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三课政治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7 13:56:05 作者:笔砚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9、【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附材料:

葛晓岚(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亲一直瘫痪在床,父亲患了肝炎,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很大的打击,他拖了几年,也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经常听到外公的咳嗽声,好像要将他身体里的东西都吐出来。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就这样长大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活在阴影中,我还拥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意志、勇气、乐观和自信。我很少买新衣服,更没有零用钱;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绿豆汤就能让我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盛锋锋(理678分,考上复旦大学):我出生在新昌山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外地打工,母亲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我们姐弟俩,每天就一左一右两个箩筐挑着我们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节,别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父亲还要四处奔走,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奔波。生活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上高中时,我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让我开阔了思维,使我克服了烦躁心理和单调的学习带来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户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图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等。科学完善的制度是经济建设的先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活动一:看图分类。

图1中国石油,图2农民专业合作社,图3个人农家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归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活动二:探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国有经济在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感受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实干、创新、报效祖国的情感。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提示:中国石油属于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我国的载人航天、航母等都属于涉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项目。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都是知名的民营企业,它们可以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因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目标导学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活动三:探究收入分配方式。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你认为琦琪几位亲人的收入分别是按哪种分配方式取得的?

提示:琦琪爸爸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妈妈和叔叔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舅舅取得的是社会保障收入。

归纳总结: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补充:随着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都有贡献的价值,比如土地、数据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综上所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统一的,具有优越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劳致富,取得合法收入。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活动四:探究市场经济的利弊,了解政府的作用。

1.阅读课本两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小龙虾养殖形势变化和蔬菜价格由飞涨到回落。

2.你怎样看待小龙虾养殖形势的变化?蔬菜价格为什么由飞涨到回落?

提示:小龙虾养殖形势的变化说明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也说明市场机制有一定的弊端,有盲目性、滞后性,需要一定的方式去克服。蔬菜价格由飞涨到回落是因为政府发挥了调控作用,采取措施增加供应,解决供需矛盾。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要明白,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结晶,我们要科学认识这些制度和我们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认知联系紧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学习起来难度不大,重要的落脚点是使同学们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原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教案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三)第三环节:板书设计(略)。

多媒体显示板书,板书设计力求简约,突出这一框题的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令学生对书本结构有整体认知。最后,诗朗诵,在总结与升华中结束本课。

八年级政治下人教版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2014年的外交成绩回顾;2015年外交大事展示。

结合以上的外交活动,探究一:为什么我国在外交方面会取得丰硕成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源:m]。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探究二:中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3分钟找到并背诵以下基本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6页内容,思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实例展示:

1.2014.6.6越南在西沙冲撞中方公务船超1200艘次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针对越方的挑衅行动,中方保持了高度克制,派出公务船只和其他民船到现场维护海上正常作业秩序,保障中方作业人员和设施安全。中方一直要求越方停止对中国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近海正常作业的强力干扰,停止对中国主权、主权权利、管辖权的侵犯,要求其立即撤船撤人!

2.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执勤中国积极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

这两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个基本点?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探究三:“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何意义?播放视频《三分钟了解“一带一路”》。

学生讨论2分钟:整理思路,互相补充。然后小组展示,发言,教师记录并及时点评。

听听专家的声音: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

1.我国与沿途国家初步构建起固定或不固定的双边、区域、多边合作机制。

2.借助“一带一路”构想,沿途国家正谋划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

3.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亚洲互联互通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发展基金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融资平台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来年将相继诞生。

4.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大大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区域安全,可谓以经促政、以政促稳,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构想,更是沿途国家共同繁荣之有益路径,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真正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教师总结:“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生动地诠释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它不仅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更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回顾历史”回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

“珍惜今天”结合60周年纪念活动和与巴基斯坦人民的友谊为例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毛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翻开中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2)反苏反美阶段,主要特点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苏又反美。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大发展阶段。特点是“一条线、一大片”,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结成一条线,团结这条线内的一大片国家。

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

(4)成熟、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一是提出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许多条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与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寻求共同利益,坚持大局求同存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交流与合作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来源:学科网]。

本节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课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

明确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1.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

思考: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勇担责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明确我们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要为社会承担责任。

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八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教案

古往今来,对“金钱”的认识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过于清高,视钱为“阿堵物”;二是认为钱很重要,又不重要,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三是认为钱能,“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本单元的综合探究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探究意图:

1、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介绍货币、价格、消费。货币就是金钱,商品价格是用钱来表现的,消费不外乎是怎样花钱,所以金钱观与这三课的内容密不可分。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代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对金钱的看法,众说纷纭,因此探究这一问题容易形成争辩的气氛。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关于金钱观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既培养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活动策划: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有关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之用。

2、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在老师指导下,事先编制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教案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初中学生有相当比例对于诚信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偶尔撒谎或在小问题上撒谎的行为不以为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发展到说谎成性,形成难以改正的恶劣品质;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向他人许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许诺,不重视兑现,缺乏信用意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从行为上践行“拒绝谎言,重视承诺”,对学生的成长来说相当必要,也十分紧迫。因此,无论是问题的难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都力求与这一实际相符合,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

2、材料和问题力求新颖新。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设计在选用事例、漫画等材料的时候在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力求新颖;问题的设计也不流于俗套。给学生一种鲜活生动的感觉,易于激活思维,易于展开联想。

3、课堂组织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在进行教学组织的时候力求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思想也动起来,让他们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4、注重兴趣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有兴趣才会关注,才会参与,才会认真学习;因此在设计环节、选用材料的时候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小品、漫画等形式来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注意。

5、注重思路启迪思想。

思想品德课是通过思想的触及,灵魂的触动来转变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进而促使其在行为上发生好的变化。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我力求使设问能够问到学生心灵深处,力求使事例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因此我选用《投资论坛a、b剧》、《小菊的三个遭遇》、诚信宣誓等材料,使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诚信”体验和理解。

6、注重学生学的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课改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搞一些“花样儿”让学生玩就是课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又高兴就是课改。其实不然,课改不是抛开教育规律的“造新”,更不是不注重教学效果的表演。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多一些对诚信感受,多一些诚信知识,多一些对践行诚信的理解,多一些诚信收获,多一些对诚信的理性的思考。

7、决不脱离课标和教材。

目前有人把公开课和表演等同起来,以为师生表演得精彩的课就是好课。其实不然,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于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程度,而教材是贯彻课标的重要工具和材料,因此,我在教材的处理上,通过齐声朗读和预习等方式,力求使学生熟悉教材,重视基础。

9、注重师生和生生的沟通与反馈。

我们一直反对单边的教学,对教师来说,一节课的引导和组织是以了解学生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必要的教学反馈,反馈的实质是通过及时的交流沟通达到师生互相了解、生生互相了解,从而使一节课在有针对性的组织中和谐有序地进行。所以我设计了课前的调查,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点拨;在课后发放学习反馈表,及时调整和反思,使教与学良性互动,相辅相成。

10、着力整合课程资源。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课内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老师的资源与学生的资源相结合。采用最新案例、时政热点,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背景材料;结合音乐、漫画等,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这本身就是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整合提出的要求,能够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得到体验。

二、教案。

1、课题、课时:广东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第一节《诚实守信》第2课时。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学会区分“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得复杂性。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得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

3、重点难点。

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学会区分“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

之所以把以上内容确立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诚信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偶尔撒谎或在小问题上的撒谎不以为然,有些人不懂得隐私与守信是个统一的结合体,不懂得分辨善意的谎言与弄虚作假的区别。只有认识这些区别,学生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诚实守信,才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践诚实守信。

4、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5、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节诚实守信。

一、拒谎言、重承诺。

1、谎言的根源及危害。

2、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

二、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1、诚实与隐私。

2、诚实与“善意的谎言”

三、坚守诚信的绿洲。

1、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2、坚守诚信美德。

设计意图:明确强调主干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建立基本知识体系。

6、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示范课教案

我们知道,辩证法和唯物论一起构筑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巍峨大厦。唯物论是这座大厦的基础部分,辩证法是这座大厦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外乎三个方面:联系、发展和全面。其中,前边第二课已经学习了“联系”的知识,第三课学习了“全面”的知识,这里的第四课学习的是辩证法的最后一个观点---------发展的观点。它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国家---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等。

三、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四、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确立它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抽象,人们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五、教材处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这套政治教材,内容上更具可读性,材料上更具新颖性,版式上更加活泼,更贴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实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材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于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我说课的第二个内容是说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多处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事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对这些事例,学生能“知其然”,但从哲学角度讲,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即让学生先读书,自学,充分讨论,然后由老师予以点拨,最后习题巩固。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与老师两方面的作用。

我说课的第三个内容是说程序。

1、用巧妙的导语帮助学生突破概念关。

巧妙的导语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此,我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板块是导语入境——分析“鸡蛋变成小鸡”这个经典事例。在学生分析这个事例时,导出内因、外因两个概念。

2、用精辟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原理关。

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边的知识的基础。学习这一知识,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阐述,籍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用适当的教学延伸帮助学生突破应用关。

我本人要与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说课的第四个内容是说教学手段。

鉴于目前的教学装备已大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日益普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了一套cai教学软件,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对这节课的几个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八年级政治教案

(2)友谊与成长同行。在成长道路上,朋友给与我们很多。朋友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的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1)所谓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2)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指出我们的缺点、错误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

(3)如何成为诤友?

一方面要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另一方面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

(4)善交益友要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江湖义气的危害: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1)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和好人交朋友,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好的影响;与坏人交朋友,也会不知不觉受到侵蚀。

(2)要谨慎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1)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不能嫉妒朋友,要欣赏朋友的成功。

男孩女孩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有各自的乐趣和烦恼,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也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应相互体谅、互相帮助。

(1)人类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男女之间的交往是很平常的事。

(2)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3)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男女同学相互产生好感和爱慕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可能因此遇到很多麻烦、困惑和苦恼,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八年级政治第三单元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解决矛盾基本方法和途径,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的复杂性,懂得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有效化解矛盾的能力。分清义与不义的界限,要以信取义,合乎义则承诺,否则不承诺。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意识,在生活中能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以大欺小,不自傲自卑,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与人为善,在生活中努力做诚信的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心中有他人”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与诚信结伴同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案例分析师生交流。

1、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

3、如何做一诚信的人?

生活像一首美妙的乐曲,有时候需要独奏,更多的时候需要合奏。要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就要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艺术。

一、心中有他人。

1、平等相待“你我他”

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平等对待自己。只要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才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1)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接受事情,就不要推给别人,要求他人去做。当我们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应该主动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感情,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为,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2)古诗、名言理解: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防。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宰相肚里能撑船”

谈谈你在交往中对上面古诗、名言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与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在合作交往中难免发生磕磕碰碰,如果我们事事耿耿于怀,不仅会自己带来心理压力,还会疏远朋友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

二、与诚信结伴同行。

1、诚信无价。

(1)故事;诚信人才为什么受用人单位欢迎?银行为什么愿意给诚信客户提供服务?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用,重信用。诚实和守信是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诚信也许会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不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的通行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西画与自己信得过的人合作,诚信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只有当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信用之后,他才会相知不疑,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与你和谐相处,共谋成就。

(2)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因为只有对自己诚实的人才会对别人诚实。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在与他人合作中,许诺要慎重。要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同时,还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切勿信口开河。

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如果是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难以履行诺言,应及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向对方道歉,并按承诺或约定负担给对方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当然,信守承诺也要分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学生仍然存在的困惑。

调查表明,尽管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但社会主流文化的公德观念在青少年中仍居主导地位。从道德行为测试的结果看,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呈良性发展状态;超过60%的青少年能够遵循“主动给老弱病残和儿童让座”、“不在公共场所乱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等社会公德;40%的青少年表示曾为本地区的公益事业捐过款。调查还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的正义感有所增强,37.5%的青少年表示敢于维护正义。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九成的青少年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领导交办”、“出勤率”、“不准从事第二职业”等传统职业道德观念在青少年中呈弱化趋势。

但调查结果也显示,部分青少年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有所滋长。14.2%的青少年崇尚“有钱就有一切”的观念;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的青少年占了.6.6%;另有9.3%的青少年认为“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此外,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比较评价中,出现了对自己评价高,而对他人评价低的态势。调查还表明,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仍然不强,近半数青少年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

八年级政治教案

初三9班授课人:熊黎。

1、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顾课本基本知识。

:运用知识解决习题。

一、教师串讲本节基本知识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大体时间。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原因。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原因。

(3)改革的实质、前提、目标。

(4)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4、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检查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做配套练习题。

四、教师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五、课堂小结:

1、本节的知识重点应在第一框党的基本路线。

2、学生应联系身边的变化以及祖国的巨变体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而坚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附板书设计:

复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含义1、是什么。

2、基本特征2、为什么。

3、时间3、怎么办。

八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本单元包括《坐井观天》、《狼和小羊》两篇讲读课文,《谜语》一篇阅读课文,以及《基础训练》一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性训练。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它是讲一个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告诉人们像青蛙一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这就是本课的思想教育内容。文以载道,以文悟道。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及其重点词语,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狼和小羊》也是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结果仍被狼吃掉的故事。它说明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一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除了思想教育的内容之外,还有朗读训练,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特别是课文中的对话,充分刻划了狼和小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是分角色朗读的重点。

《谜语》这篇课文,包括两则谜语,第一则谜语谜底是雪,第二则谜语谜底是世界地图。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握事物特点,猜出谜底,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基础训练3,包括认读大写字母,区别它们的字形,根据偏旁写字,看图读词分类抄写;读字、读词、读句并练习抄写;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并朗读;练习写字,初步认识、掌握“竿、客、岁”一类字的间架结构及其书写规律。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要求是:

1.认读大写字母,学会本单元生字,掌握其音、形、义,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二类字的字音,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明白“坐井观天”、“狼和小羊”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5.认识部分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的书写规则,并进行练习;懂得独体字充当合体字偏旁时做笔画改变的规律。

对本单元教学有如下建议:

1.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紧抓语言文字的学习,把每节课都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以字词句为重点、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朗读训练,特别是要加强文中对话部分的指导;强化词句的理解,以文悟道,坚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初步提高学习的认识能力。

2.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训练中要渗透对学习方法进行规律性指导。如字的书写规则――“上小下大”、“笔画避让”,以及怎样读文中“对话”部分、怎样猜出谜底等,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做些切实的指导。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课本插图和电化手段,把教学组织活跃些,力争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一些,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教学中注意防止只讲不练,只答问不读书、只要求不落实的倾向。要紧抓词语的理解不放。如“谜语”一课,不能只是单纯从兴趣出发让学生猜来猜去,要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语言因素中去理解。其次,教学要紧紧围绕重点进行,抓准、抓实、抓出实效。

八年级政治教案

让学生认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未成年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多媒体显示正反案例:“14岁的北京少女马某,在观看流星雨的夜晚,被丧尽天良的狡猾歹徒凶残地杀害了”、“小女孩误入人贩子黑手而机智获救”。

学生讨论:(1)从少女马某的悲剧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2)从获救小女孩的表现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3)你知道更多自我保护而免遭侵害的事情吗?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认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1)你曾接受过自我保护的`教育和技能训练吗?

(2)你到公共场所去是否留意消防设备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吗?

要求:回答真实。抽4位学生当场统计并公布结果。

教师:结合第一问简介日本等国对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成功经验。结合第二问可列举一些案例来强调树立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承转: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外,还要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依法实施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多媒体显示教材第93页上的几个情景,让学生讨论遇到这些情形你会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求助法律。

如何拨打110:请两位学生表演,把握拨打110电话时的要领。

学生阅读“信息平台”的内容,了解报警时可使用的方法。

(1)你还知道哪些求救电话吗?

(2)你还知道其他的报警方法吗?

承转:除了及时报警,你还能用哪些方式保护自己?引出学会请律师等。

律师能为你做什么?(学生阅读“信息平台”内容)。

(此环节也可搞模拟法庭,让学生来当律师)。

承转:如果经济困难,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学生阅读“信息平台”内容,了解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说一说:下列情形发生时,你会怎么办?

(1)遭遇诱骗。

(2)身后有人跟踪。

提醒: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课后延伸:阅读“让生命之花悠然绽放”。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课前每人制作一张“未成年人保护卡”(按教材要求制作)。

2、课前调查:

将班中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调查主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第二大组调查主题: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调查。每一大组按6人一组自行分成几个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撰写好调查报告或制作好。

一、交流“未成年人保护卡”:

先分小组交流,再推荐到班级交流。

参考样品:

正面反面。

二、交流调查报告(或):

1、“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交流。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

3、汇报交流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优秀调查报告或。

4、音乐声中当场颁奖,活动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爱在屋檐下》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难点: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课后习题。

【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附材料:

葛晓岚(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亲一直瘫痪在床,父亲患了肝炎,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很大的打击,他拖了几年,也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经常听到外公的咳嗽声,好像要将他身体里的东西都吐出来。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

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就这样长大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活在阴影中,我还拥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意志、勇气、乐观和自信。我很少买新衣服,更没有零用钱;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绿豆汤就能让我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盛锋锋(理678分,考上复旦大学):我出生在新昌山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外地打工,母亲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我们姐弟俩,每天就一左一右两个箩筐挑着我们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节,别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父亲还要四处奔走,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奔波。

生活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上高中时,我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让我开阔了思维,使我克服了烦躁心理和单调的学习带来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户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

八年级政治教案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第一框中学习了网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能从对网络正面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而本框则注重从网络负面作用的正确估计与及时过滤,避免遭受伤害的角度,谈享受网络健康交往,刚好构成一正一反的完整内容。

2、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侧重围绕如何避开网络伤害,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主要从学会自我保护与遵守网络规则两方面来谈,偏重从消极预防的方面来讲,结合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面对网络如何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利人利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定为教学的重点。因为网络本身的特点导致了网络交往的不安全,以及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抗诱惑能力低,使学生面对网络中容易出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识别网络阴暗面的知识,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本课重点突破:借助“夏雪见网友”,“见网友被骗传销”及“新闻标题”发表对是否应该去约会网友的看法,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网络交往对象不可捉摸,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的结论。通过“我可以点击吗”明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本课难点攻克:很多学生可能认为网络安全离自己很远,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自我约束力、社会经验很少,往往对身边的网络骗局陷阱视而不见,请同学们就“网络小胖”和“陈梦凌博客”例子加以分析。这些事例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让学生学会树立自觉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观念和意识,纠正部分学生的“认为网络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情景、案例相结合。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思维的能力。

1、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针对学生的成长问题,有必要让学生学会“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2、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教学应“授人以渔”,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学生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动嘴说,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网络上常见的问题和骗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生活和网络交往。

(3)归纳总结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交往艺术。

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查找有关网络危害事例及网络交往的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网络伤害的案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七嘴八舌话时尚,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知识,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时尚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在下列情景,你将如何选择?(p72)。

假期的时候,想请老师修改作文,书信vsemail。

想知道《我是歌手》的最新动态?报纸vs百度。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可能和无限享受,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教师板书】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活动二:观看《家有儿女》夏雪见网友及中国法治报道《见网友被骗传销》。

【提问】第一,夏雪应不应该去见网友?

这里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理由是:网上沟通得好,也许网下能做朋友。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人开始。另一种是“不能”,夏雪只是个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否则后悔莫及。讨论中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意见都摆出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这里至少有三种结果。一是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做了生活中知心的朋友,成为一段佳话。二是很坏的结果,网友是名不法分子,对梅平作出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阴影。三是失望,网友气质极差,与网上所伪装的不一样,自然分手。

第三,夏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向谁求助?

【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教师点拨】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向父母、师长,以及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教师板书】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三:“我可以点击吗?”---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了解梅平的交网友的故事。

【演示】聊天界面“我可以点击吗?”

【提问】1.“我可以点击吗?”

【合作学习】点击:出现黑屏,病毒侵入。

【提问】2.是什么让他主动点击呢?

好奇,没有经受住诱惑---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教师板书】提高抗诱惑能力和辨别觉察能力。

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四:xx十四中校花---网络小胖。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小结】网络交往需要遵守网络规则。--上网要遵守道德。

活动五:“陈梦凌博客”

【媒体演示】陈梦凌博客。

【教师板书】遵守法律。

(三)、课堂延伸:

1.学生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请同学们以前后六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条网络文明交往的规则。(要符合自身实际生活)。

最后,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课堂练习。

【媒体演示】单项选择题(历年中考题)。

1.学生畅谈收获。

2.【知识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

3.练习:单项选择。

4.作业:修改制定《班级网络文明公约》。

六、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贯彻了新课程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了网络自由有限度,要遵守网络规则。但是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学生生活体验和掌握资料不够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可能较零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而且本堂课活动较多,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重难点的落实突破。

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出世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会与家长交往,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我知我家。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学生划书)。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具体要求见p7。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见练习册。

八年级政治教案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承担责任”的话题不仅是思想品德学科重要的知识,也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由于教学对象及其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确定,因而在本节内容的安排上,本人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明确作为不同身份和角色的人应该承担的不同责任,然后通过现实对比理解承担责任的意义,并初步知道自己怎样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由于“责任”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等还没有明确认识,一些学生的“责任”的概念模糊。通过课堂教学准确认知责任,理解责任的概念,是学生全面、准确掌握知识的客观需要。另外,从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够正确认识责任与身份的关系,在思想和行为上推诿责任,不愿或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具备负责任的情感和态度,自觉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也是学生心理、品德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做一个负责任公民产生认同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提高负责任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及对社会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以勇于负责任为荣,以逃避责任为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之“自尊自强”以及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之“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编写而成,具体内容标准为:

1、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负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3、体验行为和后果的关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负责任的意义和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情境分析法、角色体验法、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第一课时:成长带来责任少年的责任。

【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故事启迪:通过多媒体展示《乌鸦兄弟》因不能及时承担修窝的责任最终冻死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负责任的危害,从而初步感悟到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设计意图:以创设情景引领课堂,想在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情景的意图,从而迅速地进入课堂的主题。从而导入新课: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身份(角色)。

【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你来判断: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身份以及相应的责任。然后得出:

2、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责任与身份有关。)。

角色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自己置于家庭、学校、集体、社会环境之中,谈谈自己对每种角色所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学生说后教师总结并屏示结论:负起我们的责任。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自身,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己身上相应的责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责任的来源:法律规定、道德规则、传统习俗、分配、职业的要求等。

责任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随着我们成长、成熟,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将越来越重。

榜样的力量:播放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的故事。

师问: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同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视频,感悟到负责任的重大意义,明白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才能得到尊重和肯定。,从而在同龄人榜样的激励下决定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引出下一个环节: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学生:……。

教师:点评、总结并板书:

1、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

2、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帮助他人。

3、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

4、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以良好的行为创造美好社会。

课堂总结:心灵寄语。

人的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社会后果,有责任感的人,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能够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错事。

第二课时:做有责任感的人。

导入新课:

品读故事:我国加入wto以后,首席谈判龙永图在《实话实说》栏目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吸引了他的好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明确强化、实践探究】。

聚焦社会:让学生列举社会上或身边的负责和不负责的事例并分析其影响。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感悟不负责任的的危害和负责任的意义。)。

学生:……。

教师:点评、总结,并屏示不负责任的危害和负责任的意义。

放眼世界:屏示外国人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上台来在屏幕上点击并介绍相关国家的材料。

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以情导行,激起学生要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决心并思考如何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师板书: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学生:……。

教师:点评、总结并屏示: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敢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情感升华、引申探究】。

收获共享: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或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培养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的梳理、归纳总结能力)。

牢记我的责任:让学生齐声朗诵,牢记自己的责任,激励每位同学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齐声朗读我们的责任,升华情感,让学生铭记自己的责任,做个负责任的人,强化本课目标)。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明只有负责任的人才会赢得自尊自信,才能创造美好和谐的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课后实践:自我反思。

(设计目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锻炼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找出差距和不足,采取相应措施补缺补差,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