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2 12:13:08 作者:翰墨

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范文范本,我们需要据此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范本进行参考。在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借助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初中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然后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应当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采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结果并不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过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它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学生的想法,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物理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电动机,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识,真正地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一次性杯子,然后让学生用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探究电话的奥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话线替换绳子,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有的学生可能经过前面的铺垫就能知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然后电流就会沿着导线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的话筒就可以把电流转化成声音,这样声音就传递成功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并不是依靠学生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取长补短,进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电生磁》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演示电生磁的实验过程。学生们沿着静止的小磁针方向,把一导线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铜导线),因为它能够不受磁场的影响。当导线中通有电流后,我们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物理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进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识,但是有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讲台上的讲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学生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作用,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变过去传统的物理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才智,20xx(31).[2]陈扬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1.教师要改变作为教学观念。

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首先转变作文教学模式。不同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运用稳定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想法开展教学活动,然后再被动的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写作中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升写作的自主性。作文的创作需要创造性与开放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才有利于提升作文教学。其次,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不少作文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把写作与具体生活相结合,拓展其视野,从而提升其作文水平。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天赋和学习基础等,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写字的动力与热情,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在作文课堂上,多设置一些层次性明显的.问题,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的写作能力,中等生掌握写作技巧,优等生掌握写作拓展和延伸,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够得以提升,让整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帮助其树立写作信心,运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写作。

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改革中,改变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其关键环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没有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选功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通过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根据这一评价理念,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评价中,应该更具特色,充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保证学生全面和谐成长与发展。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与家长评价的相结合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使评价机制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情感,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写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正和纠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总结。

总之,现阶段,在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多个困境,而面对这些困境,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的改善和优化教学方法,让这些困境都迎刃而解,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作文教学,帮助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3比较记忆法。

4“口诀”记忆法。

作者:金玉龙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采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法,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信息化时代,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相关的物理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物理规律。实验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重要价值,其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分析以及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乐趣的作用下能够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极大地增加,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能适应实验教学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信息技术在使学生获得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也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消除由于人力造成的实验结果记录的误差,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最关键的是,对于信息技术下的实验结果,如果学生存在异议,授课教师还能够将其带入实验室进行教学,消除学生的困惑;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出现歧义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对比、综合等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加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磁场力学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探究其存在的意义,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在线讨论。这种技术下,学生在课后或在家中也可以进行探讨学习,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亲切,又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在对物理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相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如让学生体会惯性,为其提供相关的器材,使学生明白惯性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学生应该详细观察教师的操作,以便于在自己亲身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根据实验结果来探究相应的理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搜索方式,确保搜索实验资料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实验设备的损毁问题,给实验研究造成很大的困扰,然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弊端。采用信息技术能够虚拟实验,将实验的内容进行计算机的微观展示,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记录实验过程,对于缩短记录时间以及提高准确性有促进作用,确保实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快捷,强化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研究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学生对自己之前的猜想与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均有极大的益处。物理实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和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带来的便利来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张贤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xx(20):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三、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光的折射”的教学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实验去验证,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如“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情况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验,一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最好能在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二要注重实验后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能从实验中获得感悟。

四、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定要明确实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综合应用好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与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就可以实现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物理学科更是如此,不仅要了解各物理运动的基本定律,还应了解其运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才能将物理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采用渗透教育法,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渗透教育法,恰巧具有这样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渗透教育法充分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中进行渗透。

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些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如果能够适当的运用渗透教育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另外,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且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渗透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学科进行渗透,将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渗透教育法应用于教学方法中,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对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达出现,更为具体化和简单化,通过这种图片和声音等的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对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实验观察,或者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采用课外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章节的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实验供学生选择,提前将小实验目录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学生通过联系教师所教知识,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和思考实验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物理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发掘出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所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一味的给学生传道授业,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讲授“光源与激光”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中,教学方法上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既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集体利益,又可以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种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合作学习的实施是有一定的理念的,需要合适的情境和恰当的时机,确保合作学习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实施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形成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主体的最佳体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学生先进行个人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总结,或通过实验探究方式获得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占有主要地位,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我首先把折射的定义进行了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用所提供的材料(筷子、水、水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光的折射有哪些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眼看到了筷子在水中“折断”的现象,然后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积极地思考,我在各个小组间指导,并及时引导他们的思路。教学活动结束,学生轻松掌握了“光的折射”知识,并能熟练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组织能力和自觉性欠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方式时,教师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保障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和协助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同时学习小组还存在竞争关系。“没有竞争,社会就没有进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竞争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是学生抗压能力的体现,当然这种竞争是和谐的,需要教师从中调和。为保证小组内存在竞争意识,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把标准相近的编为一组,让他们既要对抗其他小组的竞争,又要努力在自己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观念,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要重新定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初中物理教学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学生认知的高低。在合作学习方式中,小组的探究方式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小组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在小组产生分歧时需要教师进行协调,在小组偏离主题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虽然学生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程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当然,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进行强制灌输或恶意指责,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相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也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还可以按学生间的友谊进行分组等,只要能达到分组学习的目标就是合适的分组形式。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方式前要多方搜集资料,包括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特长、物理素质以及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的特点等,分组时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也易受学习任务的影响,且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不好控制小组规模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渐解决,使合作学习与物理教学能相互融合。但合作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物理技能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使用此种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其使用理念和使用时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职业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本学期我担任20xx春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虚心向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不断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点滴的教学进步。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

1、本学期语文学科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职高语文上册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教学任务基本顺利完成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语文课上着重指导学生把握一些经典课文,了解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分析诗歌,并在掌握文言字词的基本用法,读懂古代诗词和散文的基础上,强化环节。复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强化巩固,结合适当的讲评和测试。要求学生复习的时候,采取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的方式,把握字、词、句的解释和理解,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问题。主要是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太重视,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于很被动的。因此应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必要性,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转被动为主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步子,比较扎实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知识要点和答题技巧,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在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学在的问题较大,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动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一个5-6分的题目,他们只用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就解决了,有时还答不到点子上。

三、教学、教研、教改的情况。

一个学期以来,根据教学大纲,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总结规律,摸索教学方向,总结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按照“遵循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明确复习方向,适时调整复习计划,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另外,不断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探索和实践各种法,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一些问题也了出来。如: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阅读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较差,课文没有真正落实等。因此,下一阶段的教学,应在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强化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鉴赏等基本技巧的指导,加强文字表达的训练。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xx,13(07):299~300.[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xx(23):1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3.对网络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1.要以物理课为主体。

2.整合应当从头做起。

3.整合要注意科学性。

4.提高教师素质。

1.变废为宝,开发生活化实验器材。

2.提高开放性,发展学生发现、创造能力。

1.模拟生活情境,导入概念。

2.竞赛类实验:开啤酒瓶比赛。

3.使用生活中的杆秤。

5.猜想、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钠),而学校的海波大多含有杂质或是存年旧货,实验时,虽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热,但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还是不断上升,很难保持不变,即使不变,保持时间也很短,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真正观察到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体会不出晶体熔化的特点。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做这个实验时,用冰替代了海波。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用温度计测出教室内的温度,让学生知道室温高于冰的温度;然后将适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纸杯,多少以完全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宜(太多实验时间长,太少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不能浸没玻璃泡);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纸杯内的棒棒冰中,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由于是“室温”自然加热,冰融化时保持0℃的时间较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之后讲述晶体熔液凝固的特点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即可。棒棒冰和纸杯在学校小卖部就可以买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为一个小组,把老师的演示实验转换成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

许多学生按课本要求将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组装好后,拿去观察物体,结果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课本错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点小改进:在按课本要求组装好器材后,再做一个比易拉罐稍大的纸筒,长度为30厘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纸一端,使半透明纸处在较暗的区域,这样远处的物体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从套筒中看过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绿色植物,好像还是彩色的呢。

课本上在讲述摩擦起电时,用的是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电,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使硬橡胶棒带电。当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箔片张开的角度很小;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胶棒的带电量太小或者是它们的质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而且偏转角度很小,现象不明显。这个实验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很难成功,特别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早晨或阴雨天根本做不成。笔者亲眼看到在省级教学比评中,选手为了实验万无一失,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用红外线烤箱对设备加热、除潮的办法,而这样的条件在农村和山区的学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用丝绸与学生吸饮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带电,用棉布与泡沫摩擦,使泡沫带电,它们的带电量较大。如果将摩擦过的泡沫,在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来回擦几下,箔片张开的角度甚至可达150°。在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时,由于它们的质量相对较轻,排斥或吸引时偏转迅速,而且偏转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显,即使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获得,也可以将这个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变看老师做为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理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只要多动动脑筋,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动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总可以找到改进或者替代的办法。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教学灵活多变。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实验演示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物理实验情景,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讲解何为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整体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可以现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再有学生自己在台下实验,利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对概念加深理解,借此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单纯讲解理论更为有益,拉近科学与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课堂导入时初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温故,还能知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知道,每堂课的起始十分钟是学生精神最为旺盛、情绪最为高昂的阶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关键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率。物理学科的课堂导入,最佳的选择即为物理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的实验器具,在导入环节进行实验演示,造成课堂悬念,使得学生对后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十足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动量”、“冲量”两个物理概念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相应的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毛巾,手拿两根大小相似的粉笔,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别下落到平铺的毛巾和桌面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笔摔成了两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旧很完整。教师可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参与到实验中,并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之后教师授课更加顺利,也能使学生探究欲望增强,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我们利用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都是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若是将科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物理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得物理教学范围延伸到课外。对于身边的一些现象,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课质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数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实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那些实验是无关紧要的,考试无用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小实验本身的功用未能发挥出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书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实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各种简单易行,极富趣味的物理实验,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这种异常直观的方式演绎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展,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学习、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物理教学提出: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内容。

1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

内容包括宇宙星系、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这也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利用物理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将德育教育引入课题,分析在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此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树立自身的道德观念。

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是物理科德育工作的重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思想道德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德育知识。

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原理内容虽然并不是很复杂,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其次要将物理意义理解清楚,最后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讲授阿基米德检验王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的同时,学习阿基米德不断研究的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启动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以此让学生明白通过不断努力才会得到成功。

2.2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学会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在备课中引入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史料。

比如,讲授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运动与禁止”相对性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讲授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

再比如,在讲授“核能”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钱学森的伟大事迹,使学生学习钱学森为了报效国家,不畏艰难,最终返回祖国的征程事例。

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事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事例,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顽强意志的学生能够战胜所有困难,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3]。

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欧姆探索科学的内容,他经过大量实验才获得了成功,让学生学习欧姆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许多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中途放弃,而有的科学家却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教师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知识,让学生对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成功只属于勤奋的人,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4实施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知识的渗透不限于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比如,通过开展小创作比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良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材中,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挖掘德育知识,将德育内容与物力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物力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物理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思考,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例如,我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数学课代表)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初二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样的过程。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但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时才等于9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猜想本不言对错(虽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就在此时被激发,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此对物理有了极大的‘偏爱’。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比如在《内能的改变》这节课中,多数同学利用气球快速的放气来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表现为气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学生却把气球用力吹破。气球虽然没有了,但是他此时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发现温度降低的更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上好探究课的标准在于:能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教学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要求,就需要物理实践教学进行拓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物理老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逐渐创造出物理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实现专业课朝向高技能方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其是培养社会人才较为直接的场所。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培养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提高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水平。物理教学不仅属于基础学科的内容,同时还属于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培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过于强调专业化。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到的系统知识比较多,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学科知识和物理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于专业化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重视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是将学生的专业科目作为主要内容的,对物理公共基础教学内容重视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造成物理教学的片面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在很多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能力重视较少,而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就会多设置理论知识的课程,对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物理知识多是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的`,应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较少,实验室的数量与规模相对较少,就会使得学生实践机会较少。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与实验室,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物理专业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更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1.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育的拓展,就需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职院校,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培养,就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观点。因此,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证明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突破学生原有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2.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设置物理课程内容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制定。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可以对和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加强物理实践教学。另外,中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成立一些实验室,同时购买一些设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将同一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在此前提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践,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物理实践的能力。

综合来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中职院校的学科组成中,物理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王东梅.谈职业教育语境下的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职学报,20xx。

[3]赵宗彪.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xx。

[4]赵琲琲.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xx。

初二物理教学论文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思考,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例如,我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数学课代表)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初二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样的过程。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但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时才等于9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猜想本不言对错(虽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就在此时被激发,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此对物理有了极大的‘偏爱’。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比如在《内能的改变》这节课中,多数同学利用气球快速的放气来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表现为气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学生却把气球用力吹破。气球虽然没有了,但是他此时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发现温度降低的更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上好探究课的标准在于:能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高教学论文职业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优化职高作业设计。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未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作业的效果,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主要介绍了优化作业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策略,并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示例。

关键词:职高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迫切性。

现今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有很多学生进入了职高,职业高中里又有多种类型,有参加高职高考的升学班,也有直接面临就业的中专班。而在升学班中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各有不同,大致有这么几个现象:

1.作业设计采取“一刀切”方式,缺少层次性。面对学生不同的个体,导致学生中“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作业数量太多,采取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没有精挑细选,精心设计。

3.作业的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缺少情趣,学生大量的作业只局限于数学运算,纯粹的计算与学生生活联系少,呈现的形式单一,缺少动手实践探索。

4.作业评价注重结果,缺乏情感性,缺乏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学生作业的思路、思考角度以及学生个人体验的关注。

二、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紧扣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布置作业,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要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服务,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3.实效性原则。布置作业要适度,要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4.差异性原则。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的接受能力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5.探究性原则。在设计作业时,教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设计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作业主要有想象型、操作型等题型。

6.适时鼓励原则。对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教师要适时肯定各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时时受到鼓舞,自信得到提升,热情不断高涨。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1.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设计题型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

a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这类题目运用对象是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b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它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等),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题目要精选。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教师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心选择典型作业。

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从中去巩固这些例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通过典型题的解答,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高的实践体验。

(2)精心选择易错作业。

通过易错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提高题后反思能力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3.作业要趣味化、生活化,题型要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如,选择、填空、解答、作图、探索等题型经常变换;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史料类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4.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少而精的基础上,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更要“因材而评”,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和数学水平等,给予不同的评价尺度和评价策略,对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要求宽些;对易骄傲自满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应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使其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纠正其不良倾向,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要充分重视作业评语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只是课堂上统一讲评,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体现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占红颖。施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2]张才朝。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成才之路,2008(8)。

(作者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初二物理教学论文

初二学生大多处于十四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生理上变化,也开始导致了学生心理上也产生着巨大变化。这一时期,学生对任何求知事物都具有旺盛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好学好问并富有幻想,但是他们高昂学习热情往往是短暂,对任何事情都只是“三分钟热情”,缺乏毅力。而且现在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分溺爱,致使学生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面对冷落时,极易“崩溃”。耐挫性较差,当然他们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个性张扬,有自己个人见解,创新和拼博精神较强,充满活力。这些正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精神元素。

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点。

“物理乃万物之理”,这些道理有深有浅,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历经数次教育改革,特别是现在如火如荼开展新课程改革,使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一降再降,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是一门以观察与探究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为主旨,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学科。物理研究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二物理经过教育专家认真编排后,从科学之旅讲起,从人们生活中最简单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导入,再进一步讲解近现代功勋卓著电和磁,九年级再讲解力学和现代物理常识,这样精心编排使初二学生对物理认知,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事物开始学习,完全符合学生由易到难认知规律。在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中有许多智趣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使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创新科学宏伟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三、物理教师切实做好观念转变,认真履行主导作用。

农村物理教师要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要加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认真全面做好学生减负工作,但是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应当把初二学生减小包袱,要自觉自愿背到自己肩上,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博览最新物理科技动态,增长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学生减负,老师增富”。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农村物理教师充分发挥物理科实验丰富和贴进生活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我们广大农村物理教师积极转变教师职能,做好主导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有趣学就是玩,有益玩就是学”。针对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点。我就多年来物理教学中体会及做法简单讲解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开发智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玩中学,学中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追求目标。开学伊始初二第一节课物理教师通过演示几个有趣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极其重要地位,丁肇中曾说:“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在实验中产生。”一个好物理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终身不忘。

(二)把握课堂提问方法。

“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教学是不易成功。”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程,自身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是三分钟热度。提问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是我们初二物理老师应该注意一个重要方面。

1.从生活中点滴进行提问。

在讲解声音产生时,可以让全班同学用一只手轻轻摸在自己声带附近,然后让学生朗诵一首小诗。学生朗诵完后,进行提问:“同学们朗诵得真好,那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吗?”(学生回答什么都有)然后先不要给出正确答案接着提问:“我想知道你们放在脖子上手有什么感觉?”通过学生平时发生在身边但又没注意波浪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让初二学生深切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同时,还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基本方法,使学生自己去探索物理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

2.从有趣事物中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压强时候,老师可以提问:表演气功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思维及进带入活跃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

(三)对学生学习科学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初二学生科学评价尤为重要,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影响,他们对物理有着强烈求知欲和兴趣。他们会有许许多多老师认为奇怪荒诞想法,甚至是错误观点。我们物理教师对初二学生评价时应多用赏识眼光看待他们,诚恳话语引导他们,在批改作业时常加入激励字词,不要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物理信心。对于他们错误观点我们也要加以循循善诱,切不可一毙了之,更不可不了了之,对于一些较复杂问题可以用简练语言进行讲解。物理是一门严谨科学,不可任意胡为,从开始就要让学生求知真理,避免以后学生死钻牛角尖,延误了学生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

物理是一门智趣横生科学,它充满了智慧和乐趣,让我们充分感觉物理和生活中乐趣吧;物理是一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科学,没有物理学发展,今天世界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物理是一门极富人生哲理科学,学好物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唯物论观点,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科学世界观。让学生成为农村学科学、除迷信、用科学、促生产生力军,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这对提高我国农村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我们广大农村物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一定要紧紧抓住初二学生心,使他们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增砖添瓦。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抓住他们就是抓住未来,抓住希望。

职高教学论文职业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要求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全因素地表现描绘对象,塑造形体.其教学目的是循序渐进,从描绘简单题材过渡到表现复杂题材;其要求是重技巧,重手头功夫的训练;其作业效果是画面层次完整,造型因素面面俱到,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其优点是全面锻炼,使学生具有综合造型因素构成画面效果的能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里,笔者就素描教学谈几点想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作者:陈华彤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10“”(8)分类号:g71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资源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农村中学大部分已配置了设施齐全、标准高的物理实验室,并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配齐了各类实验仪器及电教设备,为物理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演示实验做不全的问题。然而,在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的今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和提高。下面我就当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实验教学理念淡泊,忽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实验教学的目标仅放在知识的获取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种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盯在实验的结果上,认为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算实验教学的目标已完成,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凡是进行学生实验,总是把学生往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思路上引,让学生“按方抓药”,怕学生出问题,怕得不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精心钻研初中物理新课标,没有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和思想,对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法当然就不对劲。

(二)物理教学的目标仅停留在升学率上,导致大量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在全面深化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学也积极响应,不断促进物理课程改革,但实际上由于教师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许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不到位,虽然“穿的是新鞋,但走的还是老路”。一部分物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认为做实验不仅浪费教学时间,且对学生考好成绩并没有多大效果,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实施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陈旧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获得了高分,获得了高升学率,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浪费实验教学资源为代价换来的,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制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做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在这些实验中,有些实验做起来技术难度较大,实验设备的组装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这样的实验,部分老师就因为实验不好做而擅自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剥夺了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操作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实验因器材一时短缺而无法进行,或原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教师也就随意放弃实验,却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身边找一些生活物品或对实验加以改进而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欠缺,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引导、课堂组织、教学反思、实验改进等能力方面有待不断提高。

(一)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确立实验教学新理念。

众所周知,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要把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物理新课标精神,树立正确教学新理念。如果教学理念跟不上,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那将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物理教师实验培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培训是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努力,创建了各类培训平台,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形式培训,主动争取培训机会,为自己的实验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开拓了农村教师视野,增长了农村教师见识。

(三)坚持实验课前精心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好习惯。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保把每个实验做成功,确保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效果良好。我们都有深刻体会,若课前不预做实验的话,往往在课堂上做起来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实验,看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应注意哪些事项、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需要做哪方面的改进、预知学生在哪个实验环节上有困难,这一切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实验课堂效率。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物理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一节实验课授完后要认真思考总结,回想这一节课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而又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甚至失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确保今后实验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努力改进实验设计,做齐做好各类实验。

当前各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验器材基本能满足各类实验的需求,但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实验器材的质量存在问题,实验现象并不直观,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实验的设计比较复杂,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这些方面都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不少负面因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积极选用身边物品想办法设计实验,以弥补物理实验教材中的缺憾,从而确保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在热学《内能》一节里的《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室里消化棉已用完,我就试着选用生活中的火柴头头代替消化棉进行实验,效果很好,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最多放2至3个火柴头,否则容易炸裂压缩引火仪。在力学《压强》一节里有一学生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做这个实验时,我没有按教材设计的装置进行,提前准备了一盒图钉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一人一枚,叫学生用图钉探究这个问题,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我们物理教师积极地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这不仅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还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关键作用。

物理教学论文

人类的一切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新课标和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去体会和探究物理理论来源于生活的过程,再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得出的情境,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本身,使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我们知道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生活化”回归作为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已经渗透到各国的课改中,以学生拥有的生活知识为契机,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物理教学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的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让学生去揭开“物理”这门学科的神秘面纱,就得先把它放入生活的现象与实际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物理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物理教学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物理教学的返朴归真。所以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所以物理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立足于生活展开探究;我们身边许多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周围的事物。例如所有人都知道天空是明亮的,是蓝色的,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天空是明亮的,而在太空中虽然阳光强烈,但宇航员向其他方向望去,却看到天空是黑暗的,甚至可以看到星星,引导学生去了解康普顿效应,并且告诉学生,康普顿在研究阳光在空气中的散射现象时,发现了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大,而这与经典学说也就是光的电磁理论是不相符的,于是,康普顿借鉴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而发现了康普顿效应,发现了光子的动量,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又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学生们体会了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并能感受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观察和体验生活同样可以为学生解决物理学的实际问题带来有益的和巨大的帮助,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审题出错,而审题出错的原因往往又是因为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情境缺乏体验。

第二,教学中应注意再现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体会物理知识得出的过程和应用物理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观察、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如学习《能量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时,我们要这样创设问题情景: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一种形式能量的减少,必然对应着另外形式能量的增加,总能量是不会减少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本内容,并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弄清楚:虽然自然界中的总能量是不会减少的,但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能源也有品质之分。比如我们点亮电灯,电灯在发光的同时,还会向四周环境例如墙壁、空气等散发热量,周围环境吸收的这些热量就属于是能量耗散,不可能再回收起来供电灯发光了。再比如汽车行驶中的能量耗散问题。学生弄清楚了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做个具有节约节能意识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学以致用,如何将物理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生活小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如用简易的饮料瓶制作火箭,自制反冲实验装置,利用饮料瓶再现完全失重的情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个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体现出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实践,教学中经常创造机会组织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源泉;如学习《远距离输电》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我国水力发电站的建设情况,关心三峡发电站产生的电能是如何输送到用电区域的,并参观当地的变电设备;学习《万有引力和航天》后,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发射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运行录像,让学生体会发射和运行中的超重和失重,并分析火箭运行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教育,使物理教学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了sts观念,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情境再现,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知识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生活体验中提炼物理知识,在对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物理教学观,不但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要走进生活、服务生活,为学生学习物理拓展一个新的途径,而且为物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一座可靠桥梁。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情境,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也处处用到物理。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