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7 13:19:13 作者:念青松

五年级教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请大家花一些时间浏览以下五年级教案,相信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 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 ;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 ,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 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2段。 米是6个 米,实际上是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 米的 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6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六相关习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学习了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例1中首先让学生看图写分数,激活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然后分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

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理解、抽象出单位“1”。

课件

一、导入: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组图

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追问:你能说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后班内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逐渐展示板书。

提问:第四个图与前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第四幅图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出示2/3

提问:把(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猜测: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教师引导概括分数意义。

(2)操作:铅笔、硬币、钟面、桃子图案

提问:你能用手中的物品表示2/3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合作用提供的物品表示并交流想法。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1、关注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展开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2、教学进程多途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数学是一种文化。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5~86页。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部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教具(三盒粉笔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

学具(12根小棒、水彩笔、练习卷)。

一、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

(2)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生:分数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读写法、分数大小比较等等)。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把单位“1”讲分数单位时再补上)。

(3)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

学生回答(略)。

会的我们可以跳过去,不会的就多看几遍,用笔记打记重点部分。

学生自学课本。

(4)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5)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二、探索新知:

1、试试你的眼力:(电脑出示)。

(1)出示一个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教师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生答后,师板书)。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3份。

师:现在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

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数。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生答后,师板书)。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把(一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

1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单位“1”的抽象。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师:请大家自己在下面再说说看。

师:刚才你们自己在说的时候,除了觉得比较全面外,有没有其他的感觉?(有点麻烦)。

师:那能不能想个办法,说得不麻烦呢?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整数“1”、整体“1”……,虽然说法不同,其实都是想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个整体。其实在数学上,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称它为单位“1”。(板书单位“1”)。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平均分。

4、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根据出分数的意义。

师:认识了单位“1”,现在谁会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依次出示,请学生说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完成板书)。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完成分数意义的板书)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找出重点词。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里,哪些词比较重要?

三、课中游戏:猜一猜。

师:为什么盒子里原来有5支?(第一盒的是1支,一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师:从第二盒里拿出2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二盒里原有几支粉笔。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二盒的是2支,一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个2支共10支。)师:从第三盒里拿出3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三盒里原有几支粉笔。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第三盒的是3支,一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个3支共15支。)。

电脑验证:

四、巩固练习。

1、看分数,举小棒:

要求:看屏幕显示的分数后拿小棒,拿出以后,用左手举起来。

(1)拿出12根小棒的。

有学生举1支。

师:对吗?分母没有出来的时候,能拿吗?1表示什么?(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表示取了这样的多少份。)。

()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

出示,再出示。

学生拿,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拿。

(2)出示分母。

师:虽然不能拿,但我们可以做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呢?(将小棒平均分成6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出示,再出示。

2、填空:

1把8个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整体的,3份是整体的。

2把全班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把6只猴子玩具平均分成3份,2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份,4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

4把1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5把5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3、问答题:

下面每个图中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下面每个图中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4、涂色:选择一幅图,涂色表示。

五、在生活中找分数: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

六、在图形中找分数。

占上图的几分之几?占下图的几分之几?占上下图的几分之几?

七、成语中找分数。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看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出示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相应画面。)。

师:听说过吗?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

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其他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一、复习。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二、教学新课。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三、教学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5和3/5。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xx/100。

5、4/5是()个1/5。

五、反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第14课时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内容及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用哪些分数表示?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方法。

6.第6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7.第7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5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发展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教学第8题。

2.教学第9题:

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3.第10题。

引导:前3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最后1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4.第11题比较较分数的大小。

讨论:我们学习了多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大家讨论交流后,教师再进行归类。

5.指导第13题。

先让学生做,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探索与实践。

第14题各自记录后计算交流。

第15题要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图案,再用分数和知识进行描述交流。

要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创造之美。

第16题游戏之前要让学生照书上的样子分别做一个转盘,游戏时要帮助理解活动的方法和规则。

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反思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

四、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再慎重地给五角星涂色,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五、作业。

第12、13题。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案

一、讲授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是不是整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依次出现糕点图、正方形图、1米长的线段图)

2.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

出示图片“苹果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个苹果?

每份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出示图片“熊猫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只熊猫玩具?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只熊猫玩具是其中的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3.将下面的两幅图与上面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

(板书:单位“1” 若干份 一份或者几份 分数)

4.总结、归纳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充分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6根彩笔、一张长方形纸、熊猫组图、苹果组图、玻璃球、多媒体课件一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导入:

拿出4个苹果,提问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1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个”这个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用分数1/2表示。

师: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一)教学分数的意义

1、教学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找分子是1或几的分数: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体验分数的意义。

2、教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a交流苹果组图,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把谁平均分

b联系上一环节中的内容比较被平均分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c教学“整体”,教师点出像4个苹果这样的多个物体就称之为一个整体,8个苹果平均分,也叫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d利用“一个整体”概念这个新知来理解在“熊猫组图”中找到的分数。重点沟通相对量与具体量之间的联系。

3、教学单位“1”

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就叫做单位“1”。

追问:谁可以做单位“1”?

4、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归纳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整分数的意义及课题。

5、随机练:a说出黑板上的分数表示的意义。

b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把握分数的意义

(二)自学课本,认识分数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学课本

2、生举例汇报自学所得

3、随机练:拿出6支彩笔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说出理由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见课件)

1、快速动笔,课本中做一做

2、轻松片刻。(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一个器皿里装有8个玻璃球,生摸出后说出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这篇文章共3341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p.67第1题)。

5、用下面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二、教学新课。

1、一个食物、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单位“1”。

2、举几个“1”。

3、其实一把铅笔、一群小羊、一盘苹果、一项工程等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4、再举几个单位“1”。

5、把4支铅笔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支)是这个整体的1/4,3份是整个整体的1/3。那么两份呢,4份呢。

6、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只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7、把12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只)是这个整体的1/4,2份是这个整个的`1/4。

8、一个食物,一个图形,组成一个整体一把铅笔,一群小羊都可以看作单位“1”。

9、判断题:单位“1”只能是一个物体、吗?

10、教学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理解若干份的意思:1份、2份、3份、4份………..

11、1/2、1/3、1/4、2/5、3/6、5/8。

以上这些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11、教学分母、分子。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

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三、教学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5和3/5。

想:直线上从0到1表示单位“1”,把他平均分成5分,这样的一份用1/5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3/5表示。

试一试:指出下面直线上a、b、c各点分别表示几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1、把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来表示。

2、把12面小红旗平均分成6分,其中的5分用分数()来表示。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如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

4、说出下面每一个数的分数单,位,并指出每个分数含有多少个分数单位。

1/75/83/104/159/2031/100。

5、4/5是()个1/5。

五、反馈总结。

六、布置作业。

反思:对于单位“1”的教学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例子举例说明。让学生知道单位“1”不仅指一个物体,也可以指一个整体。这是教学的难点。应予以突破。对于分母、分子、分数单位概念的教学不够细腻。应加强。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水果图片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图片,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习。

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3题。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

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探讨、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

(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2、认识单位“1”

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师强调说出单位“1”的含义,不仅指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2)学生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认识。

(3)说明: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出示课件教学)。

(1)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强调“其中的一份”。

(2)指导完成p64的第8题。(课件出示学生做,读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做,当堂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小组比赛,学习积极性高。

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

板书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重点板书了分数的意义几分数单位的概念,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预习汇报引出教学课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学习。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个探究活动。在小组进行平均分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个物体的小组很快分了出来,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得到几个或多个物体时学生就不会分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并指导分法,但因时间关系,不是每个小组都进入。因此,当我指名一个小组汇报时,就出现了“把9个圆平均分给6个小组成员,每人得到六分之九”这个分数,与我教学的进度内容不符,我的课堂随机能力相当弱,我没有给学生肯定,因为我没有想到这组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这是后面才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我的冷处理不但暴露了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差,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扼杀,真是值得好好反省。通过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提高。

五年级《分数意义》评课稿

本节课设计,努力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中创设“你能创造哪些分数”这一情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更是“体验”。本课教学中的创造分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为学生供给了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不再是机械地学习,有了更大的收获感,成就感,有利于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在教师讲解了单位“1”之后,“晒晒你的收获”让学生多所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点的混淆,如:确定中把单位“1”分成若干分……,强调平均分,又如在自学了分数单位后,又练习了“我会填”,给表哥写信,无一不在对所学资料及时的`进行总结、巩固。

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引学生思考,带着学生的思路逐步加厚知识,如:在学生创造出分数24后,她问:其中一份是多少,2份呢?剩下的又是多少?又如:在用4个苹果,8个苹果写出分数14时,又提出: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呢?等等,这样经过不断的问,使学生的知识到达了加后、扩宽。

提议:区分量与率,在讲到“都是14,为什么大小不一?”时,不妨放慢脚步,找找那里的学问,当时学生说出是分的物体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说的单位“1”不一样,那从单位上区分呢?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是14,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也是14,对照一下,14是和分成的份数有关系,1个,2个是指具体的苹果,是和总体的苹果数量有关系。

五年级数学《分数意义》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