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理论活动(模板17篇)

时间:2023-11-30 15:02:22 作者:薇儿

优秀的作文要遵循逻辑、通顺和有条理的结构,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理解和领悟。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范文例文

在百年沉沉的暗夜里,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为民族复兴奋起抗争。民族复兴之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它是强国梦、福民梦。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只有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奋斗,才会实现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此,我将把自己的成长融入时代发展之中,完善自我,勤奋学习,创造美好未来。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我们更应树立远大理想,振我中华!勤奋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现在勤奋学习,把知识学扎实,学牢固。让知识的清泉流入心间,将来才能让五星红旗升上更高,更广的天空!

“行为成就美德,修养源于养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品学兼优,团结友爱”,雷锋同志说:“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尊敬师长,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尊重长辈,关爱老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爱心,守纪律的好少年。

理想是胜利的彼岸,身体就是驶向彼岸的小船;小船不结实,就无法接受风浪的考验,理想只能是空想。这就需要我们“体魄健康,活泼开朗”。有一个故事,就是讲一只蜗牛有着上泰山,下江南的理想,可自己短暂的生命,根本无法实现,这只蜗牛只好含恨而终。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具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践行“中国梦”,还应该做到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多植树养花,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为了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我将以这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勤奋学习,好好努力,做时代好少年。

“全面小康”理论征文活动最新范文例文。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心得作文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0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亮出2019年脱贫攻坚“成绩单”:预计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超过计划,“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绽开了幸福的笑颜,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生活,获得感更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国还剩下5%左右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10%左右的贫困县没有摘帽,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让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如期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排头兵”作用,干在前处干在难处,狠下“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着力解决、克服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带领贫困地区群和全国人民如期共同步入小康。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范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既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充分把握我国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并不轻松。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各部门和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明年,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国而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个地区都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要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要弄虚作假。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范文

近年来,围绕“实干快干科学干、提前一年达小康”目标,我们县委、县政府以前所未有的胆略和勇气,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科学发展、力推后发赶超、加快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保护环境,我县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稳步推进。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大力发展经济仍是推进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努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缩少城乡差距。必须继续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落实到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动力,以县域经济为主战场,形成城乡互动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要充分利用成子湖片区扶贫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缩少城乡差距,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格局。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保体系。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加大投入,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要强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

四是注重保护环境,坚持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继续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好我县的青山绿水。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增长,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走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全面小康理念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亮出脱贫攻坚“成绩单”:预计20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超过计划,“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绽开了幸福的笑颜,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生活,获得感更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国还剩下5%左右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10%左右的贫困县没有摘帽,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让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如期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排头兵”作用,干在前处干在难处,狠下“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着力解决、克服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带领贫困地区群和全国人民如期共同步入小康。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全面小康理念

“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们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每当听或唱起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我就会想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

爷爷奶奶常说现在都过上“小康”生活了,可比原来好的多的多了。我问爷爷“小康”是什么意思?爷爷说“小康”就是过上好日子,有一种宽裕的生活状态。我想了一下,我家应该算得上“小康”。“爷爷你为什么说现在比原来好的多的多了?”“我们过去连饭都吃不上,一天三顿最多吃两顿,而且都有规定的,到了过年才发肉票只有二两!很多人都饿死了。你们现在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肉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粮食又不规定!”“啊,这么惨啊!”“还不止呢!”我小时候想上学,家里没钱,我爸爸,也就是你的老太爷到处借钱都借不到两元钱的学费啊!”最后上的是跟读班,就是在人家上学之前去上课,班里同学大小都够我买支笔的钱!”“你三年级转来要4000元,我们家立刻就拿出来了!”“我们以前的两千倍!”

听完爷爷的话,我想想了想现在的生活,有时候我不想吃东西,妈妈还哄着我吃。碰到我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直接不吃,吃了上顿有下顿,根本就没考虑过没有饭吃。现在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品牌,吃的零食也不断。吃的有了,穿的有了,而且都是好的,有事甚至是最好的。也没考虑过没有衣服穿之类的。现在我家一共有4个卧室全有空调夏天凉快,冬天暖和。家电俱全。现在和过去的变化真大啊!可谓是“天壤之别”!

“小康”生活可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让人民不再受苦。应该现在还有不少向我爷爷那样的人,他们就需要这种“小康”生活,以前吃的苦已经很多了,是时候享受一下生活,我希望“小康”生活可以让祖国繁荣富强,让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范文

“小康梦”可谓是在“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国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注老百姓的“小康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那你知道“全面小康”理论征文活动范文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面小康”理论征文活动范文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说起奔小康,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话说,就是指过着一种经济比较富裕,吃穿不用发愁的好日子。

奔小康是党也是我们老百姓最想办的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两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经过了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国际贸易组织。在中国入世第一年,中国就废除了830多种,超过6000项行政审批项目和2300余法律、法规被修改。

几十年前,人们吃饭、穿衣服、理发、购物......都需要凭票来购买。买一斤粮食还需要排队。而却大部分都是国营店,而日新月异的今天“国营”这两个字已经漫漫的从我们身边所消失,买东西也不用排队用票了。

我国的外汇储备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以达245亿美元。而1989年时这数字还不足60亿美元。

今年,值得关注的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绝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关切,而且是独立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粮食安全和原材料供应两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轻信市场、主张依赖“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主张就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抨击。他们提出,其它国家也许可以依赖全球市场解决国内粮食资源问题,但是中国不能,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计民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赖他人,否则就会被“卡脖子”。

我们将“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以“中国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表明,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今天,我们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小学生,再过十年、十几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在我们的肩头上,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现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谁就拥有了明天。为了使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梦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我们就要从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各种建设祖国需要的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吧!

回想一下,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是何等的积贫积弱啊!人民的生活饥寒交迫,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力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正信心百倍地奔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是多么美好,宏伟。但是要把它变成现实,还需要我们再继续奋斗。全面小康社会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我们用双手来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爱国传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开拓者,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勇于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代。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民族精神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动力。我们正逐步成长为具有民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它激励我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去迎接一切挑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要靠我们去创造。回忆过去,先辈们奋发图强,立志救国。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伟大祖国在21世纪的复兴要我们去实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从冶铁铸剑到火药发明,从造纸技术到活字印刷,从指南针的运用到郑和七下西洋„„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奉献的文明成果,以及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

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叹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落后就会挨打。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灾难深重的中国内忧外患,无约不损,无战不败,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危如累卵、大厦将倾的时刻。

戊戌变法先驱康有为,曾在《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痛心疾首:“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北京长安街,取盛唐之意,东设建国门,西置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也!何谓“复兴”?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在沉沉的暗夜里,在厚厚的冻土下,一粒梦的种子也在深深地植根、悄悄地萌发,这就是民族复兴之中国梦。

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奋起抗争,古老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充满悲壮、充满艰辛而又浩气长存的复兴之路。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于是发动武昌起义,将腐朽的清王朝掀翻在地,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然而,胜利果实很快被封建余孽和野心家窃取了,中国继续深陷在战乱与贫困之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梦想。

在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南昌_、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古田会议创立建党建军路线;从开辟井冈山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横空出世;从历经九难十八险的万里长征到高擎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从九一八民族蒙难到赢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西柏坡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到_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长达28年金戈铁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无论其历史规模与社会内涵,都为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注入了勃勃生机。

历史生动地证明,从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成为领导这场艰苦卓绝革命的最杰出的民族英雄和人民领袖!

中国梦最早是在20_年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图片展览时,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

筑梦中国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目前中国人口13亿多,减去2亿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再减除三分之一的孩子,剩余近8亿人,也就是说到2021年中国人8亿人有6亿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占比近80%。

保尔。柯察金曾经在他的书中写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他临死的时候,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应虚度年华而后悔。

我们处在的国家、的时代,全球的眼光都在聚焦中国,全球的财富都在向中国这块价值洼地涌入,我们唯有紧跟政策,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抱着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思想,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统一,国家梦实现了,我们的梦也一定能实现。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股权投资,我们唯有听党的话,跟着政策走,才不致做出后悔的事。

多少年来,人们喜爱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等。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这歌声,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不懈奋斗,终于_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赢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永远跟党走,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牢固树立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虽然经历了曲折和坎坷,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看到的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切都使人们真切感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是最可信赖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成为人民群众在今天时代的共识。

身后是一个已逝的世纪,向前是一个新展开的世纪。我们的脚下,通往明天的路在朝着远方高速地延伸。我们注定必须奔跑。因为热血在年轻的脉管里奔腾,寻常的行走不能让生命飞扬。终点虽然在远方之外,的渴望仍然在我们的心上生长出翅膀。时光在我们的身上刚刻下“跨世纪”的印记,党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责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一代人有一代人不能推卸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有一种别样的豪情和荣光。我们的祖辈,他们的使命是使中国站起来;我们的父兄,他们的使命是使中国富起来;而我们的使命,是要使中国强起来。使中国强起来,人生的理想寄托于此,人生就约不会灰暗沮丧;使中国强起来,青春的创造能融铸造于此,青春就塑成了永恒的雕像。

我们创造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当如火的团旗拂过我们的额际,映红我们的双眸,我们是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的突击队,我们是播撒精神文明种子的志愿者,我们是诚信服务人民的文明号,我们是抗击“非典”的年轻医生和护士,我们是从宽带上下载财富的知识精英……我们是很多很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中国的主战场,到处都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位置。我们怀揣着远大理想去实现。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传承与拓展。我们党从建党宗旨到执政使命,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品质,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光芒。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又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得以可能的前提和基础”。列宁甚至这样讲:“只要能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我们不惜让外国资本家拿走%的利润,而改善工农生活状况这一点无论如何是应当实现的”。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精髓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革命与执政建设的追求与探索。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我们党成立至今所走过的90多年历程中,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政权,正是因为与国民党在“谁选择了人们,人们就选择谁”上的本质差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改革,大力改善民生,赢得到广大人民的“满意、高兴、拥护”。同样,我们党背离人民意愿和利益所走的弯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党在人民当中的威信不如过去了”。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对中国革命的卓绝探索、执政建设的伟大追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信心与标志。十八大坚定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前进的时代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

首先表现为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90多年来,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党用国家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康的伟大成就来证明,在道路的选择上,中国没有“十字路口”的迟疑和彷徨,以从未有过的自信,坚定地昭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紧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印证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个共同信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其次表现为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现实需要。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标准,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自觉践行,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力量和辉煌的发展成果。毫无疑问,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代表了人民的愿望,符合时代的潮流,从而成为全党推进发展、人民追求幸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新的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再次表现为制度自信。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和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予人自信心、富含生命力,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这一制度,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阶段性特征,十八大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是源于我们不断增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和自信。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预期的要好,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增强个人环保意识,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进程加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依旧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和短板。要想融化环境问题这块“坚冰”,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不能有一丝松懈分神,而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级政府要加强重视程度,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治理思路,理清“人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认清个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提升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引导居民改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区域发展失衡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难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等现象,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区域不平衡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而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地区。为了打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而民生福祉的核心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与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疫情又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为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作用,增加供给,提高水平,保障全体人民公平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权益和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增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合力,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锤炼过硬作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基层减负年”锻造了基层铁一般的执行力,“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轻松上阵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防控疫情还未完全胜利,脱贫攻坚仍需加倍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刻,更加需要做一个“好干部”,持续保持“松绑减负”态势,思想上多一些“自觉”少一些“自满”,行动上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为民上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僚”,以务实过硬的作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夯实思想根基,多一些自觉,少一些自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思想根基不牢固,就会出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冲刺攻坚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首要的就是保持思想定力,在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把理论武装、检视剖析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抗压力”,擦亮眼睛看清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清醒认识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消除厌战情绪、麻痹思维,警惕“完美数据”式的脱贫,克服“歇一歇、缓一缓”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思想上形成“战斗不胜,决不收兵”的意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保持行动作为,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实干兴业,空谈误事”,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带有“形式主义”标签的“亮点”工作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伟大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如果不真抓实干,即使“特色”“亮点”再多也无济于事,即便“材料”“汇报”再出彩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部分乡镇基层干部甚至吐槽“整天不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失去“会议”原来的意义,得不偿失。要真减负、减真负,把基层干部从繁忙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轻松上阵把上级政策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要切实在干字上下功夫,做真功、出实招,在脱贫攻坚上多想一点脱贫办法,用有效行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坚持问题导向,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是衡量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对待群众要像对待家人一样“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做“腆个肚子背个手”的“官僚”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永远做人民的“服务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督查考核是为了反向督促工作落实,但是有些地方却将“调研”“迎检”工作“景观化”,搞得基层单位不堪重负,基层干部身心疲惫,老百姓深恶痛绝。要想获取真情况就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组织“四不两直”的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在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中赢得老百姓的点赞,在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鼓励党员干部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

“全面小康”理论

一个梦,一群人,一个家,一国民,追梦,全面奔小康。

——题记。

2017年,来了。我们为了自己的梦,又拼搏奋斗了一年。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爷爷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这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开辟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伟大行动纲领。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中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又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是,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防技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不断前进,我军许多部队成建制的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架桥筑路,开发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改革开放以来全军各部队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先后支援和参加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1500余项,投入劳动力3800多万个,都用机械车辆台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无愧为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就是战胜千难万险的历史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军人令我们敬仰。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早晨,天上繁星点点,昏暗的路灯下有着追梦的学子,他们奔跑着带着他们自己和自己的执着,去追寻那深藏在他们心底的梦想,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们努力的让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亿万千莘莘学子的追求路上,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学子们前进,老师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正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教育,接受到知识的熏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相信,在良性循环下,中国在2020年,即建党一百周年之时,会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追梦的路上,家长们的支持、鼓励、呵护……都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是因为家长,我们才来到这个世上,是因为父母,我们才能在教室里学习,当他们的额头上冒着汗,拼命的工作时,他们会时刻想着我们,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孩子,是孩子让他们充满动力,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毫无怨言,他们的心中还是充满希望的,我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追梦、飞翔。

2020,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我们,来了!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理解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既是民生发展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只有实现了全民健康的全面小康,才能经受住历史检验。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条件。健康既是每个人全面发展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的社会,才能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和谐有序。在此意义上,保障人民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促进人民健康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供给,解决好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问题,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

全面小康助力实现全民健康。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及各方面制度机制持续成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和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改善。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的47个国家中,中国成为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更充足物质基础、更可靠制度保证、更完善社会保障、更全面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生态环境,还会大幅提升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将“人口红利”更好转化为“健康红利”。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不断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树立和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另一方面,制定和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力增强城乡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以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更加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更加注重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分开,以县医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分开,以病种为抓手推动上下分开,以三级医院日间服务为抓手推动急慢分开,科学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专利药谈判,多措并举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建设综合监管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和问责机制,加强行业全要素全流程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应认真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完善配套政策,坚持三医联动,强化医防协同,打好医改组合拳。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维护和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坚持以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健康产业的主要短板弱项为工作导向,统筹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领域配置资源的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提高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坚持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壮大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着力实施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等系列工程,扩大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增强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提升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优质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

以理念引领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达19.17%,比提升2.11个百分点,但也存在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分布不均衡,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全民健康与健康促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倡导和树立“两个第一”理念。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人人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生活健康、享有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养专门健康教育人才。设立面向医务、教学和专业传媒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专项培训,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科学、精准的健康教育服务。

推动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政府层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终身健康教育体系。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新闻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家庭层面,爱卫生爱健康就是爱家人爱国家的理念逐步树立,注重加强健康管理、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走入千家万户。

发挥全民健身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日的主题是“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只有多开运动健身处方,才能少开疾病治疗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逐步推广,各类全民健身赛事、中国特色健身项目、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适宜的场地设施、科学的方法指导、便捷的健身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健康领域的获得感,人们的健身知识、行为和技能不断提升,健身生活化、生活健身化的终身健身理念逐步形成。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欲拔穷根,先除病根。不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面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把防止重点人群因病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又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实行重点机构动态监测,加快补齐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短板弱项,实行动态监测,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把县医院临床专科特别是诊疗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发挥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作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有效解决村医养老保障和队伍建设问题。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县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按照平战结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的原则,增加传染病专科医院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床位、设备和人员配置,加强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救治和应对条件。健全防治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建立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大病精准救治。对存在因病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员,实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及早落实扶贫政策和救治策略。对于确需治疗的大病患者,及时做好住院转诊服务、治疗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期管理服务,医保等部门及时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措施,有效降低贫困患者经济负担,做到应治尽治,及时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卫生健康部门要深入开展主要慢病分类救治,进一步做实做细重点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强化规范管理和用药指导,做到应签尽签。医保部门要落实慢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落实落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

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统筹做好优化延续。适应减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形势任务的变化,深入总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用的工作机制,逐步提炼形成一套长效制度机制和政策框架,分步骤分类型谋划做好政策接续衔接,推动健康扶贫重点工作和协作体系平稳转型。推进健康扶贫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提早谋划做好全面脱贫后的农村健康治理、健康扶贫等工作。(作者:高体健,系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主委)。

“全面小康”理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梦想,看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这本书,我知道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奔小康。

旧中国,战乱不断,列强入侵,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是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炮火和硝烟,人们创建了幸福美好的家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我生在和平年代里,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过苦难的我,只能从爷爷奶奶和电影电视中知道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如今我们住的是高楼,学校美如公园,上课用的是多媒体设备,穿的是各式各样时尚漂亮的衣服……我每天都想着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作家,有人想当飞行员,有人想当航天员,我想当人类的工程师——教师。有人也许会说,“当教师有什么好的,工资低,工作又辛苦,还不被人重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那我们岂不是很愚昧,正因为有了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人类才能越来越聪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白天,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为我们呕心沥血地讲课;夜晚,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老师还在那摇曳的灯光下辛勤地为我们批改作业。也许当一个人被成功的喜悦包围时,他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但他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的成功也有老师的一份功劳。

我也一样,无论我长多大,走多远,我也不会忘记自己敬爱的老师,因为我是在老师的呵护和爱的沐浴下长大成才的,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夏日,是阳光与汗水的冲撞。炎炎烈日下,重庆市巫山县的田间地头,处处葱绿茵茵。勤劳的巫山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用汗水浇灌出致富的花朵。他们在收获瓜甜果香的同时,脸上也绽放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这样的情景正是我们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想看到的。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兑现这一承诺是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重任。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读秒”阶段,我们唯有只争朝夕、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全面小康之“花”,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用汗水浇灌“信心”之花,增强必胜之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当然,信心不是说有就有的,是需要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新年贺词中所说,“20,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贫困人口从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正是这些用汗水换来的收获,才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脱贫攻坚必胜的信心。在这个攻城拔寨之际、决战决胜之时,更需要我们鼓足干劲,接续奋斗,用汗水换取一项项脱贫攻坚的成就,在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中不断增强必胜之心,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用汗水浇灌“力量”之花,坚持尽锐出战。“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本身决胜时刻剩下的就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再加上疫情和汛情的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坚持各种力量尽锐出战,打好剩余贫困歼灭战。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调集各方力量,对未脱贫人口进行强力帮扶和挂牌督战,严格落实好兜底保障;要坚持上下结合,全面查漏补缺,坚决做到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要合理分配力量,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攻坚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

用汗水浇灌“责任”之花,做到持续用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很多贫困地区按照现行标准已经摘帽,但有些地区建设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还存在返贫风险。那么脱贫后怎样才能巩固住已有成果?各地通过实践给出了答案:树牢责任意识,做到持续用力,继续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强化产业扶贫,不断拓宽致富门路……这就启示我们,决战脱贫攻坚,要跑好“接力赛”,既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切实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努力交出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收官答卷”。

汗水浇灌的花最美,汗水凝成的小康最香。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最后的总攻。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阿坝腹地,黑水西陲,山间林木葱茏。车辆绕过一个急弯,一座雪山出现在眼前。这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昌德雪山。长征路上,右路军将士克服艰难险阻、九死一生翻山越岭的经历,为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雪山烙上经久不褪的红色印记。

这篇题为《红色村寨的公开账》的报道中所说的“昌德雪山”,是革命老区之一。当年红军在这里的非凡经历,正是昌德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凡革命老区,都是偏远的山区,多年来,那里的群众都处在贫困线水平。这些烙上“红色印记”的地方,也是近年来脱贫攻坚的重点。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让这些“老少边穷”地区同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像昌德村这样的“红色村寨”,脱贫致富后抓好“财务公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环节。

“财务公开”赢得群众“信任”。俗话说,“亲兄弟还需明算账”,何况是像昌德村这样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1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820.5元的“贫困村”,近年来的变化不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红火,集体经济收入可谓“财源滚滚”。然而,这么红火的“合作社”,财务工作却一直由村内一名缺乏专业知识的贫困户承担,账目自然不规范,“公开”度就明显不够,因此群众自然怀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因此向纪委作了举报。可见,真切地抓好“财务公开”,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

“财务公开”完善权力“监督”。近年来,由于“微权力”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而导致“小官巨腐”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一个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发展壮大的村寨,如果“账务公开”都不明不白,除了引起群众怀疑外,也极易滋生“微腐败”。“财务公开不能走过场,要主动公开、详细公开,让群众清楚地知道每笔资金的去向。”县纪委的提醒帮助其实是“财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只有让群众对资金的收支情况都明白了,那“微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须知,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才是真正的“零距离”,同时也让“两委”干部增强用好“微权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财务公开”铆足发展“干劲”。“以前村里账目到年底才公开一次,贴在村委会门口,我们不识字也看不懂。”显然,这是明显的形式主义。而“现在村会计定期把收支情况面对面告诉我,能赚多少钱清清楚楚,心里踏实了,对村干部就更信任。”普通群众对村里的“账务”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在致富路上更加信心满满。村“两委”干部能做到“心底无私”,干事创业也就更加坦然;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充满信任,就会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扬好当年红军“三进三出黑水、筹粮熬盐”的精神,铆足发展“干劲”便会一路向前。

“像红军一样赢得民心,就得敢于接受监督。”作为村“两委”干部,不能因自我感觉“清白”就不规范“财务公开”,因为“清白”与否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作为普通群众,关注村“两委”是否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是权利也是义务,将不明白的事情搞清楚了,卸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能打胜仗;作为地方纪委监委,就要善于从群众的言论或举报中顺藤摸瓜,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进行帮扶、纠错。这样,就聚起了民心,形成了合力,全面小康便一路凯歌!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改革开放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大地。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沿着小康之路快乐前进。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变,甚至变得让人完全认不出来了,就好像电影里的变脸一样。

后来,我已经懂事了,似乎有一点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就好像时间不停的流逝一样,尽管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发展的魔力,也是促进它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再后来,看见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和事,而环境也不断在变,我便完全懂得了发展的重要性,就拿咋们六合来说吧,不对,若要说我们六合的变化,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了。还是缩小范围,说说六新路(六合——新集)吧。

这一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吧。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二十几年前,这一条路边还没有那么多房子,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虽然不是亲眼所见,但大抵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爸爸从小就住在那一带,当他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那里走动。在那时候,那条路虽然比起解放前要好上许多,但终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小小的石子路罢了。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下雨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上象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现在大概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六新路也完全变了一个样,它象一个成长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虽然不能和区中心比较,但是也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六新路了,它代表家乡人已迈向了幸福的小康之路,它代表这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这六合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欣喜,在于变化。

全面小康理论中学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经济全球化深度博弈,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繁荣稳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抓住新机遇,确保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一)抓住“四个全面”红利释放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题中应有之意。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引领。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彰显,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利益藩篱,推进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释放市场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助于消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潜在的风险隐患,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全面依法治国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旨向,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全面从严治党将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工作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抓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机遇。

从1978年至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远超世界经济同期增长水平,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超过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韩国,创造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6%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三个产业比重已上升达51.6%。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口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传统行业“去产能”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已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2.3万公里,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量子通信、载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纷纷涌现。《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22位,成为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13]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步入新常态,但正朝着质量更高,结构更合理,竞争力更强的方向升级。简言之,中国快速提升的综合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良好的机遇。

(三)抓住城镇化潜力巨大的机遇。

城镇化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工作生活。截至2016年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4%,即有近8亿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中国正从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变成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从“农村中国”变身为“城市中国”。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潜力与全方位的改革红利相叠加,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步入“下半程”,正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机遇。

必须看到,农村依然是中国发展最滞后的区域,农村是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当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发展基础差,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大,他们能否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中国打响了一场帮助7000万人口摆脱贫困的攻坚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决不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具体举措如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增收;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进行扶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社会兜底,消除绝对贫困等。集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