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6 16:07:30 作者:雨中梧

制定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实践经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至今,离期末考试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每个班都在紧张地复习中,这正是老师们和学生们一学期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看,老师们加班加点、忙乎不停,学生们也天天忙忙碌碌、努力进取;家长们更是大力支持、加强督促。在余下的时间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107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能补则补,补不上的再教一遍,本学期的内容涵盖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的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和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特别是计算比较差,1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较多的孩子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统计、总复习。

细化复习内容为下: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重点:数与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1、教师要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每节课明确复习课的目标。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巩固。

4、复习课过程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

5、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期内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采用变换复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时间做以下划分:

1月11~12日生活中的数(020各数的认识)、比较。

1月13~15日计算题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

1月18~20日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1月21~22日认识钟表、统计知识。

1月25日回顾、梳理、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1月26~28日综合复习、机动测试。

期待的20xx年已经到来,在期待中,我们正在紧张的复习进程中,期望在我的不断思索和师生的教学相长中让复习考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习,而是慢慢地、悄悄地喜欢上学习,让孩子们在复习中越来越优秀,让孩子们在进步中越来越优秀。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至今,离期末考试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每个班都在紧张地复习中,这正是老师们和学生们一学期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看,老师们加班加点、忙乎不停,学生们也天天忙忙碌碌、努力进取;家长们更是大力支持、加强督促。在余下的时间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107人,这两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能补则补,补不上的再教一遍,本学期的内容涵盖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的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和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特别是计算比较差,10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较多的孩子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统计、总复习。

细化复习内容为下: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重点:数与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1、教师要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每节课明确复习课的目标。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巩固。

4、复习课过程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

5、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期内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采用变换复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时间做以下划分:

1月11~12日生活中的数(020各数的认识)、比较。

1月13~15日计算题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

1月18~20日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

1月21~22日认识钟表、统计知识。

1月25日回顾、梳理、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1月26~28日综合复习、机动测试。

期待的20xx年已经到来,在期待中,我们正在紧张的复习进程中,期望在我的不断思索和师生的教学相长中让复习考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习,而是慢慢地、悄悄地喜欢上学习,让孩子们在复习中越来越优秀,让孩子们在进步中越来越优秀。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四~六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平时做好课堂教学随笔和体会撰写。本学期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写好课堂教学随笔等,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

4、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保证业务学习时间。双周一下午3:40~4:30作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全体数学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2)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3)做好教师六认真工作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5、结合市局精神做好教师a级课评比。

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集中备课进行教案设计评比,上课展示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写好思辩。并列入教师六认真工作考核,通过活动形成课堂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三、活动安排。

(3)期初六认真工作检查。(重点:备课)。

(1)组织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开设数学教研课,组织教师听课、评课。

(3)六认真工作检查。(重点:作业)。

(1)理论学习。

(2)期中数学教学质量调研。

(3)数学课题研究。

(4)后进生辅导检查。(重点:辅差)。

(5)青年教师开课。

(1)组织数学教师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研究。

(4)数学教师每人写一份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1)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制订复习计划,研究复习方法和方式。

(4)期末六认真工作检查。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新学期到来,数学教学也迎来新的挑战,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共有学生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的习惯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援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3、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4、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5、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7、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x)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x)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明白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务必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资料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此刻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资料。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先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先第二单元“比一比”的资料,而原先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先“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先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此刻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先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

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

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

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就应思考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资料,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资料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 减法口算,几何形体 简单的统计 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 比一比 分一分 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 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 比高矮,比大小 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 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 分类思想 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 空间与图形 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 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 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 = 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 下 前 后 左 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 、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 大小 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 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 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 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课程教学部的工作计划以及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现状,从抓学生基础入手,逐步提升课堂效率,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组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抓差辅优、分层教学与课堂效率提升相结合,努力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本年级现状分析:

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都是刚刚从五年级毕业班下来的,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语速,教学节奏都是非常快速的,因此我们现阶段必须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适应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接受能力。

我们面对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学、好问等特点,在35分钟的课堂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是有难度的,现阶段我们将做好学生逐步从幼儿园的学习过渡到适应小学规范学习。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制度:抓实备课,抓活课堂,抓精练习,抓勤辅导。

(2)一年级将以计算教学的研究为入手,为学生提升计算正确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主要的策略与措施:

1、抓实备课,强调反思:

在以前教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案中问题设计的修改,力争做到问题设计精简、有效,具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改变以往老师一问到底,学生有问必答的现象。

课后反思是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及时弥补的最好方法,也是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本学期我组教师的课后反思以课堂改进计划为基础,每月一篇详细的案例分析,结合不定时的课后反思,不只强调篇幅,重点以教学实践后的有感而发为主要内容。

2、抓活课堂,提升考核课的研究氛围:

本学期我组将考核课放在单周周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要求全员参与听课评课。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数学”为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能认真选取上课内容,能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课前通过备课组的共同讨论和研究,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案,提升考核课的质量。

3、抓精练习,提升质量: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以计算的研究为入手,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

(1)课前天天练,每天在本子上视算或口算10道题。

(2)课后天天练,每天在口算练习本上练习口算。

(3)计算阶段检测。

(4)定期计算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和计算速度,为高年级更复杂的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4、抓勤辅导,全面提高质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学初期重视练习写数字,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或课后时间进行手把手的教;对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课后通过一对一的练习,加大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在辅导对学生要多鼓励,逐渐使他们感到“我能行”从而达到“我真棒”。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加以关注和研究。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分层递进。”课外提倡奉献精神,拉差补缺,同时落实“一帮一”结对子帮教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课程发展部做好期中、期末练习,备课组能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练习中学生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6、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备课组将开展拼搭七巧板的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本册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其中也包括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习,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1班和3班,两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42和41,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习惯还不能,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习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师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学生能使整体达到相同的水平,尽量少出现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知识水平能大径相同。

1、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课前5分钟让学生来做口算20道,以便养成每课口算的习惯。

2、督促学生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坐姿写姿书写习惯。

3、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学到知识。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5、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阅读关于数学故事传说,不仅学到数学的有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

6、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上多辅导。

7、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新知识和复习时都要从想看测疑订等方面入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42人,男生22人,女生2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七、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八、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数一数。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二、比一比。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三、分一分。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认位置。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指导学生分清左右的位置关系。

五、认数。

(一)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六、认识物体。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会这些形体的特征。

七、分与合。

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各数的分与合。

难点: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八、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重点: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九、统计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重难点: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

十、认数。

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3.重点:知道个位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会读、会写1120各数。

难点:是否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十一、认识钟表。

1.使学生学习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让学生深化对实物进行观察认识。

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现象。

难点: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十二、加法。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难点: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开学复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数学课程教学 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根据《xxx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 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 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本学期小一数学教学任务、 和教学质量。

1.梳理笔记作业。要梳理线上课程的听课笔记、学生 的 作业情况,尤其是作业中的错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线上 学习情况。

2.单元测试。开学要基于教材目标与学生学情,对每 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检测,方式可以是纸笔测试与口头测 试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

3.设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与学 习需求。

根据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一份科学 理的教学计划。如哪些内容要重新让学生体验理解?哪些 内 容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需要查漏补缺?对于学生已经 掌 握的知识点,怎么展开复习?总上所述,安排以下几种 课型:

1.理解体验课。一是体验不深刻,让学生再次体验, 比 如100以内的进步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引导学生摆小 棒,真正让学生体会算理。二是理解不深入,要设计活动 加深理 解。如第五单元,人民币的单复名数之间的互化等。

2.查漏补缺课。有些内容学生错误率较高,有些线上 学 习的局限性,学生接受新知比较难得知识点,这些内容 要查漏补缺。

3.单元整合课。学过的单元,鼓励学生自己去整理, 加深学生对一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联系。

线上教学,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不同学校、 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学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些学过的 课, 怎么上?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备课来展 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 合前面 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 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学生学得不好,原因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是因为学 习 态度问题,没有在线认真听课;

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慢, 认真 听了,听不懂;

还有部分听不懂的 学生,就要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线上学习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 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 性。另外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 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 开展线下 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 级学习氛围、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 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比一比, 小组合作等学习 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 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我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智力因素等原因,学习成绩较差,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有时课堂提问即使知道问题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这些方面需要我在今后加以注意,这学期我在数学方面重点就是抓好这部分“后进生”。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1、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学期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我要想办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我们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的确有不少问题,我要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本学期我要走进孩子们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潜力”。

5、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书写工整等良好习惯,并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六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二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1课时。

四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五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1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八我们的鞋码——统计………………………2课时。

九儿童乐园——总复习………………………5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