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自查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5 07:50:10 作者:紫薇儿

自查报告的撰写需要真实客观,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说明,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了解自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思路,同时也能够借鉴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希望能对大家写作自查报告有所帮助,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平,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政府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近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1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政府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力县内涵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为此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发展应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内部挖潜、外部招商”为重要途径,以良好环境为根本保证,努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壮大工业综合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实力县”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实力县就是要把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是事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工夫用在落实上,促进县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二是优化环境。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特殊的事情,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理、保姆式服务、封闭式管理”的服务,帮助企业把围墙外的事情做好。三是明确奖惩。县政府列出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品牌提升、税收贡献、人才引进等奖项,鼓励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xx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近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平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政府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平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习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20xx年我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整合优势,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镇20xx年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情况汇告如下:

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12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6%;产品销售率达到99%;两项资金占用比例按年度完成任务,按时拿取发放县工业经济快讯。实现财政收入9000万元;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工业投资方面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23.98亿元。签约资金61.58亿元,到位资金53.64亿元,是年度计划任务的5.36倍;其中投资亿元的项目4个。预计20xx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

20xx年,我镇在20xx年的基础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分别是东营永志工贸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东营恒强防腐有限公司,减去了东营胜台化工有限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1家。我镇产值过亿元企业新有3家,分别是东营金氏化工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责任公司、东营曦光工贸有限公司。新增过10亿元企业8家。我镇的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委确立为山东省第二十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xxx新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3。98亿元,过亿元的项目主要有:山东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年产7000吨新型石油助剂项目;山东鸿基石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新上球馆、常压容器、野营房生产加工项目;宝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上投资1。5亿元的表层耐磨堆焊项目;山东万通集团垦利金顺油品项目投资12亿元;这些项目将成为我镇园区的新生工业力量,助推我镇的工业发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做大做强振镇域工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镇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纳入富民强镇的大局之中,确立“工业强镇”战略,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郝家镇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发展项目,落实发展目标责任。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工业经济环境的营造,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配合抓的工作局势。同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使郝家镇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镇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业经济力量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工业经济规模与胜坨镇、县开发区相比依然规模较小,分散单一,支持带动作用不足,发展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地,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镇将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意识。委托招商,突出优势,以优势产业为载体,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无污染项目,为郝家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条件。三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政策导向,完善相关优化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营造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四是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大力营造创业者可爱、纳税者可敬的浓厚氛围,鼓励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发展百姓经济,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放大效应,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引导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嫁接,有效拓展项目源,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全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xxxxx人民政府。

xxxx年xx月xx日。

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力县内涵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为此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发展应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内部挖潜、外部招商”为重要途径,以良好环境为根本保证,努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壮大工业综合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实力县。”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

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实力县就是要把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是事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工夫用在落实上,促进县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是优化环境。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特殊的事情,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理、保姆式服务、封闭式管理”的服务,帮助企业把围墙外的事情做好。

三是明确奖惩。县政府列出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品牌提升、税收贡献、人才引进等奖项,鼓励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兴区”战略,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区工业企业积极抗震救灾,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现就我区今年1—5月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运行情况。

在一季度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增速强劲。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62.4%;预计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2.9%;全区有10户企业产值增长率达50%以上。

2、销售势头旺盛。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41.3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5%;工业产销率达96.3%;26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户同比增幅达60%以上。

3、保持盈利趋势。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预计实现利润102万元,同比下降3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3%。

4、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投资45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技改投资4800万元,同比增长9.8%。

5、运行质量提高。新产品产值率完成14.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7%;实现技术创新投资200万元,同比增长1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

(二)主要做法。

1、抓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对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工业经济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二是建立了区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制度。

2、抓经济运行,加强生产调度。一是坚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制度,做到每月分析、季度小结、半年总结;二是加强对电、煤、油、汽、运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

3、抓重点项目,增添发展后劲。一是重点推进工业技改项目。鑫锐齿轮、惠昌食品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龙头食品公司面粉生产车间建设工程已完成90%,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二是抓新建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华川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新上医药用氧生产项目已启动建设;成功引进江苏协利达精密电子公司巴中公司落户巴州;招商引进四川顶尖伟业建材公司来巴投资兴建超微细粉水泥生产项目,预计投资60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

4、抓环境建设,支持企业发展。一是调整充实了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工业发展资金从xx年年的250万元增加到的300万元,落实兑现了xx年年度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工业技改项目。三是制定了工业发展奖励办法,表彰奖励了xx年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四是在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协调银企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抓抗震救灾,恢复企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克服各种困难,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到5月底,全区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原料需求矛盾突出。一是生猪、蚕茧、中药材等原料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蚕茧等原材料主要在外省购买,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原料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

(二)工业投资不足。1—5月工业投资不足5000万元,投资额度远低于发达地区和省内其它地区,抑制了工业发展。

(三)工业原辅材料及燃料全面涨价。目前,工业企业面临钢材、棉花、粮油、生猪等原材料大幅涨价,运输、煤炭、燃油等价格持续攀升的不利形势,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

(四)重点国企改制困难。罐头食品公司、茧丝绸总公司、印制公司、制药厂、中药材公司等企业因改制资金缺口大,导致改制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现有技改项目。以工业技改为重点,切实抓好龙头食品面粉生产线、宏润畜产品公司硫酸软骨素技改扩能达产、永益茧丝公司良桑基地建设及锅炉技改、鑫锐齿轮公司汽车后桥锥齿轮扩能技改、东阳食品厂蔬菜深加工技改、惠昌食品公司良种猪基地建设及屠宰场扩能、华川气体有限公司医药用氧生产、盘龙滩畜产品加工厂精炼油车间技改、百顺中药饮片公司中药栀子系列产品开发、红叶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卫生材料生产gmp达标及达产1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二)抓好新建工业项目。坚持以扩大工业发展增量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胡婆婆食品厂在市工业园征地新建食品生产线、方圆环保科技发展公司新上农地膜生产线、普瑞制药公司新上中成药软胶囊生产线、巴中冷冻厂新上午餐肉及蘑菇蔬菜罐头生产线、德润服饰公司新上床上用品生产线等项目的全面投产。

(三)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规模的有效渠道,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不断引进优势工业项目和企业。要重点抓好江苏协利达精密电子公司巴中公司新上电器连接线生产项目、四川顶坚伟业建材公司投资兴建超微细粉水泥粉磨生产线、成都三电公司投资兴建中高档电缆生产线等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如实上报灾情,认真搞好工业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积极帮助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和制定重建发展规划,加强工业生产要素调度,保证企业在灾后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业目标任务。

(五)抓好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抓好茧丝绸总公司破产清算启动工作,加快制药厂、罐头食品公司、飞霞实业公司等国企改制进度,认真处理好已改制结束企业的改制遗留问题,对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加快改制终结审计验收工作进度。

(六)抓好环境营造工作。一是抓好市区共建工业园区工作,建立健全园区新的运作机制,切实解决我区工业发展的用地难问题。二是认真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工业发展资金、工业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于20xx年初纳入xx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是xx县“十二五”规划建设的“一区四园”(竹园经济开发区、川浙合作产业园、xx县石材产业园、xx县小企业创业园、xx县食品产业园)之一,是xx“三园一村”(茶博园、绿色蔬菜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园和新村)产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00亩,其中,一期规划和建设面积150亩,规划企业10家,标准化厂房设计和建设5万平方米,办公用房0.4万平方米,20xx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入驻9家,主体完工6家,落成投产3家。主要是加工食用菌、中药材、蘑芋等农产品;绿茶、银杏茶、核桃、橄榄油等林产品;腊肉、蜂蜜等畜产品。还有一家电子商贸企业和集配中心。

我们把营造优良的环境与建立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工业领导小组,设立企业办公室,指导、协调、服务园区建设。制定完善了《xx乡关于加强生态工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好对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畅通领导干部和企业、业主的联系沟通渠道,乡党委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建立xx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家企业。

一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指导,发展党员、团员,帮助企业更好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联系点建成党建示范点。

二是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班子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协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协助联系企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定期对接制度。乡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对接会议,广泛征求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班子成员联系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目标,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管理指导农业,以工业龙头带动农业,以工业效益支持农业,政府搭台,统规自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上,乡政府向交通局争取资金60余万元,完成园区中道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全面完成,能保证落户园区企业用气需求。

二是运行机制。“1+4”机制。“1”就是在xx乡党委下设园区大党委,统一领导和指导园区建设和管理。“4”就是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三是主要成效。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各类农产品0,5万吨,实现产值2个亿,利税0.43个亿。企业自建生产基地0.37万亩,带动生产基地3.64万亩,带动农户8264户,促进农民增收5000万元;安排就业和转移人员2300人。园区的创建,既有力地疏解了县城功能,又有效地实现了xx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聚合,又大大推进了xx城镇化建设,是xx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企业带动的新模式。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不仅运用了新的思想,而且开辟了发展的新道路。

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待各方的关注解决。

本文就工业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运筹思想;经济管理;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其经济管理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是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的先决条件。

就总体而言,所有工业企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期阶段在管理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归结起来有三个大的方面: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旧迎新;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为工业企业注入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带来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1)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业企业的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的存在,除需要基建设施和工作人员让它运转起来外,还需要一种理念,这种思想就是存在的支撑力量,相当于建筑中钢筋的结构框架作用。

(2)如何深入改革工业企业的经济管理,促其高速发展。

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受益匪浅,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很多旧的思想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严重阻碍了前行的进度,其中当然包括起着灵魂作用的经济管理模式。

在变化之中得以生存发展的永远是两部分人:一类是预知变化,提前发起革命的人;另一类便是看到变化,迅速接受新思想,进入变化狂潮中的人。

归根究底就是那些能够推陈出新的人,留下,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淘汰。

(3)如何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会带来企业的扩大发展,还会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同时,备受关注的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会得到缓解,一举三得。

二、解决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具体措施。

(1)运筹学对工业企业的管理机制的指导作用。

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独特可行的管理思想。

一是运筹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互相合作的原则。

运筹学必须能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这门学科的工作人员能及时联系实际,与实际工作者勤于沟通。

促其发展的原则。

运筹学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只有激发促进他人的想法的前进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互相促进的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运筹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等可以互促发展,共同进步。

宽广全面的原则。

实际中需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广阔全面。

平衡发展的原则。

能够平衡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等,促进持续发展。

二是运用运筹学的具体步骤。

观察问题的周边环境,分析得出它的限制条件,最终提出问题。

通过语言描述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包括限制条件,因变量和目标方程的确立,再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建立出对应的运筹学模型。

确定其中的各个参数,选定模型的求解办法,得出最优方案。

运用灵敏度分析方法,通过检测求解过程的步骤和现实符合程度得出各个参数的修正系数。

(2)推陈出新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发展。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远远滞后于它的发展速度,还有少数企业拥有较先进的制度,但发展规模和环境却与制度不能相适应,这种管理制度与发展进度的不匹配,最终只会带来浪费资源这样的后果,甚至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先见之才,内部管理与控制缺乏,更缺少战略与危机管理的理念,致使全面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这样,推陈出新就必须被提上日程来。

一是改革经济管理理念,倡导创新之举。

在企业中,全面创立一个改革推新的新环境和氛围,形成创新之风,使企业的创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是改革经济管理制度,促进进度与制度的协同发展。

实行企业内部全部员工共同参与经济管理决策这样的举措,同时进行制度创新,软化管理,实行更加人性化的政策。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全面管理。

变革财政管理模式,有效制止资金的外流,使财政部门切实起到控制和制约的作用,使得内部管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工业企业的发展现在面临众多挑战,将来必定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问题。

确定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倡导经济管理的推陈出新,坚持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全力关注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狄贵文.论企业的管理创新[j].北方经贸.(12)。

[2]尉金珍.浅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j].中国机电工业.(8)。

[3]周小兰.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j].企业经济.2009(2)。

[4]孙守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m].北京:求是出版社.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于20xx年初纳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是**县“十二五”规划建设的“一区四园”(竹园经济开发区、川浙合作产业园、**县石材产业园、**县小企业创业园、**县食品产业园)之一,是**“三园一村”(茶博园、绿色蔬菜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园和新村)产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00亩,其中,一期规划和建设面积150亩,规划企业10家,标准化厂房设计和建设5万平方米,办公用房0.4万平方米,20xx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入驻9家,主体完工6家,落成投产3家。主要是加工食用菌、中药材、蘑芋等农产品;绿茶、银杏茶、核桃、橄榄油等林产品;腊肉、蜂蜜等畜产品。还有一家电子商贸企业和集配中心。

二、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优质环境。

我们把营造优良的环境与建立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工业领导小组,设立企业办公室,指导、协调、服务园区建设。制定完善了《**乡关于加强生态工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好对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畅通领导干部和企业、业主的联系沟通渠道,乡党委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建立**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家企业。

一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指导,发展党员、团员,帮助企业更好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联系点建成党建示范点。

二是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班子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协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协助联系企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定期对接制度。乡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对接会议,广泛征求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班子成员联系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园区建设,提升经济质量。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目标,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管理指导农业,以工业龙头带动农业,以工业效益支持农业,政府搭台,统规自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上,乡政府向交通局争取资金60余万元,完成园区中道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全面完成,能保证落户园区企业用气需求。

二是运行机制。“1+4”机制。“1”就是在**乡党委下设园区大党委,统一领导和指导园区建设和管理。“4”就是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三是主要成效。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各类农产品0.5万吨,实现产值2个亿,利税0.43个亿。企业自建生产基地0.37万亩,带动生产基地3.64万亩,带动农户8264户,促进农民增收5000万元;安排就业和转移人员2300人。园区的创建,既有力地疏解了县城功能,又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聚合,又大大推进了**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企业带动的新模式。

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拉动区域经济、增加财税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就地转移劳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加快市场化进程的“助推器”。近期,我们针对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和走访,并对调查中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按照“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壮大中小民营企业,全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县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288户,从业人员45484人,注册资金3.6亿元;共有民营企业1454家(含规模工业),注册资金31亿元,资产总额94.6亿元。

(二)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生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文化游乐等,广泛涉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至年,中小民营企业共为我县群众供给就业岗位99121个,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三)经济贡献不断提升。年,全县新增产值的85%、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剔除规模工业,中小民营企业三项指标所占份额比例分别到达62.8%、64%、59.3%。

二、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程度低,不能到达信贷要求;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对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对小企业“雪中送碳”不足;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而我县民营担保公司至今仅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检查收费频繁。由于近年来我县只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程序进行了规范,少数执法执收部门便把检查收费的重点转嫁给中小民营企业,强行收费、搭车收费,以收费代服务,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多的检查、收费,不仅仅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并且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主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的氛围。有些企业主缺乏合作意识,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合作发展的一面,部分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构成恶性竞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作鸡头,不做风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垄断,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提议。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我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十分有利,只要全县上下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动真格,下真情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就必须能够有一个大发展。

(一)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咄咄逼人,我们必须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和其他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实加强领导,改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构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进取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二)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发展引导。进取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向规模化发展,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规范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程序,参照县优经办对全县规模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模式,将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优经办进行管理,执法执收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和“企业安宁日”制度,并将两项制度的执行情景作为部门和乡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的重要资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县中小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鼓励技术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予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改项目,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奖励基金,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提高有贡献的人员和团体进行奖励。

(三)全力构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建特色小区。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乡镇民营工业小区,构成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二是建专业市场。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对建材、装饰装潢、日用品、农资、家具、电器等商品,划定区域,使同类商品经营向指定区域集中,在全县范围内构成功能较为齐全的专业化市场群体,提高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三是抓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园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到园区中来。

(四)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洽谈活动,引导金融部门把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服务、支持的重点,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贷款供给份额,供给更多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提高企业自我融资本事。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主的金融知识教育,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把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引导企业“走出去”,用好的项目和产品吸引外资,拓宽融资渠道。

(五)全力提升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后劲。要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制订培训计划,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经营管理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自觉加强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注重企业创新,加快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的步伐,加大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消化、吸收和创新技术的本事,提高产品档次,切实增强竞争本事。

文档为doc格式。

工业经济运行的考察报告

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平稳,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稳步”: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6%.

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部工业企业共完成开票销售40.12亿元,同比增长7.69%,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11个百分点(双沟酒业、永达电源、斯迪克新型材料、晨风服饰等6家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占全部开票销售的52%,其中晨风服饰为新增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入库2.59亿元,同比增长58.35%(双沟酒业超5000万元,晨风服饰超500万元、永达电源超300万元、美迪洋皮革超200万元、美伦服装和鑫源木业均超100万元).

3.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我县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塑膜材料五大行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分别为30.88亿元、14.2亿元、15.7亿元、14.5亿元和13.97亿元,同比下降0.39%、11.2%、21.89%、16.94%和29.83%,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80.04%,其中,“2+1”新兴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39.61%(电子和塑膜材料行业增长较快,电子元件、蓄电池和薄膜生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较大,发展势头较好).

4.技改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60个千万技改投资项目、38个工业再造项目和1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4亿元、3.07亿元和4.22亿元,达到序时进度.(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三期功能膜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4栋,安装机器设备12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厂房基础建设.晨风(江苏)服饰有限公司二期服装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7.5万平方米,安装机器设备6000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

全县工业经济在实现稳步发展的同时,部分指标阶段性回落明显,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增长压力不容乐观:

1.市场压力明显加大.国内外市场需求虽略有改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但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剧,部分行业产能发挥不理想,其中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建材等尤为突出,困难企业增多,据统计,1—3月份,全县825户工业企业中,开票销售零申报的有301户,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工业后劲明显乏力.一方面大企业少,支撑作用不强,企业运行质态不高,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开票销售下滑严重,首义薄膜、山诚建材、和昌服饰、油嘴油泵、天然园米面开票销售同比分别下降90.55%、68.16%、56.73%、44.2%和27.19%.另一方面,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烈,对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重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力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坚持增量培育和存量优化两手抓,做好“四个强化“:

1.强化运行预警预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及时掌握情况,努力解决企业突出困难,稳固企业增长基础.

2.强化企业分类培育.一是帮扶工业再造,对38个工业再造企业建立会办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逐一过堂,会办解决,从项目推进、难题解决、规模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帮扶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三是帮扶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助企、要素助企、销售助企和服务助企“四大助企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四是帮扶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全年力争培育60家微小企业进规模.

3.强化产业特色集聚.以要素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为方向,将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特色园区集中,打造特色化、规模化和生态化产业集聚区,增强重点乡镇集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加快入园工业项目建设,提高标准化厂房配套率和使用率.在招商引资、项目争取、要素保障多方面重点支持和保障,促进“2+1“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注重产业链打造、产业树构建、差异化发展和龙头企业培育,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4.强化服务机制保障.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企业问题会办督办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及问题会办会,继续深入开展访企业困难和需求,帮助化解要素制约和走出现实困境的“两访两帮”活动,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的考察报告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211”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销售收入241.2亿元、利税27.9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增长27.2、41、36.2、35.8。二产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6.3,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16.7,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在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七个综合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达到了17.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7,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8家,净增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4家,实现销售收入111.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46.3。其中圣泉集团、海尔电机、供电公司、大化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日月化工、中集车辆等5家企业过亿元。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3家,共实现利税16.85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60.28。

(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62.2亿元,实施项目218项,其中明水大化年产52万吨尿素一期、圣泉集团3万吨/年糠醇扩产等30个大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4.9亿元、利税4.7亿元、出口创汇7390万美元。日月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进行了成功重组,晋煤集团对其增资扩股4000万元,解决了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基础原料问题,实现了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膨胀。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959万元,同比提高33.7和19.7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已完成新产品开发74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3亿元。

(五)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10.9亿元、利税18亿元,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6.3、65.4和64.6。

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产品市场销售分散,集中度偏低,主导产业、拳头产品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产品没有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三大主导产业缺乏核心企业群和产品群,产业间密切度低,配套不衔接,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小而散”企业数量多,形不成规模效应,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间缺乏专业化协作,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档化,企业效益不高。

(二)多种因素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紧缩性金融政策,连续四次上调储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提高。国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去年以来,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土地证办理难度加大,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

(三)研发能力滞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市国家级技术中心还是空白,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仅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4家,多数规模企业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状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名牌产品。

三、下步措施。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扶优扶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实施产权重组,壮大一批核心企业。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企业以及同行业龙头攀亲结贵,吸纳域外资本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重组整合,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群体。二是实施要素整合,培植三大产业集群。发挥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中集车辆、萨博汽车、明水汽配等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交通装备产业;以圣泉为龙头,以大化集团、日月化工、中氟科技、金属颜料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全力推进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颜料化工四个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济钢机械、海尔、汇丰为龙头,突出抓好微电机、鼓风机、塔机等五大产品集群,重点推动铸锻、塔机行业向产业基地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近期组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与重汽进行接洽,力争实现近距离配套。

(二)实施大项目拉动,集聚发展优势。按照“以大项目催生大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筛选明水大化投资2.75亿元的合成氨、尿素装置二期节能技术改造,日月化工。

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历经了从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艰辛过程。截止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转暖向好。

一季度,县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呈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谷,据统计资料显示: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3月份下降11.2%。进入二季度后逐渐反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升至增长3.6%;5月份又回落至仅增长0.4%;6月份再度回升,同比增长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

(二)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情况。

目前,我县37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五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发展看好,建材及水电气行业稳中有升,白酒行业仍处下降趋势。

重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轻工业。上半年,重工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增长41.2%,其中6月单月实现产值3.1亿元,比同月增长63.2%。轻工业上半年实现产值53.5亿元,增长5.5%。重工业产值增速比轻工业高35.7个百分点。

白酒行业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县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下降14.24%。自20xx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销售市场严重下滑,特别是本地市场下滑严重,企业主营业务继续呈现下降的不利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看好。上半年实现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163.47%。今年以来兆润摩托、渝翔机械全面投产,兆润摩托产品主销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带动了全县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整个行业发展看好。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9.38%。以朱氏食品、杨氏鲜合鱼汇、思千里食品、畅延米业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巴食巴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挖市场潜力,同时,投资构建互联网营销渠道,入驻本土“钻山甲”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市场逐渐看好,部分食品已上多又好、摩尔等本地超市。

(三)止滑提速措施成效明显。县一季度3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9.4%,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2%;二季度37户规上工业企业(二季度新增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回升2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回升17.5个百分点,6月当月产值环比增长37.8%。

(四)新增企业支撑作用凸显。今年以来,全县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24%,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18.52个百分点。

(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3864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9%,上半年节能量达3856吨。半年工业用电355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22%。

(一)工业产值增长结构单一。近些年来县工业产值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从分企业产值表来看,今年上半年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拉规上工业7.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6%。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退库反而拉低全县规上工业22.4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这两家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53.27%,而今年其他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对于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仅略高于两家酒类企业,仅有59.3个百分点。由于今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预计后几个月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能也仅是稳定释放,不会出现迅猛增长。

(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由于市场范围小,产品知名度不高,本身实力有限等因素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自去年以来发展受困,销售下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要素瓶颈制约企业发展。一是用工难。随着一批招商项目的相继投产,企业员工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员工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如:兆润、渝翔、同凯等企业在本地招不到技术工人,加之自身培训能力有限,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二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现状未根本改变,“找米下锅、等米下锅”企业较多,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些工业项目推进缓慢。江口醇和远鸿小角楼由于销售不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到银行很难融到资。

(一)抓要素保障。牢树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措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要素保障,对本地优势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最大限度挖潜企业发展,扩大产能,确保产销两旺。

(二)抓企业培育。有新企业才有新增长,必须紧抓新增入规企业申报工作,才能保证足够推动力,实现新的增长。一是坚持新建企业和规下企业同步培育,抓好经济普查梳理出的东坤建材、何大妈豆瓣、陈氏玻璃、恒淞木业、皇家山茶厂、同凯能源等企业的培育和项目推进,符合新增条件的企业,迅速申报,尽早入规。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狠抓在建工程要素保障,推进工程进度加快,特别是要狠抓特抓重大项目建设,如同凯能源、东坤建材等,全力保障建设项目尽早落成,确保工业增长有支撑。

(三)抓生产销售。市场销售正常的企业要进一步扩大销售,力求满负荷生产,多产多销,多做贡献;半停产企业要积极主动、重点要巩固好传统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稳妥开拓新兴市场,争取销售额稳中有升。

(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落实领导责任,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统计工作,要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落实企业责任,正确对待统计数据。二是搞好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扎实抓好经济普查工作,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夯实、情况搞准。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搞好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确保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xx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494.77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增加值1062.91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州市中市规模工业总量继续保持第一位,增速排名第一位。

分县域看,中部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桐梓县、绥阳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90亿元、102.33亿元、124.16亿元、42.28亿元、29.90亿元、2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5.7%、14.9%、61.3%、14.6%、14.9%;北部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9亿元、6.97亿元、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4.7%、14.8%;东部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8亿元、24.17亿元、1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15.6%、15.2%;西部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60亿元、32.53亿元、504.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5%、13.2%。

二、工业投资完成情况。

累计完成产业投资38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625亿元。入库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6个,总投资8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

三、园区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完成投资748.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值2204.03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22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住率90%,全市17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招商签约项目350个,签约资金747.48亿元,到位资金676.45亿元。完成新入园项目414个,新开工项目461个,新投产项目234个,新达产项目92个。

(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白酒保持稳定生产,完成工业增加值592.8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工业比重55.8%,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煤炭、卷烟持续下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7.9%,低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通信制造、汽车、医药行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9%、去年同期提高了4.4个百分点。非工业工业发展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417.7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9.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生产平稳。全市36个统计调度的工业行业中,30个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个行业增长2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除卷烟、煤炭外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氧化铝110.3万吨、同比增长3.7%,电解铝31.9万吨、同比增长25%,发电量2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海绵钛1万吨、同比增长9%,精制茶1.9万吨、同比增长19%,汽车0.54万量、同比增长86%,手机1.2亿台,同比增长499%(其中智能手机1967万台、同比增长1360%);卷烟247.8亿支、同比下降8.4%,原煤887万吨、同比下降10%。

(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一是努力构建全生态智能终端产业链。全市集聚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90余家、投产70多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引进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60余家、投产40家。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过330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240亿元),手机产量1.15亿台,排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集聚大数据核心业态、衍生业态、关联业态企业近400家;二是聚力新能源汽车“集群”。建成投产巴斯巴、大地和、鑫元正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签约正入驻产业配套企业46户,航天凯特、航天成功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集群。,园区实现产值25亿元。

(四)企业效益、支持指标总体平稳。20xx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亏损企业104个、同比下将11%,企业亏损面10.4%、低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7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3.5%;税金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市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207户,高于去年同期9户、占全省新入库企业的30%左右,新入规企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左右。工业用电量1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完成35.3亿元、同比下降4.5%。

工业经济专题报告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工业经济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工业经济的专题报告。通过听取专家的讲解和与与会者的交流,我对工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了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专题报告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工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工业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我认识到,工业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只有拥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国家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工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其次,我了解到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报告中,专家提到了当前工业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比如,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创新的挑战,我了解到工业经济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工业经济在推动城市化发展和就业增长方面的作用。报告中,专家指出了工业经济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和就业增长的重要性。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使我认识到,工业经济不仅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还对于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报告中,专家从政策层面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议。其中包括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环境治理等方面。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推动力。这使我认识到,要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政府的推动。

通过这次专题报告,我对工业经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认识到了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我也了解到了工业经济在推动城市化发展和就业增长方面的作用,以及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我相信,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辉煌的明天。

XX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从xx县20xx年与20xx年上半年工业指标在全市位次来看,大部分指标都比较靠后,工业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强度不够,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都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机构相对单一。农副食品加工业是xx县工业的重要支柱,20xx年1-6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3.04%。

三是产品附加值较低,深加工能力不强。企业个数占比较大的农副产品冷藏加工业多为规模小、实力弱、以贸易加工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劣势位置,产品多为初级产品。

(二)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相比,xx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差距十分明显,形势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缺少龙头企业。据全市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其他县市相比,差别却不是很大。但在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等方面差距明显,关键在于xx企业规模小。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在全县138个规模工业企业中,大部分为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企业,且多数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不多,缺少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

三是管理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经营者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缺乏做卓越优秀企业家的追求和理想,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一些企业走不出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经营的模式,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机制不活,体制不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装备落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四是新上产业大项目少,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今年以来,xx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前来考察对接的客商也不少,但落地的项目不多,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性、生产性的大项目更少,装备制造业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承载产业集聚升级的能力弱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五是交通问题限制了xx县工业经济发展。至今xx县境内还没有铁路、高速公路。仅有南北105国道、东西定丰线两条道路穿越而过。现有的交通条件越来越难以满足煤矿建设及园区建设的需求,交通问题是影响招商引资、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因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