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练习教案大全(21篇)

时间:2023-12-17 21:19:22 作者:灵魂曲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不紊。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用电脑出示练习一第1小题。

出示题目时,最后一行一行出示,指名学生出结果。然后出示下面一行后进行小的比赛,把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后看谁算的快而正确率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电脑出示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两道什么特点,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最后可以采用火车接龙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二、笔算练习。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先指名学生说说各题的商是几?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让学生来计算,验证试商的正确性。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并说明要验算,注意自己验算的方法和格式。选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可以选择容易出错的学生,这样有利于集体纠正)集体点评后,同桌互相校对,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同时说一说,在计算整十数除法的注意点。

三、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填表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五、思考题。

(1)让学生自己默读题目,然后思考分析题意;

(2)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3)通过交流,集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完全明白题意,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第1次转换起恰好发生在5时,经过10分也就是经过600秒,那么这600秒里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然后加上5时发生的1次总共是20+1=21次。

六、课堂小结。

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课时: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

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2、第2题,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

3、第3题,分一分。

有一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奇数优势合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二、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1、(1)我是比3大的奇数。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

(2)我是一个偶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乘积是18。

(3)猜数游戏:一行6、7人到前面,给大家看出谜底,象上面一样,让下面同学给出谜面,这几个人可以抢答,直到给出的谜面足以确定这个数且有人猜到这个数为止。

教学反思:

这里的练习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在3、4题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1、2题上学生还是有点费力气,尤其是第二题,这里有好几个答案,对他们进行方法法的指导,学生终于可以顺利的找到全部的答案。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13页第5题。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明确实际上就是找90的因数。

2、第6题。中间的数其实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此它们的和必然是3的倍数。

四、总结,阅读。

阅读《你知道吗?》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材料。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课前思考:

教学处处留心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通过讨论,从感性上认识对联的有关知识。学生说出的答案不要轻易的否定,可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选择最合适的字,以激发学生揣摩对联的兴趣。在教学中不要过多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第二部分是照样子对对子。教学时要认真分析例子,从感性上理解“细雨”和“和风”的对仗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例子对出下句。要鼓励学生多找答案,通过讨论交流选择最确切的。

口语交际是一项以“如何用好压岁钱”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零钱的教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画,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前面的一段文字,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即讨论如何使用压岁钱。教学时,在同桌练说、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推荐同学在全班介绍,注意在交流完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大家进行补充、评议。在听、说、评中进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对学生在听、说、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白在讨论中如何说,如何倾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口语交际中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在讨论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压岁钱的习惯。

授后小记:

学生对于春联比较感兴趣,有些小朋友也收集了许多的春联,我们在周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也进行了交流,但在字词句的推敲上,我们还是不够熟练的。在教学处处留心部分前,我先让学生回忆了春联的几个特点,我想,这应该有助于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字填入吧!进入讨论环节,学生争得不亦乐乎,在集体交流中,有些小朋友也是振振有辞,说到的字有“点”、“洒”、“润”等,基本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没有否定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来判定,我想,这样应该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春联吧!

授后小记:

本课的教学与对联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千帆竞发”与“万马奔腾”、“国泰民安”与“人寿年丰”等。而且,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它们的解释也有些相似,部分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因此,学得很有意思,其他小朋友也能够被带动,了解词语意思。春联的学习,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正所谓,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嘛!

授后小记:

本课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因为学生谈到新年就兴奋不已,说到压岁钱更是激动得不得了,学生交流的欲望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键是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讲,有目的地讲。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还注意到,有些小朋友在用压岁钱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而且买一些娱乐玩具,但也有些小朋友能够考虑到父母、爷爷奶奶,送一些小礼物给他们,更有些有爱心的小朋友,想要捐一些给希望工程。我想,压岁钱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地方吧!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本课我从从复习《春联》入手,引导学生回忆春联字词上对仗的知识,运用这一知识来思考讨论,学习使用文字的技巧。并且要求学生运用过去积累的有关春联和对仗的知识,进一步进行词语训练,从感性上学习一点文字使用技巧,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补上对联中的一个字,并说明补这个字的理由。我指导他们明白对联中的词语要词性相近结构相似,而且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推敲,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我先让学生读短文,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到底补个什么字,还没等我问完,大家脱口而出:“润”。我问他们原因,很多小手举起来,有人说“润”写出了雨的温柔;有人说上联的“拂”感觉风是轻轻地吹,所以这个雨也应该是很轻柔的。接下来的找样子对对子也就顺利成章了。我先让学生看例子,从感性上理解“细雨”和“和风”的对仗关系,再指导他们根据例子对出下句。我鼓励他们多找答案,效果还不错。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是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一项练习,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有8个词语,分成四组。我让同学们先读正确、读熟练,再联系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继续开动脑筋,让他们想一想,课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八个词语。有学生说,它们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有同学说,每两个词语之间在意思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部分是三副春联,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描写了什么?怎么做到对仗的?你能读出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来吗?然后让学生自读自练。通过这三副春联,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对春联产兴趣。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这是一项以“如何用好压岁钱”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教育。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前面一段文字,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即讨论如何使用压岁钱。我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接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最后做出适当的补充和评论,把你认为最好的见解挑选出来并说说原因。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能够合理使用压岁钱,有些同学定的计划非常周全,从中也体现出他们的爱心、孝心。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三个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描红,再书写。学生书写时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再观察教师范写,自己临摹,仔细揣摩字型。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如何用好压岁钱,学生有许多想法:1、用于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2、爱心捐款,帮助希望工程的孩子上学;3、为绿化出一份力,进行植树活动;4、部分压岁钱存入银行,支援国家建设。5、购买图书,参加班级的“图书漂流活动”。……本课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零钱的教育。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教科书练习一1~5—8题。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7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2)10个十是(,9个十是()、

3)一个数,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2、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组题,今天这一堂我们将来做一做练习,复习一下有关的知识、

二、练习、

1、练习一8。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组织学生交流各人所填的数、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

第二周星期五第三节——、02——、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6~14题。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0=6+80=54—50=。

39—3=90—30=89—9=。

77—70=60+6=70—5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练习课,复习一下数的`比较大小和口算加、减法、

二、练习、

1、练习一6、

出示图:

提问:

1)一共有多少人去旅游。

2)每辆汽车分别有多少座?

3)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适合?为什么选(40座)。

2、练习一7。

1)出示第7题、

2)提问:

a、一年级有多少人?

b、二年级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3)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学生独立选择答案,交流结果、为什么选“82”人?

3、练习一9。

1)读出题中所给的5个数、

2)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排列,老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练习一10。

1)独立口算,同桌互相检查、

2)观察每组的四道题,上下两题、左右两题有什么不同、

5、练习一1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6、练习一12。

出示一小题,老师讲解,其它独立完成、

7、练习一13、14、

1)了解图意、

2)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复习内容:

教材第8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师生共同回顾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1)学生根据上面的梳理独立完成计算。(2)指名上台板演。(3)课件出示正确解答过程,集体讲评,统计计算出错的同学,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纠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1)让学生有序说出所看到的数学信息,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依据。(2)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只要两种玩具价格不超过100元都可以,从而引出两种求还剩多少元的解法:一种是连减的方法;另一种是先求出一共用去多少元,再用100元减用去的钱。(3)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验,要想使剩下的钱最多,那么所花的钱就要最少,从而就应该买最便宜的两种玩具,买小汽车和魔方,剩下100-23-15=62(元)。(4)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几种”的含义,再独立完成。几种玩具的价格正好是100元,可以买两种,买船和魔方;也可以买三种,买变形金刚、布娃娃和魔方,或者买变形金刚、小飞机和小汽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先看懂题意,再独立完成。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1.要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70,该怎么填?

示例:

2.七彩文具店昨天卖出36个文具盒,今天卖出的文具盒比昨天多6个。文具店昨天和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个文具盒?36+6+36=78(个)。

五、课堂总结通过练习,同学们不仅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更加熟练了,还发现了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并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1.用竖式计算。

45+28+19。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1)学生口答。(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3)引发学生讨论。(4)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合理整合教材,体现从易到难的安排,练习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课堂练习内容太少,可适当设计一些同步练习。

教学建议:学生的学习不能是一味地听讲、做练习,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用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懂得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

备课日期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懂得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教学第一部分。

2、教学第二部分。

3、教学第三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4)讨论: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在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练习1。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初步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2、学习写好钢笔字。

3、增强语言积累,养成在生活中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写好钢笔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学习八条成语。

二、读背指导。

一、写好钢笔字。

1、投影出示八条成语。

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教师点拨。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的书写要求。

(4)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

“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生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通过朗读,你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组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1、同桌互相朗读。

2、同桌互查背诵读。

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程、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合作探究更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练习1。

成语。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懂得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活动,懂得应当如何正确表达观点,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难点懂得应当如何推荐班干部。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交际。

三、反馈。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

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练习1。

如何推荐班干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写反文旁和折文儿。

2、学习正确的毛笔字运笔方法,写好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反文旁、折文儿。

二、指导。

三、练习。

(1)出示范字反文旁。

(2)分析“散”字。

(3)出示范字“折文儿”。

(4)小结:“散”与“处”都呈右窄左宽之势。

(1)教师范写。

教师巡视。

反文旁由哪几笔构成?反文旁形体有什么特点?

写左边的有什么要求?

“折文儿”和“反文旁”有什么区别?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三夂处。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课前思考:前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加法、减法,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做了,我们应该使他们有些什么提高?从教材的安排看,知识目标有:进一步感受加法交换律,从数的大小变化中寻找规律;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

逆向思维解决加几减几的问题。

能发散思考同一结果的'不同算式。

教学重点:怎样逆向思考,寻找多种答案。

教学设计:

2、4、5学生独立练习。

第一题:看图列式。先查看学生看图马上能列出几个算式。列加法算式的时候,能列一个一定还能列第二个。

金鱼图请两个的同学说说你怎样马上想到第二个算式。绵羊图,要多的,可以是。

1+4=54+1=52+3=53+2=55-1=45-4=15-2=35-3=2。

第三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第六题:学生逆向思考有一定的难度。要给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所以我采用先演示再独立练习的方法。

演示:师在一个盒子朝学生的一面写上“4”,并告知里面要装4支粉笔,倒出教师预先放好的3支,板书3,再放几支是(指4)这个支数,板书4。

第七册练习教案

1.区别形近韵母。

2.多音字组词。

3.补充成语。

4.熟记成语。

5.读读背背。

6.口语交际。

7.写毛笔字。

三课时。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一、区别形近韵母。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韵母。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讨论,归纳区别方法。

二、多音字组词。

1.自读,思考不同音时字音有何变化。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订正。

4.齐读。

三、补充成语。

1.自读。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4.齐读。

四、熟记成语。

1.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熟读成语。

4.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自由读,读出感情。

4.朗读比赛。

能够将周围发生的事说给同学们听。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明确要求。

2.讨论说话要点。

3.分小组排练的要求。

二、分小组排练,教师指导。

三、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表演。

2.学生评议。

3.老师指导要点。

4.表演竞赛。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立刀旁和双耳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导读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导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第七册练习教案

本次练习安排了7道题目,内容包括画出三拼音节,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改写句子、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毛笔字。其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看图编故事是训练重点。

第一课时。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一、完成第一题。

1.自读,读准字音。

2.再读拼音,找出其中的三拼音节。

3.说说双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有什么不同?

4.独立练读,检查。

二、完成第二题。

1.自读词语。

2.这些词语在那篇课文出现过?是什么意思?

3.快速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解释。

4.将解释代入词语中,看看是否正确?

5.总结。

三、完成第三题。

1.读句子,看看量具有什么共同点。

2.读句子,找找两句有什么不同点。

3.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怎样进行变换。

4.做题,订正。

四、完成第四题。

1.自读,思考词语含义。

2.学生讨论。

3.教师结合诸葛亮的一生,解释词语含义。

4.熟读词语,直至背诵。

五、完成第五题。

1.自读。

2.简要介绍歇后语的知识。

3.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看图编出完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

1.仔细看图,看看每幅图说了什么?

2.指名说。

二、理清故事梗概。

1.将四幅图连起来,看看说了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

1.结合图画,发挥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学生练说。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教师指导。

5.再练习说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木字旁和提手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练习四教案

7、学写毛笔字

拼音练习汉字训练词句训练标点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a、指读题目

b、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的要求

2、指导

a、小黑板出示4组词语

b、学生自由练读词语,比较带点字声母的不同

c、指名领读词语,汇报每组带点字的不同之处

d、教师:前3组是l与n的比较,后一组是l与r的比较

e、指名领读

f、学生自渎,体会边音l鼻音n擦音r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点

3、练习

a、学生自由读,正确区别

b、认真齐读每一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的要求

b、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a、出示句子

b、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找句中用错的字,并画出来

c、指名读句子,汇报找到的错字,并说出错在哪里

d、补充汇报

e、教师点评

3、练习

a、画出句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b、校对

c、齐读正确的句子

4、反馈

a、把用错的字与正确的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辨析

只()代()向()静()

支()带()像()净()

b、摘录学生作业中用错的字进行评讲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a、指名读练习要求

b、让学生说说本题目的要求

2、指导

a、让学生读题,体会每一组词所表示的概念间的差异

b、再读题,确定分类标准,找出不同类型的词

c、指名汇报,并说说理由

d、补充汇报

3、练习

读一读,在书上画出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四、布置作业

用第二题中的8组同音字分别组词

一、课时目标:

1、给句子加标点

2、熟记成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我们学过了哪些标点符号?它们分别被用在什么样的地方?

b、指名回答

c、出示句子

d、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句子的意思

e、在书上用铅笔试做

f、指名汇报

g、校对,改正

h、读一读加标点后的句子

3、练习

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第四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

b、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b、教师范读

c、学生自由读

d、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桂子飘香:桂花散发出浓香,形容中秋时节的美好景色

3、练习

a、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b、同座位练习背诵

c、教师巡回,个别抽读。

4、反馈

a、指名读

b、集体练读

c、集体齐备

d、指名背诵。

一、课时目标

1、学做班级联欢会的主持人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六题

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一台文艺晚会的实况,尤其要注意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1、审题

a、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b、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c、教师进一步说明本次说话的要求:

2、指导

b、指名说

c、教师,出示板书:

要有表情的说普通话

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要说好应变的话

d、学生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节目开始前要说什么?

节目与节目之间要说什么?节目全部结束后还要说什么?要求学生举例说说

e、教师,出示:

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刚才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大合唱之后,真的沉浸在幸福之中了,下面再请大家欣赏・・・・・大家掌声欢迎”

节目全部结束后要说祝贺的话“演出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节日愉快!”

3、练习

a、指名上台演一演,当众汇报

b、学生,指出其优缺点

c、针对不足,进行片段重演

4、反馈

a、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b、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会主持人

二、教学第七题

毛笔字教学

1、审题

(1)、介绍书法家:米芾

北宋书画家,山西太原人,有书法《苕溪诗》、《蜀素》

(2)、衣字底的写法:

衣字底的首笔是点,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短撇,第四笔是竖提,第五笔是短撇,最后是斜捺。

(3)、“装”字的写法

“装”是上“壮”下“衣”的合体的上下结构的字。

(4)、巾字底的写法

巾字底的首笔是垂露竖,较短,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是悬针竖。

(5)、“帮”字的写法

“帮”字是上下结构的合体字。

《练习6》教案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读一读对话,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引导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通过帮小猴查字的方式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对策:创设争夺“最佳猴师奖”来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出示一首儿歌“工具枪”

其中有两个字“靶”“兜”学生不认识。

2引导讨论:儿歌很有趣,可里面有两个生字没学过,怎么办?

3复习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赛查字典,看谁先找到正确的部首,最快查到这个字,把儿歌念给大家听一听。

二、设疑激趣,解疑学法。

1出示“丰”像这样没法拆开的字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导学生角色互换,练读对话,学习方法。(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当学生来提问,学生解答)。

3交流:听了小“老师”的解答,谁知道怎样查“丰”字?

4动手查一查,验证对不对。

5四人小组讨论:遇到不能拆开的字,怎样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创设情境,练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图,小猴怎么啦?

引导开展“争当小猴老师”的活动。

第一轮:谁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当老师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组竞赛,练习查“义、电、书、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集体交流。

对完成最快最准的组授予“最佳猴师组”。

小结:小猴子在你们的帮助下,也很快查到了这些字,并学会了方法:——。

学生交流——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开,而且,这个字不能拆开,而且,这个字的第一笔是横(或竖、撇、点、折)那么,它的第一笔就是它的部首。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集体解决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先讨论,再动手查字典进行验证。

第2教时。

教学目的。

1、写好铅笔字。

2、读读背背,积累四个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巾、盖、端“这几个竖画比较多的字,要写端正、写美观。

难点:指导写好“端”。

对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端”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描红、仿影,再认真临写,让学生在写字实践中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找出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竖画比较多)。

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醒学生书写注意点。

在书上描红、仿影、临写。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个别纠正。

二、读读背背。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看图说话。

出示成语:

百花盛开 争奇斗艳 五彩缤纷色色俱全。

教师范读。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

百花盛开:成百种花卉一齐开放,万紫千红,姿态各异,丰富多彩。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盛开,竞相逞美。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

色色俱全:各式品种齐全。

学生自由练习读一读。

个别读。

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学生再读。

学生看图自由读,个别读。

集体读。

小结。

收集或摘录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第3教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讲童话故事。

通过举办“童话故事会”开展言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点。

难点及对策重点也是难点:

开“童话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

对策:寓游戏、激励、教师示范于口语交际中。

课前准备: 人人准备好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讲童话故事(内容简单并有趣)。

二、开展童话故事会。

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讲故事。

2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在班上讲给全班的同学听。

(以击鼓传花式来确定小组)。

3根据该生讲的情况,老师给该组学生颁奖。

4评选故事大王。

课前思考: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课前思考:(学查字典)。

1出示一首儿歌“工具枪”

其中有两个字“靶”“兜”学生不认识。

2引导讨论:儿歌很有趣,可里面有两个生字没学过,怎么办?

3复习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赛查字典,看谁先找到正确的部首,最快查到这个字,把儿歌念给大家听一听。

二、设疑激趣,解疑学法。

1出示“丰”像这样没法拆开的字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导学生角色互换,练读对话,学习方法。(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当学生来提问,学生解答)。

3交流:听了小“老师”的解答,谁知道怎样查“丰”字?

4动手查一查,验证对不对。

5四人小组讨论:遇到不能拆开的字,怎样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创设情境,练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图,小猴怎么啦?

引导开展“争当小猴老师”的活动。

第一轮:谁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当老师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组竞赛,练习查“义、电、书、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集体交流。

对完成最快最准的组授予“最佳猴师组”。

小结:小猴子在你们的帮助下,也很快查到了这些字,并学会了方法:——。

学生交流——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开,而且,这个字不能拆开,而且,这个字的第一笔是横(或竖、撇、点、折)那么,它的第一笔就是它的部首。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集体解决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先讨论,再动手查字典进行验证。

授后小记:

课后反思:。

喜欢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戴上头饰装扮成小动物参加童话故事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的情趣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做了一回评委。主体性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评委,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听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说了能力。

课后反思:。

一、教材整合显魅力。

吸取音序查字法的经验,开学初在进行教材整合时,我将练习1~~练习4,四个练习中的部首查字法进行了整合教学,将原本要拉长近半个学期的教学练习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练习1和练习2是讲部首的提取方法,一个是合体字该如何提取部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当两部分都是部首时,取上不取下,取左不曲右,取外不取内);另一个是独体字该如何提取部首(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开,分不清属于哪个部首,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归入)。将这两个部分整合在一起教学,会一下子扫清学生在查字典时所遇到的“拦路虎”。

二、遗漏环节显弊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遗漏了两个环节,在之后的阅读教学的练习中显现出一些弊端。

1、部首查字法与音序查字法的区别。

部首查字法,可以是在阅读课外读物时来用,当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部首查字法弄清读音,帮助学生可以顺利将文章读下去。

音序查字法可以是在写作时用,知道读音却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写或该用哪个字,这时就需要用到音序查字法。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地强调到底何时采用何种查字法,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都是一味地运用部首查字法,忽略了音序查字法的作用,在写作时遇到生字仍然只会举手问:“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老师可不可以用拼音代替?……”

2、合体字、独体字提取部首的方法讲得还不够细,特殊字例的区分不到位。

可能学生的概念会比较清晰。

如:邓   篮   超。

部   杂   题。

特别是“杂、题”这两个字,学生往往习惯性认为部首是“九、是”,然而实际却是“木”和“页”。

再如:独体字不能拆分,分不清属于哪个部首,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归入,可是当遇到某些独体字本身是部首时,有些学生的思维就混淆了,比如“爪、高、方”等,这些字本身就是部首,就应查自己,而像“黑、羽”这类字本身也是部首,也应查自己,而往往学生就有可能将这类字进行拆分。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时,还是要将一些特例拿出来向学生做一说明或进行训练。

第七册教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知道温度表的基本构造。

2、使学生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学生学会表示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

准备。

杯子、水槽、温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新。

二、温度表的初步认识。

三、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四、温度的读法与写法训练。

五、总结、结束本课。

1、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2、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板书课题)。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师:温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观察、思考。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温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内有水银,水银液柱随温度的高低会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显示出温度的高低了。

师:那么有谁知道单位是什么呢?(生答)现在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如今天的气温就读成(板书)20摄氏度(具体数字可根据上课当天的气温)。如果要书写就写作“20℃”(板书)。

1、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师:那么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怎么写?

生:读0摄氏度 写0℃(板书)。

师:有时温度比零度还要低,该怎么表示呢?

师:(指导)零下温度要标以“零下”多少摄氏度,写时在数字前面用“—”符号表示。例如零下5摄氏度写作“—5℃”。

师:(出示温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动“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变化)。

生:(根据“液柱”的位置进行读、写练习)。

2、师:刚才通过练习,大家知道了表示温度的读与写的方法,但有时温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线上,那怎么读呢?(出示模型)由于我们在数学课还未学到小数,现在我们就采用这个方法来表示温度:当液柱超过半格时,我们就加一度(举例);当液柱不足半格时,就不要加(举例)。

师:(在模型上拉动“液柱”出题)。

生:进行练习。

课后感受。

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水温。多数同学测量较准确。

教案: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揩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对比,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语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6)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7)学写毛笔字。

一、明确任务:

二、学生自练。

1、审题。指名读,明确各题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两题可在书上作尝试性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1)齐读这段文字。

(2)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

(3)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4)反馈交流。

2、第二题。

(1)投影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圈点“啊”

(2)逐句指名读,教师评议、纠正。

(3)小结:

(4)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对子。

(3)出示同学的练习,师生评议。

4、第四题。

(1)指名读文中7句话。

(3)师生评议,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4)师小结:

(5)学生练读。

一、明确任务。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及时正音。

(3)教师范读正音,集体读。

3、了解词义。

(1)自由读,边读边想。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下列成语的意思。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伟洒脱,气运生动。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4、熟读成语。

(1)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2)同桌交流记忆方法。

(3)检查背诵方法。

(4)寻找成语的共同点和相互的联系,总结,协助记忆。这里的成语大意都是讲人的才能、本领非常突出。一二两组都是说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三、四、五、六行分别说了琴、棋、书、画。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2)读准字音。

(1)让学生自渎两句名言。

(2)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

(2)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4)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外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2)组织讨论:四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1)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叫宁静。

(2)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穿马路。

(3)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

(4)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3)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陈述的?

(1)自由练说]。

(2)指名练说。

(3)同桌互相练说。

(4)每组推代表当众讲述。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要求真实、具体,不能展开想象。

(2)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讲给同学听。

《练习4》教案

2.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难点: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

(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

(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

(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

(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

(4)学生回忆并回答。

(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

(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建之旁、走之儿。两个例字是:建、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建、这”的写法。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学生再次练习写。 。

第三课时。

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目标:

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二、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礼貌用语。

符合身份。

 [2]  下一页。

课前思考:

第二小题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先上网查找,然后在班内交流。连线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第四小题是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第五小题是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六小题学写毛笔字让学生练习建之旁和走之儿的写法,要求学生能对照例字,认真写好。

课前思考:

教学反思:

学生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特别是男生,对军事尤其热中,学生能把自己在网查找的资料在班内交流。

在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基本能背诵。,并且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夸夸浪花,宾个能说说自己在浪花身上学到了那些。

生能认真写好钢笔字,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课上学生能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一些资料。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

练习2

教法教具:。

将四幅图制作成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图片,唤起记忆。

1,出示图片,问:你能说出这四幅图的表情吗。

2,你能猜想一下他们脸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吗。

4,你能在省略号后面再补充一些这样的语句吗。

5,小组交流:那一次,我感到,因为.

6,交流素材,指导写作。

(1)这篇例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小作者把哪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写的他是怎么写的。

7,小结.

8,当堂写作,及时反馈.

二,指名读几篇写得不太好的草稿,师生共同纠正.

1,写一件事情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几篇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三,指导学生抄写.

字迹要工整,标点符号要准确.

教学内容:练习5。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

2,能有感情地诵读《边疆小夜曲》,感悟诗的意境的情感.

3,理解公益用语,并能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合适公益用语.

4,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1)大海真大!(替换"真大")。

(2)今天真累!(替换"真累")。

3,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诵读与感悟。

1,播放傣族的《小夜曲》.

2,介绍小夜曲.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边疆小夜曲》.

4,布置自学任务:自由练读《边疆小夜曲》,想一想: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5,交流:。

6,指名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2,你知道这条标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3,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标语:。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为灾不留情,预防要先行.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4,自由练读,想想这些标语想告诉人们什么。

5,介绍什么叫公益用语.

6,你能试着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吗。

7,学生认真思考,同桌讨论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三,作业设计。

1,为学校的食堂,图书馆,操场等公共场所设计一些标语.

2,仿照《莫高窟》第2,3段的写法,介绍家乡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要写的一段话.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五题(略)。

1,观察共同点:左窄右宽.

2,钉"写法提示:金字旁的三横排布在注意.

3,"给"写法提示:要把绞丝旁写到位.右边写大一点.

教后感:。

《练习6》教案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等一类词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古诗风。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学会感谢。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读准课文图示上标牌上动物名的字音。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修改短文。能读懂这段话的主要问题:语言不简洁。

4.反馈。

交流讨论,评讲。教师小结。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注意谦让。

四、口语交际。

1、 教师示范:感谢同学们教师节给我的惊喜入手。

2、请学生说说你有想感谢的人吗?为什么感谢他?(学生可能开始说的时候,范围比较狭窄,多是感谢同学借给他文具用品。为开阔学生思维,可以再读了口语交际的提示。寻找练习素材。

3、讨论:如何表达感谢?联系课文《老师,您好!》同样是感谢的话语,这位诗人是用自己的笔,写下激情的诗来表达情感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几句诗来感谢你想感谢的人吗?然后请学生随性写上几句,并朗诵给大家听。

5、尝试情景再现,将说、演、听、看汇为一体。

成语教学与古诗诵读教学(略)。

本次练习,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难点,下足工夫,要上出实际效果。

《练习4》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书写“冰”、“刺”、“梅”等22个字。

2、区别形近字,并会组词。

3、读一读句子,初步了解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4、熟记成语。

5、读背《蜡梅花》。

6、写好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准确,又要美观。

7、观察图画,展开想象,会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蜡梅花》。

2、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观察、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看清笔顺。

1.指导学生审题。

(1)讲解题目要求。

(2)在黑板上按正确的笔顺范写“冰”、“刺”、“梅”、“蛇”、‘绳”等22个生字。

2.轻声读这些字,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这些字。不时地在行间巡视检查。

3.要求学生作练习。

(1)出示写有练习1上这些字的卡片,集体练读。

(2)请学生上黑板试写第一组字和第二组字。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请学生合上课本,听写本练习的32个字。

(2)展示听写得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表扬好的同学。

1.审题,理解题意。

(1)听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认真观察老师书写的笔顺。

2.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这些字,有困难的及时求助老师。

3.按老师要求作练习。

(1)看卡片,全班同学集体练读生字。

(2)积极地在黑板上试写生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练写。

4.作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1)在练习本上默写老师听写的生字。

(2)观看写得好的同学的练习本。

帮助学生记住生字字形,掌握这些生字的笔顺。

二、教学第二题:学用字词句。

1、范读课题,请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范读这组词和儿歌。

3.指导学生背诵儿歌。

4.指导学生为儿歌配画。

1、听老师读题,思考题意。

2.听老师范读词语“大江”、“红花”、“天空”、“长虹”和儿歌。

3.按老师要求背诵儿歌。

4.发挥想象为儿歌配画。

区别形近字,学会组词;初步了解句子中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指导学生审题。   。

2.出示生字卡片“另”、“苍”、“家”,请学生认读;要求学生,比较这三个字的音形义并给这些字组词。

3.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这三个字。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听老师审题,理解题意。

2.在教师指导下看卡片认读生字,注意观察这些字的音形义并组词。

(如:另外、苍天、家人)。

3.按老师要求朗读生字。

4.自我检查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把生字写匀称,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指导学生审题。

2.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3.要求学生朗读成语,并解释“滴水成冰”、“雪窖冰天”、“鹅毛大雪”这四条成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学习《腊梅花》。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试读。

(3)范读《腊梅花》。

(4)结合插图讲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

1.听老师审题,理解题意。

2.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自由朗读。

3.听老师对成语的解释,理解这四条成语的意思。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古诗《腊梅花》。

进行词句训练,巩固积累词语。

五、学习第五题:做做写写。

1、引导学生读题。

2、出示插图,提问:这幅图上有哪些蔬菜?你跟妈妈去买菜,妈妈买了什么?

1、听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看插图,回答:这上面有茄子、土豆、白菜、黄花菜等。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蔬菜,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六、学习第六题: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自己读题。

2.提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1)指名练说。

(2)指导学生写话。

1.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互相交流,表明自己的理想和见解。

(1)学生练说。

(2)学生练习写话,再互相交流,读读自己写的内容。

使小朋友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

《练习6》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示儿》。

课前思考1:

关于练习1的“诵读与欣赏”的教学:

《爱我中华》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为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歌。它与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同是表达爱国热情的,但两篇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前后对照从内容、情感上去寻找两者的同异。

关于“口语交际”,从内容上看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练习,因为素材多也易找。但从交流上来看,学生对筛选材料的能力还不强,不是太会取舍,要教师提前示范,才可能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

课前思考2:

学生在学习“语文与生活”中,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告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结合上下文;同时在理解词语的意思后,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朗读。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进行补充课外的,也可以让孩子动脑思考。

课前思考3:

“语文与生活”这一组练习中的辨析相同写法、不同读音的词语部分的教学。要注意让学生根据注音读正确,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积累再说说这些词意思的不同。

然后适当地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生产等。

课后反思1:。

关于“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实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围绕某个少数民族作具体的介绍,从该民族的聚居地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节日等方面有序地介绍,学生从中积累了知识,拓展了知识面。

课后反思2:

学习诵读与欣赏《爱我中华》部分,这是一首歌词,学生大都熟悉。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与展示为主。

首先,请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激发他们的情感;然后请他们说说着首歌词所写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内涵;最后,让他们学唱这首歌。学生们因平时有所耳闻,一会儿,他们就会跟着唱了。

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喜欢的。

授后小记:

学生在学习“语文与生活”后,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指出了一些读音相同,但是写法和意思不同的词,比如:

……。

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练习2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