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1 08:45:41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注意一些核心要素,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看日历猜生日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四、总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中的作业。课后反思:

看日历猜生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悟信任的含义,了解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悟信任的含义,了解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对信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并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2)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对信任的理解。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感悟信任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侧面描写”的写法。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有关信任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课文写了我和先生在一块有趣的告示牌的指引下来到一片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并自觉付钱的故事)从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收获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从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收获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三、深入学习。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桃园主人客人。

这是一片怎样的桃园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进桃园,感受桃香。

1.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答案。2.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馋涎欲滴”又怎样理解?谁能把这种馋涎欲滴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一起来试试看。(齐读)。

这么特别的桃园,它的主人怎样?让我们第二次走进桃园。二进桃园,感受信任。

1.请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主人怎样信任客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阅读3---5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2.接下来请同桌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3.全班交流。要点:(1)主人写的告示。(真诚)(2)主人准备的竹篮。(周到)屋前有一张木桌,竹上搁着几只竹篮。主人写的纸条。

把“我们”当作朋友;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信任“我们”……。

看到这样的纸条,你的心情怎样?好,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读它。(指名读)我们一起愉快地读读这段话。(齐读)(4)小狗、钱箱和大花猫。

找出描写小狗、钱箱和大花猫的句子。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钱箱放在那里又说明了什么?(对人充分信任)。

告示不仅引领我们采摘了桃子,还把我们引向了哪里?(互相信任的境界)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让我们第三次走进桃园。三进桃园,感受喜悦1.请快速找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3: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互相信任让人喜悦,让我们用愉快的朗读声来传递这份喜悦。(请大声地愉快地读这句话)。

(2)桃子是有价的,而互相信任是无价的。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来赞美这美好的品质吧!(请轻轻地美美地读这句话)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我们的这种喜悦?课件出示句子4:

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

“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丈夫说。“也许会学会的。”先生幽默地回答。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

谁能读出自己的喜悦,想读哪句就读哪句;(指名读)老师也想分享大家的喜悦,请听;(范读)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这份喜悦吧!(齐读)信任让人喜悦,它是多么美好!(板书:是美好的)。

4.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朴实是因为桃园简单,真诚是因为主人对人热情、信任。)。

小结: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但我们却从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路牌、纸条、狗带路、钱箱和花猫等细节中,体会到了桃园主人的热情、真诚、勤劳、善良……,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面对这美好的桃园,回味一下生活中,你有过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生交流)如何才能做到被人信任?(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信任了别人,才能被别人信任。)2.放飞心灵,表达信任。

是呀信任是相互的,美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首诗。

信任。

信任就是一抹美丽的微笑,信任就是一双紧握的手...

信任是一座桥梁,让我们走进彼此的心房;信任是一缕春风,拂去我们心头的寒意;信任是一束鲜花,芬芳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因为信任,世界这般美好;因为信任。

你我如此欢畅...

把它记在我们脑海里。(大声读课题)请深深地把这个词刻在我们心里(画心形)时刻享用它。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告示引路纸条留言自采自付猫狗待客。

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教学反思】。

《信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真诚”第二篇主体课文。

课文向我们讲述美国一对夫妇在一块路牌的指引下,到一桃园自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文章选取的是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以平淡的手法进行描述,语句很朴实,没有运用任何华丽的辞藻煽情的语句,但人物刻画却十分细致,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根据本课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抓细节、悟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地感悟,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一)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我引导学生直奔课文宗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阅览,找出可以表现果园主人对客人信任的有关语句,让学生着手在下面批注个人的感触,并在小组内沟通、交流,经过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透过朴素的文字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利用课件,调动情感。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我通过影像资料《无人看守的菜摊》,出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抓住有效时机,引导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谈出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让学生谈出心声,升华体验。

上完此课,尽管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但也存在不少的遗憾,如对侧面描写的介绍不够清楚,下来发现很多学生在侧面描写上无从下笔,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补充一些侧面描写的典型例子,或者让学生尝试进行一次侧面描写的小练笔,以便对侧面描写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过少等,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改正。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引入课题】。

实验步骤。

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看日历猜生日

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运用除法口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练习。教学难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出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2=24和90÷6=15两道算式。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2、教材第12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3、教材第12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4、教材第12页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星期天,一群同学一起到科技馆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3、变幻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钱?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8、10、8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3、教材第12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教材第13页第7题:填表学生先独立填表,再交流订正,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教材第13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2、教材第13页第5题。独立完成。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五、作业:作业本的作业。教学反思:

看日历猜生日

练习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1、第2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第4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3)有什么规律吗?3、第5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4、第7题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看1分谁打字多。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看6分谁打字多。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5、第8题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看日历猜生日

交通与数学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索新知:(一)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三、实践应用: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看日历猜生日

练习六教学目标: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第1题。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2、第2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第3题、第4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4、第5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5、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18+18=36(米)18×2=36(米)18÷2×4=36(米)18×4÷2=36(米)6、第7题可以让学生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7、第8题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共可以摆4种,即16÷2=7(长)+1(宽)=6+2=5+3=4+4。8、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边长,再乘拼成的长方形中拥有的边长数。(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周长。(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正方形桌子的张数,再根绝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少两边的规律,从积里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9、第9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用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四幅图的周长相等。10、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11、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周长

他有一个平顶头,个子不高,耳朵小小的,眼睛水汪汪,眼睛下面有一个胖嘟嘟的小脸,嘴巴不小不大。他们说,他是谁啊?对,给你们说对了,这就是我。

我的性格很活泼,很外向,也很喜欢闯祸。小时候,我可是‘三天一小祸,五天一大祸’我记得有一次放暑假,非常热,最热的时候要四十多度,我心想:这么热,去喝瓶可乐吧。可我又想:光喝可乐没什么创意,不如……我想到了一个海电好点子,把冰红茶、美年达、可乐、雪碧、还有我最爱喝的小茗同学和在一起,味道是怎么样的呢?一id能够非常好喝!想着想着,我的口水流了下来。我把那些饮料都合在了一个大瓶子里,突然,饮料都冲了出来,妈妈正好下班,看见桌上有好多不知名的液体,就问我:“这是怎么回事?”说完,用怪兽般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我,我心想:这下惨了,我说:“今……天天气……好好啊!”说完想跑,可被妈妈捉住了,结果只好被痛打一顿,外加不许吃晚饭。

我很爱骑自行车,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骑自行车,可是同学们都会。同学们总会和我说:“小王,你别伤心,你又矮又胖,像个‘矮冬瓜’,天生不会骑自行车,哈哈哈哈哈哈哈!”从此,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立志一定要学会自行车,我每天都要练,这也伴随着我第一次摔跤、第二次摔跤、第三次摔跤……有一天,我骑着骑着,爸爸在后面喊:“小子,你会骑了。”之后,我才知道,我中了同学的“激将法”我很喜欢自行车,因为它第一次鼓励了我。也让我知道,只要我努力了,我一定会成功。

我还很喜欢看书,每当我看书的时候,谁叫我都不听,因此,妈妈给我起了个外号“书呆子”。

这就是一个顽皮、自尊心又强的我。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版五年级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

《献你一束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插叙这种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

通过女服务员说的话,体会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时,可先把设计礼物/赠送礼物的活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体检设计和准备礼物的整个过程,为学习课文和完成习作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金钥匙”中提出的要求要在学习课文时提出,让学生在讨论中按这种要求不断提高发言水平。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首位呼应的写作方法。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鲜花吗?你们的鲜花一般献给谁呢?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花有关,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课文的哪些段写了女体操运动员比赛失败后走下飞机的情景,哪些段写了她的回忆。在顺序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一下,查入一段与此有关的叙述,这种记述方法叫做插叙。

3、师引入:成功的光环也曾一次次地照耀在她的头顶,为什么她会失败?我们看看作者插叙的内容。

(1)指名读。生默读思考,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哪些句子体会很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两句有哲理的话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她曾经的殊荣,体会她失败的原因。

三、学习5-12自然段。

成功的掌声、鲜花属于昨天,今天她是一个失败者,有人关注吗?

1、生读5-11自然段划出描写机场女服务员的内容,你体会到什么?通过对女服务员外貌、行为、语言的研读,体会她真诚的语言,感人的行为,美好的心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这句话的含义。)。

2、(导读)师引:听了女服务员的话――生读第11自然段。

引导学生把前面的“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与本段的“重新抬起头来”对比阅读。她为什么能重新抬起头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女服务员的语言,感人的行为,美好的心灵感动了她,鼓舞了她,使她又重新激起了对胜利的渴望,浑身充满力量。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失败者更需要鼓励,在生活中,应关注他们,多给他们鼓励和关爱。)。

四、对比读首尾两段,体会前后照应。

五、联系实际,思考延伸。

你认为鲜花献给什么样的人?(允许个性化的见解,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

作业设计。

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板书设计:

理解、安慰、鼓励尊重。

机场女服务员失败的运动员。

让失败成为过去成功才属于未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听写生字词语。

2、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配乐朗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人物了心理活动,指名读一读。

你觉得写这些心理活动有什么好处呢?

2、在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你认真读读课文,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或词语。

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并且谈一谈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3、学习作者插叙的记述方法,学习前后照应,对比,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写作方法。

4、读一读《收到鲜花以后……》。

师生评议:

从描写的写法、语句通顺、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加以阐述,从而说明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

表扬写得比较好的同学。

5、学习了本文之后,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6、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三、课堂练习:

1、组词:

黯()垫()檐()糊()。

音()执()瞻()湖()。

沮()愈()摄()杠()。

诅()喻()聂()扛()。

2、缩句:

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碰到了她的面前。

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了空前热烈的迎接。

作业设计。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胜利者失败者。

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a案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第1页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第2页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4页。

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人教版部编版三上语文教学设计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是“严寒、酷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严、酷、暑、凉、朝、霞、夕”。书写“古、夕”,重点指导写好“夕”。

2.认读词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联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

3.朗读、背诵课文第1、2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古”

1.我们已经读过一次对韵歌了,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对韵歌,题目是“古对今”。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二、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景色,认读词语。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用“——”划出新词。

2.自读检查。

指名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

同桌对读,正音。

3.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

四、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1.学生尝试背诵第1、2节。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五、多法巩固,书写生字。

1.联系实际理解。

读词卡时相机引导理解“寒冷、酷暑、和风、细雨、晚霞、夕阳”

2.找对子游戏。

3.书写“夕”:看老师范写,说清书写要点,学生描一个,临写两个。

4.课后实践:找找对子歌,并请大人指导读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能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已学生字,指名朗读并口头组词两个。

2.指名朗读课文第1、2小节,说说什么是“对”?

二、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画面,重点理解“莺歌、燕舞”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练习中的“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成一个词语了。可以比较着读,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继续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圆、寒、晨、细、物,指名读,口头组词两个,挑一两个说话练习。

2.写一写:教学“凉、细、李、香、语”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指导读贴,说说你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地方。

3.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和语补上的相关练习。

三年级北师版数学面积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北师版五年级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

1.认识生字5个。写字7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那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服务员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献花是很经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给人献花呢?你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别人赠送的鲜花呢?(学生自由交流)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作《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

2.在课文的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什么意思?(鲜花理应献给凯旋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对鲜花到底送给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说的。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合作。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随机抽学生认读。)。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服务员为什么要给这个失败的运动员献花?

读完课文,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朗读,体会女运动员的内心。

四、自由朗读课文。

已经理解的地方在课文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在课文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五、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六、作业。

默写本课生字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导读重点段落,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次比赛胜利归来: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伸过来要和她握手,许多摄像机镜头对准她,记者死死纠缠,几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比赛回国:迎接她的是笑脸、鲜花和照相机雪亮的闪光。

这次比赛归来:很少有人招呼她,记者有意避开她。)。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还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

你平时有这样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就会用很大精力去保住这个胜利,因此,他背着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失败了,他当然会背着包袱。但是,失败以后很可能就是胜利。两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课中,是指这位运动员两年来的胜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败。)。

(第二句话: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但是,精神上背着思想包袱的话,肉体却无法摆脱开。在本课中,指的是这位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以后,以至于“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她曾经的殊荣,体会她失败的原因。

4.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场面,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吗?

二、学习课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学们,就像大家刚才体会到的,运动员这时的心情非常沮丧,甚至觉得难堪。在你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可能也有像她这样的心情,对吗?在这样的时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理解和鼓励。)。

2.就在这个运动员沮丧、伤心的时候,一个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现了。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你认为应怎样读好女服务员的话。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4.课件出示“谁能避免失败呢?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交流体会。

(一个人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位女运动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从而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女服务员说“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三、研读最后结尾部分。

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四、课后延伸。

你认为女服务员送鲜花给这位失败的运动员对吗?(允许个性化的见解,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鲜花献给凯旋的人,也应该献给失败者。送给胜利者,是对他所取得成绩的褒扬与鼓励;送给失败者,是对他已经付出的心血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表示对他的支持。不过,也有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心灵负担,让他难堪。教师可以引导,真诚的关爱,恰当的充满爱的语言、行为,是能给人温暖和鼓励的。)。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板书。

人物:机场女服务员失败的运动员。

理由:让失败成为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北师版五年级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运动员凯旋归来的图片。

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初步感受热烈欢迎的场面及人物高兴的心情。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突出“献”字,体会献花者的崇敬之情。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

凯旋五彩缤纷沮丧愧疚失落黯淡无光。

(1)指名读。

(2)重点指导:“凯、丧、黯”这三个字的字形。

(3)齐读。

2、自愿开火车读课文。

师:同学们认真听,找出文中描写姑娘两年前出国比赛内容的段落。

生:读课文。

师:注意正音。

三、深入学习课文,重点感悟。

(一)两年前出国比赛情景(第四自然段)。

师: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名扬海外的姑娘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拿了两项冠军。

1、出示:“回国时,在首都机场大厅,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迎接她的是花和摄影机闪亮的灯光。”

(2)生默读这段话,交流。(空前热烈)。

(3)师:从哪儿看出热烈?

(5)师:是呀,此时,姑娘被鲜花簇拥着,被人群包围着,就像个骄傲的女皇一样,想象一下她此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热烈与人物高兴、激动的心情。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

(2)生:她为什么失败了?

(3)生:她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4)师:从哪看出来?读出有关的句子。

3、讲解插叙的作用。

师:这一段文字,回忆了两年前的事,打断了原来的叙述顺序,但交代清楚了失败的原因,这就是插叙。为了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这种写法。

(二)学习第2、第5自然段。

1、师:正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她失败了,一向美丽而神奇的头也垂下来了。默读。

第二、第五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生:默读后交流。(怕、沮丧、愧疚、失落、茫然)板书:沮丧、愧疚、失落。

2、出示:“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师:自由读这段话,读出人物沮丧、愧疚的心情。

生:练读,交流读。

师:此时,走在机场的大厅里,她在心里都对自己说什么了。

生:太丢脸了,大败而归。

师:生活中,你遭遇过失败吗?请谈谈失败后的感受。(伤心、愧疚、失落、沮丧)现在,你就是这个失败者,请带上你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生: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话,然后交流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以读代讲。

(1)师:孩子们,想想看,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场面,两年来,人们抢着送鲜花给她,热烈欢迎她,而现在,她大败而归,没有了鲜花,没有了欢迎的人群,怎能不失落!

(3)生接读出示的句子。

(4)师:孩子们,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两年来,她凯旋而归,多么高兴,多么激动,而现在,她大败而归,心情沮丧,她怎能不失落!

(5)生再次接读出示的句子。

(三)学习献花部分。

1、关于机场女服务员的外貌描写。

(1)师:这在她万分沮丧和愧疚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这是谁?她一点点向上看:

(2)出示: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

(3)生接读上面出示的句子。

(4)师:这句话是对机场女服务员的什么进行了描写?(外貌)机场女服务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她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2、学习对话部分。

(1)师:与你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2)生:练读,交流读。

(3)师:向展示读书的同学质疑:“你为什么说她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4)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她平时没少流汗。

(5)师激情渲染,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是呀,炎炎夏日,当我们坐在空调屋里休息的时候,她却----;合家团圆的日子,当我们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却在-----;训练时,她受伤了,为了赛出好成绩,她依然----。所以我们说,她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3、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生接读“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3)师:孩子们,对一个失败者而言,这可是心灵的呼唤啊,对那位女服务员来说,这就是爱的奉献啊!此时的鼓励和安慰,如缕缕春风,抚慰了一颗受伤的心灵,似滴滴甘露,滋润了那颗无助的心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间。

(四)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1、出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鲜花利用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更应该献给()。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课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五)播放《真心英雄》歌曲,进一步升华情感。

四、作业。

续写课文《收到鲜花后》。

附:板书设计。

一束花。

失败者服务员。

安慰、鼓励。

凯旋而归。

大败而归沮丧愧疚失落。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三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教学反思:

北师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适应对象:小学六年级。

一、教学背景。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比简比,虽然学习过程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学生在比简分数比、小数比等时非常容易出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知识难点,借助微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并通过比较,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3.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现在我们就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学习化简比。

2.化简下列各比:14:21:1.25:0.4【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晰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二)方法探究。

首先,通过对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必要铺垫。接着,借助本微课引入另外两种化简比的方法。最后,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进行教学。

a.理解化简比的三种方法。

1.整数比:用比的前项、后项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直到前、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2.分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分别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分数比转化成整理比,进而化简。

3.小数比: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b.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1.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比值。2.化简比的结果是个比(若是整数比,可以用分数形式表达),求比值的结果是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化简方法由易到难,并通过转化、类推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化简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三)练习反馈:让学生自己举例练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整理回顾。

将化简化的三种方法运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集中呈现。【设计意图】将三种方法整理重现一遍,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