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梯形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2 21:03:40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理解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四年级人教版梯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在观察思考、操作和推理的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好学、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品质和理性精神。本节的.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是梯形的复习课,学生在初二、初三已经学习过,对定理的证明及梯形的题型中辅助线的添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自主复习中首先设计了考点链接,将梯形的相关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课前热身中通过三条题目把梯形的有关辅助线融合在其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自行解决。自主复习中的题目课前批改掉,学生有疑问的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在课上只针对典型问题作点拨。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品质。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便于教师课后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对复习不到边的地方进行补救,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复习方法合理,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思想。教学中追求实效,强化方法的引导。简单问题学生直接回答结果,较复杂的问题老师突出注意点。多给学生创造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极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试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时加强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们做了什么?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5.反复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6.谈谈你的幸福观。

7.分角色朗读。

作业布置: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10*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三、交流讨论。

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是重点。)。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老师做简要点评,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下面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个青年(医生):幸福是给病人治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第二个青年(消防队员、花匠):幸福是勤勤恳恳工作,劳动没白费。

第三个青年(农民):幸福是耕地种麦,养活了许多人。

智慧的女儿:幸福靠……。

老师: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档为doc格式。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专题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可真阴冷啊,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那你们认识天气符号吗?我们一起来看下。”(过渡到本课教学)。

2.出示2018年10月杭州市的天气情况图。3.猜一猜图例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

4.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

示出来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

(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出示各种方法,指名说一说各种方法的特点,对比后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二、指导探究:1.出示课本条形统计图。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我们一起来看看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条形统计图除了均匀涂色以外,还可以画斜线。(演示)2.完成p95页做一做。出示统计表。

请你根据这个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提示:涂统计图(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画斜线)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三、巩固提高1.完成生日统计图。

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四、拓展提升。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指名回答。出示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分组活动,出示三组题目,说明活动要求。

第一组:统计喜欢的运动项目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

小组选出统计员和记分员,统计本小组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展示评价作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

六、作业布置:p100.1。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专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试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告、军、义、失”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感悟九色鹿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美丽、善良和勇敢,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重点:会写“告、军、义、失”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九色鹿图。

3、《魔笛》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创境引新。

1、猜谜激趣,引入课文。

2、出示课件,演示一至四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赏。

3、指导学生说说九色鹿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来告诉你”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读懂的内容及读后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3、全班集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重点读议:

(1)猎人为什么要带人去捉九色鹿?

(2)对猎人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5、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如:指名读、范读、赛读、评读、齐读等。

(三)质疑释疑,自主探究。

2、课件演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3、指名读九色鹿对国王说的一番话。

4、听了九色鹿的话,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组织开展“我来请教你”的活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师梳理后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

6、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

(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

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汇报交流。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课件演示全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赏。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

3、师归纳小结。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告、军、义、失”,指导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认识新偏旁。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4、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教师示范指导书写,边写边提示要领。

7、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8、同桌相互欣赏评议所写生字。

9、师展示优秀作业,小结写字情况。

(七)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魔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观察图形。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

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试商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商是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除的顺序、试商的方法与商一位数的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计算复杂了些。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1.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我结合海宁创卫实际,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境图设置教学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把计算教学融入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并自然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除法及商是一位数的两位数除法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笔算除法的直接经验。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商是一位数及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正迁移,沟通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笔算方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商是两位数除法中遇到的新问题。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商是两位数除法的方法猜想,再放手让学生实际尝试、探讨笔算方法,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出题、做题、讨论,在观察与比较中归纳两位数除法与一位数除法的异同点,进一步明确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从实质上把握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迁移类推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渗透环保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商的最高位的确定及商个位“0”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可以怎样列算式?

2.估计一下,大约等于多少?它的商是几位数的?

3.和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吗?(揭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1).猜想方法。

(2)学生尝试笔算。

(3)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反馈讨论,明白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引导:先算18除什么数?

商“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研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例(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可以怎样列算式?

(2)判断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也是两位数)。

(3)列竖式算一算,边算边思考:计算时和刚才的一题有什么不同?

反馈交流。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

(4)不列竖式,判断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分小组算一算。

136÷8584÷26319÷53845÷21。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异同。

(1)小组活动:各写一道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请同桌做一做。

边做边思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点和不同点。

小结。

(三)我来练一练(机动):762÷63=234÷26=。

(四)课堂总结。

四年级英教学设计人教版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同学们齐读课题,家看。

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什么,读;

师: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要问的呢?

师:嗯,同学们真不错,请你读句子;我常常想,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以作者杏林子开篇就提出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出示课件)(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2、师:现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怎么办?

3、师:谁敢来读?那么作者笔下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听几位同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3、师:谁回答作者笔下的生命是指什么?(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4、师: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主要写的是谁呀?(飞蛾)写它怎么样呀?(在强烈的求生)希望其它同学都能像他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求生的飞蛾)。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不屈生长的瓜苗)。

5、师:这位同学挺聪明,刚才学习的方法,他马上就会运用了。

6、师:下面同学们自由地读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然后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沉稳有规律的心跳)(创造无限的价值)。

7、师总结:我们初读了课文,这美美的散文被我们浓缩成为了一首小诗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诗)。

三、品读课文,理解积累。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师:现在让我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求”生的?(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飞蛾在强烈的求生?

(挣扎、鼓动)。

3、师: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谁来读?

(指名读)。

4、师:我感觉你在跳动,而不是跃动,谁再来读?

(指名读)。

5、师:从“跃动”这个词中,老师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齐读)。

6、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这只被人捏在手里的飞蛾,你们命悬一线,你会说什么呢?

7、师:面对这只强烈求生的飞蛾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呀?(生:震惊)。

8、师:来,读出作者的震惊,读出你的震惊。(生读)。

9、师:同学们,标点可是无声的语言,读出感叹号表达的情感,谁再来读。(生读)。

10、师:作者震撼了,她在想什么?(出示课件:心想--)。

(学生说话训练)。

11、师:课件图片展出,讲解杏林子的经历。

第一个宝贝就是: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第二个宝贝是:联系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结学法:同学们看,刚才我们怎么学的呀?抓住关键词感受飞蛾求生的欲望,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哪些关键词体现了这一点?(点学生回答)。

1、师:你感受得很真切,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这句话。

你感受得很深刻,也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你感受得很强烈,也请你来读。

(生回答:冒出、冲破、仅仅、竟然)。

2、师:每个字每个词都在诉说作者的心声啊!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品味到瓜苗的不屈,瓜苗的顽强,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屈,读出顽强。

3、师:瓜苗仅仅只是想活下去吗?(板书:不屈向上)。

4、师:作者看见这不屈生长的瓜苗又想到了什么呢?

5、师:我们又一次运用了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品读。

6、师:听香瓜苗对作者说了什么?

四、总结。

同学们,小瓜苗如此的顽强生长,那怕仅仅只有几天的生命,但它还是活得如此的光彩,如此的坚强,是啊!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同学们,生命成可贵,我们生命得继续下去我们要使我们的生命活得更精彩,请同学们就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去学习下面的课文,下节课老师再来和你们一起研究我们的生命。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求生的飞蛾----珍惜。

不屈生长的瓜苗----不屈生长。

沉稳有规律的心跳----。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同学:(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同学: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干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同学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平安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同学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协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同学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需要)。

3、同学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同学们兴趣,都迫不和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同学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同学发展实际,“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身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同学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同学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同学看,让学得较快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同学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同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干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胜利阶梯”为载体,提高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胜利阶梯”强化我们同学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同学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同学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同学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胜利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同学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同学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布置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同学自我表示的能力。同学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同学就解下自身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身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小朋友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回顾商不变性质)。

1.小故事:猴王分桃。(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ppt课件演示)。

(1)7.53÷0.3=()÷3;。

(2)300.3÷1.43=()÷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师由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情境图。(ppt课件演示)。

提问:图中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将例4补充完整,明确条件和问题。

(1)教师补充条件: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0.85m)。

(2)用ppt课件补充其他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4.明确解答方法。

(1)学生独立列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7.65÷0.85。)。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师: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的意思。

师:怎样地看?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

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自然段。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

(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作业。

写写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阅读中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有所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回忆已学古诗词,说说对词这种体裁的了解。

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1.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2.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下一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其实,这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读通,读出节奏和韵味,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更是通过朗读、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2.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词意。

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

2.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借助文本和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样始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人人有机会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凭借课件进行小结,使学生释疑,从而升华主题,领悟诗情。

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出示课件)。

1.配乐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2.配乐有感情地背诵,感悟意境。

3.

4.欣赏歌曲《渔歌子》这部分设计了“读、背、找、唱”四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前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了解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查漏补缺。最后那优美的歌声又让学生情绪高涨,身心都体验到了最佳的轻松感、愉快感。

评价对象:_________。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

(60-0)。

坐姿端正养成良好习惯。

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认真专注,敢于表达。

能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善于与人合作。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检查课时目标达成情况。

理解诗词意思并会背诵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评价。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校内示范课,所以,在备课时我百般研磨,精心设计,力求精益求精。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这节课亮点频出,高潮迭起。教学过程中的想象画面片段写作、师生唱和《渔父歌》等环节的设置,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将古诗词的美解析得淋漓尽致,而且升华了文本内涵,引起在座师生的情感共鸣。授课效果极佳,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xiao/。

[渔歌子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目的:1、能知道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来提高跑的速度。

2.了解游戏方法、规则,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能主动参与练习,体会速度感和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教学内容: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布置本课内容和要求。

2、准备活动。

3、站立式起跑练习。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学内容:。

一、50米快速跑。

1、重点:能做出50米快速跑的全程动作,做到动作自然、放松、快速。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站在四根跑到一端,教师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1、学生听口令跑。

2、听口令追逐跑。

要求:认真、跑直线。

次数:2时间:5分钟强度:中。

二、计时跑(游戏)。

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和灵敏、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站立式起跑的50米快速跑计时比赛。

2、教师口令指挥。

3.规则:第一名为该组获得1分,最后以得分多的为胜队。

教师活动:1、学生听口令做,四人一组。

2、要求:动作协调、认真刻苦,跑自己的跑道,要为集体争光.

次数:3x5时间:16分钟强度:强。

教学内容:1、放松2、课后小结。

达成目标:通过放松运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放松的效果。

教师活动: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听口令、音乐做组织:体操队形。

新人教版梯形面积教学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如:一部分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蕴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经过课堂小结的点拨,使得这一教学效果尤其明显。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问题:

这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地方看出来:一是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种转化方法,但是小组代表上来向全班交流时却只说了一种转化方法(另一种是另外的同学补充的)。难道他们组就这一种?还是他只说了自己的方法,而没有交流到本组其他同学的方法?第二点是在小组操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与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这么看来,显然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效性是相当不理想的!那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我想主要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住时适时的加以点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人教版梯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同学们这块地是什么图形啊?

生1:这是一个梯形。

问:要想求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须先知道梯形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铺垫孕伏。

组织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及过程,

重点突出旋转、平移、割补的数学思想。

(2)、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至6名学生,每个小组发给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梯形?

生3: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协作能力最强!

2、教师用课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汇报给同学听,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最后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每一次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结。)。

生4:(3+5)42=16(平方厘米)。

生5: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5+3)42=16(平方厘米)。

生7:(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5+3)(42)=16(平方厘米)。

生9:(3+5)24=16(平方厘米)。

生10: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一、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研究,王老师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探究内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王老师让学生动手检验对边是否平行,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时王老师做了适当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有了选择性的学习。

三、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王老师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田径分为二大类:()和(),田赛比的是()和();径赛比的是()。

2、田径包括()()()()等技能组成的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

3、武术的基本步型:()()()()()。

4、“两课”:()、()。

5、世界第一体育运动项目是()。

6、篮球比赛每队上场()人;足球比赛每队上场()人。

7、前滚翻时,头部着地的部位是()。

二、选择。(每空5分,共25分)。

1、下列口令中没有预令的口令是()。

a、稍息b、向右看齐c、向后转。

2、体育锻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是靠()来补充。

a、水b、脂肪c、糖。

3、我们每天做的眼睛保健操共()节。

a、3b、4c、5。

4、人的身体中最长的管道是()。

a、血管b、大腿c、后背。

5、奥运五环中,黑色代表()。

a、亚洲b、非洲c、美洲。

三、判断。(每空5分,共25分)。

1、掷远的时候出手的投掷物要高于肩()。

2、全身骨骼的重量占体重的1/6。()。

3、人的身高和体育锻炼没有关系。()。

4、人的全身共有206块骨头。()。

5、掷远是从近处向远处投掷。()。

四、问答题。(10分)。

1、整理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