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专业14篇)

时间:2023-12-22 07:55:02 作者:GZ才子

教学计划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自己的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一、导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一只小鸟)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纠正错音:

1、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谁认为自己课文读得不错?那好,老师请这个小组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指组)其他同学认真听,好!开始。

生:读书。

3、师:有同学听出问题来了,(指名)(a你听出他有漏字、填字;b谁听出了读音上的错误)。

师:(少:这组同学读得不错)。把字音都读准了,那其他同学怎么样?老师这里有几组生词,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注意看啦!(课件)。

生:啁啾(再来一遍,下一个)觅食(不错,读个长一点的词语)抖刷抖刷翎毛(读的能不能再轻快自然一些,(指名)如果再快点就更好了。谁还想读3。)(来一个更长的句子试试,谁来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指名,刚才同学们把句中的多音字shi读的很准确;咦,句中有个多音字要注意,再读一遍。)(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刚才我们把读音都读准了,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三、细读课文,重点把握:

(一)1―4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1-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后,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读书,自由谈。

师:好了,同学们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a、你运用了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的方式看到了这些。

b、是啊,大自然也被陶醉了。・你真会读书。

c、歌声连小朋友也吸引来了。・你呢?还有吗?

[d、(葱郁树木)多美啊!e、是啊,这是你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小鸟的爸爸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快乐的啁啾时,他们会对小鸟说什么呀?(3人)(点到:老鸟多么快乐呀/是啊,爸爸妈妈多幸福啊)(课件)你们听,小鸟正在巢里啁啾呢,谁把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读一读。(指名)2人(多快乐呀)。

师:可爱的小鸟给全家带来了无数的快乐,(板书:父母―快乐)谁愿意再读读这句话(2人)(评:老师也感受到了快乐;多么快乐呀)。

3、师:这是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一天早晨,老鸟觅食去了。小鸟又探出了好奇的小脑袋,它都看到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书)。

师:小鸟站在枝头都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它还看到了什么?(生……多美的风景啊;想象真丰富。)。

小结:(课件,音乐)是啊,这里有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天空,葱绿的树木,多美啊!

师:欣赏着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让我们和小鸟一起来赞美大自然吧!谁想读?同学们,先自己练读。(课件,出示课文)。

师:谁先来?你来。(一天早晨,她醒了,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手….他探出头来一望……)。

生:指名读。(3人)。

a、老师仿佛也听到小鸟那清脆的歌声。(还有谁想唱)。

b、你今天读书声音非常洪亮;句子读的很通顺。

c、唱的可真动听啊。

同学们,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它在欣赏美景,放声歌唱,谁再来读?

师:还有谁想读?那好,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像小鸟一样,唱响那赞美自然的歌声!(生齐读)。

过渡:多么美好的歌声啊!同学们在含笑着朗读,大自然也在含笑倾听(板书:自然----含笑),大自然这么喜欢听小鸟唱歌,那孩子们呢?(课件)你怎么知道的?(生)是啊,(板书:孩子----喜欢)。

总结同学们,正是这只小鸟,(板书)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它那清脆柔美的歌声给自然增添了色彩;连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它。这个世界多美好啊!

[1][2]下一页。

(二)、5―8自然段。

1、师: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

生:默读。

师: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生:被弹子打伤,歌声消失了……(2人)(你真会读书;你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

2、师:此时此刻,你们是怎样的心情?

生:伤心、难过、感动……你呢?为什么?(评:体会的不错;小鸟受伤了,不仅孩子们难过,你也很难过/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3、师:再读读这部分,看看哪句话最让你感到伤心、难过?把它画下来,读一读。

教师注意巡视,先指名说“斜刺里……”

生:自由谈。(谈到斜刺里……)。

师:是啊!同学们“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是个怎样的情景?(生)(这是你的理解,那你是怎么理解的?)哦,速度非常的快,突然从别的地方冲了出来,这就是当时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老鸟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3人)(他读的这么慢,可以吗?/看到小鸟受伤,老鸟多着急啊)。

师:还有谁来读读让你伤心、难过的句子。

生:(一滴一滴…..)引导学生读完句子之后,说原因。

师:谁也找到了这句话,你说说(生:小鸟受伤了;伤得很重)。

师:那你能不能来读读。(2人)你再来读。(你确实很难过;太让人难过了)。

师:这只快乐。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1][2]下一页。

3.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比较。

差异比较:在比较中探究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不同的是:“棋、弹”,左右一样高;“钢”,左高右低下对齐;“观”,左短右长。

优劣比较:在优劣字的比较中,把握字的结构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老师可出示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防患于未然。

三、分析。

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帮助分析,示范指导。如“琴”字,上下紧凑,中间舒展,撇与捺是整个字的灵魂,书写时既要注意笔画的舒展,又要注意组合时撇尾低,捺脚高。

四、实践。

仔细领会,悉心模仿,激励评价。评价时老师可以改评分制为奖励制,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在旁边印上一颗小五星作为奖励,比一比,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相结合。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呢容。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三段主要内容。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语句得意思,注意语句之间的联系,领悟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门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心情会怎样呢?对。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副日出的美丽景色,他怎能不高兴呢?作者便及不可待的蹬上了一只海轮,那么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新授:

1.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并且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自读。

3.比较句子: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的排列在码头两边。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和巨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4.你是从那个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呢?你从那些词语看出吊车高大,工作繁忙呢?

5.作者看到海港十分繁忙心情如何?书上那句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的?

6.读出来。飞溅起来的浪花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

7.作者站在船头,再阳光的照耀下迎着猛烈的海风,浪花飞溅。作者认为是在唱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的自然景物而且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景色,心里为祖国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9.讲读课文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喜欢那句呢?

比较句子: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谁能够读出作者高兴自豪的心情?

4)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好像来到什么地方了?

5)你还喜欢哪个句子?

6)比较句子: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7)指导朗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也要为祖国谱写一曲新歌。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学具:海底资料。

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

2、・・出示课件:大海录象。

3、・・这是什么地方?(学生根据录象说出看到的美丽大海的景象)。

那你能想象海底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想象着说)。

4、・・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在未来的海底,不仅有美丽的动植物,还有人类生活呢!这个奇妙的地方就是――海底村庄(板书:海底村庄)。

5、・・我们一起去旅行好吗?

生字:

1、・・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的音。

2、・・去海底村庄旅行之前,同学们要经受一次考验,大家看~~。

3、・・出示课件:字词。

通过自学,字音掌握得怎样呢?让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出错的地方要多读读)。

齐读。

4、・・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参观海底村庄吧!请大家再来读课文,看看小作者跟着村长参观了哪些地方?(理清游踪)(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地方,老师帮学生理清顺序,边说边板书出来:)。

・・・・房子。

・・・・海底牧场。

海底村庄・海底植物园。

・・・海水综合加工厂。

课文:

1、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海底村庄有什么印象?(学生可能说得很概括,也可能说得很具体,要抓住学生的概括性回答――奇妙,美丽,物产丰富)。

2、再来读课文,看看海底村庄的'房子哪些地方很奇妙?

3、先划出书中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5、・・谁来谈谈你的观点?你觉得这里奇妙,就请你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相机出图,这是小作者根据想象画的海底村庄,和你想象得一样吗?)。

(从透明的玻璃钢房子向外看,会看到些什么?放音乐想象)。

(还会有什么样的管道?)。

(这一系列环节用不同的手段,抓住关键地方,帮学生体验海底房子的奇妙)。

6、・・海底村庄这么奇妙,希望大家能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个别读)。

1、接下来小作者来到观察站,极目远望海底的奇景。“极目远望”是怎样看?大家站起来试一试。

2、让我们来“极目远望”美丽的海底奇景!出示海底录象和图片。

3、海底景色怎样?读一读美丽的景色。(配乐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4、你有什么感受?(海底很美,还能为我们提供食品。)。

5、除了提供食品,还能提供什么?(金属,盐,淡水)。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一起去游览一下海水加工厂,看看海水加工厂是怎样工作的?

6、・・工厂是怎样工作的?(学生自己说完后,出示课件带着全体一起说。)。

7、・・底原来也有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我们来分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科技的神奇。(选三组分读)。

1、・・指板书总结:我们了解到海底村庄有奇妙的建筑,美丽的海底奇景,还有海水综合加工厂。

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

1、自学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3、学习评价人物。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1课时。

1、出示画有铜像的挂图。观察人物,说说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给你什么印象?

2、质疑。他是谁?为什么要撒尿?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3、揭题,读题。

1、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质疑的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字音。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组内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指导学习第1段。

(1)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这座铜像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读出对小于连的喜爱。

2、指导学习第2~3段。

(3)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小于连的机智与勇敢。

(4)指导朗读。

(5)如果你是小于连,你会怎么做?有更好的办法吗?

3、指导学习第4段。

(1)带着对这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的喜爱和敬佩读最后一段。

(2)讨论:如果你来到这座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分组讨论:你喜欢小于连吗?

2、全班交流。

3、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小于连那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课后搜集这类故事。用班队活动时间开一个故事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于连塑像的原因。

3、照样子写词句,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小英雄,颂扬他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5、介绍一个看到过的塑像或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题、读题。

质疑。

二、整体了解。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解疑:

※是怎样的塑像?

(1)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用自己的话介绍塑像。

※为什么建塑像?

(1)交流。

(2)出示:五百多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他,如今,他的塑像屹立在,接受人们瞻仰。我觉得于连。

(3)理解词语:屹立急中生智瞻仰。

三、学习课文。

1、从什么地方看出于连急中生智?

自读课文,用“”划出。

2、交流:

(1)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理解:迸跳;夺目迸跳说明燃烧快、情况紧急。

(2)又长又粗干涸。

理解:干涸。

(3)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有可能毁了整个城市)。

3、这可怎么办呢?……来不及了。

(情况危急)。

4、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完成词句活动室。

3、齐读全文。

4、说说小英雄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五册《海底村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新生字和词语,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生字的发音。

2、生字卡:陌生神秘岛屿隧道减少自豪牧场。

蠕动综合金属提炼纯净圆锥形划过去。

不禁赞叹全身披甲提取食盐运输管道。

3、学生同位之间互相检查,老师巡视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

4、指学生轮读词语。

5、学生标明课文的自然段,并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

给与评价。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开阔思维,锻炼想象。

1、引语:刚刚我们在小朋友的带领下在海底村庄走了一趟,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对海底村庄有什么看法?说给大家听听。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如果村长要请你去当海底村庄的导游,你愿意去吗?为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张海底村庄的地图,请来当导游给我们这些游客介绍一下。(学生看图介绍)。

三、课堂小结:

是呀!海底有许多神秘的东西,大家都很感兴趣,那你心目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呢?你来当设计师把他们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建筑奇妙。

海底村庄景色奇异。

设施先进:

五、作业设计:

1、你来当设计师画下你心目中的海底村庄,给自己的设计写一个解说词。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小学语文第五册《海底村庄》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边读边想像,画出文中描述的海底村庄,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地介绍海底村庄的。

重难点、关键。

体会海底的奇妙,懂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城市或村庄的挂图:同学们,这是我们熟悉的景物。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能说说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或是其他生活环境吗?(学生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有一个村庄,它建在美丽的大海里,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读课文,学生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反馈生字新词。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新词。

4、教师请各小组反馈学习的'情况。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7、指名反馈。(21世纪后期的一天,我到海底村庄参观看到的景象)。

8、我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具体介绍的段落。

9、指名反馈。

10、指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各写了什么?

11、在弄清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再读课文,再请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顺序。

1、学生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作者到海底村庄都参观了哪些地方?)。

2、指名反馈。

(1)海底村庄的建筑。

(2)海底牧场。

(3)海底植物园。

(4)海水综合加工厂。

3、读完全文,你觉得海底给作者或是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指名反馈:奇)。

4、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直接夸海底村庄奇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学第五册语文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北大荒的资料,//dasp?sftid=97。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欣赏《北大荒》歌曲。

2、听过此歌吗?想去北大荒秋游吗?

二、明确目标,自学课文。

2、边读边找边看边思。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北大荒。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去北大荒秋游了一番。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丰收景象的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二)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1、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还是丰收景象?自己先读读,再读给4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2、生读后交流,教学2-5节。

(1)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请学生畅谈观赏到自然风光后的感受。

a、多媒体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资料,体会的用词优美。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b、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错的。

借助多媒体,边欣赏小河的美丽,边朗读第3自然段。

启发学生想象:家乡的小河,给你留下了什么?能说说吗?

网上搜索,带大家去原野看看。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找到的图片重点理解:热闹非凡、哗啦啦的笑声、黑红黑红的脸庞、燃烧。这里,采用拟人手法,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快乐,是丰收给北大荒人带来了喜悦。

图文对照,把热闹、喜悦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自然段)。

a、图片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

b、学习播音,把秋天的北大荒丰富的物产一一介绍。

c、明确“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三)尝试创作,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北大荒那么可爱迷人、美丽富饶,是北大荒建设者们的功劳。)。

2、观看录象《北大荒》,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媒体制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北大荒秋天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北大荒的秋天。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p5。

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体现学校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目标,使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百花园三部分。

全册安排课文32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本册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本册课本仍然采用“分流识字”的方法安排生字,共有生字55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300个,其他的只要求认识,不作考核要求。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五、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课文,描绘了我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珍贵的教科书》、《群众也在淋雨》两篇课文,热情讴歌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伟大品格,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

3、《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主要培养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小学语文第五册《海底村庄》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边读边想像,画出文中描述的海底村庄,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地介绍海底村庄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对海底村庄的喜爱之情。

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对海水综合加工厂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人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播放录象)。

2、刚才我们去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3、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海底,不仅有美丽的动植物,还有人类生活呢!那就是奇妙的海底村庄。(板书课题)。

4、你们想去海底村庄参观吗?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海底村庄看一看吧!

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都来到了那些地方?

生:汇报。(村庄、海底牧场、海底植物园、海水加工厂)(板书课题)。

2、作者在游览了海底村庄后,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2、第二自然段:

(1)、抓住村子的特点汇报房屋的特点,并分析房屋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体会海底房屋的设计奇妙。

(2)、有感情朗读。

3、第四自然段:

(1)、读书,汇报体会。

(2)、抓住懒洋洋、蠕动体会海参的动作。有感情朗读。

(3)、抓住威武、全身披甲体会大龙虾的威武。

(4)、再读本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读书,汇报。

(2)、抓住颜色深褐色、绿色的、红色的体会颜色的美。抓住漂动在碧波里体会动作美。抓住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体会出味道美。

(3)、有感情朗读。

5、第六自然段:

(1)、让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2)、让学生扮演海水、三个车间的工人,理解如何加工海水的。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参观了海底村庄。感到海底村庄真是很了不起。

实际上,这是一篇科幻文章,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憧憬,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教学反思。

《海底村庄》一课文字简洁,内容较浅显,字里行间表达出未来科技的奇妙。因而,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切实体验海底村庄的美丽和奇妙,领悟到科技的神奇: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想象的能力,使学生大胆憧憬未来美妙的生活。

在学习课文时,针对每段的不同特点,找到不同的切入点。第二自然段,着重让学生体会海底房屋的奇妙,抓住形状与陆地房屋的不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房屋的确体现了我们人类的智慧,人们真了不起。第四自然段通过做动作、抓重点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海底动物的可爱和特点,体会海底资源丰富,很了不起。第五自然段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海底植物颜色美、动作美、味道美的特点,体会动物们是那样可爱,很了不起。第六自然段通过情境模仿工人来体会人们很了不起,用智慧合理利用海底资源,让海底资源为我们人类服务。这四部分内容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来让学生谈体会。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学习第六自然段时,要分清过滤和提炼的含义。过滤是把没有用的.东西去掉,提炼是把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合理利用。在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多说说感到哪里感受到了海底植物的美就更好了。另外,教师语言还略显多,应让学生多读书,多汇报,培养学生的分析课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第五册《海底村庄》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边读边想像,画出文中描述的海底村庄,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地介绍海底村庄的。

重难点、关键。

体会海底的奇妙,懂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城市或村庄的挂图:同学们,这是我们熟悉的景物。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能说说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或是其他生活环境吗?(学生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有一个村庄,它建在美丽的大海里,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读课文,学生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反馈生字新词。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新词。

4、教师请各小组反馈学习的情况。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7、指名反馈。(21世纪后期的一天,我到海底村庄参观看到的景象)。

8、我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具体介绍的段落。

9、指名反馈。

10、指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各写了什么?

11、在弄清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再读课文,再请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顺序。

1、学生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作者到海底村庄都参观了哪些地方?)。

2、指名反馈。

(1)海底村庄的建筑。

(2)海底牧场。

(3)海底植物园。

(4)海水综合加工厂。

3、读完全文,你觉得海底给作者或是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指名反馈:奇)。

4、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直接夸海底村庄奇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听写。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作者随着海底村庄的村长,都参观了哪些地方呢?)。

5、导入:他到这些地方都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建筑。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海底村庄的建筑奇异表现在哪里?

2、指名反馈。

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其他补充或质疑。

(4)解答疑问后,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想像,根据课文对海底建筑的描述,画一画海底村庄的样子。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再分角色朗读。

三、放手学生自读。

1、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读。

(1)各个地方描写了什么景象?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

(3)你觉得应该怎样利用海底资源?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出示图,结合衅引导学生想像画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作者为什么赞叹: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3、集体反馈,回顾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4、你们想像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

5、指名反馈。

6、教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像,同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探索海底更多未知的知识领域。

五、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第五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刊发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