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8 15:20:28 作者:飞雪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件或经历的思考和总结,以及对自身感受和收获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x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x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x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

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学生核心素养化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备受关注,化学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深刻认识到化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首先,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这培养了我们的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验证一些化学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动手实践,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其次,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运用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公式,但这些知识仅仅是学习的基础,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我们具备一种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自身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开拓思维,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学习化学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社会交往所必需的,它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实践,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合作中,我们不仅要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还要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和分工合作。通过合作,我们更好地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和价值,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互助。这对我们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在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要求。

最后,学生核心素养化学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还增加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涉及到了物质的结构性质、转化规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物质的微观世界,更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之间相互关系。这对我们培养了一种对自然和世界的好奇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和机制。同时,学习化学也增加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些重大的化学发现和化学原理,深化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化学学习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通过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和机制。因此,学生核心素养化学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科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全面素养,为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家长会。从下午四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多,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着家长紧张、急切和担忧的心情。但家长们所关心的事情大多是成绩,所有的注意力也都只集中在成绩方面,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一时的成绩更加重要,孩子的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这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最近一直在研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书籍,也对于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综合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育应当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道德素质,智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学校教育在教育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否则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减弱,甚至被抵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铺下第一块基石。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家长在想办法为孩子提供优越学习生活环境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生活和情感的教育、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教育,培养他们勤奋和独立的精神。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老师在知识传递和习惯养成上一定会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在我所教授的许多学生中,孩子成功的背后,家长都能够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担负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这既能保证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也能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生活能力或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深入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中,往往单亲家庭较多。还有父母在外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比较多。这些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心,或受到爷爷奶奶过分溺爱,性格发生扭曲,想问题偏激。针对这样的学生要采取更加关切的方式去教育,否则适得其反。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先找他们谈心,回避他的错误,直到他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教师观点再加以纠正错误,他才可以改正。

曾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的父亲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母亲,因此对孩子百般宠爱。孩子也养成许多坏习惯,不做作业,随便拿学生的东西,不爱劳动,还经常上课走神。在他爸爸谈话后才知,父亲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回来对孩子就是一顿毒打,其实这根本不解决问题。孩子回到学校后,时刻以憎恨的眼神凝视着我。后来,我把孩子的父亲叫到学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让他回家做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害了孩子,爷爷奶奶与学校的配合最终帮助孩子逐步改掉了不良行为习惯。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

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学校则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教育负责。学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基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两个主要外因,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孩子全面的心智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妙灌核心素养之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2、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丰富课堂资源,构建灵动课堂。启迪我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教学即人学,对话心灵。

教学即人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代表着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

4、借助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素养。

谨慎、合理、适时、巧妙作用网络资源,将品德课上活,上出特色。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次听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在去年的冬天。当时没怎么放在心上,感觉又是“换汤不换药”的新名词。后来寒假里,学校下发了一份材料让学习,我便专心地读起来。真正认真研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认知是有偏颇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材料中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关注到这一中心理论后,不禁让我对我们的小学教学产生了思考。说实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规范和定义的。但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从小开始的。

既然核心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发展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小学教师更是要抓好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我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多角度,多种领域去落实。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学科出发,寻找孩子核心素养发展的生长点。

我觉得课堂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孩子质疑能力,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现在语文教学中又出现了一种偏激行为,就是“学生读呀读念呀念,老师什么都不干”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不愿意去质疑了,只是为了读而读。到底读到什么意思,不去理解,不去思考。老师们只是在要求读,读到什么程度,但是没有去创设激发孩子思考的问题与情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提高?本学期,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语文,和老师们在办公室里交流的时候,老师们一致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孩子不愿深思,不愿多去质疑,不愿动脑筋。一个片段读完,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受,知道了什么。这岂不是我们目前教学的悲哀。所以,我们最后的结论是,哪怕这一节课完不成任务,也要启发孩子去思考,质疑,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基本能力,一个孩子连独立思维的能力都没有了,那就太可怕了!

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

1.走进教材,学知识,提升能力。

我们都知道每一册教材给孩子们提供的30篇左右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我认为,我们要重视每一篇文章。从这些文章出发,寻找孩子核心素养提升的生长点。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重点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小导游,朗诵课文,这很明显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公众演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再有学习《古诗三首》,我要求孩子们不仅会背诵,会默写,能理解诗的意思。我还要求孩子能够给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还要用歌曲的形式演唱。这无疑是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在积淀他们的人文内涵,文化素养。

2.走出教材,会生活,全面发展。

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落实到活动,引导孩子的全面发展呢?在研究写作教学策略的时候,有幸得到区教研室张锐主任和我们中心校王春英主任的指导。他们热心地给我传来50多篇有关核心素养的材料,并且跟我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了解到了,要让孩子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要走进教材,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学会带孩子走出教材,接触真实的生活,让学习真的为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服务。比如,我在教学之余,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加。有“成语接龙”“国学经典诵读”“作文大赛”“我是小小演说家”“我是小小导游”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单单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重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这都是为了培养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服务的。

虽然,我处在农村小学,但我有信心,我们农村的孩子一样会成为具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任何能力。因为我们学校也同样沐浴在学习核心素养的雨露阳光下,我们的孩子也得到了最先进的教育。加油!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启蒙英语学习和夯实英语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表现出态度;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反映出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提高,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养成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多会以教师的行为方式为模板进行模仿,养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典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习核心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再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立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到为教学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英语学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奥妙,最大化地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课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可以满足教学进度,但远远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而言,是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英语教学,有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阅读量。教师可每周抽几节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上阅读课,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电影或情景剧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表达的内容更多,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处。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从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环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影响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号与文件,要具体的开展实行,落实到位。英语教师要认真解读政策文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尝试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一样,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思维品质的发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让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技能,紧扣英语交际性特征,让学生在会听、敢说、能读、可写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感知,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为之后的成长成才铺设道路。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的一个培训,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核心素养,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使命。核心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xx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xx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高中学生,我已经接受了多年的美术教育,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我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理解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段:探究艺术的内涵。

艺术是一种能够传播思想、体现情感以及表现美感的语言。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方式。艺术能够打开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增强我们的创造力。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段:弘扬艺术精神。

作为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精神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的关键。艺术精神包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以及对于艺术品的审美、分析和评价能力。在学生艺术核心素质的培养中,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尽情感受艺术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以及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艺术精神的意义,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

第四段:多元化创作。

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对传统绘画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创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丰富的元素和材料,以多元化和包容的心态开展作品的创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开展创作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成就学生的艺术才华,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借助艺术这一媒介,学生可以探究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增强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发扬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进而实现人格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结:

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讲好故事、做好引导;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精神;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创作发展,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兴趣,更好地发掘和传承艺术精神才能。总之,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保证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因此,我很珍惜这次到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活动。在听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10节数学观摩课及人教社主任王永春的讲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颇深,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本次学习活动对于我来说如一场精神盛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学习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讲课技巧,更进一步认识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印象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整堂课是以三个人平分出租车费用为情境,贯穿各个环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浓。另外,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交流、讨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又解决新问题,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得也很到位,这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最后,练习题没有套用书本中的习题,而是以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学生乐在其中。在寓教于乐中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目标。

其次,是俞正强老师的《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复习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性,俞老师从一个简单的小数0.3引入,让学生不直接说出0.3,想办法表述出0.3,让其他人明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跃跃欲试,在每一次不同的表述中,殊不知已经在俞老师的引导下已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等全面复习。整节课孩子们就像不是在聊天一样,却把知识都连贯起来,很好地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北京的穆铮老师带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陕西宁亚茹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广东简敏豪老师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吉林张秀云老师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福建高玲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复习课,河南张莉老师的《分数除以整数》,湖北周丛俊老师的《一个数除以分数》,陕西郝振华老师的每一位《百分数的认识》,个个都十分精彩,可圈可点。

听完每一位老师的课我都有反思自己,也收获很多。比如,课堂组织、环节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回答完后精彩的评价语等等都值得我学习。本次外出学习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更坚定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到鹿鸣山庄参加20xx年全国小学数学“以核心素养引领思维发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在主持人幽默风趣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上半场是由来自北京市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刘老师课前师生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亲近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刘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亲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从生活当中的小游戏导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自然的过渡,设计之巧妙;课堂当中注重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去验证;再到最后的回归游戏首尾呼应。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感觉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一节好的数学课,是教师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结晶、是个性魅力、艺术魅力和创新魅力的展示。而刘老师“跳出数学教数学”,“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感受颇深。

孙灵君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智慧,不是灌输知识,真正做到智慧教学,高效率学习。要全面关注,要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教学,严禁死教;教死;死学;学死;死管;管死的现象,最后要多思考工作的方法、规律、技巧等。

董文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让我记忆犹新,知识的教学基本功,优雅的教态,温和的语气。简单的`教具却呈现了一堂美仑美奂的课堂!她的课堂来源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了用数学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像她说的“教学的灵感一般在课堂,一半在生活关注学科的整合,教育教学的跨界,让视野更开阔,让教学独具匠心。”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他打破常规设计的《图形的秘密》,课堂上学生真可谓脑洞大开,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真是人见人智,张老师的语言超级幽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整节课不像平常的数学课,孩子们的思维很开放,这足见老师强大的功底。

张齐华老师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了更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学生所提的问题,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位执教者都很注重课前教师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着“数学味儿”,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提点: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迭出;教态从容大方,驾驭课堂能力极强;知识广博,指点有方,左右逢源,课堂散发着磁性和魅力;随机应变能力强,智慧火花随时闪现;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能发人之所未发;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洋溢着激情的火花,彰显着生活化的情趣与本真。但每一位专家的课又各美其美,各领风骚。

两天紧张又充实的观摩学习结束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专家老师生动精彩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赞。几位专家老师都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自从参加国培以后,我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这次聆听了数学核心素养,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坚持在小学数学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羡慕这些特级们,他们用心去上每一节课,无论成败;他们会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写下来,那些都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验证。于我而言,也许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很遥远,但是只要出发,就会有庆典。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17年9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英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讨培训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试听盛宴,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名师的引领和示范,再加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和论坛,使我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感染,被他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研之路深深吸引。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

1.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区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

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利用好教学内容,设计国内外文化差异。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1)利用所学内容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曲老师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走近学生,走上核心素养的教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岑中陈利民。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综合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

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

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我知道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中信小学孙丽菊。

自11月以来,清华附小1+x教育随着暖暖秋风吹到了红河州大地。我们学校也在张主任的亲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探索适合于我校的1+x教育课堂,我有幸作为今年刚调入南沙镇中信小学的教师,和中心校的教师们开始了学习的探索之路。说实话,初遇1+x课堂教育,我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以学生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并不陌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论,也强调了不仅要关注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但为什么郭思乐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论呢?季国栋专家的课改创新教育是什么样的,清华附小开展的1+x课改创新成果教育实践,他们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带着这些一连串的问号,带着学校领导的期望,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美丽建水古城的教育学习实践之路。

11月11日,当我来到建水古城后,就看到了为期两天满满的学习安排表:进校听课、理论讲座、课堂模拟、借班上课等等。但我不在乎这些形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门在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从这点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经过两天的学习,我内心经历了由开始的怀疑----半信半疑----坚信不移的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次学习是对我以前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重构,特别是许淑一教授的一些经典警句,对我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今夜在回顾翻看学习笔记,更是内心激动澎湃,现把两天来的学习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华,去之糟粕。

在我校两天的学习的1+x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时,我们过于的放手,以至于学生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有时,我们放手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上出的课堂缺乏深度;有时,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以至于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却茫然不知。

那么,在1+x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老师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作用(使课堂有序进行,确定小组及学生的发言顺序);导向作用(使学生的小组交流展示都要围绕本课的核心问题,抓住重点交流展示);慎重干预作用(当学生交流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时,我们要慎重干预,变“有为”为“无为”)。1+x课堂的四个核心环节。其实,我认为,如果从学习效度上分析,1+x课堂实则是三大核心环节,即:个体学----小组学----全班学。而教师的帮学作用应贯穿在这三个环节之中。学生通过这要的三个环节的学习,相当于对同一内容学生学习了多次,每次的学习都是在前次学习效果上的叠加。试想: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对学习内容及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还有老师要问:我们学习1+x课堂教育的什么呢?那么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研究学习1+x课堂教育,并不在于我们一定要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或课堂模式,而是我们要学习生本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1+x课堂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乘着这次建水古城学习的翅膀,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努力沿着1+x课堂教育足迹,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即将实施,它是初中一线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考试评价和教学研究应遵循的重要依据,必将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新课标的粗浅阅读以及暑期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要树立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将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之中;

2、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这样有利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的教学;

3、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注重情境教学;

4、注重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整合,发挥单元学习的'优势;

5、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

6、注重跨学科教学,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改变教学观念,从“教会学生知识”转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

具体如何将“新课标”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最在意、最关注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研读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素养核心心得体会

近年来,素养教育备受关注,许多学校纷纷将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素养核心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以下,我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核心心得,进行归纳和阐述。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素养核心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于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老师给出的答案。然而,在当今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可以说是素养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脱颖而出的学生往往具备着广博的知识和对人文领域的基本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兴趣和热爱。可以通过课堂上讲授名家名作,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优秀的人文成果。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素养核心不仅包括智力因素,也涉及到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是培养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他人打交道,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我还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和人格,真正拥有全面发展的素养。

此外,在培养素养核心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其将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在化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去实验室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在生物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调查,让他们亲眼见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评价是培养素养核心的重要保障。对于素养的培养,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传统的考试方式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课外活动记录、学生自评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他们通过参与各类比赛、活动等方式展示自己,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自我评价意识。

总之,培养素养核心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肩负的责任。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人文素养、情感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多元评价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并展现出的一系列核心品质与能力。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核心素养对我个人的意义和价值,深刻体会到其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我来说,核心素养首要的是思辨能力。在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学会了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能力不仅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面对各种情况。例如,当我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会先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的思考方式使我更加理性和有条理。

其次,沟通和合作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适应不同的思维和想法。这不仅有助于在团队中取得成功,也使我成为一个更有包容心和亲和力的人。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多个团队项目,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得到了与他人协同工作的经验。这对我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创新能力意味着能够超越常规思维,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变化是常态,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参加创新实践课程和项目,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学会了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也培养了我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自信心。

最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我发现,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发展出一种相互支持和关心的关系。这不仅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情商高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更有优势,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思维,并适时地做出回应。通过提高自己的情商,我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并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今天的社会中,发展核心素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养,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xx月xx日我在大庆路小学参加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听了@@[emailprotected],[emailprotected],先是要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来求小房子的侧面积。同学们将图形化整为零,把图形进行分割,通过合作交流共有6种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师在同学们都汇报了分割方法后,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侧面和面积。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数与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结束后的微课,带着音乐展示了小学阶段学习中遇到的数形结合,从一年级的小棒,到高年级的植树、相遇问题、勾股定理,最后由华罗庚的诗结束全节课,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