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课改体会(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7 06:36:30 作者:薇儿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节省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在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幼儿园

近年来,新课改逐渐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作为幼儿园老师,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新课改带给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变化。以下是我对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新课改以儿童为中心,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在传统课程中,老师多以教师为中心,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而新课改注重发扬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幼儿园的实践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表达自我,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例如,在音乐课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并展示给其他同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新课改更加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教育孩子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情感、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新课改提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幼儿园,教师们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在共同思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

另外,新课改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学科壁垒。在传统课堂中,语数外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他学科往往被边缘化。而新课改中,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被强调。幼儿园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活动,比如,在绘画活动中融入了科学实验的元素,在音乐课中引入了舞蹈的动作。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路径和方式。

此外,新课改还鼓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向综合评价。在传统教育中,考试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同样重要。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记录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通过观察记录、情景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态度。

总的来说,学习新课改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改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改进,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儿童为中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跨学科的整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些新的教育理念都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积极变化。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将继续学习并不断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幼儿园新课改体会

在忙碌中,半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首这学期的工作,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上了一次集团评估课。每位幼儿教师在从教生涯中都避免不了上公开课,终于轮到我了,9月的时候定下来我和郭老师上11月英语教研展示课,这是给我们新老师一次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从10月选课、写教案、反复修改教案,到11月一遍又一遍的磨课,我们相互学习,通过磨课来发现自己的短处,改正存在的问题,吸取别人的`精华来充实自己,我上课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每次上完课,每位听课老师都会评课,还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有的老师说:在课堂上要灵活一点,不要太死板,要自己“疯”起来,才能带动气氛,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有的老师说:在活动中要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神秘、有趣味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听了老师们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开始反思我的教态和授课方式。最后在不断的改进和练习后,完成了月末评估课任务。

每一次的公开课不光是老师展示的舞台,更是大家收获的田野,通过磨练,让我成长的更快。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改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又一大步。本人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一线亲历者,我想谈几点体会。

1、重视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墨守陈规,拿来主义,在他们身上已过时。他们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过去那种传授式教学已不适合他们,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虽然仍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课改中的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学习。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所有改革,我觉得都应以“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为准则!

4、要让学生重视数学

经常有学生问到: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我又不当数学家,花这么多时间去学数学值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学数学的重要性之一不在于是为了解几个数学题,或是应付考试,而在于它不但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个大学数学系教授曾说过:“在美国的西点军校,所有的指挥管都要学数学课,在实践战争中,他们不可能用数学去计算炮弹落在哪里,但是,正是这种平时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让他们具备了优秀指挥官的素质,能很好的应急各种问题。

5、激励为主

6、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7、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标》的精髓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模式。

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精心选择出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意境,设计新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8、教学要有针对性

9、注重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离不开算法的设计,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算法严格地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经过操作,验证,在计算机上实现,却是受学生欢迎的。于是我通过上网自学一个多月,学会用vb语言真正实现了一些常用算法程序,利用教室投影机演示给同学们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0、好的教学传统不能丢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总的来说,课改中的数学教学真正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后我将会继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加强合作、经常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幼儿园

新课改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其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也开始学习新课改,用新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新课改的重要性和益处。

首先,学习新课改可以开拓教师的思维方式。过去我们习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新课改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学习新课改意味着教师需要放下之前的教学方式,勇于接受新观念,拥抱变革,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其次,学习新课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应试为中心,课堂内容单调乏味,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趣。然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情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我曾在班级里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充满了探索的动力。

第三,学习新课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常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合作中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学习新课改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过去在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被动接受和依赖。大量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养成了依赖于老师和书本的学习方式。然而,新课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学习新课改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新课改提倡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这一变化。同时,学习新课改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总之,学习新课改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变和挑战。学习新课改不仅能够开拓教师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幼儿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体验。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幼儿园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也深受新课改影响。在实践中,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在过去,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而新课改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因此,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孩子的个别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改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然而,综合素养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学科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通过开展各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展示、互助协作、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新课改注重发展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传授给孩子理论知识,忽略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中,我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动手动脑,亲近自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愿意踊跃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收获快乐。

第四,新课改强调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在过去,教师往往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而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和倾听,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我不再只是讲台上的“灌输者”,而是与孩子们进行亲密的互动,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辅助。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孩子们更加愿意与我进行交流和合作,教与学融为一体。

最后,新课改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过去,评价往往只以学科成绩为标准,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综合评价和肯定。而新课改强调评价的多样性,注重综合评价和个人评价。在实践中,我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对孩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我还注重给予孩子积极的个人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我发现孩子们更加自信和积极,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综上所述,学习新课改是一次富有挑战和收获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以儿童为中心、综合素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引导与辅助以及评价的多样性的重要性。相信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一定会走上更加科学、综合和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幼儿园新课改体会

关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如讲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实际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采用指导学生做染色体模型,剪好两个大小性状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中间用图钉钉起来,这样可以活动,然后模仿课本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从而使静止变成动态。

(二)、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

验证性实验是指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探究性实验是指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课本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果仅仅注重实验是否成功,不注重对新知识的探索,会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验证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变为可列出探索的实验。例如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室温、体温(用掌心握住试管)、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下(酒精灯加热应安排在四周无人的实验室一角进行),反应的速度和颜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对照实验现象。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课本要求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如果颠倒顺序或同时加入,甚或用斐林试剂替代,结果怎样?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用双缩脲试剂能替代斐林试剂吗?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都要求碱性环境,那么酸性环境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这些探索性的实验都可以实际操作。

(三)、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轻结果,重过程”的尝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不管是生物实验结论的得出,还是生物难题的解答,都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所以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试验过程,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学生特别留意,从而且总结出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并在解答生物题目过程中,遇到学生问问题,不正面说出答案,而是反方向提问题,你认为那个结论是正确答案?你的做法是如何的?你知道你为什么做错了?而不是直接把课本的知识点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得出答案。要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醒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克服犯这样的错误,因而过程很重要。

(四)、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充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想答”。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如,在传授“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的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矿质元素”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新知识。

3、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寻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一般来说,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例举大量事例:“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我国几例骨髓移植成功的例子或者一些反面的现象,“天花”病毒重新流行的可能等,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渴望依靠生物学知识来了解这些问题。因此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绿色食品是什么?”“骨髓移植的机理是什么?”等,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并补充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学有所用,培养了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探究教学应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六)、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新课改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在开学之前我们就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4、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沉闷。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新课改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要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式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货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规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在写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着、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与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期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不仅仅是教师的事,社会、学校、家长都应该参与进来。

幼儿园新课改体会

通过此次暑期培训,让我对于新课标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暑期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心得体会《暑期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为加强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对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求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与习惯。对阅读的评价,要求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在口语交际方面,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写作的评价,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有对比的理解、吃透课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灵活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心得体会

2015年3月14日—1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报如下:

一、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 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观念,观念变了,遇到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观念新了,我们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教学采取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总结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五个步骤,又在独学时查、小展示时查、达标检测时查,所以也称五步三查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等都是新课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五步三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因为五步三查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表现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打分评比,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本组的表现在评比中优胜,就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积极配合,这样就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学法要注重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种方法与五步三查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应有效果。

六、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新课改不是不让教师讲,而是让教师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时,通过“竞选焦作市”的情景设计,使学生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煤城焦作。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 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理解地理,同时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地理,感到学习地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地理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自从七年级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原来我们这界是课改年段。

新教材真正体现了这次课改的精神,学习过程与后果并重,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场景,我们忙于收集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虽然课改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成绩,课堂、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如:把课程改革仅理解为教材的变化,换了一套教材而已;知道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长为本,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老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更开放,向学生社会生活的更大时空开放;更有效,多一点探究、创新体验,多一些同伴互助协作。给我们一些权利,让我们自己去选择。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给我们一点困难,让我们自己去解决。给我们一个问题,让我们自?去找答案。给我们一片空间,让我们自己向前走。 我认为课改让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学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我们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

课改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课改带给我们新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有力量!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在我校实行近一年了,也曾经到外地参观学习,但这次到兴华学校参加全国典型课改经验交流会,真的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又到班级听了几节随堂课,使我对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课之后,我发现兴华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学习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的需要。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兴华学校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 你都会看到:

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建立了学习小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机制,打造了小组团队精神,营建了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都让合作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也使学生的资源共享变成现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获到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这种不断积累一定会产生的良性循环。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堂上学生高举右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同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最后还要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

4、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师角色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教学外最多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既理想又成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级里学生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与鼓励。当每一个学生回答完自己的问题时,其他所有同学都必须为回答问题学生鼓掌,表示鼓励与尊重。

5、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和谐课堂。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我所听的课上,无论是哪一个班级,教师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总是最少的,学生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

6、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对班级方方面面的检查和评价,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由于“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兴华学校的新课堂就是“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兴华学校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参观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以往的教学,老师拿出了大部分时间精心备课,有备而教,学生没足够的时间精心预习,致使教与学脱节,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无精打采,效果欠佳。

二、兴华学校“学案”成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是学生“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检查,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较好地完成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今后自己的课堂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以往我们也知道落实的重要性,但真正做到的却很少。兴华学校每节课的学案检测,

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批阅。今后要在落实检测上多动脑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法。

四、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等。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但就是不太敢放手。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在课堂的教上,而兴华学校教师的精力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导上,备课存在区别,我们教师的备课不够深入,浅层次的,而他们的备课是在备学生的学。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学习的。

五、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因此,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改心得体会

xxxx省将于xxxx年9月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通过这新课程培训,感到高中历史新教材很好的体现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编写模式,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但是,在熟悉新教材的过程中,也感到历史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不明显的隐性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隐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相脱节。

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又采取开卷考的形式。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有些学校的历史课常常被语、数、外这样的“主课”所挤占。由于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高中历史新教材采取“学习主题式”的编写结构,将旧教材按时间、朝代为顺序的纵向编写模式改为按专题线索的横向编写模式,并且扩充了世界古代史、中外当代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内容,这就给历史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高中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起来必然感到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而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不得不额外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这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容量,导致多数教师感到课时过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见,要想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必须提升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加大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从而为高中历史课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市场上与岳麓版教材配套的练习参考书较少,满足不了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需要,满足不了老师备课的需要。

xxxx省历史课改使用的是岳麓版教科书,新教材在每课后也相应的编排了一些问答题和材料阅读题,但部分题目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应答,而且对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作用不明显。目前市场上,符合课改精神、编写质量较高的参考书并不多,而且参考书的题目有些较为老套,有些与教材不配套,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带来了困难,甚至反而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课改不能只改课程,与其配套的一系列参考书、优秀教案也应齐头并进,这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课程改革的优越性,满足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不同要求。

第三,会考、高考改革方案没有确定,教师教学心中没底。

虽然我们反对历史教师把会考、高考当成指挥棒,反对“考试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的教学方法,但不容否认,会考、高考的导向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历史高考的题型、方式和内容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以及吸取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新教材的使用,会考、高考的考试模式也一定会随之变化。那么,会考、高考到底会怎么改呢?到目前为止xxxx省还没有确定一个完整的方案。这就给历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那么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难免要面面俱到,唯恐遗漏某个知识点。在考试的题型方面,旧的高考题型主要以单选题、材料解析和问答题三种题型为主,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三种题型,做起题目感到得心应手。而课程改革后的会考、高考会不会增加新题型呢?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是提高了呢?希望与新课程配套的会考、高考改革方案能尽快出台,以便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第四,设备不齐,资料不全,教师授课捉襟见肘。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目前处于经济困难的学校,资金欠缺,而无法购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多媒体教室不足,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电脑数量不足。老师缺少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学生缺少获取资料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搞课改,实在是步履为艰啊。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从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感到这一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主题活动真感到无从下手。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与其她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借鉴陈鹤琴先生的课程思想,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新课改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新课改心得体会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每周的教研活动,新课标的学习都是我们活动内容之一。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新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我的方向!

.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走进新课改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一年多了,通过与教师、同学们的互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经验和新的体会,下面我将从学科教学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段:学科教学的多样化(200字)。

新课改引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与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新课改注重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我发现学生们对学科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第三段:学习方式的转变(200字)。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学校提倡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通过问题导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也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索。我发现,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更加从容和自信,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段:教师的角色转变(300字)。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人,而是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新课程下,我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第五段: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400字)。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设置更注重与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数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同时,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新课改下,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结尾(100字)。

通过一年多的新课改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的优势和变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会变得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课改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1日,我们远赴山东xx观摩学习了山东省xx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早上,高一段段长就其课堂的操作和管理做了报告。

报告指出,该校的课堂模式是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之下的271高校课堂。所谓271,即从时间,学生组成和学习内容的比例划分。首先,课堂的45分钟以2:7:1的比例划分,教师讲课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效果测评;其次,20%是能够自学会的优秀学生,70%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和老师点拨才会的中档学生,10%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帮助的后进生;最后,在学习内容的分布上,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此外,在报告中,还涉及了271生态教育的基本理念:1、关注生命,以人为本2、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3、个人教育,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4、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6、教师变导师,学生做主人7、平等、尊重、合作。

同时,报告就其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把设置的行政管理小组,高效学习小组和高效科研学习小组作为班级自主管理的三驾马车。首先,行政管理小组由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组成,分工完成班级的各项日常管理;细致到组织生日活动,比如,生日时通过给家长打电话,全班一起向家长道谢。在班级中设置班名,班歌等,均是由学生去操作,注重过程的参与。

高效学习小组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工而成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尤其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引导学生不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的去做,要对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培养兴趣,胜利只属于团队。同时,学生就其早中晚的学习要做好计划,写好成长日记。在小组合作中有细致的量化标准。组长通过讨论决定,以自己解聘自己,自己提拔自己的形式去运行。

第三驾马车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由教师,学科班长,学科组长组成。

不管是从的学习模式的比例分配,还是从其基本理念,管理模式去看,都是突出强调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并且追求课堂的效率。

之后,我们对其课堂进行了观摩。该学校的课堂十分的开放。中途,我们可以随意的进到各个教室,或拍照,或参观其教室的班级文化,或聆听,学生和老师都不会注意这些外来的“客人”,在我们进行浏览式的观摩过程中,或者是学生在热烈的讨论着问题,或者在安静的思考着问题,很少看到老师在讲解。

中间,我听取了一堂完整的政治课,这是高二哲学部分的一堂复习课。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学生会打开教师事先做好的ppt课件,上面有老师就课前准备要求所作的温馨提示,比如,准备好导学案,课本和不同颜色的笔和激情,比如此课堂的知识准备,老师在黑板会板书本课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的工作在所有的班级和老师中都是一致的。此时的学生则都在认真的大声的背诵前一课所学的知识。

上课后,老师首先就批改的导学案情况进行了反馈,比如完成情况,比如优秀个人,比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三分钟的时间检查基础知识落实效果的检查,老师给出检查要求和检查知识,此时的学生,都在自觉的进行这一工作。

整堂课的重心和最精彩的地方应该就是之后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首先能够很好的自主学习,引发思考,然后带着自主思考的成果参与讨论,通过合作得出结论。此时的教师,完全成了课堂的一个主持人,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角。

高效展示环节则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前后都可以使用的板书分成跟组别相应组的板块,以及一个疑问区,讨论之后,b层次的学生负责展示所分配认为的成果,同时把大家的疑问写到疑问区。展示完毕后由不同组的a层次的同学进行分析,点评,释疑,打分。

整个课堂虽然教师只讲了很少的几句话,却显得很有深度,尤其在知识的落实上尤其到位。但是,整个课堂,让我感觉最为深刻的,还是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整个学案的设计上,通过运用一种较有难度的材料题,培养学生挖掘材料与审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打分环节中,打分并要给出理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不管我们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大爆炸的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单纯的给予学生一些知识已经远远的不够了,这种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从之后听过来的不同学科的课堂发现,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一样的,因此,学生在课堂的各环节的操作中,养成了极大的默契,比如,老师说思考时学生能独立的思考,教师说的讨论时,则所有的学生立刻起立并大声讨论,正如每个老师在课前准备的温馨提示里所要求的,带着激情,整个课堂显得随意又有序。

在听课过程中一些细节让我感受尤为深刻。这无疑是一个重视细节的集体。首先,是他们的校园和班级文化。他们的班级里并没有设置黑板报,而是很好的利用好了班级外的墙面,每个班级外都有一个统一又各具特色的班级墙文化,上面有各小组的组规,有一些学生的习作,五彩缤纷,极少见到关于惩罚与扣分之类的东西,更多的是目标和梦想,就像每个班级的门口都贴着的班名。整个校园里也都贴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图片和文字,我们的某某活动之类的。此外,他们尤其重视学生的阅读量,不管是从学校的阅读之星还是从学生的成长日记或者班级的阅读角都可以看见。这也是一个管理细致的集体,不管是课件整齐划一的出操还是午睡之后有序回教室的学生,都是与管理分不开的。

在学校在班级管理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不过,在他们的课堂上却显得有些薄弱,几乎是没有看到的。他们的课堂对学生的知识的落实是十分到位的,然而,整个课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却没有去在意,这对不管是对于一个课堂还是对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无疑是遗憾的。我们在听课中遇到一些学生,却从没有学生问老师好,我不知道是因为他们每天都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老师的麻木,还是情感教育跟不上的表现。

总之,xx二中之行收获还是很大的。像他们的教学模式和其中所体现的细节,像他们老师之间的那种合作,像学校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对细节的关注。

当然,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形式的获得,而是引起了我们关于面对教育,面对学生,面对改革的更多的思考。

每个人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不是要模仿什么,我们也无意这么做。

比如说,但是,这里需要有一群自觉性很高的学生会在晚自习认真的完成教学案,会在课堂很积极热情的讨论提高效率,有一批很有优秀的学生能够侃侃而谈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哪一环节的跟不上,我们40分钟的课堂将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任务不完成和最后学生的一无所获。

比如,比起冷漠的只有知识的课堂,我们还要努力用潜移默化去温暖学生,培养活泼知礼的学生。

不过,总的来说,理念是相通的。比如,对学生主体的坚持,比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育细节的关注,比如,在教育模式中的解读和尝试。比如,教育,需要要我们用心的投入。有了这些理念,然后去想,面对我们的学生,可以怎么去做?该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思考,也许更是弥足珍贵!或者,它指给了我们一个想要努力的方向!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