大量运用了厨邦酱油、小葵花药业等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本书由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自撰写。有意思的是,你在本书的出版细节中也能窥探到“华与华方法”的一二。

例如“华与华方法”的命名。显示,这是华杉对自己的营销方法的命名,运用了“超级词语”的营销理念——一,把产品价值植入到产品名字里:每谈及一次“华与华方法”,就是对华杉华楠兄弟的品牌曝光一次;二,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投资:每谈及一次“华与华方法”,都是对华杉华楠兄弟这个品牌/产品的投资与召唤。想找营销咨询公司?我记得华与华啊,找他们试试吧。其实本书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出版原因是相似的: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打广告和揽活儿——但书中的确分享了干货。

要说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是“基于成本角度去思考营销”。可以说,“华与华方法”的基础就是成本营销论。一切营销方式,都可以以成本的角度为起点其思考。本质是,就是使roi更高(不能说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儿,因为华与华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花钱在媒介大量、重复地曝光,这可是很花钱的)。

第二点,是“基于用户心智的借力打力”。什么是超级符号?超级符号是人们本来就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并且还会听他的指挥。超级符号是隐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将超级符号嫁接给品牌,就能得到超级创意、超级产品、超级品牌、超级企业。

什么是超级词语?超级词语,就是被重复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词语、公共词语。它们已经被投资了很多的资产进去,你拿来用就是。“华与华方法”就是要让用户迅速记住品牌、熟悉品牌、爱上品牌并产生消费行为。这一切的“迅速”都是基于用户心智的借力打力。

《创意手工生活》读后感

小时候喜欢手工,但一直不被妈妈认可。长大后自己玩儿过一段时间的彩铅,串珠,软陶,毛毡和不织布,但都是三分钟热度忙的时候就中断了。记得今年疫情期间,把一家人都困在北京,爸爸写毛笔字我画水彩,还给自己定了今年画一百幅的目标,结果暑期过年回家爸爸书房里到处堆满毛笔字练习,技艺渐长,我的绘画还停留在过年期间。

很多时候都觉得做这种手工作品需要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才有心性平和地把兴趣变为谋生工具,特别是看作者作为北京本地人那种不疾不徐的生活态度,也是有之前父辈给留下的能让人不疾不徐的底蕴。而认识一个姐姐十几年,清华毕业后嫁给一个清华校友,老公高管她在家相夫教子每天就是画画烘焙发展爱好,看她的微博就纯羡慕。最近再看她微博,已经发展到在家开班授课了。

所以想一想,足够小康生活的经济底蕴确实是一个追求向往生活的充分条件,但却不是必要条件,关键还是是否真的热爱,是否有良好心态。追问之下,感觉还是想要追求的事务太多了,想要的结果太多了。于是乎,还是集中在主要目标上,对于向往生活的追求,放在心底适时启动吧。

这本小书给我种草了橡皮章和滴胶热缩片,找机会一定要尝试。

《班主任微创意》读后感

最近读了《班主任微创意》这本书,作者吴晓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人物,担任过初高中各类班主任,主持国家级课题一次,她的班主任故事和班级创意活动,多次被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作为班主任,常常会因为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而感到头疼。如何将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并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呢?读完《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同样是班主任,我有时对班主任工作感到的是“无能为力”,而吴小霞老师却可以凭借自己的一个个创意实现“无所不能”。全书一共记录了作者班级管理中的59个微创意,分成十个专题:开学打造、活动的开展、常规习惯、家校沟通、早恋的处理、干部的培养、心态的调整、学习动力、自我管理、应考的技巧等方面。仔细思考其实作者所有的创意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投罗网”。

怎么才能走近这些微创意呢?我想这些创意源于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明白他们想要什么,明白现在流行什么,明白什么样的点子才能吸引他们。所以我们应该走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蹲下身子和他们沟通、拥抱,虽然还要以教育为目的,也要用爱的名义,用爱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和接受。

吴老师独特的思考力让我敬佩。繁琐枯燥的工作,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都没有让她怨天尤人。她相信改变才能创造重生,她的创意源自她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唯有不断的改变,不断的突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的确,她班上每一个活动都是她精心设计的,这需要独特的思考力。而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很多事情不是能照搬前例解决的,我们需要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处理。

吴老师在国培学员中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老师们]最迫切的需求不再是以前的“带好一个班级需要做哪些工作”,而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需求人数占79。8%!其次才是特殊学生的教育,占72。6%。—些老师私下里也说:“依靠一些常规的手段、建章立制就能够做好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话语里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也流露出些许无奈。

读这本书,使我明白我们的做法满足不了学生的期待。现在的班主任很熟悉一些名班主任的做法,而他们带班的那一套,经过从小学到高中历任班主任的反复使用,孩子们已经没有期待了。可以这么说,现在的班主任很喜欢学习。尽管大学里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班主任课程,但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智慧,已经领先于大学理论课程的引导。他们广泛学习前辈的先进经验,不断地在班级工作中实践,如建立班规、干部值日、民主议事、自选座位这些在大学里都还没有被系统研究过的东西,在孩子们看来,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管理手段了。事实告诫我们班主任如果不动点脑筋,很难激发孩子们参与班级事务、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简单的照搬照抄,机械的复制,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管理热情。

一个好点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的新颖上,因为那永远都是外用战,而要真正能够挖掘学生潜能,要把静态的创意做成动态的过程。静太的创意仅仅是一个创新的意念、巧妙的构思,而动态的过程就是创意的思维,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一个静态构思延续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创意不仅是一个思维过程,更是个实践过程。在创意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创意的理解,做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