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研究论文(优秀21篇)

时间:2023-11-26 09:23:21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的作品更加规范和有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园本教研论文: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初探。

本园的园本教研活动现在告一段落了。现在已经没有刚开始对“语言讲述活动”的那种渺茫和对“语言讲述活动”的不确定的朦胧感觉,最初进行语言讲述活动的不确定感和觉得难以进行的情形不存在了。在通过观看教师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的讲述活动之后,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一、语言讲述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观察和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幼儿喜好什么,愿意参与怎样的活动,怎样的讲述活动才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使他们能够轻松自然地完整地进行,能够激发幼儿开口说,甚至想说、敢说、愿意说、喜欢说的兴趣。

就小班幼儿来讲,幼儿本身的语言讲述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如幼儿的喜好、爱好等,通过这些线索寻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表达愿望的教学活动。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模仿动物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交流意识。教师们就是抓住幼儿的这样一个心理,设计了这样一节语言活动《我最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和教师围坐在一起,一同进行猜测和对话,一下子就拉进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这种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感觉,能够使幼儿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地讲出自己的愿望和喜好,能够真正的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这种猜测和对话的形式能够让小班本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们想说、敢说,愿意说。(教学论文)孩子们通过拥抱、亲吻等形态给这些形态多样、表情逼真、可爱无比的小动物玩具说悄悄话,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幼儿对这些小动物玩具的喜爱,更愿意和他人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玩具的喜爱。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只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二、语言讲述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具有新颖性。

语言讲述活动,看似枯燥无趣,但事实上,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讲述活动的类型有多种,按讲述的内容可分为: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和说明性讲述。按凭借物的特点可分为:看图讲述(描述性的看图讲述、创造性看图讲述、排图讲述、拼图讲述、绘图讲述)、实物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

为了培养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大胆讲述的兴趣,教师们绞尽脑汁,反复想象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每一个可以作为“凭借物”的机会,大胆尝试,希望通过这些“凭借物”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些线索,能够激起幼儿一点点兴趣,激发幼儿对讲述的一点点愿望,通过幼儿的这一点点好奇和兴趣来进行授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语言”要求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与引导,本班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在表达的过程中仍不够生动,描述性语言较生硬、平淡,创编能力较差。根据以上现象,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语言讲述活动――《手帕里的故事》,利用手帕,激起幼儿讲述的兴趣。我想“手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作为一节语言讲述活动的凭借物又很新颖,通过讲述手帕里的小故事,还可以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其它的常用物,如毛巾、扇子、穿的衣服和用的工具等。幼儿通过这些物品上面的图案都可以尝试来进行创编,讲述一个小故事。就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完全可以凭着凭借物进行创编并讲述。通过几节语言讲述的对比,幼儿更愿意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因为每个手帕上的图案不同,幼儿可以讲出不同的故事,几个平日不敢参与任何活动的幼儿,在这次讲述活动的过程中都讲得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认可。孩子就是在表扬和鼓励的过程中慢慢进步的。通过这次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力又可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幼儿动脑创编的能力。

再如大班语言讲述活动《脑筋转转转》,一听这名字,就有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将猜测想象讲述几种不同形态的猫遇到几种不同形态的老鼠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主题内容,通过脑筋转转转的竞赛形式贯穿始终。设计者运用猫和老鼠这一天敌性的动物做讲述的凭借物,用竞赛这一适合大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形式来进行,不但增强了孩子们讲述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意识。但如何发挥这一设计优势,还需实施者深加琢磨。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幼儿园)。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提升成效需要多方努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创新的火花,并注重培养特长生。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其要求,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美术教学要建立在浓厚情境基础之上。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受制于应试压力,对非中考学科重视不足,投入不深,兴趣不高。美术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营造美术教学的浓厚情境,才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名家名作的介绍入手,将学生带进艺术的海洋,让他们领悟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带着浓厚的情感投入学习过程。众所周知,凡高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家,其创作的《向日葵》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境界。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投影了《向日葵》这一作品,在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这一名作的过程中,笔者介绍了凡高的生平以及有关向日葵的故事。笔者引导学生对《向日葵》进行分析鉴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凡高使用绚丽的黄色色系:因为他认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太阳象征着爱情,这幅画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了趣味知识,学习兴趣自然更为浓厚。

二、美术教学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其需要大量的艺术品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往受教学条件限制,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料,而有了现代教学手段的帮助,网络中海量的图像信息可以被迅捷地下载下来并运用到课堂演示中,极大地提高了艺术鉴赏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图》是一幅重量级的作品,笔者通过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了这幅图,图中所画的是北宋苏轼在赤壁泛舟游览的情景。虽然绘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但是其表现的形象很有艺术韵味。峭壁悬崖的险峻,水流的汹涌湍急,树木的吹拂摇动以及开阔平川的江天,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强烈震撼,使人不禁感慨武元直笔力之深厚、艺术精华之浓缩,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幅作品的全方位鉴赏效果。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够为美术课堂添加丰富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这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非常重要。

三、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觉到美术学科和自己息息相关,就在生活之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如,在《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色彩之变化、组合之神奇,并分别从自身的审美观点、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校园在色彩组合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应当怎样进行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教材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活跃了教学氛围,使美术教学真正融入学生内心。再如,《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一课与美术设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一些造型独特、设计巧妙、非常实用的小物品体现了实用美术设计的一些理念,笔者要求学生寻找家庭中这些精巧设计的小物件,和大家说一说巧妙之处在哪里。如,三角造型的小书橱、储藏柜较好地将一些空间的死角运用起来;还有一些刀架、笔架等都紧贴生活所需,设计巧妙,这就是实用美术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美术教学要着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美术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鉴赏之外,还要学会创造,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这些内容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首先确定主题,把总的方向定下来,接下来进行思维拓展,考虑哪些关联因素要体现在标志、海报之中,将这些要素充分融合进去,从而实现内容的丰富性。接下来对其造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从实用、美观以及所表现的主题寓意等角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最终集聚大家的智慧设计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笔者还在教学中开展设计竞赛,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集中智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构思和创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在班级进行评选。以赛促学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得以绽放。

五、美术教学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提高,要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既要抓好课堂,也要抓好课外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美术技能,如国画、篆刻等,通过此类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对于一些美术潜质较好、将来立志于从事艺术专业工作的学生,教师还要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进一步争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拓展空间。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美术教学也在向着素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分析研究,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科教导刊(中旬刊),(6).

[2]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新课程(教育学术),(8).

作者:蒋广云单位:江苏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主要分为:竹编、棕编、藤编、绳编。由于编结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超过16岁,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对材料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类学生熟悉的编结种类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竹编工艺遍布全国各地,以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人们将竹子经过多道繁琐程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棕编是以棕榈树的树叶为原材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物古来有之,古时人们穿上棕编的蓑衣避雨并驱走猛兽。如今棕编升华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我们在街上看见的'编织的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都是棕编的工艺品。柳编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手工艺品。柳编原材料的来源特别广泛,因品种不同被分为盛物类编织工艺、编织组装工艺、经纬编工艺。绳编是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一种编织物。绳编采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进行编结,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

(三)由远古走向近代。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编结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现代许多纤维艺术是由传统手工编织发展而来,它已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纤维艺术以及一些“软”雕塑。编结在当今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都深受欢迎。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成功举办,这确立了现代手工编织艺术的国际地位。日本公共艺术大师堀内纪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纤维艺术的新浪潮代表之一,她钟情于大型互动编织艺术。由此看来,我们也必须保护并继承这一民族财富。

(一)理论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在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之前,我们应先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基础进行探索。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感情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本学习领域研究的对象。不同材质的编结工艺品图例、同一材质不同造型的编结工艺品的了解都能成为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也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型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材质和方法,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便是打开学生编结的设计巧思。编结本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好独特的引导作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关于编结艺术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如:编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当代生活中的运用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本学习领域中,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的调查资料,大力度的带着学生欣赏各种编结工艺品,多角度地进行讲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在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将前三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编结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得学会联系其他学科门类、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注重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联系到生活中。

(二)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教学教具选择的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编结材质的多样性,所以在编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结教学材质也会存在着区别。城乡取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竹丝、柳条、棕榈叶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结教学。所以,可以选择后天生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会在市场上购买彩绳、塑料皮管、纸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工艺品。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城市编结教学。同时,选择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我省北方的编结教学中,柳条是比较易得且实惠的原材料。在南方地区的编结教学中,竹丝便可成为教学可考虑的对象。编结材料的安全性: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及实验,找到对身体无害的材料。教师在取到竹丝一类的材料之后,应磨去材料上粗糙的部分,或者选择柔软性比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隐患。

2.课程兴趣激发方式的多样性要想编结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学习编结制作的方法,拍摄民间艺人制作编结时的照片并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编结工艺品。导入环节:在编结教学过程开始,可以用翻花绳的游戏对课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彩绳材料的兴趣。并通过展示有图案的毛衣,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编结图案。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在民间收集的一些造型各异的编结工艺品。在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时候,提出“编结装饰班级”的活动主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让学生不失方向。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等方法,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课堂互动:编结教学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将本环节视为编结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可制作课堂上教授制作的编结,也可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编织技巧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肯定学生的做法之后提出出现困难的原因与不足。课后拓展:优秀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不够的,它还得延伸到课后、课外。编结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们首先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比。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举办一场“编结文化艺术节”,邀请民间艺人、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将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编结文化知识加以传播。这样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方面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总之,笔者希望借此教学方法使编结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让这门课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使他们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郭利芳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健儿幼儿园(528300)。

建设好一所幼儿园,需要一个长远的教育发展历程。做好教育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建设好幼儿园可持续性的教研。如何建设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的教研呢?我们的教研方式是什么?如何才有效?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困惑,如何触决?由谁来解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来自教材的、有来自教法的、有来自幼儿的、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传统观念的阻碍等等,彻底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

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教师团队的智慧力量才能把问题一一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强而有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从而形成幼儿园自身的园本教研,使幼儿园持续地发展。

策略一:幼儿园政策的扶持制。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为了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行,我们也为幼儿园设计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所有这些“制度安排”中,“教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就是推进教育实现的具体路径。为确保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根据《园本教研奖励制度》、《园本教研学习制度》、《幼儿园教研制度》等,强化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成长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聘的重要条件。这些年来,幼儿园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先后投资十万多元,添置了大型玩具2套、建立了多功能活动室、购买了供教师利用的大批培训教材、光盘、书报,每个活动室安装了投影设备,同时投入资金,改善了教师办公室的硬件设施,每级安装电脑,并配备上网设备,为园本教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网络学习教师能尽快获得幼教信息,掌握新的幼教动态,切实为园本教研建设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同时,幼儿园每学期提取一定的教研经费鼓励教师大胆开展教研活动:一是每月进行课程的评优课例评比,每级推出一位教师进行级内比赛,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名,分别把奖金奖给各个级组(奖金分100元、80元、50元、30元四个级别);二是每学期给予对外上公开课的教师每节课奖励100元;三是严格时间管理,对每次教研活动全勤的级组给予全勤奖,给予了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商议的平台;四是对参加培训后撰写优秀学习心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五是对在现职工作岗位上进行大专以上学历进修的教师每年给予600元的奖励,这样子从“奖励制度”中养成教师追求效率的习惯、形成了互动式的参与机制,使园本教研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策略二:“双本”发展的切入制。

1以教师为本,开创开放式的教研模式。

[1]教育者认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那为什么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总处于走场式、应付式?教师们认为做好了班级教学工作就等同于完成了任务,为何还要谈教研?由于远景希望、福利待遇、面子地位、人际关系等多种原因,幼儿园教师的心态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才能深入地了解教师们的需要,使我们知道首要任务必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让她们看到希望,让她们知道教学是一个变化无穷的工作,教学可以有出错的自由,有吸取教训的自由,有激励自己和孩子的自由,还有不断学习的机会,只有你不断的学习,你的人生才会有更重要的发现,当教师们都认清自己当教师的理由后,那教研会带给她们前进的步伐,多变的人生和挑战以及不断学习的机会,这样子她才有投入教研的那份责任和追求。同时,由于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教育要求,教师个人素质、技能运用亦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业务学习,利用灵活多样的开放式学习模式,有级组内的小组讨论会、全园性的参与研讨学习、轮流讲座式互动学习等,让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并能引导教师自主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德国诗人歌德说,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因此,我们园本教研所收到的任何成效,都是来自于所有教师的智慧付出,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有长处和闪光点,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前发展。幼儿园必须将每一位教师都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注意聆听他们心声,给予人文的关怀,关心她们的生活,丰富业余活动,扩展社交,比如举办文体活动、教师演讲赛、卡拉ok赛、美术、书法等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文化活动,使教师的情感在良好的环境和有益的活动中得到熏陶、激励、升华,尽可能满足教师多层次的需求,来激发教师的潜能。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保证研究的实效性和稳定性。

2以幼儿发展为本,构建园本课程模式。

[3]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我们认为拓展空间,发展个性,必须通过设置各类活动室、设计开放式的室外活动区,拓展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园活动的空间、幼儿园活动的伙伴,满足幼儿自我活动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等各种能力,使不同年龄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由选择课程,立足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长远目标,构建园本课程模式。

在实践中,教师们学会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不把成人的意愿、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头上。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应关注在先,凡是能让幼儿想的,让幼儿去想;能让幼儿做的,就让幼儿去做,努力变直接指导为隐性指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幼儿尊重。如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自身兴趣、班级特色、本土文化与幼儿年龄特征,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各级的兴趣活动:小班可创设生活技能、阅读、舞蹈小律动、涂鸦活动等;中班可创设折纸、绘画、阅读、棋类等;大班可创设水乡画、书法、剪纸、棋类、益智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每个班级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兴趣特色选择其中一个领域创设一组相关的、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而发展每个孩子的特长及个性化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主题进行中自然而然生成的活动,也是以往分科教学不易组织的活动,那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继续延伸,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班《颜色躲猫猫》的主题单元,教师把弹珠画、橡皮泥混色等作为延伸活动,在美工区投放盒子、颜料、跳珠、橡皮泥、画纸,在珠子与珠子的碰撞、橡皮泥与橡皮泥的.搓捏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颜色的奥妙:红+黄=橙;红+蓝=紫;蓝+黄=绿等,这些答案都是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操作中发现的,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的。显然易见,区域活动带有一定的兴趣性和随意性,其内在意义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也更大。因此班级里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创设了各种区域,在每个区域里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辅以教师个别化的细致指导,使不同年龄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区域内容,促进幼儿自主、创造、社会性等能力的发展。

教师把握了课程的教育理念就是把握了幼儿真正的需要,弄清幼儿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与材料,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课程模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策略三:家园、社区合作制。

《指南》指出:“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说明了家长具备了与教师同等的地位,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首先,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以利于教师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也可以发动家长们与孩子用搜集的废旧材料制作手工作品、艺术展品、教玩具供教师们摆设、使用。

其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知识与技能,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源专家。如:有的家长从事医护工作,将其请进课堂教育孩子细菌对人体的危害,从而指导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有的家长是家庭主妇,可以请家长到幼儿园制作简单的美食,如韩国泡菜、日本料理、西式法国蛋糕等,让孩子们了解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

另外,走进社区。我们可以根据家长们所在的工作单位,与之有效沟通,进行走访社区活动。如:有的家长是邮政局的,我们可以联系他们进行《一封信》的主题单元教学活动。有的家长是消防局的,我们可以联系他们到消防局了解各种消防器材及消防车的功能等。

其实,在我们幼儿成长的环境中,到处都布满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积极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我们的园本教研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园本教研不仅是关注在课程实施中幼儿、教师、家长的反应,更应关注后续实践中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状况、教师行为的变化、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研的效果真正落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和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上,从而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广东幼儿教育。12期。

[2]中国幼儿教育网・园本教研。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的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定误区,单一美术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

一、研究的意义。

1.幼儿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美术教学往往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而忽视了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整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过与强调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其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美术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幼儿发展的需要。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美术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变成可视的作品表达出来。“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理念,将探索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孩子在画画、做做、玩玩中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师特长发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根本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dd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这一研究内容,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和我们的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师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亲自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进行较深入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反省与探究教学实践的能力,缩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我们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创建办园特色,能使幼儿发展有目标、幼儿园发展有方向、教育教学有主题、教师成长有平台。为此,我园将在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有系统地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力求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进一步形成我园的文化特色。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下,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3.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在多元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建设较为明显的幼儿园美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园本美术教学课程。

三、研究目标。

1.幼儿方面。在富有园本特色的多元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2.教师方面。通过对多元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总结出一套提升幼儿审美观点、形成幼儿审美态度、增进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习惯的策略、方法、途径。3.幼儿园方面。通过研究,优化资源,初步形成幼儿园美术特色和课程文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的内容大致为:多元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园本特色教学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将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的策略主要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员学习方案,领会研究方案的基本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3.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实验的过程受到多种变因影响,控制过程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增强研究信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研究的反馈调整研究方案。

4.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及时整理归档,为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便于研究后期总结、提炼,撰写课题报告。

作者:陆琴芳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暮驮贩衷。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园本教研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些不利于园本教研的因素:短期效应、内容老化、重理论,轻技能。为此,我们就要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真正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关键词:园本教研;学前教育;新型幼儿教师。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中小学中的校本教研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个重要方面,成为学校面临的暂新课题,受其影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也在蓬勃发展,幼儿园“园本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1园本教研韵含义及意义:

园本教研,亦称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研究指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科研水平的研究活动的总称。根据其涉及的领域,又可以将园本研究分为园本课程研究、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管理研究、园本教师培训研究等,其中,园本教学研究是园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园本教研所倡导的是“以园为本”,是针对以往的教研工作以教科研机构为中心、基层幼儿园缺乏教学研究自主意识的弊端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刨造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要开展园本教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探索。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群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不同想象力的幼儿,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要想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个幼儿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另—方面。当前社会改革日新月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会出现—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教学的技艺,这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目前,随着幼儿园“园本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很多幼儿园已经自觉地投身于园本教研的实践中。然而,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些影响幼儿教币专业化、阻碍园本化深入开展的因素,例如: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科研意识不强、缺乏合作等等。然而我认为,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要想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增强其科研意识,还必须从职前抓起,即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这是当前研究和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幼儿园“园本化”的—个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些不利于幼儿园“园本化”的问题。

2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2.1急于求成、短期效应。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为提高就业率.使其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极力凸现其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的优势,忽视教育基本理论的培养。

2.2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老化。

长期以来旃堆睃置和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幼教改革的发展,有些教材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几乎没有开设与教研和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课程。

2.3重理论,轻技能。

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容易导致专业技能技巧的.缺乏,这就使得学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自傲及在技能方面的欠缺,而在应聘幼儿园教师职位时屡遭排挤。

3如何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3.1调整改进课程计划,加强新的教材编写和建设。

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强化:自身建设。特别是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具有课程指南意义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两份指令性文件,并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如儿童发展的整体观、主体观、教育整合观、活动与建构观、儿童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等,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特色方面,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艺术教育、双语教育、蒙氏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思维训练等等百花齐放。由于学前教育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幼教专业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研究,调整培养目标。从纵向上看,应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如大专生,培养应用型人,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等。从横向上看,需要有不同专长的幼教专业人才,如英语类、艺术类、体育类、双语类、特教类等等,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适应幼教市场的需要,在目标定位明确之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3.2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适应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对新生—代的教育日益走向社会化。使得学校等家庭之外的专门化机构成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幼儿教师也日益成为除父母外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即不仅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较深的文化底蕴及^文素养,还应体现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上、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索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规律,所以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形象,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从职前就应该打好基础。

3.3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课程结构上,三大类课程缺一不可,文化类课程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提升其人文及科学素养;专业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艺体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掌握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功。三大类课程应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程应占相当的比例,在这其中还必须有“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当代最新幼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介绍”等课程,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转化为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发展的教育能力上,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胜任幼教工作。因此也需要建立完善—整套从入学直至毕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入学教育、见习、观摩、参观、实习等,体现其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系统性、指导的规范性,以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3.4学前教育的执教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作为执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吸收当代学前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深人幼儿园的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分析幼儿教育的规律,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探讨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幼儿教育的专家。

3.5密切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

幼儿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儿园需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寻幼儿教育的规律,因此就需要有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引领。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这些方面有着较强的人才、信息、资料的优势,在完成校内工作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科研培训中心和研究基地,开发多种市场,发挥其引领作用,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另—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急需在一线幼儿园具有丰富的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为他们作经验介绍,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增强教学和学习的实效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创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们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来发现真理,掌握学好生物学的方法规则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生物学素养。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其学习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在。创设情境,合理讨论,科学探究,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学习,有利于学生脱离课本知识,积极地脱离课堂,走向更远的实践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的科学探究知识,帮助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学以致用,这才是走出课堂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核酸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核酸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对市场上的核酸产品进行调查,最后对其功效做出一个合理的总结评价。同时还可以设计出如“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意见,进一步得出结论。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更加促进了其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的核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学习和成长。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来划分学习小组,加大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取长补短,这不仅是让学生分享心得,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说明了新时代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此外,小组教学的'方式也有许多种,可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了其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有利于他们对科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体现了学习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实践也证明,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和感悟也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学习方式也不是简单的个体学习,而是变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科学探究,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们,学生和学生们的联系,让大家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对方,耐心交流,既尊重了他人,又完成了交流合作,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实验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改进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方案。(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导,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出可通过的方案进行引导探究,得出结果来看是否满足科学结果。在这种实验中必须要求学生们的想象力,不断创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创新水平的提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创新也提高了一个新的要求。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标准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结果往往包括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具体是考试的分数和学校班级的升学率情况等。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的记忆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弊端是忽略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评价人,教师不应该只把学生们的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应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结果也从学习结果转变为学习过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老师就必须要毫不吝啬的评价表扬学生,对学生认可,不可打击批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了解学生们之间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最客观,最能反应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们对于学习生活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帮助老师看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水平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体验实践,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是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有活力,让老师完成有创造性的教学,启发同学们去学习探索,让学生们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整个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学习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祛除学生一味学习课本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让老师单纯的讲解,自己也有一套思考方式,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忠华.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12).。

[2]黄富坚.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2,(5).。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提升成效需要多方努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创新的火花,并注重培养特长生。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其要求,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资源,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美术教学要建立在浓厚情境基础之上。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受制于应试压力,对非中考学科重视不足,投入不深,兴趣不高。美术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营造美术教学的浓厚情境,才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名家名作的介绍入手,将学生带进艺术的海洋,让他们领悟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带着浓厚的情感投入学习过程。众所周知,凡高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家,其创作的《向日葵》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境界。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投影了《向日葵》这一作品,在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这一名作的过程中,笔者介绍了凡高的生平以及有关向日葵的故事。笔者引导学生对《向日葵》进行分析鉴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凡高使用绚丽的黄色色系:因为他认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太阳象征着爱情,这幅画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了趣味知识,学习兴趣自然更为浓厚。

二、美术教学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其需要大量的艺术品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往受教学条件限制,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料,而有了现代教学手段的帮助,网络中海量的图像信息可以被迅捷地下载下来并运用到课堂演示中,极大地提高了艺术鉴赏的生动性、形象性,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图》是一幅重量级的作品,笔者通过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了这幅图,图中所画的是北宋苏轼在赤壁泛舟游览的情景。虽然绘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但是其表现的形象很有艺术韵味。峭壁悬崖的险峻,水流的汹涌湍急,树木的吹拂摇动以及开阔平川的江天,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强烈震撼,使人不禁感慨武元直笔力之深厚、艺术精华之浓缩,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幅作品的全方位鉴赏效果。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够为美术课堂添加丰富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这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非常重要。

三、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觉到美术学科和自己息息相关,就在生活之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如,在《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色彩之变化、组合之神奇,并分别从自身的审美观点、视觉感受出发,探讨校园在色彩组合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应当怎样进行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教材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活跃了教学氛围,使美术教学真正融入学生内心。再如,《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一课与美术设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一些造型独特、设计巧妙、非常实用的小物品体现了实用美术设计的一些理念,笔者要求学生寻找家庭中这些精巧设计的小物件,和大家说一说巧妙之处在哪里。如,三角造型的小书橱、储藏柜较好地将一些空间的死角运用起来;还有一些刀架、笔架等都紧贴生活所需,设计巧妙,这就是实用美术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美术教学要着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美术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鉴赏之外,还要学会创造,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这些内容的学习,笔者引导学生首先确定主题,把总的方向定下来,接下来进行思维拓展,考虑哪些关联因素要体现在标志、海报之中,将这些要素充分融合进去,从而实现内容的丰富性。接下来对其造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从实用、美观以及所表现的主题寓意等角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最终集聚大家的智慧设计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笔者还在教学中开展设计竞赛,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集中智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构思和创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在班级进行评选。以赛促学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得以绽放。

五、美术教学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提高,要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既要抓好课堂,也要抓好课外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美术技能,如国画、篆刻等,通过此类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对于一些美术潜质较好、将来立志于从事艺术专业工作的学生,教师还要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进一步争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拓展空间。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美术教学也在向着素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分析研究,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6).

[2]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作者:蒋广云单位:江苏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本文从需求、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的快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学习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通过计算机能辅助教学再到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与信息化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或者手段,更有效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关键词:网络平台园本教研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前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一个从技术中心观到系统观的演进过程,仅仅在技术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不能保证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为推进教育信息化,需要集中抓好3个方面的问题:基础设施、内容资源和培训。其中基础设施包括硬件保障和软件保障两个方面。

(一)硬件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指硬件基础设施保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学习广泛受益的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环境,并持续地运行维护和更新。这些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与相关的外部设备,局域的校园网络和广域的教育网络,另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有关建筑物和相关辅助资源的准备。硬件保障除在相关的资源上做出准备外,还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因而学习环境说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而学习环境的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基础。

(二)软件保障。

软件资源包括名种备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另外还应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教师指导系统、学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系统,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教育信息化软件保障方面的建设不要过份的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而应该尽可能的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开发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需要的数字化资源,软件环境要符合人性化要求,要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院校所使用的软件资源系统往往由于设计不规范,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差,目前大多数管理软件的设计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稍有变化即难以使用,造成一些软件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

(二)缺少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标准。

由于各校之间的差异,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所有院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各所院校只能根据自己学校的课程设计、师资配备、培养目标、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难免出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莠不齐的局面。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标准化思想。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和强制实施的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各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这样带来了具大的浪费,与国际上的教育信息技术体系的沟通也存在障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露、逐步尖锐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一是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二是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软件设计不规范,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

所以统一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同时可以实现多个库间的资源共享与互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且必须的环节。

(二)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1。充份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生动的具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图文并茂、媒体信息丰富多样,能够创建逼真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从学习情境中去主动发现、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多媒体同时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是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二是结构化发现式学习: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有效的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受。建立教育资源库,为教育服务,充分考虑教育需求,使师生和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可用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共享性、实时性、个别化的特点有效的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的矛盾。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信息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生力军和信息化学习中学习者的功作学习,所以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挺,胡春梅,沈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问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

[2]候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

高中专业美术素描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3.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绘画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找到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注重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做好激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创新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渗透美术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渗透美术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发展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从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要求,更是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制定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美术是小学阶段学生展示绘画天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应具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一、注重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现代生活中,图片作为记录、承载信息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进到“读图时代”,摄影条件越来越便捷,人们对于图片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因此,在核心素养中渗透识图理念,让学生不仅能够从海量图片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还能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图片分析,进而深化对图片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其在识图能力培养中更多倾向于情境的构建,即利用具体的视觉体验,获得对色彩、线条的感受,并由此延伸情感理解。例如“流动的颜色”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观察红、黄、蓝三原色的特点,并在流动的颜色中探究、发现调色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轻快、有趣的音乐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的情境,同时利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想象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创作过程,进而提升识图能力。

二、做好激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

教学评价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检验学生的美术创作成果,并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鼓励的语言、激励的眼神、中肯的评价中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乐于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自觉接受美学理念的熏陶。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主题以及自我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渗透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彩泥世界快乐多”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对于彩泥的自由塑形、不同颜色之间的调和非常感兴趣,教师则鼓励学生动手,利用彩泥捏出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善于发现学生创作的闪光点,并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逐渐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三、创新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技巧是知识呈现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技巧相对单一,对于知识的讲解偏重理性,使得小学生缺乏在实践中验证美术知识的机会,因此,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常常被抑制。针对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中创新实践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开放的空间内自由展现。例如在“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明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基础,并能够通过色彩之间的融合实现调色。基于此,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即冷色调画面《雪地》和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感受,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冷暖色调的认识;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联系生活实际对太阳、火焰、天空、大海等对冷暖色调深入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创作作品,在生动、有趣、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创造能力。

四、渗透美术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美术学科充满了文化气息,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文化的精炼与总结。随着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对于其传承传统文化,并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展示文化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其体会作品中的人文魅力。例如在“水墨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动物水墨画,如齐白石的《墨虾》等,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魅力,逐渐学会用墨,体会水墨在简洁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中传递出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力。

五、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发展性出发,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发展,让小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课堂获得快乐,更能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诗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04).

[2]唐信霞.浅谈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景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8).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精选

摘要: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4):142.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研究论文

美术作为一门在提升学生审美价值观方面效果显著的学科,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高考压力的逐渐增大,高中美术教学开始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重视。本文选取高中素描教学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从高中素描教学的内容、目标等方面切入,分析当前高中课堂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策略。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就成了我国教育的代名词,各种升学考试都以文化课成绩作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出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审美和情感的教育,“高分低能”的情况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上升,艺术类院校开始扩招,高中院校也为提升升学率,开始注重美术课程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美术教育开始走向正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也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课程,研究高中素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描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雏形,人们在岩壁上进行绘画就是最早的素描。素描的成型则从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开始注重对物体进行观察,并用铅笔将其定格在画卷上。素描进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使用素描的艺术家,他开创了近代的美术教育。后来徐悲鸿将欧洲的绘画技巧和中国民族绘画精神融为一体,使素描进一步在中国流行。高中素描教学分为两种,一种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对其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素描即可,对于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种是针对美术特长生,其要求更高,教学方法也更加深入,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素描技巧,对应试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为顺应高考美术的要求,学生应当达到熟练地、有技巧地进行胸像或者半身像写生的`程度。

第一,对素描教学并不重视。由于高中大多数学生仍要经过全国普招统考进入高校,所以美术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何在课时少、时间紧的情况下教会学生素描技巧是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目前美术课时少,高考也没有考查,所以美术教师对素描教学不重视,导致素描教学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忽视素描基础。素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可以说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因此,学生需要扎实地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素描教学应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然后对石膏人像进行写生,最后进行真人的写生。而在实际的高中美术课堂中,学生的素描基础非常薄弱,素描作品状况频出。第三,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在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拿出一个实物让学生进行绘画,桌上摆什么,学生就画什么,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对物体本身产生依赖,如果脱离了物体,学生脑海中将是一片空白。

第一,充分重视素描课程。素描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一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耐心、观察细心的习惯,这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也很有帮助。通过素描学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寻得一些乐趣。第二,应当重视基础教育,注意循序渐进。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从美术课程中汲取营养。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任何教育都是如此,基础性教育枯燥无味,但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第三,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当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础后,进行命题绘画,但是并不设置任何实物,让学生将脑海中的形象复刻到纸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创造一些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第四,提升学生对于素描的鉴赏能力和临摹能力。模仿和学习是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素描教学不能仅仅重视素描过程,还应当给学生多进行著名素描作品的背景介绍与赏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提升学生素描水平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艺术类院校的不断扩招,高中美术在高中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会越来越重。作为最基础、最容易入门的素描也将受到更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喜。当前高中素描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学校和教师应重视素描,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和学习,为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1]马立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素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刘振敏.新课程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素描基础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教学研究论文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多,学生认真听课的少,思考的少。很多学生认为营销员的素质、技能需要在工作中磨炼,不相信课堂理论学习。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却反映了实践教学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中作用很大。然而,在调查了一些高年级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工作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后,发现当前地方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明显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时间安排偏少,效果不佳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各主干专业课程都应该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然而,从实践教学的安排时间看,占有25%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只有少数课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余下75%的学生则认为都是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从实践教学的效果看,学生对各类实践性教学的平均评分都很低,均不超过30分(百分制),见表1。另外,从课程角度看,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专业课程,调查显示每个班级平均仅有4至5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被学生认可,其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被认为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了地方二本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时间安排明显偏少和效果不佳的事实。实践教学部分偏少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清楚企业实际营销工作的要求,对营销工作环境缺乏了解,对自身素质信心不足等问题。例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6%的人对企业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认识较模糊。在关于营销员最重要的能力调查中,已工作的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存在多项认识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大约有2/3的受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缺乏足够的信心等。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案例教学,假如不考虑职业资格培训和毕业设计,超过50%的学生认同的实践教学方式有调查、策划等实践项目,上机演练,情景模拟(如礼仪实训)等,达不到各类教学方式总数的1/4,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在案例教学中,没有启发学生独立、开放性的思维,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少,老师也有事先准备不充分等情况,结果多数课程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滥用案例教学方式,质量无法保证。例如,课堂案例教学中,学生经常仓促地阅读案例材料,并从原文中找出有限的字句去回答老师的提问,很难给出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是讲述企业及当事人实际遇到的事件,解决案例中问题需要纵观整个事件,还可能涉及其他章节、课程、学科的知识,以及个人切身的社会经验。因此,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以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重点不突出,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表现在每门专业课程内部缺乏实践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不明确。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专业课程,每门课程都应该有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重点实践教学活动。例如,《营销策划》课程至少要让每位学生经历企业具体产品的4p设计,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操作某项产品的实际营销活动。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3/4的主干专业课程,没有针对课程的核心能力目标去开展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其次,表现在没有突出重点课程的实践教学,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得不到实施等。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得到最多的课程专题实践项目是:职业考证、毕业设计、市场调查分析、营销策划、礼仪实训等。然而,已毕业的学生则认为学校最有价值的实践教学方式是校外顶岗实习,最有价值的课程专题实践教学项目是市场调查分析、沟通谈判训练、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认知实训等。可见,存在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和课程专题实践活动没有被地方二本院校所重视。最后,一些已经开展的实践活动又无法保证质量。例如,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学生抄袭网络论文的现象较普遍,老师管控不严格。

(一)主观上实践性教学没有被教师重视最近几年,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实践教学的要求。任课教师开始制定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部分。然而实践教学并没有扎实开展,教学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任课教师主观上还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各门专业课程可以开设哪些实践教学,以及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任课教师认识有限。其结果是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采取了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己组织的形式,老师参与少,指导不力。由本次调查可知,市场营销专业20门主干课程,仅有少数课程的实践教学被认为是有效的;当问及各门专业课为何不能“一边理论,一边实践”式教学,5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实践教学研究不够,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任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任课教师始终是问题的核心,教师事先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

(二)客观上实践性教学存在教师执行困难任课教师执行实践教学的困难表现在:(1)实践教学时间跨度长,计划准备工作多。例如,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就涉及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问卷、组织调查活动、到最后得出调查结论,整个过程要用很长时间,中间还可能涉及调课,占用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实施起来较麻烦,并且可能得不到学生的支持。还有一些专题实践教学活动甚至要用一个学期才能完成,成效更难控制。

(2)一些实践性教学的空间活动范围大。如参观企业与顶岗实习,都是在企业单位进行的,空间跨度较大,而且会发生一些费用。通常,学校对任课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经费支持,学生集体外出十分困难。(3)地方院校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大,课时有限。通常每门专业课有十多章内容,而每学期只有40至50多个课时,扣除节假日后甚至更少。任课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程讲完,课时已经很紧,没有多余时间安排实践教学和演练。(4)普通教师能够联络的企事业单位少。

普通教师人际交往范围有限,在没有校方帮助的条件下,他们通常没有能力将学生送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去实训。

(三)实践教学缺少学校制度、设施与企业支持学校需要为实践教学制定相关制度,并提供设施和财力,最后还要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但一些地方二本院校在实践教学上缺乏制度保障:(1)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投资普遍不足。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专业课程没有配置模拟实训软件等,使课程无法精讲演示和学生上机演练。(2)校方没有积极地建立稳定的校企实习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寻找实训企业和合作单位是学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帮助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3)学校没有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约束制度。学校要求教师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但教师是否按照大纲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学校没有检查和约束机制,这样使课程实践教学部分无法保证执行。目前,就市场营销专业来说,由于销售岗位的离职率较高,人员不稳定,愿意与学校长期合作实训的企业较少,这需要企业和学校积极寻找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此外,学校没有为方便实践教学而提供灵活的调课制度,且缺少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

总之,学校在实践教学领域,主要问题是投资不足,主动性不够,导致无法实施一些实践教学,最终又不能对任课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本次调查中,61.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主动性不足,没有重视实践教学;63.2%的学生感叹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实践教学。

(四)学生管理工作宽松高校实践性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与学校、教师有关,还与学生有关。通常,任课教师安排的实践、实训的任务,学生总是很难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风气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和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成绩好不一定就业顺利,于是在学习上也显得有些浮躁和不安,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缺乏耐心;因个人兴趣的差异,一些营销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做销售,打算未来从事其他工作,在专业课学习及实训中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情况女生较多;高校普遍采取的学生对老师考评制度,老师的教学质量主要由学生的评分决定,少数学生对老师不满会降低教师的在该学期的教学评分。老师担心被学生评“低分”,这样使老师在严格要求时有所顾忌。学生除了触犯法律和离校不归等严重原因之外,旷课、挂科、态度散漫等违纪行为通常不足以影响学生毕业。而教师若批评、惩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结果对自己不利。所以,当前教师对于维护校纪问题显得较为谨慎,学生自由散漫的态度难以扭转。

教学研究论文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任何教学手段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导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始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出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重视新课导入。

能否将新课高效导入,是启发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以“情绪调节”一章为例,如果课堂开始就将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即使加以解释,学生仍然会缺乏学习兴趣,且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导入课程时,可以插入与情绪有关视频、图片,或引入情绪问题等讨论话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

3.掌握提问技巧。

启发式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情景之上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之后,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或学生脑海中已形成相应情景,才能开始设问启发,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阁,没有生长点,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2)以学生现在知识、智力、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原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任何教学都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而教,启发式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问题任务应该是让学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启发小学生了解大学课堂知识一般,无法成功。

(3)问题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战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问题应该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仍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学生已观看情绪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呢?”引导学生得出“是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调节方法——改变不合理观念。而通过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于记忆。如果问题不具探索性,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从书本上或过去经验里找出答案,那么学生无法主生兴趣,也谈不上记住,无法记住,在实践中将不能有效运用。

4.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始终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对比、反问等技巧,引导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本身就没有正确好坏之分的,例如“人格”“气质”等知识点,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明白包容,从而用包容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而难点也在于“启”。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启”,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理论知识,将之迁移至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要熟悉所授课程内涵外延,熟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反馈,不断研究创新,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上好本门课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研究论文

过去的会计工作重点是对实际发生过的经济业务活动予以记录、分析、整理,主要侧重于《会计法》中规定的核算和监督工作,要求使用正确的记账方法,工作重点在于确保工作依法合规,真实有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传统会计工作而实行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与时代向脱节的地方,具体有以下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一)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在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下,课程科目主要包括会计原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理论性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理论教育和专业课程比重偏大,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不到加强,同时,专业课层次过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这都给学生毕业后在适应现代企业工作要求方面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缺陷过去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关系固化、僵化,缺乏活动,教学方式死板,教学方法以课堂灌输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背硬记,无论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学内容离不开教材,不但单调乏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式上的缺陷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通过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成果评估。这种方法,检验的主要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的好坏,对于学生是否充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衡量。许多学生本身对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充份理解和掌握,没有学到脑里、心里,而是单纯通过几个通宵的赶工硬背,就能够通过考试,这种复述性的考试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无法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学校采用德育、体育、智育多管齐下的教育评价方针,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但和当前学以致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实战能力的教学趋势并不相符,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好评的学生,未必适应当前紧张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尤其在考评体系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既有规定的遵守,而不考虑其存在是否合理,非常不适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关键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实战能力的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随着改变,这些都给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较强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因素,按照其重要性排列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员的职业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体系结构,实现通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以前有人做过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对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而现阶段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方面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相关学科设置,这不符合当代会计职业教育需求,必须予以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内在属性是对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要求。从会计教学来讲,就包含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会计专业知识和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要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科学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性,除了会计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数学、外语、文学、经济法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基础性课程,设置税收、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统计、市场营销、金融等实际工作中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课程,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素质培养范围,实现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互补与共融的目的。(2)调整理论教学结构,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确保学生基础扎实,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3)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资源投入、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会计教学实践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水平,将实践教学作为中等教育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贯穿于会计教学全过程,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学校和企业保持常态联系,制定在校学生企业实习、实践计划,在校生定期到企业实习,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氛围,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培养专向人才。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功能,共同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二)增强学生会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所占比例(1)新的教学模式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以学生为核心,从实战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目前的会计教学,多数是对教材的宣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工作工具实物,由于缺乏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对会计学习多数停留在表层阶段,难以从具体问题延伸开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主动寻找、收集一些会计票据实物,通过课堂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教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2)采用现代先机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向学生展示财务凭证票据的使用与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形,让学生对于会计工作有着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细节。(3)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面提升学生会计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采用“会计模拟实习”的方式,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以培养和强化。“会计模拟实习”是指在专门营造的会计工作仿真环境中,有参加的学生做为会计开展的会计业务实践训练。在这个模拟实习环境中,一切条件都尽量和真实的会计工作保持一致。学生在里面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尝试开展会计业务工作,按照会计工作的真实模式和流程,使用真实的票据、凭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到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会计工作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意义重大。(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实战教学机制。在“会计模拟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接触,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周期,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三)采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教育考评制度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强调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目标相比,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考评方式僵化、考评方法简单、缺乏全面性和动态考评是其主要缺陷。针对这个问题,要采用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评教育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动态追踪,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法,深入评价教学结果各项深层次影响。在原有学习成绩外,更要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基层技术员工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激烈变革,经济发展速度空前的重要时期,会计人才作为企业发展运行所需人才的基本组成之一,其长期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相关管理单位和学校要充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用于创新,优化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会计人才。

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坚持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首要目标;中英文授课比例适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广泛列举英文案例;督促学生课前、课后自我学习等,以期推动双语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为了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竞争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该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批归国学者自西方引入,因此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有很强的必要性。以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后,可以直接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让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相得益彰,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丰富的教学成果,促进了国内外教育的接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未能加以区别,实行统一教学,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授课时盲目追求英语的使用比例,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学进度,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中没有根据本课程特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未根据双语教学难度大,课时紧的特点,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以期与同仁共飨。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仍然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方法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外语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处处根据这个目标调整各项教学安排,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状况,盲目强调英文使用比例,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舍本逐末。

由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先从选修课开始。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由任课教师给出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授课内容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为了鼓励学生们参加双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给予学分上的倾斜等。使学生们的双语课学习自觉自愿,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国内外有各种版本,选择面极宽。考虑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且含有经济学模型和微积分计算,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也给学生推荐配套的中文教材,便于学生遇到难懂的地方反复对照学习,加强理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选择了萨缪尔森著的西方经济学,因为该书作为经典教材同时被西方高校广泛使用,全书对基本原理叙述清晰,逻辑性强,案例丰富,内容深度也较适合刚入门的本科生。我们同时推荐国内高鸿业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该书结构清晰,可以与萨缪尔森教材很好地对照学习。

在教学手段上,尽量采用现代化的ppt教学,以节省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图表、短文,还可以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录像,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考虑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们的实际英语水平,ppt以英文为主,课程开始阶段和重点、难点部分制作中文对照ppt,便于学生理解。ppt一般在开学后即发给授课学生,便于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本科阶段经济学知识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前沿理论。根据教学要求,三部分内容在课时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上应有明显差异。

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课程的基石,也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点,包括基本概念、经济学模型、基本研究方法等,应占据全部教学的70%~80%,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们理解透彻,熟练掌握。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图形,因此适宜制作成中英文对照ppt,便于学生们对照理解,授课时英文的比例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少及多逐渐增加,开始时约为30%~50%,如果学生们反馈接受良好,则继续讲授下一部分内容,并逐步增加英文比例。如果大部分学生表示理解困难,则用中文结合中文ppt再讲解一遍。少数实在难以理解的同学,推荐其课后仔细阅读中文教材,并对其单独辅导,力求不因双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前沿理论,是基本理论的扩展,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了解即可,根据具体内容的实际难度,尽量使用英文讲授,难点部分则配合中文ppt,用中文再讲授一遍。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如:机票的不同折扣,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热情参与,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经济学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有限,难以面面俱到,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内容,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仔细阅读、整理,形成思路,再设计结构,组织语言,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20xx,(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20xx,(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

[4]罗君丽:关于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探索,20xx,(10)。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响应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各个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美术欣赏的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在美术的教学中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创作,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呐喊》的美术作品的教学中,通过作品的丰富的色彩将学生带入进作品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它的体会2。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师利用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进行直观的赏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使得高校美术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能偶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作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含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通过教学的积极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杜宇美术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对美术进行有效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学生的情感都融入进作品中。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术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而美术欣赏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然而目前我国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高校认为美术教学只是一个进行考核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美术成绩,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在高校中,部分的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需改善的情况,他们对美术欣赏也不重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指引,达不到美术欣赏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科学,都使得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对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课程的特点,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的解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其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将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表及里的增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美术欣赏课程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它对于教师的美术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的分析、美术技法的知识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高校美术欣赏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艺作品、雕塑和建筑以及绘画。由于对象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对此太过在以,也不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需要在对课程设计这一方面提高重视度,从而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向,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对高校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在对美术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像《蒙娜丽莎》《向日葵》《大卫》等,然后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4。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不应该制定的太高,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注意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使用一些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不宜过多,避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深,同时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课堂的总结工作。

美术鉴赏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不断加大它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它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师应该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要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大力推广教学改革。首先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机械技术毕业论文。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传动、机械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今后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保障。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分数普遍偏低。

前些年,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没有达到二本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也比较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都很强。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再加上部分没有考上二本的学生去上了三本,导致高职学校录取分数线偏低,这样,学生的基础都不太好,学习能力也随之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传统的机械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主要以讲述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的讲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很抽象,学习起来就比较枯燥。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工厂的经历,没有见到过工厂里的切削加工机床等设备。当然更没有听说过机械的相关概念。这样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讲述他们曾经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初期就觉得难以理解,这样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果在学习课程之前,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初步对机械有个认识,对基本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再回到课堂中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很容易在学习初期就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多采用板书的形式,在一些情况下会结合一些挂图和数学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采取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1.合理采用多媒体。

以往传统的授课都在普通教室里进行,主要通过教师板书和教具演示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走出普通教室,去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动画演示,会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讲到常用机构这一章内容时,特别适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其中课件中很形象地把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的应用实例进行动画演示,这就使这一部分的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印象很深的是,每次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首先演示木质的四杆机构教具,随后动画演示四杆机构可以应用在雷达天线上、雨刷器上、汽车前轮转向上、公交车门启闭上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并且觉得四杆机构确实很有用,在很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就把知识掌握了。

2.采用提问式。

以往学生已经习惯由老师讲解新的知识,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样学生听着听着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事实上有很多内容,老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出一个和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随后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例如,在讲摩擦型带的类型时,教师可提出:大家所了解的摩擦型带都用在什么场合啊?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回答。缝纫机上有、四轮车上有、电梯上有。不一会儿,好多答案就汇总出来了。随后我的第二个问题继续提出:大家想一想,你们说到的这些摩擦型带的应用场合,如果把带垂直截开后,截面都是什么形状呢?此时,学生就开始相互讨论了,圆形、梯形、矩形。又一轮答案出来了。最后,按照大家回答的内容,我最终写出摩擦型带的类型。当我全部写在黑板上之后,学生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分析得出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要融合。

前面提到,在学习本课程内容之前,最好安排学生去工厂或学校实习场进行实习,目的是对机械有一些简单、初步的认识。这样对后续学习课程有所帮助。实际上,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以及课程结束后,还应该安排学生去机械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另外,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还应该进行减速器的设计。这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实在在的课题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所学专业等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1]何东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序[j].高等职业教育,20xx(1).

[2]熊学慧,付海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浅析[j]职业技术,20xx(20).

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共同建构者,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些变化,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这种变化和挑战相适应,我园已经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重点移置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等方面。在实施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以案例学习为基础,注重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园本教研共同体。

案例――从“标准化”到“情景化”

在以案例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之上,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去剖析,去解读,去反思,去研究,去对话,去建构自己的实践知识,去建构幼儿园的文化。从强调“价值中立”到强调“意义生成”,从强调“标准化”到强调“情景化”的过程。

案例――教师对话的平台。

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进行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活动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我们强调的是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发出的声音,强调的是研究人员和教师对每个案例的解释的责任,强调的是对案例分析和评价时所出现的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

案例――通过观察和纪录反思。

教育案例是有其鲜明的情境性的,在教师们所熟悉的教育情境中,分析儿童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案例,能使教师较好的把握教育意义,因为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他们所熟悉的教育事件的。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和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儿童本身,而是在于增加对儿童的理解程度,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对话,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纪录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平台。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纪录,能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能使教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省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案例――教研共同体的纽带。

以记录材料为载体所呈现的案例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理性反思,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因此,以案例学习为基础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关注园本教研共同体的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是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保证,园本教研共同体内各组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的建立,是园本教研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教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并非在寻找一种所谓的正确教学策略或方法,而是在进行一个根植于具体时间和当地情境的共同建构的过程,即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旨在通过反思教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逐渐地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即在任何情景中都能自觉地、自动化地做到使自己的教学有意义。在运用案例进行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或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有效地将教师们的话题引导到有意义的方面。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拥有话语霸权,他们不能也不可能主宰整个话语系统,因为面对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的教育情景,他们的任何评价和建议只有部分参考价值,只是代表着多种声音中的一种声音。对于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虽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但却有效地刺激了每一个教师去积极地思考教育、教学的价值问题,去反思和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园本教研共同体中的各方人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各有所得,也影响着他人的成长。

实践的经验表明,教师的学习往往是基于案例来学习的,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具这样的特征。而以记录材料为载体而呈现的案例,正迎合了这种特征。它能聚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促进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实质性合作,提出并解决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