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2 16:30:05 作者:书香墨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的一种文学评论。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们写读后感有所帮助。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字

《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学习创意写作专业的人来说,意义可能非同一般。在阅读完之后,我有了些想法,于是便有了写这篇读后感的冲动。

由台湾著名导演、剧作家赖声川亲自撰述的《赖声川的创意学》,结合了赖声川的一些创作经验和心得,来详细地探讨了创意能不能被学习,创意如何被学习等的命题。书中的观点体现出了创意大师赖声川的“创意”特征,对于想在“创意”这个领域学习研究但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启蒙和引导的作用。而我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也顿觉自己对于“创意写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虽然赖声川所说的,有些我领悟还不够,因为“创意”本身就是个未确定命题,但赖声川在这本书中所论述的观点,有些我还是能理解并拍手称道的。比如他把“创作”分为“创”,即构思,与“作”,即执行,认为十分属于“创”,九十分属于“作”,强调了只有不断执行,才能把好的构思成形并表达;他还认为要写出有创意的东西,平时就要不断积累生活中的原材料,就像不断填充计算机的数据库,这样你的大脑就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把这些原材料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你创作的灵感;经验、习性与动机常常构成“创意三毒”,但经过转化便能成为“创意三智慧”……这几点在赖声川自己绘制的“创意金字塔”中都能找到踪迹。

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也能不时找到了自己创作时候的影子。尤其是在书谈论到创意三毒的时候,我更是感同身受。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性;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性,就有什么样的经验积累。在这里,我擅自打了个比喻:一个赚大钱为目标的作家,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很勤奋的(就是当下所谓的“高产作家”),所以他对于生活的看法很多时候都是肤浅的,而这种肤浅就体现在他的写作中,通常表现为没有思想内涵,庸俗不堪等,这就是创意三毒,尤其是动机,对于创作的重要影响。

于是我的眼光变得开阔,我不再去沉浸在那些“yy小说”之中,我学会挑出有思想内涵的、适合自己的小说来看,对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创作的小说无论在文风还是在创作思想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动机确实是影响一个人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对于自我,对于人生,对于世界了解的深度将会决定你在文学创作上的高度。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诺贝尔文学奖永远不会颁给一个只会写“yy小说”的作家。我不奢望有一天能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台上,但我希望至少我不在人间的多年后,我的名字和我的作品依然有人欣赏和喜爱。

《赖声川的创意学》,虽然身边很多人都说看了之后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但这本书透着哲学气息的思想指导价值却是勿容置疑的。阅读这本书,理解“创作”的同时,也是理解你自己,让你知道你今后该怎么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昂首挺胸走出自己的路。

《创意的坏习惯》读后感

我与这本书缘分不浅。封皮书名6个字是我6岁的女儿所写,她敢写,夏老师敢用。

8月第一批拿到了这本书,8月底携家带口跑到上海参加了签售party,还有幸替我那懵懂的娃做了开场嘉宾,更有幸现场听夏老师讲了一节大课。现在才来写读后感。14章全部读完,佰音教室音频也听到了第9段。

最大的感觉是,夏老师从野路子中硬生生的杀了出来。如果套用现在的综艺“演员”来讲,他是绝对的激情体验派。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是需要有共同追求的人才能明白。所以我同意有人说,刚入行两三年的人,或者一直在套方案的人,看不懂这本书。

曾经业内策划之间流转的博加案例,夏老师看似在书中还原“做案经过”,但解题思路绝不是一个“回忆录”那么简单。很多解题思路又重新想过,结合当下的现状怎么做到更好更全;14章内容,几乎涉及你我在接到项目竞标时的所有问题,小镇、别墅、大盘、高铁旁、公园畔、学区房、都会圈、集团品牌、区域品牌……所以刚刚我司同事又再愁某个案子的时候,我说“夏老师都写了,你再翻开看看”。

我不同意有人说,这是一本案例大全。这正是“创意的坏习惯”之一。地产界的同仁大多都有,策略翻看案例,文案摘抄口号;设计在花瓣歇业了就啥也不会干;甲方看了别人好的东西就会让乙方去借鉴。夏老师在每一个章节前,都会花大量的文字去描述自己对项目的深度认知过程,摒弃直觉,再试图寻求突破,我觉得这才是看这本书要学习的点。而不是一句定位,一个口号,一个结果。

《创意影响力变现》读后感字

作者:伊茹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这是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的一句话,用这一句话来表达自媒体时代一点也不为过,通过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成为畅销作家、意见领袖、打造起自己的影响力。

塔尼娅·霍尔的《创意、影响力、变现》这本可以说是专门为自媒体人所写的书籍。这本书从打造个人的自媒体平台,到给读者画像,以及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写成书稿都有详细的介绍。

作者塔尼娅·霍尔本人就是媒体人,且是畅销书作家,也是美国格林利夫图书出版集团的ceo,这些工作让塔尼娅·霍尔有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指导,也为这本的可操作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自媒体和撰写自己的创意书稿,从而打造个人影响力。

研究各平台的调性。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属性、特有的运营模式,我们需要我们研究每个平台的调性。比如发表短评和书评是比较受欢迎的;而知乎则是一个问答平台等等;只有了解这些平台调性,根据调性发表符合平台的受众,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对于发表的内容,我们则不必专门为特定平台创作新的内容,只需把已有的内容用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自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与粉丝互动,也就不能很好的打造自媒体,与粉丝的互动,需要做好关系管理。

做好关系管理。

《创意、影响力、变现》特别提到与粉丝的关系管理,关系管理其实是维持与粉丝的日常性的联络和问好,在社交平台上通过分享和点赞他们的文章用以支持他们。通过线下、线上与粉丝维持良好的关系,比如开展一次线下的讲座与粉丝近距离的接触;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可以给予粉丝帮助的帖子,比如你的定位是育儿类,你的发帖的内容可以具体教给他们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自创的,但是对于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非常有效的。粉丝才会花时间关注你的内容。单一的呈现方式会让粉丝会产生疲惫,这时就需要多种方式呈现你的专业领域的内容。

短时段呈现优秀内容。

自媒体平台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小视频等方式呈现所要表现的内容,在短时段呈现优秀的内容是考验一个人的策划能力。那么如何在时长只有2分钟到5分钟内,展现出最好的表达效果呢?塔尼娅·霍尔提到应该包括简短的演示做的方法、演示的几个技巧以及展现良好的媒体沟通能力。具备了这三点,你的粉丝会在你的自媒体获得关键、独立、有用的信息。做自媒体内容为王,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研究读者给读者画像。

那么如何找到读者的痛点呢?《创意、影响力、变现》一书中谈到通过观察读者的生活方式、爱好、目标等方面着手,写出让读者共鸣的内容。比如针对妈妈对孩子的吼叫这一问题的表现,我们可以分析出作为妈妈们也会有许多压力,有时候可能孩子的一件小事情会触发到她们的情绪,这时就会把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通过这些观察与分析,作者可以帮妈妈分析对孩子吼叫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这个案例和分析都会引起读者们共鸣,这些读者才会深入的关注你的平台。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法,《创意、影响力、变现》还提到了市场调研等方法。

你在自媒体平台所呈现的内容,写入你的书稿,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只是书稿中的一部分,塔尼娅·霍尔通过大量的数据发现一本最佳的字数是6万字,面对这6万字的书稿,单有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是单薄的,需要我们有步骤、有计划的完成。如果每一个问题是一只青蛙,那么至少需要完成“三只青蛙”。

第一只“青蛙”完善书的结构。

在写之前不断的完善自己书的结构,会让你在截止之前有固定的写作量。在完善好自己书的结构,开始不断的持续写作。在左丘明的《曹刿论战》中曾写到作战时,士兵听到第一声鼓声时,一而战,二而衰,三而竭。写作亦如如此,写作的时候,就把自己所有关于主题内容都书写出来便可。

第二只“青蛙”找督促伙伴。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瓶颈,遇到瓶颈时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监督我们完成书稿。而这个小伙伴的选择的重要原则是你愿意接受他督促,你遇到问题时会给一些建议,这样你的小伙伴可以帮助你随时调整写作状态的,从而让你能够顺利进入写作转态。

第三只“青蛙”设定每日写作量。

写作不能即兴的,否则6万字的书稿很难一时完成,6万字这个数字会让大多数人发憷,但是如果把6万字,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写700多字,那么在4个月就可以完成初稿。大目标化为每日小目标,不会让写作变为压力。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但是如何打造个人影响力更多的需要的是策略、技巧。在塔尼娅·霍尔的《创意、影响力、变现》这本书可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可以说这本书是自媒体运营的指南,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翻阅,帮助更好的运营自媒体。

让孩子痴迷的创意思维游戏读后感

逆向思维是指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之差异,一般认为,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想和做,而反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维,反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果更好。逆向思维的训练也是孩子二元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更聪明,看问题更全面,富有同理心,逐步淡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心理和行为。

如何用游戏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

第一阶段1-4岁,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no.1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玩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no.2反口令。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您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您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您说“向前走”,孩子就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您“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游戏哦!

no.3高个和矮个。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您和孩子两个人进行的游戏。您可以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第二阶段: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孩子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这时的孩子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它进行概括。对于熟悉的事物,孩子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推理。美专家解读“游戏力量”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

no.1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您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与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您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您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找图形。

游戏目的: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等。

游戏玩法:这可是一个孩子与您轮流进行的游戏哦!您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可以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您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no.3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游戏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绳子3根。

游戏玩法:这个游戏您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您先将3根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的长短要相同。然后,您要请孩子来判断一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您都可以让他自己亲手操作一下。

第三阶段:5~6岁——发展阶段。

从5~6岁起,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快速地发展起来了。这时的孩子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等。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逆向思维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孩子开始根据不同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分类,推理也开始由表面、直接转向内在、间接。

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no.1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准备: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

游戏玩法:让孩子看着镜子,您拿着这个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点钟。

no.2藏宝图。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用比较透明的纸做几张“藏宝图”。并准备几张相同的空白图纸。

游戏玩法:您先给孩子看一张“藏宝图”,然后告诉他“这是一张透明的藏宝图,如果将它翻过来,你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呢?也可以让他在空白图纸中画出来。

no.3扑克猜数。

游戏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将隐藏的数字猜出来,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游戏准备:1~9的牌两套(共18张)。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

“心中的脂肪”。很妙的一种比喻。作者指的是人生经验。经验的积累未必成智慧。也许正相反,经验和习性会让生活自动转入固定模式,让自己愈来愈僵化。

这种提法打破了传统思维。我们常常认为经验是很重要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有经验。

丰富的经验对我们究竟是好是坏?用脂肪打比喻,大家就知道了,身体的脂肪多了不是好事,除了美感打折扣还会引发各种潜在疾病,因此现代人千方百计的'减脂。可是,我们心中的脂肪是不是也需要减减呢?首先检测一下我们有没有“心中的脂肪”呢?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刚结束,你就开始对答,甚至别人的话还没说完,你已经想到他要说什么了,然后马上抢答。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恭喜你了:心中的脂肪已经积累很多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你凭自己原有的经验在别人说话时已经不入大脑思考程序,而是进入了自动应答程序。

僵化的、不经思考的以经验应对生活,还有什么创意可言?自醒。如何进行心中的减脂?首先要意识到,经验不一定是好的,在做一个决定时要想一下,有多少成分是在凭经验做决定?有多少是创新的成分?自动程序是无法加入创新的。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还有就是培养自己,不要一成不变的看待人和事,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其实意识到心中的脂要减不容易,真正的改变更是一道人生难题。

让孩子痴迷的创意思维游戏读后感

《让孩子开动脑筋的100个创意科学实验》读后感600字――假期里,我读了一本由英国作家乔治娜・安德鲁斯写的《让孩子开动脑筋的100个创意科学实验》书。书中的小实验取材简单,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随手可以找到的有可能丢弃的东西。每个实验都是揭开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的科学原理,图解得很详细,它不同于其他科技类书的枯燥,让我从充满乐趣的动手操作中了解到许多科学的奥秘。

我对书中“沉浮瓶”的小实验最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按照书中教的`操作方法演练起来。首先找一个附有笔夹的圆珠笔帽(帽上端不能有洞),在笔夹里夹上一枚曲别针,再用彩色塑料片剪出一个小潜水员的形状,并把“潜水员”挂在曲别针上,在他身上粘一些橡皮泥配重,不断调整橡皮泥的多少,使得挂着“潜水员”的笔帽能够浮在水中。接着我又找来一个大饮料瓶,往瓶里加入大半瓶的水,把挂着“潜水员”的笔帽小心的从瓶口放进去,并且盖上瓶盖。这时用手挤压塑料瓶,“潜水员”就会往下沉,再松手放开,潜水员又会浮回水面。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学家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出现最多的就是物理量之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到物理的定理、定律及关系等。其实分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思维对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它是科学家们用端正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那么,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等都将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高考中,物理图像一直都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有的需要学生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有的需要学生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高考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图像。说明高考物理越来越注重对高中学生的图像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为基础,从形象认知开始,再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进而得到理性认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理解能力的最佳时期,但是,这种图像的题型在实际的物理学习中却是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的所在,无法将已学的知识与相应的题目联系,或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能准确的反应物理量的`关系等。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率,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自主的、高效的进行物理课堂学习,真正成长为符合高考要求的综合素质过关的优秀人才。因此,我确定了课题内容,首先,从学生平时的练习入手,找到得分低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创造性的教学构想或适合的教学举措;最后,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使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创意手工生活》读后感

小时候喜欢手工,但一直不被妈妈认可。长大后自己玩儿过一段时间的彩铅,串珠,软陶,毛毡和不织布,但都是三分钟热度忙的时候就中断了。记得今年疫情期间,把一家人都困在北京,爸爸写毛笔字我画水彩,还给自己定了今年画一百幅的目标,结果暑期过年回家爸爸书房里到处堆满毛笔字练习,技艺渐长,我的绘画还停留在过年期间。

很多时候都觉得做这种手工作品需要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才有心性平和地把兴趣变为谋生工具,特别是看作者作为北京本地人那种不疾不徐的生活态度,也是有之前父辈给留下的能让人不疾不徐的底蕴。而认识一个姐姐十几年,清华毕业后嫁给一个清华校友,老公高管她在家相夫教子每天就是画画烘焙发展爱好,看她的微博就纯羡慕。最近再看她微博,已经发展到在家开班授课了。

所以想一想,足够小康生活的经济底蕴确实是一个追求向往生活的充分条件,但却不是必要条件,关键还是是否真的热爱,是否有良好心态。追问之下,感觉还是想要追求的事务太多了,想要的结果太多了。于是乎,还是集中在主要目标上,对于向往生活的追求,放在心底适时启动吧。

这本小书给我种草了橡皮章和滴胶热缩片,找机会一定要尝试。

《设计史太浓创意国家漫游记》读后感字

作者:小史同学。提起设计,我至今都很难忘怀的就是考研时期的死记硬背。当年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硕士(简称mfa)。想要成为一名艺术硕士,首先得对艺术史有所了解。艺术到底有什么?瞬间的get艺术知识然后应付考试是我最大的心愿。在学习一本书叫《艺术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被繁杂的内容吓到了。里面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舞蹈、戏曲、设计等八大门类。从每个门类的发展史到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的内容都要一一背诵。

这其中接触最少、也觉得很难理解的就是设计学。

以工业革命为基础,人类的发明与创造似乎开挂了。初次接触难以理解,再深入了解我开始知道了包豪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从设计的理论知识开始,接触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从建筑、家具、园林、流派、代表人物等等,设计带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处处有心意,一般不接触,一接触感觉生活处处是设计。

拿到这本书《设计史太浓》时,我和很多读者一样,以为是一部很浓厚的设计史的讲解,没想到翻开后才知道,作者自称史太浓,他来讲设计!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就是在拍大腿,为什么不早点遇到史太浓!如果在考研的时候遇到这本书,我就不会因为搞混那些设计大牛,到底是谁设计了什么?这个设计到底是属于什么运动的而烦恼。

这本书按照国家的方式来讲述,同时还会有很交叉,读完后把这本书的亮点做了小小归纳:

如果上来就讲什么叫设计?什么叫人因工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新艺术运动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代表人物?有什么显著的作品?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你肯定不感兴趣。如果给你讲讲“包豪斯”的兴衰和影响,你可能立刻就会感觉被吸引住了。

比如包豪斯的第一位老大,也是创始人就是格罗比乌斯,作者在这里没先说这个人在设计上多么多么厉害,而是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帅,眼神可以对抗梁朝伟,深邃锐利,饱含智慧,充满大量的知识。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对格罗比乌斯的里了解欲。有颜又有才,谁都想知道他做出点啥事。

如果你没有设计学的基础,这本书简直就是开启你设计学的最佳启蒙读物,不鸡肋不单薄,不教条不功力,有故事有案例。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叙述逻辑,有条理的讲述一个国家关于设计的内容。并没有按照发展时间来讲叙,如果像文学发展史一样讲讲文艺复兴讲讲启蒙运动,讲一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然后再掺杂一些不同国家的代表人物、作品,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很不友好。

比如讲到英国的时候,会说说莫里斯;讲到法国的时候会说说巴黎圣母院的设计;降到德国的时候重点说说包豪斯;还有瑞士的表;以及意大利的奢侈品设计;讲到中国的时候还会说说包豪斯在中国的发展。

这里要称赞一下整本书的小标题,非常的惹人喜欢。一个标题一个设计内容,甚至一个标题都可以当作一个可以向人转述的知识点。

印象最深的就是“地球上最受欢迎的字体”,竟然世界上有至少70个全球知名品牌都用了这种字体,这个字体就是helvetica(海维提卡)字体。它最初的设计师来自瑞士,经历了不同人的改造,最后创造出一套有21种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衬线字体,命名为“通用体”,字体的特点就是21种字号在高度是相等的,所以那些大logo集合在一起,都不觉得违和。

这样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读完感觉自己捡到了一个知识宝库,而且说实话如果你要给家里置办点东西,你要给自己家里做点什么小设计,或者像提高自己的审美,读一下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一些可以学习和效仿的途径。

在这里也提出2个小小建议,一是,书中如果多一些图会更加好;二是装帧如果更考虑人的翻阅,体验会更佳,整体装帧篇板硬,很难固定在一页。

当然本书也如同它的全名一样《设计史太浓创意国家漫游》,带着你漫游了不同国家的设计发展,如同我们走近故宫,纵使你不能深入了解一个文物的前世今生,但是你可以因为了解它的故事而感到欣喜,会因为知道了一个冷门知识而感叹“原来如此”。

对于一个设计学小白,这本书值得一读,也足够友好!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好奇害死猫”是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它原来的意思是警告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做个好奇心过剩的人,否则会招致灾祸。中国古话又讲“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意思是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可能在生活中好奇心过重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教学过程中,好奇是学生对新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讲,除了课本中知识本身的的魅力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科目的性质和特点,选用合适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举几个例子,语文课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老师提问学生有什么感悟,由此导入新课;英语老师可以尝试课前话剧表演,利用剧本表演的特点,营造出一种亲切欢乐的氛围,进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物理和化学老师可以实物演示,做一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老师可以把历史歌谣引入课堂,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强化课堂主题;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独特的地区人文生活的纪录片。

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是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入,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时间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新课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导入没有固定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必须声声击在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惊奇、疑惑、矛盾是心理冲突的现象,亦是产生认知的冲突方式。这些心理冲突具有两重性:既是认知的障碍,更是探索的新起点。在课堂上,如果用活动方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把枯燥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教学变得轻松和愉快,也让学生们有了收获,同时对知识的记忆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的课堂导入要衔接高效的课堂教学才算成功,心理学家说过,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他们的自控力不可能45分钟始终贯注的,下课之前的注意力最容易涣散。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师生谈话,竞争关系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

一、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严谨、形象,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反应,老师随机的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调节教学节奏,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要注意“度”,“用力过猛”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谈话模式是通过师生间谈话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检验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本身的内容就是教学中要展开的内容,通过谈话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良性的竞争关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的问题抢答,教师和学生一起掌握判定的主导权,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课堂小结是师生对一堂课总的概括,不管用什么形式,必须把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出来,概括性较强的小结,既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为下节课打下基础,突出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巧妙的课堂小结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在教学当中,老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学生既学会了新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像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班主任微创意》读后感

最近读了《班主任微创意》这本书,我颇有感触,作为班主任,常常会因为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头疼。如何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并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呢?读完《班主任微创意——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同样是班主任,我有时对班主任工作感到的是“无能为力”,而吴晓霞老师却可以凭借自己的一个个创意实现“无所不能”。

全书一共记录了作者班级管理中的59个微创意,从开学第一课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从常规习惯的培养到学习动力的激发;从家校沟通到早恋处理;从班主任培养到自我管理;从心态调整到应考技巧……吴老师脑子里总有许多创意的想法,也正是这些微创意给她的班级带来了变化,也给读者带来了惊喜。

在《班级管理微创意》这本书中的第19招,吴老师讲到:把家长会准备成盛典——创意准备让家长耳目一新。

12月4日我校举行五年级家长会,由于研读了《班级管理微创意》一书,我深受启发。关于主体式家长会准备,我把家长会分为筹备前期、筹备中期、筹备后期。家长会筹备前期:安排各项活动开展;家长会筹备中期:各项活动梳理;家长会筹备后期:会议准备。

以“爱在进行时”主题式家长会示例:

筹备前期: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在为这学期家长会做准备。我布置了几项活动:如孝心作业,为爸爸妈妈和家人洗一次脚、为家人做一次饭、给家人写一封信(同时这封信也是作为召开家长会时给家长的邀请函)为家人准备一个精心的礼物等。

筹备中期:进行各种活动的梳理、反馈孩子学习情况、并将活动配上好听歌曲做成视频。此外,大力表扬我班家委会代表丁淑荣妈妈被评选为“感动开达十大优秀家长”,并举行颁奖仪式。

筹备后期:做课件、购买矿泉水、家长会布置安排、制作五四班家长会流程、培训热情待员等。

家长反馈:

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我们定会及时配合,争取为孩子的进步营造好的环境!

最后,家长代表有话说:

从总体上来说,泉森在您的带领下是进步的。我能看到的是点点滴滴,是踏踏实实。这就是习惯的养成,成长就是这样子的经历。陪孩子时间最多的是您,辛苦各位老师!把孩子交给您,我们做家长的放心!

本次家长会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所以我都会把每次家长会作为重大的节日来打造,“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精心的会前准备,家长会中才有精彩的绽放!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

平时喜好阅读,偶尔写写书评或者其他类型的文章,但是总感觉写作方法不系统,离大神还有很多距离。近期一直在找寻写作类的书籍指导,在网上游荡的时候注意到了此书。上看着评价不错,遂购入。

现在图书市场的发展有点畸形,很多书在宣传的时候言过其实,只能靠着读者去理性分辨,购买此书前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准备,毕竟掌握或精进一项技能,不仅仅是单靠一本书就ok的,需要多看多实践,在此过程中不断筛选出“金子”。只不过整本书读下来,我可以很确定的说,至少它不是我的“金子”。

此书是非商业性文学写作指导书,包含7个章节:日常、灵感、技巧、人物、故事、风格、名作鉴赏。读者会感觉作者很有才气,结合国内外经典著作(小说居多)、作家,为你展现、剖析写作方法。但是文学气息过于浓厚,有的段落甚至晦涩难懂,过于抽象。各个章节相互独立,靠你自己去梳理整合,最终对如何写作形成系统认知,所以看的时候其实会感觉内容有点散。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你的书名“从零开始”,应该是针对写作小白,小白要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指导,就像使用产品配备的那个产品说明书一样,使用者一看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啊的”。而不是抓耳挠腮,琢磨半天没啥头绪,就是觉得你说的挺对的,貌似你还挺厉害的。

“创意写作”中的“创意”二字谈何容易,必须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另辟蹊径的创作方能达到“创意”吧。从小白到大师,路漫漫,书中讲到的神韵般的写作方法肯定是大师们也有涉及的,当然,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还运用了此方法。

此外,作者在前沿中强调此书旨在“启发和感悟”,也就是说,方法我给你了,具体你掌握的如何,写的如何,全靠悟性。如果看了以后,没有受益,不是我说的不对不全,而是你悟的不够透彻,多读几遍。

综上,就问个人而言,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实用性不是特别强。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尤其是热爱小说的人,可以看看此书,作者列举了诸多名著和名家,可将其当做书单指引,而且里面作者对于有些作家的分析鞭辟入里,也有助于增进你对相关作品的理解。

《365日创意文案》读后感

这是一本送给自己或爱的人的记录平凡日常的礼物书--《365日创意文案》。

文案,顾名思义,就是名言集,即我们所说的金句,它是用来宣传产品与企业魅力,可惜的是,我们只能在特别的时间内看到它们,为了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不同的文案,《365日创意文案》应运而生。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让你会心一笑,你随手翻开的一页,也许会使你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茅塞顿开,所以,请多留意生活中的美,不要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

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每天看一页文案,你可以把文案用来发朋友圈,也可以模仿文案写作,当然,最疯狂的方式就是把文案一页页撕下来,贴到书桌上,这样更显眼,也更有仪式感。

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有一点:思辨化。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读后感

原以为是一本介绍广告创意的书,没想到,是一本集成广告创意,战略定位,企业业务,营销策略为一体的书,收获很大。

关于公司运营中的一些根本问题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了解,感谢。

先是从语言学,传播学,符号学甚至哲学这些深奥的科学中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什么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让你回归根本,发现本质,依靠常识,找到原力。

商场如战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商业社会的本质,所以想要做好生意要多读兵法书,多了解历史。

因为绝好的创意在行业历史中一定可以找到,你只要能坚持将这个创意执行下去,能做到“永续经营”,那就是万里挑一的企业了。不要再出现为了实现一个创意而创意,你的创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评奖评优。

虽然后期开始无形中营销“华与华”公司自己,但也帮我理清了很多概念,尤其是说到4p理论和4c理论,作者真的说出了大实话,有些流行甚广的知识并不是有多伟大,其实只是它门槛低而已。

华与华的等式战略印象深刻,社会问题=企业责任=企业战略=业务解决,一个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能被社会需要。同时,这个企业应该代表行业的先进生产力,否则它就会被淘汰。企业还有代表该行业的先进文化,成为专家,让消费者养成咨询依赖,借此培养客户粘性。

永远记得企业是为了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而不是为了打败对手。没有竞争,只有自己的好与不好。

《365日创意文案》读后感

字里行间充满实实在在的哲思,让人读一读想一想,很多事,原来如此,很多事,真的如此。与这些只言片语偶然相遇,增加了一些轻松瞬间,心情变得有些曼妙。

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和自己玩游戏,先翻到自己生日那一页,再翻到家人生日页,然后是一些特殊的日子。结果,真的有一些小共鸣。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暑假,应该是教师最有空阅读的时机。放假前,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三本书,一直在见缝插针式的阅览,其中一本是孙洪波、刘丽娟主编的《做有创意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看这样的书,就像是面对面聆听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只是需要用眼睛和大脑静心倾听,而且,“听”到精彩之处,无需顾忌,可随时打断。我一边“倾听”,一边把自觉精彩的美段佳句做个记号或摘记在日记本上,以拉近内容与自我的`距离,加深印象,提高自己。

其中提到,设疑激趣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是极为宝贵的教学经验,这是指引教师走捷径的妙招,这也是专家教学历程中的结晶。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内驱力强,做起来主动、乐意且真心实意,全神贯注,还感觉不到累。

如果课堂上学生要是能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以如此状态投入学习,那效果肯定是毋庸置疑是高效的。然而,发现、创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动力,解疑是目标。有了疑问的悬念,才有探究的欲望。

要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让课堂营造安全自由、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得懂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越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越能够在课堂上轻车熟路、驾驭自如,越是具有教学机智、善于应变的老师越能使得出灵机妙招,才能做到设疑与激趣的巧妙结合。熟能生巧就是这个理。故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扩充知识,提高技能。然后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情境生动有趣,语言幽默风趣、课堂简单高效,把学生引人忘我的学习情境之中。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好奇害死猫”是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它原来的意思是警告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做个好奇心过剩的人,否则会招致灾祸。中国古话又讲“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意思是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可能在生活中好奇心过重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教学过程中,好奇是学生对新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读后感

非常接地气的一本市场营销类书籍!

本书阐述了华杉创造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其贯穿了产品开发、产品命名、产品包装、品牌传播、创意策划、企业战略等各个层面,并详解了其中最重要的“超级符号”、“超级话语”、“超级词语”等概念,大量运用了厨邦酱油、小葵花药业等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本书由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自撰写。有意思的是,你在本书的出版细节中也能窥探到“华与华方法”的一二。

例如“华与华方法”的命名。显示,这是华杉对自己的营销方法的命名,运用了“超级词语”的营销理念——一,把产品价值植入到产品名字里:每谈及一次“华与华方法”,就是对华杉华楠兄弟的品牌曝光一次;二,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投资:每谈及一次“华与华方法”,都是对华杉华楠兄弟这个品牌/产品的投资与召唤。想找营销咨询公司?我记得华与华啊,找他们试试吧。其实本书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出版原因是相似的: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打广告和揽活儿——但书中的确分享了干货。

要说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是“基于成本角度去思考营销”。可以说,“华与华方法”的基础就是成本营销论。一切营销方式,都可以以成本的角度为起点其思考。本质是,就是使roi更高(不能说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儿,因为华与华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花钱在媒介大量、重复地曝光,这可是很花钱的)。

第二点,是“基于用户心智的借力打力”。什么是超级符号?超级符号是人们本来就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并且还会听他的指挥。超级符号是隐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将超级符号嫁接给品牌,就能得到超级创意、超级产品、超级品牌、超级企业。

什么是超级词语?超级词语,就是被重复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词语、公共词语。它们已经被投资了很多的资产进去,你拿来用就是。“华与华方法”就是要让用户迅速记住品牌、熟悉品牌、爱上品牌并产生消费行为。这一切的“迅速”都是基于用户心智的借力打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