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导游词(通用18篇)

时间:2024-02-20 02:37:04 作者:雨中梧

导游词是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介绍景点、文化等信息的一种口头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撰写导游词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故居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后,建成了琅琊书院、洗砚池、晒书台、书法碑廊、水榭、砚碑亭等一批景点。

当王羲之诞辰17即将到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王羲之故居进行大规模整修扩建,4月开始动工,除了原有景点外,又修复了王氏故宅——普照寺、右军祠、五贤祠、左公祠等景点。10月17日,整修工程全面竣工,同时对外开放。

站在王羲之故居前,我们看到大门上方的横匾上刻有“王羲之故居”5个汉字,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的手笔。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洗砚池。据说这个池子是王羲之练字后洗涮砚台和毛笔的地方。

王羲之练字非常专心以至废寝忘食。据说有一次沉迷于练字误把手中的面包当毛笔沾上墨汁来写字。当他12岁时,他的字其实练得已经很好了,但他总是觉得不满意。他的老师告诉他许多各个朝代的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其中他非常钦佩东晋最好的草书书法家张芝。他决心模仿他。张芝总是喜欢在池边练字,每天练完字后,就会在池中洗涮毛笔和砚台。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后,池中的水就变黑了。

在故居的西边是百米书法碑廊。碑廊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碑廊内展示了80多件书法碑刻,都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些精湛的书法作品极力宣扬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并表达后世对王羲之的仰慕之情。

晒书台在洗砚池往北10米处,高出地面2米,面积150平方米。王家是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他们有家谱和许多其它珍贵书籍。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这些书都要搬到太阳底下来晒。也就是在这一天,王家每一位男丁都有机会来翻阅它们。台上矗立着一块碑,上面刻有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写的“晒书台”3个汉字。

晒书台往北10米就来到了琅琊书院。这个书院在山东省享有很高的声誉。书院建于明朝,坐落在右军祠西南,著名学者常被州学邀请到此讲学。书院横匾上“琅琊书院”4个大字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搜集而来的。此院有古典式房屋5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院内珍藏许多碑刻和拓片,都是来自王羲之原作的复制品。我们也能欣赏到以前一些朝代的书法真迹。在这些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应当是《兰亭集序》。

琅琊书院东北就是右军祠。祠内奉祀三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智永和尚。祠初建时并不为人所知。明嘉靖时,知府何格重建右军祠。后至万历年间,知府钱达道又重建,并把王羲之《兰亭集序》刻于碑上,置祠内。这是一个祭祀和纪念书圣王羲之的重要纪念祠堂。原祠被日军摧毁,如今的右军祠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王羲之的一些著名贴,如《兰亭集序》、《十七帖》、《小楷四种》等被增刻于祠内。这是中外书法家瞻仰的书法圣地。

普照寺是琅琊王氏故居。在晋代永嘉年间,王家南迁,故居辟为佛寺。唐开元年间称开元禅寺,在宋代崇宁早期改为天宁万寿禅寺,后称普照寺。1144年,一个叫觉海的和尚整修寺庙,集唐代柳公权的字,用它们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碑铭记载普照寺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故居。

普照寺主殿“普照夕阳”被列为“琅琊八景”之首。当太阳西下时,余晖从窗户照射进来,照在金色的佛像上。金光闪闪,非常壮观。

五贤祠原名“景贤祠”。1551年由明代沂州知府何格修建,里面供奉的是古代五位贤人: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和颜杲卿。

1751年,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为五贤题词: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御碑和碑亭立于五贤祠前,亭于19重建。如今又根据原样重修。

在王羲之故居的东北角是左公祠,建于1895年。祠内供奉的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英雄左宝贵。左宝贵(1837~1894),号冠廷,回族,临沂平邑县人。年轻时从军,后来成为一名高级将领。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左宝贵带兵去朝鲜。在平壤战役中,他奉命守玄武门,并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激烈交战。左在战争中牺牲。光绪皇帝赐封“铿色巴图鲁”(战斗英雄),并下令在其家乡修墓、在临沂建祠纪念。北洋大臣李鸿章和高级将领杨颐、尚贤对他评价很高。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城内,占地面积51.5亩。有书院、洗砚池、晒书台、碑廊、水榭、砚碑亭、留香亭、拱桥等景点。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和少年居住、练字的地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王羲之故居。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20xx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361年去世,享年59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丞相)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oo二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月季园”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其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好心眼”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300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晋王右军洗砚池碑”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无名碑”呢?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晋墨斋”,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山泰”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乐毅论》、《小楷四种》、《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

出“曲水流觞”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252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45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3),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三世佛”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如来佛)、将来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成了菩萨。佛祖赐名观世音。观世音初来东土时,也是男性,因菩萨皆“善男子”出身,敦煌壁画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绘画中的观世音,还有两撇小胡子哩。后来,为了广化众生,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于是女像出现了,这有利于争取广大的女信徒。从唐代起,女性观音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汉族女性模样。你们看这尊观音像,体态丰满,脸蛋秀美,柳眉凤目,樱桃小嘴,是一副标准的东方美人形态,有人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一点不假。观音左右站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即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胁侍。

下一个景点左公祠,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左宝贵(公元1837年一1894年),字冠廷,回族,清朝时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数次提升,历任千总、总兵、提督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守平壤,与日军展开激战,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城头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左宝贵是清军在朝鲜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但是他没有在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管带邓世昌出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甲午风云》对邓世昌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歌颂,而左宝贵只是在史学界被人熟知。实际上,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他时任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而丁汝昌则相当于海军司令,邓世昌仅为一个舰长。左宝贵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个靴子和一顶帽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清朝皇帝为其建了御葬陵,树了御碑,皇帝亲自撰碑文,李鸿章书写,“”期间,碑被破坏。墓表为四楞形,周面皆有对联,其一云:“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瞧阳古之伟丈夫”,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崇敬。

北面地面白色铺装,略如笺纸。其北凿“墨池”一方,形如砚。池后障以影壁,形如镇纸,壁心镌刻《兰亭集序》,此贴为书法最高成就。笺纸铺东偏东位置,正对右军祠门屋轴线上,有一高7.2米,重40吨石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和尚觉海重修了普照寺,并集了唐代柳公权的字成此碑,它记叙了王氏南迁后舍宅为寺的历史,又保存柳书的精华,立碑筑亭,以记其事。碑文由中陶(今陕西南郑县)仲汝尚撰写,并四处波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字而成,请名刻工仲汝羲精刻上石,这就是有名的《集柳碑》。碑文名为“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1261字。“笔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奉为圭臬,金石家早经著录”。《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直接书写上石的名碑,但因立于驻军禁地,不能随便椎拓,故拓本流传极少;加之下册失传,现存字数已极多,因此象“集柳碑”这样保留了大批柳书的碑贴目前已绝无仅有,它成为探讨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一向为书家所珍视。为别于西安的柳碑《玄秘塔碑》(西柳),习称“东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碑边置木笔一枝,此木又名辛夷,木兰科,初开时花苞长如笔尖。再向西,有石碑四方,形如印章,分别镌刻王羲之的小楷名作《乐毅传》、《黄庭经》、《太师笺》、《劝进表》等。四宝台最东为四宝斋,内售文房四宝。

游览完四宝台,循径南行,就到了鹅池。历史上,古代文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有关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很多。原来,王羲之在鹅的身上也的确悟出了许多道理。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曾有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洒丽在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游客们:游览完鹅池,再往南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最后一个景点-千秋五贤。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五贤祠原为大殿三间,东西两窗上面的题额分别是“孝感天地”和“忠冠古今”。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这个诗碑是根据晒书台上的那块放大的,碑高6.6米,重30多吨。他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皇帝对此五人推崇有加,这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

五贤祠几经战乱,解放后已很破旧。六十年代初,曾加以整修,“”期间,五贤祠作为“四旧”被毁坏。临沂市政府又投资复建。祠堂内手持羽毛扇,端坐正中的是人称“智圣”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本姓葛,祖籍山东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为区别当地葛姓,在姓前冠以诸字,意从诸县来的葛家,后逐渐成为复姓诸葛。生于181年4月4日,约公元193年,其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刘表,开始了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岁。诸葛亮东侧的这两位就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卧冰求鲤”,以孝举仕,晋代大臣,科太保,封临淮公。关于他的故事前面已讲得较详细了。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相信王羲之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妙的书法艺术神韵,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日,您游在王羲之故居,明日,王羲之故居永驻您心中。朋友们,期待着与您再重逢于王羲之故居。欢迎您再来!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山东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 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 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导游词范文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希望你们喜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哦。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

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20xx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王羲之故居旅游导游词范文

王羲之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王羲之故居旅游。

导游词。

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王羲之故居观光旅游。游览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和故居的情况。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前人曾以“灵秀钟毓,代有伟人”赞誉之。在临沂历代所出的名人中,以王羲之最为世人所崇,故人们又习惯地把临沂城称为“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361年去世,享年59岁,因曾为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其书艺上师承前人,变革古法,创立今体和遒媚流更的书风,把今体书法推向了文人书法的极致,被后人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气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王羲之家族属于琅琊王氏,西晋时,为琅琊国(郡)第一旺族。西晋末年,外受北方匈奴势力刘渊的威胁,内受“八王之乱”的影响,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不安。这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建议南迁,并与王羲之的从伯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丞相)辅佐司马睿渡江,拥立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王朝。名重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居江南王、谢、郗、庾四家族之首。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又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二期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80多亩。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鹅池水暖、千秋五贤等景区。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

进入南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砚池怀古。内有洗砚池、墨华轩、孝行桥、晋墨留香亭、无名碑亭、晋墨斋、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在旧时的名门望族五岁开始习字应是可信的。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沿竹林西行,过“月季园”便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不仅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颂扬倍致,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有一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碑廊尽头东侧便是孝行桥。此桥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中国人世代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二十四孝的传说。这二十四孝中,我们临沂就占七孝,分别是:仲由负米(孔子学生子路,鲁国卞桥人,今平邑人)、鞭打芦花(孔子学生闵子骞,鲁国人,今平邑人)、曾参养志(孔子学生,鲁国武城人,今平邑人)、老莱斑衣(春秋末期隐士,曾居蒙山之阳),郯子养鹿(春秋时郯国人,今郯城人)、王哀泣坟(三国魏东莞人,今沂水县人)、王祥卧冰(西晋琅琊临沂人,今临沂市兰山区人)。其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有人曾为此题诗道: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干。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犹难。

王祥一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另外,此河还盛产莲藕,远近有名。每到夏日,一池碧波,十里荷香,碧盘滚珠,玉莲含金,片片荷叶之间,鹅群嬉戏,别有情趣,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更为奇妙地是,此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还在藕面的中间比别处的多出一眼,为八个空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老百姓常说:“这个人的‘心眼’真好!”“好心眼”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建这个孝行桥吗?因为王家起家从孝开始,王祥的孝行为他赢得了盛名,当时汉晋两朝倡导“以孝治天下”,时任徐州刺史的吕虔敬慕他的大名,荐王祥为州中别驾,王家便从此发家,成为一代望族,兴盛300多年。

过了孝行桥,沿竹林间的奇曲小径东南而行,前方便是秀立于水中的“晋墨留香亭”;复而东行,这块“晋王右军洗砚池碑”便是无名碑。为什么叫“无名碑”呢?据传,明朝万历期间沂州知府钱达道为王羲之家题字,因怕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嫌,而没有留名。这正如刚才在书法碑廊中看到的一幅题词:我今提笔也题碑,鲁班门前弄大斧。

再向东即是“晋墨斋”,是卖书画艺术纪念品的地方。

看过无名碑,向北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是当年王羲之习字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上面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南面这块碑是镇庙之石,有“山泰”二字,称道教符。

晒书台北面是享誉齐鲁的琅琊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沂州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当时这里是临沂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临沂一中即起源于此。清末曾下令废除旧的私塾包括书院,改成学堂,叫临沂书学堂。历史上临沂第一家义校也起源于此。进入书院,我们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乐毅论》、《小楷四种》、《十七帖》等,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是我们前面参观过的碑廊中作品的真迹。

走出琅琊书院,穿过茂林修竹,在普照寺西侧曲水绕园处即是有名的“曲水流觞”景区。王羲之生平最为人称道的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于兰亭举行的“修禊”盛会,此举促成了千古名作《兰亭序》的诞生。其时,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传为美谈。此地虽无崇山峻岭,但不乏“茂林修竹”,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全园之中最富自然野趣的景观。其南,碑廊尽头设“引流”花榭,取意《兰亭序》中“激流涌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描述。大家可徜徉于此,体味当年王羲之与好友雅集,饮酒赋诗题序之情。

出“曲水流觞”景区东行,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祠堂正门朝东,门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大家看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生在隋朝,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出右军祠东行,地下有两座古代砖墓,这就是在20xx年二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的山东省内第一、全国罕见的晋代古墓。西边的这个为二号墓,东边的为一号墓。经过专家鉴定,晋墓年代大约在西晋时期。墓主为当时王室成员、名门望族或是高级官吏。墓葬价值惊人,推动史学研究。一号墓内仅葬三出252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凤鸟形铜熏炉、胡人骑兽青瓷器、青铜器等7件,为一级文物,铜驽机、铰盂等7件为二级文物,所有金器、部分瓷器、青铜器等45件为三级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风俗:埋葬三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墓所罕见;二号墓虽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一号墓相距不远,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两座墓葬属山东省内唯一、全国罕见的,对于填补省内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突破魏晋史学研究的现状,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史学研究,起着更大的作用,现有关部门正将洗砚池晋墓的发掘,申报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写入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册。

各位游客:领略完晋墓悠久的历史文化神韵,我们共同游览下一个景点-普照寺,它为古琅琊八大景的第一景。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晋永喜元年(公元320xx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金皇统四年,觉海和尚所立《普照寺碑》上面记载:后魏时,曾对该寺进行修复。唐玄宗开元八年(了20xx年),赐名开元寺,宋改天宁万寿寺。伪齐刘豫时,易天宁为普照。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废伪齐,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住持。越四年,在沂州防御使高召和式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并架石为桥跨望月湖,把原来的偏僻狭隘的寺院周围变成空旷之境。接着,翻修殿宇,在大雄宝殿之北,创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

殿两侧站立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相对而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面对大雄宝殿威武而立的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这里就是普照寺的正殿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像就是释迦牟尼佛像。“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是说他如同大勇士一样,有神力降服众魔,由于佛经说他是按绝对真理如实而来,民间习惯上就称他“如来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统称“三世佛”即过去佛(药师佛)、现在佛(如来佛)、将来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左右两旁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尊者。分立两旁是站在水生动物身上的造型各异的十八罗汉。观音原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长子,出家后跟随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成了菩萨。佛祖赐名观世音。观世音初来东土时,也是男性,因菩萨皆“善男子”出身,敦煌壁画和唐代(公元618—920xx年)绘画中的观世音,还有两撇小胡子哩。后来,为了广化众生,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于是女像出现了,这有利于争取广大的女信徒。从唐代起,女性观音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都是汉族女性模样。你们看这尊观音像,体态丰满,脸蛋秀美,柳眉凤目,樱桃小嘴,是一副标准的东方美人形态,有人称之为东方维纳斯,一点不假。观音左右站着一个童男一个童女,即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胁侍。

下一个景点左公祠,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20xx年临沂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左宝贵(公元1837年一1894年),字冠廷,回族,清朝时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时家贫,稍大从军,因作战勇敢,数次提升,历任千总、总兵、提督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守平壤,与日军展开激战,身负重伤,仍坚持在城头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左宝贵是清军在朝鲜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但是他没有在甲午海战阵亡的海军管带邓世昌出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甲午风云》对邓世昌的爱国行为进行了歌颂,而左宝贵只是在史学界被人熟知。实际上,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他时任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而丁汝昌则相当于海军司令,邓世昌仅为一个舰长。左宝贵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个靴子和一顶帽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清朝皇帝为其建了御葬陵,树了御碑,皇帝亲自撰碑文,李鸿章书写,文革期间,碑被破坏。墓表为四楞形,周面皆有。

对联。

其一云:“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瞧阳古之伟丈夫”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崇敬。

北面地面白色铺装,略如笺纸。其北凿“墨池”一方,形如砚。池后障以影壁,形如镇纸,壁心镌刻《兰亭集序》,此贴为书法最高成就。笺纸铺东偏东位置,正对右军祠门屋轴线上,有一高7.2米,重40吨石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集柳碑”。金皇统四年和尚觉海重修了普照寺,并集了唐代柳公权的字成此碑,它记叙了王氏南迁后舍宅为寺的历史,又保存柳书的精华,立碑筑亭,以记其事。碑文由中陶(今陕西南郑县)仲汝尚撰写,并四处波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字而成,请名刻工仲汝羲精刻上石,这就是有名的《集柳碑》。碑文名为“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全文1261字。“笔势秀劲,体势开张,临池奉为圭臬,金石家早经著录”。《神策军碑》是柳公权直接书写上石的名碑,但因立于驻军禁地,不能随便椎拓,故拓本流传极少;加之下册失传,现存字数已极多,因此象“集柳碑”这样保留了大批柳书的碑贴目前已绝无仅有,它成为探讨柳公权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一向为书家所珍视。为别于西安的柳碑《玄秘塔碑》(西柳),习称“东柳”。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拓片复制的。

碑边置木笔一枝,此木又名辛夷,木兰科,初开时花苞长如笔尖。再向西,有石碑四方,形如印章,分别镌刻王羲之的小楷名作《乐毅传》、《黄庭经》、《太师笺》、《劝进表》等。四宝台最东为四宝斋,内售文房四宝。

游览完四宝台,循径南行,就到了鹅池。历史上,古代文人有著名的“四爱”,即“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孟浩然爱梅,王羲之爱鹅。”有关王羲之与鹅的故事很多。原来,王羲之在鹅的身上也的确悟出了许多道理。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曾有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洒丽在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游客们:游览完鹅池,再往南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最后一个景点-千秋五贤。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五贤祠原为大殿三间,东西两窗上面的题额分别是“孝感天地”和“忠冠古今”。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这个诗碑是根据晒书台上的那块放大的,碑高6.6米,重30多吨。他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乾隆皇帝对此五人推崇有加,这是我们临沂人民的骄傲。

五贤祠几经战乱,解放后已很破旧。六十年代初,曾加以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五贤祠作为“四旧”被毁坏。20xx年临沂市政府又投资复建。祠堂内手持羽毛扇,端坐正中的是人称“智圣”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其本姓葛,祖籍山东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为区别当地葛姓,在姓前冠以诸字,意从诸县来的葛家,后逐渐成为复姓诸葛。生于181年4月4日,约公元193年,其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刘表,开始了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20xx年,27岁时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岁。诸葛亮东侧的这两位就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卧冰求鲤”,以孝举仕,晋代大臣,科太保,封临淮公。关于他的故事前面已讲得较详细了。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相信王羲之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妙的书法艺术神韵,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今日,您游在王羲之故居,明日,王羲之故居永驻您心中。朋友们,期待着与您再重逢于王羲之故居。欢迎您再来!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但由于多年失修,羲之故居不少文物已残缺不全。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20xx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兰山办事处砚池街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王羲之故居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以行书《兰亭序》、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以及草书《十七帖》等最为有名。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xx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王羲之故居导游词

王羲之,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赢得「书圣」之称,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

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

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在翻修洗砚池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晋墓遗址,据考证均属于西晋时期,距今1700年左右,与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尤其是一号墓,虽为砖造墓室,不过是目前山东已发掘汉晋时期大中型砖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出土随葬品数量之多、保存之好、造型之美,也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其中又以青瓷湖人骑师水注及青铜仙人骑狮器等最受注目,现在暂移至临沂博物馆保存。目前,墓室正在整修,待整理完毕将对外开放。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89年,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蒋氏故居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溪口镇的著名旅游景点蒋氏故居丰镐房。

丰镐房原是老蒋的祖传老屋,六问。1928年,老蒋对这里进行了扩建,迁走25户邻居,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的现有规模。

丰镐房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大家看,这楼轩相依,廊庑回环,确实是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均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桂银桂各一棵,是宋美龄亲手所栽。两旁的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老蒋元配毛福梅的住所。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来欣赏丰镐房里的布局吧,从这里面可以反映出老蒋的许多思想内涵。先到前厅,请大家抬头望屋顶正中的雕塑,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继续往前走,来到中堂,也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叫“报本堂”,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面书有“寓理帅气”四个字,是老蒋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人,统帅万物。两边楹联是老蒋的手笔:“保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厢房走廊上的雕刻。(小学生作文)东厢房走廊上雕刻的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两厢房雕刻的是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何仙姑等,栩栩如生。这里既反映了老蒋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爱好和祈求飞黄腾达,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高超造诣。

各位游客,刚才我把丰镐房的情况向大家作了简单介绍,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转转,再去品味品味。厢房里还有一些历史照片,也可以让我们重温历史。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获!

丰镐房极尽精美,确实是民间建筑艺术的结晶。小导游重点介绍了富丽堂皇的回廊和精美雕塑,真是“看似一祖房,雅致不寻常”啊!

但是,作为介绍历史名胜的导游词,其吸引人的,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魅力,更在于其历史价值。如果小导游在文章第二段能够围绕丰镐房的来历,再简述一下历史,那这个景点就更有“看头”了。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文章第二至第四段,虽然抓住了不同的特点,但是要关注这些特点的内在联系——精美至极。布局精巧、雕塑精致、文化精雅,都落脚在一个“精”字上。这样,特点更加鲜明,游客们会印象更深,兴致高涨哦!

故居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北海市的杨翰霖导游.就叫我杨导游吧!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

我们的第一站已经到了,那就是毛主席的家—上屋场.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瞧!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吹过,荡起缕缕涟漪.向青山远眺,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的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参观第二站—毛泽东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米处,像区占地5200平方米。毛泽东是我国以前的主席,他带领我们赶走了在我国捣蛋的日本.

接下来我们来到我们的第三站—私塾的旧址—南岸.南岸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藏有《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诗经》和《孟子》等儒家经典.

我们的第四站是—毛主席纪念馆.它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坐南朝北.一共有因个展厅,四个展厅专题陈列:《毛泽东遗物展》和《毛泽东一家六烈士》这两个展厅.

今天,我们的旅游结束了,解散!各自带上随身物品,带好孩子,找个韶山宾馆住下.明天八点准时在这集合,明天继续介绍剩下没讲的四个景点.

鲁迅故居导游词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在鲁迅纪念馆西侧。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外地读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

现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由鲁迅一家于1913年前后经过修缮独家进出。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至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才经族人共议把这座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来。

跨入树荫掩翳的石库门,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便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台门易主前后这里均为五间楼房,只是房基和格局稍有改变。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辰时,鲁迅就出生在这进房子的西次间楼下,他回故乡任教期间也以西首第一间楼五为卧室。

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后楼披,花格门窗。东首楼下中间用板壁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后半间是过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师椅、条案、茶几仍照原样摆放着,鲁迅孩提时代常到此处看书、习字、画画,他影写的《诗中画》就诞生在这里。一到夏天的晚上,鲁迅总爱躺在桂花树下的小板桌上缠着祖母给他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父"的故事。鲁迅13岁的时候,祖父科场案事发,家道由此中落,由小康附入贫困,他几乎每天从母亲手里接过首饰,跑到恒济当铺把它递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台上,在侮蔑里接了钱,又到同样高的柜台给久病的父亲去买药。鲁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出过道往北经过走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个天井,就是鲁迅家的厨房。三眼大灶,一应炊具,仍保持着原样。厨房北首,隔一狭小天井有三间平屋,当年运水的父亲曾在此为周家做一些杂务,还为鲁迅做过竹器玩具。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了百草园的斑谰色彩、盎然情趣。百草园占地近20xx平方米,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百草园易主后,北端的小园建了花厅,并向西延伸扩建了假山,南端的池塘边也筑了围墙,但大园仍基本保持着原样。

如今,短墙外的梁家园子已与小园联成一片,有亭子、假山、水池、花草、翠竹、树林、飞鸟,莺啼燕语,草木萋萋,是闲暇休憩的好地方。鲁迅故居这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一切陈设均按当时实际情况原样成列。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家里的客厅(通常用来吃饭和会客的)、卧室、厨房、百草园等。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书屋系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的。书屋后有小园,为鲁迅及其同学课余游玩之处。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

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朱熹后代)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

页,当前第。

3

1

2

3

鲁迅故居导游词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我要珍惜时光。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能够发现那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那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那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一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这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朱x,大家可以叫我朱导。就由我来做你们的一天导游吧!绍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是桥乡、水乡、酒乡,鱼米之乡,拥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绍兴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陆游老先生,擅长书画的徐文长老先生。今天,我们就去游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鲁迅故里。

踏着脚下的石板路,顺着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了第一站:鲁迅住居

跨入大门绕过德寿堂,又一个观览亭展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屋檐下挂着一排齐齐的红灯笼,沿着小路走去,马上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在床前的小桌上,摆满了鲁迅先生的笔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在此写就。把目光转向床,里面隐约可见鲁迅先生的凉席和枕头,十分俭朴。继续大步向前走去,游客们,这就是小堂前,这是周家吃饭会客之处。穿过一条阴暗的羊肠小道,来到鲁迅家的厨房,向里望去,里头摆满了古代烧饭的工具,古老的大锅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满灰尘。

绕过一扇门,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百草园。红漆的栏杆,绿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晃动着的叶片若暗若明,光彩夺目。阳光还穿过茂密的叶片,在地上留下了个斑斓的图案,百草园中种满了白菜,这是鲁迅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地方,小时候,鲁迅在百草园中捉蛐蛐,拔何首乌,四季都因百草园带来了快乐的每一天,因此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在百草园的出口处,有个石像老奶奶在给她的小外孙讲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极了,跟随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也去看看三味书屋吧。

走过小桥,桥下的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着,溪水绿得深邃而稳重,这种色彩与两岸的树木的绿色成了鲜明的对比。树木是浓淡相杂的颤动着的绿,而溪水却是凝固一般的绿。一条乌蓬船慢慢滑过水面,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如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一般。走过小桥,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进了三味书屋,思任堂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三个字下方挂着画与对联,令大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学气息,再进去些,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由梁同殊所提写。紧接着来到了鲁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哩。一次,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因故迟到,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鲁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已不要迟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为鲁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学基础,我们好像看见寿老先生一手捧书一手拿着戒尺的样子。

走出百草园的大门,来到了咸亨酒店,门口立着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进店尝尝他爱吃的`茴香豆和绍兴黄酒,品尝绍兴美食。

时光在流逝,鲁迅之游一日游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入口广场的墙上的鲁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手中的烟头依旧未灭,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构思文章。游客们,鲁迅故里之游是不是很充实呢?!欢迎你们再度光临!

故居导游词

胡雪岩生平的通俗版本介绍:记得在一本有关历史的书籍中提到,说在晚清的历史上,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一个是政界运移乾坤的曾国藩;一个是在商界长袖善舞的胡雪岩。所以有名言,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经典的谚语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与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的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可撼摇的崇高地位。那么,今天就让我来介绍这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刚刚进来那条石板路,是杭州现存唯一的用青石板铺就的路,叫元宝街,名字很好听,胡雪岩当时在买这块地的时候,这也是原因之一。这个地方据说是元朝的时候存放官银的地方。这幢屋子的围墙一定引起了你的注意。确实它很高有八、九米高,和边上的三层楼的建筑差不多了。各位你要知道在古代这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时代,你是什么样的身份,能造多少米的围墙都有严苛的规定,要是超越了,这叫逾制,这是要杀头的。这样的例子在古代非常非常的多。你看在王公大臣家门前会有摆石狮子,可是你去乡下看一些平头百姓的门前,就算他再有钱也不会有狮子这样的东西,这叫逾制,不能放。那这样高的围墙意味着什么吗?造这么高的围墙,一是为了防盗,二是显示自己的身份,胡雪岩是二品官。所以他那么在来这个景点之前,相信各位一定对胡雪岩多少有些了解和耳闻。这是中国清末的一位奇人,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找不到类似的一个人,很多人都叫他”红顶商人“。这儿说的,红顶说的是戴着大清朝的官帽,就是说他是朝迁大员,他是二品顶戴三眼花翎的浙江布政使。那”商人“二字,就好理解了,他是个在商场上做生意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生意人,他是一个诚信而具有公信力的生意人,他是一个民众所敬仰,后世的人,人人去要学习的一位商人。整个大清王朝,既有”红顶子“戴,又”黄马褂“穿的商人,恐怕只有胡雪岩一个人。

今天我们来这儿,所看到的这个胡雪岩故居,是他当时耗费巨资所建的一座可算是豪华程度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幢私人府邸了。具体用了多少钱,已查不到资料了,只知道大概是用了50万两白银。可能各位对这个白银大概值现在的多少钱,大家没有感觉,那么我来给大家算一下,让大家有个理性的感受。中国的货币大概是经过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历史阶段,古代最早是以壳类做为货币的。所以你看但凡和价值有关的字,都是‘贝’字边的,比如赈灾的赈。银子,银元宝这些事物,差不到了唐朝的时候才登上历史的舞台。从唐到清,每个朝代的银子,由于通货膨胀,那价值是不一样的。唐朝的时候由于经济和国力最强盛,因此最值钱。而清朝就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高价了。据资料表明,在清末的时候,也就是在胡雪岩所经历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皇帝的时刻,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米。那这所谓的一石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大陆斤一斤。以现在的物价一斤米二元来计的话,一石就相当是二百块钱人民币。胡雪岩在人生最富有的时候,有4千万两白银。4千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清朝末年,朝廷收入最好的那一年,扣除那些赔给外国的人的钱以外,大概还有7百万两不到的国家收入。那胡的财产就相对于清政府来说,就六年的国家库存在他老胡一个人手里了。所以称他为富可以敌国,完全不为过。要是以现代的概念来算,4千万两相当是80亿人民币了。这是什么概念?大家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吗?大概可以造十个。所以各位,你可以想想,在古代那个物价的年代,他的财富是多么地庞大。我们现在站在这儿,这是胡家的轿厅。这整个轿厅,五开间,特别宽阔,可以想象当时老胡家来来往往的客人有很多。整个厅全部是用古银古木做成的。在胡雪岩故居的恢复重修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按照原样来恢复。6千万的维修资金中,2300万是用于当时还住在这儿的居民的拆迁费,另外的钱就是用在这些珍贵的材料上了。维修的依据,无非几个:1,参考当时他的后人还还居住在这儿的百姓。2,他的好友,陈蝶衣,曾用一个叫”大桥式羽“的日本名写过一本叫《胡雪岩外传》书,这书对他家的一些软装饰及修建此屋有非常周祥的介绍。3、根据1920一位杭州建筑专家沈理源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4、同时期的胡家另外一个建筑群,胡庆余堂药号。整个故居的维修,用到的木料非常昂贵,都是一些像南洋杉,中国榉,银杏木,金丝楠木,紫檀,酸枝木要,花梨木棕些珍贵的木料。

这儿停了二顶轿子。胡雪岩自己是二品官,但是皇帝赐他黄马褂,允许他在紫禁城里都可以骑马,但,同为二品官的浙江巡府到他这儿作客,也得落轿下马走进来。因为最里面的一顶,那是胡雪岩母亲的轿子。可这和二品的巡府到访也得下轿有什么关系吗?有。因为慈禧太后的懿旨:曾赏胡太夫人‘正一品夫人’封典。正一品夫人,那比浙江巡府还要大了,所以下轿。轿厅里有五块匾,最中间的一块”勉善成荣“。这是同治十一年时,同治帝爱新爵罗・载淳手书的。意思是说,努力行善,能使自己荣华富贵。这一点,也点出了胡雪岩虽然为商,但却并不只图自己吃饱不管别人。当时战火四起,又连年自然灾害,胡雪岩也捐了不少衣物和银两为百姓渡过难关而出力。这是百姓们爱戴他的原因之一,百姓有难的时候,不忘造富于民。所以后人会记得他。就像这次四川大地震,不少捐巨款的企业,中国政府及百姓,以后一定力挺他们的。所以,要荣华富贵一定要做善事,要积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这个善字,少了二点?有人说,这同治帝学他的祖辈康熙乾隆一样,故意少写这二点。不写的原因是,做善事永远没有至尽,要多做,常做,才会有好的业报。又有一说,少左边一点,是勉励他要有善心,少右边一点,是勉励他广结善缘。所以,各位,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也不断在做善事,那何况是我们呢?我们也要多做好事,对带你们来这儿的领队,司机,导游,要友善,对吗?借用佛光山的星云法师的一句话,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入门模型胡家大宅一共占地10.8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儿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着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可能说到石库门,大家都想到上海,但是在杭派石库门的处理方法上,是有这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又偏又小,小门代表了中国人比较内敛的思维方式,不露财不露富,高深的白墙黛瓦,深藏于内的一个特色。同时,这偏小的大门偏的方向是东南方,八卦里最后一个位就是巽(xun)位,在第一个位置乾位的左手边一个位就是巽位,主文曲星旺,预示着运势发达,官运亨通,现在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所以这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手段,但在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的,关于这个有个传说,这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在这个财位,原有个小理发铺,老板非常有骨气,没有将这一小块地卖给胡雪岩,但按当时胡雪岩的地位和权势,利用很强硬的手段想拿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并没有为难人家,因为胡雪岩本身性格是个非常厚道,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胡雪岩命运上的一个破绽,就是因为缺了这一角,破了风水破了财水,因为中国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把这四方的风水合到一起才能风声水起,发家致富。

轿厅我们所处的原是胡家的轿厅,这是当年停轿、落轿的。特别要介绍这里的木材,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因为银杏木生长的非常的缓慢,几乎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胡雪岩故居被称为”中国第一豪宅“,是因为木料非常的高档,像一会我们会看到红木中的鸡枝木、酸枝木,还有花梨、紫檀、金丝楠木。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下面我们进入东部内眷生活区。

东部内眷生活区胡雪岩1823年出生,1885年去世,享年62岁,他一生经历的年代是清末最混乱的一个年代,二次鸦片战争,一次太平天国。当时国难当头,混乱的年代,胡雪岩当时从一个非常小的钱庄小伙计成长为红顶商人,主要源于他本身非常的聪明,人缘极好。首先,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小楼叫融冬院,是当时胡雪岩其中一个姨太太所拥有,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胡雪岩一共有12位姨太太,加上一位正房,一共13位,这是其中一位。接着来到的是花厅,原来胡家吃饭的地方,现在改成了图片陈列室。胡雪岩故居1999年才开始修复,200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虽然修复的时间比较的晚,但是来的政界的要人却非常多,先后一共有13位政治局常委,右边是卸任的,老领导,像***、李鹏、朱f基,左边的为现任的,像吴邦国、李长春、贾庆林等,特别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被外界誉为镇馆之宝的是朱f基的题词(放在柜子里的一横幅毛笔字,介绍胡雪岩的生平和概况),是当时夫人、女儿一起陪同过来的,说胡雪岩”财倾半壁“,是说他的财富,当时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有清朝国库的一半,所以称”财倾半壁“。在清朝最鼎盛的时候,康乾盛世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是8000万两白银,而在咸丰、光绪、同治年间,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只有2300万两白银,而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就有4000万两白银,所以称财倾半壁。而”不过十载“,是说胡雪岩52岁搬进豪宅,62岁去世,前前后后也不过只享受了10年时间而已,所以这个人非常具有起伏和传奇色彩,那这里也曾经开拍过一部电视剧就是《红顶商人》,由巍子和曹颖主演。

接着来到怡夏院,融冬、怡夏,四季中的冬夏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以前姨太太们打麻将的地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刚刚我们看见融冬院是两层建筑,而这个怡夏院是单层建筑,在胡家单层的都不住人的,只是做为休闲、娱乐、吃饭、会客之用。如果两层的,只有二楼才会安排作为卧室,因为杭州地处江南,屋里比较潮湿,像讲究一点的人家都会用二楼作为卧室,更加干燥点。回头看下,拾级而上有个小阳台,当时专门给姨太太们晒太阳的地方,在中国古代人们思维中没有日光浴这个概念的,这是从西方引入的一种风格,向西方人学的,因为当时胡雪岩和外商的关系非常的好,并且来往很多,做生意中就包括出口军火和真丝,所以这个就是当时他从西方学习来的一种建筑风格,这个小阳台保存的还是比较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胡家,基本保持了当年的面貌,除了修整的门框、窗户、玻璃,这些被破坏的相对比较严重,像房子和地基90%都是原来的,规模和以前一样,修复程度在95%以上。

我们来看一下建筑特色,为什么叫怡夏院,因为它三面开门开窗,顶上是隔热、防尘用的叫宣棚又叫卷棚,在当时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这样的建筑风格已经非常凉快了所以被称为怡夏,院中我们可以看见用红色栏杆围起来的一块灰色的石头,这块石头被称为”灵碧石“,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名石“,来自安徽灵碧县盘石山一带的石头,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声音、形状四美而同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特别要提一下它的声音,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升上太空的时候,携带过一首歌曲,也叫《东方红》,就是用这种石头敲击出来的,它当时被制成了一种乐器叫做罄,罄竹难书的罄,然后丁丁冬冬敲出来的。在怡夏院门口这一排都是太湖石,太湖石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造景艺术,这种堆积方法叫峭壁山,从明代开始就非常流行的一种造景方式,既可以美观墙体又可以加固墙体。过了小桥,右边可见种了浙八味,有温于今、言红锁、杭白菊等,因为胡雪岩开过一家药铺叫胡庆余堂,胡庆余堂国药号,1874年创建,和胡家差不多时间建造的。

现在大家来到这个院子比较开阔,大家可以抬头看墙体上方的灰塑,这些灰塑是用石灰捏制出来的,在石灰里加入了桐油、糯米、黏土之后,手工捏制成行用糯米汁堆上去的,在胡家延绵有百里之长,这种灰塑也被成为堆塑,因为它是堆上去的,这是130多年前的原物,没有经过任何的修复,上面每一副都有传统意义及一些戏曲故事和民间故事。除了灰塑之外我们看下砖雕,这四幅大型的砖雕景窗,除了第2幅上雕刻的草龙是后来修复的,其余都是原来保留下来的,那其余3幅反映的是杭州市井市貌图,极具生活气息,有点类似清明上河图的味道。那修复的2条草龙也是有依据的,是根据居民的老照片修复的,院中还有2棵石榴树也是百年老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

这个叫鸳鸯厅,是当年胡雪岩其中一个姨太太所拥有的,整个鸳鸯厅面积比较大,所以看的出这位姨太太在胡雪岩心目中地位还是比较高比较受宠的,这么多姨太太中,肯定有比较受宠和比较不受宠的,所以待遇、条件就不一样了,住的房子面积要小点,位置要偏点,那这还不是最受宠的。过了走廊,这是胡雪岩子女住的院子了,被称为清雅堂,清雅堂面阔7间,坐北朝南,当年胡雪岩有19个子女,10个儿子9个女儿,就有一部分住在这里,这栋房子保存的比较完好,部分都是用花梨木雕刻而成。

接着,我们来到的这是整个胡家面积最大的,叫和乐堂,面阔7间,这里被称为胡家的集体宿舍,因为楼上一共住了7位姨太太,楼上是每人一间卧室,楼下是公用的,琴棋书画、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地方,为什么叫和乐堂,就是希望大家相处和和乐乐,和睦相处,和乐堂也叫老七间,因为它落成的时间比其他几间都要早。下面,我们来看下胡雪岩的庐山真面目,这一幅大约是他50岁时的画像,这不是他当时画的,这是他的娣孙胡耀光,上海籍的一名著名画家,他是根据他的想象和揣测,以及他见到的一些前辈人物,那这个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本身胡雪岩他自己的一些照片、画像没有保留下来,那我们会称他为红顶商人,是因为他的红顶戴,官居二品,布政使贤,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副省长,管民政这一块的省长,但他任的是江西的布政使贤,他并没有去上任,只是一个虚职,因为当时他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给左宗棠提供军粮、军火、军饷,所以左宗棠才得以收复新疆,从俄国人手里把这一大块地方拿回来,所以左宗棠力保胡雪岩二品,不仅如此还被朝廷赏穿黄马褂,紫金城骑马,可谓是荣耀一时,那时的商人能够得到如此嘉许,朝廷承认的也只有这一位了,所以才会这样的有名。这是一幅砖雕,鸾凤和鸣图,非常的精美,讲的是夫妻和美、富贵的意思,这个砖是金砖,是产自当时苏州专门制作进贡给皇室用砖的作坊,金砖的成品数量非常少,这种雕刻叫做镂空雕,是砖雕中最难的一种。

来到这个院,发现色泽上不一样,因为它用的都是楠木,楠木又分金丝楠木、香楠、水楠、三种,那这是金丝楠木,在当时的价格是寸木寸金,但今天已经不止了,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而且以私人名义是买不到了,这个楠木厅当年445个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连楼梯、楼板用的也都是金丝楠木,江南有很多的楠木厅,一般只有小部分,肯定只是主要的柱子,个把会选用楠木,号称楠木厅,没有这个来的实在,金丝楠木最好用来做什么?最好用来做棺木,百年不腐,百年不蛀,千年不变型,像慈禧太后、宋庆龄都是用金丝楠木做为棺木来下葬的,那这个楠木厅住过胡雪岩最受宠的一位姨太太,叫卢四夫人,那她并不是四姨太,而是她本姓卢,在家排老四,胡家的财政都是归她保管,抬头墙体上可见非常精美的彩绘,经历了130多年的风吹日晒,人物和色彩还这样的清晰,非常的不容易,也说明了当时工艺的精湛,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3层,里面还有2层,我们猜测可能是胡雪岩或是这位卢四夫人比较挑剔,对前2层画的都不满意,让他们返工了又返工,直到第3层满意了才留了下来,但有一部分还是被破坏了。

(然后走到老七间的`后面)去看下胡家的通讯设施,大率风(telephone):现在我们来到和乐堂的后面,可以看见一条走廊,这是当年下人们走的过道,因为下人是不能往主人前面走的,这是礼仪上规定的,我们可以注意每间房子墙角的地方,这就是大率风(telephone),这是胡雪岩当年从上海请了一批外国人给他装的,这些设备你去军舰、船上可能看到的比较多,上下两层通话,这个怎么通话呢?下面有个按扭,按几下,那接受器下面装的是铃铛,那铃铛就会响,那边就知道你这边有话要讲,然后就用这个话筒来说来听,所以这个并不是用电,而是用铜管来传声,我们在修复的时候,在柱子的内部发现柱子是中空的,有很多的铜丝线和铜管,当时修复的工匠们都是不清楚的,后来请专家给我们研究,根据有本《胡雪岩外传》的书,是大桥室余所写,又叫陈迭仙,大桥室余是他的一个笔名,是为男性,曾经留学日本所以取了这个笔名,他和胡雪岩是同时代的人,据说他认识胡雪岩并来过胡家,所以他写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说到这个大率风就是当时胡雪岩喊姨太太比较方便,所以他在自己的卧室装了一台总机,用13根单线来联系这13位夫人。

现在我们来看这有个地窖,是当年胡家藏金藏宝的一个地方,胡家保险库深2米,7.6个平方米,全部用严州青石砌成,鸟浆嵌缝,非常的防潮,当时胡雪岩在这藏的并不是家里经常用的金银财宝而是做为最后的储备金,可能他打算给自己的子孙留一笔钱,怕子孙后代里有顽固子弟、不懂经营的,但是最后他是以破产告终,所以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钱财了,全拿出去抵债了,不抵债的话可能会被发配流放,遭到抄家的下场。胡雪岩没有把金库放在自己的卧室或卢四太太卧室,而是放在下人过道里,源于一个逆向思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接着我们可以看下那个大率风的接受器就在这个下人房,左边就是接受器,下面是两个大铃铛,上面是喇叭,因为下人只有接没有打的资格,所以只有铃铛没有按扭,像这下人房,上下一共只有6间,不是整个胡家只有6个下人,这是当时级别高和最得宠的姨太太贴身的下人才有资格在这里住,旁边2间现在被改做了洗手间,也是景区唯一的洗手间。

接着,我们可以看见这是胡雪岩当年为自己母亲修建的一个佛堂,不过里面的陈设都是我们后期修复的,只有这个房子是我们保留了下来,胡雪岩母亲姓金,嫁入胡家后被冠以夫姓叫胡金氏,享年83岁,但比胡雪岩晚去世1年,他母亲是1886年去世的,所以对胡雪岩母亲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比较凄惨的,但是在世的时候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因为她不仅有一个出息的儿子,有钱的儿子,她自己也是一品高明夫人,这一品高明夫人是教子有方的缘故,胡金氏在世时是位非常乐善好施,非常善良的人,现在杭州西湖边的很多庙宇都有她捐助的一些大铜钟,像城隍阁上有口大铜钟,上面还刻有她的名字,后期她没有住在这个宅子里,胡雪岩破产之后,她就搬到庙宇里去住了,相当是清修了,胡雪岩的母亲还常常赠衣施药,刚才在轿厅有块匾额”勉善成荣“,同治皇帝赐的,并不是赐给胡雪岩,而是赐给他的母亲,勉励胡家多做善事,并使之成为一种荣耀。

回头可以看下,这里有胡家最高的一堵墙,高达12米,这是从古徽州引入的一种建筑风格――风火墙,因为佛堂里经常会点些蜡烛,点香油,特别容易引起一些火灾隐患,因为胡雪岩老家就是安徽,所以这样的建筑风格也不足为奇了。

(原路往回走)走到佛堂东部女眷生活区就结束了,现在去中部办公区。走到和乐堂院落,抬头可见2楼栏杆装饰,金煌煌的瓶子插着如意,取平安如意的意思。

(接着走)这块门板是花梨木的,那这块门板的起步价大约是70万人民币,胡家的门都非常重,里面都是木头,外面刷了一层半公分厚的深漆,这不是钢琴烤漆,是中国传统的深漆,现在福建还有会这门手艺的工匠。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墙面是三维立体的,这种墙面花色在胡家有20种之多,这种墙不仅表面花色漂亮,同时它的吸水和防潮性非常好,像要是往墙上泼水的话,这个墙面立马就能吸收,不像现在的墙面吸收不了,像这个墙又被称为空斗墙,里面是中空的,南方特有的空斗墙,在北方一般都是厚实的墙体,空斗墙主要是隔热效果特别好,江南夏天比较热,这样房间就比较的凉快,接着我们来看下大厨房,厨房是胡家唯一一个毁坏无存的建筑,当时只剩下地基,首先看下胡家的灶台,是南方大户人家常有的叫七星灶,还有大铜壶和米桶,那这边这个小房间是给当时值夜班的大厨休息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值班室,因为以前老爷可能半夜起来要吃消夜,这样就随叫随到的。

中部办公区这叫百狮楼,胡家的正厅,这就是正房太太居住的房子,二楼是正房原配夫人的卧室,原配和胡雪岩的母亲就住在楼上,这个百狮楼体现正房有三个特点,一是坐北朝南,在东部姨太太的房子没有坐北朝南的,只有小孩,胡家的子孙房子和胡雪岩母亲用的佛堂是坐北朝南的,坐北朝南也说明了一种地位;二是它处于胡家的中轴线上,前面就是刚才我们看见的不开的二门,这是中轴线上中心的一个部位,三是它的进深非常深,有10.9米,将近11米的一个纵深,非常的宽敞,这个正厅是接待贵宾、商议大事的地方,刚才我们在图片室看见***题词的那张照片就是在百狮楼这张红木桌上拍摄的,这张红木桌直径2米,是杭州目前最大的一张红木桌。百狮楼当年二楼栏杆,用紫檀木雕刻了一百只狮子加以装饰,小狮子的眼睛用黄金镶嵌而成,所以得名百狮楼,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看下柱子顶端牛腿部位根据胡庆余堂保留下来的金狮原样复制过来的,因为胡庆余堂和这建造的时间差不多,胡雪岩故居是1872年到1875年,而胡庆余堂是1874年建的,那这位正房太太不管事,但她是胡雪岩的糟糠之妻,在胡雪岩没有发家的时候就娶的,胡雪岩大约是38岁发家,也算大器晚成。

西部花园西部比较开阔些,西部是胡家的大花园,当时一个主要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胡家布局都非常的紧凑。这是演戏的戏台,现在晚上常常会举行堂会,有些vip客人包下来,请些戏班子来表演。现在我们来到中轴线最后的后花园,也是百狮楼的后面,这里主要专供正房太太和胡雪岩母亲休闲的,其他姨太太是不可以随便进来的。后来胡雪岩的母亲被封为一品高明夫人,胡雪岩要求他的姨太太们每天早晚来请安,所以她们会先让丫头过来请示,批准后才能进这园子,非常的讲究规矩。两边为东四面厅为母亲用的,西四面厅为正房太太用的,东为尊西为次,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叫四面厅呢!因为四面都能打开门窗,比较的通风且四面的景色都能看到。

中间的这块石头为胡家的镇宅之宝,一块高逾4米的太湖石,它的外型非常像个寿字,寿比南山的寿字,当时胡雪岩母亲80大寿做为贺礼送给她,但这并不是原物,是后期从民间搜回来的,那地上有个宝瓶,风水上讲财寿兼得,另外,背靠墙,又有背有靠山之意,大家可以在这拍张照。(回到戏台)以前主人家就在对面看,上面叫玉风楼,下面叫会景堂,玉风楼是胡雪岩家最高的也是当时杭州城最高的一个建筑,南望钱塘江北望武林门,两边有一个冷香院一个影连院,冷香院是一个景观式建筑,进深只有1.5米,没有实质的作用,只作为与影连院对称的一个建筑。

影连院是胡雪岩当时接待外宾跳舞的一个舞厅,影连院也叫小镜厅,为什么?一会可以自己去看下,因为里面摆放了很多的镜子和水晶灯,非常漂亮。下面是一组假山溶洞,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人工溶洞,号称可以容纳上百人,里面还有当时保留下来的石碑,胡雪岩非常喜欢这个花园,当时他就住在这个花园里头,戏台后面这间就是胡雪岩住的房子了,叫红木厅,()全是用红木中的鸡枝木建造而成,鸡枝木在红木中不算好也不算差,属于中等,但整个房子都用鸡枝木来建,也是相当奢侈的一件事情了。二楼为他的卧室,曾经放过一张床叫八宝牙床,是用八种宝石镶嵌而成的象牙床,珍珠、玛瑙、翡翠和五色钻石,比龙床还要奢华,胡雪岩这个人为人处世也比较的张扬,所以后来不得善终这种下场也是注定的。

接着我们来到胡雪岩最小的一位姨太太住的洗秋堂,洗秋堂是花园里保存最完好的一间房子,一共上下两层,据说胡雪岩没曾想后来又看上一位,那东部已经放不下了,所以就安置在了这里,洗秋堂建成是在秋天,引刘永的一句词”一番洗清秋“,所以命洗秋堂。值得看的是正面一块云峰图,是块天然形成的大理石挂屏,胡家很少挂字画,大部分是挂类似这样的云峰图,天然大理石挂屏,因为江南地方比较潮湿,字画不易保存,另外古人对于天然形成的东西比较的推崇;另外就是这块黄灵壁,这是灵壁石中的彩灵壁之一,灵壁石分灰、黑、彩三种。

接着这是最后一间锁春堂,把春天美好景色锁在这里,看完这间我们就把胡家四季花厅全都看完了,对于谁住这里也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是胡雪岩的其中一位姨太太住的,还有种就说是客房,胡雪岩的朋友来了所住的房间。

那很多人关心缺了一角的地方在哪,现在这块已经归属胡雪岩故居里面了,是做为了出口。那此次胡雪岩故居参观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