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研究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1-23 09:43:27 作者:灵魂曲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实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写成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和启示。针对不同类型和领域的写作,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论文

美术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美的传播者,即美术教师。所以,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俄罗斯师范类高校的美术课堂从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可以经常去博物馆欣赏作品并听取讲解,还有机会接触到当代的艺术家和大师,这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专业美术院校到高等师范院校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基础课程以素描和色彩为主,专业课程一般以国画、油画和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但在课程设置上,手工制作课程设置较少,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虽然普遍开设,但开设时间过短,学生浅尝辄止,对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缺乏了解和整体把握。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原作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因此,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

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美术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时效性,才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笔者通过与俄罗斯多所美术院校和高校美术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当代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用俄罗斯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比较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专业技能与艺术性并重。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讲究技术性,更要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逐步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在严谨的学风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设计思路,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创造力,体现艺术个性。但也不能忽视技法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到强调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技能。

(二)开发和利用教学设施。

工作室、画室、车间等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闲置便是极大的浪费。俄罗斯多数美术学院的工作室、画室和车间的外表虽然不是十分豪华和现代,但设备齐全,非常实用。在科学调配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一进入工作室就能立刻投入工作。有些工作室里的设备和材料对学生都是免费的。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学应当努力开发和极大限度利用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三)将美术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

当今社会,美术和美术教育不再只为特权阶层服务,也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利益,美术应当真正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没有脱离生活,艺术存在着自然与朴实,也存在着失落,美术教育会让人们学会敢于承受和忍耐失落,并继续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摆脱现实的浮躁,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艺术素质是美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会逐步提高。在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美术教育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民族整体的艺术修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整体提高。尽管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的历史动荡,中俄两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仍在演变转化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不成熟走向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与俄罗斯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借鉴和研究俄罗斯美术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求和完善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中俄两国文明和传统的兼容并蓄、共同繁荣下,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为俄罗斯美术教育的进步作出贡献。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蕴含着中国特色的艺术之美,是广大群众的集体性创造,也是千年文化的沉淀。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与传承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应担任消磨民间工艺美术生命的角色,找到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才能真的保护并使之继续发展。

一、“工”与“艺”

“工艺美术”既是讲“艺”,但还需重“工”,这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构成之一。何为“工”?《考工记》中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说文》:“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调谓之工。”由此可见,我们平时所讲的“工艺”,其实是与某个时代相应技艺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紧密联系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所表示的科学含量和对美的感知又不断激励着技术水平的再提高,由久以来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就没有和科技分开过。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来可以更好更自由的促进工艺美术的生长,同时民间工艺美术也很大程度的受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例如大家经常讨论到的科技介入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蓝印花布不易保存的落色问题,现今可以被科学技术所弥补,但同时失去了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使拥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蓝印花布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我们能够发现,现代科技也在很大程度上消磨着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并且现代科技能解决的问题人们开始不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自己做。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是作为其它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和最终依据,它存活于其文化生命和自然生命中,文化生命、自然生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存在于人、物、自然三者之间的。民间工艺美术的每件作品或者说每位创作者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对生活的理解也不近相同,赋予了工艺美术独特并难以代替的价值。而现代科技下讲究高效、精准,改变了人、物、自然之间原本的关系模式,这就使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与现代科技之间产生了冲突。在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工”。虽然个别案例说明这种影响使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不再原汁原味,但却更靠近现代设计,让作品更加精致,从这一角度看,民间工艺美术只是在沿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前进而已。而手工也没有完全被代替,我们可以保留,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迈森瓷的发展。

中国乾隆年间末期,封建专制的腐朽开始大暴露,从此中国的制瓷业已不能保持其繁荣,走向下坡。神秘的传教士---来自法国的昂特雷科尔斯与康熙年被派往中国南昌传教,二度来到景德镇,曾在景德镇居住七年之久。所在期间详尽的记录下了景德镇的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各方面情报,尤其是对陶瓷生产和市民生活作了更为详细的记录,西方国家逐渐开始注意到了中国的瓷器并尝试在自己国家制作。德国的迈森瓷器厂与17在德国南部奥厄发现高岭土,并成功烧成瓷器,生产出大量描金的中国图案装饰的瓷器。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的陶瓷生产设备的革命性变化,如在16世纪,使用了土练泥机;17,机器轱辘成型机出现;1740年,注浆成型出现;1752年,隧道窑开始使用等等。德国是欧洲第一座瓷厂的诞生地,而迈森是德国西南部一个人口仅几万人的'小城,也被誉为西方的“瓷都”。在世界瓷器史上,迈森瓷的出现虽不算早的,但作为欧洲的瓷器中心,三百年来它以精美的做工和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代表着西方瓷器制作的高度,影响着西方的餐桌文化甚至审美情趣。精美的瓷器需要繁杂的步骤,在现代科技出现之前我们的想要一个高质量瓷器产出可能需要制作成百甚至上千个试验品,至此,近代陶瓷科学产生了,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们的成功证明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民间工艺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三、中国瓷器业再次起航。

当时中国的一批有志之士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陶瓷科学技术,加上政府对陶瓷传统产业的重视与扶持,中国陶瓷业终于又重新兴盛了起来。这样的例子不止陶瓷艺术一个,一时的矛盾是因为近代社会跨时代发展太快,科技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手工时代兴盛起来的工艺美术有些水土不服是正常的。在众多工艺美术门类中,陶瓷在我国占有很高的地位,国际知晓度也是最高的。它与科学技术结合在西方做出了如此大的突破,或许正因为不是本国发展起来的艺术才有着这样创造性的进展,陶瓷传播出去后竟又以新的面貌回到中国。陶瓷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例子证明了科技与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并非水火不容,不存在所谓的消亡或毁灭。传统工艺美术不光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找到新的道路,让它一直走下去。

四、结语。

取其精华去其糟泊,而非全盘继承,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其中的文化和精神,不应流于形式,尝试各种方法解决冲突的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抛开冲突来说,工艺美术在现代仍然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品位的提升,对工艺美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让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脱离现代工艺美术,有冲突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和价值,并想要继承和发展。有机的结合既展现了地域性特色又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丰满了作品、继承了传统,所以我认为观念的转变这才是解决这一冲突最根本的办法,也是传承的途径。试想,如果与现代科技相抗衡,那创作出的工艺美术作品又是否是适合当下社会的,是否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只有更好的理解和抓住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才能开展与现代科技的合作共赢,使之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的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定误区,单一美术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

一、研究的意义。

1.幼儿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美术教学往往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而忽视了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整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过与强调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其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美术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幼儿发展的需要。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美术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变成可视的作品表达出来。“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理念,将探索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孩子在画画、做做、玩玩中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师特长发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根本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dd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这一研究内容,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和我们的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师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亲自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进行较深入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反省与探究教学实践的能力,缩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我们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创建办园特色,能使幼儿发展有目标、幼儿园发展有方向、教育教学有主题、教师成长有平台。为此,我园将在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有系统地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力求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进一步形成我园的文化特色。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下,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3.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在多元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建设较为明显的幼儿园美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园本美术教学课程。

三、研究目标。

1.幼儿方面。在富有园本特色的多元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2.教师方面。通过对多元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总结出一套提升幼儿审美观点、形成幼儿审美态度、增进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习惯的策略、方法、途径。3.幼儿园方面。通过研究,优化资源,初步形成幼儿园美术特色和课程文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的内容大致为:多元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园本特色教学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将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的策略主要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员学习方案,领会研究方案的基本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3.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实验的过程受到多种变因影响,控制过程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增强研究信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研究的反馈调整研究方案。

4.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及时整理归档,为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便于研究后期总结、提炼,撰写课题报告。

作者:陆琴芳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暮驮贩衷。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1.1昔日辉煌发展的表现聊城地区地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

它的工艺美术品发展是紧紧地伴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出现而产生的,并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

经考古发掘,全区先后出土了大量工艺品,有“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前)时期的骨器、牙器等装饰品;2700多年前奴隶们制作的精美铜器;两汉时期的陶质明器以及唐三彩珍品;还有全国罕见的金墓壁画,这些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作为聊城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稳定特色的,是在明朝中叶之后。

明朝初期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充实了鲁西地区的人口,也带来了三晋等地的文化艺术。

后来,明政府征集15万民夫疏浚会通河(此河流经聊城、临清、阳谷三县),对地处运河流域的聊城地区手工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手工艺品也因此发展起来。

著名的产品有聊城毛笔等。

清代,聊城手工艺品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牛筋腰带、木版年画、木版刻书、哈达、裘皮、草帽辫等已在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雕刻、彩绘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进入民国,交通阻塞,战争频繁,工艺美术生产大部分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有些产品濒于灭绝,如木版年画、千张袄、哈达等。

建国后,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出现过四次低潮,全区工艺美术行业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呈马鞍形,但总的看发展幅度是较大的。

1.2当前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现在呈现出整体性衰落的趋势,由于其自身形态限制及生存环境日趋狭窄,因而其生存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聊城的民间年画、民间泥塑等不少民间工艺美术种类有消失的危险。

尤其是近十几年,聊城农村在城市生活方式及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使得在过去劳动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工艺美术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门类逐渐减少,适用范围也逐步缩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小,多为手工作坊,设备更新慢,市场竞争力较弱。

例如,东昌府木版年画基本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而此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部分聊城民间工艺美术的'另一番景象,这种景象由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蜕变形态构成,如东昌府葫芦雕刻技艺的再次兴起。

它们或许仍然留有原生态的某些风味,却进行了适应性的变化,顺应了现代化主题下的社会需要。

当前这种蜕变形态,在强烈的现代化氛围中,已逐步发展壮大并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并可能顺应潮流成为当代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文化生态视阈下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竞争力建设体系。

本研究根据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当前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经验,设计了基于文化生态的聊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竞争力建设“一二三营运体系”。

2.1一个生态面: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应以文化生态为前提,注重整体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首先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而存在,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当前,对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虽然不少,但一般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资源,注重对这一文化资源自身的研究,缺乏整体上对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研究,最终割裂了它与自然、文化、社会的联系,缩小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时空张力。

因此,将文化生态引入到民间工艺美术领域,有利于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时,统筹考虑当地环境与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做好保本养源工作,防止因短视行为对文化及生态的破坏,从而为科学构建传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奠定基础。

2.2二条生产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生产应综合采用传统作坊式与现代工厂式两种生产方式。

据调查所知,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体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传统的以家庭作坊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家族模式,它是手工生产,单一粗放,技艺具有保密性;一种是将民间艺人们组织起来,以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进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这种方式具有资本运作、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其产业的内涵及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延伸。

两者比较,前者无须建厂,无须专业设备,生产出来的工艺品个性突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缺乏计量标准,质量参差不齐。

后者的优势是经营模式效率高,产出快,产量大,易为市场接受,其问题是需要投资建厂,产品雷同,缺乏个性,收藏价值低。

当然,正因为这两种生产模式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所以,也就有了各自的生存空间。

作为政府部门没有必要一定要推广某种生产模式而限制另一种生产模式,要在充分发挥上述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特色产业化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2.3三种营运点:在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运营时应把握政府、市场、人才三个关键首先,要塑造政策环境。

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视,制定有利于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扩大民间工艺的知名度,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例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倾斜政策,适当减免税收,把减免的税收费用投入到建设工艺美术产业上,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不断开拓市场。

在聊城古城南北区各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品批发市场,南区定位为工艺美术精品批发市场,北区设置为普通艺术品批发市场,集中展示聊城各地工艺美术产品。

最后,要加强人才开发。

人才是增强工艺美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向上发展的关键因素。

故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利用聊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工艺美术人才优势,搭建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工艺传承之间的平台,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发展作为代表聊城形象、体现聊城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充分发挥聊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完善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条,增强其产业竞争力,以适应聊城市东融西借的战略发展需求。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展现美术课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文阐述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应用。

美术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缓解其学习压力。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效率,为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

一、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应用可以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感受美,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通过思维能力的不断扩展,丰富想象力,并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对美的感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品德。

将德育同美术教学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品德。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个性,为后期的成长提供帮助。

1.教学角色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为此,美术教师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在授课之前,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接受学生的建议,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的并不是指导者,而是引路的朋友。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增加学生的信任,以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朋友的立场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一门课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内容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被动教学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以往的美术教学比较注重鉴赏,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加上高中学习较为关键,部分学校逐渐取消了美术课程,使得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断降低,最终拖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程。基于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多元化教学的应用效率,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美术内容同非艺术知识连接,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同生活紧密连接,从而降低学生美术学习的困难程度,使原本较为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逐渐爱上美术。

3.教学流程的多元化。

以往的美术教学更关注学生最后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养成了以学习成绩评价一切的思想,导致其主观能动性较低。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将原有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变为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且在教学期间,也加强了对学生感受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欣赏《父亲》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会在讲解过程中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利用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绘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在多元化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外,还可以利用合作为主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欣赏美的习惯,让其深入地了解艺术,激发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境的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和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美术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环境。教师如果一味将教学环境放置在课堂,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其能力的发展。以往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死板,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现今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摆脱书本中刻板内容的限制,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民间艺术,让经典文化传承下去。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拓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马玲.浅析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科学大众(科学教育),(5)。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素描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潜力的挖掘。素描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素描教学讲究体验,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有所创新也要回归学术理论,切忌舍本求末,要理解素描的内在规律,注重在具体教学中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当前素描教学其课程构架模式不够完善合理,忽视了素描学习的内在规律,人文特性淡化,对于当地一些艺术现象的理解较为浅显,以至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们难以理解未来对美术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因此,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宽泛的素描基础教学思想,回归本源并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素描教学构架模式,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美术专业人才。

一、素描教学注重体验,建立起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模式。

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是按照素描表现对象的复杂性进行构架,由易到难,基本顺序是石膏几何体――静物写生――石膏人像――真人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这并不科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最近几年,因为教学改革,多数的高等院校对素描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都作出了相应调整:注重素描训练的本义,不再强调具体表现,注重学生个人的具体学习过程,不再强调素描表现结果,改变了几乎千篇一律的教学思维模式,不再追求结果而过分创新。素描教学课题的分析研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重角度去加强体验累积经验,拓宽实践的领域。有的院校开始实行素描实验性教学,设置了基础素描与高级素描两种,基础素描强调表现对象的再现,高级素描强调素描因素个体与组合,这种分阶段进行的教学方式也又不少益处,但是中间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和详细的教学推进计划,来使得阶段性的教学思想在解决素描的基本问题并促进个体形成艺术思维的主导观念达成有效统一,否则也没有必要去区分阶段来进行。

素描在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运用素描表现因素来记录和表达眼中所看到的实际状态,以促使学生能够把握好抽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强调观察,追求眼睛所看到的,摒弃在固有思维中的物体形象,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材料以及素描表现元素与方式,来表现出学生所认为的能够打动自己的物象状态,遵循学生内心来展开教学,回归学理。素描教学要具有整体性,教师要对素描的基本问题分化研究,各个单元之间的关联性要梳理清楚,教学上也要讲究迂回式提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异课同构。要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目标以及具体计划,在遵循教学大纲与整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风格特征。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验生活的理念和方式。

对于生活的体验与理解,不同的理念和体验方式,将会获得不一样的表现结果。因此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察体验理念,是素描练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很多的院校都对素描课程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有的院校的素描课程先进行体积、空间、光感、明暗等针对真实自然的基础性教学,然后再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具像素描、意象素描以及表现性素描等。如此就将素描教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并以课题的形式独立出来,提高了学生视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的表现力。艺术表现讲究的是观察体验后的有感而发,而每次艺术创作都会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训练学生找寻自己的这种感受,即便绘画的线条依然很笨拙,但是必须要在练习中去尝试艺术化的东西,这都得益于平时正确的体验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密切练习生活,注重在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用素描来表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不需要限定形式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与个性发展,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三、理解素描的基本问题与内在发展规律,强化外延。

素描艺术的本质可以说是艺术家视觉思维在表现主体的整体构建,这种表现主体的构建,依赖于长期的视觉体验。素描教学除了要加强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还要重视分化与整合,迂回提升,不断加深理解素描艺术整体性,也就是素描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表现规律。

关于素描基本问题的理解,要强调素描的作用,强化其外延关联。赏析优秀的素描艺术作品,把握相关素描问题,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具有在平面上方建立三维造型空间的能力,通过布局素面各种元素,获得具象或者抽象、黑或者白之间平衡的艺术效果的能力。关注素描的基本问题,要强化过程种的体验,避免过于限定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利于学生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有效教学。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素描的学习过程。

不管学习任何一种学科或者专业,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中心,针对教学状况通过观察、记录、以及测试评价学生的整体认知,深入研究分析,以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与推进方案等。针对每个阶段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并得出评价结果,为学生下个阶段的学习提供教学的参考依据。素描的练习,常常会运用相同的主题,相同的问题进行练习,每一次练习结果,都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循序渐进过程中不断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循环的节点,才能够把握循序渐进的提升规律。例如,具象素描的教授,学生在进行单体表现物象训练之后,要就单体对象与其他各项因素之间关系作更深入的学习与练习,而在什么时机才合适呢?当学生立体与空间表现的原理有一定的`理解,并已经拥有了对简单的个体客观对象的再现能力,此时就应该针对单体因素与其他各项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学习,由鉴赏到具体训练,加强理解素描艺术中抽象、具象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渐由自然描摹转向视觉元素的合力表现。围绕素描的基本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提升方式,在迂回练习中不断提升,这样不仅利于提升学生的素描再现能力,也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理解素描创作的内涵意义。

美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并兼顾培养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美术教育专业具备较强的师范特性,因此,在进行美术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突出这一点,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师范性与专业性很常有一段时间都认为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如果在具体的素描课程教学中,就将教师意识融合在学习任务中,这一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在具体的素描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自我进行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并收集资料,编写教学案例,甚至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活动,包括课件的制作,阶段性的考试拟定,以及评价教学等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教师概念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以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将知识进行再传授。

另外,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引入国内外知名美术教育家的素描教育教学思想,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继承前人的经验,并利于提升自身专业学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多种交流渠道获取信息,发挥群体优势,提升学生素描学习效率。而这也要求素描专业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做学生专业方向知识构建的良好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江建胜.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的本源回归[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9).

[2]杨燕媚.大学美术教育素描专业的教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6(06).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提升成效需要多方努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创新的火花,并注重培养特长生。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其要求,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美术教学要建立在浓厚情境基础之上。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受制于应试压力,对非中考学科重视不足,投入不深,兴趣不高。美术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营造美术教学的浓厚情境,才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名家名作的介绍入手,将学生带进艺术的海洋,让他们领悟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带着浓厚的情感投入学习过程。众所周知,凡高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家,其创作的《向日葵》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境界。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投影了《向日葵》这一作品,在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这一名作的过程中,笔者介绍了凡高的生平以及有关向日葵的故事。笔者引导学生对《向日葵》进行分析鉴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凡高使用绚丽的黄色色系:因为他认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太阳象征着爱情,这幅画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了趣味知识,学习兴趣自然更为浓厚。

二、美术教学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其需要大量的艺术品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往受教学条件限制,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料,而有了现代教学手段的帮助,网络中海量的图像信息可以被迅捷地下载下来并运用到课堂演示中,极大地提高了艺术鉴赏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图》是一幅重量级的作品,笔者通过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了这幅图,图中所画的是北宋苏轼在赤壁泛舟游览的情景。虽然绘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但是其表现的形象很有艺术韵味。峭壁悬崖的险峻,水流的汹涌湍急,树木的吹拂摇动以及开阔平川的江天,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强烈震撼,使人不禁感慨武元直笔力之深厚、艺术精华之浓缩,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幅作品的全方位鉴赏效果。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够为美术课堂添加丰富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这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非常重要。

三、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觉到美术学科和自己息息相关,就在生活之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如,在《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色彩之变化、组合之神奇,并分别从自身的审美观点、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校园在色彩组合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应当怎样进行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教材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活跃了教学氛围,使美术教学真正融入学生内心。再如,《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一课与美术设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一些造型独特、设计巧妙、非常实用的小物品体现了实用美术设计的一些理念,笔者要求学生寻找家庭中这些精巧设计的小物件,和大家说一说巧妙之处在哪里。如,三角造型的小书橱、储藏柜较好地将一些空间的死角运用起来;还有一些刀架、笔架等都紧贴生活所需,设计巧妙,这就是实用美术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美术教学要着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美术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鉴赏之外,还要学会创造,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这些内容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首先确定主题,把总的方向定下来,接下来进行思维拓展,考虑哪些关联因素要体现在标志、海报之中,将这些要素充分融合进去,从而实现内容的丰富性。接下来对其造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从实用、美观以及所表现的主题寓意等角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最终集聚大家的智慧设计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笔者还在教学中开展设计竞赛,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集中智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构思和创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在班级进行评选。以赛促学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得以绽放。

五、美术教学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提高,要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既要抓好课堂,也要抓好课外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美术技能,如国画、篆刻等,通过此类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对于一些美术潜质较好、将来立志于从事艺术专业工作的学生,教师还要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进一步争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拓展空间。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美术教学也在向着素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分析研究,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6).

[2]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作者:蒋广云单位:江苏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然而,教师用语言描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往往显得简单抽象,学生也易感到困惑不解,还得借助大量教具。

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或者影音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就会形象化,教学过程会变得富有趣味,深奥的原理、复杂的设计制作工艺会变得浅显、直观、易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问题。

而且,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操作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功能,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往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课教学,通常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演示技能的操作过程,之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

对教师演示的领会往往也不相同;第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用于演示的时间过多,指导学生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如利用动画或影视演示实践工艺流程,学生可以边看演示边做,反复比较,逐渐领会设计制作的要领。

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应用呈现开放型格局,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设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途径。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与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艺美术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从感性的角度触类旁通,自主收集和分析材料,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对现代工艺美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往教师就需要一对一指导,或者反复讲解、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劳动强度。

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库,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无限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可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为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提供了保障。

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讨论、辅导答疑、研讨教学和进行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优化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

五、结语。

总之,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符合教材知识讲授的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可以切实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教研活动中坚持遵循“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以教师和幼儿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具有园本特色的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分层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分”的序曲。

抓住每个老师的特点,给她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开展了中青年教师“魅力show”系列活动,内容围绕教师的特色与专长,为所有教师树立自信,奏响了“风采”序曲。户外活动与课间活动的组织经常会被教师忽视,要让教师始终保持和扮演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并投入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教师毛遂自荐,自主性开放活动展示自我,起到了研训一体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提升、行为的升华。

2.“合”的奏鸣曲。

在奏响“风采”序曲的同时,我们将以此作为培训的内容,如教学反思能力。在我们的队伍中,教师在反思能力上各有千秋,年轻的老师由于经验不足,在反思上没有很好地去思考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年长的教师虽然有意识去反思,但是由于观念上较落后,反思的`点达不到。为此,我们将请我们园内的骨干教师进行展示,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剖析反思的要点,从活动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幼儿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教师自制玩教具比赛、课间活动评比等活动,充盈和贯穿整首奏鸣曲,逐步谱写“和谐”乐章。

二、专题聚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我园以课题为切入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围绕“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进行了赏、评、论三步曲。

赏:对骨干教师精彩课例点评进行赏析。

在教研课结束后,课例点评我们经常会你一言我一语评说的,但是要在正规场合进行系统的点评,教师就缺少系统性、规范性。为此,我们开展骨干教师课例点评,以此促进教师系统、规范的点评,让点评不零散、有框架,评起来更系统、有目的性,特别是围绕精彩课堂关键词,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评:对教学活动进行课例评析。

在赏析的基础上,教师对课例评析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了巩固与提高所学,我们围绕“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开展了现场教学观摩与课例评析相结合的活动,从而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论:对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园的课题是《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我们曾经把重点放在科学领域中大家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了各自在科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实效。每位老师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是都发现多媒体在科学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反响。从她们的阐述中,教师对多媒体的真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自主管理,凸显特色小组亮点。

我们依照一贯自主原则,成立了各教研小组并由各教研组长及各坊主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成员进行特色小组活动。

1.年级组活动。

每月大中小班年级组分别组织孩子进行家长助教活动,如“理发师妈妈进课堂”、“牙医妈妈进课堂”等活动,从小萌发了孩子热爱爸爸妈妈的美好情感。另外,我们还组织幼儿走向社区,与社区爷爷奶奶庆祝重阳节,到社区宣传消防知识等等,充分体现了家、园、社会的联动性,实现了园本特色化。

2.环境组活动。

环境小组是我们的绿色之窗,我们透过绿色之窗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活动中,倡导绿色生活。如:我们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感恩城市美容师活动”、“亲子环保时装秀活动”等等。另外,我们还发动师生共同走出幼儿园宣传环保理念,将生活中节水、节电、节能金点子进行宣扬,发挥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作用。

四、家园合力,彰显新幼园本特色。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养成教育实效。

我园以“养成教育生活化”为办园特色,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突显其实效性。如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大中小班分别开展了“叠被子”、“穿衣服”、“喂小动物”比赛活动,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从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启示、得到了发展。

2.拓展社会资源,完善养成教育生活化网络。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调整、再学习、再调整的过程中将教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园所特色工作等规范化,从而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并使我们一步一步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天空会更蓝、更宽广!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主要分为:竹编、棕编、藤编、绳编。由于编结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超过16岁,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对材料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类学生熟悉的编结种类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竹编工艺遍布全国各地,以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人们将竹子经过多道繁琐程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棕编是以棕榈树的树叶为原材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物古来有之,古时人们穿上棕编的蓑衣避雨并驱走猛兽。如今棕编升华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我们在街上看见的'编织的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都是棕编的工艺品。柳编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手工艺品。柳编原材料的来源特别广泛,因品种不同被分为盛物类编织工艺、编织组装工艺、经纬编工艺。绳编是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一种编织物。绳编采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进行编结,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

(三)由远古走向近代。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编结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现代许多纤维艺术是由传统手工编织发展而来,它已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纤维艺术以及一些“软”雕塑。编结在当今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都深受欢迎。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成功举办,这确立了现代手工编织艺术的国际地位。日本公共艺术大师堀内纪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纤维艺术的新浪潮代表之一,她钟情于大型互动编织艺术。由此看来,我们也必须保护并继承这一民族财富。

(一)理论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在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之前,我们应先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基础进行探索。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感情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本学习领域研究的对象。不同材质的编结工艺品图例、同一材质不同造型的编结工艺品的了解都能成为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也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型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材质和方法,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便是打开学生编结的设计巧思。编结本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好独特的引导作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关于编结艺术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如:编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当代生活中的运用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本学习领域中,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的调查资料,大力度的带着学生欣赏各种编结工艺品,多角度地进行讲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在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将前三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编结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得学会联系其他学科门类、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注重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联系到生活中。

(二)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教学教具选择的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编结材质的多样性,所以在编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结教学材质也会存在着区别。城乡取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竹丝、柳条、棕榈叶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结教学。所以,可以选择后天生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会在市场上购买彩绳、塑料皮管、纸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工艺品。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城市编结教学。同时,选择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我省北方的编结教学中,柳条是比较易得且实惠的原材料。在南方地区的编结教学中,竹丝便可成为教学可考虑的对象。编结材料的安全性: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及实验,找到对身体无害的材料。教师在取到竹丝一类的材料之后,应磨去材料上粗糙的部分,或者选择柔软性比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隐患。

2.课程兴趣激发方式的多样性要想编结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学习编结制作的方法,拍摄民间艺人制作编结时的照片并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编结工艺品。导入环节:在编结教学过程开始,可以用翻花绳的游戏对课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彩绳材料的兴趣。并通过展示有图案的毛衣,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编结图案。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在民间收集的一些造型各异的编结工艺品。在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时候,提出“编结装饰班级”的活动主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让学生不失方向。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等方法,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课堂互动:编结教学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将本环节视为编结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可制作课堂上教授制作的编结,也可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编织技巧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肯定学生的做法之后提出出现困难的原因与不足。课后拓展:优秀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不够的,它还得延伸到课后、课外。编结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们首先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比。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举办一场“编结文化艺术节”,邀请民间艺人、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将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编结文化知识加以传播。这样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方面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总之,笔者希望借此教学方法使编结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让这门课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使他们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文化具有方向性,体现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形成了课程文化的目标、内容及实施三个层次.

作者:黄静潇李映强石大立作者单位:刊名:广东教育(职教版)英文刊名:guangdongeducation年,卷(期):“”(1)分类号:g71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课程文化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精选

摘要: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4):142.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共同建构者,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这种变化和挑战相适应,我园已经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重点移置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等方面。在实施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以案例学习为基础,注重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园本教研共同体。

案例――从“标准化”到“情景化”

在以案例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之上,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去剖析,去解读,去反思,去研究,去对话,去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去建构幼儿园的文化。从强调“价值中立”到强调“意义生成”,从强调“标准化”到强调“情景化”的过程。

案例――教师对话的平台。

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进行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活动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我们强调的是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发出的声音,强调的是研究人员和教师对每个案例的解释的责任,强调的是对案例分析和评价时所出现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

案例――通过观察和纪录反思。

教育案例是有其鲜明的情境性的,在教师们所熟悉的教育情境中,分析儿童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案例,能使教师较好的把握教育意义,因为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他们所熟悉的教育事件的。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和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儿童本身,而是在于增加对儿童的理解程度,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对话,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纪录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平台。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纪录,能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能使教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省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案例――教研共同体的纽带。

以记录材料为载体所呈现的案例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理性反思,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因此,以案例学习为基础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关注园本教研共同体的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是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保证,园本教研共同体内各组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的建立,是园本教研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并非在寻找一种所谓的正确教学策略或方法,而是在进行一个根植于具体时间和当地情境的共同建构的过程,即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旨在通过反思教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逐渐地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即在任何情景中都能自觉地、自动化地做到使自己的教学有意义。在运用案例进行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或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有效地将教师们的话题引导到有意义的方面。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拥有话语霸权,他们不能也不可能主宰整个话语系统,因为面对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的教育情景,他们的任何评价和建议只有部分参考价值,只是代表着多种声音中的一种声音。对于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虽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但却有效地刺激了每一个教师去积极地思考教育、教学的价值问题,去反思和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园本教研共同体中的各方人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各有所得,也影响着他人的成长。

实践的经验表明,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来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这样的特征。而以记录材料为载体而呈现的案例,正迎合了这种特征。它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促进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实质性合作,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研究论文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任何教学手段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导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始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出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重视新课导入。

能否将新课高效导入,是启发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以“情绪调节”一章为例,如果课堂开始就将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即使加以解释,学生仍然会缺乏学习兴趣,且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导入课程时,可以插入与情绪有关视频、图片,或引入情绪问题等讨论话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

3.掌握提问技巧。

启发式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情景之上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之后,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或学生脑海中已形成相应情景,才能开始设问启发,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阁,没有生长点,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2)以学生现在知识、智力、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原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任何教学都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而教,启发式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问题任务应该是让学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启发小学生了解大学课堂知识一般,无法成功。

(3)问题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战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问题应该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仍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学生已观看情绪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呢?”引导学生得出“是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调节方法——改变不合理观念。而通过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于记忆。如果问题不具探索性,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从书本上或过去经验里找出答案,那么学生无法主生兴趣,也谈不上记住,无法记住,在实践中将不能有效运用。

4.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始终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对比、反问等技巧,引导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本身就没有正确好坏之分的,例如“人格”“气质”等知识点,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明白包容,从而用包容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而难点也在于“启”。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启”,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理论知识,将之迁移至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要熟悉所授课程内涵外延,熟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反馈,不断研究创新,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上好本门课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坚持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首要目标;中英文授课比例适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广泛列举英文案例;督促学生课前、课后自我学习等,以期推动双语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为了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竞争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该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批归国学者自西方引入,因此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有很强的必要性。以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后,可以直接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让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相得益彰,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丰富的教学成果,促进了国内外教育的接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未能加以区别,实行统一教学,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授课时盲目追求英语的使用比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学进度,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中没有根据本课程特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未根据双语教学难度大,课时紧的特点,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以期与同仁共飨。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仍然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方法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外语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处处根据这个目标调整各项教学安排,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状况,盲目强调英文使用比例,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舍本逐末。

由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先从选修课开始。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由任课教师给出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授课内容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为了鼓励学生们参加双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给予学分上的倾斜等。使学生们的双语课学习自觉自愿,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国内外有各种版本,选择面极宽。考虑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且含有经济学模型和微积分计算,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也给学生推荐配套的中文教材,便于学生遇到难懂的地方反复对照学习,加强理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选择了萨缪尔森著的西方经济学,因为该书作为经典教材同时被西方高校广泛使用,全书对基本原理叙述清晰,逻辑性强,案例丰富,内容深度也较适合刚入门的本科生。我们同时推荐国内高鸿业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该书结构清晰,可以与萨缪尔森教材很好地对照学习。

在教学手段上,尽量采用现代化的ppt教学,以节省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图表、短文,还可以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录像,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考虑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们的实际英语水平,ppt以英文为主,课程开始阶段和重点、难点部分制作中文对照ppt,便于学生理解。ppt一般在开学后即发给授课学生,便于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本科阶段经济学知识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前沿理论。根据教学要求,三部分内容在课时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上应有明显差异。

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课程的基石,也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点,包括基本概念、经济学模型、基本研究方法等,应占据全部教学的70%~80%,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们理解透彻,熟练掌握。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图形,因此适宜制作成中英文对照ppt,便于学生们对照理解,授课时英文的比例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少及多逐渐增加,开始时约为30%~50%,如果学生们反馈接受良好,则继续讲授下一部分内容,并逐步增加英文比例。如果大部分学生表示理解困难,则用中文结合中文ppt再讲解一遍。少数实在难以理解的同学,推荐其课后仔细阅读中文教材,并对其单独辅导,力求不因双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前沿理论,是基本理论的扩展,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了解即可,根据具体内容的实际难度,尽量使用英文讲授,难点部分则配合中文ppt,用中文再讲授一遍。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如:机票的不同折扣,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热情参与,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经济学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有限,难以面面俱到,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内容,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仔细阅读、整理,形成思路,再设计结构,组织语言,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20xx,(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20xx,(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

[4]罗君丽:关于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探索,20xx,(10)。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来作为支撑。因此,为了能够适应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适应快速发展变革的现代幼儿园教育现状,就需要加强园本培训,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们的专业素质,促进他们的成长。为此要积极的组织那些青年教师不断的进行深造,让他们能够学习到更为系统、先进的幼教理论。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求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能够在每一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幼教专业杂志,同时还应该利用好园本教研,组织教师们一起学习关于幼教的好的理论和先进经验,并让教师们能够根据时代展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

幼儿园还必须要建立起学习型团队,加强团队学习。幼儿园中的教师团队是由多元的教师个体所组成的团队。为此,我们就应该要努力的营造出一个具有开放性、平等对话的团队,让各种知识能够在教师们的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与发展。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要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这个团队中,教师们可以相互质疑,并以此为手段来充分调动思维,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创造出新的知识理论。还可以以团队为基础定期的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相互观摩对方的教学活动、讨论各种幼儿教育相关的问题、探讨各种教学案例和教学情境,让教师们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与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对幼儿教师个人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促进与帮助。

要加强幼儿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幼儿园要注重让教师能够结合课题进行研究或专题研究。要以教学实践为教研背景,积极的开展各种学习与讨论,让教师能够建构起较为系统的专业体系。例如可以结合园本课程的建构,积极的组织教师们系统地学习先进的课程理论,让教师们能够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有一个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竞技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为了能够通过园本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技比赛活动。

开展教学技能的即兴竞赛。在进行园本培训时不仅仅要督促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例如有标准的口语,能够为幼儿讲动听的故事,还必须要有甜美的歌声,能够吸引幼儿的优美的舞姿,并且还需要掌握较为娴熟的技能技巧,例如折、捏、画、弹都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同时,还必须要帮助教师们树立起自信,让他们能够明白,只要不断努力,就总会有收获。通过自弹自唱、自编自演、自制玩具、讲故事、朗诵、书写、绘画、运动等多种形式的比赛,不仅仅可以培养教师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还能够帮他们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的教学竞赛。教师是否具有能够驾驭教学的能力,将会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应该要积极的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将主题统一、时间统一,内容可以不同,形式也可多样,让教师们能够各尽所能、各显其通的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了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往往会花费很多精力,通过一次次的准备、试教,最后换来一次次地提升、飞跃。通过这样的教学竞赛,可以帮助幼儿园发现教师的教学的不同模式、爱好、特长,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因人而异,用其所长。

三、通过多种评价手段,促进教师成长。

(一)采取分层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等多中情况,将教师分为多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不同能力来提出不同的要求与评价标准。例如可分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这几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年轻的教师,可以要求提前一周写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而对于教研组长就必须要能够提前一天针对难点写出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但是却必须要能够在活动之后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必须要明白,教师的层次并不一定是要固定不变的,可以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对于那些优秀及期末综合考评达前一层次的教师,可以向高一层次递升。

(二)进行自主评价。

我们可以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日常工作。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有侧重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效果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了目标的适宜性、目标的实现、方法的运用、过程的安排、幼儿的兴趣以及学习状况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根据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选取不同的侧重点。而幼儿园则需要随时对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抽查,看他们的评价分析是否客观、细致,以能够促进教师正确地评价自己,理性地认识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努力找准方向。

(三)进行过程评价。

在过程评价中,则主要是看教师们的教育计划和目标是否建立在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之上,他们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方法、环境等是否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育过程中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是否体现出了个体差异等。通过过程评价,可以让教师们在观念、方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实施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评价内容的调整、评价观念与方法的改变,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师们的成长。也能够让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加深对幼教事业的认识,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教育观,从而更加坚定了为孩子而努力工作的信念。

四、结语。

总之,园本培训是促进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或其他学者对通过园本培训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做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将对如何通过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成长作出更趋完善的诠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