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时间:2023-12-11 07:20:05 作者:念青松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计划的质量和水平。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在一次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带时,幼儿兴致勃勃地说“我喜欢这一条,她身上有一横一横的间纹。”“我喜欢这一条,她身上有一点点的花纹。”…我看到孩子们的兴致这么高,恰好有一套卡通电影是介绍海底世界的,这套电影制作精心,色彩鲜艳好看,在我请孩子们欣赏后,孩子们画出来的画:鱼,线条丰富,色彩鲜艳,幼儿园的老师看了赞不绝口,孩子们更加兴致高昂,一有空就自己画,还在日记画中画下来。恰逢我发现我国河南蔚县的剪纸手工精致,色彩美丽,而我在这学期的学习重点恰好又是剪纸,于是,我决定把这么美丽的民间手工艺术介绍给孩子们认识。

1、在感受河南蔚县剪纸的美的基础上,能对此制作感兴趣。

2、学习用点染的方法,模仿蔚县剪纸,制作形态各异的鱼,组成美丽的海底世界。

3、能与同伴合作,用已制作好的鱼组成海底世界。并初步学会互评作品。

1、课前知识准备:欣赏电影《海底总动员》,感知美丽的海底世界,能画出形态各异的鱼。

2、环境准备: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海底世界。

3、材料准备:磁带、录音机、小丑鱼毛绒玩具一个、已经画好各种形态的鱼形宣纸、剪刀、油画棒、油性双头笔、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棉花棒、透明垫板等。

(一)与幼儿小鱼游进场。

“小朋友,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对了,我们今天来到了美丽的大海里,让我们一起学小鱼游吧!”与幼儿一起小鱼游进场。

(二)出示小丑鱼,引出话题,欣赏课件,感受蔚县剪纸的美,并对此制作产生兴趣。

“小鱼游得真好看,你们瞧,这是谁?”(小丑鱼)教师扮演小丑鱼与幼儿对话“小朋友,你们好!”(尼莫,你好!)“你们刚才表演得真好看,我有一些好朋友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请你们一起过来,认识一下我的好朋友吧。”

欣赏课件,请幼儿说出这些鱼和平常见到的鱼有什么不同。(是用纸剪出来的)再请幼儿说出,这些用纸剪出来的鱼和平常用纸剪出来的鱼有什么不同。(这些鱼的身体上面有颜色)引出——这些就是河北省蔚县剪纸,是我国剪纸作品的其中一个代表。

(三)出示幼儿已经画好的各种形态的鱼形宣纸,让幼儿自己尝试染一下,看看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出这么美丽的蔚县剪纸。

“小朋友,我这里也有一些你们以前画好的小鱼,如果跟蔚县剪纸比起来,你觉得那种鱼好看呢?”

(蔚县剪纸好看)“你有办法把这些小鱼也做得跟蔚县剪纸一样好看吗?我桌面上有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尝试一下,应该怎样才能做得像蔚县剪纸一样好看呢?”

教师观察幼儿完成的情况,让幼儿说说在制作过程中的情况,比较一下每一种材料制作出来的效果,那一种最接近蔚县剪纸。

(四)小结幼儿完成的情况,并从中引出:蔚县剪纸的特色,请幼儿继续欣赏蔚县剪纸的作品,知道蔚县剪纸是面多线少,以方便人们点染颜色,一般常用红、黄、蓝、绿、紫几种鲜艳的颜色。引发幼儿再制作的兴趣。再出示宣纸画好的小鱼,请幼儿比较,除了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身上没有镂空花纹)

请幼儿再模仿蔚县剪纸完成作品,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五)评价,并请幼儿把做好的成品贴在活动室的海底世界的墙上,结束活动。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彩纸、剪刀、剪纸作品、展板、教学课件。

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多媒体播放《海的声音》)大家听,是什么声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儿呢?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都看到什么?

二、剪刻创作,表现美。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1)、我们先来认识鱼。(播放课件,出示鱼的图片)。

问: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花纹、色彩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2)、鱼儿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从不同,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请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鱼的形状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出示图片),比一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用两条黑线分别把鱼儿分成两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在鱼身上画出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2、学习基本的绘制方法。

(1)这些小鱼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做的?(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剪出对称图形呢?(播放课件,出示步骤)大家看,这就是剪对称鱼的方法。

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一遍,小朋友们不动手,仔细看,认真看的孩子一定学得最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友情提醒:

1)、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

2)、为鱼画上花纹,注意形状的变化,大小搭配合理。

3)、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伤了同学。

4)、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

(2)、接下来,我们剪不对称鱼,在纸上画好鱼形,剪下来就可以了。教师简单示范、讲解。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会了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作业要求:用对称剪和不对称剪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送回家。(播放音乐)。

三、展示、品评,欣赏美。

学生在展板上粘贴自己的作品,贴完后请学生自评,再进行集体点评。

师:你瞧,现在的海底世界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评委,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条鱼画上一个泡泡。(请先看大图,寻找那只最美的鱼。)(分组进行)。

问:哪只鱼儿的泡泡最多?这些泡泡是谁画的,说说鱼儿美在哪儿。

四、课后延伸。

(出示对称剪的蝴蝶图案,粘贴在衣服上。)你们瞧,这是老师用对称剪的方法剪的蝴蝶,(贴在衣服上)我的衣服更美了。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美丽的图形,(播放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图片)剪纸作品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精美的作品留下来了,剩下的纸屑也要处理好,只有人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1)“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2)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3)想再听一遍吗?嘘-。

(4)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5)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6)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2)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3)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4)指名介绍。

(5)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2)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6)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7)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1、小结考察发现。

2、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3)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4)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总是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难点: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物质呢?整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呢?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1)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展示图片,讲授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概念是对宇宙一切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练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属于物质的——空气、房子、信念、衣服、树木、精神。

自然界有哪些事物?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展示一系列行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事物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渡)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又是不是物质的呢?

展示人类进化图、脑量增加。

让学生思考:课本30页探究一。

(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劳动使古猿变成人;劳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劳动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另外,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人口因素,主体是人,这是物质的;而生产方式,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如何,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而这些讲到的都是物质的内容,所以其也是物质的。

(过渡)展示大跃进时的图片和材料——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

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看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何想法?

——这些思想也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没有客观存在,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

小结: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练习。

板书设计:

(1)物质的概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

2、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

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个别读。思考:哪个词最能体现动物发声的特点?

(2)什么叫“窃窃私语”?

(3)个别表演——同桌表演。

(4)全班有感情读“窃窃私语”声。

(5)播放课件声音——四名同学学动物声音。

(6)齐读句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拓展练习。

问:海底动物还可能发出哪些声音?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8)齐读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生: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布置作业。

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

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些你想对大海说的话,

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

《书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获得图书的途径。

2、了解书名、书的分类等有关书的知识。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能力目标。

1、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写字。

2、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关于书的知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

围绕“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让学生明了书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书籍的向往和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有关书的知识,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通过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2、学生准备:带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2分钟)。

师:请大家一起来猜猜谜语。仔细看一看,这则谜语里面,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

(课件出示谜语:有厚又有薄,有长又有方,打开看一看,知识里面藏。)。

(可能有的学生不认识“厚”、“薄”、“藏”三个字,教师请同学互相帮助识字,并顺便讲解“厚”和“薄”是一对反义词,“藏”是多音字。)。

师:没有不认识的字了,那么大家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则谜语。

(生齐读)。

师:猜猜是什么?

生:书。

师:为什么是书?

生:因为谜语中说“知识里面藏”。

师:为什么“知识里面藏”就是书呢?

(生答略)。

师:因为书是知识的海洋。就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认识书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目的。同时,在猜谜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

二、观看短片,自主识字。(3分钟)。

师:你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书是什么样的吗?请看短片:书的历史。

(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短片,边看短片中的字幕,边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合作解说短片。)。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了解了书的演变过程,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对书的兴趣,而且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

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

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虽然书的形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出示ppt,生齐读: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书海”赞叹的同时,学生也在活动中自主识字。

三、走进书的世界,活动中识字。(28分钟)。

师:走进书的世界,书的世界在哪里呢?翻书48—49页,寻找有书的地方。

(学生汇报寻找的结果,并阐述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词,强调“厅”的读音。把词条贴在黑板上,并指导“报”的书写。)。

(学生分类,教师移动词条在黑板上分类。)。

(买书的地方:新华书店、报刊厅。

借书的地方:阅览室、图书馆、文化站)。

设计意图:观察寻找、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到获得书的途径。相机进行识字教学,字音、字形、字义教学落实。

(1)阅览室见闻。

(师生聊天,谈论在阅览室的见闻,引导学生关注书的分类,并掌握在阅览室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的方法。)。

(在师生谈话中,相机指导“杂志”的读音和字形,强调“工具书”中“具”的字形。)。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中,学生明了书是有分类的,了解到大致有些什么分类,分类的目的等,从而能在“书的世界”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同时进行识字教学的落实,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就水到渠成。

(2)设计“藏书格”小游戏。

(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五个不同颜色的盒子,点击不同的盒子,出现不同类别书的封面或书名:有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安徒生》,漫画《父与子》,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还有一个盒子中只有书名《木偶奇遇记》,书名号为蓝色,偶和遇分别为红色和绿色进行区分强调。)。

设计意图:

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其中,有趣、自然、和谐的课堂情景,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认读书名,认识书的分类,活动中识字,教师巧妙指导。如“浒”字的认读,变生字小魔术,去三点水变成“许”,去言字旁变成“午”。小结: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去掉一点点,多出一点点,就变成另一个字了。咱们小朋友可要特别留意呀!

留白设计:一个空盒子。告诉学生书被借走,只留下书名。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书名,指导学生认识书名号。要求认读的形近字“偶”和“遇”,由于课件上颜色的区分,难点也迎刃而解。

师:(小结)这些书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去读的书籍。走进书的世界,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3、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书,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带了什么书。

(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书。)。

师:请向同桌介绍你所带的书的书名,并领同桌小朋友一起读读书名,还可以说说你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学生小组学习。)。

师:大家刚才都很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你们小组谁的书名最感兴趣?

(学生集体交流。)。

师:(小结)还有很多有趣的书,咱们今天就不再逐个介绍,不过没有关系,我相信以后的课余生活,你们一定会更加丰富。所有小朋友都可以去了解别的小朋友手中有些什么书,你对谁的书最感兴趣,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师:我们的语文书也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书的书名。

(学生读书名)。

师:如果你和书交了朋友,你就走进了书的世界,你就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设计意图:交流中学生互助学习,交流中展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表达,交流中激发学生对好书的渴望。

四、书签创作,拓展识字。(7分钟)。

(出示ppt: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师:老师把这句话写在了书签上,勉励自己努力去读书。我还写了两句,一起来读读。

(出示ppt: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师:请拿出自己的书签,也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认真地读书。

(请学生读自己的书签。)。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和好书交朋友,与好书一生为伴。

设计意图:这节开放性的识字课,在课堂的结束环节——书签创作的设计中,把对全课的总结升华、识字学习的延展、开放性的写字练习融为一体。

说课。

这堂课是一节开放性的识字课,以活动带识字,以识字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立足学生丰富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力求构建一个情景化、生活化的,具有开放性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个性化学习。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较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这节课,我努力地实践着这句话。课堂中,我全身心投入,愉快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分享,力求用亲切的语言适时点拨,用和蔼的微笑激励每个学生,营造轻松、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开课的谜语引入、短片“书的历史”的构思、小游戏“藏书格”的设计、写书签环节的创设,都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这些有意义、有目的的趣味活动,不仅形式活泼,而且让学生喜闻乐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努力让学生会学、会用。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互助学习。对学生而言,知识既要“学得”,又要“习得”。特别是低段的孩子,很多汉字是“习得”的,音、形的学习占很大的比重,因此识字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与校内外活动相结合,要融入生活中识字。这一课,以“书的世界”为主题,以“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为主线,我努力营造着开放的氛围,引领学生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进行着识字、写字活动,进行着口语交际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使教学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情趣。

专家评课。

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把握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围绕“活动中识字”和“对书的认识”两个重点进行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教学环节转换自然。

重视识字的教学,字音、字形、字义落实。拓展中识字,方法指导及时有效。

重视对书的认识。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巧妙,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文学味儿浓厚,重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享受,接受文字,亲近文字,亲近文学。

建议:对有“书的世界”进行分类时,补充“出版社”,并作说明,它既不属于买书的地方,也不属于借书的地方,它是出书的地方。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以读和讲的形式感悟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使教学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

课件。

导入新课。

看课件。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大海的图片。

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大海?

是呀,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令许多人留恋忘返。但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景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海底的美景。板书课题,读题。

课文中描写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找找课文中哪段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样子?读词语,检查读音。

窃窃私语波涛澎湃乌贼喷水蕴藏储存稀有。

解释词语的意思。

课文就是围绕着海底世界这两个特点来写的。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学习海底景色奇异。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一句。看课件。奇异在哪?小朋友能把感情送进去读读这句话吗?

(2)第二句。

看看这奇异的景色吧。(课件)你觉得奇异在哪?(在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就越暗。)。

(3)第三句。奇异还体现在哪?可提示:在这深海中是不是什么都看不见呢?(不是)能看见什么?(发光)。

(3)课文中把这光点比作什么了?(读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用形象比喻,

是什么在发光呢?有发光器的深水鱼。

老师:一片黑暗的深海中有了许多闪烁的光点,又为海底增加了几分奇异。使得海底黑暗中有亮光。(板书:暗中有亮)。

(4)齐读第二自然段。通过你的朗读把海底景色的奇异表达出来。

过渡提示:海底世界除了景色奇异,它的声音也很奇异。(板书:静中有声)。

学习第三自然段。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

(2)找到句子后,读句子。

比较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和上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模仿写句子。你能试着模仿写一写吗?

海底的动物能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

(3)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大声吗?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很小声?“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做动作。小声地说话。悄悄地说话。

所以我们要用什么才能够听清楚这些声音?

那么请同学们再把这些海底的声音小声的、悄悄的读一读。再读句子。

(4)声音奇异还体现在哪?略读最后一句。

老师:宁静的深海中的小动物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又为海底景色增加了几分奇异。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第一句。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讲海底生物丰富的?(板书:动物多)。课文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海底的动物很多。(三万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例数字。

(2)、同学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的海底动物多?

默读第四自然段。

看看这段话还写了动物的什么?(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板书:活动方法)。

(2)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围绕着这句话,课文中例举了哪几只能种小动物的活动方法呢?(出示这段话)。

(看课件)说说这些动物活动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这些小动物的活动方式怎么样?

(3)围绕着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例举了5种小动物的活动方法来具体说明。这叫做举例子。再读这段话。

(4)请同学们表演小动物的活动方法。

(5)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在海底是怎么活动的?

第五自然段。

第一句。

第二句。这句话是从哪方面来写海底物产丰富的?(板书:植物多种多样)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海底物产丰富,还写出了海底的景色奇异。

第三句第四句。课文中把什么与什么做了比较?(做比较)。

第六自然段。(板书:矿物丰富)。

同学们知道海底还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吗?

6、老师看板书小结课文。

你们觉得海底世界怎么样?

7、师: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让我们流连忘返。

作业设计。

海底是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是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你们还想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吗?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借助课本来了解海底世界,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海底世界?(电视、上网、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来解决。)。

1、“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

2、画一画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3、收集一些有关大海的佳词妙句,摘录在采蜜本上。

景色奇异静中有声。

暗中有光。

动物。

物产丰富。

植物。

矿物。

彩墨世界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学习中国画,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绘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课是在学生以前学习中国画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中国画的门类很多,形式风格多样,彩墨画就是在水墨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彩墨画特殊的风格和表现方法,是儿童艺术活动充满趣味的重要部分,用惯了彩笔、蜡笔的学生们对中国画有着强烈的兴趣。

教材中选取了黄永玉先生的《红荷图》,画面中一朵朵荷花色彩奔放,线条朴拙生动,墨色在画面中自然融合,层次分明。作品中的荷花一改往日中国画清新淡雅的风格,娇艳欲滴的色彩让人为之倾倒。此外,教材中精选的朱德群的《无题》、何韵兰的《绿殇》,也较好地展现了中国画的笔墨及用色特点。

墨的浓淡干湿、墨色的融合交错、运笔的轻重缓急,会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中的技法图来进一步了解认识彩墨画。

注重儿童彩墨画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增强儿童彩墨画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两幅儿童彩墨画作品范例《花丛》和《猫鱼同乐》,很好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但在用笔用墨上各不相同,对生活情趣的表现手法也各自不同,较好地起到了引导儿童自由表现,大胆体验,进行创造的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来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能展现生命活力,体现水墨情趣,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观察、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并初步掌握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的小窍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复习中国画知识—初识彩墨,欣赏彩墨画范作—师生一起探究学习彩墨画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儿童彩墨画作品—学生尝试创作。

教师可利用中国画范作或中国画工具进行导入,并复习相关的中国画知识,对本课的学习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示范、欣赏等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画的技法,学生在观察、领会、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惯了彩色笔和油画棒的学生对中国画充满了好奇,用彩墨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情趣,紧密地联系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征。所以教师应利用好这一点,不拘泥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在学习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验笔墨带来的乐趣。

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导出中国画,中国画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的种类很多,比如以前我们学习的写意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中国画——彩墨画,让我们一起走进彩墨世界。

【评析】本部分属于导入,该导入采取了实物导入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主题,彩墨画。比较顺畅。

师:同学们听到“彩墨画”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中的《红荷图》。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画中的红荷色彩亮丽,线条朴拙生动,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从这幅画中,你能看出黄永玉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简略介绍黄永玉生平)。

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充分地利用了墨的浓淡干湿、墨色的融合交错、运笔的轻重缓急,从而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

【评析】本部分属于讲述,主要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中国画中彩墨画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做铺垫。

生:学生欣赏、观察每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的方法。学生讨论完后派代表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互动,老师进行总结。

师:检验并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后根据教科书中的技法提示,示范不同的中国画技法,学生进行判断甄别。

提出要求,让学生尝试用笔用墨画出不同的墨色效果。

【评析】本部分让学生进一步细致的去观察,并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巧,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国画的绘画方法,为后面的动手操作作铺垫。

国画大师们喜爱用彩墨去表现生活,小朋友们也不甘落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收集的小朋友的画,看一看他们都画了些什么,怎么画的?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代表作品。

师: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ppt展示,具体分析教科书中的《花丛》和《猫鱼同乐》。《花丛》的表现比较大胆、抽象,而《猫鱼同乐》则表现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小画家还在画上题字,使得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也体现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特殊艺术风格。

【评析】通过对学生作品和大师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绘画的切入点,并增强学生作画的信心,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

试一试:体验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画一张有生活情趣的彩墨作品。

生:开始自己的作品。

【评析】本部分学生开始作画,老师在学生作画前注意提示学生作品的要求。

师:彩墨世界: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作品,感受彩墨画的独特魅力。

生:相互评价,指出作品中让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老师也评价,注意鼓励学生,多发掘学生作品中的亮点。

【评析】学生作画完毕后,要进行评价,可以采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注意评价中以激励性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清洗并收拾好绘画工具和材料,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评析】本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只是通过课本上的点滴动植物,而想形成广而深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为此,我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所以,第一课时主要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以及课外,我还要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广泛收集关于海洋探秘的资料,进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海参”的“参”),学会其中的17个。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4.能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标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镜,启发谈话。

二、感受情境,初学课文。

1、我们就带上“海底探测仪”去找一找答案,请跟我来,(展示海底美丽的画面)。

2、海底真美!同学们看,有高耸的山崖,底陷的峡谷,最美丽的就是这五光十色的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的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轻声的朗读课文。

3、出示自学要求:你觉得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4、生自渎课文。

5、看了课文,你觉得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6、课文哪个自然段概括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7、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文是通过哪几个自然段来具体写这两方面内容的?

8、哪几段具体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段具体写物产丰富?

三、体验情景,学习2、3自然段。

2、课件显示:海面上波浪及海水拍打岩石的声音,镜头慢慢移下,到两三百米处还有小小的波浪,到500米以下时,是风平浪静,由亮到全黑的画面。

3、同学们,刚才看了画面,谁来说说,海面和海底有什么特点?

6、好,我们就带上“听音器”听一听(海底由轻到响的各种声音)你听到一些什么声音?

7、比较: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这两句话和第3段的第四句相比,哪句好,为什么?(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8、这一段中,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海底有多种声音?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请男同学把最后一句话读一遍。

9、海底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呢?(板书:宁静窃窃私语)。

10、我们就来学学海底动物来窃窃私语。

四、学习4、5、6自然段。

2、我么首先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动物的?(课件: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这句话说明什么?)。

(一)学习第五段。

我们再来看看海里的植物是怎样的?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写了植物的什么?(出示录音和图画)。

(二)学习第六段。

1、课文的最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矿物,海底蕴藏着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蕴藏”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是什么意思?我们看屏幕(海底矿藏图:海下有山、峡谷。透国山的横切面可看到山下埋藏着煤、铁等,师领着生看海底奇特的地形,引导生说出山下的煤层等。)。

2、这些矿物被埋在陆地或海底下,还没被挖出来,这种状态叫“蕴藏”,我们学习了4、5、6段,知道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最后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了一句,齐读。

五、总结。

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令人向往的世界。但是,因为人类对海洋知识的缺乏,还有很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同学们,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继续学习读懂自然段的方法。

3、理解“依然”、“窃窃私语”等,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第一段提出问题,激起读者的兴趣。第二至六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1、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图片、录音等媒体形式展现大海美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感知课文。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网上查找资料,或相互讨论,或调用老师提供的教学课件,获取知识。

3、自主练习:教师出示的四组练习形式不同、侧重点各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学习水平自主选择,进入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课前准备:预先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或上网,或查阅书籍,影碟或向专家咨询,搜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读物,图片,影碟)。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抓住特点。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海底特点的一句话?(即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三、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展开自主阅读。

(一)激发兴趣,自主朗读。

1、学生自由读“景色丰富,物产丰富”两部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练习朗读。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同桌或伙伴互听互读,也可以小组间比赛读。

2、配乐朗读比赛,师生共同点评。

(自选喜欢的段落参赛,可以轮读,可以合作朗读,也可以向朗读水平好的同学挑战。)。

(二)品读课文,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质疑。

(1)师: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2)梳理学生疑问。

2、学生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利用教师准备的“海底世界”虚拟网络,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2)网上交流。学生进入“讨论交流”与伙伴交流各自学习结果,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交流,并对交流点评,导拨。

3、品读重点词句,体味海底景色之奇异、物产之丰富。

(1)“阳光射不到海底……许多光点在闪烁……”

a、进入“海底世界”虚拟网络,观看录像(海底模拟厅―海底的灯光)。教师:请“潜水员”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现在海底光线越来越暗,大海深处已全黑了,此时你发现了什么?请报告。(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生:我是……,我发现……。

b、师:发挥想象,这些光点像什么?

(生按句式交流)。

生甲:……有的像会发光闪着亮的簪子,有的像闪烁的灯,有的还像一条正在觅食的蛇。

生乙:……有的像夜航的`飞机,有的像会发光的电缆,有的还像闪着银鳞的龙。

c、师:这些光点到底是什么?学生交流利用虚拟网络,自主探究的结果。

(2)“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

请四名学生凑在一起表演“窃窃私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b、指导学生轻声齐读,感受海底的神秘与宁静。

(3)“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

a、齐读。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海里动物很多?

再次齐读,突出“已经知道”、“三万多种”,体会海底物产丰富。

b、师: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学生交流利用虚拟网络,自主探究的结果。

四、总结全文,自主表达。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学习本课的感受?

出示句式:(1)海底真是个()的世界。(说一句)。

(2)海底――――――――――――――――。(说一段)。

2、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自主练习。

出示四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

1、趣味填空。

()南海北()如东海()海茫茫海阔天()()山人海()海桑田海枯石()海无垠海市蜃()海纳百()。

2、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3、学唱一首有关海洋的歌曲或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画。

4、自选内容制作展厅。(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信息的分析、筛选、整理、编辑)。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2、这在课文最后点明了这一中心。那么,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写了海底世界哪几方面的内容呢?(板书:宁静中有声音、动物活动特点、植物差异很大、矿物蕴藏丰富)。

1、学生回答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学生根据复习提问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上复习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可以对照提纲进行具体学习。

1、听录音朗读或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2、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3、跟“宁静”意思相近的还有什么词语?你觉得“宁静”这个词语用得恰当吗?

4、在描写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到的各种声音时,内容非常有趣,你想不想朗读给大家听听。现在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学生朗读。

6、除了书上描写到的声音外,还有其它声音吗?老师想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衣,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听一听海底的各种各样声音。

7、同学们,你们能够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吗?

1、学生听录音朗读,找出体现海底宁静的语句。

2、学生集体交流。

3、学生讨论“宁静”和“安静”的使用。

4、学生练习朗读第2节内容。

5、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地听课件模拟的海底声音。

6、学生口述刚才听到的海底各种声音。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教师作了一定的指导,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想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之后让学生口述,可以让学生由感而发,适时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过渡:海底世界真是太有趣了。不过,还有更让人感到神奇的地方呢?

2、看了这段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3、你们知道吗,南京有一个海洋世界馆,那儿有好几个展厅,其中有这样三个展厅:动物馆、植物馆、矿物馆,如果聘请你当解说员,你愿意向游客介绍哪个馆呢?(指名学生说说)。

4、要想当好解说员,首先要理解要解说的内容,然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要解说的内容,最后还要能够把解说的内容背下来。另外,解说时,还可以注意礼貌用语和加上自己适当的手势,以吸引游客。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积极准备。(电脑显示学习步骤)。

1、看录像(第3至第5节的内容)。

2、学生谈看完录像后的想法。

3、学生说说自己想介绍哪一个馆。

4、学生对照要求自学和练习。

5、学生选择自己要解说的内容小组练习。

6、学生上台解说,解说时其它学生在他解说完后可以对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解说同类内容的同学也可以解答。

7、学生跟家长练习解说,家长没来的,找一个同学解说。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考虑到内容有趣味,语句理解浅显,主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练习解说,在说的过程中领悟,在说的过程转化书面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教师小结几个部分的内容,而后归结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是紧密依赖于上文的学习,只是水到渠成的点明一下。

1、过渡:海底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还把奇异的景象写成书,拍成图片、录像。

2、海底世界是精彩的,同学们对海底世界了解得还很少,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这有待于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关海洋的科学知识,有待于你们将来去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为此,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海洋探秘”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课后积极收集有关海洋知识的图书、录像资料,实践课上讨论研究的方案。

1、出示关于海洋的图书、vcd盘片,并欣赏海底图片。

2、课后积极收集有关资料。

这堂课虽然结束,但学习贵在课外与课堂的融合。最后的结尾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索海底世界的求知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