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朗续训练教学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3 16:44:20 作者:文轩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考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一、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

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开端。“守株待兔”者的思维僵化、呆板;“挖井”人的思维因欠“深度”而达不到目标。教者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文词干瘪,缺乏所思,寥寥数语。

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可以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递进。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后,先让学生对故事的`本事生感说上一段话,于是学生在片刻的茫然不知所措之后,思维便开始活跃起来,他们随便选择某个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所想。接着,分析、摈弃错误的观点,综合、升华正确的思想,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进一步加以精美的词句凝练、表述,提高文采。第三步,才让学生把刚才的讨论动笔写下来,不仅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渗透了别人的思维,融进了其他有益的成分,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有益处的。

二、通过设疑,活跃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挖井”人通过实地挖井,而且挖了几口,总没有水,就说此地无水,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假设对立的观点,假如“挖井”人在挖第一口井时,继续往下挖,有一股毅力、信心的话,挖到一定的“深度”,是不是能达到目的?第二口井呢?第三口井呢?……只要有一定的恒心,还是能挖到水的,只不过要多花不必要的时间、力气。这些所想,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此外,还可以提出一种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对立的观点加以思考,从两种对立的观点论述,训练思维。

三、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

灵感是思维的火花,许多“火花”都是在观察中捕捉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人或事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语)。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1][2]。

朗续训练教学论文

1.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心理学相关文献资料及理论知识,为论文提供有力依据。

1.2赛训经验总结法针对平时训练、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总结,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直观效应在游泳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少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是:视觉、听觉发育较早,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善于模仿,对示范直观教学法更容易接受,在游泳技术教学中,运用示范直观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1示范直观教学法在技术训练中的运用。

示范教学是直观教学中的主要手段,教练员的动作示范是教学中最好的直观方式。运动员可以重复模仿教练员的示范动作,技术特点,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模式,掌握规范游泳技术。在示范教学中,教练员动作要规范、简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更利于运动员的模仿。

2.1.1.1完整的动作示范与分解动作相结合。

在游泳技术教学中,教练员先做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让运动员对技术有一个良好的、完整的技术概念,然后再做局部的分解动作示范,按部分逐步进行教学,可以简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信心,有利于运动员更快的掌握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自由泳技术教学。教练员先做一个完整的游泳技术示范动作,然后再做局部的分解动作示范:自由泳扶板打腿技术的示范动作;自由泳单臂分解动作示范;自由泳双臂分解示范;自由泳划臂和呼吸换气动作示范。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示范动作,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使运动员建立了动作表象,了解了动作过程和主要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在教练的指导下做陆上技术动作模仿练习,体会技术动作要领,使运动员对所学自由泳技术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概念,再通过在水中分解练习、完整练习,掌握规范的自由泳技术。

2.1.1.2突出重点示范动作。

用分解示范动作,让运动员明确某一环节的技术细节。例如:自由泳的水下划水技术,是影响前进速度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教练通过示范讲解,让运动员反复练习,及时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体会技术动作细节,使技术动作更加准确、规范。

2.1.2视觉媒体技术在直观教学中的运用。

直观教学易于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动作概念,稍纵即逝是体育运动的特点,这就使得许多在高速中完成的动作,学生难以通过瞬间的观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但是,借助于视觉媒体技术的回放、慢放、暂停等功能,再快的动作,其每个细小的技术环节,都能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将有利于学生深刻而全面地建立起正确动作概念。例如: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通过慢放、暂停等功能,边观看边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细节和特点。

2.2暗示效应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传递正面的力量,能激发人的潜能;消极的暗示则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绪。少儿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游泳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2.2.1语言暗示的运用。

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暗示作用可极大的激发人的潜能。潜能是蕴藏在我们体内的一个宝藏,它拥有惊人的能量,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拥有这种惊人的能量,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以来,就一直接受其暗示。如成语中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改变人们的心境。表扬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方法,少儿运动员喜欢得到教练的喜爱和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经常表扬队员,能调动队员的训练积极性、激发队员的潜能,树立队员的自信心。教练如能经常使用积极的暗示,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队员成绩进步时,表扬他“你真棒!成绩有进步了。”“你训练很认真”“你真聪明,这么难的动作,你都做得这么好。”“你一定能行。”教练对队员的.表扬,也是对队员能力的肯定,队员会认为“:我行,我能做好训练”,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对训练的兴趣,训练就会越练越好。在训练中,教练应尽量避免使用消极语言。例如“:你真笨、怎么游这么差、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等等。这种话说多了,会使队员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放弃努力,这是消极暗示带来的严重后果。

2.2.2动作暗示的运用。

教练员用动作语言对队员加以暗示,动作暗示如能恰当合理的运用,就能起到传递、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教练员的一个手势、微笑就能使某个队员或整个队伍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例如:队员成功地完成动作,训练中取得进步,教练竖起大拇指,教练与队员的掌声,会为队员建立自信,能有效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2.2.3自我暗示的运用。

在游泳比赛中,激烈竞争的不仅是技术与体力,同时也是心理的较量,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大赛前的过度紧张,是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感到烦恼的问题,有些心理过度紧张的运动员,甚至会呼吸急促,身体颤抖,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技术动作变形,以至于在比赛中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在训练中教练要让运动员学会怎样舒缓和降低紧张度,以利于提高竞赛成绩。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安排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训练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摸索一套对运动员行之有效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方法,让运动员在心理紧张、焦虑、烦恼、疲惫时加以运用,快速调整好心态。

2.2.3.1音乐暗示法。

音乐暗示法是心理暗示与放松练习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优美动听的音乐,给神经系统一个良好的刺激,它能够使人精神振奋,产生轻松、愉快和舒适的感觉,并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选择暗示音乐是不带歌词的纯粹音乐,让运动员选择一首可以令他们舒缓焦虑、激昂斗志的乐曲,做为他们的首选暗示音乐,在他们平时的测验或比赛前加以运用,调节情绪状态,提高比赛的成功率。

2.2.3.2呼吸调节暗示法。

让运动员调整到一个舒适的姿势,双目微闭,呼吸缓慢,从鼻腔慢慢吸气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腹部也鼓起来了,吸到吸不动的时候,保持三秒钟,然后慢慢地通过口、鼻呼气,反复这样做,并在做的过程中默默地暗示自己“:我平静而舒缓地呼吸,我感到很安静、很温暖、很放松。”在缓慢的呼吸过程中去体会、去感觉,以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

2.2.3.3口号暗示法。

口号暗示可用于赛前训练阶段,对赛前队员来说,如果有哪一个口号可以使他们增加斗志,那么这一句口号就可以成为他们的首选暗示语,让他们在平时测验或比赛前加以运用,并配合动作想象比赛成功的场景,给自己以最大的激励。例如“:我今天一定能赛好、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让我来享受比赛吧!”。

3结语。

教练是教学训练的主导者,教练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心理学做为教学训练的基本辅助学科,对我们的教学训练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教练员如果能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可以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运动生涯中的各种挑战。

朗续训练教学论文

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朗读应成为低年级阅读课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以《小鹰学飞》为例,介绍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的方法。

一、找提示语,选语感点。

[教例]:

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说了什么?

生:我已经会飞啦!

(出示句子: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师:这是小鹰飞到的第一的高度,它可高兴了,禁不住喊起来--。

生:(声音响亮)我已经会飞啦!

师:嗯,喊出来了,再高兴些。

生:(高兴、满足地样子)我已经会飞啦!

师:是的,多高兴呀,还挺得意呢!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评析]:课文中有些句子,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即语感点),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语感也得到了训练。这里学生根据“喊”与“高兴地”提示语,便知道小鹰的话应读得响亮开心,以表现小鹰的得意。

二、联系实际,迁移情感。

[教例]:

师: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时认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生:还不算会飞。

(出示句子: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平时妈妈对你说话时是怎么样的`?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声音很温柔。

生:妈妈对我说话时很亲切,带着微笑。

生:妈妈是和蔼可亲的。

师:说的真好,妈妈是温柔亲切和蔼可亲的,当一回妈妈对小鹰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练习)。

生:(温柔)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猜猜妈妈说这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飞得只比大树高对于我们鹰来说不算会飞。

生:我一定要把小鹰培养成飞行高手。让它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师:是啊!妈妈对每位孩子都寄予了美好的希望,鹰妈妈也是如此。再来读读鹰妈妈的话。

师:咱们一起来当一回妈妈。(学生齐读)(师生分角色朗读)。

[评析]:注意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兴趣越高。创设妈妈教育孩子的情景使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三、探究学习、自读自导。

[教例]:

师:瞧这只小鹰多刻苦,多勤奋呀。飞呀,飞呀,最后累得连呼吸都变急促了。(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谁来读一读。

生:(读,很平淡)。

师:在这个句子里边什么标点符号连用了两次?

生齐:省略号。

师:它把什么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呼吸声给省掉了。

生:它把小鹰的喘气声给省掉了。

师:同学们把省掉的声音补进去,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放声自由朗读)。

生:小鹰刚开始学飞行很骄傲,刚能飞到大树和大山的上面就大叫大嚷,炫耀自己的本领。

生:小鹰能接受老鹰的教育,一次又一次地练习飞行,最后能飞得很高了。

生:小鹰听从老鹰的话,在不断进步。

生:小鹰开始很骄傲,可后来虚心了,刻苦练习飞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的,老鹰一次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通过让学生发现和寻找省略号中省去的部分,让其补充到朗读中,使学生在通晓了课文内容之后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精讲和品析,有效指导了朗读培养了语感。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一点教学艺术,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多渠道开放的习作训练小学教学论文

一、明确要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其他地方的景物。

二、写作指导:

1、选择家乡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写,也可以写其他地方的景物。

2、展开想象,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3、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例文引领开拓思路:

四、独立写作。

修改初稿。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例文1、春在家乡。

星期天的早晨起来,外面小雨淅沥。春天来了,我们拿着小花伞去公园寻找春天。

小雨中江滨公园的大门更显气派。水磨石的台阶像一面镜子。倒映出鲜红的门柱。门梁上镶金的“江滨公园”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使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我们跨进大门,顺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假山下。

江滨公园的假山不大,但很奇。你看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一头雄师,昂首啸天;有的像一只羔羊,温顺可爱;有的仿佛天然的石墩,供游人休憩;有的又似一柄匕首直插苍天。怪石中又隐约夹着一条小路,曲折地通向山顶。绕过缓坡又可见石缝中的树木。这时蹬上一块怪石,伸手抚摸树枝,只感到手触摸处的柔软而坚韧。啊,春的消息挂上了树梢!

顺着山脊的另一条小路,我们走下了山坡。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竹林。远远望着,朦胧的雾气中竹子更加翠绿。我快步走进林中。啊,春的足迹已踏进了这片竹林。

桃树枝头上嫩嫩的芽儿似刚出生的小鸟。露出一各个个小脑袋观赏春天,在这群“小宝宝”的带动下,桃枝在冬天呈现的黑褐色渐退,像姑娘脸上泛起了红晕。

人工湖畔,碧波荡漾,垂柳掩映。有些柔嫩的柳条还婆娑着伸入了水中。像顽皮的小姑娘的手臂,不时的撩起几点小水滴送到游人的'脖颈里。

如此美景自然不能缺少游船。这不正有几只小舟漂了过来。大家争相跳上小船,轻轻摇动木桨,小船推开了波浪,我们便置身于绿水中了。这时,不知谁哼出了优美的歌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接着又有人跟着唱了起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我们不得不在欢声笑语结伴回家。这次寻春留给我们难忘的春天美景。我爱春天,更爱这春色中的家乡!

思路剖析:文章按游览的顺序记叙,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例文2、家乡一处美丽风景。

我的家乡台州市,那里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东山公园,它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树木全都长出了嫩绿色的新叶,小花都开了,小草也从地里面探出了小脑袋,观赏着春天的美丽的风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在唱着春天的歌曲呢!春风姑娘带着春的问候,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夏天,小花、小草、大树、都长得更茂盛了,小花、小草们都向我们打招呼呢!大树更是慷慨,它在向我们招手说:“夏天来了!天气热了,你们就到我的树阴里来乘凉吧!”

秋天,一些树叶变黄了,金色的叶子落下来,好像铺了一条金色的地毯,正在迎接我们呢!小草枯黄了,好像内疚地说:“春天走了,夏天走了,我也老了,不能陪大家玩了,可明年我们还会回来的,再见吧。”但这里的松、柏树却更加苍翠。

冬天,枫树的叶子变红了,腊梅花都不约而同的绽开笑脸,黄黄的,公园里一片清香,冬姑娘也常常驻足赏花呢,这里的冬天也不缺乏色彩,更不愿把白雪撒向大地。

东山公园美吗?有空咱们一起去欣赏吧!我可是欣赏不厌的,那里还有许多大型的游乐器具盼着你去呢,有些可是很刺激哟!

思路剖析: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把东山公园的四季美景都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生动而且具体。

例文3九峰公园的四季。

九峰公园的美丽景色之一,许多人都喜欢去那里玩。它坐落在永宁山西麓。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四季吧!

春天,树都长出来新叶,小草绿了,花儿开了,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去玩的人们多了起来。唯一没变的就是路边的路灯了,它依旧挺立在路边,为人们照亮。

夏天,湖里的游船可忙碌了,许多来游玩的人,都要坐船享受一番荡舟的感觉。一天到晚晚,整个公园都是沸腾的,处处都能见到人的身影。傍晚,灯光映照,好几处喷泉的水柱也改变了颜色,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颜六色。

秋天,九峰开始“变色”了,原本绿油油的底色,几天之间就变成了金灿灿的一片,绿色和红色成了美丽的衬托。

冬天天气寒冷了,九峰公园同样不缺乏色彩,枫叶红了,梅花开了,除了黄色的,还有红梅呢!游人依然如织,你看那儿童公园内,温暖的阳光下各种大型娱乐器具,转得多欢呀。

啊!这就是台州市的老风景区――九峰公园,美吗?热闹吗?你一定很想去吧!

思路剖析:文章下笔流畅,层次清晰,把九峰公园的四季真正的体现了出来,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要真的很想去。

写作知识。

怎么写景物。

其次,不但要仔细地观察景物,还要借助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景物。这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才能具体、生动地描写。有些景物,比如桂林山水,其特点很突出,只要你注意细致观察它们突出的地方,把它们与同类景物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鲜明的特征,自然就会写得真实、生动了。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就是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把它与大海和西湖比较,发现漓江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作者把桂林的山与泰山和香山比较,发现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寄托,情景交融嘛。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拓展训练是在突出团队精神的前提下,要求参加者勇敢地迎接对智力、毅力、耐力、体力等综合素质的挑战,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人际交往、沟通训练等,开发个人和集体潜能,使学员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体”的培训目的。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大中城市非常流行,对国内体育市场形成了新的冲击波。

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拓展训练走进学校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学生参加拓展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校具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高层次的培训教师;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研究旨在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这一项目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为进一步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提供科学保证。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发展。

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在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海水非常冰冷,又远离大陆,许多年轻海员都葬身海底。但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就是这些存活的人并不一定都是装备齐全、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欲望和信念最强的人。当时有个德国人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以培训他们的心理素质。后来他与好友劳伦斯在1941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培训学校,以年轻海员为培训对象,这就是拓展培训最早的一个雏形。二战以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我国在1995年由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市场,从此开始了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1、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拓展训练其实质也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这与体育教学的实质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延伸。因此,拓展训练回归体育教学也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下面从理论上对两者的目的、手段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为我们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找到理论根据和借鉴。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人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来形成新的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愈志品质的培养。

2、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

(1)国外的体育教学就开设了探险教育。

在美国的体育教学中的信任背摔、身体语言、攀岩等项目就是拓展训练常见的培训项目。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高校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并不是全新的课题。

(2)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

目前,国内拓展训练主要采用场地、水上和野外三种培训方式。我们很多高校、公园和广场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场地,而水上项目除了一些学校有天然的河流外,大学的游泳池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培训场地。另外,有些高校离山不远,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安排学生参加野外培训。至于具体项目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是相当低的。比如,断桥和空中单杠两个项目,就只需在两个大树上用木头做个平台即可,至于像背摔、电网、雷阵等项目就更简单了,只孺要一些绳子和废旧报纸,而信任背摔,完全可以借助一个看台或课桌来代替课桌架。对于少数所需器材昂贵的拓展项目我们也可以用模仿的方式降低成本。例如:野外定向专业使用的'沙盘、指北针、打卡器等器材相当昂贵,我们可以让相关专业的学生用计算机设计简易的地图模仿沙盘,打卡器我们也可以用签到打卡机来代替。

拓展训练是把安全作为培训的第一项重要责任,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各项户外活动的保护装备均使用一流的专业器材,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严格地依照安全程序指导监控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时,安全问题就有周密的安排。真正的安全也绝不能通过遵循固定的法则来实现,只要采取随机应变,依据变动的因素制定安全的预案,按要求操作,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一定能使项目顺利开展。

三、结语。

总之,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新的、动态的教育模式。它既是教学理念的更,也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拓展训练符合现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高校体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只要我们体育工作不断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以科学的发观去审视体育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学才与时俱进,最终使体育教学真正地实现育育人和社会育人的两大功能,成为高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3]李忠俊.成都高校“拓展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2008.

[4]吴长青.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3).

[作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目前,在很多中学的课程表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作文”这个标签,取而代之的正是“语文”。很多语文教师都表示,作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是能够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把作文放在重点教学范围里面的教师却少之又少。语文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教师只好利用作文教学的时间去上新课或者讲评试卷等。造成初中作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来自语文教学任务的压力之外,还有来自其他学科的压力[1]。例如数理化这几门学科,试题数量多,因此学生也会不知不觉的将自习的时间分配给这些学科,而作文就被忽略了。

(二)写作观念浅薄。

在现阶段,根据调查,明确显示出很多中学生写作时不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则是因为老师要求写和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很被动,这样也给初中作文教学带来了困境。

(三)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都采用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这种授课模式可以说过于单一。例如:教师强调学生模仿范文去写作,这样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生思维受到局限,不能充分的去发挥。其次,学生会产生对范文的依赖性。

二、初中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由。

(一)学生学习很无助。

第一,缺乏美感赏析。目前,初中语文的课本里,有很多美文,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美文被分解成一个个学习要点、一道道作业题,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无疑会令学生无法学会赏析。第二,缺乏生活实践。写作文时需要灵感,这也是很多同学都缺乏的,其实他们真正缺乏的不是灵感,而是丰富的生活经历[2]。现阶段,初中生把视线都集中在课本和练习题之间,无心去理会社会上的人情世故,甚至是抬头就能仰望的云卷云舒和低头就能俯视的花开花落也同样忽略,正是因为中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所以在写作时思维比较匮乏。第三,缺乏写作空间。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很多都是为了迎合评卷人的喜好,拿到高分,但是却忽略了写作的本质,在写作空间上显得非常狭隘。

(二)作文教学基础条件匮乏。

第一,缺少独立教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明确作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作文并没有独立的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去参考,因此,教材的缺失给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来困难。

第二,作文评分标准与实际不符。初中生进行语文考试时,作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分值所占比重也较大。试卷当中的每一篇作文都会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可是评分标准的片面化与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不符合。

第三,升学压力大,应试作文多。面对升学压力,很多教师教导学生去模仿范文进行创作,并且范文很多都是万能的,学生可以一劳永逸。

(一)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点。

初中学习生活虽然只有三年,但是这三年的时间里,学生每个年级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思维想法都会产生变化,因此,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3]。第一,引导初一学生写作注重真实。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步入初中校园,与小学阶段一定有所不同,既保留小学生的童真,又流露出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关注周围环境、抒写真实内心。第二,引导初二学生写作注重个性。初二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的情感会更加强烈,他们也更具独立性,这一阶段,他们喜欢释放个性,因此,教师要给足学生个性创作空间,并且帮助学生点燃写作热情。第三,引导初三学生写作注重思想。处于初三年级的学生,看待问题会更有深度和广度,他们更多会喜欢思考胜过言语表达。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作文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学生充分释放自我的个性,因此,在生活等各个方面,更会喜欢开放。教师培养学生写作,不是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培养,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开放的命题、开放的写作过程、开放的评分体系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更快。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生再优秀,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可以多读书、多钻研、多写多练。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去读书、写作等,导致自身素质下降,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不利。

(四)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就可以进行更好的创作。培养学生兴趣,可以挑选学生喜欢的话题令学生进行创作。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是学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且还是学生塑造自身的关键。就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而言,还面临一些问题,找出陷入困境原由的同时需要采取脱离困境的方法。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很重要,激发学生兴趣同样重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段训练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选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一、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的一生整理了一次,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二、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化整为零,提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如《纪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提问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如在教《灯》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四、多方位辐射法。

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认为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五、暂时搁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个灯谜,暂时不揭谜底,让猜谜之人煞费苦心地反复琢磨,给学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这样,一旦以后揭开谜底,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此问题。

六、步步紧逼法。

步步紧逼法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迫使学生立即作答,而且问题如连珠炮似的接连提出。如《边城》的第二自然段,对于翠翠胡思乱想,教参中是这样设计教师提问的:翠翠胡思乱想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而提问: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想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追问:如果你是翠翠,你会不会有这种想法?你不这样想你会怎么样?这种提问方式很合理,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七、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如教《黄鹂》一课时,教师提问:描写黄鹂的全部美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生极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当时的背景,这样问题就趋于简单化了。

八、深挖激趣法。

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兴趣,但教师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了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会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出它的独到之处。

以上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许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多种方法,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之。

提问是一门艺术,小的方面说是服务于教学,大的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手段。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的各个环节处理方法得当,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配合教师的教学,再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科学地结合,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当前农村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课时不厌其烦的去努力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的途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第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很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作文,并经常主动交给我修改。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训练研究教学论文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技能,是阅读教学实现各项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兴趣、习惯、方法、技巧等方面加强指导,予以落实。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历来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说明了读在理解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等一些手段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朗读的激情。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瀑布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听到瀑布岩石所发出的像松涛一样的吼声。学生联想的闸门被打开,文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面对此情此景,学生的朗读欲望被激发,学生禁不住用声音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声传文本的目的。二是重视教师的范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精彩的范读是唤起学生朗读欲望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力强。他们容易受教师语气、语调、表情的感染,会刻意模仿教师语言、语气、神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加强范读引导,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三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在学生朗读文本时,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朗读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声音哄亮,有的学生感情充沛、有激情,有的学生声音甜美……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不同的特点,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能激起学生对朗读技巧的创造火花。

二、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时发音正确、停顿恰当、不错不漏。流利即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能连贯地读下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会出现丢字、加字、语句不连贯、停顿不准确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不会正确地进行朗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打好朗读的基本功。一是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思想不开小差,手中不拿杂物。读时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口到。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在训练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二是要求学生读正确。要求学生朗读时严格按原文流利地读下去,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重读,不唱读,不破读。三是要求学生流利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声调,正确区分前后鼻音,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四是开展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比一比哪个组读得有感情等,通过学生个体间、群体间的朗读竞赛,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成就,良好的朗读习惯是保证朗读字正腔圆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示范指导,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人们常说读为心声。可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的窗口。如何读出感情,怎样表情达意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小学阶段朗读技巧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重音的处理、速度的把握、语调的调控。教师要通过多次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重音是怎样通过声音的轻重来突出的,速度的快慢需根据文本内容来把握,语调是由声音强弱、快慢和高低来决定的。有了技巧性的指导,加上不断地练习,学生一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如在教学《爱我中华》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试读,把握“爱我中华”每一小节朗读时语速的快慢、轻重缓急等的处理。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要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在朗读时,学生会根据文本内容准确地表情达意。

四、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表现欲强,重复、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学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擅长分角色读,有的擅长在特定的情境中读出情感,有的擅长领读。根据不同的学生在朗读上的优势,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形式丰富的朗读训练方式,多法并用、多管齐下地训练学生朗读的技巧,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常用的是分角色读、配乐读、范读、领读、表演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每节课交叉运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不同的表现需求。如在教学在《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先播放《小马过河》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课文的范读模仿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学生在课文范读中知道了读小马的问话时要用吃惊的语气,读松鼠阻止小马过河的话要用恐惧的语气。然后,我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分角色读。在多种朗读方法的引领、指导、启发下,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朗读训练之中。很快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仅凭语文课上的指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家庭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地,发挥家长、家庭的作用是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求家长配合教师抓好课前预习,督促学生在家里初读课文时就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每天督促学生进行一定篇目的朗读训练。二是加强家长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家长朗读的能力肯定高于孩子,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定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技能培养。教师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多法并用,多方配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余训练。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

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

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4、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中,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这种不良现象一直都存在。它极大伤害了青少年训练积极性,在青少年心理上产生了弄虚作假的不良影响,影响了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因此我们说要提高我国体育竞争实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管理,打击和惩处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的功利主义。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创造一个公平合理,干净的竞赛环境,确保真正有天赋和潜力的中学生运动员被挖掘出来,是我国体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唯有各级部门在理念上和行动上践行有所提高,才能开创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的新局面,这对于促进青少年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田径后备人才建设起至关重要作用。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要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自我认识、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老师怕交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利于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教师要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消除“作文恐惧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报到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维、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所以,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平时的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天。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有教师涉及,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对于农村而言,情境的创设缺乏多媒体教学,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语言描述情境、食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等途径来创设情境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只管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食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现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二)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科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第二,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涉及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第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

(三)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园长,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二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说、写结合,提高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唯独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教师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让学生形成“原来学习课文也可以帮助写作文的”的意识,因此学生就会觉得作文简单、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阅读是说、写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三大胆想象,激活思维。

作文题目的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命题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并要“新”、“活”、“趣”,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觉得很有兴趣。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老师适当给学生出题,作文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除此之外,还要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涵更加丰富。

四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是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评价上要坚持激励性,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为准则,以赏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写评语时,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好的学生,要在热情表扬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创造佳作;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对潜能生要放低要求,以鼓励为主。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另外,要加大学生词语评价的度。新的小学作文理念要求,作文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要打破以往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统一模式,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欣赏、鉴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办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农村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的作文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细微之处见功夫,在细小环节上有了疏漏,往往遗恨无穷。中学各学科的学习也是这样。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注意到了细节,就会减少以至避免过失性失分,做到稳中求胜。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我们也应当让学生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注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一、注重地图、插图。

1.历史地图。

课文中有地图,另还配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才能在心中树立起真切的历史感。如战争形势图,它本身就体现出了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就能了解战争的经过及结果,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如认真阅读“淝水之战形势图”,便可知晋军的势力明显不如比秦军强大,而且兵力悬殊,晋军一共8万人,而前秦有80万人。前秦先夺益州,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然后苻坚从长安出发,东晋桓冲主动渡江北击,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谈到以少胜多的战役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战。近些年中考历史试题加大了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2.历史插图。

(1)历史遗迹类插图。借助插图可以获得相关历史概念的直观形象,明确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都江堰示意图”,我们看了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都江堰采取中流作堰,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的情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为消除岷江水患而修建的。正因为都江堰的修建,才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从那以后成都平原直到今天也从未受过水患的困扰。他的设想之科学,让今天的顶尖设计师也叹为观止。

(2)人物肖像插图。从图中认识历史人物,联想主要事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事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8页上的“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我们从图中看到商鞅的眼神里透射出了非凡的气质,从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变革发展的坚定信念,感受到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我们仿佛看到,有力的改革措施正在出台,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将开始,商鞅以空前的魄力拉开了变法的序幕,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的增强以及后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3)事件场景插图。从图中看出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反映了张骞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汉武帝想要与西域各国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张骞的出使打破了由于匈奴强盛所造成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隔绝状态。

(4)情境介绍插图。明确它不是指某时某地的具体历史事件,而是反映了某种历史现象。通过现象,透视出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汉代讲学图”,图上并不具体指某时某处农民的情绪,它反映了汉武帝为了巩固皇权,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的情境。

(5)历史漫画插图。看懂内涵,理解实质。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磨好了刀再杀”,表现了蒋介石一面高举“和平方案”的旗帜,一面暗地里马不停蹄地打磨他杀害共产党人的屠刀的情景,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二、注重文献材料。

初中历史课本每节有1――2条阅读材料,既有文字形式的也有表格形式的。处理材料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它来有效地解答问题。对材料处理要求是:

1.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2.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如《基本国策纲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实际上是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后来的“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是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标星号的文献资料是要求掌握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如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另一种是对教材重要内容的印证,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教材文献资料掌握情况的考查,高考也有所涉及。

三、注重小字、注释。

初中教材每课时的小字有400字左右,学生学习时最易忽略。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有些小字是较深的理论分析,对学生提高理性思维帮助很大。如《世界近代史》下册第27页有关以数字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经济危机的状况,就能够加深对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时要予以重视。

对教材的注释也要学会分类处理,对于知识介绍型注释的内容,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页注释19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第18页《英日同盟条约》的注释。

对于正文内容的解释型注释,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2页“法西斯”,42页“闪电战、奇怪战争”的注释,是理解教材所必需,应予掌握。

对于介绍不同学术观点的注释,如教材正文讲“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释讲有学者称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用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在中考中均同等得分。

总之,我们阅读教材时,对这些细微之处要加以重视,在理清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再从微观上注重细微,对所学知识才能做到成竹在胸,从而更切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怎么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言有条理。可见得思维训练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以下是我对发展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阅读发展思维。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熟悉语言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准确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是阅读习作的范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段,归纳中心等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条理性,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组材,怎样选段成文,转化为作文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抓以下几项基本功的训练:

同学之间比一比,课外书籍谁看得多,读得好;

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多读。形成读书风气,日积月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2、抓字、词、句的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地写,正确地理解意义,句子写通顺。练习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词语归类,找反义词,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搭配,改错句,补充句子成份等,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其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要与口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正确地说话,逐渐过渡到通顺、流利地写文章,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努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观察习惯,即使一些常见的人和事,他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文章来也就言之无物,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没有任何确定的目标、任务,就不容易进行观察,因此,在集体活动前,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对象、范围要求弄清楚,把观察任务具体化。如写一次“野炊”活动,活动前,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观察范围、任务,多注意搭灶、烧菜时的情景,遇到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过。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观察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游览顺序观察物体、人物、动植物形态时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运动着的事物按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的顺序。

观察人物就要从各人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个性等到方面去抓特点,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三、启发想象联想发展思维。作文写得是否丰富,有创新性,启发想象联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适当增加想象作文在整个作文中的比重。要让学生多写看图作文,多写描述性的续写、扩写、插写、改写,多写童话、寓言、故事、诗歌,还可以一题多写,大题小写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2、加强在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的写实作文中,怎样补充、生发的指导。如学写《我的课余生活》,看见题目,学生大脑中会浮现出许多活动。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分析、筛选,哪项活动认识、感受最深,根据平时的经历,把有关材料恰当地组织起来,并作必要的补充、想象,成为一篇真实新颖的文章。这样做既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独特性。

3、丰富课外活动,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威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寓作文于游戏或趣味活动中,如有趣的剪内贴、创造绘画、组织竞赛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为难的一块内容,但只要我们不断钻研,以训练学生装的思维为基点,那学生的俄文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素材匮乏的问题和写作时离题跑题、思维混乱的问题,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作文;素材;方法。

作文历来是令师生头痛的一个问题,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也凑不够字数,而有的同学却可以洋洋洒洒、笔走龙蛇,这种差别除了先天的秉赋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来改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积累素材。

素材匮乏是好多同学写好作文的一个障碍,许多同学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肚子里什么也没有,叫我怎么写?”鉴于这种情况,我经常强调学生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取名“锦囊”。积累素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观察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我们经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是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首先,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就足以带给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春天,气温回升,冰河乍开,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或赤日炎炎,或绿阴匝地,或暴雨倾盆,或冲浪嬉戏;秋天,有硕果飘香,有阴雨连绵,有落叶凋零,有北雁南飞;冬天则常常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让学生留心观察物候的变化,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让大家交流彼此的看法。不仅仅是物候变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常常带给我们写作的灵感。一个同学参观完动物园后,颇有感触,随即写了一篇《加长自己的助跑线――天鹅给我的'启示》写动物园里的天鹅飞不高是因为管理人员故意减小了天鹅的活动空间。使天鹅逐渐丧失了飞翔的本领,由志存高远的鸿鹄变成了向人乞食的白鹅,然后联系自己,联系人生,告诫人们应该加长自己的助跑线,方能有一个高远的人生。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素材。

其次,我们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贵在“情理”二字,如果说自然界的物候变化带给我们一些“理”的话,那么同学们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就充满了一个“情”字。我常常让同学们回想这十几年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是什么,最让你高兴的事是什么,最让你伤心的事是什么,最让你失望的事是什么等等,然后记下自己的感受。有时也会留一些“家庭作业”,比如给父母洗脚,给家长画像……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该画母亲的眼睛了,我不由得犹豫起来。这是母亲吗?是曾经有着一双清亮美目的母亲吗?我跟前的这双眼睛,眼皮松弛,眼睛混浊……我的眼睛模糊起来,我扔掉画笔,扑进母亲的怀抱哭起来……”(杨雪《为母亲画像》)。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往往是细微之处见真情。观察体验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素材。

(二)注重课本学习,挖掘搜集素材。

许多同学总是忽略课本的学习,忽略课本中的素材,殊不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接触了太多的名人轶事、生活感悟、诗词妙文,比如屈原的忠贞爱国,项羽的刚愎自用,司马迁的忍辱著书,李世民的广开言路等等,把这一部分素材整理起来,就足够我们用之不竭了。

另外,除了课本之外,我们平时的考试、练习都是我们素材来源的宝地,有个同学就曾把每次的作文题抄下来,因为近几年的作文大都是话题作文,几乎每个话题前都会有一段材料,所以三年下来。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这个同学的作文也变得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素材宝库。

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仅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因为现在的书籍报刊很是庞杂,学生的课余时间又不多,所以老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我把中学生必读的一些文学名著列出来,让同学们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并要求看完以后写故事梗概,写读后感。同时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像《读者》、《小小说》、《思维与智慧》、《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等等,让学生阅读的同时,做笔记,写心得,还可以把好的素材剪贴下来,一周一汇总,两周一竞赛,这极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的素材还来自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这些视听领域,我让学生多看一些人物访谈之类的节目,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好的歌词也随时辑录在册,像“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义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这些很好的歌词就常常被学生引用到文章中,使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繁琐而长期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

二、方法指导。

有了丰富的素材,就好比盖楼有了原料,但要想盖成漂亮的摩天大厦,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的写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题立意,符合要求。

现在的高考作文一般由提示性的文字材料、话题范围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提示性的文字材料和写作要求这两个方面,审题的过程就是选择写作角度的过程,一般来说,写作的切入点宜小不宜大,审题要善于化大为小,立意要趋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去写。比如在写“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的时候,一个同学就写了自己的继母,因为自己心理上对继母的排斥,所以看继母的种种行为都不顺眼。都似乎在沽名钓誉,最后发现是感情的亲疏影响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事情虽小,但切入点很好,扣题很紧。

(二)围绕中心,精选材料,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中心之后,就该围绕中心精选材料了,这时候我们的素材宝库会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提供能量。我们要迅速摘出和中心有关的材料,然后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拟写提纲不容忽视,列提纲可以使我们文思贯通、一气呵成,写到最后不会出现结构上和选材上的重大失误。

(三)写作过程要时时留心。

中心确定了,材料选好了,就可以下笔成文了。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留心。首先,题目要精彩,我们经常说“题好一半文”,所以题目的拟定要做到准确、鲜明、凝练、生动,要让读者“一见钟情”。其次,要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开头落笔之处。开头写好了,全文就会如高崖落水,一泻千里。还有,行文中要注意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行文中的扣题实际上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跑题,同时又可以使读者很轻松的了解你的写作脉络。

(四)基础要求不可忽略。

一篇好的文章固然是紧扣话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的,但一些基础的要求也不可忽视,比如书写要工整,标点使用要规范,病句错别字要杜绝,字数要符合要求等等。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包括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只要付出,总有回报。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惯常的作文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积累语言上,放在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上。其结果,是学生写出了比较规范的作文,但规范得不乏千篇一律之嫌,很少能从中读到新意读到青春的朝气和灵性;也有些作文看起来形式新颖,语言华美,但深入进去读,读出来的总有那么多言不由衷、提前成熟和似曾相识,缺少真情实感。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正的思考,也就缺失了生活的气息和让人反复回味的余韵。可以说,选材的重复陈旧、思维的僵化肤浅,已成为学生作文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多种形式的激发、引导和挖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敏感起来,有力起来。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语言,语言只是思维的外衣。细想想,在写作过程中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修辞的运用等这些遣词造句的细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写作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思维披上语言文字的外衣的过程。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事物的认识深入了,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有思想有意蕴的作文来。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呢?

借助“感悟”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

1.填写“点睛之笔”,进行专项训练。

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常常会体现出作文的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力量。作文中的感悟通常用三两句话来表达,被称为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学生缺失了思维的深度,要写好这样的点睛之笔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填写点睛之笔的做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具体的作法,就是选一篇感悟式的文章,将画龙点睛之笔省掉,让学生读文章,然后用点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并补写出来。之后互相交流讨论所写感悟的优劣,最后亮出原作的点睛之笔,再让学生将其与自己补写的相比较。在填写——交流——与原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便会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肤浅向深刻掘进。这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的专项训练。

2.同“材”异构,感悟生活。

从同样的生活中选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差异却很大,让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提炼构思的,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小的启示。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在语文课上写过一篇日记——《老师的裙子》。多年以前,我曾经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条长裙,几年后开始流行短裙了,我就把那条长裙重新裁制,做成了一条当时比较时尚的短裙。那天我穿着刚刚做好的短裙走进教室,故意很招摇地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摆了一个pose定格在讲台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我身上。我拎了拎裙子下摆的一角问:“老师的裙子好看吗?”“好看!”有的是真心欣赏,有的是随声附和。“那你们猜猜多少钱买的?”对于孩子们给出的每一个价钱我都表现出不屑,还不时吹嘘:“你摸摸这手感!”“这可是今年的新款!”最后我又故弄玄虚地说:“告诉你们吧,这条裙子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学生的表情丰富无比,瞪眼的,伸舌头的,摇头表示不相信的……过了足有半分钟的样子吧,我恢复了平日上课的常态,把这条裙子的原委告诉了他们。然后让他们以《老师的裙子》为题,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日记。写完后当堂进行交流。同样的内容,学生表达的主题却多种多样:这是有趣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很节约,老师的手很巧,老师很有生活情趣,原来老师没有撒谎——老师很聪明,衣服融入自己的创意穿着才更美,节俭未必就不美……经过讨论比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节俭未必就不美”的主题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思考、写作与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而且在趋向深刻方面得到了训练。

教师写下水文非常必要。教师也和学生写同题作文,也读自己的文章,向学生暴露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水平毕竟要比学生高一些,对他们的引领作用就会更明显。八(一)班的王雷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就写到:“当老师念她自己写的作文的时候,不仅是我,全班同学都很入神,那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现在,即使我看到一件很平凡的事,一种极平常的现象,也往往会产生莫名的感受、莫名的震撼。我想,或许是老师影响了我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