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3 19:01:54 作者:文轩

优秀的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传递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级第一单元语文作文

这个星期天中午,我被妈妈强硬要求上了一节作文课。我刚开始以为这肯定是一节特别无趣的作文课,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这其实是一节让我觉得上过最有趣的作文课。

我来到教室时,老师还没来。过了三分钟,只见一个男老师挺着大肚子用外八字步走了进来,它简单的自我介绍了一下,“我叫郑浩熊,你们可以叫我的外号狗熊。”听到这个外号全班同学都笑出声来。我心里想:老师,你和熊大熊二是不是亲戚哦?但是我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好好上课吧。这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并指着这个圆圈说:“同学们,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这个圆圈可能是什么?”老师刚说完。就有一个同学回答:“老师可以是一个闹钟,手表,太阳”。“咋这么厉害,一下子就说了这么多”,我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个同学。陆续的其他同学也开始嘀估自己的.答案。显然,我感觉这节作文课没这么无聊啦!但是我还是不太感兴趣,直到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我才感觉到这堂课非常有趣。老师是说:“同学们,如果天上不下雨,那可能下什么呢?”

我想:“天上不下雨,难道天上会下猪吗?”奇怪的是老师好像和我心有灵犀一样,知道我的心思。我对老师说:“老师,天上不下雨难道会下猪?那不是猪八戒下凡吧!老师夸奖我:“这个小帅哥说的太对了。那么请问他们下凡干什么呢?”

“可能是地球上的人天天吃猪肉,它们看不下去了,要占领地球。”老师又问:“那他们占领地球后会干些什么呢?”“肯定是不准人类再吃它们同类啦!”“也可能是自己当总统,让人类消失”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自我介绍

关于成绩,有人说,我是好学生,因为我聪明,一点就通,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有人说,我是坏学生,因为我学习从来不认真,刻苦,而且一考试就发挥失常,名落孙山。上了中学了,我一定不会再像小学一样自由散漫了。我相信,只有我肯努力,,成绩一定不会差的!

关于性格,有人说,我是个文静的的小女孩,无论什么时候都在安安静静的看书;有人说,我是个疯狂的小丫头,爬高上低绝不在话下。

有人说,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女孩,喜欢小动物,憎恨日本人,‘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讨厌以大欺小,或以强压弱;有人说,我是一个心狠的女孩子,我以前养过许多动物,但却都因为我的照顾不周而死掉。

对,这就是我,一个近乎双重人格的人。我时而开朗,活泼,喜欢交朋友;时而忧郁,爱把自己关在书海里。

这就是我,一个多变的眼镜妹,一个活泼的书呆子,一个心理充满大爱的女孩。

成长的烦恼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花苞是开不出最美丽的花朵。

进入初中后,烦恼也变得异常多,他们一个个想你冲来,让你招架不住。当然,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烦恼莫过于考试、老师、家长的三重压力。初中生活过于紧张,每一次考试都是力不从心。看那试卷上的一个个红圈圈,红叉叉,仿佛他们正在向你示威说:“哈哈,谁让你不认真答题的,这下吃苦头了吧!”看看班长的成绩,好像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般,遥不可及。再望望自己的成绩,数字低得连地摊货都买不起,我不禁掩面叹息。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喘气,老师就发动了第二波攻势。耳朵听着前十名的成绩,仿佛心灵就受到了一次次重击。虽然上几次考得不错,但这一次真的是差到了极点。现在总有一种“长江前浪推前浪后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觉。因为有许多新起之秀取代了我的位置。终于熬过了老师的长篇大论。我背上书包,踏着沉重的脚步,仿佛每一步都举步维艰,抬头看看天都是灰的。回家后,又是面临父母的轮番追问和“混合双打”。我可真为是苦不堪言,于是心中的压力便越积越多,后来变成了一个难解的心结。

但是,成长的途中不一定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或一帆分顺、毫无阻碍。烦恼并不是不可解决的,换一种角度想想,可不可以把这三方面的压力转换为动力。我这么悲观消极的面对人生,人生也会这样对待我,何不乐观积极的面对他们,迎接他们的挑战,在其中成长起来。通过这么想,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心情也好了很多。再想一想,我们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释放这种压力,例如骑骑自行车,打打篮球等,还可以向同学倾诉苦闷。要知道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影响终生,让人有所成就,而悲观者反之。有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乐观者与悲观者对半杯果汁的看法,正好论证了这个观点。

成长就是那天空中的月亮,它也有阴晴圆缺。即使是再洁白的玉石也有一点瑕疵,再光洁的人生也有污点,再美丽的青春也有遗憾——那就是成长的烦恼!

语文七年级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16、拗。

第2课17、骊歌第3课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

3、通假字1个扳。

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二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一篇。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第7课1、征发2、哽。

第9课3、炽痛4、标直5、嗥鸣6、谰语7、亘古8、污秽。

目标册: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1、帖2、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课文疏解。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1.第二自然段,描写景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有静态,有动态。

有色彩、声音、形态、形状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2.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用意。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了一些教训,悟出了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3.冬天在百草园中捕鸟的动词,有什么作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罩)。

多次出现“也许是”,衬托了作者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激励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四)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1.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2.这首诗歌教会你的优秀品质。

(五)伤仲永。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

方仲永的变化以历了哪几个阶段?答出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表现(用原文中的话)。

重要作者。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中篇小说《阿q正传》,《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3.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

4.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新俄罗斯语言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这首诗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物。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运用了象征手法: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苏洵、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语文版初一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题

一、积累运用(12分)。

1、把下列词语用正楷抄在方格内,要求书写规范、准确。(2分)。

虔诚引人入胜心有余悸。

2、为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1)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a、镌刻b、镶嵌c、雕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

(2)人们在巴结对方时,则只需用尾巴轻轻地(a、碰b、蹭c、摸)对方即可。

(3)小溪流在(a、修长b、长长c、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一个拐弯的地方。

3、假设你和一位同学发生了矛盾,你想与他和好,可他又不理解,你将会如何说?()(2分)。

a、就算我不对,求求你原谅我吧!

b、这件事我们都有错,你不要太欺负人!

c、不要再为过去了的事生气,我理解你,你也要理解我,让我们再做好朋友。

d、当初的事全是我的错,你还不满意吗?

4、下列句子中成语没有用错的一句是()(2分)。

a、我吃惊他能够这样苦心孤诣地做完作业。

b、作者提出的这个题目令人恍然大悟。

c、我们平时形影不离,是最好的朋友。

d、你们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才能满不在乎地对待各种考核。

5、将“微笑”、“感觉”、“热情”和“自己”四个词连起来,组成一段富有文采的话。(3分)。

二、课内阅读。

(一)犟龟。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脚,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蜘蛛充满同情地劝说:“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可连我都觉得路途太远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小乌龟走啊走,越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看到了一个迷迷糊糊的蜗牛。蜗牛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地掉转方向。尽管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乌龟说,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瞌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了乌龟的目的后,它们说它是可怜虫、无知者。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拼杀中身负重伤,已经不幸去世了。

乌龟非常难过。乌鸦们劝它赶紧回去或是留下哀悼狮王。谁知乌龟客气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这天,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6、阅读全文后,你可能想起了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或爸爸妈妈给你讲述过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内容。(4分)。

7、犟龟在路上遇到了谁的劝阻呢?(3分)。请分别在文中划出他们劝阻犟龟的句子,并选取第一处分析劝阻者为什么会这么说?(4分)。

8、有一首歌谣道:“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文章中出现了一只蜗牛,它说了一句什么话?为什么会难过地说?你觉得词谣中的蜗牛与这只小犟龟有什么相似之处(用一个成语作答)?(2分)。

9、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4分)。

10、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

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沙声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向着两边广阔的原野欢呼。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旋。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什么也阻止不住他的前进。前面有石滩阻碍他,他就大声吼叫着冲过去。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住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个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能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强烈地向着四方欢唱。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他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

11、从选文来看,小溪流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着整理出来。(2分)。

12、从“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旋。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一段话中找出几个表示小河动作的词,再找出几个修饰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小河的力量。(4分)。

表示动作的词:。

起修饰作用的词:。

13、“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什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一段话中的第二个“奔流着”去掉可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2分)。

14、选文中,作者除了描写大江之外,还写到了泥沙,其目的是什么?请你加以体会。(2分)。

15、小溪流的成长带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试着谈一谈。(2分)。

(三)对与错。

我七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地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七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再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了,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6、给加点字加拼音。(2分)。

幼稚混淆。

17、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有、,后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是。(3分)。

18、文中加点词“固执地”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简要回答。(2分)。

19、本文以“对与错”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请分别指出。(每小题限20字内回答)(4分)。

(1)从概括内容上说,“对与错”指的是。

(2)从揭示主旨上说,“对与错”指是。

三、拓展题(6分)。

20、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对手问:“哪一种?”他回答:“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3分)。

a.知识贫乏b.不会挣钱c.缺乏诚信d.孤陋寡闻。

21、“金陵十二钗”是什么东西?()(3分)。

a、文物b、饰物c、人物d、建筑物。

四、作文(40分)。

题目:畅想。

要求:

1、从下面任选一项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我的、我家的、我校的、我国的)。

2、畅想应是有理有据的、思路清晰的。

3、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

附: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着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2.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3.我为什么去看菊花?(学生自由讨论,共同明确)

明确:课文讲述是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可留作课下作业)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情感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3.推荐阅读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课题

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2.感受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1、作者简介(学生课下搜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听录音,思考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4)、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3、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感情的抒发与表达。

4、词语小盘点(见课件)

瘫痪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诀别烂漫

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总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作者简介

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课题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

一填空:

1、《少年》1-6节中作者运用了()修饰手法,把“少年”比作()、()、()、()、()、(),突出了(少年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充满活力、志向远大、斗志昂扬、大有作为的)特点。第七节中作者对少年的总结,少年是(,)。

2、《小松树》中小松树开始是()的特点,接着写过了(。

)的时间,终于长高了许多;又()时间,小松树越往高处长,天空越宽广,越辽阔;如今,它长成()的一棵树。

3、“蕨草下面还躲着几朵白生生的蘑菇呢。”这句话中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这句话用了()修饰手法,起到()作用。

5、abb式表颜色的词语:()、()、()、()。

二近义词:

茁壮---强壮翱翔-----飞翔英秀----英才。

眺望---远望寻思----思索辽阔---广阔。

三反义词:

古老---现代兴奋----悲伤宽广-----狭窄未来---过去希望---失望。

四解释:

英秀:特别优秀的,才华出众的人。

翱翔:在空中来回地飞。

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一比高下。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常州市北环中学杨光。

1、在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地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5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1学时。

《毛泽东词二首》2学时。

《古代诗词三首》3学时。

《现代诗三首》2学时。

《歌词三首》2学时。

写作:自由作文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1学时。

单元小结1学时。

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看作现代诗一样进行教学。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也更“货真价实”;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导入:谈谈自己对曾经阅读过的诗词作品的感受。畅谈。

2布置活动: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参考选题:中国传统诗词中梅的形象的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寻找常州历代文人诗词作品;等)。

巡视,参与讨论。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第2课时:《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

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交流体会。

3组织朗读。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

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互评。

7组织朗读。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第3课时:《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抓住《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感悟词的意境。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交流两首《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学生交流。

2从词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找关键字词,思考问题。

3组织交流交流。

4组织朗读,评价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全班齐读。

找出句子,思考。

6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7面对这样一株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组织语言。

8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二块:小组合作,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从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的学习中,/art/art。

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小时侯最喜欢做的事情无非就是煮月亮了。中秋节那一天,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了,我和几个同伴在外面找到一个小搪瓷盆,又搬来几个木柴,开始生火准备开始煮月亮。可是,不久以后,云遮住了月亮,时时不肯飘散走,盆里也没有了月亮,而我们这一次也煮不成月亮了,只好白白浪费这一次机会,只能等到明年中秋节了。

其实我不光是在煮月亮,我也在煮时间,尘世,成长,心事,追求,思想,我无时无刻都在煮月亮。

我在童年的时候煮月亮,把那么多的寒冷煮成了温暖。我在少年时期煮月亮,想把邻居家的枣树诸城甜美的食物。我在城市里煮月亮,想把道路上的孤独煮成缠绵的怀抱。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煮出来的月亮是甜的,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修饰词语。

如果你路过我的这些文字,那么我会告诉你:”我在煮月亮,你想往里面加什么?”

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价值不可估量的沉香变为一堆只可生火的煤炭,这巨大的转变让其价值一落千丈,而原因仅仅是因为青年不坚定自身的信念,作为一位旁观者,或许我们会大笑他是个倒霉的家伙。可是如果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去问问自己的父亲,结果还会一样吗?所以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拔山涉水的寻宝意义何在?为了发财?为了刺激?能完成这些可不是什么只拥有一腔热诚的人就能完成的,在这背后一定有自己的信念,在做着支撑。坚守自己的信念,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自己坚持信念后,就会拥有朝着梦想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被实践的不叫梦想,那仅仅只是一个白日梦,遥不可及。或许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很辛苦、很无助、但是在梦想完成的那一刻,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绝非是财富可以比拟的。

蜀之南有二僧,贫僧虽都没有财富,却有着去南海的梦想。受富僧质疑后,只以一瓶一钵到南海游历,让人明白了天下无难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难者亦难矣”的道理。支持贫僧一瓶一钵完成此壮举的原因,就是他有着强大的信念在背后为他做支撑,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贫僧的成功并不能说明有了信念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能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这样当你在以后的日子中回忆起来,就足以让自己骄傲:我没有浪费时光。可是自己没有自己的努力,也没有什么留下来的东西了。

然而有了信念就足够了吗?一闪而过的信念,真的有用吗?像青年一样,不坚定的信念,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的去学习,去完善自己,更加充分的去改善,去坚定自己的信念,当有了几分底蕴才能有自信去坚持自己的理念,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如果人呢是船,那么梦想就是舵,指引的船的方向,信念就是那指南针,让舵不偏离方向。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让我们的人生不会孤寂、不会后悔。

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说起成长的烦恼,对于我来说还真是没多少,在我记忆中基本都是快乐。不过,在我上小学之后确实有了件烦心的事。

对于鬼这个东西,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更不知道什么是鬼。在夜晚,不管四周有多黑,我也不会害怕,我敢在漆黑的地方捉迷藏,我敢在关了灯的房间里一个人睡觉。

上小学后,同学们开始讲一些关于鬼的故事,我听得又好奇又刺激,又害怕又忍不住去听,当时我心里承受能力很差,被吓得胆战心惊。晚上关了灯睡觉时,仿佛周围的东西都变成了“鬼”,东一个,西一个,吓得我睡不着,有时传来楼上掉东西的声音,“咣当”一声,我以为是鬼朝我扑过来了,猛地用被子裹住全身,全身上下都在颤抖。那几天的夜晚,我睡得都不太好,半夜醒来快十趟,醒来了,看不见别的,只看见同学们故事里描述的各种各样的鬼。后来我实在是睡不着了,就喊爸爸、妈妈陪着我,虽然还是有点儿害怕,不过可比一个人睡好多啦,至少不会因满脑子都是鬼而睡不着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同学们讲的鬼故事也越来越吓人,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也不用害怕鬼,从此以后,渐渐地我又敢自己一个人睡觉了。

成长中的烦恼的确很烦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懂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些烦恼就慢慢消失了。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温国祥重庆市铁路中学。

教学设想:

1、以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作为示范,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对范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打下感性的基础。

2、利用第二周星期二的阅读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优秀写人记事作文》、《微型小说选刊》等人物描写非常出色的书籍,扩大学习的范围,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刻画的认识。

3、让学生按要求预先完成第二周的大作文,并结合教师所讲的“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人物描写的‘三板斧’”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然后把自己的作文重写一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本单元五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能将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2、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能熟练使用正确的符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人物描写的三板斧”会告诉你一些可行的办法。

板书课题: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2、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有四种: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板斧。

导入:观察、思考:

1.你觉得照片中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第一板斧:抓住特征。

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可以结合外祖母、鲁迅、蔡芸芝老师的外貌特征进行讲解。

然后,举例说明。见“抓住特征之借鉴实例”。

3、强化训练。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0。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2、借鉴实例。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2。

3、善用比喻之强化训练。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3。

第三板斧:侧面衬托。

2、借鉴实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5。

3、练一练。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6――17。

4、侧面烘托之强化训练。

见课件上的幻灯片18。

四、结束语:

写好一个人的肖像当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只要勤练不辍,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五、作业。

1、见课件上的幻灯片21。(课外练笔)。

2、大作文:利用外貌描写的三板斧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左右,第二课时完成,当堂交。

3、预习第六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教学后记:

1、由于没有限制题目,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写完,并成功地运用了本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2、这次学生所写的作文,在批改时着重改学生在外貌描写方面的问题,并将优秀学生作文展示在教室的宣传栏中,在第二作文课时进行点评,然后请学生自己朗读其作品。

七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学习。

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2.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主备人孙菁华2.记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工业.畜牧业的情况。

背诵同步训练第4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5页的“选择题”、第6页的“识图题”接着校正错误。估计难度不大。

3.记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及尧舜禹的禅让。

结合课本的图片进行记忆和复述。

检测:

图解“原始社会的解体”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单元测试一》。

预习第5课。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

炎帝和黄帝备课。

时间。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上课。

时间。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直接进入主题,使学生清晰的明确本届课程的内容,.

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

背诵同步训练第1页的“知识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时期。

体质特征。

劳动工具。

取火方式。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思想观念。

检测:

完成同步训练第2页的“选择题”,接着校正错误。

估计5题难度稍大。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

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

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西(较详)中(略)东(详)。

(国民党反动派)。

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课前安排: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初步解读课文。

2、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3、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重大和庄严)。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课文内容。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三、拓宽思维,比较阅读。(研讨方式)。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149阅读理解(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互评)。

五、.总结课文。(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重点叙述降旗、升旗仪式(特写)。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它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

(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