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10:07:44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你需要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希望下面的教学计划能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平水编写者姓名:编号:。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

教材分析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具有隐蔽条件的图形面积计算。

学情分析熟练掌握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给数据,熟练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练习十八5、8两图形,植物种植的另一种设计(或纸片,或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3、交流时说说你是如何求草地面积的?

二、练习:

1、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图形。

(1)仔细观察,你准备怎么求?

(2)两学生板演,别的同学仔细看懂板演同学的方法。

交流,

(3)你能解释板演同学的大致意思吗?

(4)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了?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3、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3、求出示前一堂课里的风筝图(第92页)。

(1)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三、小结。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体会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在对各个面进行逐一细致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动作表征、闭眼记忆等方式,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特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初步的倾听、合作和评价能力。

学习目标:

会准确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实物的形状。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任务: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kt猫,自带一个观察物学具。

学情分析: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听“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小朋友们是什么?(生:眼睛)。

师:对,我们用眼睛认真仔细的看就叫观察,这节课我们就用小眼睛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我们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生:是一个球……。

2、明确目标。

师:看来,我们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要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有信心吗?

3、预期效果。

师:小朋友们,有信心吗?有,老师相信大家。

民主导学。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师:瞧,kt猫也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了,kt猫也想和大家一样坐端正,看黑板,小组长帮帮它。我们用小眼睛来观察kt猫:(强调观察要求)。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后,四人小组说说。

(1)你坐在kt猫的哪一面?看到了kt猫的哪一面?

(2)你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以小组独立思考观察。

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的时强调自己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师:xx小组观察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评。

生:

师:xx小组的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每个组员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奖励xx组一个笑脸。

游戏活动:面对面交换位置观察。

(要求与之前一样,小组说一说,体会交换位置后观察到的相同吗?)。

师:想要看到kt猫的四个面怎么办?

(生:可以围绕kt猫转一圈;生:也可以把kt猫转一圈)。

游戏活动:转圈观察,猜位置。

师:为什么同一只kt猫,每次小朋友看到的'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师:小朋友,想想刚才观察到kt猫的四个面,我们看:(媒体出示四个面图片)。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师:我们仔细观察了kt猫,大家还带来了什么,请拿出自带的学具观察。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你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合作学习: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

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交流?(xx组交流)。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打开课本68页,独立完成做一做。

2、结果反馈。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检测题,并做出评价(全对的奖励自己三颗星)。

3、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此内容是在完成了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在学生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

教学难点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简易秤、尺子、书本。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1、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准备好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6本数学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小组。

所称课本数123456。

皮筋总长度。

皮筋伸长长度。

4、根据记录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皮筋长度和课本数的关系。

皮筋长度/cm。

课本数。

5、讨论:从图中你发现什么?课本如果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怎样呢?

6、小结。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平水编写者姓名:编号:。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学生已初步具有的看图能力和计算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的思考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组合图形中,有的已知条件是隐蔽的,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图形特点,先把它找出来或推算出来。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过组合图形。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法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提高数学学习资源的开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基本的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结合回答将五种图形展示在黑板上),你会求这些图形的面积吗?(复习面积公式)。

二、认识组合图形。

2、揭示组合图形:像这样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叫做组合图形。

3、你在生活中,哪里还见到过像这样用基本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

3、揭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指房子侧面),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允许小声讨论,并在草稿纸上试求。

2、交流:(教师板书)。

(1)分割成正方形与三角形。

正方形面积:5×5=25(平方米)。

三角形面积:5×2÷2=5(平方米)。

组合图面积:25+5=30(平方米)。

综合算式如何列?

同学们采用的这个方法,是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叫分割法。

(2)分割成两个梯形。

梯形面积:上底:5米。

下底:5+2=7米。

高:5÷2=2.5米。

面积:(5+7)×2.5÷2=15平方米。

组合图形面积:15×2=30平方米。

综合算式如何写?

(3)补上两三角形,使之变成一个长方形。

大长方形面积:长5+2=7米。

宽5米。

面积7×5=35平方米。

小三角形面积:底5÷2=2.5米。

高:2米。

面积:2×2.5÷2=2.5平方米。

组合图形面积:35-2.5×2=30平方米。

这个先把组合图形补上一块变成一基本图形,然后相减的方法,叫添补法。

4、小结: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算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你觉得哪种算法比较简单一些?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计算的面积总是一样的。

四、练习。

(1)计算做一面队旗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布。(教师呈现数据)。

选择有用的数据在纸上完成,同桌讨论校对,并检查错在哪里?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容易?

(2)练习八第三题。

独立思考方法,你打算怎么做?

(3)92页做一做。选择有用的数据,独立完成。自言自语地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觉得如何去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修改意见。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最近在教学观察物体,主要是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还有就是从物体的这个三个不同的面去观察,画出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真的是自己有点糊涂。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约定俗成的,比如书柜、冰箱等有门的那一面叫正面;有些物体是正对着自己的那一个面叫做正面,比如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没有明显特针的物体。然后补充习题上就出现了一本平放的数学书,答案就出现了两种,一种称封面为正面,一种称正对自己的那一面为正面。虽然答案为后者,但是我想了好久都觉得好象都有道理。

还有出现了三个小正方体纵向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好几个学生没有办法理解从上面看到的和从侧面看到的是不同的,上面为三个竖着摆的正方形、侧面为三个横着摆的正方形。教学观察方法,侧面走道侧面去看,上面人站在正面头伸上去看。可问题是没有实物,只有一幅图时,对于那些没有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说。

想让学生理解透彻某一知识点,首先自己得摸清其中的渊源。有时真的自己也很糊涂!

四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小正方体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目的:1、能知道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来提高跑的速度。

2.了解游戏方法、规则,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能主动参与练习,体会速度感和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教学内容: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布置本课内容和要求。

2、准备活动。

3、站立式起跑练习。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学内容:。

一、50米快速跑。

1、重点:能做出50米快速跑的全程动作,做到动作自然、放松、快速。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站在四根跑到一端,教师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1、学生听口令跑。

2、听口令追逐跑。

要求:认真、跑直线。

次数:2时间:5分钟强度:中。

二、计时跑(游戏)。

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和灵敏、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站立式起跑的50米快速跑计时比赛。

2、教师口令指挥。

3.规则:第一名为该组获得1分,最后以得分多的为胜队。

教师活动:1、学生听口令做,四人一组。

2、要求:动作协调、认真刻苦,跑自己的跑道,要为集体争光.

次数:3x5时间:16分钟强度:强。

教学内容:1、放松2、课后小结。

达成目标:通过放松运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放松的效果。

教师活动: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听口令、音乐做组织:体操队形。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师: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的意思。

师:怎样地看?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

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自然段。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

(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作业。

写写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近似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阅读例6的主题图及题目,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自主完成p.10页的“做一做”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正确求出积的近似值。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用“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2、阅读教材第1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并把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3、练一练:p.10页的“做一做”。

4、想一想:要保留一、两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5、思考发现: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关键是看()。

任务:探究积的近似数方法(课内):

1、按要求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435.5(整数)14.53(一位小数)4.537(两位小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先根据,再按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关键是看。

2、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依次分别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7.5×2.31.56×0.17。

3、“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关键是看.是否满五.

过关检测:

1、1.61×1.5的积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0059×1.7的积有()小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三位小数准确值最小是(),最大是().

人教版四年级方程教学设计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

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六、小结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凉州词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千年文化的积淀。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浓缩着丰富的情感,积淀着智慧的结晶。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性情。喜欢古诗文的我,选择了《凉州词》来进行教学尝试,期望通过课堂实践,摸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新路。

新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然而纵观平日的古诗教学,我们不乏看到古诗教学课成了诗意的串讲课,枯燥烦琐的字词分析,句意的理解,诗情的灌输,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因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获取知识又何来的创新与想象呢?我觉得,古诗教学应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即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最后有滋有味的把古诗读好。下面,结合《凉州词》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凉州词》中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我以“情”为突破口,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意境。

一、学科整合,从历史背景导入,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因此,我从《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等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开课伊始就达到了激发兴趣、激发情感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使得学生在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课的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静心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三、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我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后两句,我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我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上很下功夫,按照认知规律,制定了“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默读、小声读、齐读、个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意境,我激情创境,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同时,学生掌握了朗读古诗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也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大量的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了古诗内涵。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如课前的赛诗会、对玉门关的补充介绍、对唐诗中“片”字的习惯用法的讲解,由”杨柳“引出的折柳习俗及相关的古诗,对“春风”的解读,描写战争场面的边塞诗的补充,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大量的课外拓展,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学习中收获颇丰。

六、挖掘文本内涵,听说读写训练扎实进行。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扎实展开。我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围绕《凉州词》中短短28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对“黄河远上白云间”观察角度的对比分析、对黄河从白云中流出来景象的想象练说、对黄河的词语描述、想象戍卒听到羌笛声的内心活动等。尤其是古诗学完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或者尝试: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课后小记: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

1、球体、圆柱;

2、球体、正方体;

3、球体、长方体;

4、圆柱、圆柱;

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

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前面都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物体,这节课同学们要动手摆出你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四个正方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小组成员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合作在小字本上画出平面图。

问: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2、每个小组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形状,摆好后每个同学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看到形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

问: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这些图形都是相同的吗?

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听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

(1)从正面看是水平方向连放的3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没有连着放的2个正方形,即“口口”;

(3)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水平方向连放的2个正方形;

学生摆完后指名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小记:

教学证明每位学生准备学具--10个小正方体,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参与操作、观察、

能够使他们的尝试、探究更主动,更有实效性,所以学具准备必须充分。

本课观察多个正方体拼搭成的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形状不难,但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由于是逆向思维,且有时会有多种结果所以是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在“听要求摆一摆”环节。但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学生感觉我的教学设计是一题比一题简单,一题比一题没意思。第1小题的结果最多样,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第2题只有三种摆法,到了第三题摆法更是“唯一”。其实在设计时,我是考虑到了教学层次的,因为第一幅图与例题联系密切,难度较小,第二幅图变化了观察位置,且观察到的图形中间是不连续的,而第三幅图难度更大,是根据两个面观察的结果来推测原来物体的形状。由于有两个不同的观察面,所以摆法受限制的自然多一些,这其中也渗透了仅凭一幅图是无法确定物体形状的道理。

困惑:如何在这里使教师设计的教学层次与学生练习的层次性相统一?

学生的发现:教材43页第6题,学生(蔡阳)发现第三幅图画得不够准确,因为靠右侧的猫头鹰头部不可能遮挡住左侧猫头鹰的头部。应该在照片上看到两个猫头鹰最上部(即有2只左耳)。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一、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平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编写者姓名:钱建军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p44-p45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2题.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本课提升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有三层意思(如上).重点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字母表示的实际意义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理关系的意义.本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猜年纪。

师:同学们现在的年纪大概12岁左右,知道。

老师的年纪吗?(大17岁)。

明年小东几岁?老师几岁?一年一年下去分别是几岁?

学生(小东)年纪老师年纪。

1212+17=(29)。

1313+17=(30)。

::。

2424+17=(41)。

::。

观察一下,在记录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在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年纪在变化,相差的岁数没有变化)。

这样说下去会有很多岁数可以说,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许多种情况都表达出来吗?

(把学生年纪用a来表示,那么老师年纪用a+17来表示)。

(a+17不但表示了年纪而且还表示了两者的关系,而b只是表示了年纪)。

是呀,表示关系是很重要.大家想想我们的数青蛙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歌很长,怎么唱得完?

讨论用字母表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青蛙成了独眼龙.在特定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说了和没说一样,没有发生关系。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眼睛和腿的数量对不上,成了怪物。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把歌唱完了,又正确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所供选用的字母有很多.不只是a,b,c,d.但当我们开始设定某一个数,用某一个字母表示的时候,不能和别的字母混起来.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表示关系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玩数学游戏算24点,a就表示1.j表示11等等.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失物招领。

张明同学于昨天傍晚在校门口捡到人民币25元,请失主前去五(1)班认领.

讨论得出用字母去表示25更好一些.

三、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早就用字母在表示。

数了.大家可以举些例子。

讨论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较与文字表示,用数直接表示各自的优点.具体谈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的感受.

(简洁,明了,内含丰富.)。

四.用字母表示的简写形式。

a*b=a.b或ab。

a*a=a2。

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母相乘,在字母表中靠前的写在前面.如c*a=ac字母与数相乘,数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

练习:8*8*8…*8=()简写。

12。

比较2aa2。

五.巩固练习。

百数表.(简介:画一张10*10的空格表.告诉学生是从1-100各数.然后把数隐去,在其中一个空格中标上字母b,要求思想其它格字可以填什么.找出与b的关系.)。

板书:重点突出“数青蛙歌”与简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