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导游词(精选18篇)

时间:2024-02-20 08:34:03 作者:文锋

导游词的撰写应遵循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原则,使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景点的内涵和价值。如果您正在为导游词的写作感到困惑,请不妨参考下面这些范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故居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北海市的杨翰霖导游.就叫我杨导游吧!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

我们的第一站已经到了,那就是毛主席的家—上屋场.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瞧!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吹过,荡起缕缕涟漪.向青山远眺,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的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参观第二站—毛泽东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米处,像区占地5200平方米。毛泽东是我国以前的主席,他带领我们赶走了在我国捣蛋的日本.

接下来我们来到我们的第三站—私塾的旧址—南岸.南岸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藏有《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诗经》和《孟子》等儒家经典.

我们的第四站是—毛主席纪念馆.它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坐南朝北.一共有因个展厅,四个展厅专题陈列:《毛泽东遗物展》和《毛泽东一家六烈士》这两个展厅.

今天,我们的旅游结束了,解散!各自带上随身物品,带好孩子,找个韶山宾馆住下.明天八点准时在这集合,明天继续介绍剩下没讲的四个景点.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故居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后,建成了琅琊书院、洗砚池、晒书台、书法碑廊、水榭、砚碑亭等一批景点。

当王羲之诞辰17即将到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王羲之故居进行大规模整修扩建,4月开始动工,除了原有景点外,又修复了王氏故宅——普照寺、右军祠、五贤祠、左公祠等景点。10月17日,整修工程全面竣工,同时对外开放。

站在王羲之故居前,我们看到大门上方的横匾上刻有“王羲之故居”5个汉字,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的手笔。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洗砚池。据说这个池子是王羲之练字后洗涮砚台和毛笔的地方。

王羲之练字非常专心以至废寝忘食。据说有一次沉迷于练字误把手中的面包当毛笔沾上墨汁来写字。当他12岁时,他的字其实练得已经很好了,但他总是觉得不满意。他的老师告诉他许多各个朝代的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其中他非常钦佩东晋最好的草书书法家张芝。他决心模仿他。张芝总是喜欢在池边练字,每天练完字后,就会在池中洗涮毛笔和砚台。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池中的水就变黑了。

在故居的西边是百米书法碑廊。碑廊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碑廊内展示了80多件书法碑刻,都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些精湛的书法作品极力宣扬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并表达后世对王羲之的仰慕之情。

晒书台在洗砚池往北10米处,高出地面2米,面积150平方米。王家是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他们有家谱和许多其它珍贵书籍。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这些书都要搬到太阳底下来晒。也就是在这一天,王家每一位男丁都有机会来翻阅它们。台上矗立着一块碑,上面刻有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写的“晒书台”3个汉字。

晒书台往北10米就来到了琅琊书院。这个书院在山东省享有很高的声誉。书院建于明朝,坐落在右军祠西南,著名学者常被州学邀请到此讲学。书院横匾上“琅琊书院”4个大字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搜集而来的。此院有古典式房屋5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院内珍藏许多碑刻和拓片,都是来自王羲之原作的复制品。我们也能欣赏到以前一些朝代的书法真迹。在这些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应当是《兰亭集序》。

琅琊书院东北就是右军祠。祠内奉祀三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智永和尚。祠初建时并不为人所知。明嘉靖时,知府何格重建右军祠。后至万历年间,知府钱达道又重建,并把王羲之《兰亭集序》刻于碑上,置祠内。这是一个祭祀和纪念书圣王羲之的重要纪念祠堂。原祠被日军摧毁,如今的右军祠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王羲之的一些著名贴,如《兰亭集序》、《十七帖》、《小楷四种》等被增刻于祠内。这是中外书法家瞻仰的书法圣地。

普照寺是琅琊王氏故居。在晋代永嘉年间,王家南迁,故居辟为佛寺。唐开元年间称开元禅寺,在宋代崇宁早期改为天宁万寿禅寺,后称普照寺。1144年,一个叫觉海的和尚整修寺庙,集唐代柳公权的字,用它们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碑铭记载普照寺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故居。

普照寺主殿“普照夕阳”被列为“琅琊八景”之首。当太阳西下时,余晖从窗户照射进来,照在金色的佛像上。金光闪闪,非常壮观。

五贤祠原名“景贤祠”。1551年由明代沂州知府何格修建,里面供奉的是古代五位贤人: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和颜杲卿。

1751年,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为五贤题词: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御碑和碑亭立于五贤祠前,亭于19重建。如今又根据原样重修。

在王羲之故居的东北角是左公祠,建于1895年。祠内供奉的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英雄左宝贵。左宝贵(1837~1894),号冠廷,回族,临沂平邑县人。年轻时从军,后来成为一名高级将领。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左宝贵带兵去朝鲜。在平壤战役中,他奉命守玄武门,并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激烈交战。左在战争中牺牲。光绪皇帝赐封“铿色巴图鲁”(战斗英雄),并下令在其家乡修墓、在临沂建祠纪念。北洋大臣李鸿章和高级将领杨颐、尚贤对他评价很高。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城内,占地面积51.5亩。有书院、洗砚池、晒书台、碑廊、水榭、砚碑亭、留香亭、拱桥等景点。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和少年居住、练字的地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王羲之故居。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20xx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361年去世,享年59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丞相)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oo二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月季园”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其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好心眼”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300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晋王右军洗砚池碑”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无名碑”呢?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晋墨斋”,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山泰”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乐毅论》、《小楷四种》、《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

出“曲水流觞”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252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45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3),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三世佛”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如来佛)、将来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成了菩萨。佛祖赐名观世音。观世音初来东土时,也是男性,因菩萨皆“善男子”出身,敦煌壁画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绘画中的观世音,还有两撇小胡子哩。后来,为了广化众生,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于是女像出现了,这有利于争取广大的女信徒。从唐代起,女性观音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汉族女性模样。你们看这尊观音像,体态丰满,脸蛋秀美,柳眉凤目,樱桃小嘴,是一副标准的东方美人形态,有人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一点不假。观音左右站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即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胁侍。

下一个景点左公祠,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左宝贵(公元1837年一1894年),字冠廷,回族,清朝时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数次提升,历任千总、总兵、提督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守平壤,与日军展开激战,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城头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左宝贵是清军在朝鲜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但是他没有在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管带邓世昌出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甲午风云》对邓世昌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歌颂,而左宝贵只是在史学界被人熟知。实际上,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他时任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而丁汝昌则相当于海军司令,邓世昌仅为一个舰长。左宝贵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个靴子和一顶帽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清朝皇帝为其建了御葬陵,树了御碑,皇帝亲自撰碑文,李鸿章书写,“”期间,碑被破坏。墓表为四楞形,周面皆有对联,其一云:“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瞧阳古之伟丈夫”,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崇敬。

北面地面白色铺装,略如笺纸。其北凿“墨池”一方,形如砚。池后障以影壁,形如镇纸,壁心镌刻《兰亭集序》,此贴为书法最高成就。笺纸铺东偏东位置,正对右军祠门屋轴线上,有一高7.2米,重40吨石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和尚觉海重修了普照寺,并集了唐代柳公权的字成此碑,它记叙了王氏南迁后舍宅为寺的历史,又保存柳书的精华,立碑筑亭,以记其事。碑文由中陶(今陕西南郑县)仲汝尚撰写,并四处波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字而成,请名刻工仲汝羲精刻上石,这就是有名的《集柳碑》。碑文名为“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1261字。“笔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奉为圭臬,金石家早经著录”。《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直接书写上石的名碑,但因立于驻军禁地,不能随便椎拓,故拓本流传极少;加之下册失传,现存字数已极多,因此象“集柳碑”这样保留了大批柳书的碑贴目前已绝无仅有,它成为探讨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一向为书家所珍视。为别于西安的柳碑《玄秘塔碑》(西柳),习称“东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碑边置木笔一枝,此木又名辛夷,木兰科,初开时花苞长如笔尖。再向西,有石碑四方,形如印章,分别镌刻王羲之的小楷名作《乐毅传》、《黄庭经》、《太师笺》、《劝进表》等。四宝台最东为四宝斋,内售文房四宝。

游览完四宝台,循径南行,就到了鹅池。历史上,古代文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有关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很多。原来,王羲之在鹅的身上也的确悟出了许多道理。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曾有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洒丽在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游客们:游览完鹅池,再往南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最后一个景点-千秋五贤。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五贤祠原为大殿三间,东西两窗上面的题额分别是“孝感天地”和“忠冠古今”。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这个诗碑是根据晒书台上的那块放大的,碑高6.6米,重30多吨。他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皇帝对此五人推崇有加,这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

五贤祠几经战乱,解放后已很破旧。六十年代初,曾加以整修,“”期间,五贤祠作为“四旧”被毁坏。临沂市政府又投资复建。祠堂内手持羽毛扇,端坐正中的是人称“智圣”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本姓葛,祖籍山东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为区别当地葛姓,在姓前冠以诸字,意从诸县来的葛家,后逐渐成为复姓诸葛。生于181年4月4日,约公元193年,其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刘表,开始了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岁。诸葛亮东侧的这两位就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卧冰求鲤”,以孝举仕,晋代大臣,科太保,封临淮公。关于他的故事前面已讲得较详细了。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相信王羲之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妙的书法艺术神韵,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日,您游在王羲之故居,明日,王羲之故居永驻您心中。朋友们,期待着与您再重逢于王羲之故居。欢迎您再来!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故居旅游导游词范文

王羲之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王羲之故居旅游。

导游词。

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361年去世,享年59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丞相)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月季园”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其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好心眼”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300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晋王右军洗砚池碑”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无名碑”呢?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晋墨斋”,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山泰”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乐毅论》、《小楷四种》、《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

出“曲水流觞”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20xx年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252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45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320xx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20xx年),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三世佛”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如来佛)、将来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成了菩萨。佛祖赐名观世音。观世音初来东土时,也是男性,因菩萨皆“善男子”出身,敦煌壁画和唐代(公元618—920xx年)绘画中的观世音,还有两撇小胡子哩。后来,为了广化众生,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于是女像出现了,这有利于争取广大的女信徒。从唐代起,女性观音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汉族女性模样。你们看这尊观音像,体态丰满,脸蛋秀美,柳眉凤目,樱桃小嘴,是一副标准的东方美人形态,有人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一点不假。观音左右站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即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胁侍。

下一个景点左公祠,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20xx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左宝贵(公元1837年一1894年),字冠廷,回族,清朝时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数次提升,历任千总、总兵、提督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守平壤,与日军展开激战,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城头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左宝贵是清军在朝鲜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但是他没有在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管带邓世昌出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甲午风云》对邓世昌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歌颂,而左宝贵只是在史学界被人熟知。实际上,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他时任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而丁汝昌则相当于海军司令,邓世昌仅为一个舰长。左宝贵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个靴子和一顶帽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清朝皇帝为其建了御葬陵,树了御碑,皇帝亲自撰碑文,李鸿章书写,文革期间,碑被破坏。墓表为四楞形,周面皆有。

对联。

其一云:“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瞧阳古之伟丈夫”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崇敬。

北面地面白色铺装,略如笺纸。其北凿“墨池”一方,形如砚。池后障以影壁,形如镇纸,壁心镌刻《兰亭集序》,此贴为书法最高成就。笺纸铺东偏东位置,正对右军祠门屋轴线上,有一高7.2米,重40吨石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和尚觉海重修了普照寺,并集了唐代柳公权的字成此碑,它记叙了王氏南迁后舍宅为寺的历史,又保存柳书的精华,立碑筑亭,以记其事。碑文由中陶(今陕西南郑县)仲汝尚撰写,并四处波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字而成,请名刻工仲汝羲精刻上石,这就是有名的《集柳碑》。碑文名为“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1261字。“笔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奉为圭臬,金石家早经著录”。《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直接书写上石的名碑,但因立于驻军禁地,不能随便椎拓,故拓本流传极少;加之下册失传,现存字数已极多,因此象“集柳碑”这样保留了大批柳书的碑贴目前已绝无仅有,它成为探讨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一向为书家所珍视。为别于西安的柳碑《玄秘塔碑》(西柳),习称“东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碑边置木笔一枝,此木又名辛夷,木兰科,初开时花苞长如笔尖。再向西,有石碑四方,形如印章,分别镌刻王羲之的小楷名作《乐毅传》、《黄庭经》、《太师笺》、《劝进表》等。四宝台最东为四宝斋,内售文房四宝。

游览完四宝台,循径南行,就到了鹅池。历史上,古代文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有关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很多。原来,王羲之在鹅的身上也的确悟出了许多道理。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曾有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洒丽在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游客们:游览完鹅池,再往南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最后一个景点-千秋五贤。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五贤祠原为大殿三间,东西两窗上面的题额分别是“孝感天地”和“忠冠古今”。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这个诗碑是根据晒书台上的那块放大的,碑高6.6米,重30多吨。他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皇帝对此五人推崇有加,这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

五贤祠几经战乱,解放后已很破旧。六十年代初,曾加以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五贤祠作为“四旧”被毁坏。20xx年临沂市政府又投资复建。祠堂内手持羽毛扇,端坐正中的是人称“智圣”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本姓葛,祖籍山东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为区别当地葛姓,在姓前冠以诸字,意从诸县来的葛家,后逐渐成为复姓诸葛。生于181年4月4日,约公元193年,其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刘表,开始了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20xx年,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岁。诸葛亮东侧的这两位就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卧冰求鲤”,以孝举仕,晋代大臣,科太保,封临淮公。关于他的故事前面已讲得较详细了。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相信王羲之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妙的书法艺术神韵,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日,您游在王羲之故居,明日,王羲之故居永驻您心中。朋友们,期待着与您再重逢于王羲之故居。欢迎您再来!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茅盾故居导游词

乌镇茅盾故居,位于乌镇中市观前街十七号,坐北朝南,前临观前街,后靠雁飞阁商场,西沿新华路,东临立志书院。这是一幢面宽四间,前后两进,中隔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构架清代普通民居,分东西两个单元,约建于十九世纪中叶,总建筑面积为444.25平方米。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茅盾先生的一生,是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为文学事业倾尽全力的一生。我们缅怀茅盾先生的崇高精神,总结他的创作成就,就是要从前辈那里汲取营养和力量,更好地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勤奋创作、努力工作。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六月,桐乡县人民政府即发文公布茅盾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2月,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陈云同志亲笔题写了“茅盾故居”的匾额。1985年7月4日,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纪念日,故居落成揭幕典礼隆重举行。1988年1月13日,茅盾故居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是我国江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其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净、环境幽雅的地方。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1985年,对茅盾故居作了全面维修并对外开放。

整个故居面街南向,是砖木结构的一般江南民居。其主体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二层楼房,共16间,面积414.25平方米。另外楼房后有小园,有平房三间近100平方米。因当初这所楼房东西两个单元购进时间有先后,因此东单元称“老屋”,西单元称“新屋”。

两单元外貌一样,前后两进,楼上楼下都门、路相通,浑成一体。前楼四间临街。底层自东至西第一间为大门和通道,第二间为家塾,是当年沈氏子弟就学之处。第三、四间联成一大间,为当年全家的饭堂。楼上自东第一间是茅盾祖父的卧室,第二间是其父母的卧室,茅盾及其弟沈泽民即诞生在这间房内。第三间、第四间当年曾是茅盾两位叔祖的卧室。自前楼底层通过天井或自楼上经过通道即至后进楼茅盾浙江故居2房。后楼底层四间自东起依次客堂、厨房、通前后的过道及全家的起居室。楼上四间自东起依次为茅盾姑母的卧室、女仆丫头的卧室及茅盾曾祖父母的卧室。以上这些房舍至今仍保持百年前的规制未变。

在两进楼房后面是一个约半亩地的园子,茅盾曾祖父曾在这里盖平房三间,多年来堆积杂物。民国20xx年(1933)夏,茅盾亲自主持翻建为三大间,东为储藏室,中为卧室及小客堂,西为书房及会客室。此后几年中茅盾曾数度住在这里写作、读书,并作为起居会客之所。自抗战爆发后,茅盾即未回故乡。1983年中共中央批准修复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在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之际,乌镇茅盾故居隆重开放。至1990年,前来参观瞻仰的已有12万多人次。重修后的茅盾故居仍以前楼下最东一间为大门,高悬陈云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匾。大门内的通道改作陈列室序厅,安放茅盾铜像。

前后楼上下各室器物按照当年格局布置,家具也有不少是当年旧物。前楼上茅盾父母的卧室,房内陈设简易,有一张宁式雕花大床,边上放一张小床,一座衣橱,几叠衣箱,临窗有书桌放着文房四宝。茅盾在这里诞生、养育,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度过少年时代。楼下西边原为家塾的房内放着几张桌椅,茅盾幼年时期和几个堂兄弟在这里读书,由祖父沈思培教授。后园中的三间平房,南向有走廊,墙壁上挂着叶圣陶写的“茅盾故居”匾额。这所平房30年代经翻修后上筑天花板,下铺地板,南北两壁均装设西式玻璃长窗,窗明几净,环境幽静。

东边一大间朝南开门,前半间为通向中室过道,后半间是储藏室。中室前半间客堂茅盾浙江故居3与后半间卧室之间隔以中式长窗,卧室中有一张铜床和桌椅等用具。西边一间中以茅盾亲自设计的大书橱隔成两间,外面起居室,放着茅盾当年从上海运来的一套沙发。内室是书房,北窗下放着一张茅盾当年定做的大写字台。1935年(民国20xx年)秋,茅盾在这里完成了中篇小说《多角关系》的写作。

平屋外面空地上植有不少花木。民国20xx年秋,茅盾在这里亲手种植了一棵棕搁和一丛天竹,现今棕榈的枝干已超过七米多高的院墙,天竹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茅盾故居建立后曾设7间陈列室,陈列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故居共有珍藏品276件,茅盾照片400余件,当代名家的书画200余件。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

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00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鲁迅故居导游词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我要珍惜时光。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能够发现那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那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那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一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这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故居导游词

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

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台门内有百年罗汉松、盘槐、红梅、绿萼梅等不少名贵花木,还有400平方米的一方水池,岁旱不干。清宣统元年,绍兴名士程柏堂亲书“此地为越王望花宫故址,此池下通龙泉”,并勒石于池畔,“磐庐”因石而得名。关于这块磐石,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这磐石为明代重臣朱赓故物。当年,朱赓荣归故里,途经山东,见到此石,摩挲留恋甚久,其门生适在当地做官,权重一时,便割爱将这磐石馈赠恩师。清光绪年间,朱阆仙发迹,在此大兴土木,又向朱赓后裔购进磐石,并置石于池之北首,还命名其宅为“磐庐”。绍兴府教谕(相当于现代的市教委主任)翁焘曾拜谒此石,并刻有“金廷相公故物翁焘拜题”等字样。

这方池一带的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方池中建有一亭,圆石为柱,上刻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此联出自朱阆仙的亲家,擅写魏碑的陶浚宣之手笔,亭柱的另一楹联是“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横额“鱼乐国”为董其昌所题。亭北石桥,直通池中船厅,计有三间,中间一间朝南开门,门楣上方悬有“乐水”匾,西首一间朝西开门,门楣上方悬有“宛在水中央”匾,东首一间朝东开门,门楣上方也悬有一匾,匾名待考。船厅东边原有扇面亭,从建筑到室内桌椅等陈设均为扇形,别具风格。西边是花坛,植有奇花异草,因时而异。北岸有圆洞门通内室。这圆洞门用四块巨石凿成,上有汪恂篆额“磐庐”,旁边有何诗孙撰书的楹联:“泽绵文阙里,墅傍小琅琊”。其门框后两扇拉门,合成一个“寿”字,构思别致。圆洞门背面,上有“云谷绍芬”四字,也为汪恂于“宣统辛亥六月”所题,两旁楹联是:“乌柏依然台省地,莺花留得考亭春”。如此美景,惜毁于“__”。

王羲之导游词范文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希望你们喜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哦。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

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20xx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中山故居导游词

孙中山纪念碑建于1920__年,1930年落成。碑的造型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构思非常奇巧的,它远看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字耸立天穹。孙中山名文,号逸仙,碑上的“文”字则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细看铜像和碑身是“文”字的一点,两边的阶梯交叉而上,构成“文”字的一撇和一捺。碑座正面刻有“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亲爱精诚”是军校的校训,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爱,真诚合作。纪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

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据说这7级代表军校在此地办了7期,而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且屡战屡胜。还有一种说法是,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在大陆共办了12期。

碑座的红色花纹,有人说是基-督教花纹。之所以刻有基-督教的图案,据说是因为孙中山信仰督教,孔祥熙、蒋介石和宋氏家族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故饰上这种花纹是毫不奇怪的。

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生前站在讲台上讲述“三民-主义”的原理。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好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和孙中山三十年交谊不渝,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事业。当得知孙中山病逝后他十分悲痛,本来写些什么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后来他决定铸铜像来纪念,使人们一看到铜像就自然想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和伟大的一生。梅屋庄吉原想铸造七尊铜像,分放在日本和中国,但他当时经营的生意不好,且已经破产,身又患病,为了解决铸像经费,他抱病四处筹款,连女儿准备结婚的储蓄也挪用了。塑像是他委托雕刻家牧田祥哉塑造的。最后由于经费不足,只铸成四尊,运来中国。一尊竖立在这里,其余三尊则分竖立在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四尊铜像都是一模一样的,均高2.6米,重约20__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生命弥留之际,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这七个字,来表达他心中的理想。碑上刻的字是军校代校务何遂写的。何遂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现在黄埔同学会会长何世庸,另外两个儿子也都在政府任重要职务。有的人说,何代校务一家,父亲是国民党员,三个儿子是共产党员,这是典型的国共合作,合作也是非常愉快的。

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允执阙中;况在吾校,化被春风;江流不废,终古朝宗。”这是孙中山革命一生的写照,也是师生继承孙中山遗志的誓言。

西面刻有总理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广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1920__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总理训词”便成为中华民-国国歌。民-国时期,每逢星期一举行总理纪念周时,都要唱这首歌,背诵总理的遗嘱。

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的,但这座纪念碑却坐南朝北。据说,其中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鲁迅故居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绍兴游玩。我是快乐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间关系。鲁迅故里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你们能够喜欢上绍兴,欢迎大家以后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再来游玩!

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鲁迅故居导游词

大家好!

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

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