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用18篇)

时间:2023-11-26 05:29:08 作者:JQ文豪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字句的堆砌,更需要有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范例,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设计有效的导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导学提问,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1、抓题眼导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雷达?蝙蝠和雷达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小苗和大树的对话》、《长城和运河》、《水上飞机》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导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导问:“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文眼)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到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3、抓主要线索导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男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大方地站起来,然后精彩地答对你的问题。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学生知道了,这节课学生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课堂上,我只是做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中了.相信他们也感受到了美妙文字的吸引力。经过一番改革,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参与意识强了。对于别开生面、掌声不断的语文课,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也上得轻松了。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的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没有效果,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密切相关,以下五个方面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非常重要。

1.授课清晰

这一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要点明确

(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理解

(3)不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对学习材料、多媒体、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人学习课文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课文内容的时间不同。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课文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课堂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人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

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淡然。学生们搞小动作、跑下座位、回头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人学习。学生们的不投人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活动中令人不快的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纠正这种隐性类型的不投入非常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投人学习活动。

4.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动要求做的。在教学互动中,我们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一个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所以我应该主动去学习。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人率相关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一是: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二是: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三是: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学习任务。

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技巧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行为中。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

(一)教师的表达技巧

表达沟通的技巧可说是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表达常是单方面的传达,沟通则是双方面的互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如果善于表达,则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互动,.自然有利教学。教师的教学必须善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技能,但并不意味要成为雄辩家或名嘴,也不需要有一流的口才,更不必要学会各种舞台动作和姿态,但仍然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表达沟通原则和技巧,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教师的发问技巧

发问是一种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出相应回答的语言刺激。任何一位教师,任何一个学科,任何年级阶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发问技术以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此外,发问还有下列功用:提供学生表达机会,增进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增进战胜困难的动机。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技巧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动机可以说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身为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具有成效。

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式教学活动的首要步骤。而在教学活动进行之中,教师仍须随时维持学生的动机,甚至要能激发学生更强烈、更高昂的动机。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枯燥乏味,致使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时兴趣不高,学生识记生字主要靠反复的抄写,对生字印象不深刻所以容易遗忘。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识字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怎样才能使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将这些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而且能正确运用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在识字教学要不断寻找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文字,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心理规律培养主动识字习惯,同时,采用各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识字,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识字热情。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并学习汉字,根据自己从教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识字的方法。

一、在游戏中识字。

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做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各种游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如学习生字前,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谁预习的好就可以参加“小老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还可以锻炼他们自信心。再如“摘苹果”游戏,我会把生字做成苹果形状的卡片,并贴到黑板上,凡是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字的学生我就让他摘走。还有“找朋友”,我把字拆分开,分别写在两个卡片上,打乱顺序发放给学生,学生在找朋友的过程中组成生字,并读出来,这样既认识了字的结构又学会了交流。在各种游戏中,学生喜欢上了生字,他们把生字当成一个个的小朋友,而不再是毫无生命的符号。这样充满趣味的教学设计,极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改善了课堂沉闷的现象。

二、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被动的记,机械的抄写,学生只会感到厌倦。生活处处是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识字。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家里是开婚纱店的,但他竟然连自己家牌子上的字都不认识。作为老师,我很自责,从那以后我就鼓励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生字宝宝,在等着我们发现,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没多长时间,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如塑料袋上的字,广告牌上的字,牙膏盒上的字,新衣服挂牌上的字,他们都会读一读认一认。无形中就识记积累了许多的生字。

三、在编儿歌中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低年级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可以让学生编生动活泼的儿歌来学生字,这又给课堂添加了一道色彩。如教学生字“元”时,学生说:二儿子,很有钱,捐学校,百万元。在教学“腾”字时,学生说:八月十五那一天,一个夫人骑着马,头上插着两朵花。在教学“蚕”时,学生说:天下一条虫。在教学“飞”字时,编成“长嘴巴,小脑瓜,挺胸收腹翘尾巴。一撇一点展翅飞,风吹雨打都不怕”。教学“爬”字时,编成“平撇短,竖撇长,中竖直,捺脚放。小巴小巴别害怕,团紧身子轻滑下”。教“法、丢”时,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在教学生字时,出现这样的小插曲,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儿歌教学有助于调动儿童识字的积极性,更好地识记和应用汉字。

四、在归类中识字。

归类识字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汉字本身有它自己的特点,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如生字“河、湖、江”都是形声字,都带有三点水,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三点水,都跟水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三点水,然后进行交流。比如在学习“膀”,这个字中的“月”字作为偏旁的时,意为“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记生字,我们可以找到带“月”字旁的生字归类识记,如:腰、胳、膊、脚、腿等。这样不仅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还明白了汉字背后的意义。

五、在画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纸上,学生看懂图以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月、云、雨”。简笔画形象生动,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的兴趣要大于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生字画一幅画,如:教学“唱”“跳”等字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画画中感受字的含义,培养了他们识字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识字教学,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要求,我们应该继续学习传统识字教学的经验,转变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必须走进课程,不断探究各种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能力,赋予枯燥的语言文字生命,让识字教学更精彩,让语文课堂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探索改革,让孩子们能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愉快、自主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

在人教版教材中,收编了一部分古诗词教学内容,这是我国悠久而灿烂文化传承的需要。同时,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典的写作、凝练的词句、优美深邃的意境,都是学生丰富自己文化积累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古诗的学习,了解历史、了解我国的文化,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写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导入阶段要富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主观动力主要是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活动开展的原始动力。所以在古诗学习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尤其是导入阶段,这是一节高效语文课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将作者的生平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了解作者的生平后,可以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导入环节对于一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阶段的设计和内容,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料,给学生呈现一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文学知识积累。

二、重视诗词情感的领悟。

教材中搜集的古诗,多数都是作者的抒发情感之作,诗词中包含许多情感,有的学生可以理解,有的学生无法理解。无法理解的内容就要由教师帮助理解,通过一定的讲解,深入作者的内心,深入文本中,深刻体会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这种情感的根源和外延,都是学生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内容。理解文本情感的途径有许多,朗诵是一条,熟读成诵,熟读得悟;另一种就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古人的写作讲究的是用词准确凝练,一个词就是一段话,一句话即一幅图或者是一篇小文章。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就得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功底。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强,理解是第二位的,背诵是第一位的。学生掌握得多了,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行反刍式的理解和提升,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每一首古诗流传下来,都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否则几千年来,早被历史淘汰了。每一首诗都有经典的句子,让后人千古传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字词句,理解诗词的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打造出一节一节的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当我们还在解读《课标》,准备贯彻落实时,走在课改前沿的人们已经在反思课标了,提出“课标不是真理,还在实践中,还要纠正修改,不能照办,不去思辩,一味地引用‘新课标中强调……所以……’这样是不对的。”

诚然,此次新课程改革尤如一场“大规模的,轰轰轰烈烈地运动,”政府介入,自上而下,面积之大,速度之快,其时代背景是在整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进行的,可以说是形势所迫。因此势必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愿把体验过的东西与大家交流一番:

反思之一:对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有这样两个例子:一位老师教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汉字”,从分、纷、芬……锋、峰……的读音入手,让学生从班级同学姓名中去找前后鼻音的字,再从字典中去发现,找出规律。这样提出问题,又安排途径,提供资料的探究是可行的。另一位老师上《荷花》一课,用探究性学习就有认标本之嫌疑,光让学生探究“未开的花是怎样的?”找出有关句子读读,而后又问:“只开了两三片花瓣儿的、全开的花是怎样的?”让学生讲述,整个课堂一点意境都没有,干巴巴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都很简单,没有体验,这种课文就不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小音乐家杨科》文中有一句话:“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我抓住“躺”字问:“‘躺’什么意思?”学生说“躺”是“放”、“摆”的意思。从字面看,这样的理解已合乎语意。但我没有就此打住,继续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感悟:“噢,那在这里为什么不用“放”或“摆”,而用“躺”字?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有的学生欲言又止。于是我又用感人肺腑的语言启发:“想一想扬科怎么会死的?无非是想摸一摸心爱的小提琴而被活活打死的,他那么酷爱音乐,是个音乐天才,可他将远离这个人世,与我们永远地告别了,此时的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学生恍然大悟,语思畅达,情感溢动,语言喷涌:“所以,扬科离开人世时,只有小提琴陪伴着他。”“此时此刻,在扬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把小提琴,而是生命中最知交的朋友了。”“这样的课堂,教师以智启智,以情唤情,课堂在师生心灵交汇的平台上,探究学习就有了实效。

反思之二:对“综合性”课程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最核心的就是语言实践,真正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活动课的阅读要真正解决需求,现在很多老师都注意到了“整合”,一节课唱、跳、画、写、算各种形式轮番上阵,令人琳琅满目。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以“昆虫与古诗”为题让学生学习,尽管学生在收集、理解古诗中昆虫的诗句,或者创作新的昆虫诗时,需要到生活中去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己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获取关于昆虫的生物知识。

上完“秋天的画”后,有位老师进行了语言活动,发动学生收集一些树叶,贴贴秋天的画,配以音乐,再加上一些舞蹈,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但是语言实践很少,虽然活动的形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了,而且艺术色彩也很浓厚,但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帮助并不大。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忽视,没有倾听就谈不上交流,为了让学生有话说,有的老师在活动中创设了情境,然而并不实用,比方《打电话》创设的情境是小白兔生病了,要向山羊老师请假,模拟的是童话世界,首先要变成动物,而一会儿又要变成“我”,要进入情境得转好多的弯,而一会儿童话世界,一会儿现实生活,切换频繁,让学生不知所措。

综合活动应该为学生的阅读量,写作水平、认知能力提高服务,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整合学习。单从命名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性”字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反思之三:对生成性课堂的反思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现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滥竽充数》既可读出南郭先生之伪,也可读出齐湣王之智;《落花生》中的花生未必是理想中的人生,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诸如此类异彩纷呈。生成的.课堂渐为众多专家、学者、教育者所激赏和倡扬。

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因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某教师教柳宗元的《江雪》,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老师,这位老翁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一生满脸疑惑。“我知道。因为那老翁爱吃鱼。”“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我想,那老翁钓鱼是要去卖的。”学生接二连三地解读。教师若有所思。“嗯,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啊!”被问学生一脸茫然。突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教师,现在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无所适从,把“球”踢回给学生。“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嗯……有点明白了……”那学生也只好作罢!

老师质疑引导,可当学生提疑并一个接着一个提出不同见解时,老师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不知从哪儿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去巧妙地召唤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双方交流着一些俗不可耐的回答,做着一个有趣而无意义的游戏。面对生成,教者无所适从。

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做到让自己的设计简单些,又要做到对于课堂要充分预设。这两者是相统一的。简单设计是针对通常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教案而言的。以往我们上的公开课教案条理分明,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设计相当精确详细。甚至每一句话都已写好了,一堂课的时间安排也是完美无缺。但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老师给人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上述的现象在有形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动着学生严重地束缚着学生。

学设计的“简单”并不是说我们不用课堂准备,不用钻研教材。恰恰相反,教学设计的简单是建立在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时间都会有着不同的情况的发展趋势。每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兴趣,教师需要有多条思路,一一把它们考虑到。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是全方位的,“板块式”的能够顺利应对一般的课堂动态生成。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把全部的课堂情况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平等的对话,互动的课堂,有时学生的“忍不住”抢嘴,竟是如此的经典。有位老师在教学生字“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上面是一个“此”而非“比”,是这样解释的。“此”要复杂,柴要很多木堆在一起的,同学们听了以后,有的点头称是,有的皱眉,显然不太同意这种方法。“那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吗?”老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老师,我知道,此地有木就是柴。”一个学生等不及站起来,只举了一下手,就脱口而出了。在一阵沉默之后更是热烈的掌声。谁能不说这个解释不完美。动态的课堂是师生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舞台。

小学语文为什么而教?一路走来,曾经为政治而教,而今更明确是:为人而教,我们能做到的:面对每一个学生,把他教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教。过去我们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强调“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结果集体主义,使很多没责任感的东西就出来了,抹杀了个体的智慧,致使最终整体素质下降了。其实个体水平提高了,整体素质当然就提高了。有关人士作过中美教育20年发展调查,美国专家发现中国孩子起得早,一到学校没的空,回家还要做作业,得出预言:中国小学生是最忙的,最勤奋的,20年后定会超过美国。然而20年后,事实上,中国的整体教育实力还是远远落后于人家。对个体的漠视是教育者最大的错误。今天我们已经明确指出课改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少一些功利性,多为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吧!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的人。这个人()。(2)他跑得()。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教学中的课件,以揭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二、故事联想识字。

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象头发,横向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字型联想韵文识字。

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再如:学习了“各、处、落、洛”时编写韵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赏观洛阳名牡丹。各个争奇斗艳处,花落东都满城香。”

此类识字,借鉴了“字族文识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则,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形成识字能力。

四、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五、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六、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七、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摘要:不同的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也不同,近年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要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全面的理解古诗词,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引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效应该用一代人进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来衡量。

(一)具化形象原则。

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其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健全,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处在具象思维阶段,即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借助头脑中的各种形象或者表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在古诗欣赏教学中应该从文本内容出发,以形象来展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情感,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对学习古诗更加感兴趣。同时也便于小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古诗中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小学生生活环境、情感体验的缺少,只有通过具化形象的方法才能够让小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小学古诗教学的美,才能够真正喜欢上古诗欣赏的教学。

(二)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重视学生古诗词背诵与默写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对学生古诗词的朗读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古诗词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时,却无法理解古诗词意思、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新时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朗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视听结合,诱导学生思考。

利用多媒体创设出视听结合的古诗教学情境,并在这个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这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达成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时,根据学生对视频的理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例如,教学古诗《山行》一文,在学生通过视频、旁白进行体验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围绕视频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古诗主要描述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古诗是如何介绍的?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又是怎样的?”随后,导入古诗,要求学生朗读思考,从古诗中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因材施教,注意欣赏内容美。

古诗的主要价值就?w现在古诗的内容上,古诗的内容不仅是诗歌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诗人创作时情感的真实体现,因而,在欣赏过程中,应该抓住诗歌内容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进行内容的欣赏,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古诗内容的欣赏要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并且是学生自己真切的体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古诗的美,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对古诗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同时,对内容美的欣赏,在因材施教,个性化解读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跳出文本框框的束缚,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发展,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推动小学生心理的自信,情感的自信,培养小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创造性,激发小学生的活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古诗的语言较为简洁,但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就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古诗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方便自己的记忆,这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用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自身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较低,被动地接受相关的内容,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情感的代入。

古诗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对于学生而言,前后押韵的古诗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古诗的教学要彻底贯彻阅读教学的理念,既要传承优秀的教学经验,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反复咀嚼,反复思考古诗的内容,用心去阅读,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带入,让学生除了掌握阅读技巧外,还能深刻领悟到古诗的情感,以一定的感情作为阅读基调,仔细品味古诗的艺术,不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要从内而外地理解古诗,理解每个诗人的心情,进而丰富自身的情感。

(四)阅读环境,激发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不仅与孩子们自身的兴趣有关,还与他们周围的阅读环境有关,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他们身边的家长朋友都喜欢阅读,并经常带小学生们去图书馆等阅读场所,那么他们也会逐渐被感染,进而喜欢阅读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是愿意接受的,不然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对文字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外休息时间给他们讲讲《安徒生童话》中的小故事,他们在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之后便会渐渐渴望阅读了。当然,在小学建立一个小学生阅览室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那里孩子们一起坐着阅读,分享各自看到的有趣的读物。

结语。

中国的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学习古诗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情感道德修养。小学语文老师要认真对待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出现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大胆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2]霍春荣.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

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需要,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进行教书育人的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的一些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板画等。

教学板书的作用:

1、建立知识框架。教师通过课堂板书将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整课的线索等以基本框架凸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由于板书的内容是从原文中精选出来的,凡与文章主题、中心关系密切的词语都可通过板书体现出来。凭借板书理出线索,自然会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理清教学思路。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板书把教材表达中心和重点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使复杂的关系简明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我们可借助板书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顺着这条线索,读书,思索,品味,逐步理解课文,环环紧扣中心,学会读书的方法。

3、突出重难点。板书书写浓缩了教学内容,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做到让学生一抬头,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对学生的听讲、笔记和复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4、有利于捕捉课堂灵感。多媒体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但它在学生思考体会、笔记记录,教师点拨、学生回味、准备时间、课堂生成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缺陷。而教学板书书写灵活互动,我们可以借助板书这一特点把那些不能够完整呈现,需要经过逐步动态和师生共同板书、演绎推理才能逐步完善形成整体的教学内容,通过黑板板书的形式,以扼要的文字或简明的图画,生动地反映其互动、演绎、推理的过程。

5、示范和审美陶冶功能。布局合理、设计精美、字迹娟秀,并配以不同色彩的板书,能引起学生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美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化的书写技能。

板书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的。弄清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板书效率、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目的明确,有启发性。板书设计第一重要的就是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的主心骨就是教学目的。

2、内容凝炼,重点突出。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反映主要教学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真正起到提纲契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板书时,要按照某种顺序或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要求,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外化思维,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

4、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板书在内容实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中看”的形式。这就要求板书的设计要结构合理,布局匀称得体,给人以美感;同时,在书写的时候,要根据黑板的大小、板书的内容,对黑板的利用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主体部分应写在黑板的正中间,辅助部分应写在黑板的两侧,以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5、形象直观,表达准确。板书要以直观的形象诉诸于学生的视觉,要注意准确、恰当的表达,使学生能够很快地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6、讲书同步,富于变化。板书的内容确定以后,什么时候书写,写在什么地方,决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讲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尽量使板书和授课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书写规范,形式多样。备课时设计好了板书,课堂上还要运用恰当,书写规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阅渎教学

这是一篇关于语文课题实验总结,阅读教学模式,小学阅读兴趣小组总结的文章。20秋期,是我校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此课改实验以来,最有收获感的一个学期。

20xx年秋期,是我校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此课改实验以来,最有收获感的一个学期。为将下一个阶段的实验深化下去,特对本阶段实验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集体备课是保证。

小学阅读教学总结(2)的老师都是通过考调来的,或是学校最得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业务精、热情高。因此,大家勤于钻研,热烈讨论,认真深入分析《学案》、学生与教材,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备课深入、质量高,因此,集体备课成为上好课、进行有效课改的重要保证。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

本阶段我校紧跟教科所、县总课题组的步伐,主研五环节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带疑初读。又特别是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我们把课改的侧重点置于小组合作学习上。在课题组的集体探讨下,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及班级的优势,将本班学生分成7―8人一个小组,各小组组长的任用、组员的分配;表达交流的口语表述形式、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对组内差生的引导等各方面都细致地进行了探究。

同时,课题组及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集体反思,查找出问题及时想方设法去解决。因此,一个学期扎实地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了:学生敢于自主学习,乐于自主表达,善于同伴协作,勤于读文批注;语言表达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效率、课堂思维的深广度、活跃度都有了极大地飞跃。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三、师师、生生、师生协作是核心。

针对本校课改开展难度系数极大的现状,课题组要求全体实验教师抱定不妥协、不放弃的决心,一心一意开展好本实验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之间自觉地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如有经验,大家分享;有困惑则共同解决。无论是办公室、餐桌上,还是闲谈间,大家都将研究中的得失作为最热烈的谈资。学生之间呢,也在教师的影响下,优生帮带差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使差生也有了表达交流的胆量,第一环节中基础知识的落实,也让每位差生获益匪浅,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则是每个班所呈现的最好势头。而教师在课堂上、在各组内疾走穿梭、出谋划策;时如良师,时如挚友;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产生思维的融合,这又成为师生之间有效协作的表现形式。

正因为有了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协作,本课题研究才有了实在性,这些在老师们的研究文章《蝶变》、《历程》、《期末复习也自主》、《有感于“学生比老师讲得好”》等中均有展现。

四、下个学期亟待改进之处。

虽说这一学期确实有了实在的进步,但综观整个研究过程以及各班的变化,尚还不能用“圆满”来形容,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研究结果的理论性呈现形式比较薄弱。表现在虽有进步,但老师们却没有从研究的表象中提炼出理论性的东西,来便于今后的总结、推广。

2、实验参与面不广。学校参与本实验的班级共有9个,老师共有7个,这很不利于实验的长足发展。因此,下个学期准备在1―3年级中试验两个班,使本课题研究的年级低段化,以便于今后在各年级广泛推进。

3、研讨的活动有待更优化。本期虽然组织了公开课、阶段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但每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因素,从而严重影响了探讨的质量。今后要将探究的话题细化、具体化,将活动的内容深化、可操作化,将探讨的形式广泛化,从而推动实验的进程。

浅谈小学语文阅渎教学

论文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让学生倾情于有效性的个性化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生成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品味阅读情趣,更加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深层次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一,想说爱你不容易——透视阅读的现状。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需要重视也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处于课改一线的“弄潮儿”——小学语文教师在全人类大声疾呼“张扬阅读个性”的今天,则更应重视个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透视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观摩体验,发现个性阅读迷雾重重,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

透视1一问多答管中窥豹。

透视2自由读书徒劳无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很多—线老师把新课堂看成放飞学生个性的蓝天,更看成是小学生无拘无束,快乐无穷的乐园。他们在上公开课或考评课时对“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课文。”等类似话语格外推崇。殊不知,阅读领悟力有待加强培养的小学生在这片“叽里呱啦”地自由读中大多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真正能够读有见解的,恐怕寥寥无几呀!

透视3偏离文本广种薄收。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可以因人而异,但也要有分寸,千万不能一味的盲从。曾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文,在探讨课后的思考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时,很多小朋友都说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孝顺妈妈,孝顺乖巧,体贴长辈的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可是该女教师不满足于现状,又抛出一问:“难道其他两个儿子身上没有优点吗”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废话,与文本初衷相去甚远。所以教学过程中还需教师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出现偏离文本,广种薄收的阅读“惨状”。

二,披荆斩棘勇向前——张扬阅读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所以,处于课改一线的`“弄潮儿”——小学语文教师理应认清现状,推翻“唯自由阅读独尊”,走出盲目推崇放任自流式阅读的现状。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地努力追求真正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丰厚底蕴,提高教师素养。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储备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我一直都嗜好读书,也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一位好读书的老师引领的学生也必将是全都好读书,个个会读书,人人多读书。每天早读课上,我都尽可能抽出点时间,捧起书来陪孩子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大声诵读;每次导读课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勉励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家要“勤动笔墨勤看书”,相信“书都读得来的人,就不怕有什么做不来的。”孩子们在我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渐渐爱读书了,词汇丰富了,表达顺畅了,阅读理解能力强了,口语交际与写作水平也提高了。由此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真的非常重要。

2,注重需求,挖掘学生潜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个性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书读在脸上”。我说:“小朋友,读书要达到一种境界,就是能够把书上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把自己的理解读在脸上。这样呀,老师只要一看你可爱的小脸,就能知道你读得好不好。”每当我用满含微笑的目光专情注视着孩子们的小脸时,孩子们读得格外认真。这样,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将无形的情感转换为有形的表情,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阅读潜力。此外,我还非常重视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是加强自主阅读的指导。第二是切实保证自主阅读的时间。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深入课文后的阅读感悟才记忆深刻,体验独特。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阅读的效果,这样阅读教学方能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3探问引导,张扬阅读个性。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注入我们的阅读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扎实有效。我们应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的实际要求作为组织课堂内容与策略的依据。我相信:一言一行总关情,只要我们在阅读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立起平等对话的机制,让师生共同构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模式,最终阅读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精彩!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等阅读模式,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在此我不想白费口舌,更不想班门弄斧。今天,我只想说点近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尝试,与大家分享。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个性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辉煌的镜头。呆会儿,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北京的亮丽与辉煌,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鼓励自主选择,诱发个性体验的独特性。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来品读学文,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师:课文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心地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一块“奇石”。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书。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好的我们聘请他当导游。

生读后,用上句式:“因为——,所以——”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生质疑小导游:请问“这块巨石奇特在哪儿呀”

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你还能用其它形式来表现黄山石的奇特吗其余小伙伴补充帮助。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用背诵,表演,编故事,当导游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来再现黄山石的奇特美,学生就会读得更加有兴趣,说得也更加有条理,对黄山奇石的美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

3,增强内外结合,促发个性阅读的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将会对阅读失去激情与灵性。因此,教师不但要扎根课内的范文导读,还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目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例如我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抓住围观的人“纷纷夸赞”一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大家争先恐后赞扬戴嵩画技高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激起学生感受夸赞的神奇魅力。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奖赞美,文中用哪个词语来描述的从“纷纷夸赞”一词,你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戴嵩画画本领高,有的说,戴嵩的画画绝了,大家都喜欢。我又问:“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也受到别人的纷纷夸赞一定特别开心吧,快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室里的小手马上就高举如云。严红英说,她每天一回家就先淘米做饭,再认真做家作,爸爸妈妈纷纷夸赞她懂事乖巧;王昕锐说,他主动留下来做值日,老师同学纷纷夸赞他关爱班级;还有郑思琪说,她给老爷爷让座,车上的叔叔阿姨纷纷夸赞她尊敬老人,乐于助人……从学生喜形于色地回答中,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纷纷夸赞“一词,不仅从文本中理解,从自己的学业上理解,还从关心他人中理解,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理解的角度,加强了感悟的深度,使学生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个性。课后,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把”纷纷“”夸赞“等词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十分巧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相信个性化阅读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让我们将趣味融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将鼓励请进我们的阅读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由题目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更加准确地指导梳理课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2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手中的资料自学生字新词,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较为薄弱字词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3学习课文。

两种方式:一是逐段精读课文,朗读和分析相结合,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对每一段落进行详略得当的字词句的分析和段落大意的把握。二是从课文的主旨段落开始讲解,详细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在对课文的细节把握之后再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梳理。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一种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事情的了解;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二种方式,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概括理解。

4领悟道理。

对于神话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神话人物,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神话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神话的本质。对于童话故事,教师要知道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编写(包括续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童话等手段,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寓言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寄寓在故事中的哲理,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领悟,并学会用寓言中的道理来评论现实中的人和物;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独特思想,不应当要求学生完全一致的认识,主要是“求同存异”,体味寓言中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5总结课文。

帮助学生,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清晰的讲述,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笔者根据教材上出现的不同体裁,将其详细地分为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和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这两类。

1古代诗歌。

2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出诗歌的主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3初读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之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并对有问题的地方随机指导。

4学习诗句。

运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释诗题”,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并理解课题的意思;“知诗人”,教师对诗歌作者的生平进行讲解并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明诗意”,让学生互相提出难以理解的词语,交流解释,之后对诗句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诗句的大意;“悟诗情”,在总结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用图画、语言等方式创设美妙的诗句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5体会写法。

帮助学生品味诗人的“炼字”(即诗句中语言的凝练),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指导学生对诗句的描写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写景的诗句,描写的顺序(先后顺序)、描写的远近、描写的动静等等;写情的诗句,描写的手法、描写的深浅(一眼可见还是渐入佳境)、描写的表现(是扬还是抑)等等。

1指导背诵。

2现代诗歌。

3导入新课。

教师用言语创设情境导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图片、音乐和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疑问。

4初读指导。

首先学生自学课文,自由地朗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会写会认,之后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纠正字音以及指导书写。

5理清脉络。

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找出每段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描写的方式,总结课文的写作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6学习课文。

教师将课文按照段落指导朗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读时找出答案并有感情地朗读,随后,用优美、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7总结课文。

在对全文的把握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读出自己的独特韵味。当然,对于好的诗歌应当要求学生背诵精彩之处。一般情况下,还要将这一思想感情放入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种是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来划分的,主要是指记叙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具体教学设计模式归纳如下:

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是一种再创造、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不能用教师的个人见解与阅读代替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知识传递、情感表达的枢纽,在阅读中还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情感倾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阅读这一环节,常常带有走马观花、随便带过的情形。阅读教学提倡的是阅读的个性化表达,一百个人读一篇文章就会产生一百种感想,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提高语文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才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活环境、文化积淀、语文功底各有不同,所以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感想,这就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提倡在不脱离课本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当中。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根据文字本身,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阅读经验、文化背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但这种解读需要建立在尊重作者与写作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不可以故意地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与理解,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近作者,接近课文,理解作者的感触。下面就让我们来分点探析一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有三个特征:批判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重新体验,带有一定的批判观念。阅读是一个多变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本意与关键,就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对前人误读的内容进行重塑与修正,在批判阅读中把握那些隐喻、虚构、不确定的内容与情感,加强阅读的准确性。阅读的自主性表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自我掌控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能够充分地感受自我的意识。在自由的语文阅读中,让每一个阅读的学生主体处于主导的位置,能有效控制自己的阅读过程。除了阅读的批判性与自主性,阅读还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语文阅读的创造性表现在个性化阅读的文本构建上面。在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倡学生用多个角度去阅读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去解决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参与,可以依据学生的层次与水平适当地转换阅读视角,让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带来的美妙体验。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的开端需要引入个性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学习、感悟、竞争等的学习氛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引入可以提升一节课的质量,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打下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始之际,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三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着浓厚的情感去惟妙惟肖地描绘三峡那诗意的画面,再配合上美妙轻快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智慧,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境界。在这样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也需要个性化。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表达与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现语文的魅力与个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特情感,让学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非常需要教师的创意与意味深长的内涵,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调、情感都需要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变化万千,需要结合语言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与效果。比如,在教《出师表》时,可以体现文中那种情谊深厚、忠肝义胆的情感。随着课文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快感。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那种诗意的情愫,可以快速地进入阅读的无人状态,体验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冲击与快感。

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域。

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理解域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该课文和学生的认知及其相关课文的关联。(2)对所阅读课文的.字、词、语、句、逻辑、修辞、类型等的熟悉程度。(3)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的相关性。因为不同的学生或许处于不同的理解域,这就使得阅读具备了选择性,这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域,提倡认同学生阅读的不同见解,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比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愚公对河曲智叟的嘲讽反驳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此文主要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地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但除此之外,在个性化阅读域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或者会考虑到现实条件,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方法不恰当,死脑筋,不懂变通。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单方面地否定某一种观点,要告诉学生,看一个神话故事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任何有道理的解说都可以保留。像这种多角度、多创新的阅读,可以很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四、重视文本精神层面上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阅读的互动、路径的选择非常重要,通过路径的选择就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个性化阅读中,对文本精神层面的解读很重要。精神层面解读的目标设计主要是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这两点可以作为对文本的解读设计的主要定位点,然后根据这两个标准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筛选,用来确定阅读的解读视角。

在解决定位的基础上,还要组织、收集资料来帮助学生解读目标的相关内容。这需要结合课文本身来制订方案。然后对于课文的几处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为了将学生导入精神层面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根据课文几个重点情境,提出几个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个性化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思考,贯穿全文,理解全文。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不仅要依靠上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需要建立个性化阅读的评价体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评价体系一定要打破原来的单一式的教学评价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用来促进和保障学生个性的和谐自由发展。主要建议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发展的评价方式,还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提倡评价标准的差异化,不偏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遗漏那些有着独特思考方式的学生。总之,在初中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心地探析,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体会到课文的情感与内涵,有效提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他们自身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必须重视它,必须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了解编排数量。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占25%;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占50%;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5篇,占51%。数据表明,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与精读课文可谓是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教学已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明确编排意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巩固迁移;是对精读课文在内容、思想、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重要途径。说明白点,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理解、应用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目标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样大的阅读量,要求学生篇篇课文都精读是不可能的。大量的课内略读课文作为补充,对于扩大学生阅读量,完成阅读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要求来看,它是精读课文学以致用的迁移。在学习精读课文后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读课文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略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从结构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方法,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精读课文《猫》的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在学习略读课文《母鸡》时,让学生了解《母鸡》一文的结构,并说出《母鸡》一文的结构也是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这两部分的;从题材来看,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方法的指导。说明文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鲸》和《新型玻璃》两篇精读说明文时,教会学生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思想来看,略读课文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即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主题思想来组成。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补充,它与精读课文共同承担深化主题思想的任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编排意图,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略读课文略而不“略”。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就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如果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俨然又成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明确要求,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单元训练要求,准确定位,确定课文的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

知识点、感悟点、训练点,这三“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特别是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内,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只有抓住这个“点”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放矢,才能使略读课文真正起到它应有的功效。知识点要精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往往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精确地找出这个知识点。

感悟点要精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悟真善美情感的过程。

训练点要精选:我们在大量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这样做:遇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这样做往往使学生负担加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应该精心挑选,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当然,在“点”的教学基础上,要量身定衣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作文似乎成了一些教师的大难题。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作文成功的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劳动付出后收获的是肯定和赞誉。作文教学中,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不断地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从而培植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根据不同水平的作文,给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利用班内、校内的报纸、黑板报、演讲等阵地,让一些中下写作水平的学生作文得以展现;通过征文、作文竞赛、报刊杂志的发表等形式,让出类拔萃的作品得到展示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鼓舞,能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对他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成功机会的创设,收获的必定是写作的成功。

二、学以致用,及时指导。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带学生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素材,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源头才有活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例如:学生在元旦联欢会上通过参加表演,亲身经历了排练的辛苦和联欢会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活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联欢会的热闹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有篇文章《水》,我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文中对母亲用一勺水给“我”洗澡的'那段描写特别细腻,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某次特别的身体感受(如口渴时的一杯茶、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吹电风扇、饥饿时的面包、寒冷时的外套……),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同学们的练笔内容很丰富,其中有一位男同学写的是过年吃火锅他第一次吃辣酱,我当众朗读时不少同学深有同感,自发为他鼓掌。)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评改与评价。

即使作家的创作,也不是一次就成功,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要指导学生进行多次修改,相互评改,仔细推敲文字。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只要学生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教师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作文讲评中,要针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从字的书写、词语的运用、行文布局、表达技法、写作态度,甚至一点微小的进步中找出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篇作文,你会发现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巧妙地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赞扬,会极大地点燃学生的写作愿望,他们就会投入更大的写作热情,尽量去写好每一篇作文。这样,赞许和鼓励,会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消除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乐写、善写,逐步写出较为成功的作品。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做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只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尊重个性,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达体验生活、生活的方法。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于学生才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3】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04)。

【4】陈继英。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m】。海天出版社,2006(12)。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一)加强引导,正确认识语文的“学”与“教”

1、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正确认识。

现今社会,提倡的是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合格人才,沟通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法的时候也会轻松容易一些,当前教学方法的现状也会有所改善。

2、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应试教育之下,不仅是学生学习理念,老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存在一些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汉语的热情也会有所提高。

1、精心设计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因“时”、因“地”,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不断发展更新创造的。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地域语文教学方法都应该有所不同。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因“时”制宜。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成分比重越来越大,多媒体支持下的情境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教学当中,以景触情、以情触趣、以趣触思,多媒体支持下的情景教学更有利于现代语文教学。如在《黄河的主人》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教学,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调动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雄姿和气势,赞美了艄公机智勇敢敢为战胜险恶的大无精神。

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的教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其丰富的生活体验、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其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偏远地区的地方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课外读物,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多拓展他们的课外知识。

3、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的“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动“互动对话”,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互动对话”这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与,控制交流时间,以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

1、德育、智育等均衡发展。

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据调查显示,在新课改下,仍然还有很多学校其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只重文本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是很有必要的。大量的阅读可以促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各位老师:上午好!这次优质课竞赛是探讨有关文言文教学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写了很多关于文言文朗诵教学的文章。今天,我要说不是题外话的话题。前不久,我参加了上海社会科学年会为于漪老师举办的从教六十周年年会的活动。于老师简短的发言令我们深思,她说,教一辈子书,做一辈子人。时常怀着两种心: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八十多岁的于漪老师为我们耸立起了三座丰碑:中学语文的`丰碑;中学语文教师的丰碑;知性女性的丰碑。关于文言文教学,拎出我困惑的四个关键词与大家共勉。

一、关于意境意境是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的交融,以我观物,以物观我。《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冈而写的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山水诗在美学上讲究三要素,所知,所察,所感。文人们借助悠闲的情调调节紧张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深秋的夜晚,月色入户,月色撩人,勾魂摄魄,撩拨起苏轼悲凉的心境,在静的月光中有了赏月寻美的心动和行动。月色与心灵合一,没有被叩动的心灵,就享受不了月色的美妙。

二、关于文化深厚精润的文化应落实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语就是吾知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要对文本有与众不同的解说。文,是言之美,文质彬彬为美。《公输》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墨子与公输的表演,学生用食指指着老师,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墨子的坐而论道是完全不符的。学生的演绎与文本产生了严重的偏差。从而对学生的人格构建也产生了错误的引领。

三、拓展对教材的解读存在两个问题,拓展过度和不研究。以《狼》为例,蒲松龄笔下的狼,象征着污吏和坏人,他的文章是启示我们如何立于世间,怎样面对像狼那样的人。而教师却展示狼的群体性,合作与智慧,误导学生去学习狼的精神。四、意象意象是客观的象与主观的意(主体情感)的结合体。比如,杨柳依依的柳与离情,梅兰竹菊与四君子。《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的感受,周敦颐构建的莲这个君子意象。爱菊,爱莲、爱牡丹都是人生的一种生存状态,都是一种生命形式,都应受到理解和尊重。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重视字、词、句的训练。

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

(一)、认真、灵活抓好“听写”:也许在很多教师眼中“听写”是并不起眼的,也是比较容易的,所有作业中也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要是学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可以反复听写直到符合要求。可我却很喜欢在“听写”上大做文章,几届学生下来一开始都十分害怕我的听写,因为往往得不到漂亮的分数,有些学生还认为比考试还难。每当在开学初我就会反复强调听写的要求,我改变了以往只听写几个简单的词语的方法,在听写中有可能会让学生根据听写的词语造句、解释带点字,有时还需要写出整个词语的解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几个词语进行辨析,说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多义字组词或多音字组词。这样一来一次简单的听写就变成了一次综合的字词句的检查,学生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一种侥幸心理,逐渐就会养成一种认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语文教学都非常有利。当然在听写之后教师要认真指导订正,因为学生的正确率不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累的作用。几次下来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充实感,对听写也就产生了兴趣,端正了态度。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要是要经常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失去信心、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班的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听写,要看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并能合理运用。

程中是十分重视的,每课都必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预习字词。学生发现奥妙养成习惯,自然也就认真,这就是他教不如自学吗!

(三)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掌握了字词,要是成不了句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学习字词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像造句、解释等。这里要讲的是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抓好次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背诵古诗70首,这也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当然我们的学生不但要会读句子,还要对一些病句、不同形式之间句子的转换如:反问、陈述、双重否定三者之间的互改或修改。这就需要一些专项的训练了,因为书上一点点练习难以使学生真正搞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句子的训练题海战术化,那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不会真正地理解,那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同样诗词与句子的教学也是为了更好为阅读“积累”,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分数,但对诗词与句光“积累”已经不够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辩解。

二、注重语段教学。

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想短短的一个语段都无从下手,更何况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学会了零碎的阅读,我们就应该对阅读进行整合,学会从整体来阅读,真正学会阅读、感悟阅读。语段的教学是为了文章的阅读作好准备工作,它的方法自然同样适用于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段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但是语段阅读始终是零碎的我们的学生还需要整体的阅读能力,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那么,在最后我们就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阅读”就是我们既要教好学生“阅”的能力,也要教好学生“读”的能力。另外,我们不要过多地强调阅读的成绩,我们的目的是要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翻阅工具书、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展翅高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