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的调查报告(模板20篇)

时间:2023-12-12 00:54:05 作者:MJ笔神

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来了解目标对象的需求和期望。如果你需要参考一些成功的调查报告样例,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值得阅读的范文。

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引导语:本文在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思考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载体。

多年来,巴中市依托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巴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呈现新的特点:

(一)物流业载体——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巴中市大交通建设的强力推进,区域交通枢纽正逐渐形成,区域优势不断凸显。2015年,巴中市公路通车里程170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省道663公里,县道1675公里,乡道2286公里,村道12211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29公里。巴南高速、巴广高速、巴达高速、巴陕高速(巴中段)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广巴铁路、巴达铁路南北贯通,实现了巴中至成都、西安、重庆三小时交通圈,巴中至达州、汉中、南充、广元一个小时通达,市内各县30分钟通达。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省道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外快内畅、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物流业工具——现代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截止2015年,巴中市机动车保有量338435辆,而且每年保持4000多辆的速度不断递增。巴中市拥有货车22922辆,其中大重型货车3572辆,中型货车2537辆。据统计资料,2015年巴中市货运量2736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18.8%。其中公路货运量2251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14.1%,公路货运周转量376678万吨公里,比2014年增长13.5%;铁路货运量153万吨,铁路货运周转量7908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32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2347万吨公里。

(三)物流业主体——现代物流园区和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巴中市已经发展形成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培育出了城西物流园区、兴文物流园区、盘兴物流园区、平昌县川东北现代物流港、南江县东榆商贸物流园、通江县物流中心等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物流园区或企业。2015年,巴中市具有较强竞争力,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分别是四川省巴中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22亿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巴中市分公司,营业收入2.85亿元;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营业收入1.12亿元。与此同时,四川泰通运输有限公司、平昌县腾达运输有限公司、平昌县东城物流有限公司、南江县通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光雾山红叶旅游运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兴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物流业活动——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统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着力打造“市有中心商圈、县有特色商业街、乡镇有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村有农家店”的商品流通网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规范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四大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出了像草坝街商贸与巴中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商业城,形成了一批主题特色突出、建筑风格鲜明、文化底蕴深厚、集聚效应显著的特色商业街区。西部国际商贸城、巴中汽贸建材城,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柳津桥国际城商业综合体、汽车交易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市场建设项目业已建成,形成商品组织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品牌竞争能力强、辐射横跨区域广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分销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有、民营、外地资金多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形成了各类企业齐头并进的良性格局。

(五)物流业成果——对社会对经济贡献作用日趋突出。物流业为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统计资料,2015年巴中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规上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或者从业人员达到50人的企业)40家,比2014年34家净增了6家,增长了17.6%。在受我国总体经济影响,巴中市经济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巴中市2015年规上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242人,比2014年7938人增长了3.8%;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4%;营业利润率4.6%,比2014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企业社会贡献率达到34.0%,比2014年的31.3%提高了2.7个百分点;实现行业增加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7.0%。主要指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为巴中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规划引领不够。由于巴中市物流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尤其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确认。至今巴中市从市到县区均没有制定物流业专项发展目标和规划,没有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性文件,没有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对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上落后于其他地方。

(二)企业层次较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的制约,巴中市物流业发展层次较低。一是规模小。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仍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经营规模小,服务对象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四川省物流协会发布的四川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中,巴中无一企业上榜。在发布的四川省重点物流企业名单中,巴中也仅只有巴中现代物流园有限责任公司、巴中市鑫运东兴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巴中市东方鑫村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层次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为主,缺乏增值性和创新性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巴中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综合性的货运信息网络尚没建成,大多数企业基于传统的信息进行交易;第三方物流企业滞后,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不能有效融合,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物流企业操作流程不规范,没有开展等级评估和认证。三是人才奇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只能用传统的思维,落后的运作模式开展业务,拥有现代物流意识、能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奇缺。基于以上原因,加之物流企业自身参差不齐,造成了巴中市物流业还没有建立起健康的、有序的经营环境,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侵害客户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三)产业要素不全。一是缺乏制度规范。没有根据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配套行业标准及管理制度,行业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低,良莠不齐,冲击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对物流业发展投入十分有限。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扶持政策少,宣传不到位,多数企业表示对现有的优惠政策不知情。此外,大部分企业反映企业税负重、成本高、停车难、进城难等情况。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没有与工业、商贸、涉农等产业和区域有效对接,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因此难以培育和壮大本地龙头企业,也难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来巴中发展。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缺乏辐射带动力。

(一)坚持物流先行,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推进”的原则,科学编制《“十三五”巴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巴中市产业结构布局、环境保护、投资来源、运营组织以及建成后经营效率和效益等因素,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各项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科学制定指导方针、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建立园区聚合现代物流业。整合园区资源,重点建设好兴文物流园区、盘兴物流园区两个物流中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聚集,增强园区的聚合效应,提升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2.整合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园区集成功能,积极引进商贸、货运、仓储等不同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打造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实现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提升规模效应。

3.招商引资引进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包装、打造一批物流经营项目对外推介,大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来巴中市投资发展。重点围绕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业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在巴中市设立分公司、中心,面向全国或区域性的总部运营、集中采购、物流方案设计等经营活动,带动巴中市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助推巴中市经济发展。

(三)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结合巴中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应用物流信息软件、平台开发、快递物流、仓储配送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发展,鼓励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做到区域内物流信息共享,合理分配物流资源,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及物流成本。

(四)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在巴中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物流从业人员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强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着力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开展符合物流企业实际用人需要的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服务质量的跟踪管理。

(五)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协会要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加强物流统计工作的培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与国家一致的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工作模式,完善巴中市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物流业专题调研,分析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行业管理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针对“现代人沉迷网络现象”的调查报告

现今的社会,科技普及,高科技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中,电脑普及尤其广泛,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与网络有一定的联系。工作、娱乐、生活,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真是数不胜数。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如,“有效利用”或“沉迷其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弊大于利”或“利大于弊”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网”与“被网”全在行走于互联网上网民的选择之间。关于网络,不同的观念总在碰撞,正是这些碰撞,引发了我调查研究的热情。

1.2019年10月2日,我在网上发了一篇日志,调查人们上网的一些情况,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分发给周围的人。调查表附后。

2.2019年10月3日,我之前在网络上发表的日志得到了众多人的回应。并对主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3.2019年10月4——5日。我将调查做了一定的整理和总结,并做了修改,完成了报告。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集了一些专家对“网络利弊”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评论。并加以归类与整理:

心理专家: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好处。上网,尽管是在一个不现实的空间,但是,它方便。轻快。灵活的特点,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样也可以享受各种娱乐方式。例如,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里进行学习,在这里你同样可以找到最好的老师,得到最精要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等等。

社会专家:网络还是有弊端。最明显的是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中,荒废学业,浪费时间。一旦上瘾,后果不堪设想。更严重的是,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上网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遗恨终生。可以这样形容:学生们的自制力有限,网络的吸引力无限。

在平时的报纸和新闻上,我们时不时看到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危害。一则新闻: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其实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少年,这个时期是他们意志最不坚定,最容易犯罪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沉迷于电脑,无法自拔,那就会做出一些非理智的事情,哪怕是亲情。案例里的小新砍死了奶奶,砍伤了爷爷,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事情!尽管他最后还是觉醒了,但是到这个时候,错已经铸成,事已经发生,什么都挽回不了了。这令人产生一个观点,网络害死人!

新闻事件中,小新对于网络已经发展到“沉迷”的地步,以至于失去理智而铸成大错。而以比尔•盖茨为代表it一族,却通过“有效利用”网络开创了事业,积累起财富,服务于社会。所以,网络本身并无过,关键要看你怎么去利用。事实是,具有能动性的人造就了网络这把“双刃剑”。

网络普及,带给人们的到底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如何对待网络的呢?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

不同年龄段的人情况各不相同,综合如下:

小学生:1.玩小游戏打文章查资料2.一个星期上网一两次每次40分钟左右3.利大于弊利:娱乐弊:浪费时间4.上网没成瘾,(爸爸妈妈管牢了)5.爸爸妈妈控制的。6.不会。

初中生:1.空间游戏聊天(qq)看影视剧听音乐打文章查资料。

2.放假的时间30%是每天都上网26%人从不上网44%不固定平时:80%在周六、日上网,20%人不上网(原因是父母控制)。

3.多数人说利弊相等,利:丰富了生活,带来了方便弊:浪费了时间,游戏会上瘾。

4.66%的人认为自己上瘾了34%的人认为自己没上瘾。

5.75%的人认为可以用“兴趣转移”的方法控制(可以出去玩,运动等)。

6.70%经常会20%偶尔会10%不会。

调查报告。

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网上做的事各不相同,其中,初中生涉及的范围最广,中学生也是上网时间最多的人群之一。不难发现,心理成熟的人都认为网络具有两面性,到底是利是弊要看自己的使用情况,而一般高中生及以上年龄层的人都可以控制自己,上网有目的性,有价值性。而初中生,小学生则普遍是聊天,游戏等,而且自己无法控制,如果家长不控制的话,就把时间消磨在网上,尤其是中学生,70%的人在网上经常无所事事。

根据以上各年龄段的调查,总结后得出以下几点:

1.明确网络利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合理控制时间,上网时间不能过长。

3.离电脑有一定距离,隔一个小时出去远眺一次。(眼睛是人与世界的维系,一定要保护好眼睛)。

4.自己控制好玩游戏(玩什么游戏,玩多久),不沉迷。

5.上网做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无所事事,那就不要在电脑面前干坐。

6.“爱好转移”:多参加室外活动,培养自己兴趣爱好。

网络在我们的不同选择中,成为一把“双刃剑”。

1、积极有效利用网络,我们“网”住知识和能力。

互联网拓宽了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可以聆听名师的讲授,查阅丰富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大事,邀游于知识的海洋,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延伸。并且上网学习可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在网校上进行学习,可以毫无顾忌地发问,直到弄懂为止,有时课本上一些枯燥呆板的知识在网上变得趣味横生,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其次网友间交流思想,探讨人生,以解忧愁,启迪心扉,同时可克服面对面的胆怯心理和羞忸之情,使大家乐于参与、乐于展示自我,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2、沉迷于网络,我们便沦为“被网”的俘虏。

互联网上有大量不良内容,它们时刻在我们浏览网页时趁机渗透,污染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一部分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网络等不良内容,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等。而网络游戏,更是让不少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了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的伤害也已出现,“网络上瘾症”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医学新名词。这种患者深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无意与正常人沟通,下网后就出现断绝症状,如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以至造成学业、工作的荒废。

当网络的美丽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的时候,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毒性也正在迅速的滋生,在不经意间,把这种美丽消散于无形……所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是关键。政府应大力宣传,学校老师应该多多教育,征文,绘画比赛可以多办办,使社会上每个人都明确应该合理上网,绿色上网。

让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一起为打造绿色上网的氛围而努力!

附:调查表。

职业情况: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写明职业等,并写清各位在网上经常做的事:

有以下一些选择可选择(仅供参考):

1、游戏(网络游戏、小游戏或者是其他的游戏,请写清)。

2、查资料。

3、看新闻。

4、聊天(写明最常用的聊天工具)。

5、看影视剧。

6、看书。

7、博客、空间。

8、听音乐。

9、e-mail。

10、其他(请写明)。

请再做一下一些问题的回答:

1.请问你为什么上网?

2.请问你多少时间上网一次?每次上网大约多少时间?

3.请问你认为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哪些利?哪些弊?

4.请问你有上网成瘾的现象吗?

5.请问你该如何控制自己上网呢?

6.请问你会在网上消磨时间,无所事事吗?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经常在网上做的事,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想,发表一下你对网络的意见。

(教师。

评语。

:以“网络利用”为切入口,展开对网络利弊的调查研究,是本课题的亮点。通过网上发表日志,作问卷调查是调查过程的新意所在。“有效利用”还是“沉迷其中”,“网”与“被网”全在行走于互联网上网民的选择之间。网络本身并无过,关键要看你怎么去利用。事实是,具有能动性的人造就了网络这把“双刃剑”。这些观点,彰显出该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深入思考。

物流业发展调查报告

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中以美国和日本尤为突出。美国物流产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美国物流产业合同金额为342亿美元,并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拟定了《仓库业法》,在《商法》、《民法》中也有关于仓库的消防法及其他一系列法规和法令。1997年4月,日本又根据商品流通费用在全国范围内达40兆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的现实和商业销售费用的50%是物流费用的事实,着手拟定了《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作为改革国家经济进程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了“综合物流管理”这一观点,即将生产以及生产以前的过程,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售后服务、销毁回收等全过程,设定为一个系统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使日本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更进一步。

1.批发型物流企业大量涌现。

批发型物流企业类似于以前的批发商,实行独立核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这种企业集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架起了一道桥梁。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工作人员2000人左右,共有全封闭型温控运输车600多辆,1995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公司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淇淋等新鲜食品。该中心实行会员制,根据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特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所以,当中心获取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利润分给会员店。

日本大型食品批发商美菱公司在适应多频度、小批量发上非常引人注目。美菱公司建立了分装专用配送中心,称为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区域物流中心),这是按不同单位对所定商品进行分装的专用场所,集中处理零散的少量订货。70%的零售企业的订货不满一箱,这种类型的商品周转率低,作业费用高。rdc将这些商品集中处理,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实现无断货商品集中供应,保证商品鲜度,提高小量零散分装的效率。另外,将小单位的多种商品集中在一个箱内,可以根据商品目录进行集中配送。此外,美菱公司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以箱为单位分装商品的配送中心,即fdc(frontdistributioncenter前方物流中心)。一般来说,一个rdc与7至10个fdc共同构成一个物流网络,商品最终集中在fdc,从fdc向各零售商店配送,采用这种做法,使fdc从小量的零散分装作业中解放出来,专门处理以箱为单位的,周转率较高的商品,削减库存,这种做法大幅度减少了分装的错误或误配,能够按照订货准确地交货,而且可以省略零售店的商品检验。批发企业先进的物流系统对零售企业店铺内的作业合理化具有很大贡献。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厂家物流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有职工1200多人,配送设备包括200辆车头,400节车厢,13条配送传送带,配送场内设有170个接货口。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多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通常库存为400万美元,旺季为7000万美元,年周转库存24次。在库存商品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各占50%,库存商品期限超过180天为滞销商品。各连锁库的库存量为销售量的10%左右。

[1][2][3]。

加速推进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现代物流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产业,具有七大优势、五大目标和三大特点.济南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有观念落后、资源分散、信息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人才匮乏、场站建设滞后等制约因素.济南要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按照国际物流体系、区域物流体系、城市配送系统三个层次来规划发展战略.通过产业重组、信息化、市场融资、人才资源等“四大策略”,及总体规划、组织构建、用地控制、环境优化等“四项措施”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作者:王新文郭东法吕洪涛作者单位:王新文(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84)。

郭东法,吕洪涛(中共济南市委政策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01)。

刊名:山东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f252关键词:济南现代物流业调查思考

加速推进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粮食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

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粮食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粮食的产地到粮食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粮食物流的存在与粮食商品的存在是相联系的,商品需要流通,流通就存在物流。粮食物流是相对独立于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领域。

我国粮食物流产业是粮食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粮食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现代粮食物流是粮食物流的产业化,它不仅单纯地考虑从粮食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现代粮食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粮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大宗产品,现代粮食物流是极具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它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政府粮食仓储设施“退城进郊”的发展战略为**粮食设施优化配置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一、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和**市的物流发展规划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为**及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突出优势。

(二)“全域**”的统筹城乡发展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出了要求。

在西部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之后,**粮食总产量下降,从粮食主产区到产销平衡,再到不能完全自给。**统筹城乡发展和“全域**”理念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左右的时间,将转移150万农民到城市(见**《在中共**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p13),**市粮食产需缺口会加大,对外依存度会加大。“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矛盾日渐突出,粮食安全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省都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能够满足本地粮食需求。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逐步从粮食主产区转变为产销平衡区,直至目前已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缺口,**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前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出现下降趋势,人口数量特别是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从粮食自给程度来看,对外地粮食的依赖性逐渐加大。(参见《实现**市粮食安全的途径研究》)虽然**从“十一五”规划看是产销基本平衡,但是是有条件的,这种平衡极易被打破。

三)**的城市化进程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较大的优势。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粮食消费需求将呈上升和多样化趋势,粮食货物的购入量也必定随之加大。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思考

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2月初在深圳召开全省流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对我省流通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发展现代流通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增创地缘新优势的战略措施.因此,加强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研究,对广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叙迭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贸研究处刊名:广东经济英文刊名:guangdongeconomy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物流的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寻求成本优势和差价优势,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使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他们首先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加速推进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2月初在深圳召开全省流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对我省流通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发展现代流通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增创地缘新优势的战略措施.因此,加强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研究,对广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叙迭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贸研究处刊名:广东经济英文刊名:guangdongeconomy年,卷(期):2002“”(3)分类号:关键词: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更多原创-(http:///)加快国际物流业发展,既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对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我市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国际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显著位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们要在摸清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随着一些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进驻我市,既带来国外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理念、物流管理经验、国际市场和客户网络。这将促使我市原有的传统物流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对仓储、配送、运输、采购等业务的程序化管理,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加快。近年来,我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为全市物流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在保税区注册的就有100多家,占全区注册物流企业的50左右。这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整合物流资源为重点,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带动了整个物流业功能与水平的提升。

空港物流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一些高附加值的it和生物医药等产品成为空港物流的新货种,促进了我市航空货运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大连机场已开通航线119条,有国际航线43条。2006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在全国排名13位。

日韩成为物流企业主要业务国。目前,在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中,大部分服务对象是日韩两国。在保税区现有的69家外资国际物流企业中,有38家是日本、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山区约83的国际物流企业经营日韩业务。

国际物流范围不断扩大。在原有汽车配件、石蜡、粮食、玻璃制品、钢材及金融制品、服装面辅料等货物种类的基础上,新增了高附加值的电子、电器零部件等产品。在继续保持为东北三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区域范围和货源渠道,目前已拓展到北京、江浙、山东地区,以及上海、广东等省市。

辐射腹地的陆路国际物流网络正在形成。依托高速公路,建起了与省内各市相连接的物流网络,开通7条至沈阳、长春、哈尔滨、图门、通辽等中心城市的集装箱班列,拥有哈尔滨、沈阳、通辽等大型集装箱场站面积14.5万平方米,专业化仓库面积7000余平方米。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规模偏小。我市从事国际物流业的企业规模偏小,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物流经营阶段,只能提供单项营运,无法提供完整的诸如流程网络设计,以及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服务,市场竞争停留在低层次的基本运输服务上。

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市在国际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还比较薄弱,对相关政策的掌握、运用、落实等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缺少物流企业的交流平台,出现企业间产业断条化、个体盲目化发展等的问题。

物流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我市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由于相互间缺乏信息沟通、统一协调、合理调度和规范管理等,造成现有的国际物流企业偏重发展纵向联盟,忽视发展横向联盟,导致物流资源无法有效、合理地配置,物流平均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至6倍。

空港国际物流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北京已建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天津、上海等也在积极筹建。我市作为我国连通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枢纽机场,尚未建立机场物流中心。以现有大连机场物流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周期,已无法满足it业和生物医药业等国际物流业务及时快捷的需求。

我市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突出重点,率先打造保税港区国际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的功能,加快拓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货种、地区和企业,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争取保税功能向内陆延伸,构建以大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腹地保税物流中心为节点,连结东北内陆干港的多功能、一体化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通过开发区域物流、多式联运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形式,实现保税港区与腹地客户的零距离物流服务。在保税港区加快建设一批辐射面广、优势突出的保税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交易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切实使保税港区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分拨、配送和物流港。

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形成一批信誉度高、带动示范作用明显、能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服务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空港对国际物流业的推动作用。借助我国空运市场逐步开放,以及国家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批准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加强空港物流产业园区与大连保税港区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海陆空一体发展的物流网络。

扩大功能,搭建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在现有通关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外汇及工商管理职能集于一体的专业化的物流通关网络,并与各相关部门研究梳理各项审批、监管流程,形成更加合理、快捷、高效的通关流程。鼓励国际物流企业与统一的物流通关平台相连结,以提升通关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打造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基础配套、运输系统建设,协调通关平台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增进相互理解和配合,提高国际物流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物流协会作用,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实现行业自律,自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使国际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眼于改善口岸政策环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制订规范的国际物流业扶持政策。对照周边港口的收费标准,进一步理顺我市港口的收费标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港口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大学生基本消费状况,把握他们的生活消费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性,培养他们树立合理和理性消费的意识。

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网上收集资料。

三、现场采访。

调查总结:。

一、消费来源: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26.7%。

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二、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19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三、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

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

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调查分析: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二、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19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三、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平;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调查结果及建议:

通过调查和采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也从中简单分析了大学生们在校园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是由很多的原因共同决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自身入手,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趋同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培养他们树立合理和理性消费的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占据了很大作用。

我们组认为正确的消费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是自身消费的主体,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自觉做到合理消费。不可否认,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健康的,但其中并不缺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这一部分的学生理应自觉将自身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消除,养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首要考虑的是此次消费是否必须,除此之外,消费过程还应该考虑要家庭的承受能力。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一观念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财规划,合理消费,同时还要注重开源和节流,勤工俭学是个不错的尝试,甚至在拥有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投资,但是,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目的都是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逐渐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

高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养成科学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让学生们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加强消费观念的教育,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校风建设范畴中加强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消费的合理性、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当前江苏农村物流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发展差距大、功能性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要加快江苏农村物流的建设与转型升级,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物质保障;培育运营主体,提高自生能力;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

当前江苏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近些年,江苏农村物流发展迅速,农产品物流总额从2012年的2207.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481.7亿元,年均增长8.8%,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农村物流在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现代化方面仍较低,主要表现为:在组织化方面,全省共有6万多家乡镇交通运输仓储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占地面积在5亩以上、仓储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企业只有200多家,数量偏少,同时在农产品运销中农户占比只有60%~70%,与日本97%农户加入“农协”的组织程度相比,仍未打破“散、小、孤、弱”的格局;在专业化方面,目前省内有三成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全部自营的物流模式,其中设有专门物流部门的仅占60%左右,而全部物流外包的企业只有四分之一,这就容易导致分工不明确、标准体系多元、操作混乱等问题,距专业化要求甚远;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在南京和苏州虽建有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但专业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还很鲜见,条形码及信息追溯系统等的技术应用同样也未普及。

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江苏地区间的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不一,苏南、苏北差距大。从总体上来看,虽然目前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2010年的60.2%提高到2014年的65.2%,但苏南地区的城镇化率要更高一些,从70.3%提高到72.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苏南农村在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与城市融合度上要更高些,进而也更能推进农村物流建设。从个体城市的比较来看,以苏州市为例,该市农村物流发展较快,全社会年货运量2亿吨左右,年社会物流总额近5万亿元,并已开设了农村生鲜电商物流,如淀山湖镇、千灯镇等已成功引进并建设了一批电商物流和快货配送项目。而对于苏北地区来说,农村物流建设发展依然比较缓慢。以徐州市为例,该市年社会物流总额仅为0.13万亿元,与苏州相比差距较大,而且许多农产品物流中心(如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还处于建设期,尚未投入使用。

功能性服务能力较弱。物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当前江苏农村物流的服务功能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供给能力不足,尤其是冷链物流服务供给不足。据估计,全省每年约有3300万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只有不到50%的生鲜农产品是冷链运输,这对于保鲜程度高的现代生活来说是不够的。二是流通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昂。据统计,目前江苏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中因腐烂、变质、污损等造成的损耗高达24%~35%,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下。这种低效的流通方式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估计,当前江苏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生产供应链总成本中的比重高达30%~40%,而鲜活产品更高,达到60%以上。三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这主要表现为当前江苏农村物流仅限于农产品服务上,缺少物流信息、物流金融、物流科技等增值服务以及有跨省跨国服务能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后劲渐显不足。

影响江苏农村物流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保障措施不健全。据调查,当前江苏农村公路大多是3.5米宽的四级单车道公路,中型载重汽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运载能力不强,直接阻碍了物流业发展。另外,虽然全程冷链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江苏在全程冷链上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据估计,2014年江苏冷藏车保有量仅4000辆,不到上海的一半,仅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低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2%~3%。

基础条件不完善。据调研发现,当前江苏农村物流普遍存在着配送网点稀少、配送网络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农资及农村消费品很难直接配送到户。据统计,全省目前有14000多个行政村,2014年底建有2459个村邮站,平均每个村邮站要负责五六个行政村,配送供需比失衡。另外,农村物流人才十分匮乏:一方面,数量不足,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仅江苏就缺几十万,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每年还在以15%的需求速度增长;另一方面,质量不高,目前因缺乏配套的培训体系,农村物流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影响物流操作规范和行业发展。

运作模式不合理。目前,在江苏农村物流建设中农产品物流应用最广泛的是批发市场主导模式,全省有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68家,农业部定点市场28家。该模式在物流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生产、大流通”的矛盾,但也存在着环节多、参与主体多、运作效率低等弊端。在该模式下,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要经历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消费者等,周期长、效率低、反应慢,物流损耗大,物流成本高。这种传统的物流运营模式亟须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化发展的要求。

加快江苏农村物流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物质保障。物流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尤其是农村地区。对此,首先,在《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指引下,要加大财政拨款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准入门槛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拓宽改造与提档升级农村主干道公路,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率,增加农村公路总里程;对接高铁规划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铺设农村物流园区高铁专用线,增加在建高铁线路的特色农产品产区站点,拓宽农村物流建设半径;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设施,以及农村快递投递点和村邮站等,逐步完善农村配送网络。其次,要对部分现有基础设施,减免租借费用,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发展政策,在现有基础上开放更多农村物流车辆专用关口,减免过桥过路费。再次,要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对相关企业购买先进物流设备进行补贴;对进口物流设备减征进口税,尤其是对运输系统中的冷藏车、智能式搬运车以及仓储系统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和搬运系统中的起重机、公路运输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应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

培育运营主体,提高自生能力。鉴于江苏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运营主体不能很好地承担物流运作等不足,在《江苏省农村物流试点工作方案》等的指导下,有必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资质强的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形成物流品牌,打造物流名片。为此,一方面可以对目标培育企业实行免税优惠、资金补贴、折扣利息、开放银行贷款(如允许部分企业以货物抵押贷款)等扶持政策,多渠道为其注入发展资本,多途径为其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搭建中外、城乡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平台,鼓励目标培育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企业合作,尤其是要抓住中韩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鼓励连云港等本省的韩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城市的物流公司与韩国物流公司积极开展内生合作,不仅要引入韩国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激活本土企业发展活力,还要“走出去”,直接到韩国物流企业进行“零距离”的学习和考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

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当前,传统农村物流运行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城乡统筹背景的发展需要,要进行模式创新。对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推广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双向物流模式。可以在省内,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物流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村进行试验试点,及时总结发展经验,加大该模式的推广力度。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扩大对城乡一体化物流模式的认识和使用,使更多地区和企业能明白,通过该模式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且还能整合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要素,提升农村物流的增值空间和发展潜力。

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江苏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机构,可建议设立政府专项部门,专门负责农村物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专门的农村物流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对接国内外现有标准体系,提升物流发展层级,并适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竞争秩序,防止不正当行为,保障农村物流稳定运转;搜集与“三农”紧密关联的农村物流市场供需数据,构建报价平台,形成准确权威的信息资源;做好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快实施物流人才培养项目和紧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兴业。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

现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以下现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文章是由文书帮精心整理欢迎阅读。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来大学生消费的以下特点: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

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现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一、二。

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存在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五、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读后感

第一条为促进本省行业协会发展,保护行业协会合法权益,规范行业协会行为,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业协会,是指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从事相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以及与该行业有关的个人自愿组成,实行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并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本办法所称行业协会,包括符合前款规定的行业商会、同业公会。

第三条行业协会以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反映行业诉求,沟通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依照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有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环境,促进、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办会,依法进行管理,保障行业协会独立开展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工商联等在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行业协会的登记管理机关,履行行业协会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和备案等职责,依法对行业协会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负责对行业协会相关业务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业协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读后感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载体。

多年来,巴中市依托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巴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呈现新的特点:

(一)物流业载体——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巴中市大交通建设的强力推进,区域交通枢纽正逐渐形成,区域优势不断凸显。,巴中市公路通车里程170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省道663公里,县道1675公里,乡道2286公里,村道12211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29公里。巴南高速、巴广高速、巴达高速、巴陕高速(巴中段)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广巴铁路、巴达铁路南北贯通,实现了巴中至成都、西安、重庆三小时交通圈,巴中至达州、汉中、南充、广元一个小时通达,市内各县30分钟通达。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省道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外快内畅、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物流业工具——现代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截止20,巴中市机动车保有量338435辆,而且每年保持4000多辆的速度不断递增。巴中市拥有货车22922辆,其中大重型货车3572辆,中型货车2537辆。据统计资料,年巴中市货运量2736万吨,比增长了18.8%。其中公路货运量2251万吨,比20增长了14.1%,公路货运周转量376678万吨公里,比年增长13.5%;铁路货运量153万吨,铁路货运周转量7908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32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2347万吨公里。

(三)物流业主体——现代物流园区和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巴中市已经发展形成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培育出了城西物流园区、兴文物流园区、盘兴物流园区、平昌县川东北现代物流港、南江县东榆商贸物流园、通江县物流中心等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物流园区或企业。2015年,巴中市具有较强竞争力,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分别是四川省巴中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22亿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巴中市分公司,营业收入2.85亿元;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营业收入1.12亿元。与此同时,四川泰通运输有限公司、平昌县腾达运输有限公司、平昌县东城物流有限公司、南江县通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光雾山红叶旅游运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兴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物流业活动——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统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着力打造“市有中心商圈、县有特色商业街、乡镇有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村有农家店”的商品流通网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规范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四大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出了像草坝街商贸与巴中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商业城,形成了一批主题特色突出、建筑风格鲜明、文化底蕴深厚、集聚效应显著的特色商业街区。西部国际商贸城、巴中汽贸建材城,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柳津桥国际城商业综合体、汽车交易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市场建设项目业已建成,形成商品组织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品牌竞争能力强、辐射横跨区域广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分销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有、民营、外地资金多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形成了各类企业齐头并进的良性格局。

(五)物流业成果——对社会对经济贡献作用日趋突出。物流业为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统计资料,2015年巴中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规上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或者从业人员达到50人的企业)40家,比2014年34家净增了6家,增长了17.6%。在受我国总体经济影响,巴中市经济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巴中市2015年规上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242人,比2014年7938人增长了3.8%;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4%;营业利润率4.6%,比2014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企业社会贡献率达到34.0%,比2014年的31.3%提高了2.7个百分点;实现行业增加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7.0%。主要指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为巴中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巴中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引领不够。由于巴中市物流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尤其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确认。至今巴中市从市到县区均没有制定物流业专项发展目标和规划,没有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性文件,没有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对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上落后于其他地方。

(二)企业层次较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的制约,巴中市物流业发展层次较低。一是规模小。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仍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经营规模小,服务对象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四川省物流协会发布的四川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中,巴中无一企业上榜。在发布的四川省重点物流企业名单中,巴中也仅只有巴中现代物流园有限责任公司、巴中市鑫运东兴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巴中市东方鑫村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层次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为主,缺乏增值性和创新性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巴中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综合性的货运信息网络尚没建成,大多数企业基于传统的信息进行交易;第三方物流企业滞后,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不能有效融合,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物流企业操作流程不规范,没有开展等级评估和认证。三是人才奇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数只能用传统的思维,落后的运作模式开展业务,拥有现代物流意识、能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奇缺。基于以上原因,加之物流企业自身参差不齐,造成了巴中市物流业还没有建立起健康的、有序的经营环境,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侵害客户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三)产业要素不全。一是缺乏制度规范。没有根据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配套行业标准及管理制度,行业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低,良莠不齐,冲击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对物流业发展投入十分有限。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扶持政策少,宣传不到位,多数企业表示对现有的优惠政策不知情。此外,大部分企业反映企业税负重、成本高、停车难、进城难等情况。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没有与工业、商贸、涉农等产业和区域有效对接,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因此难以培育和壮大本地龙头企业,也难以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来巴中发展。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缺乏辐射带动力。

(一)坚持物流先行,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推进”的原则,科学编制《“十三五”巴中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巴中市产业结构布局、环境保护、投资来源、运营组织以及建成后经营效率和效益等因素,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各项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科学制定指导方针、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二)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1.建立园区聚合现代物流业。整合园区资源,重点建设好兴文物流园区、盘兴物流园区两个物流中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聚集,增强园区的聚合效应,提升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2.整合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园区集成功能,积极引进商贸、货运、仓储等不同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打造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实现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提升规模效应。

3.招商引资引进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包装、打造一批物流经营项目对外推介,大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来巴中市投资发展。重点围绕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业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在巴中市设立分公司、中心,面向全国或区域性的总部运营、集中采购、物流方案设计等经营活动,带动巴中市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助推巴中市经济发展。

(三)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结合巴中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应用物流信息软件、平台开发、快递物流、仓储配送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发展,鼓励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做到区域内物流信息共享,合理分配物流资源,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应用及物流成本。

(四)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在巴中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物流从业人员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强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着力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开展符合物流企业实际用人需要的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服务质量的跟踪管理。

(五)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协会要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加强物流统计工作的培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与国家一致的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工作模式,完善巴中市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物流业专题调研,分析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行业管理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寻求成本优势和差价优势,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使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他们首先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2][3][4]。

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读后感

第二十六条行业协会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行业协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撤销登记。

行业协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依法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撤销登记。

第二十八条行业协会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工作人员私分、侵占、挪用行业协会财产的,应当退还,并按照章程的规定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行业协会登记、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全国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集约化生产,降低其他生产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供应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物流是产业经济的“加速器”,具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被誉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业越发达,各类要素资源、生产产品的流动就越频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竞争的焦点转向压缩物流成本和挖掘利润上来。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与其他环节最强的企业联系起来,组成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才有实力去参与竞争。由于企业竞争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对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都不敢小视。国际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迫使企业尽量缩短组织生产、产品面市、市场反馈等过程的时间,在高度关注物流成本的同时,更关注物流的时效。以国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信息产业为例,生产商从美国市场上拿到订单,到将生产的成品交付到美国市场,平均周期只有4天至7天。否则,委托加工方将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

现代物流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和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地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分工中占得先机;掌握了物流,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有重要影响,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我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土地、能源、资金约束加剧,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对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产业转移的成因看,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成本倒逼,而加工贸易企业对成本和时效又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近年来,由于油价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业反映运价已上涨了20%以上。我省过去拥有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正逐步被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所抵消。尽管近年来我省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物流的作用、地位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而言,物流对经济的推动力还不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势必影响外商选择产业转移地的决策,影响外来资本的有效进入。

目前造成我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货源支撑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大交通、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流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一方面,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商品、货物进出量有限,社会物流需求总体相对不足。不少企业反映,造成物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地经济不发达,购买力有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拉出去的产品多,运回来的货物少,返程有时甚至放空,运费自然高。另一方面,企业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不少企业产品输出基本上是派专人跟送,既困住了资金,又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

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聚度高低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度越高,物流成本越低。比如,黎川工业园区现有陶瓷企业30多家,耐热陶瓷煲占了全国市场的60%;鞋服纺织企业36家,原料和产品销售地主要都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由于这两大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货物量大且比较稳定,主要围绕这两大产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黎川南昌、黎川广东、黎川福建三条专线,每天都有二班至三班车固定发往这几个地方。而同在黎川工业园区的一家生产毛毯的企业则不同,企业从广东佛山转移过来,“两头在外”。但由于整个黎川只有这一家毛毯企业,产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企业无法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只能临时找车、找司机,因此物流成本很高。我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生产原材料大多从全国乃至全球采购,而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或销往国内各地。正是在这“一进一出”之中,耗费了较多的生产时间与物流成本。

三是运输手段单一,多式联运的大通关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据了解,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还是靠汽运。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高速公路条件好,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时效性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铁路路网规模不足、通货能力有限,内河航道等级偏低、港口设施较落后,沿江口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空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以铁海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没有真正形成。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出海路程较远,加上港口、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物流成本明显较许多地区高。

其一,加速产业集聚,最大限度地释放我省制造业物流需求。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会大量出现,产业集聚区也会成为物流服务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物流企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又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但总体而言,还需要从省级层面上加大全省产业整合力度,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在全省工业园区集中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以有效促使物流企业进一步集聚、物流市场进一步发育。

同时,要密切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鼓励部分大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现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制造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园区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货源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比如,有的产业集群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组成,单个企业物流活动批量小、批次多,且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设施,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物流品种多样化,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成品销售配送等物流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就可由龙头物流企业或引进省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对这些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同采购与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其二,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对提高物流的组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需要出发。政府在进行物流产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辐射半径和服务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应注意产业配套和物流效率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根据区位特点和交通条件,协调好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划分物流节点,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

心的可出江入海的天然水运网络。我省应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航道等级偏低和港口设施落后,是制约我省水运发展的两大瓶颈。要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特别是加快赣江、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建设,使水运主通道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形成干支畅通、区域成网的航道体系。要充分重视铁路、公路对水运口岸物流的集疏运作用,加快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建设。要提高水运运能,大力发展大型专用码头,统筹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的发展,搞好物流规划与城区、港区、园区、口岸规划的衔接,抓好一批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建设。水运建设投资大、回收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企业积极性有限,需要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水运企业适当的减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借鉴邻省“以电养航”和“以陆补水”等做法,给予水运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其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畅通大物流通道。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畅通水运物流,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其五,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工业园区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满足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信息需求。我省工业园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应该定位为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等。主要包括客户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即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装卸需求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即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和资金结算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即公路车站、港口水运、机场航空、交通状况、道路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物流市场供给信息,即物流供应商的资料;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即物流业务种类、货运量、物流成交合同总金额等,以便为物流预测、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统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清晰、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特别是省重点物流企业,从税收、规费、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蔡雪芳。

近现代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家乡巨变调研: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业、农民巨大变迁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也可对比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社区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写出调查报告。

2、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增长点,更是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当今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分析一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地区红色旅游的实施战略。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老红军、老革命的真情人生访谈;参观访问长征故地:重新梳理革命历史,挖掘长征精神和内核。审视70年前那群勇士们创造的奇迹,面对老红军老革命时,我们会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人类在身处绝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什么是人类对信念和理想的执着?什么是坚强、忍耐、拼搏?如何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回迷茫的自己、如何净化自身……写出访谈录或考察报告。

5、侵华的日军暴行调查报告:对当年侵华的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进行调查,如侵华的日军在各地进行的烧杀淫掠暴行、侵略遗留问题、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统计、受害者至今生活等情况开展调查,揭露当年日本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激发爱国主义,以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写出调查报告。

6、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对近代以来历史选择的理解、课程内容认知及接受程度的调查思考。

1、学生必须从以上六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研,具体题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表明选题理由和意义,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等。

2、学生从授课老师或学习委员处拷贝下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3、选题应按照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塑造人、教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实践调研的内容,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相结合。切忌弄虚作假网上抄袭滥竽充数。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1.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供决策者使用。

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