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自查报告(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2 01:57:43 作者:飞雪

通过自查报告,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自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不仅运用了新的思想,而且开辟了发展的新道路。

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待各方的关注解决。

本文就工业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度探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运筹思想;经济管理;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其经济管理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是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的先决条件。

就总体而言,所有工业企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期阶段在管理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归结起来有三个大的方面: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旧迎新;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为工业企业注入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带来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1)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业企业的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的存在,除需要基建设施和工作人员让它运转起来外,还需要一种理念,这种思想就是存在的支撑力量,相当于建筑中钢筋的结构框架作用。

(2)如何深入改革工业企业的经济管理,促其高速发展。

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受益匪浅,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很多旧的思想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严重阻碍了前行的进度,其中当然包括起着灵魂作用的经济管理模式。

在变化之中得以生存发展的永远是两部分人:一类是预知变化,提前发起革命的人;另一类便是看到变化,迅速接受新思想,进入变化狂潮中的人。

归根究底就是那些能够推陈出新的人,留下,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淘汰。

(3)如何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会带来企业的扩大发展,还会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同时,备受关注的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会得到缓解,一举三得。

二、解决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具体措施。

(1)运筹学对工业企业的管理机制的指导作用。

做好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独特可行的管理思想。

一是运筹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互相合作的原则。

运筹学必须能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这就需要这门学科的工作人员能及时联系实际,与实际工作者勤于沟通。

促其发展的原则。

运筹学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只有激发促进他人的想法的前进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互相促进的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运筹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等可以互促发展,共同进步。

宽广全面的原则。

实际中需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广阔全面。

平衡发展的原则。

能够平衡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等,促进持续发展。

二是运用运筹学的具体步骤。

观察问题的周边环境,分析得出它的限制条件,最终提出问题。

通过语言描述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包括限制条件,因变量和目标方程的确立,再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建立出对应的运筹学模型。

确定其中的各个参数,选定模型的求解办法,得出最优方案。

运用灵敏度分析方法,通过检测求解过程的步骤和现实符合程度得出各个参数的修正系数。

(2)推陈出新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发展。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远远滞后于它的发展速度,还有少数企业拥有较先进的制度,但发展规模和环境却与制度不能相适应,这种管理制度与发展进度的不匹配,最终只会带来浪费资源这样的后果,甚至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先见之才,内部管理与控制缺乏,更缺少战略与危机管理的理念,致使全面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这样,推陈出新就必须被提上日程来。

一是改革经济管理理念,倡导创新之举。

在企业中,全面创立一个改革推新的新环境和氛围,形成创新之风,使企业的创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是改革经济管理制度,促进进度与制度的协同发展。

实行企业内部全部员工共同参与经济管理决策这样的举措,同时进行制度创新,软化管理,实行更加人性化的政策。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全面管理。

变革财政管理模式,有效制止资金的外流,使财政部门切实起到控制和制约的作用,使得内部管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工业企业的发展现在面临众多挑战,将来必定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问题。

确定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倡导经济管理的推陈出新,坚持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全力关注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狄贵文.论企业的管理创新[j].北方经贸.(12)。

[2]尉金珍.浅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j].中国机电工业.(8)。

[3]周小兰.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j].企业经济.2009(2)。

[4]孙守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m].北京:求是出版社.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于20xx年初纳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是**县“十二五”规划建设的“一区四园”(竹园经济开发区、川浙合作产业园、**县石材产业园、**县小企业创业园、**县食品产业园)之一,是**“三园一村”(茶博园、绿色蔬菜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园和新村)产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00亩,其中,一期规划和建设面积150亩,规划企业10家,标准化厂房设计和建设5万平方米,办公用房0.4万平方米,20xx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入驻9家,主体完工6家,落成投产3家。主要是加工食用菌、中药材、蘑芋等农产品;绿茶、银杏茶、核桃、橄榄油等林产品;腊肉、蜂蜜等畜产品。还有一家电子商贸企业和集配中心。

二、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优质环境。

我们把营造优良的环境与建立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工业领导小组,设立企业办公室,指导、协调、服务园区建设。制定完善了《**乡关于加强生态工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好对县小企业创业园区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畅通领导干部和企业、业主的联系沟通渠道,乡党委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建立**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家企业。

一是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指导,发展党员、团员,帮助企业更好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联系点建成党建示范点。

二是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班子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协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协助联系企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定期对接制度。乡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对接会议,广泛征求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班子成员联系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园区建设,提升经济质量。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目标,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管理指导农业,以工业龙头带动农业,以工业效益支持农业,政府搭台,统规自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上,乡政府向交通局争取资金60余万元,完成园区中道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全面完成,能保证落户园区企业用气需求。

二是运行机制。“1+4”机制。“1”就是在**乡党委下设园区大党委,统一领导和指导园区建设和管理。“4”就是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

三是主要成效。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各类农产品0.5万吨,实现产值2个亿,利税0.43个亿。企业自建生产基地0.37万亩,带动生产基地3.64万亩,带动农户8264户,促进农民增收5000万元;安排就业和转移人员2300人。园区的创建,既有力地疏解了县城功能,又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聚合,又大大推进了**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企业带动的新模式。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兴区”战略,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区工业企业积极抗震救灾,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现就我区今年1—5月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运行情况。

在一季度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增速强劲。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62.4%;预计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2.9%;全区有10户企业产值增长率达50%以上。

2、销售势头旺盛。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41.3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5%;工业产销率达96.3%;26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户同比增幅达60%以上。

3、保持盈利趋势。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预计实现利润102万元,同比下降3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3%。

4、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投资45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技改投资4800万元,同比增长9.8%。

5、运行质量提高。新产品产值率完成14.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7%;实现技术创新投资200万元,同比增长1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2%。

(二)主要做法。

1、抓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对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工业经济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二是建立了区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制度。

2、抓经济运行,加强生产调度。一是坚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制度,做到每月分析、季度小结、半年总结;二是加强对电、煤、油、汽、运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

3、抓重点项目,增添发展后劲。一是重点推进工业技改项目。鑫锐齿轮、惠昌食品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龙头食品公司面粉生产车间建设工程已完成90%,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二是抓新建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华川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新上医药用氧生产项目已启动建设;成功引进江苏协利达精密电子公司巴中公司落户巴州;招商引进四川顶尖伟业建材公司来巴投资兴建超微细粉水泥生产项目,预计投资60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

4、抓环境建设,支持企业发展。一是调整充实了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工业发展资金从xx年年的250万元增加到的300万元,落实兑现了xx年年度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工业技改项目。三是制定了工业发展奖励办法,表彰奖励了xx年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四是在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协调银企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抓抗震救灾,恢复企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企业克服各种困难,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到5月底,全区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原料需求矛盾突出。一是生猪、蚕茧、中药材等原料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蚕茧等原材料主要在外省购买,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原料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

(二)工业投资不足。1—5月工业投资不足5000万元,投资额度远低于发达地区和省内其它地区,抑制了工业发展。

(三)工业原辅材料及燃料全面涨价。目前,工业企业面临钢材、棉花、粮油、生猪等原材料大幅涨价,运输、煤炭、燃油等价格持续攀升的不利形势,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

(四)重点国企改制困难。罐头食品公司、茧丝绸总公司、印制公司、制药厂、中药材公司等企业因改制资金缺口大,导致改制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现有技改项目。以工业技改为重点,切实抓好龙头食品面粉生产线、宏润畜产品公司硫酸软骨素技改扩能达产、永益茧丝公司良桑基地建设及锅炉技改、鑫锐齿轮公司汽车后桥锥齿轮扩能技改、东阳食品厂蔬菜深加工技改、惠昌食品公司良种猪基地建设及屠宰场扩能、华川气体有限公司医药用氧生产、盘龙滩畜产品加工厂精炼油车间技改、百顺中药饮片公司中药栀子系列产品开发、红叶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卫生材料生产gmp达标及达产1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二)抓好新建工业项目。坚持以扩大工业发展增量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胡婆婆食品厂在市工业园征地新建食品生产线、方圆环保科技发展公司新上农地膜生产线、普瑞制药公司新上中成药软胶囊生产线、巴中冷冻厂新上午餐肉及蘑菇蔬菜罐头生产线、德润服饰公司新上床上用品生产线等项目的全面投产。

(三)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发展规模的有效渠道,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不断引进优势工业项目和企业。要重点抓好江苏协利达精密电子公司巴中公司新上电器连接线生产项目、四川顶坚伟业建材公司投资兴建超微细粉水泥粉磨生产线、成都三电公司投资兴建中高档电缆生产线等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如实上报灾情,认真搞好工业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积极帮助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和制定重建发展规划,加强工业生产要素调度,保证企业在灾后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业目标任务。

(五)抓好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抓好茧丝绸总公司破产清算启动工作,加快制药厂、罐头食品公司、飞霞实业公司等国企改制进度,认真处理好已改制结束企业的改制遗留问题,对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加快改制终结审计验收工作进度。

(六)抓好环境营造工作。一是抓好市区共建工业园区工作,建立健全园区新的运作机制,切实解决我区工业发展的用地难问题。二是认真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工业发展资金、工业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拉动区域经济、增加财税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就地转移劳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加快市场化进程的“助推器”。近期,我们针对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和走访,并对调查中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按照“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优化环境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扶持壮大中小民营企业,全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全县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2288户,从业人员45484人,注册资金3.6亿元;共有民营企业1454家(含规模工业),注册资金31亿元,资产总额94.6亿元。

(二)行业覆盖不断延伸。目前,我县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机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生化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文化游乐等,广泛涉及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至年,中小民营企业共为我县群众供给就业岗位99121个,已成为我县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三)经济贡献不断提升。年,全县新增产值的85%、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年,我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2亿元。剔除规模工业,中小民营企业三项指标所占份额比例分别到达62.8%、64%、59.3%。

二、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程度低,不能到达信贷要求;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对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对小企业“雪中送碳”不足;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而我县民营担保公司至今仅有一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检查收费频繁。由于近年来我县只对规模企业的检查收费程序进行了规范,少数执法执收部门便把检查收费的重点转嫁给中小民营企业,强行收费、搭车收费,以收费代服务,以罚款代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多的检查、收费,不仅仅加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并且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业主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的氛围。有些企业主缺乏合作意识,只看到竞争的一面没有看到合作发展的一面,部分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构成恶性竞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作鸡头,不做风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行业垄断,闭关自守,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提议。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我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对发展中小民营经济十分有利,只要全县上下来一次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素质大提高,动真格,下真情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我县中小民营企业就必须能够有一个大发展。

(一)全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势咄咄逼人,我们必须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要对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和其他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实加强领导,改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构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进取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二)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发展引导。进取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向高科技发展、向规模化发展,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规范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程序,参照县优经办对全县规模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模式,将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乡镇优经办进行管理,执法执收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和“企业安宁日”制度,并将两项制度的执行情景作为部门和乡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工作的重要资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县中小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鼓励技术改造。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应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予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改项目,应享受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奖励基金,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提高有贡献的人员和团体进行奖励。

(三)全力构筑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建特色小区。县委、县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各乡镇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乡镇民营工业小区,构成民营经济的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二是建专业市场。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对建材、装饰装潢、日用品、农资、家具、电器等商品,划定区域,使同类商品经营向指定区域集中,在全县范围内构成功能较为齐全的专业化市场群体,提高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三是抓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园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使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到园区中来。

(四)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洽谈活动,引导金融部门把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服务、支持的重点,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贷款供给份额,供给更多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提高企业自我融资本事。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主的金融知识教育,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把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引导企业“走出去”,用好的项目和产品吸引外资,拓宽融资渠道。

(五)全力提升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后劲。要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制订培训计划,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经营管理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自觉加强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注重企业创新,加快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的步伐,加大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消化、吸收和创新技术的本事,提高产品档次,切实增强竞争本事。

文档为doc格式。

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力县内涵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为此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发展应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内部挖潜、外部招商”为重要途径,以良好环境为根本保证,努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壮大工业综合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实力县”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实力县就是要把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是事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工夫用在落实上,促进县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二是优化环境。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特殊的事情,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理、保姆式服务、封闭式管理”的服务,帮助企业把围墙外的事情做好。三是明确奖惩。县政府列出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品牌提升、税收贡献、人才引进等奖项,鼓励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全县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结构单一。以矿业、电力、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工业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结构,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且利用率较低,企业加工与生产呈“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直线模式。二是链条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低,大多数企业处于资源“出口”或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各自为战,孤立发展。三是缺乏龙头企业。起点高、上规模、效益好、拉动大的企业屈指可数,与湖口、共青、瑞昌等地相比,存在着“量”和“质”的双重差距。

制约要素尚未破解。一是用地难。据了解,全县有4个新签约的项目因用地指标受到限制,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二是物流难。县外和县乡物流配套跟不上,导致许多项目的引进和生产受到制约,即使已落户的项目,也因物流成本高、不方便、不安全,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三是融资难。金融部门的放贷机制不畅,企业融资困难,部分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不能正常生产与经营。四是招工难。我县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紧缺,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管理体制方面,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目前,工业企业管理部门有县工信委、中小企业服务局、工业园管委会、商业管理办公室,看起来分工明确,但权责不明,部门职能弱化。推进机制方面,激励政策不凸现,发展环境不优。我县的优惠政策不具吸引力,与发达地区相比,项目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同时,少数部门小团体利益至上,经常设置一些梗阻环节,转嫁或增加企业负担。

明晰主攻方向。一是主攻矿业经济,推进产业集群。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我县实际,完善矿业产业发展规划,使钨、钼、钒、石英、石灰石等产业发展与省市“xx”规划相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使各种矿产资源向大企业集中,着重培育钨、石英、陶瓷、石材等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现有矿业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改,开发下游产品,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积蓄后劲。建立矿产业专业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涉外联络等机构,推进矿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二是实施回归工程,推进返乡创业。县、乡两级成立返乡创业指导中心,乡镇作为返乡创业工作的主体,全力开展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拓展返乡创业领域,在发展服装鞋帽、工艺饰品、电子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参与企业改制改组和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项目开发,创办现有规模企业下游的配套配件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整合资源推进乡镇创业小区建设,让一批个体经济孵化为民营企业,弱势企业孵化为优势企业。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巩固绿冬丝科、万顺特艺、裕发河粉、一家丝被等国优、省优知名品牌的同时,加快对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品牌的申报和创建,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形成规模经济。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20xx年我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整合优势,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镇20xx年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情况汇告如下:

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12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6%;产品销售率达到99%;两项资金占用比例按年度完成任务,按时拿取发放县工业经济快讯。实现财政收入9000万元;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工业投资方面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23.98亿元。签约资金61.58亿元,到位资金53.64亿元,是年度计划任务的5.36倍;其中投资亿元的项目4个。预计20xx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

20xx年,我镇在20xx年的基础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分别是东营永志工贸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东营恒强防腐有限公司,减去了东营胜台化工有限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1家。我镇产值过亿元企业新有3家,分别是东营金氏化工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责任公司、东营曦光工贸有限公司。新增过10亿元企业8家。我镇的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委确立为山东省第二十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xxx新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3。98亿元,过亿元的项目主要有:山东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年产7000吨新型石油助剂项目;山东鸿基石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新上球馆、常压容器、野营房生产加工项目;宝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上投资1。5亿元的表层耐磨堆焊项目;山东万通集团垦利金顺油品项目投资12亿元;这些项目将成为我镇园区的新生工业力量,助推我镇的工业发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做大做强振镇域工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镇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纳入富民强镇的大局之中,确立“工业强镇”战略,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郝家镇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发展项目,落实发展目标责任。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工业经济环境的营造,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配合抓的工作局势。同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使郝家镇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镇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业经济力量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工业经济规模与胜坨镇、县开发区相比依然规模较小,分散单一,支持带动作用不足,发展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地,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镇将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意识。委托招商,突出优势,以优势产业为载体,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无污染项目,为郝家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条件。三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政策导向,完善相关优化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营造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四是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大力营造创业者可爱、纳税者可敬的浓厚氛围,鼓励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发展百姓经济,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放大效应,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引导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嫁接,有效拓展项目源,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全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xxxxx人民政府。

xxxx年xx月xx日。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xx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

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上升xx%;

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上升xx%。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xx户,总产值xx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xx%。产值最高的是xx有限公司(xx亿元)。

     。

   一季度,全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

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增幅较上月分别提高xx和xx个百分点。增加值增幅、进度在全市均位列第3,在县区中均位列第2。工业用电xx亿度,增长xx%。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xx%,高于全县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生物医疗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xx%,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比。

   一季度,产值前20位的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xx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xx%,同比增长xx%,高于全县xx个百分点。

   一季度,3个园区(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x%,占全部规模工业的xx%,同比提高xx个百分点。3个园区(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园)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占全县比重达xx%,较去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增长xx%;

实现利润xx亿元,增长xx%;

企业亏损面与上年同期持平;

产品销售率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

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xx%,落后序时进度。

   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投资xx亿元,同比增加xx%,其中:技术改造投资xx亿元,同比减少xx%。从项目数量看,一季度全县工业项目xx个,较去年同期净减少xx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xx个,较去年同期净减少xx个。从项目规模看,一季度新开工项目xx个,均高于xx万元。分乡镇(园区)看,投资进展不平衡,有xx个乡镇一季度工业投资额为零。此外,对5000万元以下技术改造项目从严控制入库,必须提供全额发票等财务票据,原xx个技改项目因故无法申报数字。

    一季度,xx公司、xx集团产值累计同比净减少xx万元,拉动其深加工产业下降xx%。从产量看,xx公司、xx集团等重点企业产量分别下降xx%、xx%。

   受资金、市场、行业、产品等因素制约,企业生产不同程度下滑,xx户规上企业中负增长企业达xx户。xx家负增长企业累计产值为xx亿元,占总产值xx%,同比增速下降xx%。停产或半停产企业xx户,累计减少产值xx万元。

   一季度,全县新增规上企业xx户,较去年同期减少xx户;

退出xx户,较去年同期增加xx户,工业经济增长点严重匮乏。

   。

各乡镇(园区)要对负增长的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分析原因,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并跟踪反馈,督查问责。培育筹划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个转企”“小升规”专项工作,加大对入规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奖励力度。加强对去年退规企业的分类指导,实施腾笼换鸟,采取置换、收储、合作、租赁等方式嫁接新项目。

  加大工业调度力度,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工业经济的稳中向好。认真做好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和进度管理,抓好二季度工业生产安排,逐月缩减进度差距。完善工业发展保障机制,利用企业云平台系统,把握全县经济走势和企业运营动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紧盯当前减产停产、资金链断裂等企业风险情况,提高预警分析的深度。

对续建重点项目,按年度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加快xx等项目;

对已经竣工投产的xx等项目,加快设备调试,尽早达产达效。

  落实好省市“制造强省”等产业政策,修改出台全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和“亩均论英雄”活动,通过编印手册、专场宣贯等方式送政策上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用能、用地等的企业减负“组合拳”。

工业经济运行的考察报告

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增长平稳,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稳步”:

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8.15%.工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6%.

2.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部工业企业共完成开票销售40.12亿元,同比增长7.69%,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13.11个百分点(双沟酒业、永达电源、斯迪克新型材料、晨风服饰等6家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占全部开票销售的52%,其中晨风服饰为新增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入库2.59亿元,同比增长58.35%(双沟酒业超5000万元,晨风服饰超500万元、永达电源超300万元、美迪洋皮革超200万元、美伦服装和鑫源木业均超100万元).

3.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我县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塑膜材料五大行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分别为30.88亿元、14.2亿元、15.7亿元、14.5亿元和13.97亿元,同比下降0.39%、11.2%、21.89%、16.94%和29.83%,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80.04%,其中,“2+1”新兴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产值的39.61%(电子和塑膜材料行业增长较快,电子元件、蓄电池和薄膜生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较大,发展势头较好).

4.技改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60个千万技改投资项目、38个工业再造项目和1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4亿元、3.07亿元和4.22亿元,达到序时进度.(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三期功能膜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4栋,安装机器设备12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厂房基础建设.晨风(江苏)服饰有限公司二期服装生产项目,计划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7.5万平方米,安装机器设备6000台套,已投资近3000万元).

全县工业经济在实现稳步发展的同时,部分指标阶段性回落明显,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增长压力不容乐观:

1.市场压力明显加大.国内外市场需求虽略有改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但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剧,部分行业产能发挥不理想,其中纺织服装、林木加工、建材等尤为突出,困难企业增多,据统计,1—3月份,全县825户工业企业中,开票销售零申报的有301户,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工业后劲明显乏力.一方面大企业少,支撑作用不强,企业运行质态不高,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开票销售下滑严重,首义薄膜、山诚建材、和昌服饰、油嘴油泵、天然园米面开票销售同比分别下降90.55%、68.16%、56.73%、44.2%和27.19%.另一方面,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烈,对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重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力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坚持增量培育和存量优化两手抓,做好“四个强化“:

1.强化运行预警预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及时掌握情况,努力解决企业突出困难,稳固企业增长基础.

2.强化企业分类培育.一是帮扶工业再造,对38个工业再造企业建立会办机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逐一过堂,会办解决,从项目推进、难题解决、规模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二是帮扶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三是帮扶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助企、要素助企、销售助企和服务助企“四大助企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四是帮扶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全年力争培育60家微小企业进规模.

3.强化产业特色集聚.以要素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为方向,将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特色园区集中,打造特色化、规模化和生态化产业集聚区,增强重点乡镇集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网络创业,加快入园工业项目建设,提高标准化厂房配套率和使用率.在招商引资、项目争取、要素保障多方面重点支持和保障,促进“2+1“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注重产业链打造、产业树构建、差异化发展和龙头企业培育,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4.强化服务机制保障.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企业问题会办督办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及问题会办会,继续深入开展访企业困难和需求,帮助化解要素制约和走出现实困境的“两访两帮”活动,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现代经济活动中,物流不仅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影响,而且物流环节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重要利润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间的货物的运输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和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因而,运输费用的节约余地大,发掘的潜力也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铁道部20xx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中国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193万人,同比增长11.0%,运输发送量完成330354万吨,同比增长4.6%。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形式当中,铁路运输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看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4点明显优势。

1.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

国外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能耗方面,用于城市间旅客运输,平均1人公里铁路比公路节约60%~90%,而用于货物运输,平均1吨公里铁路比公路卡车运输节约50%~95%;在土地占用方面,1条复线铁路平均每小时可载运的旅客人数相当于16车道高速公路载客量,而前者占用土地面积相当于后者的15%~20%。土地资源的大量节约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了铁路运输的节能优势。由此可见,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量的运输成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操作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等形式,铁路运输等量换算周转量占用资源最少,可以起到较好的能源利用的效果。

2.铁路运输经济辐射作用大。

铁路作为历史悠久的交通形式之一,遍布于祖国各地,因此也就可以实现较为广泛的运输。铁路运输较之公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因为汽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进行过长距离的运输,而铁路运输则可比较适合长距离的行驶;铁路运输较之航空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可以完成多个运输任务,实现运输效果的最大化,而航空运输虽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货物的承载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铁路运输较之管道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因为管道运输的运输形式较为单一,而铁路运输则可以实现人、货等多种形式的同时运输,能够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铁路运输较之水路运输有更密集化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铁路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途径的地区比较广泛,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而水路运输则绕开了经济体,直达目的地。

3.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三是高速铁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随着铁路的提速,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因此,相较于水路和其他形式来说,铁路运输走的是专门的铁路运输线路,可以达到更加快速的运输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季节性和时效性的货物,快速的运输是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4.铁路运输安全概率高,运输能力大、速度快。

首先,从安全概率上看,据有关数据统计,普通铁路每运行1亿人公里的死亡人数,仅为航空的18%,公路的13%。特别是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人身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是任何一种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的考虑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会将安全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就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其次,从运输能力上看,铁路的车体具有汽车和航空运输无法比拟的大容量的特点,另外从运输每一吨货物所消耗的资源上看,铁路运输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运输能力较高。

再次,从运输速度上看,高铁以及动车的通车,都实现了铁路运行速度的飞跃,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货物运输的速度,实现了铁路运输的优势的增强。因为在以往,人们要想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航空运输,而铁路运输在提速后,可以有效的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性价比和速度的双重优势,能够有效的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1.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

铁路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输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和组织管理上与工业企业不同,反映在运输成本上也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铁路运输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复杂,因此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铁路运输的成本可以总结有以下特点:

(1)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对象和单位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对象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两大类产品,或把客货运输综合在一起的换算成本。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单位不能只按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吨公里计算,而是采用运输数量与始发到达作业量、中转作业量和运行作业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单位。而在工业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只是将原材料和人力消耗成本综合统计起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对于铁路成本计算来说有着片面性,不能够完全的反映铁路运输的情况。

(2)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内容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的成本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运输设备的运用、保养和修理方面,相对来说所占比重不大,而占比重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约占一半。其次是动力费用和工资,约占1/3。而在工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成本来源是材料费和人力费用,而设备的维护和其他管理费用对于生产来说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3)铁路运输成本和产品数量的关系与工业不同。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支出与运量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像工业生产那样紧密。例如一列客车的开出,无论是缺员、满员或超员,都是同样的作业内容和生产耗费。而工业生产则不同,由于订单量的大小和产品的数量的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成本。

2.铁路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要做好铁路运输的经济性分析,就必须要将各类影响铁路运输的因素都概括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不利因素的干扰和排除。目前来看,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影响铁路运输的成本的最直接的因素,铁路运输成本基本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的关系。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铁路运输支出可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部分。而其他运输形式在这方面所造成的成本损耗是比较小的,因为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固定的停车运行费用,由此来看,越长距离的铁路运输将会需要越大的经济投入,如果能够尽量的减少运输的距离,那么则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计划好运输路线,尽量选择总长较短的运输线路,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2)设备运用效率。所谓设备的运用效率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每个设备能够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设备的潜能,将会最大化运输荷载。在铁路确定的运输设备条件下,通过加强运输组织工作和采用先进工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运用,或对运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都可以使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提高。

(3)劳动生产率和材料、燃料消耗。所谓生产率和材料、燃能消耗,就是指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铁路运输的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工资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占相当比重,而工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广泛性,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铁路运输的运营费用,那么将会节约大量资金,实现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营。所有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都应当成为提高运输经济效益予以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强。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中,要降低运输成本、强化运输经济性,就要根据铁路运输成本构成和成本支出的特殊性,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实现均衡运输。

铁路运输由于具有空间性较强和距离较长的特点,使得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地区的不同货物的运输,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运输效率,就必须要对不同的运输货物和路线进行调整和规划,也就是实现铁路运输的均衡化。在安排运输中,要使货物运输的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地均衡,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尽可能稳定,以保证良好的铁路运输工作秩序,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从全路而言,均衡运输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以能力富余地区的不平衡运输保证能力困难地区的均衡运输。

2.不断优化合理运输。

运输合理化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理化的运输就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有效调度,也就是要对每一程的运输过程进行合理组织,避免运输资源的浪费。物资的生产和流通,都离不开运输。运输合理化,就是在实现社会产品生产、流通、供应和销售的运输过程中,以社会劳动耗费和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为依据,力求使货物的运量、运程、流向和中转环节合理,保证充分有效地和节约地使用运输能力,以最少的运输资源耗费,及时、准确、迅速、均衡、质量良好地满足运输需求。

3.多组织直达运输。

所谓直达运输,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输出地和目的地之间没有多余的运输中转站,这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高速运输。虽然铁路运输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但是从整体上看,铁路运输的直达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经济效益。铁路直达运输,严格地说是指货物在发站装车后编成列车直接运输到站,在运输途中既没有货物的中转作业,也没有车辆的改编作业。根据现行的铁路车流组织办法,车辆在运输途中延误时间最长、作业费用最多的是在技术站的改编作业。一般将组织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货物列车统称为货物直达运输组织,简称直达运输。

4.适当地推行集中化运输。

所谓集中化运输,就是指要适当的整合运输资源。一般来说,在集中化运输的过程中,要关闭某些货运量很小的车站,把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技术装备先进、货物装卸和运输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的货运中心站上进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运输方式。集中化运输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的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使用,就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未来的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的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利用。

5.加快发展重载和高速运输。

重载和高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以较少的投入增加极大的运输产出。某市铁路局这几年连续以年1000万吨幅度增加运量,运输收入每年增加10亿元,而运营里程和装车站几乎没有改变,人员在逐年减少,主要是靠增加5000吨重载货物直达列车,靠的是提高运行速度,加快货车周转。这种重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也是重载运输的基本运输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适当的提高重载运输可以凸显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内陆省份来说,在汽车和航空都无法满足重载运输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是运输形式的组织,还包括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率,实现更加经济的铁路运输。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作为物流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经济优越性决定了其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认真分析和把握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对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因素和成本计算方式等当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行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历经了从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艰辛过程。截止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转暖向好。

一季度,县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呈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谷,据统计资料显示: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3月份下降11.2%。进入二季度后逐渐反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升至增长3.6%;5月份又回落至仅增长0.4%;6月份再度回升,同比增长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

(二)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情况。

目前,我县37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五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发展看好,建材及水电气行业稳中有升,白酒行业仍处下降趋势。

重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轻工业。上半年,重工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增长41.2%,其中6月单月实现产值3.1亿元,比同月增长63.2%。轻工业上半年实现产值53.5亿元,增长5.5%。重工业产值增速比轻工业高35.7个百分点。

白酒行业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县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下降14.24%。自20xx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销售市场严重下滑,特别是本地市场下滑严重,企业主营业务继续呈现下降的不利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看好。上半年实现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163.47%。今年以来兆润摩托、渝翔机械全面投产,兆润摩托产品主销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带动了全县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整个行业发展看好。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9.38%。以朱氏食品、杨氏鲜合鱼汇、思千里食品、畅延米业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巴食巴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挖市场潜力,同时,投资构建互联网营销渠道,入驻本土“钻山甲”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市场逐渐看好,部分食品已上多又好、摩尔等本地超市。

(三)止滑提速措施成效明显。县一季度3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9.4%,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2%;二季度37户规上工业企业(二季度新增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回升2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回升17.5个百分点,6月当月产值环比增长37.8%。

(四)新增企业支撑作用凸显。今年以来,全县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24%,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18.52个百分点。

(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3864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9%,上半年节能量达3856吨。半年工业用电355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22%。

(一)工业产值增长结构单一。近些年来县工业产值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从分企业产值表来看,今年上半年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拉规上工业7.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6%。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退库反而拉低全县规上工业22.4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这两家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53.27%,而今年其他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对于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仅略高于两家酒类企业,仅有59.3个百分点。由于今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预计后几个月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能也仅是稳定释放,不会出现迅猛增长。

(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由于市场范围小,产品知名度不高,本身实力有限等因素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自去年以来发展受困,销售下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要素瓶颈制约企业发展。一是用工难。随着一批招商项目的相继投产,企业员工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员工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如:兆润、渝翔、同凯等企业在本地招不到技术工人,加之自身培训能力有限,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二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现状未根本改变,“找米下锅、等米下锅”企业较多,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些工业项目推进缓慢。江口醇和远鸿小角楼由于销售不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到银行很难融到资。

(一)抓要素保障。牢树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措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要素保障,对本地优势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最大限度挖潜企业发展,扩大产能,确保产销两旺。

(二)抓企业培育。有新企业才有新增长,必须紧抓新增入规企业申报工作,才能保证足够推动力,实现新的增长。一是坚持新建企业和规下企业同步培育,抓好经济普查梳理出的东坤建材、何大妈豆瓣、陈氏玻璃、恒淞木业、皇家山茶厂、同凯能源等企业的培育和项目推进,符合新增条件的企业,迅速申报,尽早入规。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狠抓在建工程要素保障,推进工程进度加快,特别是要狠抓特抓重大项目建设,如同凯能源、东坤建材等,全力保障建设项目尽早落成,确保工业增长有支撑。

(三)抓生产销售。市场销售正常的企业要进一步扩大销售,力求满负荷生产,多产多销,多做贡献;半停产企业要积极主动、重点要巩固好传统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稳妥开拓新兴市场,争取销售额稳中有升。

(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落实领导责任,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统计工作,要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落实企业责任,正确对待统计数据。二是搞好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扎实抓好经济普查工作,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夯实、情况搞准。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搞好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确保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其影响目前还未见底。为了解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找到缓解危机冲击力度,降低影响面,减少损失的方法和途径,并从危机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顺势推动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期,我委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金融危机对铜梁工业企业影响”的专题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涉及有机械加工、电子电气、纺织服装、制鞋、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医药等多个行业。从我县发展态势来看,危机对工业企业发展既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危机产生的影响。

调研显示,我县中小企业自去年8月以来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为最严重时期,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机械加工、造纸业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业。

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企业订单减少。我县中小工业企业多数为粗加工或中间加工,对下游成品依耐较强。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大量消费群体购买力下降,从而各产业链下游产品滞销,我县的工业企业受产业链下游企业影响,产品订单减少或部分订单撤销。如安溪镇的金禾纸业,其主要给格力空调和重庆摩托车企业生产包装箱,去年下半年由于格力空调销售大幅减少,对包装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吨,只有形势好的时候的20%,同时由于下半年摩托车销售的减少,企业的产品订单减少,且部分订单因此被撤销,企业不得不停止部分生产线。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业,受整车销售影响,零部件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凌达实业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订单减少50%,生产规模大幅削减。二是部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由于产成品生产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下游企业压低价格,上游企业货款三个月滞后期,使得企业以高价购买原材料而以降价产品结算,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影响。如虎峰的龙璋纸业,去年下半年生产的浆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约35%,且有3万吨的原材料库存,加上国内进口的浆板3200元/吨(到岸价)远远低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价4500元/吨,企业被迫停产。保温材料厂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原材料铁粉由3500元/吨下降到2300元/吨,产品价格由5800元/吨下降到4800元/吨。华冠碳素公司碳阳极由19000元/吨下降到11000元/吨。其他纺织行业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均下降约1000元/吨。三是部分出口产品下滑。虽然我县直接出口企业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转外贸企业,这部分企业受危机影响也较为严重。如诺思旺羽绒,生产的羽绒毛片通过浙江总公司出口,出口量约占产量的85%,受危机影响出口下降到30%,且产品价格由7300元/吨下降到4500元/吨,羽绒由23万元/吨下降到10万元/吨。四是多数企业资金困难。资金困难是企业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困难主要表现库存占用资金、收入减少、部分资金回收困难、银行贷款难、投资占用部分资金、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多个方面。如琼江机械厂、安居丝绸厂等企业流动缺口在10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都在5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据估算全县工业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在3亿元左右。五是部分企业面对危机信心不足。危机爆发后,国外企业纷纷倒闭,国内沿海地区也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也“摇摇欲坠”,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局:产品量价齐跌、企业收缩战线、消费者持币观望,部分中小企业业主信心动摇,在生产经营面前显得犹豫不决。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虽然危机对我县部分工业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应正确调整对待危机的心态,危机并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机看成是洪水猛兽,应该看到当前我们处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具备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发展机遇。

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四季度到20xx年底中央将安排1.18万亿元,拟带动社会总投资达到4万亿元,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如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将给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项目和机遇。二是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内,国务院连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重点强调了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鼓励自主创新并进行融资倾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但为企业松了绑,还为企业加了油。如家电产品及汽摩整车下乡措施,让家电产业和汽摩制造业从去年的低迷状态迅速恢复。三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国发3号文件不但为重庆工业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定位,而且从税收、财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资源等全方位提供了优惠政策。四是重庆市出台十二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市政府通过财政增支60亿元、减收26亿元,来拉动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约500亿元,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摆在面前的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将是工业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去争取项目、扩大投资、改善条件,进而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危机给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但从这些影响背后,也折射出一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县企业规模不成气候,产品层次不高,多数为粗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受限于下游企业,且产品品种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业竞争力等导致中小企业在危机冲击下,承受能力较弱。去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我县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开工率在30%以下)的达到80户(其中:规上企业28户),处于半停产(开工率50%)的企业140户(其中:规上企业41户)。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不强。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较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较低,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品牌意识;企业没有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没有建立应对危机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只得匆忙采取被动应对措施,压缩生产、裁员、停产观望等,错失一些发展机遇。我县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管理人员的比重不足30%,企业机构设置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我县中小企业受产品结构、自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生产设备及工艺和管理者意识等决定,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学研等项目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所涉及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术在行业中没有领先优势,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资金和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在此次危机中,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弱,有的甚至在危机中抢占了更多的市场。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15000万元,实现新产品产值114561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4.32%。四是企业融资体系未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历史性难题,但在我县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县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力有限且银行放贷谨慎,存贷比率低,担保公司少且担保实力较弱,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多数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来发展,这势必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如农民工创业组建的新束光电子公司,经历公司组建、产品试产、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后,流动资金紧张,由于自有资产抵押不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企业目前举步维艰。去年底我县银行存款100多亿元,贷款约38亿元,存贷比仅38%,而重庆市主城及沿海地区存贷比在80%以上,库区存贷比也在50%以上。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县没有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中介,行业协会少;还存在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国家、市级或县级政策出台后,企业没能真正享受到实惠;企业手续办理缓慢,有的手续企业投产后几年也未办完,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融资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处罚太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劳动技术工人缺乏,企业招工难;部分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为最大限度地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要抓紧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危机中稳中求进、稳中求胜。政府及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目标。

(一)企业应对危机措施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不同企业都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应对办法,对此,特提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两大对策建议:

1.“化危为安”应对策略。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去年在全球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业倒闭,因此,对多数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相对保守的应对策略,实现化危为安。第一,实施收缩战略。对于部分经营范围广、门类多的中小企业,要适当收缩战线,剥离部分业务或产品,缩小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为核心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等资源,确保守住主要市场,避免全盘抓全盘皆输的局面。第二,实施联合战略。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单个企业无力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强大冲击,因此中小企业要善于与上下游甚至同行业进行联合,抱团取暖。比如在产品供应、物流、仓储、深加工、配送、服务、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非品牌生产企业给品牌企业贴牌生产、原材料进行团购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第三,实施转型战略。在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原有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空间或出现亏损,企业应积极考虑实施转型,调整产品结构或转换盈利模式,要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性能或改变产品类别等,抢先占有新的产品市场。第四,实施变革升级战略。在危机中,企业要用战略眼光去对待,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时改革阻力也最小。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新产品,并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零库存的即需即供;进行机制创新,强化内部绩效管理等。第五,实施休眠战略。在危机影响下,如果企业采取一切措施都不可为,也无可为之力,那就采取下下之策――休眠过冬,等待春天到来。

2.“转危为机”应对策略。美国股神巴菲特说过“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要悲观,在别人悲观的时候要疯狂”。这次危机让很多的企业悲观,但也可让很多企业疯狂,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把握这次机遇,主动出击,实现转危为机。第一,实施多元战略。去年以来,中央和重庆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要积极吃透各项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拓展相关业务,实现企业在新的领域新的突破。第二,实施市场渗透战略。企业要趁对手受危机冲击市场出现疲软时,迅速出击,花费比平时更少的成本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实施整合战略。在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是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的大好时机,企业要抓住这次机会,收购、兼并同行或下游企业或业务,扩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第四,实施人才抄底战略。危机导致大中小企业裁员,就业形势严峻,正是企业实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第五,实施变革升级战略。无论哪种企业要发展,都要不断进行变革升级,而危机为变革升级减小了阻碍。

(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加大舆论导向,缓解信心危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不见底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仍显信心不足。因此,为维持业主信心和员工队伍稳定,要指导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稳定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拉动内需,增强企业和社会群体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2.加强企业指导,增强企业应对能力。积极指导企业苦练内功,在发展方式上,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把企业做强、做精、做专,做特,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3.强化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建议县财政增加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并建立市级专项资金的配套资金。由政府出面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重点企业的融资力度。尽快增加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强县担保公司担保实力。大力倡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导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应对危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水平。

4.优化服务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建议政府进一步规范企业相关手续办理程式,明确各项手续办理时限和条件,确保投产企业生产发展不受限制。结合本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适当减轻对企业的处罚力度,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定期召开企业分析会,把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扫除企业发展中的障碍。积极引导建立社会服务体系,规避行业垄断行为。

全面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铜梁县来说,既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头脑清醒,积极应对,大胆谋划,科学决策,化危为机,并借“危机”之“机”,进行顺势调整,推进我县工业逆势跨越。

1.借“危机”之“机”,顺势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危机为铜梁工业提供了一次顺势调整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助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制约铜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构建铜梁工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资源依赖型、初加工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深加工型产业转型升级,从初级加工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变升级,从单层次加工生产向循环经济产业链多层次加工转变升级,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升级,从高消耗、高排污向低消耗、低排污转变升级,从而加快铜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铜梁工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活力。

2.借“危机”之“机”,顺势推动产业链整合。铜梁工业的传统产业体系是由一个个分散、单一、互不关联的加工企业构成的,产业链不完整,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这就造成产业链条环节缺失。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放缓的严峻局势,铜梁应该抓住机遇顺势推动各行业产业链整合,依托在基础产业、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对产业链的重组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薄弱环节,尤其要填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空白环节,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铜梁工业在重庆市产业链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别是国发3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了重庆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我们应积极与主城对接,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业,详细规划,形成与重庆“汽车名城”与“摩托车之都”相呼应的配套产业链条。

3.借“危机”之“机”,顺势改造传统特色产业。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优势产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产业借助当前机遇实现低成本扩张。围绕铜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规划一批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项目,引导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求新的产业支撑,要大力支持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我们要继续重视锶盐行业的改造提升,锶盐行业是铜梁县的传统产业,也是铜梁县的优势产业,为铜梁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过多年来的淘汰落后产业及环保整治等调整后,虽然企业大幅减少,但结构更趋优化。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锶盐加工行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壮大提升锶盐产业实力。

4.借“危机”之“机”,顺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波下,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体系将开始一次全球性产业布局大洗牌。这正是顺势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敞开怀抱接受先进制造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有选择地承接适合铜梁工业发展实际条件、有发展前景和长期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借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铜梁应该依托优势资源,优化承接环境,筑巢引凤,加快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同时制定产业承接配套支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势产业、企业向铜梁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5.借“危机”之“机”,逆势提升战略重点产业竞争力。按照顺势调整,逆势跨越的应对战略和策略,积极抓好重点产业,推动其在顺势调整中逆势提升自身竞争力。要做到攻守兼备,该收缩就收缩,该放弃则放弃,该投资就投资,该扩张就扩张。着力调整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技术优势,逆势填补产业空白,逆势做强薄弱环节,逆势扩张弱势行业。应该借发达国家和地区遭遇经济衰退产业调整之际,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来填补产业空白,做强薄弱环节,扩张弱势行业。从而在经济调整期全面提升铜梁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逆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6.借“危机”之“机”,逆势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铜梁工业的“短板”,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衰退给加长高技术产业这块“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铜梁应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该类产业产业化,以及规模扩张,培育一批战略性先导产业。支持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在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与国内外高端要素结合的同时,还要大规模引进高科技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

7.借“危机”之“机”,逆势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铜梁优势企业应借助当前经济调整的大好机遇,大力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龙头企业借势对行业内的产能进行整合,以购并引领企业超常规成长,促进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进一步强化铜梁优势企业在国内外的产业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以“蜂王型”优势大企业为核心的“蜂群型”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创造共同抗御风险成长壮大的平台。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竞争的协作关系,逐步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xx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494.77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增加值1062.91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州市中市规模工业总量继续保持第一位,增速排名第一位。

分县域看,中部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桐梓县、绥阳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90亿元、102.33亿元、124.16亿元、42.28亿元、29.90亿元、2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5.7%、14.9%、61.3%、14.6%、14.9%;北部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9亿元、6.97亿元、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4.7%、14.8%;东部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8亿元、24.17亿元、1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15.6%、15.2%;西部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60亿元、32.53亿元、504.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5%、13.2%。

二、工业投资完成情况。

累计完成产业投资38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625亿元。入库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6个,总投资8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

三、园区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完成投资748.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值2204.03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22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住率90%,全市17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招商签约项目350个,签约资金747.48亿元,到位资金676.45亿元。完成新入园项目414个,新开工项目461个,新投产项目234个,新达产项目92个。

(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白酒保持稳定生产,完成工业增加值592.8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工业比重55.8%,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煤炭、卷烟持续下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7.9%,低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通信制造、汽车、医药行等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9%、去年同期提高了4.4个百分点。非工业工业发展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417.7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9.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生产平稳。全市36个统计调度的工业行业中,30个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个行业增长2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除卷烟、煤炭外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氧化铝110.3万吨、同比增长3.7%,电解铝31.9万吨、同比增长25%,发电量2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海绵钛1万吨、同比增长9%,精制茶1.9万吨、同比增长19%,汽车0.54万量、同比增长86%,手机1.2亿台,同比增长499%(其中智能手机1967万台、同比增长1360%);卷烟247.8亿支、同比下降8.4%,原煤887万吨、同比下降10%。

(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一是努力构建全生态智能终端产业链。全市集聚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90余家、投产70多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引进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60余家、投产40家。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过330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240亿元),手机产量1.15亿台,排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集聚大数据核心业态、衍生业态、关联业态企业近400家;二是聚力新能源汽车“集群”。建成投产巴斯巴、大地和、鑫元正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签约正入驻产业配套企业46户,航天凯特、航天成功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集群。,园区实现产值25亿元。

(四)企业效益、支持指标总体平稳。20xx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亏损企业104个、同比下将11%,企业亏损面10.4%、低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87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3.5%;税金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市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207户,高于去年同期9户、占全省新入库企业的30%左右,新入规企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0%左右。工业用电量1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完成35.3亿元、同比下降4.5%。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压滤机滤布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滤布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04年,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2004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工业经济运行的考察报告

今年来,在省经委的直接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工业战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克服宏观形势趋紧、自然灾害较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困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有力保障了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93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增加值187.89亿元,增长17.1%;1-10月实现利润44.5亿元,增长4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8.4%,比去年底提高26.8个百分点。xx年年经济运行科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网络系统,加强与各县市区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二是根据省经委的统一布置和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中省市企业。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继续加强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的监测和预警,密切掌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三是继续抓好“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假日企业生产和加班情况的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安全平稳运行。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每月认真总结新型工业化的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化解工业经经济存在的矛盾;五是加强了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在当前生产要素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突出做好煤电油运的协调和调度工作,保障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生产需要。

二、强化应急工作管理。作为经委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协调科室,我们一是按照省经委的统一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经委系统应急工作特点,通过认真研究论证,起草上报了《市经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和《市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应急预案,建立了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制度;二是在“8?19”特大洪灾中,加班加点了解灾解,及时上报企业因灾造成的损失,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反应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应急管理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重灾地区的核灾工作。

三、狠抓主要行业调查研究。一是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起草了《茔石资源开发及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二是提出了全市水泥行业布局的意见建议,三是按照省经委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先后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纺织、有色、工业硅等行业进行了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差距,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明确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经委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水泥、铅锌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核实,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具体时间表,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总结。

六、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今年来,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2次;组织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外出考察2次;召开市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成员会议5次;编辑新型工业化简报22期,作为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协调科室,我科室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各种活动的开展承担了大量的联系、协调、服务以及文件的起草、档案的管理、简报的编缉与印发等繁重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了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打算:

20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中国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09年工业经济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根据我们对明年工业经济的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工作打算:

1、加强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和调节。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约束,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积极应对,主动搞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建立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预测信息网,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和责任,加大从省外调煤的力度,增加电煤供应支撑力量和保障程度。电力方面,要督促发电企业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发电能力,发挥设备的效能,合理安排检修,提高运转效率,要加强电网经营企业的电网的运行维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成品油供应方面,要继续加大成品油资源的调运协调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成品油供应。运输方面,要加强与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协调,力争增加运力和运量,切实抓好大件运输工作,确保电煤和大宗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需要。

3、继续全面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国家禁止进入的产业发展,要有计划地做好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产业的退出。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的流向,遏制盲目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继续抓好钢铁、铅锌、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4、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力求经济运行工作有新突破。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的措施,及时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新动向,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防灾抗灾能力,督促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稳定,尽快研究制定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和上市工作力度,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认真做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办公室的各项协调、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迈上新台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

1    2。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