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9 23:35:04 作者:文锋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材料,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国家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掌握高端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专业素质人员,去帮助农民一起去发展畜牧业。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知识的技术人才,在培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技术人才具有很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但是目前来看,我国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备,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都还处于尚不够完善的地步,教师的教学也存在注重理论不顾实践的情况。

(1)高水平师资力量的欠缺。

畜牧兽医专业既要求教师具备的完善的科学知识,有专业理论做基础,又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往往只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却对相应的技术运用和实践欠缺经验。这是由于畜牧兽医的工作地点往往条件艰苦地点偏远,畜牧兽医工作又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适应,很多毕业生没有去过一线进行工作和实践,所以欠缺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更不可能去教中职学生进行有效地实际训练。

(2)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前文说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往往只是具备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操作经验。在课堂的教学中受此影响,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授课,而很少安排实际的专业训练授课。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强调实际的操作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应该更注重实际的操作训练。在课时的安排中,本该安排更多的操作训练课,但是为了更高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

(1)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针对前文提到的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专业教学队伍,让我们的教学改革有坚强的后盾。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包括专业理论的培训,例如可以聘请大专院校的讲师或者教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最新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充实中职学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库;另一方面要对中职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例如可以邀请位于第一生产线的各大畜牧企业的高级工人来进行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中职教师实训课教学的水平。理论+实训,双管齊下,全面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2)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

中职教育一般情况下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像畜牧兽医这种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现实操作的'能力是终极目标。畜牧兽医的教学应该与生产第一线保持同步,及时把握生产前线的技术更新情况,跟上畜牧业发展的步伐。教师在课时安排上,要适当增加实训操作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的场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一些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外教学实践协议,多方面地开发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到第一生产线实践的机会。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动物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畜牧场进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进入第一生产线进行学习和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畜牧场动物繁殖与生长的各种特征,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知识底子薄弱,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挂图片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板书讲解较为死板,枯燥无味变通性差,难度较高的知识点也很难清楚地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好,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甚至有抵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近些年发展迅速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让课堂变地丰富立体,教师可以尝试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将知识多样化的展示,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丰富的教学形式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禽病防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画类的小视频进行引导,向学生展示禽类患病的原因及表现,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作业作为广告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知识、促进教学等,同时作业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学;作业设置;创新能力。

一、作业的相关概念。

(一)作业作业的概念有多种,辞海中将作业定义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1]。《实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到: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2]。因此笔者将作业理解为:作业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而布置,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教学等,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二)作业的分类根据笔者对作业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以时间为维度作业可分为两大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1、课内作业:又被称为课堂作业,即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各种任务和练习等。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

2、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是相对的,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外,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活动。

(三)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根据上述作业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即针对广告学的学生,任课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广告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对课内及课外作业进行科学化设计与制定的行为。

二、作业的功能。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对学生而言:首先,作业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完成作业,便于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拓展与深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作业中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二)对教师而言:通过作业的完成,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环节;同时,作业设置题目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三、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意义。

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主要有以下方面意义:。

(一)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学生抄袭应付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设置得当、巧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广告学作业设置的研究,可以使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在作业设置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使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对教学及学生的促进作用。

(三)可以探索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作业这个途径,能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锻炼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掘他们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一个广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3]从定义中得知,创新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实践而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后天不断的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作业正是一种“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从事的学习实践”,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高。因此,作业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可以促进对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广告学作业就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自我思考、分析、同学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等,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正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在平时点滴经验的积累中得到提升。因此,广告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的作业设置为前提。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贺莉.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n/ol].吉林日报,2015.。

加强文秘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论文

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不是理论型的研究人才,所以作为中等职业学习,开设普通话口语课,加强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口语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几年来,本人在担任文秘专业《普通话口语课》时,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注重开展专业特色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能力。本文侧重讨论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培养。

3.提高口语能力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的要明确,对于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提出什幺要求应了然于胸,实施起来才能措施有力、有条不紊。文秘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1语音要标准。

书,接待上级领导,在乘船参观郊区时,喜滋滋地对上级说:“坐在床上看娇妻,越看越美丽。”领导听了一头雾水,原来他要说的是“坐在船上看郊区,越看越美丽”,却因语音不准(i、u不分,前后鼻音混同)而使意义迥异。所以,语音准确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前提。

3.2用语要准确规范。

口头语言虽然多有口语化倾向,书面语较少,但在用语上的准确规范却是共同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参照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语言准确、恰当,少用方言土语,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态,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其次是平实质朴,表达时不言过其实,不哗众取宠,让人接受、相信并实行。再次是明快简洁,少说空话、套话,废话,直截了当,清楚准确,使人易于理解。最后是语言得体,讲话时要讲究艺术,掌握分寸感,不能口无遮拦,要弄明白什幺该说,什幺不该说。

3.3表达要完整、有条理。

要教会学生耐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抓住对方讲话的主要信息,经过思考后再做表态,表达起来才会完整而有条理。因为在信访工作和接待工作中,多数来访者都来自基层,而且都是有事而来,心情都比较急切,表达时往往语无伦次,这就需要秘书耐心听取来者的诉求,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回答对方的问题,使对方感到满意。

3.4语气要亲切。

秘书工作不仅是为领导服务的,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接待群众来访,进行调查研究时,要语气亲切、切忌生硬、简单粗暴。语气亲切要防止“亲切地”打官腔,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或油腔滑调,敷衍塞责,使人寒心。平时要求学生讲话时应尽量做到有礼貌,善解人意,不要以“二首长”自居,擅作主张。

中职的普通话口语课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的教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活动应围绕具体内容展开,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把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能做到学有所用,学有专长,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一个“度”,所采取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施行,不至于喧宾夺主,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过高了是脱离实际,对教学对象而言,无异于拔苗助长;过低了则毫无意义。

4.1重视课堂效应。

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讲,学生的耳朵听,即所谓“口耳教学”。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单靠“口耳教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了。所以,跳出“口耳教学”的圈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怎样使学生从单纯地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呢?首先应是教师如何教得生动活泼,其次是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首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气氛,应采取双向互动的措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知识,才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大胆实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1.1让每个学生有发言机会。

要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操练和实。

践。因此,在课堂上可经常采用绕口令、课文短剧、课文小品、讲故事、听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欣赏、模仿。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展示个人才能的同时找到自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使学生愿意配合,必须有一定的措施。例如,建立一个档案,上面是全班同学的发言记录情况,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均记录在案,到了期末,作为考核总评成绩的依据之一。然后,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否则就无法实施本计划。除了课堂提问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间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发言,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生活见闻、当日天气、家乡情况、小故事、周边的好人好事等学生感兴趣又说得来的内容,也可以是美文朗读、诗歌朗诵等等,不拘一格,发言时要求学生要尽量使用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4.1.2组织课堂讨论。

这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途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讨论,既可增长学生的才识,又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过,课前教师应出示自学提纲,或设置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找材料,做好充分准备,那幺,多数学生就能够围绕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或话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有争论性的问题,讨论时气氛活跃,效果很好。当然,限于课时,讨论次数不宜过多。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开始阶段:第一,要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他们的表现应多鼓励,少指责,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而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也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表看法,尽量不拾人牙慧,要有创新意识,积极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口语交际。这样,在学生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会觉得课上得有新意。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建筑行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国人对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边坡支护技术的水平,对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它是土木工程保障质量的基础。中国目前在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边坡支护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不存在较明显的技术问题。只要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土壤性质重点勘察,重视检查施工环境,注重施工队伍的素质培养,技术攻关,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边坡支护方案,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和施工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技术。

引言。

要确保土木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支护技术方案,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项目长期有效运行。具体施工中,要对工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危险源、工程性质做到综合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坡体结构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的保障,而且可以使施工现场的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是也能明显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边坡支护是土木工程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保障后期施工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关键,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一些特定土质边坡,在地下水位不太高,基坑边坡深度不足12m的情况下,应用得最多是土钉支护施工技术。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先做基坑降水,然后开挖,再开始基坑修坡,成型后初喷混凝土,钻成孔,将制作好的土钉插孔,插孔后进行注浆,再将准备好的钢筋网进行绑扎,然后在对边坡进行混凝土喷洒施工等工序。此项技术的采用,不仅稳定性高,节省了工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而且适应性强,安全性能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1.2锚杆支护。

此种边坡支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挡土墙和土层锚杆系统。此项技术的采用就是要通过锚杆将工程结构物或者挡土墙与地基的土层或者岩层进行相联接,从而获得锚固在地基的土层或者岩层中的一段作用力,实现结构物的上托力、拉拔力与侧倾力的有效承载。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边坡的有效稳定。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要根基墙背土的压力,锚杆的内力计算等实际情况,对设定的整个支护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锚杆挡墙支护技术在滑坡区和切坡后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情况极易出现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危险,破坏后果严重,采用此项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护力。但锚杆挡墙方案不适用于高度超过6m的基坑,支护力不足,容易造成塌陷。

1.3开槽施工技术。

具体施工之前,首先要对边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边坡支护的实际情况,再开挖基坑内槽,采用内部支撑的技术,对边坡形成挡体,以次来做好基坑内槽土体结构的固定,以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

1.4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通过挡土墙自身所承受的重力来实现自身结构的稳定。这项边坡支护方式目前在我国的工程施工过程应用得最为普遍。工程形体基本为梯形,就地取材,使用石质或者混凝土作为挡土墙施工材料,既经济,又便于施工。挡土墙开挖时,要根据仰斜墙背拥主动土压力比较小,俯斜墙背拥主动土压力非常大的理论原理,俯斜墙背做好土质回填。

2优化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策略。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施工管理,一定要做好资料的搜集与编制。目前我们很多施工单位在资料数据的管理上,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而每一个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都有着大量的施工技术资料,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体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根据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管理建议,希望对行业以后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明确职责权限,奖惩落实到位。施工前,要求对所有的项目施工材料进行收集,做好技术审核,保证施工技术切实可靠;对资料统一分类编号,便于检索,确保施工工程中和后期责任追查有据可循。

2.2做好基坑开挖。

正常情况下,在对土木工程边坡支护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土体开挖过程中,易造成土体结构受损,密实性降低,从而增加开挖难度。尤其是在后期容易出现变形或移位的现象。所以在基坑开挖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流程,确保挖掘完成后,土壤平衡性不会遭到破坏,才可以展开下一阶段的挖掘工作。在具体施工中,通过对基坑及周边情况的分析,可以使用必要的支撑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避免出现不良问题。

2.3如何做好施工管理。

要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必须要做好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边坡支护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和体现。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内部学习,不光要做技术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还得狠抓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工程机械操作专业技能培训,特种设备,持证上岗;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招聘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组织技术人员对外调研,外培学习,增加技术学术交流,提稿整体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强化施工技术含量,既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能推动行业进步,保障工程质量,造福一方百姓。国家及行业有关管理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通过监督审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方式,立体监控,全面保障施工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可以起到增强与稳固基坑性能的目的,特别是在基座土层性质较为特别的土木工程基坑处理上面,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施工前要做好严格的技术调研和审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作业方式,最后才可以保证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收获较好的施工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阳.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57~58.

[2]赵莹.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24):75.

文档为doc格式。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社会调研,作者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工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管理人才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变革,旨在实现学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围绕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观念,充分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专业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使学生真正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具竞争的'优势。

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其培养学生的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能力。

因此,评判某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站在学校的角度,只看教了什么课程,教了什么内容,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而要看学生掌握某一职业或某一岗位职业技能的水平和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主要指工作的责任心、忠诚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它为工商企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管理人才,其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所应具有的能力,并在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中显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普通本科及更高学历层次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它的定位应倾向于企业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更强调动手、动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行业和企业到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工商企业对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有何要求?如何评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状况?围绕以上的问题,我走访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对20多个工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

当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1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院校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各大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市场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加强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造就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地方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从而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自身专业设置。

1.2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传统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障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的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如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2.1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互联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反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对此,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

2.2理论教学企业需求脱轨。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看,基础理论部分占有很大的部分,而忽视与电子商务职业实际相联系的部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复合学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就是双轨同步发展的,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性,更多体现在运用信息系统实践的过程,但许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只要学生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对学生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需要等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受此观念的影响,教学自然有所偏重,使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与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理论与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很好的对接应用。

2.3学生实践技能丢失。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极高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对其衔接性的实践学习。但就其课程内容而言,往往出现重复颠倒、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同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大多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实践的学习机会。

3、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3.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构建一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录制光盘,或者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特色水平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和教学的质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也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最为主要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

3.2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在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中,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申请针对性的项目基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学校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进行大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3.3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实习实验、科研立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复合型实习基地。来组织老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提炼专业必备知识。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一举两得互惠双赢。

4、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在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目标,即“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文件明确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取向。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倡导树立“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对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与理论相结合的保教能力”,“研究幼儿的专业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等三项能力。因此,作为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偏差。

(一)认识层面,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有人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知识运用能力,就是教育工作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过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较为偏重艺术技能课,轻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淡化对学生师范精神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整合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缺乏幼儿教师必备的保教实践能力。高知低能甚至低知低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弊端,致使培养的学生进入幼儿园无法胜任保教工作或保教实践能力薄弱化。总之,目前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还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层面,未能保障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一是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未在课程中体现。二是过度重视艺体技能,忽视保教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课程分配较不合理。理论课程往往占据大量课时,实践课程课时不足,且主要安排在毕业年级,致使课时分布过于集中,整体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四是实践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与幼儿园实践场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而且实践过程中也主要是一些理念的引领、理论框架的构建,缺乏统领全程的课程和具体化的可操作方案。

(三)教学层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知识为支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略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教学。部分教师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要使用一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有的教师虽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生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有失针对性,这势必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专业情感的养成;不仅要求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场景的把握,还要求学生自我建构,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2]依据《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我们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解析为:职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职业技能(语言技能、保教技能、艺术技能、研究幼儿的能力、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职业情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教师自身应有的修养与行为)这三部分。

(二)设置完善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三大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等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根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的原理、规律、理念等。职业技能模块,包括艺体类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绘画、手工、幼儿歌曲弹唱与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律动操创编等,艺体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幼儿艺术创作能力;专业技能课:幼儿游戏与指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专业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自我反思与成长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情感模块,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同、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的教育情感。通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课程保障。

(三)构建全程系统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立足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设置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实践目标在内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化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1”是指一个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2”是指来自校内外技能训练指导的两支师资队伍;“3”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4”是指包括《见习实习指导方案》、《实训活动指导方案》、《毕业论文指导方案》、《专业成长指导方案》等方案。

(四)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形式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取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维立体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对应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系,我们详细制定了各能力模块对应的具体要求,通过多种训练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初步拟定了“142”职业能力训练模式,“1”是指“一个体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全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4”是指内容上包括基础课程教学、保教模拟训练、幼儿园实践、艺体技能训练与竞赛等四种训练模式;“2”是指空间上不仅立足于校内,还扎根于校外,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职业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还能规范引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高师院校应立足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依据《专业标准》、本校学生自身实际特点,有机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科学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在“全实践”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囊括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教知识、语言技能、保教实践能力、艺术技能等;评价主体包括校内教师、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和班级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在整个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明显增加,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年年获一等奖,在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现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教育厅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文秘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将来的工作,是文秘教育专业要解决的最大的难题。对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从了解行业需求、建立有效体系和利用多种资源等,这是解决这一难题可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文秘;实践;教育体系;能力培养。

在社会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秘书工作者作为众多行业不可缺少的人员,尤其需要更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及深厚的职业素质。当前,对于培养秘书人员后备力量的各类学校来说,如何使文秘专业学生在在校期间,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具备秘书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面临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文秘工作者面对的是涉及极为广阔的工作内容、接触其他各种行业的实际情况,这一点为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增添了更多需要考虑到的细节。因而,对这一专业也应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秘书人员是一种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群体,这些技能不仅包括熟悉文秘领域的各类基本业务能力,如撰写不同种类的公务文书、熟悉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承办会议的流程、文件档案的管理等等,更包括了工作中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而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周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关专业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紧跟时代步伐,了解行业需求。

文秘专业是一项应用型教育,有着明确的行业指向,为社会提供合格、优秀的文秘工作人员。何谓合格?即能够适应该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并将自身所学在工作中发挥实际效能。在目前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秘书人员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更趋复杂。而文秘人员又是一个集体或组织的枢纽,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稍有失误便有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对行业需求做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就是培养人才的先决条件。充分了解行业需求,也会为开设文秘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可靠的导向。

人员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从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工商企业、私营机构都对具备基本经济背景的应聘者兴趣较大。但目前我国大多数设置有文秘专业的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并没有独立的文秘专业,而是依附于其他有深厚教育基础的专业,如中文专业,从而造成在经济知识方面的缺失。因而即便是进入社会、成为正式秘书工作者的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经济知识匮乏的尴尬。再比如相关的法律知识也较为欠缺,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再说,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迅速增强,以法办事的法制环境和法制氛围基本形成。文秘人员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和内部工作,更需要具有浓厚法律意识和扎实的法律知识来从容应对,既能在必需时为领导和服务单位提供基本法律意见,同时也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现法律纠纷,给单位带来损失和麻烦;而当利益受到侵害时,也能运用法律法规维护正当的权益。[1]目前我国高校或职业院校中,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是通过《法律基础》之类的公共课来实现的,内容较为庞杂,但不够精细。因此,适当开设与有针对性的法律课程,能够为将来学生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甚至诸如近些年非常兴盛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补充,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明确专业方向,建立有效体系。

对一个准秘书人员而言,综合能力是由各种基本能力构成的,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态度三个方面。与秘书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形成反差的是,高校文秘专业绝大多数没有自身完整的体系,阻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专业教学方面的局限,比如教学内容薄弱,教材缺乏创新性;教学方式单一,多数课程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实践环节相对滞后,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少,内容简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而,对于综合性极强的文秘专业来说,应建立起符合实际需要的有效体系,以“课程―实训―考核”三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建设是基础。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理论知识,开发思维能力,目的是奠定专业基础。文秘专业课程需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就要在保证基本素质培养的前提下,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进行科学整合。在开设“公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等为核心的专业课基础上,删除理论性过强、实用性小的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相近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减少课时占用,为实践性教学让路。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如采取座谈、现场讲课、参观相关单位等课外空间,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二)实训锻炼是重点。文秘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考查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如何在有效时间内让学生得到多方位、更充分的锻炼,是对其进行实训的最终目的,也是一个难点。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文秘专业都能够建立起专门的文秘实训室,主要从办公自动化的角度,让学生接触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碎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锻炼动手能力。但这只是秘书工作中一部分而已,其他诸如写作、文件归档、材料整理、档案保管等内容,则可以在教室、图书馆、资料室等地进行;在适当的场所设计办公情境,在模拟环境中对学生达到相关训练目的,同时也可考察学生在待人接物、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仪表礼仪方面的表现,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而效果最佳的方式应该则实地实训,既让学生在单位中亲身体验,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技能,并从中认识到秘书行业的要求及自身的缺失之处,有利于有的放矢,提高学习兴趣,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训的场所从学校院系的部门,扩展到社会上的其他单位;学期内的实训时间有限,寒暑假则是很好的补充。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自古至今“说的能力历来被教育家们所重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他规定的‘四科’中就包括‘言语’一科并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学记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愈显重要!据麦可思上海交通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国内“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业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创造力与进取力#规划与组织能力等!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位居第二!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对于师范生来说”说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教师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授知识,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语言训练直接决定着其日后的教学水平。基于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而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4个方面。但是,师范生在试讲和顶岗实习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对师范生进行“说”的能力培养必要而紧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教育专业历来重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对于教师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培养模式已具有体系化、层次性的特点。前者包括课堂训练及考核体系、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和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后者包括专业教师组织和指导的课堂训练、学生组织的景点参观讲解和景点义务讲解、学校试讲与顶岗实习、景点双语讲解。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课堂到课外,由练习到实战、由汉语到英语,层次渐进提高,并达到了敢说、能说、会说、说的有水平,从而具备较高教师基本功。

受课时、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堂训练体系和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尽可能多地发挥其功能。历史学社作为学生自主训练体系的平台,及时地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下而主要以历史学社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而的做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其它专业学社的活动能有些许启发意义。

一、历史学社简介。

学生社团在高校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洁松在《高校中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的方法和启示一一以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学社临时党支部为例》一文中论述道:“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学生组建而成,成员们的信念和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共同语言较多,互相信任感和归属感较强,从众行为倾向性强,较容易产生“群动”行为,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专业社团又有别于一般的兴趣性社团,前者在提高专业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方而具有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专业组建的汗青学社即历史学社就是这样的专业社团,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学社成立于,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构建第二课堂,全而实现与专业、课堂教学相对接的任务。学社成立后,在指导教师和学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社刊《文简思犊》的撰写和编辑,学生的搜集资料、写作、沟通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都得以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专业里所有学生的专业兴趣,综合能力都被激发起来,得到稳步提升。作为师范生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在学社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作为第二课堂,历史学社担负着巩固专业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读、思、写、说多种能力的重任。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历史学社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在活动的目的性、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后的反思性以及全员参与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一)安排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锻炼“说”的能力,要从培养说的兴趣开始,逐步做到敢说、能说、会说,说得条理清晰、用词精准、逻辑性强、组织严密,并具有职业性。为达到以上效果,设计活动时就应该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依次递进。历史学社依据以上方针,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历史故事大赛―激发兴趣,迈出敢说的第一步。

许多学者都认同这个观点,即历史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从而使人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反思。讲故事这种所有人从小就熟悉并乐于参与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许多不敢张口讲话的学生乐于尝试,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说的第一步。故事人人会讲,但效果如何会因讲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出现差异,所以评分标准里对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清晰和流畅要作具体规定,并事先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敢讲的同时自觉规范语言,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2.知识竞赛―提升兴趣,锻炼语言的精确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刻苦、喜爱读书,考试成绩优异,但在课堂提问或日常交流中,他们不善于表达或羞于表达,在班级活动中也极少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经常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外,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提高他们说话的自信力是关键,知识竞赛应该是开启这种学生说话之门的钥匙。

知识竞赛是一种为人们熟知的活动形式,它要求参与者不单要具备较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和精确的表达能力。由于上述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对竞赛题目有信心,从内心深处对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有渴求,所以稍加鼓励,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进来。通过竞赛甚至一旦获奖,这些学生就会信心大增,会参与更多的活动,得到更多锻炼说话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惧怕说话但还缺乏说话技巧的学生来说,知识竞赛可以锻炼他们说出的话更精确,更加一语中的。

3.演讲比赛、辩论赛―训练学生能说、会说,使语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

演讲和辩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前者要求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把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信服,进而产生共鸣。后者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因而,无论演讲还是辩论,都要求参与者不但要敢说,还要会说,要说的有条理、有逻辑,不给别人留下反驳的口实。这种能力不是一腻而就炼成的,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练习。所以,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说的能力的平台,而且也是督促他们勤加练习口才的有效方法。

4.历史剧展演―多种说的能力的综合。

历史剧展演是历史学社组织的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涉及学生的多方而能力:扎实深入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表演能力。诸多能力中,说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剧目的准备和排演阶段,演员的选择给了参选学生表现和展示“说”功的机会,即使没有被选上,也得到了一次锻炼。被选上的学生,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对于如何使一句话说得生动、恰当,配合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已了然于胸。有了这样的基础,当他们再走上讲台而对学生的时候,当然也就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知识讲出来。而且,经过而对台下诸多观众的实际演出,学生在人前说话的勇气和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

在历史剧展演的准备过程中,组织者和参加者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考验和锻炼。编剧与导演、演员的沟通,导演与演员的沟通,演员之间的沟通,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需要他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培养。同时,历史剧演出所需要的服装也需要组织者和团队成员去通过各种渠道准备。可以借的,尽量通过各种关系去借,需要租的,要把租金谈到最低,既借不到也租不到的,学生就联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请他们根据剧情需要自己设计服装。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既要不怕碰钉子,敢于去说,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说会说。最终,学社组织编排的《东北易帜》、《辛酉政变》、《鸿门宴》、《昭君出塞》等历史剧展演成功,获得了一致好评。

5.宿舍小组试讲―教师基本功的直接训练和展示,语言升华到职业性。

在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教师技能进行了有目的逐步培养的基础上,由历史学社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宿舍小组试讲。具体步骤是,宿舍里的每一位成员自主选取一段专业知识,撰写教案,练习讲授。当觉得熟练之后,讲给宿舍其他成员听,并用手机等录像设备录下视频,供自己反思和指导教师指导,同时听取宿舍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予以改进。实践证明,自己观察和认识到的缺点和不足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有希望改正的。通过视频反思,再加上老师和同学的提醒,试讲过程中的缺点会使学生刻意加以改正,最终达到用规范的教师语言去讲课。

6.说课比赛和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说的综合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说课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更由于其完全的口头表述形式而对学生“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条目众多的说课内容要求语言简练、表述清晰、概括性强;而对同行专家等听众,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因而,说课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说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师基本功的最终实践地是课堂。在开设了《历史课教学法》和《历史教师教学技能》课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在校内外实地观摩了中小学课堂、听了一线教师的讲座后,了解了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境的条件下,举办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得到仿真环境下的锻炼,辅以指导老师的点评,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会有质的飞跃。除以上活动外,学社还会定期举行普通话大赛、讲课比赛等活动。

(二)教师的适时指导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专业学社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社更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学社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培养专业能力的目标。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列出需要从哪些方而培养“说”的能力之后进行讨论,确定训练要点。接着,根据培养要点设计活动。“说”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训练的内容进行分解,每一学期通过不同的活动着重训练说的能力中某几项技巧,从而达到持续训练,渐次提高的效果。

其次,对活动内容、方案和具体活动过程的指导。专业学社每项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都非常强,所以对于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活动按照预定的训练目标前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指导只是目的性和方向j哇的指导,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计划的执行者和训练的受益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多方而锻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三)活动后的及时反思。

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反思才能扬长避短。活动进行之后的及时反思也是教师指导的重要一环。每一次活动之后,要组织学生通过座谈、书而总结等方式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效果进行全而的总结,特别是对训练目标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估,为后而的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纲要》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而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专业学社,历史学社是全体历史专业学生参加的社团,所以学社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学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为此,每项活动都会经过初赛或选拔,落选的同学会被分配参与其它组织或后勤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耳濡目染取长补短,同时锻炼其它能力。选拔主持人的时候,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是能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其它社团干部等不要担任,而把机会让给很少上台或能够当众讲话的学生。这样,很多平时内向或不爱讲话的学生得到锻炼甚至找到自信,一次上台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三、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直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符合社会需求,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放松,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视。培养的途径应该多管齐下,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下的训练,其中专业学社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社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载体。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身是关键主体[15]。从定义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寻求解决就业的方法,注意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培养自身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5.2加强教师就业能力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个新兴专业,作为专业老师,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深入实践企业和公司学习;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倡“以赛代教”“、以赛代练”。学校应该通过企业选聘、企业实践、挂职锻炼、高校招聘、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主动开阔眼界,培养形成创新思路,提升创业技能,增进创业成功的信心[16]。

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程的选择和安排时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能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做到进一步的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要能真正适应本学校本专业学生,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得到检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转化能力[17]。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对毕业生调研所显示的具体数据和社会市场需求导向修订教材,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18]。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时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实习,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建立学校内部就业信息交流平台[19]。要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学科联盟就业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20]。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校教学要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之间充分结合。理论不应该是空洞的,要能真实地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实操能力。实验室能提供更好的平台,将产品实物以及操作流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层面。

5.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学校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在校内创业园区真实运作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相关工作岗位流程和职责,充分了解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够将高校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进行结合,充分做到“产学结合”。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将校内外一切资源充分利用,使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加深。在理论教学之外,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学生增加实训机会,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外,校企之间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出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学生在哪一环节或者哪些能力上还有欠缺,共同探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有针对地和更加实用地进行教学内容,去掉教学中空泛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21]。

5.5把握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系。

大学生在注重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就业能力,忽视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就业的基础,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尺度。

参考文献:。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3).

[6]朱艳艳,蓬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10).

[8]张琛麟,崔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21).

[12]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

[1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毕业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6).

[14]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2).

[15]薛荣生,眭国荣,徐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9).

[16]孟娟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17]阮灵杰,费江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创新教育,2015(21).

[18]孟晓红,何伟峰,王秋红.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4).

[19]罗小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缺失与治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5(4).

[20]王渤,游菲.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与践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06).

[21]徐帅.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4).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云南镇雄县实验中学(65720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本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包括小实验),初中生好奇心强,又有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一些小实验中,他们眼、耳、手、脑并用,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物理规律或现象,而感到心里的满足,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的组织实验教学,以便投其所好。具体方法为:

1.1开足分组实验,创设条件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积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探讨,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有效带动园林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同其他专业相比,园林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现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现阶段积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在积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园林业而言,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对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1]。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势在必行。

1.2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低。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没有在实践中将多门学科进行紧密相连,对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够对教师的实践动作、顺序等内容进行记忆,自己真正动手参与实践的几率较小等。以上种种不足,仍然无法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偏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2.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园林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思考和质疑,从而才能够在大量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同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现阶段,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对具体而真实的园林设计过程和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解决和面对这一过程中的全部问题[2]。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由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相连。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亲自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2.2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在积极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同当地相关园林企业及实践基地构建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紧张的工作氛围;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应当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3]。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园林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高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其在充分观察园林建设地点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并积极参与到设计研究过程中,并对整体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园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并积极同当地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运用知识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能力研究。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基于素质、创新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亮点。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学生由吸纳向创新、创造转变,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自主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专业学习模块时进行的,将使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用能力很有好处,并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取消了见习期。

4.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紧密结合,以科研部门参与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互动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教师刘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桃树系列晚熟、极晚熟新品种和果品安全生产技术,作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颇受关注,其中课程评价更令人关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课程评价问题不仅是国际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1.高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评价的反馈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

(1)文本评价的内容。文本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其中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是否完全覆盖或反映出课程评价目标,应该如何表征课程方案及课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主要指课程方案的创新度、课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否检验课程本身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课程评价的结论是否可以为课程控制提供依据,对课程可行性的分析,课程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方案的影响力评价等。

(2)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以内部教学质量为视角,从课程的开发、决策、设计等开始介入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开发、课程决策、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价,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应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角度(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成果等方面)以及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等进行评价。

[1]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2]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06,(06)。

[3]葛振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2004(3)。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特征、双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同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3]祝艳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一般来讲,许多人谈创新总是从系统论、控制论等方面说,对学生来说,不妨从最简单的入手,兴趣正是纷繁芜杂的大理论下所掩盖的创新的基本要素。语文课本应是最具魅力的课堂,学生学起来热门、有趣、投入。只有先调动了学生兴趣,然后才能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语文课讲得妙趣横生,满堂皆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然后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

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有利于民主教学思想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课堂上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教师只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要坚决予以杜绝,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中,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能挖掘出创新潜能。开展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课前几分钟演讲、诗歌朗诵、开辩论会等,还可以编演课本剧。

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等能力。另外搞好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语文课外活动的范围很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举行演讲和辩论,可以开展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实验和制作中去大胆创新等。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创新理念的培养。大量书籍的阅读,拓宽思维的领域,进行大胆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冲破精神的枷锁,突破思维的定势,垒筑思维的支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以及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应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教师应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开辟学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向劳动人民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造储存,给学生创造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拓展过程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创造性。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实践活动上,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深切的活动体验。

提倡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开发学生智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辟多种训练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造成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中职院校进行畜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等问题,会造成毕业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

(1)重学历与理论,轻技能与实践。在实际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犯的普遍错误就是重学历与理论,而轻技能与实践。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学习理论性的知识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欠缺性,所学内容深度也不够深,当有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时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掌握。与此同时,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2)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在中职院校中,通常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配备不够充分,相应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一些技工院校因为自身学校的一些原因,通常会对教材的选择上有滞后问题的存在,这也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中职学校因为学校效益问题,并没有进行教学设备及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还只是简单的通过黑板讲解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论知识的充分,而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实践性,这对于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及培养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也就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要求。

(3)职业规划不够清晰。许多中职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这也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后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相应的规划,也并不关心,只是等到毕业之后才会确定。

(1)以师生关系为基础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其后才是实践教学,进而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整体性。在实际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就需要以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探讨,进而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掘,在保证学生自身基础课程完成的同时,还能够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提升。

(2)以高效课堂为目的实现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进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所以,要保证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要能够与不同的畜牧类专业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有效表达,然后再进行学生专业知识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整体训练。这些理论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3)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定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在单位实习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实习的单位也都是相应的用人单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其属于农类专业,此类专业的特殊性造成了工作场所的恶劣,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进行养猪场的`育肥猪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饲养、清扫粪便、防疫等工作。

畜牧兽医专业包含有畜禽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此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孤独能力,例如,我国广西桂柳家禽養殖公司进行的实习生招聘,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工资为1200元,而招生的唯一条件就是要学生能够忍受孤单,而工作的环境为乡村封闭式种鸭生产场。

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就业定位方向的确定,有意的进行学生能力的区别培养。例如,一些学生想要在饲料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就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及竞争合作能力的培养,而想要到养殖企业进行畜禽养殖工作的学生,就需要对其进行畜禽养殖技术的重点培训,想要到乡镇兽医站、畜牧站工作的学生,就需要对其疾病诊断能力进行有效培训,只有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才能够实现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准确定位。

综上所述,随着畜禽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和养殖企业需要大批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2]朱克东,赵海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3]郑育宏.探究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新世纪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掌握者的层面,而更多的需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新课改提到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物理这门偏重于理性思维的学科,与其不厌其烦地讲解题目,不如着重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思维能力的角度来探讨。

所谓形象思维,一般指认识主体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途径对于所见到的事物的表象以及事物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从外部形象上对事物进行理解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以物理表象为材料对其进行形象上的加工,使其转化为自己更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物理教学有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就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而言,很多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经验,这些规律通过深度的解析之后应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多年以来,物理教学一直偏重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如,记忆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定量计算、理性思考等等,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模型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讲解扩散作用时,教师可以直接拿两个分别装有不同颜色气体的瓶子,将瓶口对接后,让学生观察瓶内气体的混合过程。其次,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片、挂图、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仔细、广泛、全面地观察,形成感知,强化对物理问题的记忆表象。此外,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科目学习中,学生通过初步的形象思维对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解决真正的问题,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推理的引导。比如,一道光的折射题目,在学生尚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分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作图,利用数学公式计算角度、折射点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后,教师就要大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手握矿泉水瓶,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不会落下?”“此时摩擦力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为什么?”通过设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独立讲解题目,将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从头到尾讲给其他同学听,而其他同学没听懂的还可以发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更理清了分析的思路,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新课标中,由过去偏重于教学结果即考试成绩转为偏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这个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它将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过去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其次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在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时,通过肯定鼓励他们沿着思路继续探索。在学生对自己有疑问时,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积累、查找资料等方式分析自己思路是否行得通。

初中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以此为己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定能为国家发展培育出全面的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且专业实践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只有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才能促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另一方,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不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技术,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应当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巧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等。一般来讲,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应用电脑或者相应设备的能力。所谓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应当重点培养的能力。

第二,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高等职业教师的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是指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经验推广。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是从实践活动中得到。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对工艺或者系统加以改进,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联系相关行业能力。联系相关行业包括:熟悉社会行业的具体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作为高职的教师,应当积极和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交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吸收相关行业的有益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联系相关行业的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职业教师应当加强自己联系相关行业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专业实践能力经验性。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离不开社会活动,教师通过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是通过经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的,没有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一般来讲,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才能进入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只有包含经验的教学,才能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传授给院校学生。目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应当积极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能够更快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经验不属于理论,但是离开实践经验谈理论不利于知识传授。只有通过经验教训,才能从经验中更深入理解理论。

第二,专业实践能力情境性。专业实践能力依赖情境,离开具体实践谈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情境是实践的载体,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情境才能开展,首先,教师处理具体问题需要设置具体的情境。其次,教师通过具体情境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情境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的情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情境下,要求教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具有一定范围,不是所有的情境角色都能够扮演。教师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脱离情境,无法促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一,制度缺乏完善性。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社会各界人士都认识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仅仅只是思想层面认识到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实际上,我国的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首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选拔,没有对实践能力做出相关要求。当前大多数应聘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应届大学生,相对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专业型教师非常缺乏。其次,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晋升的考核标准,教师晋升主要看重的是教师的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对于实践能力忽视,直接导致当前高职教师轻实践重理论。最后,政府部门也没有规定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不高[2]。

第一,政府方面应当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建立教师准入机制,将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聘考核的一个标准。要求所有教师任职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获得相关权威机构的实践能力证书方可以任职。此外,高职教师评审中,应当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使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数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无法直接创造利润,需要进行培训之后方能创造利润。因此,为了经济利益,大多数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或者其他手段,促成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三,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举办大型的培训项目,从而提升教师分专业实践能力。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举办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班,加强教师和培训技术人员的沟通,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作为学校,应当建立专业标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相关企业,为企业输送人才,然而这些企业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发挥指导作用,根据企业特点、行业特点、行业标准制定出一整套的专业标准。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并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保障标准能够和实际行业标准一致。

第五,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首先,重视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其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其次,从相关行业的企业内部聘请一位优秀的人员作为讲师,针对教师专业实践做一个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核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根据专业的具体特点,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应当紧跟行业步伐,体现新工艺的要求。实际考核工作中,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出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各位教师之间的差距。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于院校发展意义重大,实践能力缺乏会制约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应当从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努力,经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有自己追求生活的稳定和舒适。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转变就业观念,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创意知识比较薄弱,实践表明: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不得不在长期时间充当管理人和“技术人”的双重角色,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一个又一个门槛。因此,必须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了解和增加创业大学生必须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避免日后走弯路。

成功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智力因素方面,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拥有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机遇能力,勇于抗挫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艰苦创业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天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情况以及当前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安全技能培养,以‘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学生安全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1、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输送应用性、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方式自然有别于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1]。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起步于,其实践教学途径大多借鉴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模式,还没形成比较完善切实符合高职理念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的特征。

(1)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工作经验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各类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如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昆山“82”铝粉爆炸事故等。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从业者的岗位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能力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求安全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具有扎实的安全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2]。现代企业安全岗位的设置,大体上有ehs现场专员、iso体系专员、安全主任、安全专员、安全担当、施工安全员等,其岗位能力主要有以下10项:(1)环境健康与安全法规符合性判断能力;(2)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3)配备、点检消防设施器材及使用消防灭火装备能力;(4)设备安全防护应用,用电故障的判断、排查能力;(5)对生产作业涉及的物料、废弃物实施环境安全管理能力;(6)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使用、职业病建档、实施急救能力;(7)对特殊作业实施审批与监管能力。(3)高职教育对安全工程类专业提出的要求。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生产岗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掌握生产企业安全岗位所需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工程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里要明确一点,高职安全专业是跨学科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面很宽,要求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又不同于其他专业。

3、当前高职安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训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实训按以达到验证某一原理或认识某种仪器设备构造为目的进行设计安排,这种方式的实践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实践所达到的.效果差,很容易脱离应用实际,学生的认识也基本停留在表象[3]。(2)研究性实践教学与应用脱节。由于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开设较晚,配套的实训室等设备设施还不完善,实验教学中多以演示实验为主,或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实验课题,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些都与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实践[4]学习的要求有差距,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安全人才。

4、适应社会安全岗位需求的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改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设置实训环节,避免“贪多嚼不烂”,应该以安全技能为基础,强化“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从而突出管理能力。具体的做法有:(1)改革实验模式,将实验项目任务化。改变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避免开设单一、独立和离散化的实训项目,而是将实验项目任务化、综合化,使之能够达到具备“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效果。这里以消防安全这门课的“氧指数测试”实验为例,这里将“测试给定材料的氧指数”设定为一项工作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在实验前做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实验原理、所用到的设备仪器的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些都要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来完成,那么,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就达到了“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综合能力正是我们安全工作者所需要的,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要求。(2)充分利用学院资源,打造校内真实工作岗位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缺乏生产过程背景认识,难以形成岗位工作概念的问题,为了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可以考虑利用校园资源打造工作岗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1)成立校内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在校内成立类似企业/工厂环安部门的学生社团,命名为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参与学校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该社团,学生定期对学校各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各实训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隐患排查与整改能力是非常有效的。(2)拓宽实践途径,多元发展,重视教育培训能力的实践锻炼。重视安全教育问题,由安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对全院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形式可以是讲座、宣传活动等,学生通过制作ppt课件、组织策划安全教育活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

5、结语。

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究要以社会和行业对安全管理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依据,按能够达到“认知-分析-判断-处置”的综合能力训练为目标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开发,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服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旷燕.再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j].中国西部科技,,(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