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案(实用23篇)

时间:2023-12-17 21:05:08 作者:琴心月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供大家参考借鉴。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课本13页第4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第15至17页例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2+6,4+5,7+8,23+45。

编题后汇报.(要求生一口气多报几道)。

4,选择连续进位算式,思考它有什么与众不同。

二,新课展开。

师选一题连续进位的算式:98+25。

小组合作要求:。

1,独立计算,算好后想想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

2,小组长组织同学交流计算过程.

4,小组准备派代表汇报展示.

师:汇报时其他组讲过了就不要重复.

(1)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方法,以98+25为例。

方法1:98+25=90+20+8+5=110+8+5=118+5=123。

方法2:98+25=98+2+23=100+23=123。

方法3:98+25=25+5+93=30+93=123。

方法4:98+25=(90+20)+(8+5)=110+13=123。

方法5:(竖式)。

师:请大家静静地看一看,你看懂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竖式计算的方法,谁看懂了,是怎么计算的。

师:第五种方法和上面四种方法的哪一种联系比较大,你是怎么想的。

(2)师:你们组出现了哪些错误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谢谢你们组的温馨提醒.通过你们组的错误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三,巩固新知。

神秘的数学密码。

指名生汇报:第3题,你能用一句话来概况出所有的情况吗(6-9)。

3,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贝贝98元晶晶85元欢欢76元迎迎69元妮妮35元。

1,小明带150元,可能怎么买。

2,你还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总顾。

静静地想一想:。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问题的。

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我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多位老师已经上过,因此对整个教学结构及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但当自己上时,还是感觉教案与课堂存在差距.最明显的是学生编题时的能力.不过,今天上了这一节课,觉得在这几方面还是认同这样上的:。

一,本来设计观看主题图和统计表以及进行环保教育后,直接出示课本的问题:中国特有的爬行类和鸟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曾经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如果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问题,学生将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们的重点不是学生会不会提问题,而且表中的数据只有98和25的加法利于点出本节课连续进位加法(一)的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没有利用主题图,而是让学生编题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

二,通过找与众不同的算式,得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有部分学生找不到有什么区别,但是有部分学生能找到,通过这部分学生的带领,全班同学意识到了98+25要进2次位,23+69只进了一次,我就顺势推舟:而且这两次进位是怎样的有个别学生答出:是连续的.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连续进位加法,与二年级学习的进位加法相同吗"学生顿时明白了,原来二年级学习的是一次进位加法,现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就不会觉得怎么总是学习进位加法,对二三年级的计算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条理性,为日后的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89。

55。

+

4

34。

9

+

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文档为doc格式。

[组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40+250+320+560+150+440+3。

(2)40+2050+3020+5060+1050+40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让学生在紧张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首先,让学生通过数字与数字、数也数的搭配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其次,在解决例题时,我没有像教材那样规定学生用惟一的竖式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多种算法的.研究,并有意充分展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时加强对比与反思,从而在这些算法的求同比较中获得对算理本质的认识――那就是把两个两位数进行分拆,再按相同计数单位相加,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此外,练习设计追求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充分发散思维;第三,通过多层次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作出积极的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潜能,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教学过程的开放,带给学生宽松、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就显得非常有个性化。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教学的难点。

由于竖式的用法在以前的学习中部分孩子已经接触过,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时自己列出算式,然后让生对自己列的算式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到“为什么个位上满十后向十位进一”这个问题。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为什么要向十位进一,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这一环节,让生通过摆小棒体会个位上满十后向十位进一道理。接着又用课件展示在计数器的一个数位上不能拨出10个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其中的满十进一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时学生再进行相应的联练习。用火眼金睛那道题让学生明白进位的重要性。再用章鱼那道题巩固孩子的计算,达到巩固重点的目的。从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孩子掌握了,只是有个别孩子粗心出现了错误。但有个别孩子不是错在不明白算理和计算方法上,而是出现看错数、看错运算符号等问题。可见,他们有多粗心、马虎。

这节课优点是环节设计的比较巧妙,环环相扣,能够很好的连接学生的思维。本节课的缺点是教师的语言缺乏发感染力,没有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为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好,所以我也没有太高的热情,导致这节课给人感觉气氛不活跃。

从教学知识上讲本节课的缺点是没有强调进位的1应该写在十位数字的右下角。而学生大部分写在十位数字的下面,若写的太大了就成了第三个数字。

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忽略了学生现在的接受方式一般是直观再抽象,所以一些同事建议把列竖式放在摆小棒的后面,同事们说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这与我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我本来是想用摆小棒和用计数器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但是同事们都理解为是竖式的书写打下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我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希望以后把好的地方发挥到极致的境界,把缺点降到最低的程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在万以内的加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计算教学总是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避免这一点,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课就从学生熟悉的关于中国特有动物的统计表中获得数学信息,产生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使学生感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来学习新知。

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已学过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本课通过对旧知的回顾,激起了学生对加法计算法则的记忆,再引导学生采用尝试、讨论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针对计算的枯燥,在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做计算的兴趣。

一节下来,我发现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学生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发生忘记加进位1的情况,造成错误率较高。所以除了提高练习的强度外,还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提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69×51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板书设计。

(1)12×31=372(千克)(2)31+30=61(天)。

12×30=360(千克)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新课开始,我借助排队的情境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情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此,学生可利用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通过课件摆小棒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的空间里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心算的基本方法。除了我们学过的计算方法外,还有同学想到了用竖式解决的方法,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

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更直接的获取新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位值表、课件。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1)30+20=508+5=1350+13=63。

(2)38+2=40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38+20=5858+5=63。

(4)35+25=6060+3=63。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3、探究不进位乘的计算方法。

参加人教学准备第一教案。

(个案)集体修改意见。

(共案)个性意见。

(特色教案)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今天谁来作客了――。

今天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口算。)。

笔算题是:

13203。

+13+6×2。

ddd―――――――。

口算题有:

2×43×31×56×25×87×9。

40+4030+30+3020+20+20+20。

8个十是()10个十是()15个十是()56个十是()。

(学生分别一一作答。)。

师:大家口答的很好!我们再来看一看,黑板上三位同学做的对吗?

生:对!

师:这些题目答案中的6都在哪一位上?

生:都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6都表示多少?

生齐答:都表示6个一。

师:对。那这里两个2又表示多少?

生1:这两个2都在十位上。

生2:这两个2都表示2个十。

二、【学习例1】。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

大家看――大象在干什么?

生: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呢。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呀?

生:3头。

师:每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先数一堆是10根,两堆就是20根。

生2:我用10×2得到20。

师:想得都很好。大象到底运来了多少木头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我用3×20。

生2:我用20×3。

生3:我用20+20+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种方法,也就是“乘法”。(板书)。

那这题20×3等于多少?

生(齐答):是60根。

师:哦,那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呢?

生1:我是用20+20+20得到60根的。

生2:我是看图上有6堆,每堆10根,就是60根。

生3:我先想“二三得六”,再把那个0加上等于60。

生:我是这个0先不看,乘出来后,再把这个0加上去。

师:用这种方法想时,先不看0,也就是先算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再在6后面写0。

师:请看屏幕,又来了一些大象,现在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1:一共有5头大象,我用20×5。

师:可以的。20×5又等于多少呢?

生1:等于100根。

师:那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1:20+20+20+20+20,结果等于100根。

师:不错。有没有同学跟他的想法不一样?

生2:我是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来算的。

师:哦,用“二五一十”,那这个0――。

生2:先不看这个0,等到乘出结果后再添上去。

师:为什么要再添上0?

生2:先用2×5=10,表示10个十,是100,所以要再添上一个0。

师:像图上这样,如果一共有8头大象,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

生3:20×8,想口诀“二八十六”,再添上0,就等于160根。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喜欢用这种方法来解答。那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生4:我不是这样想的。开始5头大象一共运来100根,后来3头大象又运来60根,这样8头大象一共运来160根。

师:真好!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错啊!

(老师和同学为这位同学鼓掌。)。

师:现在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78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大家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在计算时边做边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计算结果,投影随机显示答案)。

师:好,刚才这四组题都算对的小朋友请朝老师笑一个。

生:(纷纷作笑脸状)。

师:这四组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可以用口诀来算。

生2:每组上下两题都想同一句口诀。

生3: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都比上面多一个0。

师:那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为什么都会多写一个0的呢?

生3:因为每组下面算式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都是几个十了,所以会多写一个0。

师:象这样的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生齐答:能!

师:好的,下面老师出一道,请咱们小朋友来对一道,看哪位小朋友对得快?4×6=24,请小朋友来对一道几十乘几的。

生1:4×60=240。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对?

生2:40×6=240。

师:很好!其他同学想对吗?

生齐答:想!

师:请同桌一位同学照老师那样先说一道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另一位同学来对一道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然后把答案算出来,同桌之间交换进行。

(全班学生同桌互动,分别举例、计算,老师深入小组参与互动。)。

三、【学习例2】。

师:同学们,请看――猴子也来到我们中间啦!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生1:有两只猴子在采桃,

生2:一只猴子采了14只,另一只猴子也采了14只。

生3:14只桃子都是10只放在一个筐里,还有4只放在另一个筐里。

师:那么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1:14+14。

生2:14×2。

生3:2×14。

师:那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呢?同桌间可以商量一下。

(学生交头接耳进行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出结果的的?

生1:我是用14+14,得到28的。

生2:我是看图的.,右边筐里一共是8个,左边筐里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

生3:我是用乘法来想的,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4: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14是2个7,乘2后就是4个7,四七二十八。

师:哦,你这种想法真好!

(全班学生为生4热烈鼓掌)。

师(指着屏幕):刚才有位同学说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

生:是图上右边的那两个筐里的8个桃。

师: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子就是算什么呢?

生:10乘2等于20。

师:刚才我们先算了个位上的,再算了十位上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生:相加。

师:是啊,要把右边筐里的和左边筐里的桃子都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的桃有多少个。

(师逐步板书如下:)。

14。

×2。

8…………4×2=8。

20…………10×2=20。

28……………8+20=28。

师:象这样一种算法,我们称之为――。

生齐答:用竖式计算。

师:对,是一种用竖式进行计算大方法,象这样的算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齐答:想!

师:好,请大家拿出自备本。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23×2,11×5,31×3。

(请三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31132。

×2×7×3。

――――――――――。

676。

207090。

―――――――――――。

267796。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的竖式。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你观察很仔细。

(师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

生2:第一次乘下来都得一位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两位数。

生3:我发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整十的数。

生4:我发。

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教案

(4)尝试用竖式计算24×9。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书写。

(5)汇报评价。跟以前学的计算有什么不一样?(个位满几十进几,十位又满几十进几。)你们算得对吗?(与估值进行比较,看是否在估值范围内。)。

板书:连续进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说学生】。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已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实物计算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趣,复习引入。

1.口算。

40+20=40+2=50+30=50+3=。

2.口答。

(1)7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

(4)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师:挑战成功,去森林公园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巴车和小汽车。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提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师: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45+30+3。

提问:四道算式中,我们已经学过了30+3,结果是多少?(30+3=33)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余的几道算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45+3。

提问:会算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算一算呢?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同桌合作学习。

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摆在哪一边?

把3捆根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单根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提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48)。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成48)。

方法二:口算、数的组成。

提问:如果不用小棒,你会算吗?谁来说一说。

先算5+3=8,再算40+8=48。

归纳算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和口算,都得到了45+3=48。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先算了什么?(都是先算5+3=8,再算40+8=48。)。

2、教学45+30(幻灯片7)。

45+30会算吗?自己尝试着做一做。你是怎么算的?

你能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问:3捆小棒为什么要摆在这里?(先算…再算...)。

小结:先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在一起,就是7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75。

3、优化算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4、对比总结。

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板书课题)。

提问:45+30和45+3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引导:45+30先算的是40+30=70,再算70+5=75;而45+3先算的是5+3=8,再算40+8=48)。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我们首先去大森林的小动物家,要想见到它,需要把它们出的题算对,你能做到吗?(生答:能)你能说说35+4和35+40算法有什么不同吗?(35+40先算的是30+40=70,再算70+5=75;而35+4先算的是5+4=9,再算30+9=39)。

2、接下来请你当一名小法官,判断小兔子算的对不对?

4、品尝胜利果:狮子王送给我们一个魔力大苹果,苹果上有个数是58,只要我们随便说出两个数相加结果是58,魔力大苹果马列上就变一个大苹果出来,让你品尝。

5、生活中数学:

师:森林公园的游玩就要结束了,今天,有哪些女生和男生参加了?(生答)你能提个问题吗?请你在本上解答出来。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课后请每个同学象聪聪一样去找一找,看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3+2+4=。

10+80=8-5-2=。

30+70=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9-4-3=1+3+4=8-2-6=。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3=8,再算40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

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4530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75。于是,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由于学生的计数器上没有标明数位,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用水彩笔补上,但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也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看来,让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我又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直接在4捆下面摆了3捆,下面的学生也随即附和。当时,我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没能展现一个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不够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生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生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生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算法?

组一:口算。

组二: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

组四:用计数器。

……。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交流:……(有的'用口算、有的列竖式,大部分都是用列竖式的方法)。

生:做对了的同学请把你的本子高高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发现好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下面就通过自主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做得怎么样!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生二:我懂得了与小伙伴合作;

生三:我受到了表扬;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另外我在练习的设计上进行了改变,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了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我认为这种开放式分层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值得继续发扬。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28+1050+74+20。

20+3060+2080+1050+40。

2.口答:

(1)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3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4)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3.30+40+6=4+3+5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再次出示算式:30+2,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我们学过的知识.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你们会计算吗?知道计算方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2.教学:34+2=____.。

(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4人一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结合实物这样回答:

也可能结合算式这样回答:

先把个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变,个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观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4加2呢?(因为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6个一,是6)。

板书:

接着,可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把34分成30和4,先算个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变式练习.。

试算:2+34=____(板书:2+34)。

师: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34+20=____。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

3.教学:34+20=____.。

(1)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4根,右边摆2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2)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师:34+2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4,得54)。

板书:

(3)变式练习。

试算:20+34=____(板书:20+34)。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然后老师再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三)巩固反馈。

1.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43+50=。

2.口算:(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2+64+53+2。

35+392+64+253+72。

25+32+653+4644+4。

25+3020+6530+4644+40。

3.接力比赛.。

以一张卡片为例,题目为:

36+205+4317+40。

50+248+3133+6。

4.在教科书上做p.49做一做的第1,2,3题.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练习的设计中出现44+4和44+40一组式题,再次强化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已经好几年没教低年级了,一走进教室,第一感觉是孩子们好小啊,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要费很多力气来组织课堂,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安静。可见平时老师特别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

特别听了孟老师上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些收获。

一、注重算理讲解,用多种形式探究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孟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二、注重习惯的养成。

每次动手操作完都叮嘱孩子收拾好学具。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特别注重语言规范的指导。另外,在新授结束时,让学生闭眼回顾本节课内容,这是一个整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板书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我的一些反思:

一、时间在调控一下,两个例题详略处理,一个精讲,一个略讲,这样有层次性,就留出了练习的时间。

二、教师可放手多让孩子说一说,教师引导的话较多,根据课堂孩子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请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直接说出了算式,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追问孩子这是求的什么,问题就直接出来了。

三、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由简到难,在练习中巩固算理,学生掌握会更牢固。

[组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1页《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