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4 10:42:31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是追求文学艺术和审美境界的重要资料,它可以激发我们对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创新的热爱和追求。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总结写作方式和风格。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对计算机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病毒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互联网。

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威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造成了算机病毒的入侵,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防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1.1计算机安全。

所谓的计算机安全包含这4个层面:计算机运行的安全、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安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要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管理措施来管理和保护计算机的相关数据,避免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电脑硬件、电脑软件受到篡改、损坏、存储和调取。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影响,主要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病毒威胁、技术操作、机身原因和自然原因,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当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时,不仅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计算机病毒事实上就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往往是经过专门编制的,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仅会对计算机的系统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当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时,计算机病毒就会干扰和阻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由于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中的病毒一样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将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1]。人为操作是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根源。以常见的蠕虫病毒worm为例,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系统漏洞和网络进行传播。一旦计算机感染蠕虫病毒,就会自动地发送带毒邮件,对网络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计算机中毒之后会产生冲击波,并发送小邮差等带毒邮件,对病毒进行扩散。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方面而言,蠕虫病毒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危害。如果计算机遭受了较大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内部文件资料就会出现丢失和损坏,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崩溃,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和稳定地运行。如果受到攻击的计算机是银行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的保密资料就会外泄或者丢失,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计算机的病毒程序往往是隐藏在一些软件之中,不法分子引诱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对这些程序进行刺激,使其开始运转,从而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威胁。在互联网用户之间也会互相传播带病毒的程序或者软件,使带毒程序和软件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扩散。这也说明了计算机内部信息和计算机系统不够坚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内部信息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并使用技术措施来降低计算机软件受到病毒的影响程度,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医学病毒一样,都具有很大的传染性。但是计算机病毒又与医学病毒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计算机代码,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传播。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点。

2.1传播媒介。

作为一种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进行传播。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中大部分是主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例如troj_mtx.a、w97m_melissa、pe_cih等,特别是troj_mtx.a、w97m_melissa为宏病毒,能够对编辑的文档进行感染,从而通过邮件的方式来传播病毒。pe_cih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下载和邮件传播两种[2]。

2.2传播速度快。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地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程序代码,当一台计算机上感染了计算机病毒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机病毒传至各地。以网络病毒“爱虫”为例,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各国的互联网都陷入瘫痪。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能够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进行传播,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计算机病毒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用户的电脑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之后,内部文件和数据会遭到破坏,造成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的危害将不可设想。

2.3控制难度大、种类多。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要对其进行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病毒是程序代码,可以使用计算器语言对其进行修改和读取,从而使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样化。仍然以“爱虫”病毒为例,经过计算机语言其程序代码进行编程之后,一个计算机病毒就可以演变成为数十种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其仍然会按照相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尽管这些演变出来的计算机病毒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代码不同,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病毒的控制难度。当前的技术水平往往是在计算机遭受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只有关闭网络服务,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3]。

2.4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相关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计算机病毒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拷贝自身再对别的软件程序进行感染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蠕虫成为了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的新特征。也就是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通过下载带病毒的网页文件和传播带病毒的电子邮件等等。还有一些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强的病毒性,甚至带有骇客程序功能,通过向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这种病毒,骇客和不法分子就可以随意进入用户的电脑系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窃取,甚至远程控制该计算机。

3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3.1自然因素。

对计算机网络而言,必须有稳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其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就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会受到振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机房中设置防电子泄漏、防震、防火的设施。这样一来,既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能够尽量避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3.2软件漏洞。

一些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本身就存在一些高危的严重漏洞,给了病毒和骇客可乘之机,使骇客和病毒能够侵入计算机的系统。出现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原因有很多,编程者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疏忽,甚至一些编程者监守自盗,故意为不法分子留出了后门。软件漏洞给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留下了方便之门,而且这种入侵往往难以预防。

3.3骇客威胁。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会受到骇客入侵的威胁,正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存在,给了骇客入侵的机会。信息网络中的不完善和缺陷会加大骇客入侵的风险。

4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4.1防火墙技术。

作为一种对外保护技术,防火墙技术能够对内网资源的安全进行保障。其主要任务在于阻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网,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在工作时防火墙能够有效的检测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目标端口、源端口、目标地址、源地址等等,并进行相应的算法匹配。如果数据包不能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将数据包丢弃,避免软件程序受到非法入侵。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当前用的最广泛的防火墙技术,然而防火墙技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对内[4]。

4.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算法,其能够加密数据,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劫持,保障数据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从而使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安全。当前使用的加密算法主要有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对称加密算法也就是使用相同的加密和解密钥匙。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往往应用于重要文件的传输。

4.3物理隔离网闸。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以使用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主要是对固态开关进行控制,从而读写分析相对独立的主机系统,避免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防治骇客的入侵。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计算机病毒,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防范计算机病毒。

4.4.1管理技术和反病毒技术。

除了要对windowsnt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进行保护之外,还要将服务器设置为ntfs分区格式,对dos系统的缺陷进行弥补,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感染而无法运行。要对外来光盘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控制文件和用户权限的读写属性。用户要使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要安装服务器杀毒软件,能够进行实时杀毒和检查。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以免误删重要文件。要保障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避免在dos下的ntfs分区被直接读写[5]。

4.4.2使用还原卡技术。

还原卡作为一种硬件,能够对已经受到病毒感染而被更改的系统进行还原,从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修复,使之能够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当前已经出现了智能保护型还原卡,并向网络型发展。通过网络卡和保护卡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还原卡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硬盘的读写速度。

5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更是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使用各种防范手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xx,(31).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0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6).

[4]夏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

[5]秦鹏,李红.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性态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探析论文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每天遭受病毒感染和攻击事件数以万计。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非法截取军事和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未授权就会访问网络等;病毒肆虐、黑客入侵都是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目的在于使大家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杀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死机系统破坏;因此。病毒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我们称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结方式分类接链结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病毒按攻击的系统可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但一般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以下特性: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代表它和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段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的一段程序,只有其他程序运行的时候,病毒才起破坏作用。病毒一旦其进入电脑后得到执行,它就会搜索其他符合条件的环境,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制其中,从而到达自我繁殖的目的、因此,传染性是判断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病毒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会对计算机产生致命的破坏,电脑或者系统中毒后不会马上反应,病毒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比如说最难忘的是26日发作的cih,此外还有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等等。病毒一般情况下都附在正常硬盘或者程序中,计算机用户在它激活之前很难发现他们,其使用很高编程技巧编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对电脑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作用;一般没有用户主动执行病毒程序,但是病毒会在其条件成熟后产生作用,或者破坏程序,扰乱系统的工作等;计算机的非授权运行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特点,其会在未经操作者的许可而自动运行。除了上述几点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持久性、衍生性、不可预见性、欺骗性、针对性等特点。

增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认识到病毒的破坏性和毁灭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电脑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病毒会对计算机数据的破坏和篡改,盗取会造成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益。

(1)如果激发了病毒,计算机会产生很大的反应;大部分病毒在激发的时候直接破坏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数据,它会直接破坏cmos设置或者删除重要文件,会格式化磁盘或者改写目录区,会用“垃圾”数据来改写文件。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计算机代码,肯定占有计算机的内存空间,有些大的病毒还在计算机内部自我复制,导致计算机内存的大幅度减少,病毒运行时还抢占中断、修改中断地址在中断过程中加入病毒的“私货”,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病毒侵入系统后会自动的搜集用户重要的数据,窃取、泄漏信息和数据,造成用户信息大量泄漏,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2)消耗内存以及磁盘空间比如,你并没有存取磁盘,但磁盘指示灯狂闪不停,或者其实并没有运行多少程序时却发现系统已经被占用了不少内存,这就有可能是病毒在作怪了;很多病毒在活动状态下都是常驻内存的,一些文件型病毒能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文件、每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加长了、就造成磁盘空间的严重浪费。正常的软件往往需要进行多人多次测试来完善,而计算机病毒一般是个别人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后快速向外放送的,所以病毒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不只是制造者所期望的病毒还有一些由于计算机病毒错误而带来的。

(3)计算机病毒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病毒的泛滥使用户提心吊胆,时刻担心遭受病毒的感染,由于大部分人对病毒并不是很了解,一旦出现诸如计算机死机、软件运行异常等现象,人们往往就会怀疑这些现象可能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据统计,计算机用户怀疑“计算机有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超过70%的计算机用户担心自己的计算机侵入了病毒,而实际上计算机发生的种种现象并不全是病毒导致的。

计算机病毒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电脑,时时刻刻准备发出攻击,但计算机病毒也不是不可控制的,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减少计算机电脑对计算机带来的破坏:

(1)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每天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定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上网时要开启杀毒软件的全部监控。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例如:对不明邮件及附件慎重打开,可能带有病毒的网站尽量别上,尽可能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猜测简单密码是许多网络病毒攻击系统的一种新方式。

(2)不要执行从网络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不要随便浏览或登录陌生的网站,加强自我保护现在有很多非法网站,里而被潜入恶意的代码,一旦被用户打开,即会被植入木马或其他病毒。

(3)培养自觉的信息安全意识,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尽可能不要共享这些设备,因为移动存储也是计算机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在对信息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应将电脑上面的usb接口封闭,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做到专机专用。

(4)用windowsupdate功能打全系统补丁,同时,将应用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比如:播放器软件,通讯工具等,避免病毒从网页木马的方式入侵到系统或者通过其他应用软件漏洞来进行病毒的传播;将受到病毒侵害的计算机进行尽快隔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若发现电脑上存在有病毒或者是计算机异常时,应该及时中断网络;当发现计算机网络一直中断或者网络异常时,立即中断网络,以免病毒在网络中传播。

5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不言而喻,轻则电脑反应速度变慢,重则电脑死机;因此,计算机除了装备必要的杀毒软件之外,还应准备启动盘、驱动等来解决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计算机病毒对电脑造成危害。而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问题成了关键,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法解决。只有对病毒进行彻底的了解和剖析,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胜利.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xx.

计算机病毒论文【】

(1)病毒存在媒介。

病毒媒介的不同可做不同的划分: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入侵系统引导扇区及系统启动扇区的病毒为引导型。感染计算机中已经存在的文件的病毒是文件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通过网络感染相同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为网络病毒。

(2)算法设计。

设计算法的不同病毒分为:伴随型病毒,即通过产生了一中不同扩展名但文件名相同的文件,使得系统误加载;蠕虫型病毒,即只占用系统内存,并且通过网络映射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寄生型病毒,即存在于引导文件中,传播途径是系统功能,又分为练习型病毒、变形病毒和诡秘型病毒。

(3)传染方式。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将病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即虽然病毒被激活,但病毒基本不存在与内存,也不会感染内存;驻留型病毒,即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仍旧存在于内存,并驻留其内,此过程还通过拼接系统而实现拼接到操作系统中,整个运行过程处于激活的状态。

(4)病毒的破坏程度。

根据病毒的破坏过程将病毒分为:无危型病毒,即病毒激活不会减少磁盘空间;微危型病毒,即激活会减少内存;危险型病毒,即激活会严重到影响操作系统;高危型病毒,即激活后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最少的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干扰,使得人们更加安全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在之前对于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着手探讨下防控计算机病毒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我们需要认识的一点就是,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预防,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免遭病毒攻击的。既然如此,计算机病毒出现后,我们只能被动采取方法来控制,期待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计算机被病毒如前,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重要数据的转移和重要文件的备份。然后使用正版软件对系统杀毒,目的是隔离文件及病毒清除,甚至是删除。我们需要清楚地一点是,互联网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为杀毒提供了途径,互联网可以即时收集处理病毒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既可以快速更新病毒库,也可以升级杀毒软件,进而实现更好地效果。事实上,现在大多数杀毒软件的云安全概念就是基于这一点。但是即时多次杀毒,我们仍旧发现病毒残存在计算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备份的引导盘杀毒。如果仍旧无法解决,则需要检查系统启动项、注册表、系统配置等文件的异常。最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重做系统以达到系统干净。

越来越多的病毒种类催生了越来越先进的杀毒软件,即使这样,病毒的更新速度仍然不可小觑。目前针对计算机病毒,如果还没有出现新的防病毒技术,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主要还是采取防御为主,要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了使病毒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应当正确并及时的防控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安全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已迫在眉睫。

计算机病毒预防是指在病毒尚未入侵或刚刚入侵时,就拦截、阻止病毒的入侵或立即报警。

1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各种漏洞打上最新的补丁。

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它们本身的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所以操作系统的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核心。

系统漏洞让病毒更容易入侵,因此,系统软件官方提供了很多漏洞补丁,其实装系统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补上系统补丁,否则,访问网络将会很容易染上病毒。

我们应养成及时下载最新系统安全漏洞补丁的安全习惯,及时完善系统,尽量减少系统漏洞,从根源上杜绝黑客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用户计算机的病毒。

如果您使用带sp2的microsoftwindowsxp,请启用“自动更新”。

应用软件本身也可能因为开发的疏漏而产生“后门”。

有时开发人员在编制软件时,为了方便调试和观察注册表的安全,留下“后门”。

因此,我们要经常从相关的网站下载补丁程序,及时完善应用程序,尽量减少应用程序漏洞。

2杀(防)毒软件不可少。

病毒的发作给全球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损失,令人们谈“毒”色变。

上网的人中,很少有谁没被病毒侵害过。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电脑安装一套正版的杀毒软件,千万不要使用任何解密版的反毒软件,盗版者不可能全面照顾因为解密而可能产生的任何后果,更无法保证被破坏了原软件完整性检测的盗版软件自身的干净和无毒,他们无需担负任何责任和风险。

同样,遭受侵权盗版损失的原版软件的研制单位和研究亦无任何义务为此担负任何责任。

杀毒软件有《瑞星杀毒软件》、《金山毒霸》、《江民杀毒软件》等等。

杀毒软件不宜安装多个,多个杀毒软件易出现冲突,而且占用系统资源,对于系统来说反而有弊而无利。

现在不少人对防病毒有个误区,就是对待电脑病毒的关键是“杀”,其实对待电脑病毒应当是以“防”为主。

目前绝大多数的杀毒软件都是电脑被病毒感染后杀毒软件才忙不迭地去发现、分析和治疗。

这种被动防御的消极模式远不能彻底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

杀毒软件应立足于拒病毒于计算机门外。

因此应当安装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并在开机后启动,及时升级所安装的杀毒软件(如果安装的是网络版,在安装时可先将其设定为自动升级)。

另外,虽然您可能经常开着杀毒软件,但是杀毒软件开着的时候没问题,只是意味着当前运行程序中没有病毒,也就是病毒没有发作,但是并不是说您的电脑上就没有病毒。

假如电脑上有病毒,即使不发作,那也很可能在您的文件传输中,共享等等过程中传染给别人,而且当时病毒不发作,可能以后就很容易发作,所以,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就要定期扫描系统。

3及时关注流行病毒以及下载专杀工具。

因为很多流行病毒和特殊病毒的存在,为了网络安全以及及时防止病毒的扩展,很多杀毒软件商官方的网站都免费提供专杀工具。

有些病毒是普通杀毒软件不行而需要专杀工具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常留意官方所公布的新种类病毒以及下载相应的专杀工具。

做到先防为好!

4个人防火墙不可替代。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公司提供的防火墙,并注意时时打开。

(注意:带sp2的windowsxp已经有内置的防火墙并且处于激活状态。

)防火墙以抵御黑客的袭击。

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外部网分开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

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不速之客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

防火墙安装和投入使用后,并非万事大吉。

要想充分发挥它的安全防护作用,必须对它进行跟踪和维护,时刻注视商家的动态。

因为商家一旦发现其产品存在安全漏洞,就会尽快发布补救产品,此时应尽快确认真伪(防止特洛伊木马等病毒),并对防火墙进行更新。

目前各家杀毒软件的厂商都会提供个人版防火墙软件,防病毒软件中都含有个人防火墙,所以可用同一张光盘运行个人防火墙安装,重点提示防火墙在安装后一定要根据需求进行详细配置。

防火墙要设置好,可以防止外面不明数据流入的确很有效,但是设置不当,可能会不能访问一些网址。

设置好防火墙相应的参数才能让您的网络生活更加丰富,但是防火墙允许访问的网络越多,病毒也越容易入侵,所谓有得必有失,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

几乎所有上网的人都在网上下载过共享软件(尤其是可执行文件),在给您带来方便和快乐的同时,也会悄悄地把一些病毒带到您的机器中。

因此应选择信誉较好的下载网站下载软件,将下载的软件集中放在非引导分区的某个目录,在使用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6预防邮件病毒。

发现邮箱中出现不明来源的邮件应小心谨慎对待,尤其是带有可执行附件的邮件。

一些类似广告用语标题的邮件,最好马上把它删掉。

如非必要,尽量关闭邮件“预览”特性。

很多嵌入在html格式邮件中的病毒代码会在预览的时候执行,我们经常从媒体看到这样一种恐怖说法:“用户只要收到这些带病毒的邮件,即使不打开,病毒也能发作”,其实就是病毒代码在邮件预览的时候执行的。

7拒绝不良诱惑。

很多中了网页病毒的朋友,都是因为访问不良站点或来历不明的网站惹的祸,因此,不去浏览这类网页会让你省心不少。

另外,当你在论坛、聊天室等地方看到有推荐浏览某个网页时,要千万小心,以免不幸“遇害”。

8注意光盘、u盘和移动硬盘等媒介的使用。

在使用光盘、u盘和移动硬盘等其他媒介之前,一定要对之进行扫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9只在必要时共享文件夹。

不要以为你在内部网上共享的文件是安全的,其实你在共享文件的同时就会有软件漏洞呈现在互联网的不速之客面前,公众可以自由地访问您的那些文件,并很有可能被有恶意的.人利用和攻击。

一般情况下不要设置文件夹共享,以免成为居心叵测的人进入你的计算机的跳板。

如果确实需要共享文件夹,一定要将文件夹设为只读,一旦不需要共享时立即关闭。

另外,不要将整个硬盘设定为共享。

10结语。

病毒防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掌握对当前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合理的应用防范技术组建安全的防范系统。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新型病毒的关注和研究,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功申.《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3]卓新建.《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探析论文

在20世纪的80年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类型是dos引导型病毒,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典型的两种病毒是小球病毒和势头病毒,在那个阶段,计算机硬件的种类不是很多,计算机本身也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对软盘进行启动处理之后才能启动的。引导型病毒是借助软盘当中的启动原理来是实现其目的的。它们会对系统启动扇区进行全面的修改,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系统当中的内存,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导致软盘读取中断,这样也就使得系统自身的运行效率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2dos可执行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病毒叫做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dos系统文件运行的模式对文件进行执行操作。这种病毒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耶路撒冷病毒和星期天病毒等等。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强的控制权。dos系统修改也被迫中断,在系统进行调整和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感染现象,同时还将病毒本身加入到文件当中,这样一来,文件的长度以及所占的内存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

2.3伴随、批次型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兵雕塑通常是利用dos系统加载文件的程序予以运行,这种病毒通常被我们乘坐是伴随性的病毒。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金蝉病毒,它在exe文件当中会形成一个和exe非常相似,但是其扩展名为com的伴随体。。这个时候文件的扩展名就会变成com,在dos系统对文件进行加载处理的过程中就能够取得一定的控制权。这类病毒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文件内容和日期属性等都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只要对其进行删除处理就能消除所有的病毒。在其他的操作系统当中,一些伴随性的病毒可以借助系统自身的操作模式和操作语言进行操作,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海盗旗病毒,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用户的户名和相关的操作指令进行询问,之后再反馈出一个错误的信息,再将其本身做删除处理。

2.4多形阶段。

1994年,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实现同一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组合使—些看似不同的代码产生相同的运算结果。幽灵病毒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每感染一次文件就产生不同的代码。例如“一半”病毒就是产生一段有上亿种可能的解码运算程序,病毒体被隐藏在解码前的数据中,查解这类病毒就必须先对这段数据进行解码,这就加大了查毒的难度。多形型病毒是一种综合性病毒,它既能感染引导区又能感染程序区,多数具有解码算法,一种病毒往往要两段以上的子程序方能解除。

2.5变种阶段。

1995年,在汇编语言中,一些数据的运算放在不同的通用寄存器中,可运算出同样的结果,随机地插入一些空操作和无关指令,也不影响运算的结果,这样,一段解码算法就可以内生成器生成,当生成器的生成结果为病毒时,就产生了这种复杂的“病毒生成器”,而变体机就是增加解码复杂程度的指令生成机制。这—阶段的典型代表是“病毒制造机”vcl,它可以在瞬间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查解时就不能使用传统的特征识别法,需要在宏观上分析指令,解码后查解病毒。

2.6网络螟虫阶段。

1995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它们只是前几代病毒的改进。在非dos操作系统中“,蠕虫”是典型的代表,它不占用除内存以外的任何资源,不修改磁盘文件,利用网络功能搜索网络地址,将自身向下—个地址进行传播,有时也在网络服务器和启动文件中存在。

2.7视窗阶段。

随着windows和wmdows95的日益普及利用windows进行工作的病毒开始发展它们修改(nepe)文件典型的代表是ds.3873这类病毒的机制更为复杂它们利用保护模式和api调用接口工作解除方法也比较复杂。

2.8宏病毒阶段。

19,随着windowsword功能的增强,使用word宏语言也可以编制病毒,这种病毒使用类dqstc语言、编写容易,可以感染word文档等文件,在excel和amipro比现的相同工作机制的病毒也归为此类,由于文档格式没有公开,这类病毒查解比较网难。

2.9因特网阶段。

以后,因特网迅速发展,各种病毒也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包和邮件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这些邮件或登录了带有病毒的网页,计算机就有可能中毒。结束语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计算机方面发展也非常的明显,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计算机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从而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病毒论文

在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现计算机病毒将会给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及困难,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要想加强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措施,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进行保障就应加大气象业务网络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有效地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扩散及时消灭或扼杀,保证气象业务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及发展。

计算机病毒预防及杀毒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异,对互联网系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trojan.dl.agent木马代理病毒,还有gpogeon(灰鸽子)病毒以及small及其变种的病毒文件等。这些病毒的危害性比较大,通过控制用户电脑进行系统程序破坏,对用户的个人利益造成侵害。一旦计算机系统中出现漏洞,很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并且在系统破坏下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比较多,根据常见的病毒感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阻绝病毒传播的途径。我们分析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发现网络下载或者网页浏览传播的过程中,病毒传播的概率最高,联网状态下用户浏览网页或者进行下载时,如果不小心点开了夹杂病毒的网页,很容易被病毒攻击。一些病毒文件依托某些非法网站存在,往往会伪装成常见的网络文件伺机发起攻击。除此之外,用户使用光盘、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文件拷贝、上传时,病毒会随着移动件的插拔进行传播。病毒传播的途径还有电子邮件收发方面,hacke攻击用户好友获取社交信息,并且采用群发含有病毒电子邮件的方式扩散计算机病毒。病毒扩散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为局域网传播,主要为单位、企事业机关共用局域网,在长期资源共享的模式下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交叉感染。计算机被病毒攻击之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最常见的破坏后果是系统(网络)使用受限,计算机被hacke远程操控成为了“肉鸡”。在大量的病毒文件攻击之下,用户的浏览器配置被修改,个人隐私、社交软件账目密码或者支付宝密码、账号被盗,用户正常的网络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活动中,用户应该远离不良网站的诱惑,并且在网络下载和浏览时采用可被杀毒软件信任的浏览器。用户需要履行规范的安全上网操作流程,定期修补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为了防范病毒的攻击,用户应该经常对杀毒系统进行升级,安装新型的防火墙软件抵御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存在,计算机也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病毒也成为计算机安全的难题之一,而这已经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有效防御。

何为计算机病毒。它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导致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系统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等。

2.1windows账户安全防御。

这是电脑自身具备防御网,也是最初的防御网。就电脑本身而言,windows用户普遍设立专门的安全账户,以提高电脑的安全系数。当电脑使用者初步使用时,必须设立专属的密码,并停用相关的guest用户。其主要操作如下:第一,点击开始中的运行键,;第二,进入本地策略,选择安全键,并进行交互式登录;第三,勾选不显示上次同户名;第四,不允许网络访问。

2.2windows服务安全防御。

当windows系统启动时,随着会开启较多的服务系统,这不仅仅会影响电脑的开机速度,也会使得电脑的安全受到侵害。所以,可以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如:netlogon、telnet等),最大化地保证电脑的顺畅以及安全。

2.3windows共享安全防御。

一般来说,病毒(例如:木马病毒等)普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传播,这也意味着当电脑联网时,其中病毒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所以,当计算机无需共享时,则可关闭共享服务;若需要共享时,则仅仅保留需要共享的目录。

2.4windows网络连接安全防御。

针对骇客利用arp欺骗获取电脑信息的情况,可以采用windows网络连接安全进行保护,设置internet协议属性,对tcp/ip上的netbios禁用。

2.5关闭自动播放功能。

自动播放功能,指的是当电脑开启后,若有外部设备接入(例如:u盘,耳机等)时,电脑则会自动进行读取。这个设置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也加大的电脑中病毒的机率。所以,用户可以关闭这个自动播放的属性。

2.6浏览器安全防御。

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浏览网页成为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电脑用户必须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安全的浏览器,降低中病毒的风险,并及时清除上网记录。

2.7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使用习惯。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大部分的计算机入侵行为都是因为使用者行为的不恰当以及使用者安全意识薄弱而引起的。所以,这就要求电脑使用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范思想,正确认识病毒的存在,进行了解并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以及杀毒习惯。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并进行使用。此外,对上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信息以及未知文件,提高防范意识,不进行观看和浏览。

3.1引导型病毒防御。

引导型病毒,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病毒引导区。通常来说,这种病毒主要感染的区域是磁盘引导扇区。其中,判断电脑是否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第一,利用f5键,中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再检查电脑中的实际内存是否变大,若变大(大于实际的640kb)则可证明该电脑中毒;第二,电脑在电池充足的情况下,时间出现缺省的情况时,则也可证明电脑中毒。

3.2文件型病毒防御。

文件型病毒主要是以电脑中的某一个文件作为传播病毒的载体。其中,用户将电脑文件打开时,可利用dos运行系统检测出多余的内存块,若在此之前电脑用户发现写盘操作则能够判定电脑已经中毒,需要清理。针对这种病毒,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清理与防御:第一,利用dos外围提高电脑的安全性能;第二,电脑用户养成良好习惯,对每一个引导后的程序进行检测,若发现病毒,则必须及时切断网络,覆盖并替换中毒的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中毒文件不能利用杀毒软件直接删除,避免电脑因缺失文件而引起的奔溃。

3.3蠕虫病毒防御。

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之一。目前,对于这种病毒的存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蠕虫病毒数据库。这就只需要,电脑用户在使用时,安装相关的正版杀毒软件,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升级。最大化地保证软件的有效性以及及时性。当访问互联网时,电脑用户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安装安全系数高的杀毒软件以及浏览器。

4结束语。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虽然我们不能保证完全地、彻底消除病毒的存在,但是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尽可能地保证电脑的安全。对于不同的病毒,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详尽而有效的针对计划,对于病毒的认识必须全面,根据计算机的发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对病毒的认知。作为电脑用户,也要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防范措施以及警惕性。当病毒出现时,时刻保持冷静,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理,保证防御措施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勇慧.浅谈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御技术[j].硅谷,20xx(03).

检测和防护计算机病毒论文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及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化的范围已经蔓延到人们生活及生产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的普及给气象业务的发展带来机遇及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及威胁,气象业务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气象业务发展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及因素之一。为了分析计算机病毒对气象业务网络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笔者针对计算机病毒对气象业务网络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光盘及软盘等存储介质实现的,随着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扩散途径较大且范围较广,现代计算机病毒破坏及攻击对象已经不再是个人主机上的文件及内存资料等,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的病毒,危害性较大。

1、计算机病毒对气象业务网络的危害。

1.1计算机病毒会影响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

由于气象业务网络对于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大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使得气象业务网络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几率,损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操作效率。

1.2计算机病毒危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木马病毒属于计算机病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窃取信息的病毒,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搜集主要是通过较为精确的科学仪器对气象因素等进行侦测的方式获取数据,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信息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有着较多的软件操作,对于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计算机病毒侵入较为容易,影响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变得复杂及高端起来,常规的防范方式很难应对这些多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混合体。

2.1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

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属于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漏洞,计算机病毒就是通过这些漏洞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属于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预防这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商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现象及安全隐患进行定期的系统补丁程序的发布,利用这些补丁程序进行发布能有效在计算机病毒的漏洞及安全隐患传播之前进行预防,在计算机内及时将系统补丁程序进行下载后,将系统的漏洞堵住,能有效阻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2加强气象业务网络计算机运行的保障措施。

整个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依靠着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而维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网络的安全运行最为重要。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体系,加强相关研究人员、资金及相关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气象业务网络,将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安全防范能力提至最高,为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引进先进的人才,完善较为先进的运行体系及管理体系,保障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还应制定明确的制度及规范用于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网络安全犯罪行为,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惩罚力度,将这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网络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2.3加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力度。

在整个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中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属于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构建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体系,整体提高气象业务网络安全的保护程度及力度。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针对对气象业务网络直接接触的信息平台如软件及区域网等进行实施的监控,在源头上提高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程度,完善木马病毒专用防火墙,通过专业人员构建及完善相关的气象业务网络新型防火墙,提高木马病毒的防范安全性。还可以采用在服务器、客户机及网关等节点实施严格的防范的方式防止计算机病毒出现渗透现象,在网关处开始实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有效将计算机病毒防止在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门外。

3、结语。

在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现计算机病毒将会给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及困难,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要想加强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措施,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进行保障就应加大气象业务网络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有效地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扩散及时消灭或扼杀,保证气象业务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及发展。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探析论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其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然而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不断地受到病毒的影响,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同时计算机系统也受到了破坏。为有效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采取相应防范策略。笔者对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根据划分原则的不同,计算机病毒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来说,有两种划分原则,第一种根据传染方式划分,计算机病毒有四类:第一类是引导区型病毒,传播的途径为软盘,通过引导区逐渐的延伸到硬盘中,最终使硬盘受到病毒的感染;第二类是文件型病毒,这是一种寄生性病毒,主要是在计算机存储器中运行;第三类是混合型病毒,这类型病毒具备前两种病毒的所有特点;第四类是宏病毒,此种病毒主要感染的是文档操作。第二种根据连接方式划分,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源码型病毒,在编写计算机高级语言时,需要用到源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之前,病毒就直接插入其中,编译之后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不过此种病毒的编写非常难,所以并不多见;第二类是入侵型病毒,一般此种病毒是有针对性的攻击,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很难清除;第三类是操作系统型病毒,此种病毒具备一些操作系统功能,可以对操作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第四类是外壳型病毒,此种病毒是感染正常的程序。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特点。

2.1破坏性大。

在计算机病毒中,往往融合着多项技术,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不仅用户私人信息会被窃取,还会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很严重的破坏,轻则网络出现拥堵、掉线的情况,重则计算机直接瘫痪,甚至有些计算机被侵入者控制,成为攻击别人的“网络僵尸”。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严重破坏。

2.2难于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病毒伴随网络而来,通过网络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攻击,而且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到计算机中,传播、蔓延的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很难控制,几乎准备采取措施时,计算机病毒危害已经产生,如果想要避免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可以选择关闭网络服务,然而,对于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来说,关闭网络服务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加严重,因此,计算机病毒传播难以控制与网络服务之间形成突出矛盾。

2.3蠕虫和电脑高手程序功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编程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由此,使得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多特点。在过去计算机病毒在侵入计算机之后,可以进行自身复制,从而感染其他程序,然而编程技术提高之后,计算机病毒具备了新特点——蠕虫,基于这一特点,计算机病毒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加大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另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电脑高手程序功能,也就是说当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之后,病毒控制者可以利用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获取用户私人信息,给用户带来严重影响。

2.4网页挂马式传播。

所谓网页挂马,是指将各种病毒植入网站中,将网页中内容更改,当用户浏览网站时,计算机就会病毒感染。现阶段,网页挂马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主要的传播渠道之一,一旦计算机通过网页挂马式传播途径感染病毒,那么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出现网络财产损失。

2.5传染途径广且隐蔽性高。

现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广,用户的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下载文件等操作都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同时,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非常高,用户很难发觉,很容易在无意中促进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进而使用户自身的合作伙伴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3.1管理方面的防范策略。

第一,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对计算机使用人员展开计算机病毒教育,让使用人员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进而自觉地养成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维护计算机安全。第二,建立快速预警机制。实际上,对于计算机病毒并无法做到彻底的杜绝,因此,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十分重要。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发现入侵计算机的病毒,并对病毒进行捕获,随后向用户发出警报,给用户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快速预警机制的建立除了依赖于相应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完善的防治机构及人员的支持,在建立防治机构并选择防治人员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同时保证选择的防治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有效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管理与防治。第三,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病毒防治技术规范。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时,要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从制度上来保证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有效性。制定技术规范时,要坚持合理性及规范性原则,同时,制定完成之后要认真的落实和执行,真正发挥技术规范的重要作用。

3.2技术方面的防范策略。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络病毒防护体系。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不能是只针对单台电脑,必须要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将网络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有效地病毒防治。因此,要针对网络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病毒防护体系,真正的实现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不过,在建立病毒防护体系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病毒查杀能力、智能管理、病毒实时监测能力、软件商的实力等,这样才能保障病毒防护体系的完善性。第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病毒种类不断地产生,这样一来,原有的防毒、杀毒软件就会无法进行全面的计算机防护,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以便于受到病毒攻击时,将产生的损失降低。

4结语。

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传播途径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也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窃取。

计算机病毒预防及杀毒策略研究论文

在计算机病毒防控活动中,用户应该对危险应用进行隔离,可以使用杀毒软件对全部软件进行检测,对于杀毒软件不信任的程序,应该采用危险应用沙箱隔离的方式,排除病毒传播的安全隐患。建立可信免疫管理网络安全平台,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杀和管理。其中,在系统管理安全性建设中,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确立可信任的主、客体,满足用户日常性的电脑操作需要。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制定可信任的主、客体间的访问规则,防止病毒程序附着于不明来源的计算机文件中对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在计算机病毒防控的审计管理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认真审计主、客体访问的具体行为,并且要监控主客体运行时发生的状态。当运行活动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该及时地地病毒攻击进行拦截。

2.2病毒渗透控制与拓扑结构优化。

建立即时的病毒事件信息处理响应机制,强化风险跟踪和渗透测试工作的开展。在病毒蔓延的趋势分析活动中,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渗透性危害出现扩大化问题。采用双向网络冗余设计可以有效地消除网络中的环网,在针对电脑内部网络的优化过程中,通过检查和有效比较,确定这些网络数据源部分是否正确,并且及时将容易遭受故障的数据部分恢复过来,从而达到降低计算机网络故障带来的影响目的。在可信网络方案架构建设中,采用二层交换机接入的方式,完善网络终端接入的渠道。在可信标示网关功能性开发活动中,对所有网络设备的可信任性进行全盘检查。并且在网络输出窗口的病毒防护中,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可信边界网关的局域网络进行边界限制,防止病毒渗透的风险产生。

2.3系统云安全管理平台的建立与高危病毒查杀。

在计算机病毒安全防护活动中,建立系统云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于虚拟网络防护的需要。采用高效率的安全审计方式,对个人隐私和数据进行保护。建立虚拟节点安全防护机制,实现云安全套件中的可信任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满足计算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需要。在企业日常经营性网络的深度运营维护平台建设中,用户应该积极采用自动化运维管理的方式,防止手动病毒检索造成的遗漏现象产生。建立一体化态势感知系统,将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流程进行全息展现。在事件跟踪流程建设活动中,坚持优先处理高危病毒文件的方式,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处理。积极开发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日常性的病毒防控活动中,开展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采集事件关键数据信息的方式,进行病毒与可信任文件的关联性分析,按照一定的病毒查杀和处理原则进行审计取证。

3结语。

在网络安全在线防护平台安全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网络防护和数据防护工作。技术人员要从应用系统防护与移动网络防护两个方面进行功能开发,凸显apt安全防护效果,维护web界面安全,显著提升网络系统的病毒防御能力。在计算机核心数据库安全防护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系统盘的安全加固工作,采用代码审计的方式,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打造一体化的安全防护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作者:刘杰杰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病毒论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的稳定性,例如sis模型、sir模型、seir模型等,随后文章有提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电子邮件控制法、局域网中的病毒控制措施、互联网中的病毒控制方法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有部分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进入他人的计算机,并偷取一些机密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一些违法活动,从而给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因此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做好计算机的防御工作。

(一)sis模型。

这种网络中的病毒模型将其中的节点划分成不同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容易受到感染的状态用符号s来进行表示,另一种是已经受到感染的状态,用符号i来表示,在具体情况下节点在这两种状态中可以进行转化。比如节点在s状态下被病毒所感染,就会从s状态转变成i的状态。当节点处于i状态中并且经过相关的杀毒处理后同样可以转化为s的状态。

(二)sir模型。

这种模型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它在网络中将其中的节点划分成三种状态,除了在sis模型中涉及到的感染状态i和易感染s的状态,还新添了一种处于免疫状态的r,这个新出现的状态r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sis模型解决了一些不足,在帮助计算机防止感染病毒的同时,还有效阻隔了病毒的传播扩散。

(三)seir模型。

这种模式是对sir模型的一种改进,除了涉及到免疫的状态r、已经被感染的状态i、易感染的状态s外,还增加了一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e状态。e状态就是指其中的某个节点已经受到病毒的感染,但显示出来的却是没有受到感染的状态,这一特点也体现了感染病毒的延后性,这种节点在感染病毒的初期会处于潜伏状态表现一切正常,但一旦爆发就会将感染特点暴露出来,并迅速扩散开来。

(一)电子邮件控制法。

随着我国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使用邮件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但同时邮件病毒也开始在网络中传播开来,逐渐威胁到网络的安全,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现在我国的大型企业中都普及了自动化办公系统,其中邮件服务器是这个办公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会受到较大的威胁[1]。面对这种问题,企业可以将监控系统和病毒防御系统安装在邮件服务器里。比如可以在被病毒感染的电子邮件进入企业计算机系统后就会进行自动的查杀和拦截,从而保证邮件的安全后在将其转发给相关用户。而一般的普通用户可以在接收带有疑问的软件时将计算机中的病毒防御软件同时开启,并实时处理电脑病毒。

(二)局域网中的病毒控制措施。

一般情况下,在局域网络中进行传播的病毒往往是危害最大,传播速度也是最快的,当计算机在局域网内被感染病毒后,就会使计算机内的文件出现损坏或是丢失的问题。甚至要想将其中的部分病毒完全清除需要将硬盘格式化才可以,从而造成文件的丢失,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在局域网中进行传播的病毒相对来说解决难度较大,传播范围较广,并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为此要想对局域网中的病毒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做好计算机的保护工作,及时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并定时维护计算机,做好杀毒处理工作,从而为计算机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的保障,比如一些较为常用的杀毒软件腾讯杀毒、360杀毒等软件。此外,计算机用户还要保证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防止浏览一些不好的网站,正常情况下,那些不正规的网站一般都会带有各种病毒。在插入u盘时,也要先查杀病毒,在确认没有威胁后在进行使用。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中也要对杀毒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修补计算机的漏洞。加强管理局域网,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局域网中要组建病毒检测中心,以此来对计算机进行严格的管控,一旦发现病毒就要立即切断感染源,避免病毒的传播扩散。

(三)互联网中的病毒控制方法。

互联网的诞生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受病毒感染的几率较大,互联网中的病毒具有较深的隐蔽性,人们很难发觉。因此许多网络中的不法分子都喜欢将病毒文件放置在用户处于正常使用的程序中,当用户不将软件启动时,病毒就会一直隐藏起来,即便用户启动杀毒软件,也难以发现病毒。但当用户浏览病毒网站时,隐藏在软件中的病毒就会立即显示出来,这时在用软件查杀病毒就已经晚了,只能对病毒进行一定的控制,随后在处理病毒。因此在登入互联网时,一定要做好计算机的病毒防御手段,做好防火墙工作,及时拦截一些有问题的信息,用户在观看网页时,要一直启动病毒查杀软件[2]。

总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但由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特性,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并非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区域,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控研究,维护好我国的网络安全。

[1]闫岩。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初探[j].电子制作,20xx(10):40+29.

[2]杨洋。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措施分析[j].企业导报,20xx(14):146+98.

计算机病毒论文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光盘及软盘等存储介质实现的,随着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扩散途径较大且范围较广,现代计算机病毒破坏及攻击对象已经不再是个人主机上的文件及内存资料等,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的病毒,危害性较大。

1、1计算机病毒会影响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

由于气象业务网络对于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大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使得气象业务网络受到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正常运行几率,损害了气象业务网络的操作效率。

木马病毒属于计算机病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窃取信息的病毒,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搜集主要是通过较为精确的科学仪器对气象因素等进行侦测的方式获取数据,随着计算机病毒的蔓延气象业务信息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有着较多的软件操作,对于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计算机病毒侵入较为容易,影响了气象业务网络的信息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变得复杂及高端起来,常规的防范方式很难应对这些多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混合体。

2、1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

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属于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漏洞,计算机病毒就是通过这些漏洞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属于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预防这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商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现象及安全隐患进行定期的系统补丁程序的发布,利用这些补丁程序进行发布能有效在计算机病毒的漏洞及安全隐患传播之前进行预防,在计算机内及时将系统补丁程序进行下载后,将系统的漏洞堵住,能有效阻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2加强气象业务网络计算机运行的保障措施。

整个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依靠着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而维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网络的安全运行最为重要。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体系,加强相关研究人员、资金及相关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气象业务网络,将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安全防范能力提至最高,为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引进先进的人才,完善较为先进的运行体系及管理体系,保障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还应制定明确的制度及规范用于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网络安全犯罪行为,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惩罚力度,将这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网络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2、3加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力度。

在整个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中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属于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构建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体系,整体提高气象业务网络安全的保护程度及力度。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针对对气象业务网络直接接触的信息平台如软件及区域网等进行实施的监控,在源头上提高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程度,完善木马病毒专用防火墙,通过专业人员构建及完善相关的气象业务网络新型防火墙,提高木马病毒的防范安全性。还可以采用在服务器、客户机及网关等节点实施严格的防范的方式防止计算机病毒出现渗透现象,在网关处开始实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有效将计算机病毒防止在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门外。

在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出现计算机病毒将会给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及困难,在实际的网络运行过程中要想加强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措施,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及运行进行保障就应加大气象业务网络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有效地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扩散及时消灭或扼杀,保证气象业务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及发展。

计算机病毒论文【】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存在,计算机网络也存在这很多的风险。本文对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具体特性以及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笔者自身防治计算机病毒的经验,对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应对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为网络环境的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1病毒的传播能力和扩散能力强。

以往在没有网络的时代,病毒只能通过磁盘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但是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病毒通过网络的传播,使之传播的速度以及广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感染一个局域网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同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病毒不需要潜伏阶段,可以在感染计算机后立即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

1.2病毒的传播形式多样化。

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通过网络的工作站来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来进行传播,经过高级程序编写的病毒还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进行变形,形成新的病毒。病毒在变形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可以在几天之内变出几十种不同的病毒形式。

1.3病毒很难被彻底清除。

病毒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是很难被彻底清除的,通常病毒都是在计算机的某个隐藏文件夹中进行潜伏,通过格式化的方式可以把单一计算机的病毒彻底清除,但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只要连上互联网,就有可能被传染,所以说,在网络时代,想要彻底的清除病毒是非常难的。

1.4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病毒对于计算机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使计算机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上,对计算机的运算造成影响,有时还会破坏和删除文件资料,使文件资料丢失或者不可用。更可怕的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彻底破坏,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1蠕虫形式的病毒。

所谓的蠕虫病毒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缺陷和漏洞对计算机进行入侵的一种病毒,这种病毒通过对自身的复制来进行传播,通常嘿客们都是利用蠕虫病毒来入侵其他的计算机来获得其他计算机的控制权限。这种病毒对于计算机内的机密文件和资料是致命的,使之很容易遭到泄漏或者窃取。

2.2木马形式的病毒。

木马病毒具体的作用就是用来盗窃用户的登录帐号和密码,它通过对自身进行伪装,来模拟出计算机上的登录界面,从使得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及帐号遭到泄漏,对用户的安全以及经济利益造成损失。

2.3嘿客制作的程序病毒。

客观的来说,嘿客制作的程序病毒不算病毒,应该算做一种计算机程序工具,也没有传播的能力。但是由于嘿客的利用,它也就具有了病毒的相关特性。嘿客利用程序病毒可以对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控制以及文件资料的窃取,所以说,它也是病毒的一个种类。

3.1在网络管理上加强病毒的防治。

从网络管理方面来考虑,可以在注册环节以及权限和服务器方面对病毒传播进行防范,同时也要对计算机的使用者进行病毒防范的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到病毒比较容易通过哪些不当的计算机操作来进行感染,以及计算机出现哪些情况表示已经遭到病毒的入侵。在确定计算机受到病毒入侵的时候,应该首先把计算和互联网之间的连接切断,防止病毒对其他计算机进行入侵。同时对该计算机进行相关的杀毒方式。总的来说,对于计算机进病毒的防范和治理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配合来得到实现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越高,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的风险就会越小。

3.2增加工作站网络的防病毒功能。

事实证明,在网络工作站安装专门的杀毒软件,对于病毒的防范和治理都非常的有效,例如360杀毒软件系统或者卡巴斯基杀毒系统,这些软件不但可以对潜伏在计算机系统的病毒进行查杀,并且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一个有效的防范和预警。同时,也可以对计算机安装防止病毒入侵的芯片,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查杀也非常的有效。

3.3设立防治病毒的网络体系。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想要彻底的对病毒入侵进行防范,设立一个防止病毒的网络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多种病毒防护手段来组成一个病毒防护网络体系。利用多层次,多种类的防护特点来针对病毒的入侵,这种技术通常被使用在对局域网的保护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局域网遭到病毒的入侵。

3.4及时的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

再好的病毒防护系统以及再好的杀毒软件,也会有意外的发生。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计算机受到病毒入侵的损失,就要及时的对计算机的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使得计算机早遭到病毒入侵之后,可以有效的通过备份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恢复。同时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时候,也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对于不熟悉的网站或者邮件不要轻易的点击。所设置的帐号密码要尽量是数字和字母结合而成的,从人为的角度,降低病毒入侵家计算机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性以及总类的分析和探讨,对计算机防治病毒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对于计算机病毒防范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在使用计算的时候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安装合理的杀毒软件,可以有效的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和治理。

[1]许铭。如何认识和防治计算机病毒[j].科技信息,20xx,(1):116.

[4]程勇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略论[j].科技致富向导,20xx,(18):120.

计算机病毒论文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病毒攻击网络用户,造成用户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进行科学的模型化分析,首先论述网络病毒传播的稳定性,然后分析其控制措施,希望此研究能够提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稳定性;控制。

计算机这一科技产品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也使得科技改变生活这件事情被演绎的越来越精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网络中毒这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轻则引起无法使用计算机,重则会导致重要信息丢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计算机网络中毒问题成为了制约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已经不断的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和发展建立模型研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控制这些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和发展的措施,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抵御网络病毒侵害,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一)非授权性。正常的计算机程序,除去系统关键程序,其他部分都是由用户进行主动的调用,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件的支持,直到用户完成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序是与用户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序,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正常程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有关操作普通用户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件。在计算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用户的其他操作都是无法实现的。

计算机病毒网络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三、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的控制对于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我们应依据病毒传播的网络环境以及病毒的种类分别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对于局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计算机终端的保护工作。如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对于广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对局域网病毒入侵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从前端防止病毒对于广域网的入侵;对于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控制,我们确保不随意点击不明邮件,防止个人终端受到电子邮件病毒的入侵。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不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模型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控制措施,希望在入侵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人士能积极思考研究,促进计算机病毒防护安全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应对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法活动,提升我国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1]盖绍婷。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xx.

[2]江浩。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20.

计算机病毒论文【】

对计算机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病毒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范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威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旦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造成了算机病毒的入侵,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防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所谓的计算机安全包含这4个层面:计算机运行的安全、计算机数据资料的安全、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要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就需要使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管理措施来管理和保护计算机的相关数据,避免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资料、电脑硬件、电脑软件受到篡改、损坏、存储和调取。有很多因素都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影响,主要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病毒威胁、技术操作、机身原因和自然原因,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当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时,不仅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瘫痪。

计算机病毒事实上就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往往是经过专门编制的,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仅会对计算机的系统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当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时,计算机病毒就会干扰和阻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由于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中的病毒一样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将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1]。人为操作是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根源。以常见的蠕虫病毒worm为例,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系统漏洞和网络进行传播。一旦计算机感染蠕虫病毒,就会自动地发送带毒邮件,对网络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计算机中毒之后会产生冲击波,并发送小邮差等带毒邮件,对病毒进行扩散。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方面而言,蠕虫病毒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危害。如果计算机遭受了较大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内部文件资料就会出现丢失和损坏,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崩溃,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和稳定地运行。如果受到攻击的计算机是银行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的保密资料就会外泄或者丢失,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计算机的病毒程序往往是隐藏在一些软件之中,不法分子引诱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对这些程序进行刺激,使其开始运转,从而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威胁。在互联网用户之间也会互相传播带病毒的程序或者软件,使带毒程序和软件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扩散。这也说明了计算机内部信息和计算机系统不够坚强。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内部信息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并使用技术措施来降低计算机软件受到病毒的影响程度,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医学病毒一样,都具有很大的传染性。但是计算机病毒又与医学病毒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计算机代码,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传播。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点。

2.1传播媒介。

作为一种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进行传播。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计算机病毒中大部分是主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例如troj_mtx.a、w97m_melissa、pe_cih等,特别是troj_mtx.a、w97m_melissa为宏病毒,能够对编辑的文档进行感染,从而通过邮件的方式来传播病毒。pe_cih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下载和邮件传播两种[2]。

2.2传播速度快。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互联网上迅速地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程序代码,当一台计算机上感染了计算机病毒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机病毒传至各地。以网络病毒“爱虫”为例,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各国的互联网都陷入瘫痪。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能够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进行传播,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计算机病毒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用户的电脑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之后,内部文件和数据会遭到破坏,造成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的危害将不可设想。

2.3控制难度大、种类多。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要对其进行控制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病毒是程序代码,可以使用计算器语言对其进行修改和读取,从而使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样化。仍然以“爱虫”病毒为例,经过计算机语言其程序代码进行编程之后,一个计算机病毒就可以演变成为数十种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其仍然会按照相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尽管这些演变出来的计算机病毒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代码不同,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病毒的控制难度。当前的技术水平往往是在计算机遭受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只有关闭网络服务,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3]。

2.4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相关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计算机病毒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拷贝自身再对别的软件程序进行感染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蠕虫成为了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的新特征。也就是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通过下载带病毒的网页文件和传播带病毒的电子邮件等等。还有一些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强的病毒性,甚至带有骇客程序功能,通过向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这种病毒,骇客和不法分子就可以随意进入用户的电脑系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窃取,甚至远程控制该计算机。

3.1自然因素。

对计算机网络而言,必须有稳定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其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就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会受到振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机房中设置防电子泄漏、防震、防火的设施。这样一来,既能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能够尽量避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3.2软件漏洞。

一些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本身就存在一些高危的严重漏洞,给了病毒和骇客可乘之机,使骇客和病毒能够侵入计算机的系统。出现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原因有很多,编程者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为疏忽,甚至一些编程者监守自盗,故意为不法分子留出了后门。软件漏洞给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留下了方便之门,而且这种入侵往往难以预防。

3.3骇客威胁。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会受到骇客入侵的威胁,正是由于计算机软件漏洞的存在,给了骇客入侵的机会。信息网络中的不完善和缺陷会加大骇客入侵的风险。

4.1防火墙技术。

作为一种对外保护技术,防火墙技术能够对内网资源的安全进行保障。其主要任务在于阻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网,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在工作时防火墙能够有效的检测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目标端口、源端口、目标地址、源地址等等,并进行相应的算法匹配。如果数据包不能符合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将数据包丢弃,避免软件程序受到非法入侵。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当前用的最广泛的防火墙技术,然而防火墙技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对内[4]。

4.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算法,其能够加密数据,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劫持,保障数据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从而使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更加安全。当前使用的加密算法主要有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对称加密算法也就是使用相同的加密和解密钥匙。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往往应用于重要文件的传输。

4.3物理隔离网闸。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以使用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主要是对固态开关进行控制,从而读写分析相对独立的主机系统,避免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防治骇客的入侵。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计算机病毒,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防范计算机病毒。

4.4.1管理技术和反病毒技术。

除了要对windowsnt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进行保护之外,还要将服务器设置为ntfs分区格式,对dos系统的缺陷进行弥补,避免系统受到病毒感染而无法运行。要对外来光盘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控制文件和用户权限的读写属性。用户要使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要安装服务器杀毒软件,能够进行实时杀毒和检查。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以免误删重要文件。要保障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避免在dos下的ntfs分区被直接读写[5]。

4.4.2使用还原卡技术。

还原卡作为一种硬件,能够对已经受到病毒感染而被更改的系统进行还原,从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修复,使之能够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当前已经出现了智能保护型还原卡,并向网络型发展。通过网络卡和保护卡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还原卡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硬盘的读写速度。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更是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使用各种防范手段,抵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张玉扣。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xx,(31).

[2]彭沙沙,张红梅,卞东亮。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xx,(04).

[3]李传金。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其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6).

[4]夏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xx,(07).

[5]秦鹏,李红。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性态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计算机病毒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变得复杂及高端起来,常规的防范方式很难应对这些多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混合体。

2.1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

计算机系统的补漏操作属于计算机病毒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漏洞,计算机病毒就是通过这些漏洞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属于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预防这种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商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现象及安全隐患进行定期的系统补丁程序的发布,利用这些补丁程序进行发布能有效在计算机病毒的`漏洞及安全隐患传播之前进行预防,在计算机内及时将系统补丁程序进行下载后,将系统的漏洞堵住,能有效阻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2加强气象业务网络计算机运行的保障措施。

整个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依靠着气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而维持,在实际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网络的安全运行最为重要。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运行体系,加强相关研究人员、资金及相关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气象业务网络,将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及安全防范能力提至最高,为气象业务网络运行引进先进的人才,完善较为先进的运行体系及管理体系,保障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还应制定明确的制度及规范用于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网络安全犯罪行为,加大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惩罚力度,将这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网络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2.3加强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力度。

在整个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中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属于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构建气象业务网络安全体系,整体提高气象业务网络安全的保护程度及力度。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针对对气象业务网络直接接触的信息平台如软件及区域网等进行实施的监控,在源头上提高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程度,完善木马病毒专用防火墙,通过专业人员构建及完善相关的气象业务网络新型防火墙,提高木马病毒的防范安全性。还可以采用在服务器、客户机及网关等节点实施严格的防范的方式防止计算机病毒出现渗透现象,在网关处开始实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有效将计算机病毒防止在气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的门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