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高三语文月考题(优秀21篇)

时间:2023-12-07 10:26:51 作者:GZ才子

优秀作文给人以启迪,让读者在文字的世界里体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高三语文作文

昙花一现,只为一次绚烂的开放;流星一划,只为一次夺目的闪耀;焰火一洒,只为一次奔放的斑斓。哪怕生命只在一瞬,哪怕美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用尽全身的力量去完成每一次的跨越。无论成或败,无论长或短,无论精彩或衰颓,都要珍惜每一次绽放的机会——绽放一次,必让自己以满格的能量灿烂一次。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的路途远不止一次,但每一个站牌处都是一生一次的际遇。珍惜每一次展现自我、奉献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不求每一次都惊天动地,但求无怨无悔。

如果你是一朵聪明而勇敢的花,那么只要你绽放一次,便尽力灿烂一次吧!

高三语文作文

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高三语文作文

有的时候总会想,人生如果真的可以重来,自己还会不会像当初那样执着的选择现在走的这条路?虽然也曾信誓旦旦的说,不为曾经的选择后悔。可扪心自问,有的时候,大概也真的后悔过,比如现在的无助,比如,此刻的混乱。

我想,如果真的可以重来。自己不会选择如今的这条路了吧。当初的执着,就当是年少轻狂时的一场任性吧。可是,生活中需要的并不是太多的任性。

我想,重新选择,我会选个有依靠的人生吧。至少,中午有人给做一顿饭不会让我感到幸福的找不到北。至少,对于自己想要的,不会那么克制,至少,在每个失眠的夜里,有个人相陪。

最近的生活,真的是过得一团糟。天气的阴晴不定,孩子的感冒咳嗽,自己的手足无措,一切一切,让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煎熬。

每天的日出日落,我不再是那个积极向上的人。而是,那个习惯抱怨,喜欢忧伤,的弱者。

虽然,本来也没打算做什么生活中的女强人。但是,在生活这出狗血剧里,我还是撞的头破血流。

高三语文作文

我很爱很爱一句话,从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便深深的爱他了。之所以用爱,是因为不管在我网上空间亦或是日记本上都会有这么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也要把他走完,跪着也要走完他,就算是爬,也要爬到路的尽头。”

我相信,我并不是个好孩子。但我深知,我身上有股倔气。我想,或许这便是我唯一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

记得有为老师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个很倔的人,你的性格会致使你成功。但如若你成功后一如既往,那他将会变成你人生之路的绊脚石。”我笑,不以为然。她看出了我那轻蔑之笑,便接着说道:“或许你现在会不相信我所说的,等你以后面向社会时,你总会想起我所说的话,哪怕其中的一句。”我笑说:“亦或许吧,但至少现在,我不认同你所说的一句话,哪怕仅一个字而已。”“现在不认同没关系,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可笑。我如此讨厌她,但那天为何会与她推心置腹的聊天呢?并且我们聊了那么那么多,那些我不愿言说的话语也毫无隐瞒的全部倾诉出来。

“你很讨厌这里吗?”

“很讨厌,讨厌至及”

“后悔来吗?”

“不后悔。”

“为什么,既然如此讨厌,为何会不后悔?”

“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说过我要变好,变乖。想要离开那些昏暗的日子,想要忘却那疯狂的岁月,想要远离那虽然刺激却毫无意义的生活。所以我不后悔,我也坚信我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知道么,一直以来我都很爱这句话‘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累也要把他走完,跪着也要走完他,就算是爬,也要爬到路的尽头’我承认,我曾无数次的抱怨学校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也曾无数次的想过要退缩。但是因为这句话,这句我真甚爱至极的话。如今的我,好无后悔之意,也没有想过要退缩亦或是如何。因为我明了,这是我所选择的道路。为了那不切实际的梦想而选择的,也为了那不再坠落下去的自己而选择的路。所以我必须坚持下去。再苦再累,即使要我怕,我也要爬到路的尽头。不想让自己日后后悔。不想辜负这句我甚爱的话。

我很庆幸,我遇见了这句话并爱上了他。不然如今的我或许还停留在思想挣扎之中,再放弃与坚持之中徘徊不定。那么,或许我还是原来的我。

我也很庆幸与那位我认为我所讨厌的老师推心置腹的聊天。让我拨开云雾见月明,知道了自己所要走的道路,自己所应该做的。也更加坚信了自己的信念。

我所选择的道路,我会用尽全力。即使是伤痕累累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毫不退缩的走完自己所选择的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

高三语文作文

父亲是一名大学教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但凭借顽强的斗志和不懈的努力,在充满竞争和人才济济的城市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父亲是兄妹四人的老大,小时候农忙时,不仅要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还要照顾牙牙学语的姑姑,家里的重活、累活都压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我曾经问父亲,为什么他没有二叔、三叔那般高大,就是因为年少时干活累坏了身体。

父亲从小就爱读书,天刚蒙蒙亮,就背上箩筐,一边割草,一边偷偷的读书。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境贫困,只能允许一人上高中,成绩名列前茅的父亲把宝贵的机会让给了二叔,自己却选择了可以更早参加工作、能为爷爷奶奶减轻负担的师范学校,以中考状元的身份走进了师范大门,为此,父亲常常说,没有上高中和读大学是他今生的遗憾。

在师范求学期间,父亲更加刻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文艺体育尤为突出。他是学校的田径队员,是校运会800米三连冠得主;他又是校合唱队和乐队指挥,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潇洒的身影;他又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宣传栏和黑板报,时常能留下他洋洋洒洒的墨宝。

父亲会弹钢琴,每当他伸出那布满生活经历的大手,有力地敲击在黑白相间的键盘上,那用心连成的音符传入耳中,无论是否听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父亲的节奏,回忆过去,畅想未来。父亲喜欢唱歌,他总穿着休闲装,拖着凉鞋悠然地漫步在林荫小道,用他那浑厚的男声哼着我似懂非懂的歌曲,我习惯跟在他身后,美妙的歌声随着徐徐凉风飘来,阵阵树语,仿佛在为父亲的歌唱打响节拍。看着父亲微驼的背影,从幼时的大山到现在的小丘,才知道父亲老了。

我经常望着父亲的背影发呆,我多么想让父亲重新充满活力,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而现在的我,只能鼓起双手,为不再年轻的父亲,喝彩!

高三语文作文

元朝时有一个人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皇帝忽必烈闻其名声,便召见了他。这个人平素不拘小节,拜见忽必烈时连帽子都戴歪了。忽必烈没说什么,只问其治国之道,这个便侃侃而谈。最后,忽必烈笑着说;“你连帽子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之道呢?”从此,忽必烈没有再召见他。

或许有人认为“大行不顾细谨”,但治国之事怎容马虎对待,殊不知一时大意便可能犯下大错。因此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件微小的事,哥伦比亚号因为发射前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机毁人亡。一个小数点,在我们平时计算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关键时刻,却决定了七位飞行员的命运。我们怎么敢再说:“一点小细节而已,别在意”呢?治学应注重细节,不要以“大行不顾细谨”为借口,大意了事,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了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他出外探寻走进人迹罕至的小村落;为了小细节,他研究多年,最终成为国人敬仰的大师,这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只是粗略了解前人留下来的文献,遇上一些细节部分的内容不深究,现在,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吧。

细节决定成败,治学如此,做人亦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总是说“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在意呢”。赶不上火车,只问“一分钟与两分钟差不多,为何不等一等呢?”做错了事,也说“两者差不多而已。”笑过之后,我们应思考,不注重细节的“差不多先生”为何一次又一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最终在“人医和兽医差不多”的笑话中死去。做人不能“差不多”,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一个著名企业家穷困时曾到垃圾堆捡垃圾,挑完之后,他总将垃圾装回原处,这一切被一位老板看在眼里,他说:“一个人能注重这一细节,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一定可以顾及细节”。于是老板给了这位穷困的人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为人处事或是学习,都不仅仅是把握大局就可以了。许多成功的关键总是隐藏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中,你注意到了,便能走对道路,你错过了,便可能失去这枚通往成功的钥匙。

有人说,成功之门总是虚掩着,看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并推开它。我想,细节便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关键。成败总在一瞬之间,将细节部分做好了,你只需轻轻一推,成功便在你眼前。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把握通往成功的钥匙。

高三语文作文

我看着水龙头流出的水花,流过指尖,溅起几滴泪水。我看着炙热的油锅流入的几滴清油,静静地沸腾,溅起数不清的血斑。这是生活,无关幸福与不幸,无关美丽与苍苍,无关享受与苦难。

夏季淌着微风的轻柔,秋季走过季节的寂寞,冬季拿着梦想的地图,春季找着理想的家。生活万种风情,经历了千种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了百味人生。到头来还是为了好好的活着,为了生活我们都在努力拼搏。不止一个人在人海里漂泊,也不止一份爱未能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其实有好多还没有家的孩子,在寂寞的世界里,看着日子,数着时光,念着生命,梦着长大。

这个世界华丽而富有,这个世界也冷漠而凄惨。繁花的都市华灯初上,夜色璀璨,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拖着一天疲惫的身躯,向着家的方向奔走,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家,若有爱,无形的家也是心灵的港湾。若有心,无影的梦也是奋斗的希望。我们都是某一个陌生城市的流浪者,在它的襁褓中,发着点点星光,照着自己的狭窄的路,一点点前行。

不知何时起,那曾经的潇洒,天真烂漫的纯真,被某一个城市渐渐贴上成长的标志。它打开胸怀,包容你的所有,却不断让你一层层脱变成崭新的自己。我们把自由挂在嘴边,始终摆脱不了它的束缚,我们把梦想藏在心中,却越感发霉发烂。这就是生活,一小部分的人生,充实也邋遢,美好也苦楚。

也许最接底气的应该是那些真正的流浪者,它们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希望却又漠不关心,对未来憧憬却又甘心平淡。它们祈求人们的垂怜,得以延续生命。它们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无关世人如何指点,它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吧!猜想着,几乎没有任何的杂念,因为自由,所以流浪。

真正的自由者,往往是孤独的,往往也是幸福的。

也许我们始终不懂得美好,一直想要一种无形的生活方式,不断给自己加压。因为欲望,所以辛苦。这是生活,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不懂得放下,就要学会承受,但也不一定有奇迹发生。

人生多变,生活无情,在爱包围的.周边,我们何不细细品味人生,何不真心对待生活。用爱的名义给自由定一个期限,可以无限带着爱活在自己规划的自由世界,享受生活。

真正自由的地方,应该属于有爱的世界,真正自由的人,应该为爱而生。

高三语文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梦想很简单,有的很伟大,就像懒羊羊的梦想是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青草蛋糕,光头强的梦想是砍掉森林里所有的树木……而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医生。

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想要当一名医生呢?一开始,我觉得医生的白大褂很威风,特别是看到电视里演的医生,觉得很帅气;还有我觉得医生手里的“武器”很厉害,那个叫听诊器的东西好像可以听见我们都听不到的声音;最后,因为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从小我经常在医院里看到他救死扶伤的情景,许多濒死的病人在爸爸和他的同事的救治下获得了新生,觉得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所以我立志想当一名医生。

虽然现在我离梦想还很遥远,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掌握好所有的知识。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努力了,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如果我的梦想实现了,真的成为了一名医生,我一定尽心尽责地为病人解除痛苦,以救死扶伤作为我的目标,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就像我的爸爸一样。

这就是我的梦想,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早日将梦想变为现实。

高三语文作文

房间里黑漆漆的,我慵倦地躺在床上望着天上闪亮闪亮的星星,寂静得有点吓人。电风扇微弱地转动着,我的思绪不知在何处飘荡。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晚上如此般安静地待在家里了。自从高考分数下来,每天晚上我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是为前途伤心惆怅,也不是发神经玩寂寞,只是简单的想自己呆着而已。

可爸爸妈妈不这样认为。每当我关上门时,絮絮叨叨的声音便传了过来:“这孩子,又是这样……,唉!”他们对我的不满我早已听出来,可我不想解释什么,一想到和他们对话我便心生厌烦之情。高考失利,往后的路该如何走,假期如何安排等这一系列话题便是穿插在我与他们的交谈中的唯一。真的烦了!我宁愿呆在房间里听听音乐,睡睡觉,简简单单地休息,闭目养神也好。然而爸爸妈妈似乎与我作对一般,只要我回房间,他们就开始唠叨,好几次还严肃地批评了我,他们希望的是我坐下来好好和他们谈谈,把所有的计划都安排好。

在经历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复读。这个重要的决定让爸妈惊愕了好久,他们反复的问我,一天不下于十次。我一次次肯定,看着他们空阔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特别愧疚。

那天,我早早地起床,留了一张“意味深长”的字条给爸妈。我告诉他们我要出去呆一天,呆完这一天就踏踏实实去复读。我是真的想拥有一天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在这一天里,不会受他们的干扰,不用强撑着和他们说话。没有带手机的我就这样在外面呆了整天。晚上回到家,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蹑手蹑脚回到房间,本以为他们会骂我,可是好久也不曾有动静。我躺在床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似乎自己做错了事,可能今天我真的不对,让他们担心了。就在我将睡之际,听见爸爸妈妈的声音传来。

“女儿已经长大了,经历这次她会成熟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给她所有物资上的帮助。”

“对啊,她是长大了,我们确实不应该老逼着她和我们交流,可能我们老了思想已经落后了。”

“嗯,我们也别担心了,她去外面读书学着独立生活也好,只是真的会很想念她。”

“诶,谁叫我们只这么呢,这段时间一直没好好和她开心地说过话,我们做大人的太逼着她了,从没为她想想……”

听到这儿,我已经泪如泉下,爸爸妈妈,是我做女儿的太不听话,连话都没好好和你们谈过。

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听到爸爸妈妈的这段对话,这也将是我永远刻骨铭心的记忆。爸爸妈妈的爱就像夏天里的繁星一样,广阔而深远,现在和他们分开在外面读书的我时常会望着天上的星星和它们“对话”,就像和把爸爸妈妈“对话”一样,我不想再错过!

高三语文作文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我是唯一的主角,演绎着没有剧本的自由对白。台上,有古老的钟表嘀哒走过的声响;有东去春来洋溢着温暖的阳光;也有美好的梦中向往的天堂。

台上的我,不美丽、不优雅,习惯于不淑女的步伐、不温柔的讲话。用尽全身的力量,只为追随生着双翅的梦想,但它却落在彼岸的天堂。我在雾中划着灵魂的双桨前行,在曲折的旅途中迷失方向,在氤氲的白雾下彷徨,憧憬的向往彼岸的天堂。它如同碎布一样,明亮绚烂却总接不上。

这是一场独角戏,我是唯一的主角,用短暂光阴阐释一段绚烂的人生。随风飘逸的碎发,高昂着的下巴,昭示着:独角戏中,我为王!

台下——真生活

教育体系夺走了我成长的快乐。于是,梦想中的天使翅膀断了,落到人间成了忧伤。简单的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叫我不得不痛苦挣扎。没有预告,没有昭示,唯独留下残伤的梦想,然后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抹掉棱角的光芒,学会了微笑,学会了18岁成人仪式前必须学会的一切,开始不做声的垂死挣扎。

舞台上的我演绎着高傲的角色,台下的我却在真实的生活中前行。从台上的美梦中醒来,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僵硬在原处,梦想与现实交织,如朝阳被撕破的唯美。

高三语文总结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我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年末,回顾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特别是我校实行的“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1.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抓住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魏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当然由于自己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经过一年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一年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老师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的一生也将因这一年艰辛而又快乐的路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语文课是最丰富多彩的课堂之一,可以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上法。

老师们的复习课有以下几种模式:1、依次讲解式。根据专题内容,或根据试卷的结构,依次讲解,以教师主讲为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模式。2、重点点拨式。根据专题内容,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点拨内容有所取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3、方法指导式。课堂教学的重点,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规律的总结,方法的指导。4、师生交融式。教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平等的对话”。5、自主探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启发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几种课型交互使用,是基于学情分析的结果,既克服了教学中的机械刻板,又凸显了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借鉴。

复习课需要高度。

高三语文复习课,它不仅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睿智的见解,以及足够的策略。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也必须明确,既然是“首席”,其“主导”作用必须体现。

什么是高度?高度就是一种层次,一种教学的境界。比如说,老师们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就是高度;老师们对某些题目的方法点拨,就是高度;老师们对某类题目的规律总结,就是高度;老师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全盘灌输,而是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就是高度。

一位老师讲评试卷时,以“关注重要信息”为纲,高屋建瓴,顺势而下,给学生以明晰的方法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展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深度和高度;一位年轻的教师,以“语言:还我天使的翅膀”为抓手,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展开探讨和指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现了足够的才华和高度。

复习课需要氛围。

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多,题量大,综合性强,稍不留神,就会让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有人说“高三是炼狱”,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至少道出了一种现实。这种状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实施有效教学,不利于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为高三语文复习课营造点氛围,很有必要。

通过听课,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复习都有计划,这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老师们情绪饱满,都很自信,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老师善于从学生最关心的方面切入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如“高考诗词鉴赏考些什么内容呢?是如何设题的呢?”再如“怎样才能提高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得分率呢?”看似不经意,却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制造了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的“场”;综合试题,老师们给学生印发答案的做法,也很有效,对节省教学时间,强化规范答题,有很好的作用;老师们课堂上的幽默不可少,说一个笑话,打一打趣,会缓解心理的压力,提高学习的情绪,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说,高三的语文复习课需要有点笑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语文教学

阴暗的灯光,低沉的气氛,严肃和忧伤或许才是葬礼上应有的氛围。但电影中葬礼却给人一丝丝喜悦和欣慰。英美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也确实让人伤感,年轻善良的生命离去刺痛了每一个观影人,但是她的葬礼让四位主角言归于好却又给她的形象添了几分彩。

说道英美,她应该算是除了四位女主角的女二号,她的善良让人疼惜,善良背后生命的坎坷更让人为她流泪。在高中时,她因为不熟悉余敏得奖而默默高兴,后来小花园聊天时,自己吃余敏不喜欢的蛋黄而把蛋清留给余敏,自己喜欢的工作被新人顶掉却没有怨恨别人。而是埋怨自己的不争气。不多的戏份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善良软弱的英美,但对生命的懦弱注定了她的夭折。她像水晶球一样纯净清澈,也像水晶球一样易碎!她在最灿烂的时刻凋谢,留下身后一片灿烂花瓣。

不同的家境,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却因一样的黑裙子走到了一起,成为最珍贵的闺中伙伴。大学的玩伴在毕业后迎来了生活的考验,秀珍家里破产,生活窘迫却羞于与朋友倾诉,谎言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被生活的压力和谎言蹂躏也就点燃了她对惠芝嫉妒的怒火。惠芝算是我最喜欢的女孩吧,首先她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其次她是姐妹中最开朗的活泼的,在剧中大家叫她混混,整日混迹于夜店的她流连于不同男人的床柢上,开放的她得到了上天的眷恋,一夜成名,成为了当红明星。正因为这样的顺利让一心想当演员的秀珍心中升起浓浓酸意。可其他人只看到了她一夜城名的光鲜,却没看到她的压力和背后的艰辛。敏希是四个伙伴中最天真可爱的,清纯的外表和清澈的心灵仿佛邻家小妹般,这样可爱的敏希却也有烦恼啊,父母争吵离婚让她生活很辛苦,所以她要留学,逃避这一切。可不随人愿的事由于父母离婚,账户冻结,她只好卖掉以前珍藏的包包来凑足第一年学费,但这一切都没改变她的乐观。最后就是真正的主角---余敏,她可以说是四人中最平均的一个了,就像台词说的那样“美貌有一点点,家境有一点点,工作有一点点”,被这些“一点点”堆起的她看似没有忧愁,实际把忧愁埋在心底。表面的无忧无虑更增加了她心里的负担。直到英美的死,看到英美留下的书,主角仿佛悟到了什么。

这就到了文章开头似的场景,哀伤的葬礼因为四个女孩而活跃起来,尤其是惠芝的到来,一身另类的服饰和葬礼是如此不搭,让人不禁想笑,粉丝们争相要签名让葬礼成了一出戏剧,也正在这样的氛围下见证了四姐妹的友谊。看到这一幕,英美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笑吧。

我又想起英美给余敏的鸡蛋,其实人就很想一个鸡蛋,每个人都有一层看似坚硬实则脆弱的外壳,如果你不能打破外壳读到内心,那就不能读出它的真正味道。只有用心融化这层外壳,才能读到蛋清的白和蛋黄的黄!珍惜身边或不在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高三语文教案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二首怀古诗的作者是刘禹锡,侧重写昔盛今衰的感慨,从而讽喻统治者。下面学习刘禹锡的另一首《西塞山怀古》。此首怀古诗被誉为“金陵怀古之冠”,读后请思考这首诗有何优点。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1、怀古:

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那两个字用得好?

诗词前两句写西晋王濬率领着高大威武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一“下”:符合地里形式——上有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一“收”,东吴的望风披靡,自孙吴以来,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自己占据了这龙蟠虎踞的有利地形便可以永保江山稳固,所谓的“金陵王气”对统治者都起过强心作用。事实呢,在王俊军队的强劲攻势下,“金陵王气”黯然收敛,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不仅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个个短命。

颔联: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向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对比的手法。煞费苦心的“千寻铁锁”也不能挽回败局,长长的铁链极不情愿地沉入到江底,投降的白旗却寂静冷清地挂在石头城头上。“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腻传神,点出孙吴政权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溃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这四句诗简洁,洗练,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我们从作者的另一首诗歌《金陵怀古》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民心所背,任何“天堑”都会是“得民心者”的通途。这两联都是咏史诗的叙述部分,首联是总叙,声势逼人;次联是具体描绘,形象生动。

2、感今: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的《再过金陵》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曾经的“金陵王气”,曾经的“西晋楼船”,今天都成为了一片荒凉之地;曾经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割据势利,今天也只是人们“伤”的陈年往事。诗人在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叙事描写当中,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做了迎头痛击——历史的大流永远是“大一统”,民心所向,不以割据者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分裂国家,发动战争,最终也不过就是徒让后人“伤往事”而已。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人世几回伤往事”中感伤的往事是什么?a。

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这首咏史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3)诗人写王濬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

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举体分析。

4、该诗最后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它妙在含有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它们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高三语文教案

2,积累名句。

“学”,就是学习,“致”,就是获得,“道”,就是道义,“以”,相当于“来”,这样整个标题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

什么是“道”?这里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哪种理解比较好:

(1)道路。

(2)途径、规则(规律、规范)。

(3)道理(学说、真理)。

(4)技巧(方法)等。

这里应该作道理、道义比较合理。

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谈学习问题的文章,对于“学习”,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聆听他那睿智的言语。

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道理:学习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了。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道理:清心寡欲,一心向学,才能有所为。

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道理:好学的人,是理性的,不会太情绪化,不会无端的发脾气;。

好学的人,不会重蹈覆辙,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道理:学无止境,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要勤学好问,多加思考。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学习态度要老实,不要不懂装懂。

1,学习是获得能力、方法、智慧、美德的唯一途径。

2,学习的目标:第1则19.7、第2则14.24、第5则6.13。

为提高自己的修养、能力、境界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许而急功近利。

3,学习的内容:第3则15.32、第4则13.4、第7则1.7、第9则2.16。

学做人――孝,忠,信。

4,学习的方法:第12则1.10、第13则19.6、第14则3.15。

广泛涉猎,坚定方向,勤学好问(质疑问难),不断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无常师;温良恭俭让。

(1)清心寡欲,专心做事做人。

(2)不迁怒,不贰过――不情绪化。

(3)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4)厚道老实,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结:学习不要太功利,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踏踏实实,学习要善于质疑问难。

高三语文作文

柏拉图说:“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见证它的,莫过于母爱。

我们至今还记得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记得无数伟大的母亲,记得那个用生命呵护孩子的短信母亲。她的生命已经离去,但她的爱一直在延续,从未停止,超越了生命的长度。当人们在清理她的遗体时,发现她的身下有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被子里,安静地睡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同时被包裹在被子里的,还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永恒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手中传递,现场的人都哭了。母亲用她的生命、安静的死亡见证了这一伟大的真正的爱,可昭日月、惊天地、泣鬼神。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它能击穿每一个铁石心肠,直达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如果说母爱是天性之爱的话,那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爱也同样见证了人类的伟大和希望。谭千秋,是让我们永远记住的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老师。地动山摇之际,他张开两臂,让四个学生钻进讲台下狭窄的空间。他一定还在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其他孩子,他唯独不会想到自己。就这样,当倾倒的楼板重重砸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的两臂坚定有力地支撑着最大空间的可能性,抗对着死神的角力,保护着四个惊慌失措的年轻的生命。这一幕见证了人性中的光辉,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的心灵质地。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心灵的厚度,成为所有人灵魂深处的情感风暴。

他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哪里。他是一名教师,他也是一个用自己生命来上课的播火者。还有一位老师,用两臂死死抱住学生,保护着他们。由于他两臂抓得太紧,营救人员被迫将它锯掉。他最爱唱的一句歌词是:用我断裂的翅膀,来换取你的飞翔。他们是永不会熄灭的火焰,他们是带领学生起飞的雄鹰,他们是伟大的民族最坚强最稳定的基因。还要说什么呢?历史是最有力的见证。它不但见证了伟大,也见证了自私和渺小。那个被我们称为“范跑跑”的逃生者,在这些伟大的灵魂面前该低下他得意洋洋的头颅。现实是最有力的见证,一切的见证都无需辩解。

我们称一种爱为真正的爱,还在于它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2008年是一个见证中国人的灾难年,也是一个见证中国必将雄立世界的年代。他以最宽广的博爱精神和生命意识,再一次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有人不是叫嚣中国没有人权吗?有人不是诬蔑中国人素质差吗?看看现实吧,它以最有力的声音回击了别有用心的无耻之徒,宣告世界一个中国式的奇迹。包括目前这场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死过人,美国死过人,中国人心安定,没有一个死亡病例。还需要辩解吗?还需要证明吗?最好的证明就是行动,最好的辩解就是沉默。在中国,有一种爱,超越富贵贫贱,超越地位荣誉,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无需多言,你我互为见证。

高三语文作文

火热红,温暖的火炉,燃烧的柴火;忧郁蓝,冰冷的大海,袭来的风暴;暖心黄,金灿的大地,成片的稻穗。青春多彩,却只有一次,长而不返。

火热红燃出脸上褪不去的笑意。多年前,威斯康星大学有群聪明的,似乎很有文学创作天赋的年轻人。他们会定期地聚在一起,相互阅读并无情、强硬、甚至卑劣地批评对方作品,以至于,这个俱乐部的成员称自己为“扼杀者”。不甘示弱,大学中有文学才干的女生们决心创办她们自己的俱乐部,并称自己为“争论者”,她们也阅读对方的作品,但批评却是和风细雨式的,每项努力都得到了肯定。二十年后,一个校友发现,当初那群聪明的扼杀者中没有一个取得突出的文学成就的,而在争论者中却涌现出六个甚至更多的成功作家。火热的青春虽已成忆,但成就了未来成功的你。

忧郁蓝冲尽眼中咸涩的泪水。20--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冷酷无情地夺去了廖智的双腿。才刚满24岁的她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突然间就没有了双腿,这对她来说比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更加地残酷。可在悲伤泪流后,她有了个想法:即使没有了双腿也决对不能放弃自己的舞蹈事业。就是依靠这一个信念,帮助廖智一路走下来,成就了一个失去双腿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辉煌。忧郁的青春虽已成忆,但锻炼了你的意志与决心。

暖心黄填满胸腔一辈子都不会忘。在15岁的时候,甘地偷了哥哥手镯上的一小块儿金子,良心受到了谴责。由于不敢当面向父亲认错,他写了一封悔过信交给了父亲,他原以为会爱到父亲的重罚,但没想到躺在病榻上的父亲读过他的悔过信后竟泪流满面,原谅了他。1948年,79岁的他在德里做晚祷时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中弹的那一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暖心的青春虽已成忆,但永远地改变了你。

只擦肩而过,却能感受到他人的温度,只相视一笑,青春的色彩就能被彼此知道:没有相同的青春,却有同样的感动,珍爱自己的颜色,心情享受这份感动,回忆属于自己的异色青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计划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总结:以上就是“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三语文总结

曾梅玲。

2008年的高考,在我们整个语文备课组的努力下,语文取得了一个很不错的成绩。理科平均分,有3个上120分;文科。这个好成绩并非偶然,在第一次、第二次省质检的实战演习中,我们已经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战果。而高考这最后一战我们也稳步前进了。

这个成绩是我们努力的结晶,也是我们实力的见证!高三这一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也同时是充满了希望、令人奋进的。

而今年高考的语文成绩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有收获的。

从高一年开始,其实我们心里就已经开始和高考接触了,到了高三,高考更是和我们分不开。三年下来,我们一直做到“心中有高考”,用这个信念指导并支持着我们的努力。

听课,能让我们开阔思路,博采众长;听课,成为我们备课组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我们备课组5个老师有5个不同的风格:王灿辉老师——上课飘逸洒脱,作文课更显自己的权威和魅力;田舜龙老师——激情澎湃,上课的声音隔几间教室都听得到,他的个人魅力和落实的方法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就老师;庄秀燕老师——她的上课方式比较灵活多变,也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至于我和陈晖贤两个年轻教师,虽然没有老教师的经验,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热情和独特的亲和力,而且我们比较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总之,几个老师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们经常互相听课,让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补短,不搞互相封锁。王老师作为备课组组长,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组织作用。同事们戏称他为“劳改犯”(老改犯),因为近几年的高考改卷他都参加了。特别是作文这块,他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也经常告诉我们一些怎样让学生提高高考作文分数的方法或是高考作文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田老师则在提供各地信息卷这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

至于复习方法,我们备课组也有统一协调,寻找一套最切实可行可用的方法。我们在专题复习上面花了挺多时间的,让学生通过各个专题的训练更学会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特别是“背诵、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和作文”。这些都是我们高三复习当中的重难点。背诵我们采用的是滚动式复习,一轮一轮地抓落实,利用早读和课前几分钟进行测验;文化经典我们挑选篇目进行讲解,并通过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名著我们则是原著、练习题和电影互相结合;而作文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学学习最不易学习的内容,毕竟作文要的是学生长期的生活积累,要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另外,要的是学生的一种悟性、一种感觉、一种灵感,所以我们找了很多经典的作文课件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并没有把这些题目一套套地发给学生,逼着学生去做,而是经过我们自己先做了这些题目,审查好那些题目好,那些适合我们的学生做,有时看到一套题目不够完美,还要进行删减重组等,这样之后才发给学生进行训练。而这个挑选的过程是繁琐的、艰巨的,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备课组的老师还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几份练习,详做并挑出好的题目,还有就是针对文化经典自己出题目,以及查找好的作文课件,然后资源共享,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也就提高了效率。

成绩是令人振奋的,但这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为明天做更好的储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会出现一些背诵题目,而这些题目基本上是白白送分的题目,考生需要在考试前对大量的课文以及古文这种背诵。由于顾文已经要古诗的数量比较多,高考涉及到的背诵题目,不单纯考查高中时期学习到的古诗,也会出现初中时期学习到的一些故事,需要这些考生长时间地进行背诵。

高三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方面获得一些突破,就需要掌握高三语文复习的方法。在考试之前,每天都需要背诵一些经常会考查的课文。这些高三学生每天也需要背诵一些古文,文言文。除了对这些古文熟练的记忆之外,也能够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1.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从而也就扼住了语文高考的命门。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措施:抓好课外阅读,继续读书文化节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上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眼界,提升思想高度。

落实课内阅读,通过专题训练,掌握做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

措施:两周一次大作文,第一周写作,第二周升格,可以整体升格,也可针对某个点升格。每周两次新闻短评,跨界阅读,跨界写作,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二、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

1.前期(9月):继续复习课本文言文系统梳理教材,落实背诵默写,掌握文言实词推断、文言虚词应用、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等考点。

2.后期(10月——1月底):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方向,按专题复习高考考点。

三、双线推进——明线和暗线。

1.明线:上面两个阶段提到的内容。依托课本和《创新设计》,根据高考命题方向,设计导学案。

2.暗线:基础、默写、素材积累。

基础:基础知识重在平时积累。字音、字形、词语利用早自习背诵《厚积薄发》《创新设计》上的相关知识;病句、标点通过专题讲解与训练,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老师们自己精心编制的“天天语文”,每天对所积累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检测。

默写:将考纲规定的必背篇目印制给学生,每天早自习背诵并当堂检测。

素材积累:首先,上好阅读课,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读一本书,学生要深入了解作者并能将之转化成论据,写一篇读后感并能积累几个好句子。其次,看《新闻周刊》,写好新闻短评。再次,早读时间,教师投放好句、好段,学生朗读背诵,并能化为己用。

高三全年复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其间需要持续承担着不小的内心和外部压力。在复习期间,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感到焦躁和厌倦。与此同时,相比于理科,语文这个学科又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导致一些同学在复习中过早地放弃语文学科,宁愿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但殊不知,越是不愿意提供时间,就越没法看到成效,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可取。

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信心,在一天两天中,语文确实无法看到明确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月、一个学期,语文可以获得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这样的心态,是成绩飞跃的.前提。对基础不太牢靠或者学习不得其法的同学来说,一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

四、理清知识系统。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五、课内知识要纳入考试中复习。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