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质量提升工程方案(实用21篇)

时间:2023-12-20 17:55:27 作者:翰墨

企业在质量月期间应加大对质量问题的处置力度,确保及时解决并避免质量风险。质量月中,我们收集了一些质量改进的好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学校将组织专项听课组对各单位推荐的第二轮达标教师进行复查,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并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是否完备齐全,督查各教学单位活动成效。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总结、分析两轮听课情况,将每位教师专项听课组和本单位听课成绩按权重汇总后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上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备案。同时,各教学单位根据汇总成绩提出重点帮扶对象意见,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备案。

1.重点帮扶。

各教学单位要为需要重点帮扶的`教师组织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指导教师应根据听课情况的反馈意见,与帮扶对象共同制订具体的帮扶计划,教学单位负责检查落实。学校将组织教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校级教学督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每一个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复查,确保改进成效,争取人人达标。

2.示范交流。

学校将组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教学示范公开课,展示活动成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各教学单位依据听课成绩排序名单按比例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示范公开课(达标教师人数在50人以上的院部,推荐3人;30-50人的院部,推荐2人;30人以下的院部,推荐1人;其余教学单位按达标教师人数联合推荐),对表现突出的前10名教师予以表彰并可作为评选该学年校长教学质量奖、教坛新秀的重要依据。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总结本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取得的成效,在提升教育理念、规范教学运行、加强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各教学单位需按时报送活动材料:

1.10月10日前报送第二轮听课安排表。

2.11月15日前报送第二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定情况汇总表。

各材料纸质稿经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至督导评教科(图书馆a0818房间),电子稿通过oa邮件发送给崔曙光老师。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2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xx﹞1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特制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指在本市中小学履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对本市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校体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育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特点,遵循体育学习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保持运动技能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做好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典范。

(一)各区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坚持体育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体育教师入口关;制定体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体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结合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式;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小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科学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福利待遇,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体育校本研修,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提高教师素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全面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从计算能力入手。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每次在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要求学生做二件事:

(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

(2)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

在学生开始使用草稿本列竖式时,我们把“草稿本”改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列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等),为了提高竖式本的计算质量,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分,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

(二)、课堂重在强化基础训练。

在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分析向导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每节新课的知识点要进行反复专项训练,每节课抽出五到十分钟进行口算计算训练,加强计算能力。

(三)、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新课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难点,要从学生已学的相关知识点出发,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联的`只是知识,前后相连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专项训练。

以课为单位,以单元为周期,安排每课一个专项训练,每单元一次综合练习。如,第一课学完以后,同轨的其中一位老师出计算专项练习,等第二课学完,另一位老师再出填空题专项练习,然后发布网站,资源共享,做到一课一课一过关;第二周,安排选择题判断题专项训练,强化理解知识点重点。第三周操作画图等专项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第四周应用题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月末,整个年级数学调研。

负责组长对任课老师进行每单元、每组考核一次,学校进行每月考核一次。每位任课老师平时辅导后进生的小训练题,主动传入学校群里,供同年级老师参考。对上传的小试卷次数多的老师负责人记录,并给予鼓励与加分措施。

本学期,重抓合格率,对成绩优秀的班级,负责的领导管理中出成绩的进行奖励。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体育课作为学生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课程,有着发挥体育运动精神、强健体魄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在一些地区,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设施、教学模式等教学资源较为不足,难以推动体育学科教学良好发展,这也影响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现有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程资源、保障安全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的成长阶段,常见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组织参与集体活动,例如:集体跑步、集体跳绳等。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信心。对于这类情况,体育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教学、分组激励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团体游戏教学等方式培养小学生们的体育探索精神;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与运动场地,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快乐,从而增强对体育课的兴趣。

丰富的教学资源、趣味新颖的教学课程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或其他多媒体获取体育课程的信息或知识,更新教学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框架体系,开拓体育教学视野。

2可将本地文化与现代体育运动相融合,增加多种类型的舞蹈、传统武术操等项目。

3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组织开展爬山、滑雪、游泳等课外体育活动。

这不仅丰富了教学课程,让学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领域。

在进行体育课教学及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时,因小学生平衡力、自控力、协调力相对较差,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老师应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应提前做好课程规划安排,检查活动场地、运动器械、判断课程强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体育活动中,要多观察小学生情绪上、心理上的变化,及时了解沟通学生的想法和诉求。要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让学生们在安全运动中享受乐趣。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跑跳运动,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教学者要运用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不仅强壮其体魄,更要铸强其拼搏进取精神。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按照《河南工学院本科教学基本建设“6+3”质量提升活动方案》要求,本学期将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将组织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校级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专项听课组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第一轮达标教师进行复查,督查各教学单位活动成效。其中,校级督导听课组要实现达标人员全覆盖,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听课组根据校领导联系院部分组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并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是否完备齐全,抽查比例不低于达标人数的30%。

复查结束后,专项听课组到各教学单位召开听课评议反馈座谈会,向相关教学单位负责人、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师代表等参会人员反馈复查结果,及时指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堂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并给予指导。

各教学单位组织对本单位尚未达标的教师(含外聘)开展听课,制定“第二轮听课安排表(附件1)”,听课要求与第一轮听课要求相同。听课任务完成后,各教学单位需上报本单位“第二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定情况汇总表(附件2)”。本轮听课结束后,各教学单位教师争取全部达标。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打造我区学校体育活动特色和品牌,全面普及班集体长跑活动,更好地发挥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增加“大课间”活动次数,提升“大课间”活动质量,实现“大课间”活动制度化、特色化,不断深化我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品牌效应,培养学生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鲅鱼圈区教育局成立鲅鱼圈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领导、督查此项工作。各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教师等为成员的相应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提升行动。

鲅鱼圈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金明。

副组长:范利军。

成员:王森、刘金平、孙伟及各学校校长。

(一)学校每天开展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中小学要在原有上午开展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基础上,在下午第六节下课后,增加一次“大课间”,时长25分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更改和停上每天的上、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如有特殊情况,要书面向局安全与体卫艺科报告、备案。

(二)各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严格抓好落实,把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区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全区“大课间”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

(三)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各学校要组织力量对现有“大课间”活动形式进行重新论证、反思,根据自身和学校传统、场地条件、季节特点等,拓展设计思路,创新活动内容,制定内容丰富多彩、项目灵活搭配、运动负荷适宜、文化特色鲜明、学生兴趣浓厚的“大课间”运动方案。各学校“大课间”的内容与形式要朴实、新颖,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易学易练,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学生参与度高,保证锻炼效果;活动的内容要围绕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展开设计,能成为学生巩固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各学校要分别设计春秋季计划和冬季计划。冬季计划自每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至次年4月1日止,其余时间为春秋计划实施阶段。区教育局将根据全区体育工作实际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总体规划,制定和指导全区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区域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品牌建设和质量的提升。

(四)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各学校要重新梳理“大课间”组织流程,科学规划学生集合、解散路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确保每次“大课间”净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严格“大课间”活动请销假制度,学生非因病残或生理原因,不得缺席“大课间”活动。除行动不方便外,请假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到现场观摩其他同学活动,原则上不得留在教室。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得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卫生清扫、卫生检查、课程辅导等与体育锻炼无关的活动,要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加运动。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对剥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将进行实名通报。同时,各学校要制定恶劣天气的应对处置方案,科学、合理组织好恶劣天气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建立“大课间”活动备案指导机制。区教育局将制定本地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各学校要制定本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并要结合自身实际、活动实际等,每学期进行一次完善,并报局报备。西市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将会同教研部门从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特色性、艺术性、实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对各学校上报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指导,确保各学校“大课间”活动质量。各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报局安全与体卫艺科备案。

(六)定期组织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教育局每年组织两次现场观摩活动,促进学校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大课间”活动组织质量,并评选表彰一批优秀设计组织案例。各校还要积极参加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网上展示交流活动。

(一)高度重视,强化考核。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大课间”活动形成特色、发挥实效。保障校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大课间”活动就是校长的公开课,各学校校长要担当有为,认真谋划,狠抓落实,向家长、社会交出一堂能体现自己办学理念、教育境界、治学水平的`优质课。各校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内容,作为对校长考核评价的因素。各学校增加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合理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指导,安全锻炼。各学校在推进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行动中,要在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突出学校整体特色,要做到体能、技能、审美有机结合,切实把“大课间”打造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特色名片和展示体育、美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要统筹考虑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一生一案”个性化运动健身,进行整体化设计,形成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特色鲜明的学校运动格局。要坚持科学锻炼原则,合理确定“大课间”活动强度和学生每天1小时总体运动负荷,避免出现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的情况。要强化科学健身知识普及、运动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要制定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大课间”活动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发生运动伤害。

(三)把握节点,迅速推进。20xx年9月30日前,各学校要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10月1日起,各学校每天开展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11月1日起,各校要根据学校“大课间”活动组织成熟度,向区教育局报送展播视频。各学校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迅速部署、有序推进,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各项任务。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近年来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持续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以期达到以体育智、以体养德、以体强身的效果。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明确提出要开展各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健康快乐成长。本文就“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具体措施。

课堂作为减负增效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师责无旁贷。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熟悉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要求,从技能掌握上做到一专多能,适应并充分胜任体育教师、教练、健康指导员等多种角色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魅力,引导学生在宽松、愉悦、积极、进取的氛围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激活体育快乐因子。

体育课堂是开放、活力、双向的,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创造性、提升趣味性、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增强健身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否则不利于维持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潜力都比较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游戏,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师要有威严性,保持与学生的适当距离。

让体育作业从“一门学科作业”,到形成“一种锻炼习惯”,再到养成“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制订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能的家庭作业清单列表,并参与督促学生每天打卡,协助学生养成“每天课外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行为习惯。我们教研室体音美组对中小学体育课后特色作业进行了检查调研,在条件成熟的.学校试点实施这种做法,真正让体育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健康的“营养剂”、成为亲子关系的“增进剂”、成为师生关系的“融合剂”。

学校要构建包括基础性服务及课后拓展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体育社团体系。强调“情动、思动、行动”的活动方式,以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学校设立丰富的学生体育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健美操、韵律操、武术等体育项目在校园遍地开花,使体育周、体育月、体育节等活动常态化,调动全体师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种体育活动在校园里有效开展。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好的健身与热身作用。对于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开展,可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出来,利用游戏本身的元素和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滚翻和攀爬内容后,可以设计“爬雪山”“过草地”“钻过火力网”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双减”提出的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体现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理念和鲜明的素质教育导向。通过提升教师素质、灵活课堂教学、精选课后作业、丰富体育社团、倡导体育游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营造了“欢声、欢快、欢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让“双减”下的体育锻炼更火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枣庄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等文件精神,根据《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制订《枣庄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经验为表率,把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变化为突破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体育学习能力要求,实施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突出对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主要目标。

通过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使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配置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身体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使初中生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经历多个运动项目的多种体验,在项目的体验过程中发现符合自身需要的项目,为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使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向,掌握和提高该专项技能,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应用和发展相关体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衔接更为紧密,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探索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二)主要任务。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基本的活动形式、练习方法及活动规则为主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要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和运动规则融入游戏为主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要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识的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初中学生以多个运动项目及其练习方法、多样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多种练习体验和学习经历为主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要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并探索和实践初二学生男、女分班的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的教学形式,以基本运动能力及自主健身行为的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及相关知识,应用和发展相关体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成立区(市)工作小组,各区(市)对本辖区学校师资、场地设施、班级数量、课时安排等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制定并下发各区(市)实施方案,选择条件成熟的学校开展试点工作。

2.制定新学期学校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课时和工作量。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配、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作全面深入思考和探讨,为开展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教学内容呈现,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以体育游戏呈现;小学高年级教学内容以基础运动技能加游戏方法、手段呈现;初中6-8年级以基本运动技能(田径、体操、游泳、大球类、小球类、武术、健美操和新兴体育项目)加发展身体素质方法呈现;初中9年级学生以学生选择项目的动作技能加发展相关身体素质方法呈现。高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至两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专项学习呈现。

(一)组织保障。

1.各区(市)教育局成立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项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宏观决策,审定实施方案,组织督导监测,加强实践指导,使这项工作与区域体育工作整体推进。

2.成立各区(市)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项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专家小组,定期对试点校进行指导。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要求定期指导检查,提出调整意见,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3.各试点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本校的'实施方案,负责学校层面的决策、管理、保障和协调工作,使这项工作成为全校体育工作的突破口,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政策制度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项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制订或调整、完善配套制度,如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测算、体育经费的投入办法、体育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体育教师的培训等,使政策制度有利于体育教师的发展。

(三)体育师资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配齐、配好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合理安排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引进或聘用具有高水平、适合本次课程改革教学任务的教师(含已退休的教师),同时可以跨校聘请符合条件的体育教师或体育系统的教练员,与本校教研组一起统一管理。

(四)运动安全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制订运动安全制度并张贴在相关场所,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维修各种设施和器材,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结合身体练习,加强运动安全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学会有关防止运动伤害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学校的医务保障工作,做好运动伤害的及时处置。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5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鲁教体[20xx]1号),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为指导,以“阳光体育”为载体,以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为重点,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革、发展、创新”的要求,在规范常规教学的前提下深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础,有效引领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认真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枣庄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中心,努力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方法,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为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xx〕7号),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体育教师的配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数的规定,合理调配教师,确保体育教学质量。而目前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市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制定规划,逐年改善,尽快达标。

2.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长效监控机制,坚持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3.各区(市)教育局要加大对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形成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学校主管校长负责、艺体办(教务处)组织实施、体育教研组落实的四级管理体系。以区(市)、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检查活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在安排课程时合理安排体育课。小学学段要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教学组织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识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基础运动的动作方法融入游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锻炼性和集体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初中学段体育教学以基本运动能力及自主健身行为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多个运动项目、多样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探索初二学生男女分班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教学形式。高中学段体育教学以专项技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体能为主要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该专项技能为主要内容,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应用和发展相关体能,并逐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5.各中小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职能,协助学校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师编写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落实《枣庄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的规定,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6.各级体育教学研究部门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关注学校、关注教学,认真研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研究部门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的同时,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建议;要与一线教师保持联系,并参与一线教学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努力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7.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努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内涵,充分发挥教材在知识、技术、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心理品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不断提高体育课综合效益水平。

8.认真执行《枣庄市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常规要求》,做好备课、上课、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其中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成绩考核必须有记录,各区(市)教育局在对学校的评估、检查中要认真检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9.加强体育课程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制定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解决教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0.要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体能的促进作用。要将男生引体向上(低年级斜体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的练习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着力加强体操类项目的教学,特别是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积极开展田径、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新兴运动项目及韵律活动与舞蹈等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1.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加强教法、学法和练法的有机结合,着力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规律,为学生创设“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条件,并运用观察、讨论、实验、评价和创新性学习等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的肢体活动为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性别、年龄的差异和特征,以及学生在不同项目和素质方面的优势或弱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运用“群体”效应和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勇敢精神;必须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习惯。

12.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要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的方法,更要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民经济投资效益,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质〔20xx〕57号)精神,《四川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建质安发〔20xx〕260号)和《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遂建函〔20xx〕138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基本建立起终身责任追究制度;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工程实体质量平稳向好,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使全县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1.严格落实各方主体终身责任。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和建材生产供应等工程项目各方参建主体,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建设单位必须合法选择参建队伍,供应合格建材,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拨付工程款,科学确定合理工期。勘察单位要加强工程勘察现场和室内试验质量控制,确保勘察成果真实准确。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强化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和现场服务。施工单位要严格按图纸和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关键工序要设立实物样板,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过程控制作用,认真审查进场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图纸坚决不予审查通过。质量检测机构要客观、公正出具检验报告,建材生产供应单位不得提供不合格建材。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终身责任和追究方式追究其责任。

2.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所有建设工程开工前,参建单位都要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授权书,项目负责人与质量监督机构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建设单位要建立五方主体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工程竣工后统一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保管。以利于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具体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项目竣工后,要在建筑物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参建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姓名,否则一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3.严格落实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合同约定的项目经理必须在岗履职,不得违反规定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经理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项目经理履职不到位的,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更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理。相关股室应加强对项目经理履职情况的动态监管,在检查中发现项目经理违反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并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

4.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相关股室要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和《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追究其经济责任、诚信责任、执业责任和刑事责任。不管责任人是否已经退休,还是离开原单位,都要依法追究其质量责任。在追究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责任的同时,并不免除其他执业人员、企业法人等相关人员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1.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各类建筑工程必须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凡是未办理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质量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等手续或手续不全的,不得开工建设。对未经批准或手续不全开工的,要依法责令停工;对参与建设的开发、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按《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做出处罚。加强竣工验收备案监管,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不予备案,不得交付使用。

2.对在建工程项目开展全面普查。在全县开展针对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情况进行全面普查,采取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的方式,检查建设单位有无违法发包行为、施工企业有无转包、违法分包以及转让、出借资质行为、施工企业或个人有无挂靠行为。

3.严惩重罚各类违法行为。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xx〕118号)规定,准确认定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对认定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相应行政处罚外,还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规定,采取限期不准参加招投标、重新核定企业资质、不得担任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等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

4.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并向社会公布,让公众了解和监督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鼓励公众举报发现的违法行为。对查处的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及处罚结果一律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公布,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作用,震慑违法行为,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三)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

1.创新监督检查制度。局相关股室、下属单位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通过交叉检查、明察暗访、跟踪检查,差异化管理等方式,对工程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加强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管,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检测报告行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检查、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要统筹市场准入、施工许可、招标投标、合同备案、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在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充足保障,保持监管队伍的稳定,强化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水平。

3.突出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各项目开工前,要向社会公开承诺防治目标,并纳入商品房销售合同;设计文件要单设防治专篇,施工关键工序要设立实物样板,施工过程各阶段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逐道工序由操作和验收人员签字确认,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对桩基施工、混凝土浇筑、防水作业等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对现场施工质量负总责。要积极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创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示范工程,力争基本消除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4.进一步发挥监理作用。监理单位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鼓励有实力的监理单位开展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开展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吸引外地优秀的监理企业进入我县监理市场,带动我县监理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形成一批在全县范围内有技术实力、有品牌影响的骨干企业。

(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进一步落实施工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市〔20xx〕112号)要求,指导和督促施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在工人培养、权益保护、用工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施工企业要加快培育自有技术工人,对自有劳务人员的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持证上岗作业和工资发放承担直接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对所承包工程的劳务管理全面负责。施工企业要建立劳务人员分类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2.完善建筑工人培训体系。各施工企业、在建项目要建立建筑工人培训机制,健全技能鉴定制度,探索建立与岗位工资挂钩的工人技能分级管理机制,提高建筑工人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工人培训工作,对不承担建筑工人培训主体责任的施工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经费补贴,培训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力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要求各施工企业、在建项目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推进劳务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劳务人员的组织化管理。

三、工作计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5月)。20xx年5月下旬,县住建局召开全县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相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局属相关股室、下属单位组织开展治理行动。重点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发包情况、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每4个月对本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

(三)巩固总结分析阶段(20xx年1月)。局属各股室,下属各单位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提高对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认识,高度重视和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工程质量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把工程质量安全作为我们建设行业的生命线工程来抓紧抓实。要明确治理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治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建筑市场整顿和施工现场质量监管紧紧结合起来,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二)落实责任,强化层级监督。

局监察室要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予以通报批评,严格追究责任;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股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三)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大整治力度。要把打击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等违法行为作为重中之重,加大督查力度,抓紧计划安排,突出时间节点、环环相扣、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对检查出的违法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予以严厉打击。

(四)加大舆论宣传,注重社会监督。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开曝光,营造有利于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强大舆论氛围。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24号)、《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湘发[20xx]9号)精神,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并重、深化建筑业改革与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重,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工程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质量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到20xx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全市的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单位工程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9%。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主体责任。

1.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特别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

2.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八项规定(试行)等四个规定的通知》(建市〔20xx〕35号)、《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建质〔20xx〕123号)和《湖南省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实施细则》(湘建建【20xx】151号)文件要求,严格监督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规定。

3.严格落实从业人员责任。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责任,规范从业行为,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

4.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

(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继续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推进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继续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全面开展项目的质量标准化考核工作。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三)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整合政府公共检验检测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实现全市的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实时上传及项目的不合格检测信息及时预警,提高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的供给质量和水平。

(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

2.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建筑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建设专有技术和工法,以技术进步支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对工程质量的过程监管,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重点部位和竣工验收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规范项目的设计变更行为。全面督促和落实监理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项目监理工作情况的'制度,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推进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

2.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适时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大抽查抽测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和减隔震工程。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监督机构人员和经费。开展对监督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情况的督查。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完善监督层级考核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完善日常监管制度,加快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提升行动。各县(市)区要在20xx年8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质监站要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抽查抽测的基础上,每半年对本地区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市质监站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提升行动督导检查,并定期通报各地开展提升行动的进展情况。

(三)总结推广。

各县(市)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和建议。对提升行动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小学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了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采取有效实施方案、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国标》各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发展。特制订了东城第八小学推行本校实施方案。

1、全校需按要求开展学校体育课程,以高效课堂为目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这一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设立体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要求家长监督。

2、成立体育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由体育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组长抓教研工作。认真开展我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并组织好早操、跑操期间的.学生秩序,进行有效锻炼。

3、全校要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测试制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4、每个体育老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保存和分析,落实监控每一个位学生体质发展。

1、召集家长会并组织家长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有关体育纲要、法规及优秀教学课例,让家长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学校制定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表(附件一)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体育老师给学生布置校外体育锻炼任务且进行监督,在孩子完成家庭锻炼后进行评分。

1、开展关于体育锻炼的提升班,对体质不够好、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第二课堂(附件二)针对短板进行锻炼,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2、对参加体育锻炼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收集数据后并作登记。

3、体育教师需严格对体育锻炼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训练,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后与摸底考试的成绩作比较,并作分析。

课堂质量提升策略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作为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单位,参加石柱县藤子沟库尾水至沙子镇河段水电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工程质量表态发言。首先,我谨代表青州市水利建筑总公司全体参战员工对工程的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典礼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崇高的敬意!

石柱沟口、高台、中益电站项目是县政府20xx年度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三级电站建成后对缓解重庆统调电网用电紧张、调峰困难的局面,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为加快石柱初步建成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州公司作为专业的水利建筑企业,能够参加这项工程建设,我们倍感荣幸和自豪,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此,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到位,争创优质工程。

公司将把石柱沟口、高台、中益水电站工程作为今年公司的一项重点工程,更是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我们将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靠前指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二、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任务重,工期紧,工序严格,交叉作业多,我们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工艺流程,质量体系标准,精心制定严密、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穿插施工、交叉作业,做到科学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另外在人员方面,我们本着“精干、高效、优化、强化”的原则,配齐配强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三、全力以赴,确保项目争先。

我公司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充分发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秉承“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服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规程、规范要求施工,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遵章做事,文明施工,全面抓好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高效、优质的开展。以实际行动争创优质工程,打造公司良好形象,圆满完成领导和建设单位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岳阳市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安全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并重、深化建筑业改革与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重,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主体责任。

1、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各方主体完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培训教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特别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的主体责任。

2、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按照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八项规定(试行)等四个规定的通知》(建市〔20xx〕35号)和《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建质〔20xx〕123号)的要求,严格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规定,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重点强化对项目经理、总监在岗执业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依托省建筑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对项目经理实行量化考核。

3、严格落实从业人员责任。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规范从业行为,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按照《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配备管理办法》(湘建建〔20xx〕57号)要求,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质量安全责任,重点检查施工项目部、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按规定和合同要求足额配备到位、是否按要求到岗履职。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按规定责令整改或认定上报施工或监理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红、黄牌警示或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或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给予注册执业人员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

4、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加强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设计寿命内不能正常使用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对未履行质量责任的相关参建单位,依法依规查处,并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提升建筑设计水平。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和升华。探索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大力推行标准设计,建立配套齐全的标准设计图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荐参选省优秀勘察设计作品和勘察设计大师,引导激发优秀设计创作,建筑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2、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全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深入推进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积极开展质量安全监督系统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示范工程和工程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的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带动、样板引路作用。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3、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按照《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湘建建〔20xx〕44号),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行为规范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化,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全面推动施工现场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化。要以点带面,督促企业积极创建在建项目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化示范工地,逐步全面推广到每个在建项目。

4、提升执从业人员质量安全素质。要加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组织开展建筑技能工人比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建筑工人和优秀项目经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从根本上提升我县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水平。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

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推。

进勘察设计文件数字化交付、审查和存档工作。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请求当地政府支持,加强我县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2、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建设专有技术和工法,以技术进步支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

3、提升减隔震技术水平。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加强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管理,建立减隔震装置质量检测制度,提高减隔震工程质量。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1、强化政府监管。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建立建筑设计招投标决策新机制,完善初步设计审批制度,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改革,规范设计变更行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推进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探索推进工程质量保险。

2、加强监督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方式,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依法依标准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深入开展以建筑模板支架、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认真落实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等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岁末年初、汛期雨季、冬季施工等重点时段的安全专项检查。持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新开工、风险事故频发以及发生较大事故城市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和减隔震工程。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切实保障监督机构人员配置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监督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开展对监督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情况的督查。进一步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补齐监管能力短板,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家和具备能力的专业机构等作为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辅助力量,开展质量安全督查和建筑起重机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检查工作。完善监督层级考核机制,切实落实监督规范化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4、健全监管范围。针对当前我市配套附属工程质量群众投诉多、棚户区改造拆迁任务重的特点,质量安全监管杜绝“盲区”、“特区”,要从源头把住宅小区配套附属工程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从设计、报建、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上把关,切实消除任何质量安全隐患。要把城区拆除工程纳入安全监管,切实履行报批、安全监管手续,确保拆除工程安全监管到位。

5、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标准化提升计划,加强协调和组织实施。针对存在的突出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实施,组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重点领域标准的宣贯培训,强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管,树立标准权威。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5月)。

局属相关单位及股室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提升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采取会议、微信公众号、墙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扎实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各项活动,全面动员部署提升行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

局属相关单位及股室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提升行动,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抽查抽测的基础上,每半年对本地区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不少于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督促整改落实,并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要做好迎接住房城乡建设部督查的准备工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月)。

局属相关单位及股室对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落实。局质安股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相关工作。相关单位及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升行动,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工作方案,真正把提升行动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个人,确保提升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结合重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一是与建筑业改革发展相结合,通过改革监管方式,推进企业减负工作,鼓励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强安全风险管控。三是与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和工程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创建相结合,构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和质量管理标准化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三)加大舆论宣传,强化社会监督。局属相关单位及股室要充分利用报刊、墙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对提升行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发挥新闻媒体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充分利用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举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工程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确保提升行动顺利开展。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考核对象是四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由永嘉县教育局教研室命题。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四(1)班和四(2)班共95名学生参加考试。四(1)班合格率为98%,优秀率为71%。四(2)班合格率为94%,优秀率为68%。

试题类型为:

第一大题是填空题。其中错的比较多的是这样一道题:把88.63精确到个位是多少,平时都是精确到十分位或是百分位,所以学生就绕不过弯了。大部分写成88.6.

第二大题是判断题。错的比较多的是小数0.8改写成以0.01为单位的数是0.80.很多同学理解不了,0.8里面其实就有80个0.01.

第三大题是选一选。错的比较多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一条边长8厘米,第二条边长4厘米,第三条边长()。很多同学选6厘米,而不选8厘米,它们没有看清要求必须是等腰三角形。

第四大题是口算和笔算。位置与方向。

第五大题是解决问题和统计。

1、小数的加减法,三角形的认识,数学广角,小数的意义,位置与方向(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

2、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

3、统计(主要体现在五第六大题)。

4、位置与方向(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

5、用数学(主要体现在第五大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总复习。

试卷第一至第六大题大部分是基础题;第一大题第7小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第六大题属拔高题。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

1、基础题上失分。虽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并且,还没真正学会如何去检查,所以,计算时容易出错。此外,笔算中失分比较多。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上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口算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够准确的弊病。

2、拔高题上失分。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第三大题第5小题和第一大题。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6、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7、作为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再次强调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

课堂质量提升策略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xx﹞40号)、南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通教基﹝20xx﹞27号)、《南通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减负的区域质量评估实施方案(试行)》(通教科研﹝20xx﹞298号)要求,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建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教学工作,现在全区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按照“质量导向、彰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优化”为重点,引导学校及其教研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全面落实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立学课堂”教学要求,以“立人”“立根”“立身”为基础,鼓励学校彰显个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全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新时代崇学通州,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牢固树立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的意识,认真分析当前小学教学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以南通市“立学课堂”为抓手,强化“学的课堂”建设,准确把握“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素养发展要求,探索建立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规范,使我区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为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成立通州区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召开全区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传达《通州区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精神;各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我区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具体要求,各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围绕集体备课、学案设计、立学课堂、作业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制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问题根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形成详细的学校工作方案,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会、讨论会,对本项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各校工作方案要有具体的活动时间和安排,并于10月下旬报基教科。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至2023年5月)。扎实开展各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对每项活动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并通过不同方式呈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成果。

1.教师发展中心、各小学教育集团、各小学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领会精髓,把握实质,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目标精准,高效实施。

2.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室组织召开区级层面的课改推进会2至3次,重点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等方面进行研讨培训,并展示区内学校典型做法,在全区推广。

3.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室各学科分层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研讨培训,对照南通市“立学课堂”学科教学要求,通过培训活动促进学科组有效落实,并作为常规调研的底线要求。

4.各小学教育集团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团内的课改推进交流研讨活动,展现集团特色,体现如何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的具体要求。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局基教科牵头,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各教育督导组参与,开展踏校视导、验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质量评估。通过学校踏访、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查、巡课听课等方式对课程开设、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开展质量评估,评选表彰“课改先进个人”、“课改先进学校”,质量评估结果将纳入20xx至2023学年度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

1.抓实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备课质量是关键。各小学要进一步落实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研训室要加强对集团、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督查与指导,教学调研中听课、参加集体备课等要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明确备课流程。各学科集体备课采取三轮备课的流程,具体规范如下:专职一备,由备课组确定主备人(或主备小组)进行专职试备,拿出初稿;核心二备,主备人提供教学思路、其他成员提供修改意见,经备课组或核心备课组讨论指导后形成二备稿,再送备课组组长审核、学校蹲点领导确认,二备材料定稿后存档、送印,形成导学稿;个人三备,在二备的基础上,每位学科教师根据班情、生情,自主完成个性化备课。所有备课材料要以电子稿形式加以存档。

(2)完善备课要求。集体备课必须明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分工以及蹲点领导。一备分工要明确,确保人人有任务,一备材料须提前一周完成并发给备课组各成员。二备时主备人说备课思路、教学意图,备课组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调整送审后形成二备材料,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二是以活动为板块的安排,三是分层设计的巩固练习,形成导学稿;二备环节中,蹲点领导须全程参加。三备时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学科不同要求,教师可在学教案上进行“三备”,也可在备课笔记上进行框架式备课,但必须有迹可循,有个性化内容。

(3)加强备课管理。一是健全学校校级领导分组蹲点指导机制,二是健全分管教学领导及学科研训员审核指导机制,三是健全学校对教师个人“三备”随机抽查机制,四是健全备课组对集体备课课堂实施情况诊断评估机制,五是健全集团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制度。

2.深耕“立学课堂”

(1)明确课改底线要求。一是限时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二是合作学习,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三是踊跃展示,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小组展示交流合作的成果、相互评价交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化“互联网+”理念,强化人工智能的融入,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个性化作业深度融合。

(2)推行“学的课堂”教学范式。“学的课堂”作为南通市“立学课堂”的通州表达,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反思、完善,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范式,各教育集团、各小学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传统与优势,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吸纳各地优秀的课堂改革研究成果,使“学的课堂”理念更先进,内涵更丰富,操作更规范,成效更显著。各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按照本校经过论证的教学范式实施课堂教学。

(3)召开课改推进会。围绕南通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课改要求,定期召开全区“立学课堂”课改推进会。要以“教学范式学科化”、“集体备课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为主题,做好示范。各小学教育集团一学年各向全区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改革汇报会。

(4)举办“希望的田野”“江海之光”教研活动,助力课改。作为我区的传统教研活动,“希望的田野”主要是通过名优教师的教学风采展示,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江海之光”活动则是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脱颖而出。

3.细化作业管理。

(1)认真设计学生作业。一是坚持作业设计的原创性。备课组和任课教师都要坚持精选和原创各类习题,不得成套照搬照抄现成习题。二是坚持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特点,注重设计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推行布置必修型作业和选修型作业,体现作业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三是坚持作业设计的思维性。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学生的作业,重视生活情境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各校各年级必须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审批制度,加强作业质量监督。

(2)认真批阅学生作业。落实作业“四精四必”要求,做到作业管理“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一是注重作业批改的全面性。有布置必须要有批改和讲评,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二是注重作业批改的个体性。每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面批,对学生的批改要给出激励性及指导性的批语。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不少于20%。三是注重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教师或备课组要认真进行统计,建立错题集,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订正。

(3)认真进行作业反馈。一是做好作业批改的有效反馈。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设计专题、讲评导学案等进行评讲。二是做好作业批改的长效跟踪,要对学生的错题订正进行检查,定期对典型问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和反馈。三是做好作业批改的高效整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作业中的错误及其原因,从知识点、能力点上归类整理,总结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需保留作业布置清单、教师自做自练作业本以及班级学生作业本备查。

4.优化学业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要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各校要大胆探索,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纸笔测试或“绿色评价”的方式,秉持素养立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组织学业质量监测。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各校要精心组织好学业质量监测,从监测工具的选择、监测方式的确定、监测过程的组织、监测数据的整理、监测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全面统筹安排,确保监测工作的合理、规范、科学、有效。

(3)落实对教师的评价。区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专任教师课务分工备案、课堂教学评议和教学情况测评等三项制度的意见(试行)》,各校要严格遵照执行,重点是按照《意见》精神做好课堂教学评议和教学情况测评工作,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全力助推我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校要按照时间节点做好相关工作,并按时上报相关材料。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相应机构,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局基教科、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蹲点安排,密切联系集团学校,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指导,开展听课、参加集体备课、常规检查、教研指导等活动,督促工作落实。学科研训室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课堂,常态化开展教学工作调研,确保全区小学课堂教学优良课率90%以上。各小学校长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策略和方法,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上来。

3.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局基教科、区教师发展中心、各片教育督导组联合组织督查组,全覆盖踏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验收不少于两次,以问题为导向,一校一评,召开点评会、表彰会和专项工作会议,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评比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决定开展20xx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争创中国质量奖”目标要求,以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履行质量管理责任为主线,聚焦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建立水利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二、主要任务。

针对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要参建单位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点排查整治。

(一)项目法人。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法人履职能力不足,施工图审查、设计变更管理、质量检测、质量验收评定等不规范问题。

(二)勘察、设计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不落实,未参与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等问题。

(三)施工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长期不在工地现场,质量验收评定规定规范执行不严格,工程资料不及时、不真实等问题。

(四)监理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总监理工程师长期不在工地现场,未按规定审核专项施工方案,未按照规范开展平行检验等问题。

(五)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

重点排查整治使用不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存在的质量问题等。根据工作计划,委托质量检测单位对钢筋母材及接头、止水母材及接头、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回填土压实度等主要原材料和工程关键部位进行飞检。

各市、县水利(水务)局及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所使用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飞检。

三、组织形式和排查范围。

(一)组织形式。

省水利厅负责全省专项行动的统一组织,由水利工程建设处(以下简称建设处)牵头,农村水利水电处(以下简称农水处)、监督处、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基建局)分工协作,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以下简称质监站)承担具体工作。

(二)排查范围。

省水利厅结合质量工作考核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见附件1)开展排查整治全覆盖,并视情对各市、县水利(水务)局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5-6月份、10-11月份由质监站牵头组织对全省主要支流、易涝区排涝泵站、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新建小水库等重点工程开展排查整治,原则上每个市不少于2个工程,质量飞检工作同步进行。

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建设管理的在建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排查整治。

各市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排查整治,排查整治项目不少于在建项目的50%;各县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排查整治全覆盖。

四、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20xx年3月)。

省水利厅印发实施方案,各市水利(水务)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全面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20xx年4月-11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在建项目开展排查整治工作,按照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问题清单(见附件3)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要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做到问题发现一个、入账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实现闭环管理。

(三)总结提升(20xx年12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对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进行系统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研究提出防范问题发生的工作对策,制定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于20xx年12月10日前向省水利厅报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见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做好工作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专项行动结束后,省水利厅将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并将专项行动工作成效纳入20xx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评分体系。

(二)聚焦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要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并举一反三,深入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激励约束措施。

(三)加强防护,科学安排实施。

在组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中,科学实施,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

各市水利(水务)局和有关单位配合做好省级组织的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和质量飞检相关工作,分别于20xx年3月25日将配合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的联系部门及联系人、12月10日前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报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电子版和纸质扫描件)。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工程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更高期望和要求,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质〔20xx〕57号)、省厅《福建省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闽建建〔20xx〕1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强市〔20xx〕12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房屋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和实际,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保障使用功能,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争创优质工程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保质量就是保民生,就是促发展”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投诉反映的质量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充分调动各方责任主体积极性,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促使工程建设由“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变,努力促进全市工程质量稳步、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提升工程质量这一中心,突出抓好结构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及影响使用功能的安装工程质量,严防较大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全市大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执行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98%,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三、活动内容。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认真履行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制;要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管理,强化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本次开展的建设工程质量提升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严格履行分户验收职责,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人员,按照国家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要求及分户验收内容确定检查部位、数量,进行检查验收;已选定物业公司的,物业公司应当参加分户验收工作。分户验收应逐户、逐间检查,并做好记录。分户质量验收不合格的,须经整改符合要求后重新组织验收。每户住宅和规定的公共部位验收完毕,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等分别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后,张贴于户内醒目位置。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分户验收的监督抽查,对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情况开展比对性复核,比对性复核按照每个单位工程抽取底层、顶层、标准层不少于3户并抽查不少于总户数10%的分户验收记录进行,通过比对性复查,如发现20%以上的分户验收记录存在验收项目实测偏差值超过正常值的150%、分户验收记录内容不真实或存在影响主要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问题,则认定为分户验收不合格,责令整改,责令建设单位重新组织分户验收。

住宅工程未经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对于在分户验收中弄虚作假、降低质量标准,将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责令改正,依法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二)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推行样板引路制度。为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加强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有效预防和消除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推行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现场均要制作质量样板,主要包括:实物样板、工程实体样板和工程质量展板。质量样板制作的有关要求如下:

1.实物样板。门窗安装、墙体节能、防水、模板钢筋等主要分项工程应制作实物样板,实物样板是承发包方约定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技术交底的直接依据。

2.工程实体样板。砌体、抹灰等分项工程应制作工程实体样板,实体样板是检验进场施工班组质量水平的直观依据,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展开施工。

3.做好技术交底,加强岗前培训。检验批、分项工程施工前,工程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加强对班组工人技术培训。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落实样板引路制度,对质量样板不达标的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或重新制作,并不得进行相关分部分项的施工。

(三)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确保房屋市政工程质量。

1.认真执行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和复检制度,20xx年10月1日起,砂、石、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使用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应登录“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动态远程监管平台”中的“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厂信息登记子系统”进行进厂信息登记,同时,预拌混凝土企业在“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动态远程监管平台”的登记信息,自动链接至“建设工程主要材料报审及溯源公示平台”,向社会实时公布工程项目使用的每批次预拌混凝土用砂原材料情况。

2.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抽查抽测力度。各级监管部门在实施季度监管评价随机抽查时,对本季度新增的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都要进行抽测,除龄期达不到要求、混凝土构件已隐蔽等不具备回弹条件的情形外,其余主要受力构件要做到应测尽测。对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钢材、水泥、钢筋接头等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建筑材料,以及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掺合料、水泥、砂、外加剂及预拌混凝土质量等也要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样送检。

3.进一步落实见证取样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见证取样后现场进行封样标识,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见证取样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原材料“应检尽检”,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四)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落实外墙防渗漏技术措施。各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福建省住宅工程设计若干技术规定》外墙防渗漏技术措施规定,若存在未执行《技术规定》相关条款的情况,将对设计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及审查师记不良行为并予以通报,对施工单位及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及总监理工程师予以动态监管记分。

(五)落实工程竣工预验收制度,强化竣工验收管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300-20xx)、《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xx),为保障竣工验收顺利进行,完善验收机制,进一步促进工程参建各方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实行建设工程预验收制度。

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合同内容,对单位工程质量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单位组织竣工预验收工作。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制定竣工预验收方案,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竣工预验收人员组成名单、各专业小组分工和职责;有关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项目、内容、检查方法和数量;实体质量检查部位、项目等。按照预验收方案分工和要求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对工程实体的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对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监理单位下发监理通知单,明确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并形成竣工预验收会议纪要。未组织竣工预验收或预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监理单位不得出具《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对在竣工预验收工作中弄虚作假、降低标准或将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依法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将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

(六)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培育若干个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开展部品部件认证,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产、检验检测、装配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

(七)继续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推行优质优价。对于本市区工程项目推行优质优价,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创优意识,推动工程质量水平提升。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月10日—2月28日)。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针对工程质量提升活动的工作目标,在广泛深入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要动员到每个建设单位、每个施工、监理企业,统一认识,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各项工作。

(二)贯彻落实阶段(20xx年3月1日—20xx年11月30日)。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提升工程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相关规定和规范标准,针对本次自身薄弱环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找出薄弱环节,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工程质量提升活动的推动力度,认真全面分析辖区内在建工程的特点,扎实组织开展提升的各项活动,把工程质量提升活动各项工作做细、做好,促使辖区内工程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三)总结分析阶段(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31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检查评估各地提升活动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完善监管制度,巩固整治成果,确保取得实效,从而推进我市工程总体质量稳步提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本次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市住建局成立由市住建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各县(市、区)住建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质安站负责同志、各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安站,主要负责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工程质量提升活动开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建设单位要明确项目的工程质量责任人,依法加强对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对施工现场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和监理企业的总监等重要岗位人员,监督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到岗履职,规范其质量行为,督促落实其质量责任制。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是工程质量提升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施工单位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要结合工程实际制订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认真落实总承包企业、项目部、班组三级组织实施。认真落实总承包企业、项目部、班组三级质量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等质量管理措施。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砌体工程等重要的分项工程在隐蔽验收前要留下数码影像资料。工程竣工备案前,应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和使用说明书,严格履行保修义务,并对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实施监理,切实履行监理职责。要选派专业对口,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制定“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方案,重点加强对主体结构、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加强对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项目监理部应每月定期向建设单位书面报送工程的质量情况月报。当监理人员发现施工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可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工程暂停令,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并向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勘察单位要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确保勘察文件真实可靠。设计单位要加强对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服务,规范设计变更管理,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重大变更应配合建设单位报图审机构重新进行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要认真落实审查责任,重点审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防火、抗震、节能等设计质量。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检测业务,确保各项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其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材料检测中发现水泥、钢筋(含连接件)、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质量不合格,以及在实体质量检测中发现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砌体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等不合格情况,应在24小时内报告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

(三)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与服务。根据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失信惩戒和行政处罚力度,重点查处严重或屡次违反强制性条文、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不力、存在质量问题拖延不改等行为。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职能部门和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精心组织开展工程质量提升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条幅、警示标语、挂图、宣传牌等宣传手段进行宣传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提升工程质量的要求”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提升全体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真正做到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都关注、重视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五)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于20xx年4月30日前,将工程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和活动动员情况报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每月25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以书面和电子版形式报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xxx邮箱:xxx)。

小学课堂质量提升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2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xx﹞1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特制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指在本市中小学履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对本市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校体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育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特点,遵循体育学习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保持运动技能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做好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典范。

(一)各区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坚持体育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体育教师入口关;制定体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体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结合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式;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小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科学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福利待遇,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体育校本研修,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四)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开展自主研修,积极参加教师培训,逐步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水平。

工程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19号)、《贵安新区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三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安全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并重,着力构建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通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通过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提升行动如期完成,达到质量提升效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成立质量督查小组。

2、阶段性工作开展。

(1)自查自纠工作(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31日)。

(2)质量提升工作(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3)工作总结(20xx年1月10日)。

3、自查自纠工作。

从5月20日起,对生物科技产业园工程项目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的自查自纠,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全面开展排查工作,排查范围为在建工程;排查重点:石方路基填筑、分层厚度、压实度、桥梁桩基钢筋笼质量、混凝土试块强度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原因分析。确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采取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并对查出的问题制定处理措施,及时处理,积极和业主及用户沟通,取得谅解,减少投诉事件。

4、落实主体责任。

(1)质量提升从一线作业人员开始,加强质量提升的宣传工作,强化质量意识。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

1)管理人员责任:视质量问题大小,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工程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处罚有罚款、扣考核分、取消年终绩效、对于不作为或严重失职引起的重大质量事故的,将进行开除处理。

2)班组责任:对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整改、返修、加固、返工重做等;并承担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根据与公司签到的合同、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3)履行职责、严控工序质量、工作质量;每个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技能及管理经验,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每个管理人员认真责履行好各自职责;严格按图施工,施工之前做好质量、技术交底,从工序开始,严把质量关。

4)加强质量检查及质量跟踪: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实施带队检查;检查的形式分为专项检查和抽查;对存在质量隐患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及质量标准的,及时进行整改、返工;质量员、主管工长全程跟踪,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班组管理,对施工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

5、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学习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完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执行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6、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2)根据工程建设10项新技术,积极应用开展qc成果活动,采用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工程建设专有技术和工法,以技术进步支撑工程建设技术发展。

7、工作要求。

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各个管理人员及班组必须高度重视,在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项目经理的带领管理、公司领导的监督、指导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针对本工程部的现状,力求实效,本着实事求是;并通过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提升行动如期完成,达到质量提升效果。

1、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项目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工作内容。

(一)目标管理标准化。

根据项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二)机构建设标准化。

(1)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职责。

1)组长负责项目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组织研究制定“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3)组员具体负责编制工程“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负责督促各部门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负责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的检查,协助组长、副组长开展“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活动工作。

(三)安全投入标准化。

项目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四)管理制度标准化。

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项目汇总。项目部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项目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项目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2)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3)操作规程。

根据本项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4)文件和档案管理。

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五)教育培训标准化。

1)教育培训管理。

项目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台账。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三级”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项目部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安全文化建设。

项目部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项目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项目部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六)生产设备设施标准化。

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项目部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项目部设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特种设备必须向相关单位报检,经相关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项目部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七)作业安全标准化。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控制爆破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项目部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2)作业行为管理。

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3)警示标志。

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标准化。

1)隐患排查。

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组织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排查范围与方法。

根据项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3)隐患治理。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化。

1)辨识与评估。

依据有关标准对本项目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2)登记建档与备案。

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3)监控与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动态管理。

(十)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

1)职业健康管理。

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项目部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十一)应急管理标准化。

1)应急机构和队伍。

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项目部建立与本项目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2)应急预案。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作业特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并向相关上级单位报批。

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按审批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应急演练。

根据施工特点和季节特点,不定时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事故救援。

项目部发生严重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十二)事故处理标准化。

1)事故报告。

项目部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2)事故调查和处理。

项目部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生产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强化落实“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活动工作,形成完善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认真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认真谋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层层负责,认真实施,积极推进,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入安全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

(三)精心组织,完善措施。

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相结合,与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将安全生产行为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要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四)巩固提高,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项目要建立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五)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项目部“安全标准化提升行动”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对各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建设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和实施方案执行,确保达标的企业安全标准真实有效。

(六)加强交流,注重宣传。

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提升行动”活动,加强活动的经验交流,相互借鉴经验。通过会议、岗前教育等形式进行活动的宣传,对违章行为进行教育、处罚的同时加强规程的学习。在治理隐患的同时加强事故的警示教育,对遵守规章制度的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奖项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宣传,确保施工在安全、文明、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